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長恨歌

長恨歌讀書筆記範文

長恨歌3.18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書筆記呢?你想知道讀書筆記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長恨歌讀書筆記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長恨歌讀書筆記範文

長恨歌讀書筆記1

無意在書攤借到一本王安憶的《長恨歌》,爲着一份好奇心,我花了兩天時間一目十行的讀完了。從開初的漫不經心讀起,讀着,讀着,竟然迷了進去,再讀下去,開始夜不睡覺。爲了看看故事的結尾,從書的中部起我就成了很爲忠實的讀者。

原來小說也可以寫成這樣。散文一樣的筆法,處處帶着作者的成見,一篇篇的相對獨立的主題,連綴到一起,成了一部小說。時間跨度是一個人的一生,三重的時代,半個多世紀的回望。人物也是相對獨立的成篇,隨着女主人公王王琦遙的人生經歷,漸漸的展現出來。立足地是上海,彷彿一個上海的繁華的舊夢。

處處看到了張愛玲的影子。流言、傳奇還有舊式的繁華而落寂的生活。每一處的景色都寫的帶着上海的特色,每一處的繁華都是一場最終要收尾的夢。看完小說,我還是沒能明白,這部小說爲何要叫《長恨歌》。因爲它不過寫了一個人的一生罷了,不過展現了上海的三個時代罷了,它爲何要叫《長恨歌》?無論爲何這樣叫法,我還是時時看到驚異的語句,一絲小小的針刺,觸動神經最深的角落,有所思卻不知爲何而嘆。

整站讀完,我發現了一個不完滿的人生。或許,因爲書中所有的人都沒有一個完滿的人生,所以應該長恨罷。不論是這個當年的選美的上海小姐,做了芯子的人生,只是一個有權有勢的李主任的情人,付出一生的等候的女主人公王小姐,還是那個與她曾經相識相遇並愛她一生而不得的程生生;還是那個處處都是有着面子的卻獨獨沒有情愛的嚴家師母;還有她的青春的女友的安排。全部都是不完滿的人生。

面子的人生與芯子的人生,你要哪一樣?恩與義,情與愛,你要哪一樣?結髮夫妻多是恩與義,卻最少情與愛,可以舉案齊眉、百頭到老,卻也會是路是路,橋是橋。妻子當然還是放在家中的,是爲了面子的考慮。情愛也還是要的,假如不是因爲中國社會的解放,一九四九年的成立,小老婆肯定也會是合法的。

命運總是不由着自己主張的。弱小者,如王小姐之流,以一生的等候來成全人生。對於一切的命運,只是堅忍的自衛,別無它法。曾經繁華一夢,以爲終身有靠,原來最後可以安身立命的只是李主任死前留給她的幾塊金條。她守着那幾塊金條,守到了老,沒想到最後卻爲它送了命。強者,如李主任之流,有權有勢,呼風喚雨,名利場中刀山火海,欺瞞壓詐,睡不踏實,人生匆忙。是大千世界主張着別人的命運的人,也主張了王小姐的命運,結果還是更大的看不到的命運之手,主張着他的命運。書中安排飛機出事,他入土爲安了。他的命運原來也不是他自己的主張。留下的王小姐在風雨人生中漫度着時光。

命運也許根本就是命運,是誰也不能主張的。繁華後面原來是更大的落寂,人事之間的安排也不總是恰到好處的,總是錯着位,從開始就錯起,一直就只得這樣錯下去,錯到後面成了長恨了。

我不知道我讀懂這本書沒有,只是驚異其中的一些句子,還有整站書讀完的悵然。寫的是上海,也現的是上海,所以還是有着生活的氣息,雖然作者寫得很繁華,但是其實讀到後面我只在爲着書中的人物着急了。這件事,這樣安排應該多麼好啊,那件事,爲何這樣發展。

漸漸地明白了長恨歌的意思。因爲人生本就是這樣,並不是我想象,也不是你想象,它不是你安排,也不是我安排,所以,只會是錯着走,難道不是長恨嗎?好象除了嘆氣,就只得長恨了。

長恨歌讀書筆記2

上海,是一個讓人多麼討厭的城市啊!但是,王安憶把她寫的這樣的可歌可泣,這樣的細膩,這樣的引人入勝!

上海,我是實實在在待過的。印象不好,很悶。人悶,環境悶,關鍵是空氣都好像是被凝固一樣的,實在是喘不過氣。不過這也只是新世紀以後的事了,離王琦瑤那個年代說遠不遠,說近不近,但就是這幾年,什麼都是不一樣的。上海是有特色的:弄堂;流言;閨閣;鴿子;王琦瑤……

前幾日,我露宿在臨安的一條弄堂裏。我也是實實在在的感受到了弄堂——王安憶筆下的弄堂。擇菜的擇菜,麻將的麻將,流言的流言,口角的口角……形形色色,活靈活現。但是那流言根本不致命,也不打擊,就是一種誰家的丈夫沒有回來,誰家的女人有男人了。只是還原,或者傳播,說過就忘了,而聽的人第二天一早就又會到處嚼舌根。其實農村都是這樣的,何況是一條弄堂。看王憶安的《長恨歌》,一曲娓娓道來,絃音頓挫,臺上的人伊伊啊啊,熱鬧非凡;臺下的人看的清晰,不過是趕了一回繁華,只是低迴慢轉都作着告別,曲終人要散,幕臺上的冷清無人眷戀,不過是述說着無法挽回的難過。

看《長恨歌》就是看女人,就是看王琦瑤的!《長恨歌》裏有的是似女人小性子的潮粘的梅雨季風,有的是似肌膚之親般的性感的挨擠的上海弄堂,有的是帶陰沉氣息如雲似霧的虛張聲勢的亂套流言。也有處於嘈雜混淆中如花蕾一樣純潔嬌嫩的閨閣,盛載的都是不可爲人知的心事。還有把城市的真諦都透徹領悟的自由羣鴿,它們在密匝的屋頂盤旋,帶着劫後餘生的目光哀怨地看這一片城市廢墟。

那是屬於上海的廢墟,上海夜夜笙歌,歌聲是帶着形式般迫不得以帶歡慶的熱鬧,卻是沒有高山流水純粹清澈,在這廢墟里,嫋嫋娜娜的浮出一個清新雅緻的影子,那是王琦瑤——她的漫長的一生都只爲了一個短促的花季,百年一次的盛開。這盛開真美啊!她是美的使者,這美真是光榮,這光榮再是浮雲,也是五彩的雲霞,籠罩了天地。那天地不是她的,她寧願做浮雲,雖然一轉眼,也是騰起在高處,有過一時的俯瞰。虛浮就虛浮,短暫就短暫,哪怕過後做他百年的爬牆虎。她就是典型的上海女兒,追逐潮流講究小情小調,平易近人,心比天高。若是出生不好,被虛榮牽着鼻子走,都是要走上無奈的不歸路的。

王琦瑤對程先生,既是明白他的一顆心全在自己身上,她高高在上,帶着些許的驕傲,因爲這墊底的驕傲。於是她不承諾。“不承諾是一根細鋼絲,她是走鋼絲的人,技巧是第一,沉着鎮靜也是第一。”退到最後,還有個程先生。她心安理得的這樣想。

命運的齒輪啓轉,慢慢爲她踮起一層又一層的高度。她的心本是高的,只是受了現實的限制,這種矛盾終於在愛麗絲公寓裏得到緩解——她當起了李主任的姨太太。名副其實的交際花,卻只能在暗無天日的等待中默默枯萎。她愛他,卻留不住他。這種愛是無端生出的被動的迴應,在寂寞的光影度過的。她說:“我還不能走,我要留在這裏等他,我要是走了,他倒回來了,那怎麼辦?他要回來,見我不在,一定會怪我的。”終於,小女人的任性還是抵不住命運的無情宣判——李主任飛機失事。

到阿二,他只是懵懂少年。見着她,把她當成了童話和嚮往。她是他一個繁華的夢,真是是不願醒來。但王琦瑤也沒放在心上,只隔着一層曖昧。

情緣再流轉,王琦瑤由鄔橋重回到上海,當了注射護士,認識了康明遜和薩沙。康明遜和她是兩情相悅,卻是不能在一起,當有了孩子,康明遜又無法承當。王琦瑤不怪他,她想,她是很愛這個男人的,不願他受委屈。她對他不僅是愛,還是體恤。於是她獨自承當。平安裏的流言三傳四傳,王琦瑤不得不找來薩沙當墊背的孩子的父親。也是略施小技,卻也掩不過情場浪子薩沙的眼睛。最後他也離開。輪轉了一圈,還是又回到原點,遇到程先生,他無怨無悔地照顧她和她的孩子。王琦瑤心想,若是他提出,她也定是不會拒絕他;但程先生是君子,從不在她那裏過夜。兩人都明白王琦瑤此刻對他只有恩沒有愛。他愛她,卻只能不告而別。到底是回不去了。

當年的王琦瑤有如白絹似的,後來漸漸寫上字,字成了句,成了歷史。歷史沉澱得深,不過是漫天揚起的灰塵。那華麗的旗袍,抖落的不單是繁華似錦,還有的是抑制不住的落寞和惆悵。時間是最具有腐蝕力的,洗盡了鉛華,那奪目的榮耀,不過過眼雲煙,留不住的風景,竹藍打水一場空,到頭來,只剩空曠的虛無。人什麼都沒有。

其實,這個女人是有信念的。她將一百年做一年,一年做一天去看事物,倘或只是將人的一生填進去,卻是不夠塞歷史的牙縫。倘若要哀悼,則可哀悼一生。但那哀悼縱然有100年,那麼第101年也就煙消雲散了。在上海這種城市中對於她來說眼光不需要太遠,卻也不能太近,夠看個101年也就足矣。然後就在那磚木的格子裏過日子,好一點壞一點也不在乎了。雖說是苟且了些,但對於歷史中但女人卻是無奈中但有奈,要不這一生怎麼過?!要知道,在那密密匝匝的格子裏,藏着的都是最達觀的信念。即使格子空了,信念還留着。窗臺上,地板上,那樓梯轉彎處用滑粉寫着的孩子的手筆:“打到王小狗”,這就是信念。

女人,有時候比想像的強大與不幸!

長恨歌讀書筆記3

愛情,千百年來都是詩人文豪鍾情的主題,這是因爲,不管是偉人還是凡人,心中無不藏着對愛情的憧憬和珍惜。所以,描寫愛情的詩句被廣爲傳誦,歌頌愛情的作品流傳千年。這其中,自然會有白樂天的《長恨歌》。從小到大,我曾多次誦讀《長恨歌》,多次淚溼眼眸,小女孩的心中,並沒有把這首詩當成皇帝和妃子的故事解讀,只是覺得這是寫一對兒愛而不得的男女,他們的愛情熱烈而纏綿。再大一點,瞭解了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故事,即使知道父奪子妻,但浪漫的女學生仍被樂天詩句所迷,認爲真愛不懼世俗,這一對男女衝破枷鎖追求愛情值得肯定。待到經歷了一定的生活洗禮之後,再讀這首詩,心中便有了疑問,何爲長恨?爲何長恨?樂天此詩爲何避開貴妃身世,爲何把貴妃之死一筆帶過?爲何把重心放到玄宗的癡情?或許我心中已經有了模糊的答案,但還是故意忽略掉了,因爲我怕掀開面紗真相太醜陋。直至今日,再次重讀,我想我終於能有勇氣去說,這是一曲戴着假面的愛情悲歌。

一、愛情悲歌

選在君王側,兩情自相悅,樂天的筆下,玄宗和貴妃自是度過了一段輕鬆美好的日子。“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天生麗質的貴妃被玄宗放在心尖尖上寵着,華清賜浴,新承恩澤,三千寵愛,只在一身。沉溺於愛情的男女忘了他們的身份和責任,君王變成了一個沒有理智的男人,“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也埋下了他們愛情悲劇的種子。“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在那個時代,似乎這是多麼值得驕傲的事啊,一人得寵,全家光彩,天下百姓,遂生嚮往。直至“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西行路上,馬嵬坡下,貴妃赴死,君王掩面,這段愛情以悲劇結束,常令紅塵男女讀之嘆惋。

可是,樂天並未讓故事結束,他用了大量筆墨去寫玄宗在貴妃死後的深情思念,也正是這些描寫,讓涉世未深的讀者們,爲玄宗鞠上一把同情的淚,把他當成一個愛情的俘虜者去對待。

首先是西行路上景物的襯托,“黃埃散漫風蕭索,雲棧縈紆登劍閣。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西行,對於玄宗來說是逃亡之路,失去貴妃,更讓他內心荒涼,西行路上呼嘯的風,漫天的黃沙,正像是玄宗此刻的心境,冷而昏暗。劍閣崔巍,峨眉高聳,都不能讓玄宗精神振奮,風中的旌旗黯淡無光,寒涼的日色似有似無。沒了貴妃,玄宗似乎被抽走了所有的生機。“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縱然是蜀地風景美好,也難消聖主心靈之痛,此處樂天以樂襯哀,更添其哀,讓讀者不由感嘆,多麼癡情的男人呀。在行宮之中更是見月傷心,聞鈴腸斷。

待至龍駕回京,舊地再顧,唯剩唏噓。回至京中的唐玄宗繼續着他的思念和執着。“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見不得楊柳搖擺,見不得芙蓉花開,這深情從春流到夏,從夏流到秋。一切的花好月圓之物,皆成了引起傷心的載體。“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一夜又一夜的孤枕難眠,一夜又一夜地坐到天明。於是,樂天給這場愛情故事開了後門,他尋來了“臨邛道士鴻都客”,幫助玄宗尋覓太真。終在仙山之中覓見太真,二人贈物表白,發誓續情,終留下愛情絕句“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爲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讀至此處,讀者莫不爲之心痛,扼腕嘆息,恨不能化身造化大神,爲此二人重牽姻緣之線。樂天呀樂天,你的這曲愛情悲歌唱得真是精彩。

二、虛僞面紗

唱完了愛情悲歌,我想談談虛僞的面紗。首先,這虛僞來自於樂天,他有意避開了貴妃的身世,也有意淡化了二人身上的.政治色彩。

衆所周知,楊玉環原是李隆基的兒媳。楊玉環在17歲的時候被選納爲壽王李瑁的妃子,與李瑁朝夕相處5年,婚姻生活幸福美滿,夫妻相敬如賓。李瑁原本是一個幸福的人,娶得嬌妻,在自己的壽王宮裏過着小日子,父皇對母親武惠妃疼愛有加,他也極有希望當上太子。但是變故來的如此之快,母親武惠妃去世,嬌妻被老爸看中,不能反抗不能拒絕只能忍氣吞聲。到最後,太子沒當上,老婆被人搶,老媽去世了,真可謂是三重打擊。所以,唐明皇和楊貴妃的這段情本屬不倫之戀,是建立在對壽王尊嚴的踐踏和傷害之上的。而白居易在詩中僅僅用“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一筆帶過,避開了這段故事最灰暗的一面,有意識地把主題向愛情至上靠攏。姑且不管白居易是出於避諱還是其他原因,但是,這一點就讓這段愛情披上了虛僞的面紗。

再者,玉環之死實際是政治的角力,馬嵬坡下發生的那一幕,或許我們可以想象還原。是誰殺死了玉環,絕對不能是將士衝入貴妃帷帳將貴妃拖出致死,據史料記載,陳玄禮所帶禁軍譁變,射殺楊國忠,但對皇帝所處驛站圍而不攻,只是要求賜死貴妃。而玄宗雖有不捨,卻最終選擇犧牲貴妃,賜貴妃一死,因而,楊貴妃實則死在這貌似深情的男人手裏。所以,當我們想到這個男人一邊下着賜死的聖旨,一邊掩面痛哭的時候,怎麼能不痛斥一聲虛僞呢。

待至貴妃死後的種種思念,我們再看玄宗此時的處境。玄宗尚在西南流浪之時,肅宗已經登位,遙奉玄宗爲太上皇,之後,李隆基頒佈了《命皇太子即皇帝位詔》,而實際上也只能起到裝裝門面的作用了。這皇帝位讓得心不甘情不願,自是會有一番父子爭鬥。756年,唐玄宗由成都返回長安後,住在城南的興慶宮裏。肅宗本就對玄宗心懷猜忌,加上奸相李輔國的挑撥,對玄宗更是冷漠少禮。實際上在肅宗的默許下,李輔國先是苛待玄宗,後又將玄宗連騙帶逼地轉移到太極宮,以便監控;最後又把跟了玄宗幾十年的貼身宦官高力士流放到巫州(今湖南黔陽縣)。唐玄宗在這樣的環境中,更覺寂寞,淒涼,他整日鬱鬱寡歡。後人有詩形容他的晚年說:“南內淒涼西內荒,淡雲秋樹滿宮牆。由來百代明天子,不肯將身做上皇!”因此,此時的玄宗其實就是一個苦逼的老男人,他對貴妃的思念,可能正源於他自身處境的淒涼,這會兒的孤單落魄和當初美人相伴美酒佳餚隨心所欲的日子相比,可謂是天上地下,想起貴妃或許不見得代表真情,而只是對自身境況的感喟,對過去美好的懷戀。因而,當我們瞭解了這一切之後,我們不禁苦笑,樂天呀樂天,你真是用文字編織了最美麗的謊言,欺騙了多少純真的紅塵男女呀。

前段時間陳凱歌導演的新作《妖貓傳》,雖是神力鬼怪之作,卻是撕開了貴妃之死的真相,揭露了玄宗的自私無情,而劇中的白樂天則是奮不顧身地拯救貴妃的青年。或許正是因爲白居易心中的貴妃正是這樣一種美好的存在吧,所以,他並沒有把楊貴妃寫成禍水,而是讓她收穫了玄宗無限的深情,給了所有讀者一種美好的愛情期待。

我不知如此解讀是否合適,但是我知道,樂天心中定然是清楚這些的,他的“長恨歌”中的“長恨”二字定然是包含了豐富的內容,除了一貫被大家解釋爲諷諫統治者不可荒誕誤國的主題之外,我更願意相信,樂天真的只是在寫一種感人至深的愛情。可惜的是他所選的題材既有其與衆不同吸引人的地方,也有其致命的缺陷。儘管他有意識的對一些東西進行了迴避,但是,總還是有人要去撕下這層面紗,比如說我。最後,願天下有情人有的皆是真情,獲的都是真愛吧。

長恨歌讀書筆記4

縱觀王安憶《長恨歌》筆下美麗智慧的王佩瑤,讓人不禁想起一句詩‘身世浮沉雨打萍’。

全書人物命運隨上海時代變遷而變化着,女主角王佩瑤是一個普通弄堂裏的姑娘貌美且頗有智慧,在繁華社會浮沉的故事。王佩瑤美麗卻不妖媚,是一種給人以難以忘懷的美。這也是爲何她會吸引那個熱愛攝影程先生的親睞,也是她會成爲上海選美大賽‘三小姐’的原因。正是因爲美麗,所以給她帶來一種不甘平庸、安於現狀的的追求。

王佩瑤是虛榮的姑娘,正是美麗驅使她在繁華大上海造就了自己虛榮的一面。面對李主任這樣有權勢的人物,甘願奉獻自己。甚至以此爲榮,所謂對李主任的愛,不過是因爲因爲背後的利益與權勢。李主任的死,結束了王佩瑤這段安逸無憂的‘金絲鳥’生活。於是,自己過起了自己的新生活。開小診所,認識了隔壁的嚴家師母。曾經混跡於上流社會的王佩瑤,表面平淡的生活,可心裏早已波濤洶涌。渴望和同階級接觸,處處和嚴家師母較量、比美,相鬥同時有彼此和諧相處。王佩瑤時刻注意自己的美,對美處處考究。註定自己的不平凡,迅速吸引嚴家師母的表弟康明遜這個富家公子。而後懷孕,卻被揭開曾經當選爲‘上海三小姐’這一輝煌的歷史’。

這段感情看似轟轟烈烈,然而還是因爲階級的不同被迫告終。王佩瑤——還是淪爲了他人的‘玩物’。爲此,不惜把懷孕的事情嫁禍給薩沙。也把自己的深情付諸於一段畸形戀情——老克臘。結果,又是一段被辜負的戀情。不過,是各自需要安慰時的一段荒謬的取暖過程。

女兒的朋友永紅更是當年翻版的她,只不過是另一個時代的她的縮影。美麗而智慧,善於在各色人等中周旋。美麗讓很多人爲之傾倒,對待愛情也是挑揀所謂最好的、最匹配的。永紅的悲劇在於,最後最滿意的不過是一個招搖撞騙的騙子,甚至淪落爲最後覬覦王佩瑤財產不惜謀財害命的殺人犯。

王佩瑤一生中在經歷的男人各色人等,高管、知識分子、富家公子、外國人。一生被很多人愛,被辜負也辜負別人。她的一生以被謀害而告終,這樣的結局讓人難以接受。在這個燈紅酒綠的繁華大城市,做過高官的情人,倍受過矚目。隨着時間推移並未被生活沖淡心裏的對繁華的嚮往,從未丟掉過自己對‘美’的追求。怎至於落得如此結局,哪怕不完美至少也應該體面!李主任、康明遜、老克臘、薩沙、程先生這五個和她一生有過情感糾纏的的男人,見證了不同階段的王佩瑤。換而言之,是見證了一個女人的興衰……

愛的最深沉和無私的是程先生,文藝青年。自古才子配佳人的標配,卻在這裏沒有得到驗證。在李主任和程先生的選擇中,甚至於後來的幾個男人選擇中,王佩瑤自始至終都在辜負程先生。

程先生不管在何時何刻都在深愛着王佩瑤,對她施以援手——從始至終。可惜的是,程先生死在了另一個時代的變革中——文革。社會和人物的命運密不可分,王佩瑤在時代中有很多的選擇,所以並非完全是時代造就了她這樣的悲劇。而程先生,纔是真正時代的悲劇。

王佩瑤是被一世繁華遮住雙眼的小女子。處處生活的精緻,對自己衣食住行的考究,只不過爲了讓自己向上流社會靠攏。追求所謂人生的價值,只不過是人生的一世浮華。最終,她也要接受時光的流逝、容顏老去,被年輕的新一代取而代之,被時代變革所淘汰。一切繁華,轉眼過眼雲煙。

時代推動人向前走,並未能改變一個人的選擇。在上海那樣的大城市,想不迷失很難。常會想:如果王佩瑤一開始就堅定的選擇了,真心愛她的程先生就好了。中產階級不算好也不算太差,一心愛慕欣賞她,人是個有才華文藝青年又靠譜。可王佩瑤不是一個追求平凡的人,寧爲高官情人,不作平凡人妻。她並非爲物質,因爲家裏的生活衣食無憂,只是個對地位有慾望的女人。更是對自己的‘美’,自命不凡的女人!

在不同時代,誰有誰追求,所以註定了命運的迥然。或好或壞,對於王佩瑤命運我們不禁感慨:浮華人間,美人易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