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長恨歌

《長恨歌》教學重點及練習

長恨歌8.54K

《長恨歌》白居易作中膾炙人口的名篇,以精煉的語言,優美的形象,敘事和抒情結合的手法,下面是yjbys小編整理的文章考題,供大家參考!

《長恨歌》教學重點及練習

一、作者簡介: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中唐傑出的現實主義詩、新樂府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主張“文章合爲時而著,歌詩合爲事而作”。他的諷諭詩以《新樂府》、《秦中吟》爲代表。感傷詩以《長恨歌》、《琵琶行》爲代表。他的閒適詩深受陶淵明的影響。白居易詩風平易通俗,以故爲新,變化多端,用常得奇,時稱“元白體”。作品多收錄於《白氏長慶集》。

二、課文簡析:

1、本篇是白居易根據唐玄宗和楊妃的愛情悲劇所創作的長篇敘事詩,與陳鴻的傳奇小說《長恨歌傳》互相映襯,各具特色。詩篇可分爲四個層次:

(1)楊妃入宮受寵,明皇迷色誤國;

(2)馬嵬生離死別,蜀中傷心斷腸;

(3)還都觸景生情,回宮綿綿相思;

(4)仙山尋得楊妃,遙寄信物誓詞。

2、關於《長恨歌》的愛情主題。

(1)《長恨歌》是白居易的最著名的感傷詩之一,這首長詩透過李楊悲劇的描寫,歌頌了他們真摯和專一的愛情。

(2)從長詩的結構來看,貫穿全詩的是李楊的愛情。詩的前半部是對楊妃生前與明皇相愛的描寫,後半部是表現楊妃死後楊楊對愛情的堅貞和追求。從詩歌整體內容上考察,爲了突出李楊愛情,選擇和集中了那些最能表現楊楊真誠和專一的愛情情節。全詩用最大的篇幅、最多的筆墨、最深的情感,寫他們的結合、分離與懷念。

(3)白居易對歷史人物唐玄宗與楊貴妃是讚美、同情大於批評。詩的前半部分的有些內容,雖然含有諷刺或譴責的意思,但這僅是爲了交待李楊愛情悲劇發生時的情形,以顯示悲劇結局的必然性。所以,這種諷刺或譴責的含意,表現得不顯着,客觀效果很微弱,它們並沒有掩蓋全詩的主要傾向,即對李楊遭遇的同情和對他們愛情的歌頌。

3、關於《長恨歌》的藝術特色:

《長恨歌》在敘事中插入多處景物描寫,移情入景,情景交融。

(1)融情於景。如:“黃埃散漫風蕭索,支棧縈紆登劍閣。„„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處是黃塵、棧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無光,秋景淒涼,這是以悲涼的秋景來烘托人物的悲思。

(2)觸景傷情。如“芙蓉如面柳如眉”,見到“芙蓉”、“柳葉”想起楊貴妃。以此表達唐玄宗內心傷感。

(3)再如第三段對景物的描寫,“春風桃季”與“秋風梧桐”。文中極力鋪寫美景與蕭條相映襯,透過兩者穿插起來形成強烈的反差,以烘托極度的悲傷。

根據課文,簡要回答下面的問題:

①“漢皇重色思傾國”在全詩中有何作用?

②“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兩句在詩中有何表達效果?

③簡要概括本詩刻畫的李隆基和楊玉環兩個人物形象的特點。

④試結合詩中第二部分對景物的描寫,舉例說明它們是怎樣和表達情感結合起來的?

參考答案:

①從內容上而言,它點明瞭唐玄宗的好色。從結構上而言,體現了作者構思上的獨具匠心。構成了全詩綱領,既提示了故事悲劇的原因,又喚起和統領全詩。

②詩人以此作結,既點明題旨,迴應開頭,又深化了主題,加重了“長恨”的分量,同時也給讀者留下聯想、回味的餘地。

③李隆基:既荒淫重色又對愛情真誠執著。

楊玉環:美貌、忠貞。

④唐玄宗在逃往西南的`路上,四處是黃塵、棧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無光,秋景淒涼,這是以悲涼的秋景來烘托人物的悲思。

在蜀地,面對着青山綠水,還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傷心,大自然的美應該有恬靜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卻沒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內心的痛苦。這是以樂景寫哀情,使感情更進一層

標籤:教學 長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