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長恨歌

長恨歌讀後感(精選5篇)

長恨歌2.94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長恨歌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長恨歌讀後感(精選5篇)

長恨歌讀後感1

無意在書攤借到一本王安憶的《長恨歌》,爲着一份好奇心,我花了兩天時刻一目十行的讀完了。從開初的漫不經心讀起,讀着,讀着,竟然迷了進去,再讀下去,開始夜不睡覺。爲了看看故事的結尾,從書的中部起我就成了很爲忠實的讀者。

原來小說也能夠寫成這樣。散文一樣的筆法,處處帶着作者的成見,一篇篇的相對獨立的主題,連綴到一齊,成了一部小說。時刻跨度是一個人的一生,三重的時代,半個多世紀的回望。人物也是相對獨立的成篇,隨着女主人公王王琦遙的人生經歷,漸漸的展現出來。立足地是上海,彷彿一個上海的繁華的舊夢。

處處看到了張愛玲的影子。流言、傳奇還有舊式的繁華而落寂的生活。每一處的景色都寫的帶着上海的特色,每一處的繁華都是一場最終要收尾的夢。

看完小說,我還是沒能明白,這部小說爲何要叫《長恨歌》。正因它但是寫了一個人的一生罷了,但是展現了上海的三個時代罷了,它爲何要叫《長恨歌》?

無論爲何這樣叫法,我還是時時看到驚奇的語句,一絲小小的針刺,觸動神經最深的角落,有所思卻不知爲何而嘆。

整站讀完,我發現了一個不完滿的人生。或許,正因書中所有的人都沒有一個完滿的人生,因此就應長恨罷。不論是這個當年的選美的上海小姐,做了芯子的人生,只是一個有權有勢的李主任的情人,付出一生的等候的女主人公王小姐,還是那個與她以前相識相遇並愛她一生而不得的程生生;還是那個處處都是有着面子的卻獨獨沒有情愛的嚴家師母;還有她的青春的女友的安排。全部都是不完滿的人生。

面子的人生與芯子的人生,你要哪一樣?恩與義,情與愛,你要哪一樣?結髮夫妻多是恩與義,卻最少情與愛,能夠舉案齊眉、百頭到老,卻也會是路是路,橋是橋。妻子當然還是放在家中的,是爲了面子的思考。情愛也還是要的,如果不是正因中國社會的解放,一九四九年的成立,小老婆肯定也會是合法的。

命運總是不由着自己主張的。弱小者,如王小姐之流,以一生的等候來成全人生。對於一切的命運,只是堅忍的自衛,別無它法。以前繁華一夢,以爲終身有靠,原來最後能夠安身立命的只是李主任死前留給她的幾塊金條。她守着那幾塊金條,守到了老,沒想到最後卻爲它送了命。強者,如李主任之流,有權有勢,呼風喚雨,名利場中刀山火海,欺瞞壓詐,睡不踏實,人生匆忙。是大千世界主張着別人的命運的人,也主張了王小姐的命運,結果還是更大的看不到的命運之手,主張着他的命運。書中安排飛機出事,他入土爲安了。他的命運原來也不是他自己的主張。留下的王小姐在風雨人生中漫度着時光。

命運也許根本就是命運,是誰也不能主張的。繁華後面原來是更大的落寂,人事之間的安排也不總是恰到好處的,總是錯着位,從開始就錯起,一向就只得這樣錯下去,錯到後面成了長恨了。

我不知道我讀懂這本書沒有,只是驚奇其中的一些句子,還有整站書讀完的悵然。寫的是上海,也現的是上海,因此還是有着生活的氣息,雖然作者寫得很繁華,但是其實讀到後面我只在爲着書中的人物着急了。這件事,這樣安排就應多麼好啊,那件事,爲何這樣發展。

漸漸地明白了長恨歌的意思。正因人生本就是這樣,並不是我想象,也不是你想象,它不是你安排,也不是我安排,因此,只會是錯着走,難道不是長恨嗎?好象除了嘆氣,就只得長恨了。

長恨歌讀後感2

王安憶的《長恨歌》和張愛玲的文筆有些相像,都是繁華里的微塵,帶着微涼和綿綿的恨。

四十年的故事都要從上海講起。這裏有着形形種種,聲色各異的弄堂;有旁枝錯節,如蜂般嗡嗡嚶嚶的流言;也有閨閣,滿裝的都是女兒的心思。鴿子從這片混沌不堪的世界裏,從波濤連綿的屋頂飛上天空,穿雲破霧。

從這一切裏浮出的影子,就是王琦瑤。王琦瑤是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兒,她就是上海,夜夜歌舞,高興得不知怎麼辦纔好,其實大喜總是難免虛張聲勢,再大的熱鬧也是一瞬間。從去片廠,照相,競選“上海小姐”,王琦瑤平步青雲,最終理所當然的在衆人眼光中當了交際花。可一切終究過去,她失去了依靠,成了平安裏的一名護士。又經幾番糾纏,最終死於他殺。

“王琦瑤原是白絹,後來就漸漸寫上了字,字又連成了句,成了歷史。”和吳佩真在一起的日子是沒有字的輕盈自由的日子,李主任則給她留下了濃重的墨跡,雖是華麗,卻終究讓她的一生走上了不歸路。李主任的死,是將王琦瑤這段有關青春的歷史剪下帶走的,剩下的全是混亂不成章節。與康明遜雖是真心誠意,但不得不形同陌路,再從薩沙到老克臘,雖是咫尺之間,卻遙如天各一方。

這歷史是苦澀而回味無窮的,她愛過恨過,最終只落了白茫茫一片真乾淨。在生命最後的幾秒鐘裏,她的思維穿越時空隧道,在怨恨些什麼呢?也許自己也無法左右自己的命運,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女子,只是風中飄散的柳絮,在時代的風中掉落。

王琦瑤是千千萬萬的。天生麗質的是愛麗公寓中的王小姐,長得好其實是騙人的,又騙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以爲花好月好,便長聚不散了。等到人事皆非,夢醒了,才知道來不及了。想着過往,滄海巫山的,是曲終人散後沒落的王琦瑤。古往今來,多少紅顏變嘆息。唐時楊貴妃的歌舞再美,最終成了馬嵬坡下的空留恨。六朝如夢,鳥只空啼。

我想我漸漸懂了長恨歌的意思。“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人生本是將錯就錯,臺上的人依依啊啊,百轉千回,臺下的人歡呼喝彩,皆是逢場作戲。曲終人散,餘聲繞樑,只剩長恨不息。

長恨歌讀後感3

這首先要說上海灘,每每提到老上海,我又會第一個想起張愛玲。在近現代文學史上,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女作家堪與張比肩。然而我是不喜張的,從張的文字中總會讀出太多的事故太多的人情,給我一種隱晦、枯燥、煩悶之感。<長恨歌>裏我讀到了張愛玲的影子,老上海的故事都發生在深深的弄堂裏,發生在影子裏,見不得人的。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上海,就是生活在燈紅酒綠與紙迷金醉裏,活在飄泊中,活在奔波里。

王琦瑤就是在這個世界出場的,學生時代有兩個要好的知己,好到不好,正因男生,正因事故。吳佩珍離開的莫名其妙,蔣麗莉卻又走的太狠。當王琦瑤被程先生推上雜誌封面,就註定了王的杯具、自己的杯具。競選上海小姐,滿足了她的虛榮心,架空了她的心,她的寂寞也是從此開始的,我想故事的最後,程先生是再明白但是了。遇見李主任是必然的,社會使然。王選取李主任既是主動也是被動的,李主任畢竟有那麼多另女生心動的東西,而王更是要強要虛榮的,更重要的是她內心深處的寂寞與空乏。但我們不能不承認,他們之間是有愛的,那視窗的無數個等待,那遠處一次次的鳴笛聲,那一個人的愛絲麗公寓,蒼老了王琦瑤的青春,冷卻了王琦瑤的愛。李主任終歸是死了,空了王琦瑤,彷彿整個上海只剩王一個,從此連等待都沒有了。這也本是李主任要給的結局,他給不了她足夠的幸福,他有政務,他有家,他們永遠都不可能有果。

離開了上海,鄔橋似乎成了最美的地方,那時的王琦瑤就應是安靜的,如水的江南,恬淡到象山水畫,還有個可愛的阿二。如果王就將此生付在此間,也許沒有長恨了,最多是短恨或是憾失。然後她不屬於鄔橋,她已經是上海的一部分了,遲早要回去。

再次站在上海的街頭,我能想象到王琦瑤蒼桑與無助的樣貌。到那裏我已經讀不下去了,我不知道這個女生還會有怎樣的不幸。最後她還是跟康明遜睡在一張牀上,她甚至沒對他報多少幻想了,誰會娶自己這樣一個女生呢?唯有長恨,唯有長恨。懷孕了,這個該死的逃開了,嫁禍給可憐的薩莎,那些個黑暗的日夜,那些個空房裏的清冷。那些跟自己睡過說對自己好的男生都哪裏去了!也許,男生的本質就是負心。在某一個時刻,王琦瑤心裏是有恨的,但無論怎樣,無奈有之,嘆息最多。時過境遷,唯有嘆息一點。

之後,程先生,這個最癡心人的出現,帶給了她多少鮮活的'成份呢。長恨,唯有長恨,還是長恨。許多年有意無意的錯過,誤會了癡心人兒許多許多,看看落滿塵埃的相機,剝落陳舊的牆壁,以前的王琦瑤、過去的程先生都已經不在,不再回來。這算不算一對苦命人?這是不是命苦的人生?長恨啊,唯有長恨!

時隔多日,重續此篇,讓人厭惡,也正應了<長恨歌>的後半部分。專業評論家說王琦瑤死的唐突,我個人覺得程先生之死亦是如此。薇薇的描述過多,阿二的結局也少了交代。貫穿故事始終的唯有王琦瑤,唯有老上海。

長恨歌讀後感4

“她扮錯了角色。起首一句錯了,全篇都錯。信心是錯,希望也是錯的。”這是王安憶寫於一九九五年的長篇《長恨歌》一書中讓我感觸頗深的一句話。雖說這句話形容的是將麗莉,卻無疑也是對書中主人公王琦瑤悲悽命運最貼切之形容。但源於骨子裏的叛逆讓我覺得太過貼切的東西反而沒有說服力。對,王琦瑤是扮錯了角色,起首一句就錯了,可就應該全篇都錯嗎?爲何她的信心和希望皆是錯的呢?

她是王琦瑤,可卻也不是王琦瑤。她不僅是當時上海弄堂的女兒的典型代表,也是待字閨中女兒的典型代表,更是具有超越時代的長相出衆女生的代表。因此我不願也不想讓她的命運走向悲劇,更不希望她人生的主旋律終於一個“恨”字。畢竟愛恨一曲,又何以當歌?當王琦瑤還是中學生的時候,就被冠以“上海小姐”這樣的殊榮。得到了一個好的開始,誰還會甘於平凡呢?哪怕自己願意,可外界也會無時無刻提醒你不應甘於平凡。因此王琦瑤成爲李主任的“金絲雀”看起來也是一個順勢之舉了。淮海戰役中李主任不幸遇難,王琦瑤亦只能被迫迴歸平凡生活。人是不得已迴歸了,可心又談何容易能停止追尋呢?與程先生、康明遜、老克蠟幾個男人的情感糾葛皆沒有得到一個好結果,最後還被長腳失手打死,命喪黃泉,何其可悲!但王琦瑤到底從哪裏開始就走錯了呢?爲什麼她又會一步錯步步錯呢?

我想之所以她最後以悲劇結束,其性格中隱藏的人性之弱點無疑是主導因素。而性格最初當然是在環境的影響下形成的。

首先,她是小門小戶人家的女兒,在上海弄堂這樣嘈雜混淆的地方長大,加之還有大戶人家的閨閣與自己閨閣所產生的強烈對比,便由不得怨艾之心生起,慾望之心生起,此二者皆爲閨閣大忌,禍根一樣的東西。此外,其亦爲雜糅的閨閣。在新舊文化的相互影響下,便使她一顆心倍受撩撥,充滿着不切實際的幻想。當然,花一樣的年紀誰又不曾有個許許多多不切實際的幻想呢?但如若離幻想遠遠得還好,可無奈王琦瑤外貌出衆,曾一次次與自己的幻想觸手可及。片場的試鏡經歷,題爲“滬上淑媛王琦瑤”照片的刊登,和有錢人家將麗莉的交往,上海三小姐的名號,這一件件的事情無疑使她那顆不切實際的少女心得到了莫大的滿足。按照她外婆的話說“人心是最經不起撩撥的,一撥就動,這一動便不敢說了,沒有個到好就收的。”當她發現自己做主角的日子過去的時候,心裏不免就有些跌入谷底了。恰巧這時候代表權利和靠山的李主任的出現了,他就如一根救命稻草,有着虛榮之心的她又怎能不緊緊抓住呢?其次,她可不是天真無邪的小白兔。在複雜環境和家庭環境的雙重影響下,她成長爲一個知人情世故,善於抓住人心的聰明女孩。但正如《紅樓夢》中“機關算盡太聰明,卻反誤了卿卿性命”的王熙鳳一樣,難以得到一個好的結局。有一句話說的好“只世故而不世故”,但卻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王琦瑤在與吳佩珍,蔣麗莉交往過程中足以見證她籠絡人心的強大能力;在接踵而至的晚會中,她快速的適應能力讓人驚歎;在與程先生等幾個男人的情感交戰中,亦顯得遊刃有餘……和王熙鳳相比之下,雖是小巫見大巫,但她悲慘結局無疑也倍受這個原因的影響。再者,其看似堅強的外表下藏着的那顆軟弱之心也推動着她走向悲劇。試鏡失敗不敢直面只想着淡忘,甚至不惜與最要好的朋友吳佩珍疏遠;害怕失敗不敢輕易參加“上海小姐”的競選,卻又渴望站在高處;哪怕參加了“上海小姐”的競選卻不敢表現得太過認真,怕自己的那一顆自尊心被打擊;李主任出事後她選擇了逃避,到鄔橋去療傷……這一次次的軟弱使她只能侷限於自己的一隅之地難以逃脫。當然,無法否定她亦是個堅強,努力生活的女子,可最後終是落了個竹籃打水一場空的命運。也許是造化弄人,也許是性格使然,誰知道呢!

當然,悲劇的形成往往是外界與個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因此,除了其性格中的弱點之外,遇人不淑又何曾不是一個促使她一步步走錯的原因。

第一個影響她命運的人無非就是李主任。李主任是軍政界的大人物,四十歲的他在女人的事情上總是當機立斷,不拖延,也不迂迴,直接切入主題。因此,李主任是沒有愛的,當然也不需要女人愛他。他只需要將人的命運拿過去,一一給予不同的負責的同時,讓自己暫時逃避現實的苦惱。他有正房的同時也有兩門妻室,這說明了他無法給予王琦瑤婚姻的承諾。他除了給予王琦瑤物質與榮耀以及一點點的愛惜,其實什麼不能給她。所以,隨着李主任的離去一切也只能如雲煙一般消失地無影無蹤了。李主任能給她留下的除一些物質之外就只有一個不能消除的污點了……重回上海之後,遇到的康明遜可謂真愛。然而,這樣一段郎有情妾有意的戀情最終卻還是以失敗告終。我覺得王琦瑤在這段感情中是沒有什麼大過錯的,她已經拼盡全力去爭取了,至於得沒得到都是命運使然。康明遜出生於一個傳統舊式家庭,父親是一箇舊廠主,他是二太太生的,可卻是全家唯一的男孩。家庭的特殊使他集嬌寵於一身的同時又須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做人,從小到大都是一個乖順的男孩。綜上所述,無論是封建家庭的傳統觀念還是他自身的處境及性格中的軟弱,但無法讓他與一個有着不太美好過去的女子走到一起。他自己也明白,王琦瑤再美麗,再迎合他的舊情,再拾回他遺落的心,到頭來,終究是個泡影。但他明知不行,卻又不捨得放下。自私地爲了眼前的快樂,禍害了王琦瑤終身。後來關係被家人知道,卻不敢與舊家族正面迎戰;王琦瑤懷孕卻逃避責任,由着王琦瑤爲自己找薩莎作爲掩護。這般軟弱無能的男性,自己都不知如何爲自己負責又怎麼能給王琦瑤一個承諾呢?而對於後來有着巨大年齡差的老克蠟,我覺得是難以冠以“愛”的名號。老克蠟只是一個懷舊的人,他遇見王琦瑤才讓他覺得真正觸及了舊時光,同情之心也就油然而生。至於後來的種種能否構成愛我也難以明白,我只知道老克蠟的出現使王琦瑤看到了生活的寄託,人到老年也許求的就是一個安穩和依靠了。可無奈,老克蠟還是辜負了王琦瑤。當老克蠟看到了王琦瑤將要碧落黃泉之時,卻害怕了。哪怕他再崇尚四十年前,心卻還是一顆現在的心。所以當王琦瑤託付終身的時候,他害怕了,用力地掙脫逃走,心裏想着這地方再也不能來了。也許是因爲年輕,所以無法承擔如此重任,才選擇逃離。可他終究還是留下了王琦瑤孤身一人。只能怪遇人不淑,王琦瑤在這三個人身上都錯付了青春。在錯誤的人身上哪怕我們再用力也依舊難逃命運的枷鎖,可似乎也沒能爲力,因爲我們無法預知未來。其實王琦瑤所遇見的人並非都是錯誤之人,程先生就是一個夢寐以求的對象。只可惜,王琦瑤自始自終都沒有愛過程先生。程先生可以說是陪王琦瑤最長的男人,在幾個男人中他出場最早,陪王琦瑤度過了許許多多重要的時刻。程先生對王琦瑤可謂一見鍾情,第一次給王琦瑤拍照就發現了她的美,欲罷不能。他終其所有幫助王琦瑤摘得“上海三小姐”的桂冠,卻始終被王琦瑤當成墊底的,也就是所謂的備胎。在王琦瑤的心裏,程先生是她小世界的一個俘虜,而李主任是大世界裏的人。正因爲這樣,程先生哪怕一片癡心卻抵擋不了王琦瑤一步步走向李主任的步伐。再次遇見之時,王琦瑤挺着大肚子,懷着康明遜的孩子出現在他面前。可程先生沒有猶豫,毅然決然地承擔起了這不屬於他的責任。我以爲程先生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瞭,可是我卻忘了,程先生要的是王琦瑤的愛啊!可王琦瑤心裏對他只有恩和義,唯獨沒有情。這樣心有不同的兩個人又如何能有一個好結局呢!我想,假如王琦瑤曾經沒有得到那些所謂的殊榮,她也許能和程先生走到一起。可如果沒有如果,後來也沒有後來。

排除所謂的內因再細究外因,不難發現,其實家庭和時代的因素又都是王琦瑤以悲劇收場的原因。

在書中,細究王琦瑤的家庭,我發現,王琦瑤的父母始終都是缺席的。王琦瑤出場時,提到了她的家庭。父親是個懼內之人,自己則因爲在家中最爲年長小小年紀就做了母親的知己。在王琦瑤選擇李主任之時,父母皆沒有極力反對,給予正確的引導。王琦瑤母親是個勢力的人,過去並不把程先生放在眼裏。由此可見,其父母並沒有盡到教導責任,反而促使了王琦瑤形成了功利之心。王琦瑤家人再次出現的時候就到了王琦瑤生產的之時,其母親對程先生、嚴師母、康明遜的態度都不無說明其家庭教育的失敗。此外,其家人再也沒有出現過,家庭角色的缺失顯而易見。而當我們把目光移到時代的大環境,又會發現時代造就了王琦瑤也毀了王琦瑤。王琦瑤代表的是上海弄堂的女兒,因此她無非就是時代的產物,身上帶着的只能是那個時代的印記。

這一個又一個的原因都成了毀了王琦瑤的原因。我無法挽救她,因爲是時代促使她終究走向悲劇。她已經以她的人生譜寫了一曲長恨歌,但愛恨一曲,又何以當歌?我想,正如王琦瑤外婆的話,帶着一顆平常心,才能尋到真好處,真快活。莫要像王琦瑤一樣沒了這平常心,只剩顆走了樣的心,領會的也只能是走了樣的快活。王琦瑤的時代已然過去,而我們的卻還在繼續……

長恨歌讀後感5

《長恨歌》是王安憶於1996年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整部作品分爲三部,講述一個女人四十年中的歷程,展現以上海爲中心的近代歷史,具有別樣的上海風格和王安憶自身的個人特徵。

長恨歌寫的是上海及其周邊地區的故事,這首先與王安憶自身的經歷是分不開的。她出生南京,輾轉多地,一生記憶大多都在上海,童年時期老上海的生活對其影響巨大,《長恨歌》中的許多生活場景有着最典型的老上海的風範,均有深刻的上海烙印,這自然是與其生活有着緊密聯繫。她所記錄的上海,正是從繁華至極到衰落凋敝,王安憶將之具現化在一個女人一生的興衰上,女主角王琦瑤生活在上海,她也就是上海。

看《長恨歌》,首先要懂什麼是“長恨歌”,王安憶女士並沒有很明確地提過《長恨歌》命名的由來。但是人人知王安憶的《長恨歌》,也知道白居易的《長恨歌》,自然是王安憶取了白居易之意用了這個題名。白居易的《長恨歌》寫的是楊貴妃的故事,從現在的目光來看,就是一個草根偶像的一生。而“養在深閨人未識”這一句就與王安憶專寫一章“閨閣”相像了。往下再看,若上海是大唐王朝的縮影,那麼王琦瑤的前半生也會是楊貴妃的前半生,在第一部中她與李主任的愛情放大來看,也是楊貴妃與唐明皇的愛情,同樣是草根民女的極限愛情,同樣的繾綣無絕,同樣的悲劇收場。探尋其中緣由,就逃不過時代的因素了,同樣是繁華到崩壞的時代背景,兩部作品是有內在的精神聯繫的。這個“恨”,是無窮盡的,是帶有時代性的,是每一段歷史的“楊貴妃”們的,也是每一段歷史的“王琦瑤”們的。唯一的不同,只能是在這前半段人生中,楊貴妃美人殞命,王琦瑤輾轉他鄉,她的恨和她的愛也隨她的腳步,走進了繁華的更深處。

本作的女主角王琦瑤是談論《長恨歌》無法繞過的標誌,她是最上海的女人了,她就是上海本身,她是最繁華的上海的精華。她不是出身名門的富家小姐,也不是落魄逃難的家中幼女,她是折中的選擇,她是這大上海千千萬萬個弄堂的產物。她是隱祕的,是遮掩的,她沒有太多的臉面走出弄堂的保護。但是她又是弄堂的結晶,她足夠美,她的美能支援她走出弄堂,走出原先的生活。火熱的心與羞愧的臉在她的身上結合。就連“上海小姐”的名次也是第三名。她的一輩子都在中上游遊走,這是非常上海人的做法。上海人的精明和謹慎,無形中影響了他們的人生軌跡。

王琦瑤的前半生是風生水起的,至少對於一個弄堂出生的女孩來說,已是無數躲在房間中看言情小說女孩們的榜樣。她不是新時代人們希望的獨立自主的新時代女性,她依靠的是美貌,是別人的愛,她走的是舊式家長們最看好的路,憑着美找到了好人家,擁有童話故事後不會再寫的幸福生活,可是她又帶有新時代女性的追求,即便是上天給的臉面,也要勇敢拿出來。她是有野心的女孩,那份野心大多是處於自信,也無任何可詬病之處。言情是寫給大人的童話,蔣麗莉那麼喜歡言情,她就是言情的化身。王琦瑤在出名後就離開了她,也彷彿是王琦瑤刺破了這言情的泡沫。王琦瑤是既現實又夢幻的,她現實地踏出了夢幻的人生。

王琦瑤的後半生卻慢下了腳步,她雖然受到衆人的追捧,可畢竟沒有金錢帝國,她不是世界五百強的女老闆,她僅是孤獨的女人而已。孤獨容易催生出好感,這話是沒錯的。這之後便有幾位重要的人物出現了。從喚醒她的阿二,到帶她回到老生活圖景的嚴家師母,到不可割捨的康明輝,到老克蠟,這些人的出現,纔將剛剛來到生活的王琦瑤又帶上風浪頂端。當年的清澈的女生,已然融入了上海,成爲上海衆多肢體的一個關節。這自然是那時的王琦瑤沒有想到的,又有誰能夠告訴她呢。直到死,王琦瑤可能才知曉,一張照片究竟引出多少重要的選擇。上海的委婉終究被她消磨在生命的延伸裏,剩下的是上海人比誰都真切的一顆心。

王琦瑤是舊上海的結晶,這在她與自己的女兒薇薇的衝突中可以知曉。薇薇是新的上海的產物,她是下一輪歷史的王琦瑤,她是時間的更新,也是王琦瑤時代真的終結。小說最後這兩代人的衝突,是歷史變換的最真誠的展示。最引人深思的部分,就是長腳掐死王琦瑤的那一刻,最後的最後,王琦瑤卻死於金錢的慾望,死於其實她一生都沒有珍惜過的東西,她是上海的女人,她愛的不是錢財臉面,她只求燈紅酒綠中的一份愛。那個死在牀上的女演員,原來已經這麼久地警示了她。

本作中的另一個重要的角色是程先生,她是王琦瑤的“底”,是這個世界裏最後的不需要交易的溫暖。程先生像是空氣,他是在有風的時候纔會被人感知的。當王琦瑤被鮮花環繞的時候,程先生都故意退出,只在王琦瑤真的需要這份溫情的時候,適時地出現在她的面前。程先生真的是好男人的代表了,在這個燈紅酒綠的大上海,他就這麼守着一份情,癡癡地過活着。這份愛意,是埋藏在靈魂裏的,也是聯繫在靈魂裏的,以至於當他十年後再看到王琦瑤母女,已經不再是當初鎂光燈下的“滬上淑媛”,他都沒有放棄過這份愛戀。他那麼寬容,那麼癡心,程先生不僅是王琦瑤的底,程先生也是上海男人的底,往前是如程先生般癡情,往後也能如他一樣無味地生活,不必要太過波瀾的人生,本身也識相,能進能退,癡心卻不改。命運就是這麼巧,我愛的與愛我的,就這樣相逢又相離,程先生又何嘗不是亂世裏的可憐人,空空陪了一段繁華的青春。

本作敘述的方式並沒有什麼很多的花樣在其中,追隨王琦瑤的一生,我們能目睹上海的變化,時代的更迭。王安憶在語言上的運用是足以稱道的,她的語言裏自有一股風氣,那是上海人的風氣,在她說解上海人的種種時,她的說解與描述本身又是上海人的,但與其輾轉的經歷有關,王安憶的語言比上海本身多一分明瞭清楚。她的用語是暗含幽默也綺麗的,她以一種玩味的態度來說解上海,她對人物內心的剖析是真正值得去看待的,那是突破了上海人的委婉臉面的,是直擊人物內心的複雜和多層次的。

小說的重要貢獻之一,就是奉上了一副精確的上海風情畫。上海這座龐大的城市,收納着全世界的一切,這裏有你可以想象的任何一種生活狀態。本篇小說最着力去描繪的,就是中產階級的生活狀態,他們是上海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是中西碰撞和互相滲透的產物,是要“在唱片機裏放梅蘭芳”的。而他們主要生活的地方,就是上海文化的印記和發源地,那蜿蜒進人心的弄堂。弄堂的構造就是上海人的構造,是上海生活的構造。華美的和污穢的在房前和房後分別出現,人心也一樣。上海更像女人一點,流言本身就是一個帶有女性化傾向的詞語。一個個的弄堂彷彿孤島,他們之間蔓延的都是流言。流言和弄堂都沒有貶義,當他們成爲生活的原貌,真實就會賦予他們存在的必要。

當我們思索《長恨歌》要展現的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思想內容時,我們其實有很多的選擇。像《雷雨》一般,命運是一條隱藏的線索,我們隨着王琦瑤踏遍了愛麗絲、鄔橋、平安裏,但命運纔是真正引領王琦瑤的始作俑者。王琦瑤終其一生都在抗爭,她沒有抗爭過命運,卻花費了一整個青春扭轉了命運。相遇別離都是命運的果實,她卻沒能拒絕這一切。另一方面,王琦瑤不過是亂世裏的一個女人。在那個時代,在那個上海,女性是被推崇的,全社會都在追求她們的美,這其實是對於女性價值的貶低。當我們把女性從政治角色裏解脫出來,女性的美絕不是放在櫥窗裏欣賞的,那是對於女性價值的物化,是這個中國最先進最開放的地區最古老的缺陷。女性的悲劇永遠是放在父系社會下最值得玩味和體驗的主題。從王琦瑤第一次出場,從她的生長環境中,悲劇性就一發不可收拾地展現出來。她的第一次愛那麼的身不由己,她的選擇在生活中那麼的不堪一擊,直到最後被男性的手掐死,女性的身份帶給了她一切,也改變了一切。

在繁華的上海里觀望這一切,金錢地位與人心在霓虹燈裏糾纏不清,我們觀望的越深,越能看見那一句“此恨綿綿無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