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采薇

課文《采薇》講稿

采薇6.84K

《采薇》情景交融,化景語爲情語的寫作方法,成了後世寫作邊塞戰爭詩努力追攀效法的楷模。

一、說教材

《采薇》是語文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精讀課文,選自《詩經.小雅》,描寫了西周時期一位飽嘗思鄉之苦的戍邊士兵在歸家途中的所思所想,這首詩雖然沒有《關雎》《蒹葭》等名氣大,但也是傳誦千古的名句,充分體現了《詩經》“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現實主義精神,對後世影響深遠。我希望透過本課的學習,能夠豐富學生的古典詩歌文化常識,提高他們的詩歌鑑賞能力。

根據新課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以及初二學生詩歌鑑賞能力較弱的現狀,我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瞭解《詩經》文化常識,反覆誦讀,疏通文意。

能力目標:品味詩歌獨特的語言美、音樂美;學習情景交融的寫法。

情感目標:把握戍邊士兵思念家鄉以及厭倦戰爭的複雜情感。

教學重點:反覆朗誦,賞識藝術特色。

教學難點:品味語言,把握情感

二、說教法及學法

(一)說教法

根據教學目標、教材特點,我採用誦讀法、提問點撥法進行教學。

雖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但如果學生一味死讀書,不求甚解,最後仍是“過目皆忘”。這就需要我們爲師者在教學過程中多一點實質性的、能讓學生受用不盡的讀書方法指導。如注意停頓、語速、重音、語氣等。

提問點撥法可以讓學生在老師的引領下對課文的思想內容、藝術價值、現實中的戰爭、民歌題材進行探究,體現語文課堂的人文性。

(二)說學法

將在教學中貫穿自主探究,引領學生如何學習詩歌,讓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誦讀,在讀中培養學生的聯想想象能力及審美感受能力。將疏通文意和理清課文思路的任務交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

三、說教學流程

本課計劃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如下:

(一)、匯入,瞭解《詩經》常識

生活中少不了詩,少不了歌,在我們這個小地方也有客家山歌,請大家欣賞兩首。在我們這個詩的國度裏,詩歌長河的源頭又在哪裏?請大家跟老師一起去尋找。

你是一條旺盛的河流

2600多年來邊唱邊走

多少人翹首追溯你神祕的源頭

哦 到春秋 再到西周

“風”——土風民謠,淳樸自然

“雅”——諸侯朝會,貴族歡宴

“頌”——宗廟祭祀,樂舞翩翩

直陳、比喻、託物抒情

你的語言是賦、比、興

因了你,“風騷”成爲文學的雅稱

你就是《詩三百》

人們還恭敬地稱呼你《詩經》

(二)、自主學習

朗讀要求:初讀正音,把握節奏,要讀得字正腔圓。再讀解意,把握行式,要讀得韻味深長。吟唱詩歌,品賞詩情,要唱得情深意切。

自主學習一:請從以下活動中任選一個完成。

一、自主完成。用現代漢語通順地翻譯全詩。

二、小組合作。把這首詩譯爲現代詩,語言流暢,能押韻更好。

三、交流活動。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詩作的內容與表達的情感。

自主學習二:詩歌美好的詩情畫意讓人沉醉,走出詩歌,讓我們以探究的`眼光,去尋覓本詩美的根源。請同學們自主學習或合作學習,發現詩歌中的美詞美句,體會篇章的美。

(三)、提問點撥:

問題1:感情基調?悲傷

問題2:爲什麼在歸家途中還要悲傷?

材料:宋之問:“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解析:詩人被貶在外,家人音訊全無,終於踏上歸家之途。一方面欣喜若狂,另一方面擔心家人爲自己所累,團圓之夢成爲泡影,越接近家鄉越是擔憂。情更“切”變成了情更“怯”。

答案:歸家喜悅因爲對家人、自身命運的擔憂而變得無比沉重。

標籤:課文 采薇 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