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邊城

高中語文《邊城》公開課教案

邊城1.77W

一、匯入新課

高中語文《邊城》公開課教案

上課之前,問同學們一個問題,前一段時間網上流行一句話“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我想問一問同學們,如果有機會,你想去哪兒看看?(生自由回答)看的出來。同學們想去看的地方太多了。如果問我的話,我必去的一個地方就是沈從文筆下的“邊城”。“邊城”在哪兒呢?就是今天的湘西鳳凰。本節課,我們就一起走進邊城,去領略一下那裏的別樣魅力。

二、作者介紹

他一生跌宕起伏,極富有傳奇色彩。

沈從文1902年誕生於湖南鳳凰一個沒落的官僚家庭。少年時代頑劣異常,上私塾總是逃學、打架、撒謊,和一批“小流氓”(沈從文語)四處遊逛,惹是生非。不到14歲就去當兵,卻是一支“半匪半軍”的隊伍。六年時間,沈從文眼見有上萬人被殺。有人戲說,沈從文是“當土匪”出身。20歲時,沈從文厭倦了“半匪半軍”的生活,隻身來到北京。想上大學。連新式標點都不懂,自然考不上,也上不起,只好在北大“蹭課”。一邊苦讀,一邊寫作。沒有經濟來源,冬天只穿兩層單衣,生活十分困窘。

1924年12月沈從文在《晨報》副刊發表了一篇小說,初涉文壇。到1948年,出版小說、散文、文論等共70多本,平均一年3本,是中國最多產的作家。只有小學文憑,卻當大學教授先後在武漢大學、青島大學任講師,在昆明西南聯大、北京大學任副教授、教授。連江青都說,她在青島大學讀書時最愛聽沈從文的課。還編輯過《京報》《大公報》《益世報》等大報的文藝副刊,編撰過中小學國文課本,創辦過文學雜誌。他的愛情生活幸福美滿──夫人張兆和是才女加美女,他們的婚姻還有一段佳話。

解放後被安排到歷史博物館做一般職員:抄卡片,作講解,爲各方面打雜……文學創作從此停止。“文革”中先後8次抄家,無休止的檢查、批鬥之餘是掃廁所,到農村“勞改”。但仍寫出《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唐宋銅鏡》《戰國漆器》《中國的瓷器》等大量學術著作,著名作家轉變成著名文物學家。

改革開放後,出現了“沈從文熱”。他又重回人們的視野。

兩次諾貝爾獎提名,可惜擦肩而過1983年沈從文患腦血栓,左身癱瘓。1988年5月10日心臟病猝發逝世,享年86歲。如果他晚去世半年,將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板書課題《邊城》

三、整體把握

1、簡介《邊城》情節(多媒體展示)

在湘西風光秀麗、人情質樸的邊遠小城,生活着靠擺渡爲生的祖孫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壯,孫女翠翠十五歲,情竇初開。他們熱情助人,純樸善良。兩年前在端午節賽龍舟的盛會上,翠翠邂逅當地船總的二少爺儺送,從此種下情苗。儺送的哥哥天保喜歡美麗清純的翠翠,託人求親,而地方上的王團總也看上儺送,情願以碾坊做陪嫁把女兒嫁給儺送。儺送不要,想娶翠翠爲妻,寧願作個擺渡人。於是兄弟倆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選擇。天保知道翠翠喜歡儺送,爲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遇意外而死。儺送覺得對哥哥的死有責任,拋下翠翠出走他鄉。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風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獨地守着渡船,癡心等着儺送歸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2、概括文字每部分的內容(生在自己的草稿本上寫一寫)

明確:[第三節]邊城緊鑼密鼓籌備龍舟賽。

[第四節]兩年前翠翠巧遇二老儺送。

[第五節]一年前翠翠巧遇大老天寶。

[第六節]渡口邊迎婚送親撩撥情思。

四、文字解讀

認真讀完文字,這篇小說給你最大的感覺是什麼?

生:美

師:不錯,有人說,《邊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摯、熱烈的愛情的讚歌,是一首用小說形式寫成的無韻之詩,繪就的無彩之畫。那麼本文美在何處呢?

明確:風景美、風俗美、人性美、語言美

1、風景美:

(1)多媒體展示幾幅湘西鳳凰的風景圖片,同學們結合最後一張圖片寫一段寫景的文字。(略)

(2)《邊城》課文很長,佈置了同學們紮紮實實的預習,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描寫自然風景的語句,這些景物突出了邊城的什麼特點?

明確:豆綠色的水天氣明朗落日薄霧白雲

“豆綠色”——象徵了純潔、原始和無污染。(欣賞沱江風景,突出水的豆綠色,給人一種純天然無污染的感覺)青天碧水,落日白雲構成一幅色彩明麗的風景畫。邊城的環境美,不僅體現在自然風景上,還體現在風俗美和人情美上。

(3)特點:從細緻處着手,善於運用聲音、氣味來寫景,並把景物和人物描寫結合在一起,使之成爲人物的一部分。他自己曾經說過“我平常最會想象好景緻,且會描寫好景緻。”

2、風俗美:

(1)風俗美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請同學們結合文章談一談?

端午節:龍舟賽捉鴨子比賽

過年:月下對歌

中秋:獅子龍燈、放煙花

(2)這些習俗透露出邊城人怎樣的生活氛圍?

明確:祥和、和睦、和諧

(3)思考:如今,有這麼一種趨勢,西方的節日習俗越發盛行,傳統節日習俗日趨衰微,你怎麼看?

生:東西方交流日益密切的必然結果。

有部分人崇洋媚外。

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副作用。

國家對傳統節日還不夠重視。

商家的推波助瀾。

當代年輕人盲目地追求所謂的潮流。

3、人性美:

(1)在作者的筆下,主要寫了那幾個人?

明確:翠翠、爺爺、儺送

(下面我們分三大組一起來探究邊城的人性美。一、二、三組分別分析翠翠、儺送和爺爺的形象。先找相關語句,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

(2)先請同學找出翠翠的有關文字,再概括。

翠翠:單純(語言:我是翠翠),可愛(回答時的神情:輕輕地、悖時砍腦殼的),孝順(和爺爺的相關對話)。

明確:美麗善良、活潑可愛、孝順懂事

情竇初開、純潔無暇

(3)找出寫儺送的相關文字,加以分析。

儺送:關心別人,古道熱腸

(他捉完鴨子後已是天黑,但他看到翠翠後主動詢問,對話的過程,我們可以知道,儺送根本不認識翠翠,但他還是邀請翠翠到他家裏去)

儺送:心地寬厚,熱情開朗(動作、神態:笑)

明確:關心別人、古道熱腸、

心地寬厚、熱情開朗、

善良淳樸、風趣幽默

(4)找出寫爺爺的相關文字,分析其性格。

首先,我們來看一看爺爺對翠翠的感情?

爺爺非常疼愛翠翠。比如看賽龍舟時,他不忘叮囑別人送翠翠回家。(四次)

再看:爺爺與鄉鄰:

①爺爺與“老熟人”

提問:文中是怎樣描寫爺爺與“老熟人”的關係的呢?

“且因爲那人比渡船老人更孤單,身邊無一個親人,也無一隻狗,因此便約好了那人早上過家中來吃飯,喝一杯雄黃酒。”(白描)

“兩人一面談些端午舊事,一面喝酒,不到一會兒,那人卻在岩石上被燒酒醉倒了”。

兩個寂寞的老人,一輩子的老交情,端午節,別人都在圖個熱鬧,他們卻找了個清淨之地,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喝杯雄黃酒,來個一醉方休。俗話說“酒逢知己千杯少”,他們之間的這種純樸的友情怎不令人羨慕呢?

②、爺爺與過渡人

這裏的人情非常淳樸、厚道。(語言、動作)第六部分有這樣一個情節,一個人乘船過河後,一定要給錢,而爺爺卻堅持不肯收,爲此兩人還起了爭執。爺爺的一句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說“禮輕仁義重”,雖然他不肯收人家的錢,但他還是領了這分情。

③爺爺與順順

龍頭大哥順順:“凡幫助人遠離患難,便是入火,人到八十歲,也還是成爲這個人一種不可逃避的責任”。扶危濟困、樂於助人。

送鴨子、糉子給爺爺(慷慨大方)

明確:關愛至親、勤勞樸實

善良淳樸、重義輕利

(5)小結:

自然的男女戀情

純樸的祖孫親情

古樸的鄰里友情

4、語言美

(1)給大家時間,找出文中最喜歡的一兩句話,試作分析。

生:祖父坐在船頭吹《娘送女》曲子給她聽,她卻同黃狗躺倒門前大岩石上蔭處看天上的雲。白日漸長,不知什麼時節,守在船上的祖父睡着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黃狗也睡着了。

分析:沒有特殊的修辭技巧,沒有語言上的精雕細琢,用語平淡自然,卻極具表現力,富有韻味。寫出了午後陽光暖暖,人亦安閒,與自然融爲一體的悠遠意境。

(2)汪曾祺曾說:“邊城的語言是沈從文盛年的語言,最好的語言。既不似初期那樣的放筆橫掃,不加節制;也不似後期那樣過事雕琢,流於晦澀。這時期的語言,每一句都“鼓立”飽滿,充滿水分,酸甜合度,象一籃新摘的煙臺瑪瑙櫻桃。”

特點:自然流暢,明白如話。寫景優美舒展,寫人親切真摯,敘事更是如歌如誦,和如詩如畫的景物配合的非常和諧。

五、拓展深化

沈從文想透過美麗的邊城,告訴我們什麼呢?(總結主題)

明確:作者描寫的湘西,就是作者營造的“世外桃源”,這裏民風淳樸,人民淡化功利,人與人之間以誠相待,相互友愛。外公對孫女的愛,翠翠對儺送純真的愛,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農業文明的傳統美德。與之相對應的,就是相對於當時社會,傳統美德受到破壞、到處充溢着金錢主義的淺薄庸俗和腐化墮落的現實而言的。

我們可以用三個詞概括這篇小說的主題:(讚美、批判、呼籲)

主題:

讚美:邊城生活的質樸、純真和人與人之間純潔的愛;

批判:物慾氾濫的現代文明;金錢主義的'淺薄庸俗和腐化墮落的現實;

呼籲:重建民族的品德與人格。

六、課堂小結

這裏生活了一羣多麼淳樸、善良、可愛的人啊!翠翠與儺送之間純潔的愛情、翠翠與爺爺間純真的親情、爺爺與鄉鄰之間純樸的友情,總之,小說給我們展示了湘西至真至純的民風,至善至美的人性。這就是作者營造的“世外桃源”,這就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七、佈置作業

課下閱讀《邊城》全文。

高中語文《邊城》美文鑑賞

有人說,《邊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摯、熱烈的愛情讚歌,是一首用小說形式寫成的無韻之詩,是一幅用水墨繪就的水彩畫,散發着人情純樸之美,自然風景之美。這本書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悽美的愛情,有淳樸摯人的翠翠,憨厚無比的天保,幽默可愛的儺送。他們之間那純潔的愛情令人嚮往。禁不住就想一問:愛情是什麼?是荷花,還是藍色妖姬,抑或兩者皆然?喜歡像荷花一樣的愛情——純潔、高尚。就像《邊城》中,呈獻給讀者的便是那像荷花一樣的愛情,天保對翠翠的愛——無怨無悔,翠翠的儺送的愛——癡癡的等待,亦是儺送對翠翠的愛——深深地埋藏在心底,都是那麼的真摯、純潔、毫無雜質,像荷花一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人神往。

喜歡像單枝的藍色妖姬一樣的愛情——相守是一種承諾。如: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愛情。第一次相見,一見傾心,司馬相如以一首《鳳求凰》贏得卓文君的芳心,無論生活多麼的艱難困苦,他們依舊不離不棄,堅守愛的諾言,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司馬相如得以重用,在之後的生活中,卓文君以一首《白頭吟》喚回司馬相如的真心,得到最後的相守,正如《白頭吟>;;中所寫的那樣”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那般,相守到老。

我想最美的愛情不過是到了老年時,依舊很相愛的人在一起。在那夕陽西下時,相互依偎着欣賞那夕陽的美景,一生一世一雙人。愛情是什麼?我想我的心中已有答案了。

高中語文《邊城》好句

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裏便匯入茶峒的大河。

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牀爲大片石頭作成。

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

小溪既爲川湘來往孔道,水常有漲落,限於財力不能搭橋,就安排了一隻方頭渡船。

老船伕不論晴雨,必守在船頭,有人過渡時,便略彎着腰,兩手緣引了竹纜,把船橫渡過小溪。

有時疲倦了,躺在臨溪大石上睡着了,人在隔岸招手喊過渡,翠翠不讓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敏捷的替祖父把路人渡過溪,一切皆溜刷在行,從不誤事。

風日清和的天氣,無人過渡,鎮日長閒,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門前大岩石上曬太陽。

或把一段木頭從高處向水中拋去,嗾使身邊黃狗自岩石高處躍下,把木頭銜回來。

或翠翠與黃狗皆張着耳朵,聽祖父說些城中多年以前的戰爭故事。

或祖父同翠翠兩人,各把小竹作成的豎笛,逗在嘴邊吹着迎親送女的曲子。

茶峒地方憑水依山築城,近山的一面,城牆如一條長蛇,緣山爬去。

臨水一面則在城外河邊留出餘地設碼頭,灣泊小小篷船。船下行時運桐油青鹽,染色的棓子。

這些誠實勇敢的人,也愛利,也仗義,同一般當地人相似。

不拘救人救物,卻同樣在一種愉快冒險行爲中,做得十分敏捷勇敢,使人見及不能不爲之喝彩。

水中游魚來去,全如浮在空氣裏。兩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紙的細竹,長年作深翠顏色,逼人眼目。

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裏,春天時只需注意,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可沽酒。

夏天則曬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褲,可以作爲人家所在的旗幟。

秋冬來時,房屋在懸崖上的,濱水的,無不朗然入目。

黃泥的牆,烏黑的瓦,位置則永遠那麼妥貼,且與四圍環境極其調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實在非常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