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勵志作文 > 努力作文

天才出自勤奮作文「精彩」

  導語:高爾基說:“天才出於勤奮。”卡萊爾說:“天才就是無止境的、刻苦的能力。”小編收集勤奮出天才的作文,歡迎閱讀。

 

天才出自勤奮作文「精彩」

第一篇:勤奮出天才

高爾基說:“天才出於勤奮。”卡萊爾說:“天才就是無止境的、刻苦的能力。”我國著名的華羅庚說過:“聰明出於勤奮,天才出於積累。”這些都說明,只有勤奮才成功。

魯迅先生說過:“偉大的事業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從勞動就有一份收穫,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蹟就會出現。”

美國物理學家牛頓刻苦學習,在力學、光學、天文學、數學方面有許多成就:他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和光的散律,總結概括了著名的牛頓運動三定律,奠定了經典物理學的基礎。

就拿我身邊的人來說吧,我們家鄰居的小孩,以前基礎不好,導致學習差,經常被爸爸罵。後來,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努力,考個好成績給爸爸看。他刻苦學習,不懂得地方向老師或同學請教,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不過幾年,她的成績已經是班上數一數二的了。

事實證明,勤奮是成功的重要保證,俗話說得好:“一勤天下無難事”。也就是說只要勤奮,沒有辦不到的事。

第二篇:勤奮出天才

愛迪生是一位偉大的電學家、發明家。他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的邁蘭,自幼就在父親的木工廠做工,由於家庭貧困,一生只在學校讀過三個月書。但他從小熱愛科學,自己刻苦鑽研,醉心於發明,正式登記的發明達1328種,被稱爲世界發明大王。同學們,你們知道愛迪生爲什麼能發明那麼多東西,祕訣就在於你不僅有聰明的頭腦,更會努力去做,所以有那麼大的成就。讀了下面這個關於愛迪生的故事,你就會明白勤奮是多麼重要了。

愛迪生長大後,發明了許多發明。愛迪生20歲出頭開始研究電燈,歷時10餘年,他先後選用了竹棉、石墨、鉭……等等上千種不同物質作燈絲材料進行試驗,時常通霄達旦,有一次他和助手們竟連續工作5晝夜。在愛迪生髮明燈泡的時候他失敗了很多次,當他用到一千多種材料做燈絲的時候,助手對他說:“你已經失敗了一千多次了,成功已經變得渺茫,還是放棄吧!”但愛迪生卻說:“到現在我的收穫還不錯,起碼我發現有一千多種材料不能做燈絲。”最後,他經過六千多次的實驗終於成功了。1879年愛迪生用碳絲作爲白熾燈絲,並點燃40小時。由於碳絲表面多孔,性脆,強度很低。不久被鎢絲代替。

其實愛迪生能發明出那麼多種發明,靠的不止是聰明的頭腦,還有他堅持不懈的試驗和永不放棄的精神。他曾經說過一句話:“發明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對呀,即使你有聰明的頭腦,即使你有再大的本事,不經過努力是不會成功的。同學們,聽了愛迪生的故事,是不是給了你一些啓發?

第三篇:勤奮出天才

在我的書櫥中,有許多書,其中一本名叫《哈佛天才》,我十分喜歡讀這本書,使我受益最深的是書中《天才在於勤奮》這篇文章。

其中的內容主要講了要成功必須付出努力,只有不懈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終生努力,便成天才。”

此話出自俄國偉大的科學家門捷列夫之口。它對天才作了正確的判斷,說明了天才與勤奮之間的密切關係,至今還被人作爲座右銘。難道人一生下來就是天才嗎?不,不是的。蒲豐說過:“天才就是毅力。”;歌德說:“天才就是勤奮。”;叔本華說:“天才就是忘我。”

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和革命家魯迅,當人們誇讚他是“天才”時,他卻說:“那裏有天才,我只不過把別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這就說明他已吃了苦,用了功,否則,他是不會得那麼大的成就的。

那麼,難道他們小時侯的成績很好嗎?不,牛頓小時也被老師和同學稱爲“笨蛋”,他的成績在班裏總是倒數第一,15歲時,他的母親曾爲他的成績不佳而絕望,一度準備讓他退學去從事農業。

由此可見,這些天才們在校的成績並不好,那原因在哪兒呢?我還是用愛迪生的一句至理名言來告訴你吧!天才是由百分之九十九的的努力加上百分之一的天賦。

我覺得天才,最重要的還是“勤奮”兩字,難道這些偉人的偉大成就是輕而易舉得來的?不,正是他們的勤奮使他們成爲了讓後代所敬仰的偉人!

所以,我們現在就要從小抓起,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之後爲國家添磚加瓦,將來成爲對國家有用的棟樑之才!

第四篇:勤奮出天才

一些成就的人,大都是勤奮者,勤奮是成才必要條件。

天才其實就是包括幾點,一、要有卓越的創造力;二、要有想象力;三、還要有一個突出的聰明智慧。具有這些物質的人大部分都是天才。

勤奮就是要不懈的努力,和後天形成的習慣與培養,與自己一如既往的追求。理想有着密相關的。

高爾基說:“天才源於勤奮”。卡基爾說:“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努力。”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也說過:“只有不畏攀登的採藥者,只有不畏巨流的弄潮兒,才能登上高峯採得仙藥,深入水底覓到驪珠。”這些都說明,人們要想取得成功,就不離開勤奮。

馬克思說過:“在科學的到路上沒有平坦的大到可走,只有不謂勞苦在崎嶇小路上攀登的'人,纔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他本人爲了寫《資本論》,就曾經花費了四十多年的時間,勤奮收集資料。

堅持不懈的勞動,自然是“苦”事,但他們功的必由之路。高爾基說過:“天才就是勞動,人的天賦就像火花,它即可以熄滅,也可以旺盛的燃燒起來,而是它門成爲熊熊烈火的方法,那就是勞動。”勞動在勞動就是勤奮,勤奮是產生天才的根本原因。

勤奮總是與刻苦形影不離,正如愛迪生所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漢代司馬遷正是由於勤奮,不怕困難,雲遊名山大川,足跡遍及黃河、長江流域,從中取得了大量材料,才寫成震古爍今的文學鉅著《史記》。出身寒門的蘇秦,立志苦學,常常讀書至深夜。有時實在太累了,眼睛睜不開,他就用錐刺自己的大腿,痛醒了就繼續讀書。最後,終於學有所成,成爲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活動家。

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曾經說過:“天才出自勤奮。”一個人只有不斷努力,刻苦學習,才能取得成績。

據《青年博覽》刊載,少年大學生錢某,12歲就會微積分,被認爲神童。進了安徽科技大學,他不參加學校統一安排的高中文化補習班,卻隻身到圖書館看他的微積分,一個月就聲稱已學完。平時,學生們去上課,他卻在校園裏野逛,成績很快一落千丈。無奈,老師只得讓他休學。休學一年,上學後一個時期故態復萌,他狂妄的認爲在大學裏學不到什麼,經常拿氣槍在校園裏“巡獵”。最後學校只得讓他退學。退學後當上了油漆工,從此錢某結束了“神童”的生涯。

俗話說:“笨鳥先飛”。意思是要不落後,就要比別人勤奮,就要比別人先行動,現實生活中,有些人自恃天資聰穎,不肯“先飛”不肯勤奮學習,而又藐視“笨鳥”,這種思想和行爲是極端錯誤的。“笨鳥先飛”是一種不甘落後,勇於爭先的表現。愛迪生就是發揚了“笨鳥先飛”的勤奮精神,才從一個智力平常的孩子成爲大發明家的。但是,天賦好的“靈鳥”也要先飛,否則就有變成“笨鳥”的危險。

然而,現在有很多同學都認爲自己很聰明,沒有必要去努力勤奮,其實不然,如果你頗有天賦,勤奮會使其更加完善;如果你能力平平,勤奮會補之不足。這個世上很少有十全十美的人,但是勤能補拙。學習講求天分,但是後天的努力比天分更加重要。勤奮能幫助人們不知疲倦地在學海里遨遊,找到學習中的不足,成就個人的事業。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勤奮是一種美好的品德。;勤奮是一種努力自強的精神,勤奮是一種勇往直前的精神。一勤天下無難事,勤奮,更是變理想爲現實的行動,是由量變到質的過程,是走向成功的階梯,是成爲天才必不可少的條件。

五篇:勤奮出天才

小的時候,我認爲天才出於勤奮,在我的文具盒,朋友贈我的那個文具盒上,我把這句話當作我的座右銘。而且我也相信我的朋友也很相信這一句話,如果不信這句話他不會送我那個文具盒的。

後來,我還知道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汗水。再後來,我覺得天才畢竟是天才,在看到愛迪生名言後面那句話時,我更是覺得有天才,那句話是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汗水,有時那百分之一的靈感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孩子還更要。

今天,看網上一篇文章《到底有沒有天才?》文中講到:《紐約客》專職作家格拉德威爾則認爲,天才不過是做了足夠多的練習的人,藝術領域也不例外。他總結出了一個10000小時定律。研究顯示,在任何領域取得成功的關鍵跟天分無關。只是練習的問題,需要練習10000個小時——10年內,每週練習20小時,大概每天3小時。好像大腦需要這麼長時間,以吸收達到精通需要知道的東西。

心理學家安德斯·埃裏克森上世紀90年代初在柏林音樂學院做過調查,學小提琴的大約都從5歲開始練習。起初每個人都是每週練習兩三個小時.但從8歲起,那些最優秀的學生練習時間最長,9歲時每週6小時,12歲8小時,14歲時16小時,直到20歲時每週30多小時,共1萬小時。

比如比爾·蓋茨,他在西雅圖上初中和高中時,由於得到了9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幸運的機會而得以累積了他的10000個小時:早在1968年,上八年級的時候,他就讀的私立中學購置了一臺最早的一批可以直接連接到大型計算機上的電腦終端機。小時候他家挨着華盛頓大學,在那裏他可以接觸到一臺更進階的計算機。到蓋茨大學二年級從哈佛大學輟學去開辦自己的軟件公司時,他已經連續練習了7年的程序設計,超過了10000個小時。

莫扎特6歲就開始作曲。但是心理學家麥克爾·豪說,按照成熟的作曲家的標準,莫扎特小時候的作品並不突出。他小時候的作品可能是他父親記下來並作了改進的。莫扎特童年的很多作品都只是對別的作曲家的作品的重組。他直到21歲才寫出堪稱偉大的作品,到那時他剛好已經寫了10年。

“天分不是唯一重要的,更不是最重要的。只要智商超過120,你就跟智商達170的人成功的可能性一樣大。”克里斯托弗·邁克爾·蘭根的智商高達195(愛因斯坦是150),但他只能在密蘇里鄉下的一個馬場工作。他爲什麼沒有成爲火箭科學家或腦外科醫生?因爲他成長的環境:一生中沒有人幫他開發他的天分,他只能依靠自己。

看來,教育的作用還是很大的,特別是早期的開發,不過後天的努力也很重要,我認爲我沒有寫作的天分,但是經過勤奮努力,我也能寫一些小文章,愛好使我的生活多彩,有人說我的文章寫的好是天賦,我覺得就是勤奮。

標籤:精彩 勤奮 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