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勵志作文 > 道德作文

道德作文4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道德作文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道德作文4篇

道德作文 篇1

生活之中,最爲關鍵的是我們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自強即奮發向上,是成長與成長必備的心理品質,是高尚的道德情感,是自主、自立、自尊、自信的精神力量。我認爲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最重要的是尊老。

孔子曾經說過:“孝是一些德行的根本,是教化產生的根源。”

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有無數的尊老的故事。它們無時無刻地感動着我們,使我們受益匪淺,讓我們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去尊老。

曾經讀過一篇文章叫《一碗牛肉麪》。講的是父親與兒子之間的一份深沉的愛。讀過之後,我不禁潸然淚下,父子間的親情,兒子的孝心特別使我不禁怦然心動。

不僅是現代生活中有“孝”,古代的中國人民也有孝心。如:

《臥冰求鯉》中王祥爲繼母朱氏赤身臥在冰上,突然跳出兩條活蹦亂跳的鯉魚。爲繼母求的了鯉魚。這個故事也使我感動了。

是啊!在這個世界上,是母親、父親給了我們最寶貴的生命,是父母養育了我們成長,是父母給了我們無條件的最愛。我們要以最大的愛來回報我們的父母。

我認爲我們中學生也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來關愛我們的身邊的老人與父母。

第一是我們可以瞭解父母。父母爲我們操勞了一輩子了。我們總是要他們給我們過生日,可是我們大多數人卻還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我們可以去記住他們的生日、年齡、興趣和愛好,多去了解他們,給他們一個驚喜,去更好的關心他們。

第二是去關心父母。父母給我們的愛如大海一般,但我們回報的愛卻像溪流一般,甚至是涓涓細流。在父母生病或是疲勞的時候,我們可以爲他們洗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在他們工作回來的時候可以爲他們倒一杯熱茶。

第三是去親近父母。不僅是要去關愛他們,而且還要使他們放心。例如:在外出或是到家的時候,和父母打一聲招呼。這樣,就會讓他們不必爲了我們的安全而擔憂,而去尋找。

第四是去尊重父母。父母有可能會爲了一些小事而與我們說上幾句,我們應當是不去頂嘴,不隨意的打斷他們的話。虛心的聽取他們的正確的意見

第五是要去體貼父母。父母一是要工作,二是要照顧我們和爺爺奶奶。他們處在這一層之中,是十分的辛苦的。所以我們要體貼他們,有時可能會發火,但只要認真承認自己的錯誤就會好了。我們不能獨佔獨享着好東西,不能忘記父母的需要。

我認爲這是尊老的必要條件。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就得首先學會做一個有孝心的人。

道德作文 篇2

道德,只是簡單的兩個字,可是,道德抉擇卻十分艱難,我曾親身經歷過一件道德抉擇的事情,讓我從中體會到令我終身受益匪淺的道理。

還記得那一天,我接到老爸的“命令”——用他給的十元錢去買一瓶香油。於是,我興高采烈地出發了,一路上,我享受着太陽溫暖的光,傾聽着鳥兒的歌唱,是我心曠神怡。這時,幾個晶瑩剔透的泡泡飛到了我的面前。頓時,我好奇心大發,迫不及待地跟隨着泡泡去一探究竟。我來到一個小女孩面前,只見她吹出一串又一串的五彩繽紛的泡泡,這些泡泡在陽光的照耀下散發着動人的光芒,令我心動不已,一個願望也油然而生,那就是去買一瓶泡泡。

不一會兒,我來到了超市。超市裏人山人海,貨物也玲琅滿目,使我眼花繚亂。我從貨架上拿下一瓶香油,一看標價,正好十元。我遺憾極了,心想:只能拋棄這個心願了。我悶悶不樂地抱着香油走到售貨臺前,把錢交給了售貨員。可是,出乎意料的事情發生了。忙昏頭的售貨員竟把五元錢遞給我,我驚訝極了,先是目瞪口呆,後來,才恍然大悟,原來是售貨員找錯了錢。頓時,我的心中一陣竊喜,攥着錢走出超市。

望着這五元錢,我心中猶豫不覺。既想買一瓶泡泡,又對自己的想法而羞愧。這兩種思想在我的腦海裏作起了鬥爭。最後,羨慕之心驅使着我來到超市,用五元錢換來兩大瓶泡泡水。我拿着泡泡水,走在乾淨的小路上,周圍美妙的景物彷彿都在嘲笑着我。而我的心中,也沒有如願以償的快樂,反而,心情無比的沉重。本來的好心情蒙上

了一層厚厚的烏雲。我久久地凝望着泡泡水,接着,又走進了那家超市,將泡泡水輕輕放在貨架上。頓時,我彷彿如釋重負,望着湛藍的天空,一股驕傲與興奮的心情涌上我的心頭

經過這次的道德考驗,我明白了,道德的實踐看起來簡單,但做起來難,但是,我們一定要堅持真理,做好自己,不受別人誘惑,做一個正直的人。

這次的經歷帶給我道德的啓示,讓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道德作文 篇3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給大家演講的題目是《美德在我心中》。

美德是指一種高尚的品德,優良的道德。然而,有的人卻做不到,有些人卻常常在做關於美德的事,比如說:你扶一位老人過馬路,撿起一塊水果皮,撿到一些錢交給老師,幫助學習上有困難的同學等等都能表現出你的品德。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個關於美德的故事《孔融讓梨》。

孔融,字文舉,是東漢曲阜人。也是孔子的20世孫。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經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節,父母親都很喜愛他。

一天,父親的朋友帶了一盤梨子,父親叫孔融他們七兄弟從最小的小弟開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了一個最大的,而孔融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梨子,剩下的大梨給哥哥們吧。父親聽後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說:因爲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應該讓着他。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阜,並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我們也要像孔融一樣,懂禮節,尊老敬長,尊老愛幼,好好學習。大人們也要尊敬比自己大的人,愛護幼小的兒童。

道德作文 篇4

如何提高學生道德行爲能力

小學《品德與生活》是小學階段對兒童進行德育的主要課程,它以態度、情感和行爲的改變爲主要目標。學生品德的形成與社會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思想品德課教學,是否真正走向素質教育,其重要標誌是引導學生主體參與教育過程的程度。在教學中,我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盡情爲學生安排充實、豐富的活動,給予充分表現的機會,不斷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讓他們在自主探究、自主發現、自行判斷、共同評價,明辨是非,感知善惡,來提高學生道德判斷能力和道德行爲能力。

一、將學生的現實生活引進課堂。

在品德教學中,我盡力做到把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與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繫起來。在教學中我喜歡把課堂生活拓展到兒童的學校、家庭和社會生活,最大限度地、立體地整合各種教育資源。來讓學生積極地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並透過活動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生活經驗。如教學《遵守交通規則》時,我在教室內模擬人行橫道和紅綠燈的場景,讓學生“真實”地體驗應該如何遵守交通規則,怎樣纔是真正遵守交通規則的行爲。我藉助多媒體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放學路上,從一輛汽車上走下來一個陌生人對小紅說“我是你班主任的好朋友,能帶我去見你的班主任嗎?”小紅應該跟陌生人走嗎?我沒有讓學生直接回答,而是讓同意走的同學坐左邊,不同意的同學坐右邊,座位調整使課堂成爲辯論會場,在對抗辯論中,使學生得到啓發,明白生活中許多看似平常的事情也可能暗藏着危險,不要忘了撥打心中的110,從而提高了學生的道德思辯能力和認知水平。

二、開展活動提高明辨是非,感知善惡的能力。

學生的道德認識不能只侷限於課本,有時必須透過活動拓展認識,深化明理,而開展課堂辯論,是達到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我透過創設道德認知衝突或抓住學生認知衝突,讓學生採用辯論的方式解決問題,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在辯論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斷能力和道德行爲能力。“燈不撥不明,理不爭不透”。 如上網,這是目前在學生中比較流行的一種活動方式。對於它的利弊,社會上的看法衆說不一。但在家長和老師看來,學生上網利大於弊,因爲學生尤其是小學生自控能力差,很容易入迷而耽擱學習。那麼,學生的想法是怎麼樣呢?是受不了誘惑還是逆反心理作祟?以至於屢禁不止。於是,我在教學《哪些地方不能去》時,有意安排了學生辯論賽的教學形式,讓學生透過彼此的脣槍舌戰來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最後進行總結和正確引導,肯定學生積極參與的精神,表揚他們勤于思考,善於辯論,這樣在辯論的過程中,加深了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使思想品德教育落在實處。

又如教育學生積極參與“12、8獻愛心”捐款活動時。首先,我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有哪些弱勢羣體特別需要幫助、扶持和關心的(如:老、弱、病、殘等人羣)。接着,我又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又有哪些人給予這些弱勢羣體的關愛和幫助,使他們獲取溫暖和光明等事例。最後,我讓學生設身處地想想:假如這些弱勢羣體是自己的親人,自己的態度會怎麼樣?假如自己是這些老、弱、病、殘者,又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從而引導學生反思自己對參與“12、8獻愛心”捐款的態度。向學生倡導“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理念,使學生懂得凡事不要只爲自己着想,只圖自己快樂。更要懂得關愛別人,具有互助互愛的精神,讓學生更深層次地接受道德知識,進一步指導其行爲實踐。

三、親身感受的體驗,增強學生對道德知識的理解。

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更重要的是情境中總是蘊涵着十分豐富的行爲思想方面的資訊,可供他們觀察、體驗、探究,從而得出自身的`價值判斷。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採取換位體驗方式,以促成有如親身感受的體驗,增強學生對道德知識的理解,激發他們的道德情感內化爲道德認識。如教學《家長關愛我成長》一課時:課前,我先把班上一名學生嬰兒時、幼兒園時、小學時的三張照片做成,再佈置學生準備一些小時候使用過的物品以及與之相關的故事。上課時,我用展示三張照片,請照片中的學生談談成長中的感受,讓鮮活的生活現實與教科書結合成一體,引出了教學主題。再讓學生在小組中分別介紹一件自己小時候使用過的物品,並講一講有關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學生帶了大大小小十多雙手套,都是他媽媽一針一線親手勾出來的。這位疼愛孩子的母親打動了很多人的心。從一個個真實的故事中學生體會到父母在養育子女過程中所付出的艱辛,從而讓他們在心中油然升起對家長的愛。由於我的教學設計讓教材與兒童的真實生活之間建立起一種“互相進入”的通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因此,在課堂上的迴歸生活使學生能在情緒上受到感染,情感上產生共鳴,從而撥動了學生的心絃,引發了學生的體驗。

又如《同學之間》一課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小方的父母離婚後,小方由爸爸撫養。他的一些同學知道後,在背後議論他是一個沒媽的孩子。教學時,我讓學生換位體驗小方的心情,即設計這樣的問題讓學生體會:如果你處在這樣的情境中將會怎麼想?同學們將心比心,真正感受到離異子女已經夠痛苦了,別人不同情,反而嘲笑、戲弄,就使他更難過了。有了這樣的情感體驗,就會自覺地去同情和幫助離異子女。這樣的換位體驗,無疑對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起着積極作用。

總之,《品德與生活》作爲一門獨立的綜合性活動型課程,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以密切聯繫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或遊戲爲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真實的生活世界中感受、體驗、領悟並得到各方面的發展。孩子們才能透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科學、生活的啓蒙教育,爲他們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實際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標籤:道德作文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