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勵志作文 > 創新作文

【熱門】創新作文彙編6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創新作文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創新作文彙編6篇

創新作文 篇1

曾經有一位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一個民族沒有創新,那麼這個民族就不能發展。”是啊,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但是創新又離不開教育。這不禁使我聯想到我國當代的教育現狀。

衆所周知,每屆世界奧林匹克的數理化比賽中,我國派出的選手們總是不負衆望——包攬全部的金銀牌,而在諾貝爾獎項中,總與我國無緣。按理說,這些獲得奧林匹克獎的中國選手們應該也能捧回諾貝爾獎盃,這是爲什麼呢?我認爲這與我國的教育觀念密密相關。在我國的大部分學校中,學校只注重學生的基礎教育,卻忽視了對其探索未知的培養。這就使中學生探索未知的願望變爲幻想。許多教師也想教給學生新奇的、開闊的、靈活的知識,但一看到考試的“緊箍咒”,就不敢“越過雷池一步”,回到“正軌”上來。許多學生更是被考試指揮棒轉得昏頭轉向,無以適從。這是畸形的教學扼殺了大多學生敢於質疑、敢於創新的精神。

在當今社會,科技爆炸,知識更新速度快得驚人。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就是人才的競爭,如果我們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那麼我們也就應了孫中山先生說得那句話:“落後就要捱打”。要培養出創新人才,就要求老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還要教會他們如何發現知識。正所謂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綜上所述,只有教育的改革,教育方法的改變,才能培養出真正的創新人才。

創新作文 篇2

生活離不開創新,發展離不開創新,進步同樣也離不開創新,但在此之上,更爲重要的,是要先學會“創心”。

中國,一個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歷史文化的國家,其文化底蘊深厚,無人知曉。當我國深遠的傳統文化與現在創新潮流碰撞之時,又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恰逢四月,春回大地,人們迎來了凝聚了無數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二十四個節氣之中的一個——清明。清明節的活動數不勝數:踏青,四月春光明媚,正是外出郊遊的最好時光;踢球,古稱蹴鞠,是春日戶外運動的最好選擇,強身健體,有益身心......在衆多活動之中,最多人蔘與的,便是掃墓了。

可是,最近卻有些心術不正的人,假借所謂的“創新”之意,把清明這個神聖的節日,當做自己從中謀利的手段。

在網上,有的人發佈了各種各樣的經銷資訊,有的甚至出現了“代掃”、“高檔紙錢”等出人意料的“交易”。所謂“代掃”,就是花錢請一些人去幫自己掃墓;所謂“高檔紙錢”,其中,更是有着像“電腦”、“手機”,甚至是“跑車”、“飛機”一類的不切合實際的東西,若是捫心自問:燒紙錢和掃墓是爲了做什麼?自然是爲了表達晚輩對長輩的`尊敬之情,那你若是燒一堆祖先見都沒見過的東西給他們,請一些素不相識的外人去掃墓,像話嗎?不但表達不了你對祖先的尊敬,更是對祖先赤裸裸地侮辱!

回首往昔,我和奶奶去祭奠家族中的祖先,還得準備許多的紙錢、帶上一個鐵爐,奶奶說是要燒給祖先們,讓他們在另外一個世界過得更好,才能保佑我們全家平平安安。雖然我並不排斥這些想法,但是這種迷信的行爲卻讓我很不適應。

而現在,社會的發展已經更進一步,每年清明,我都會在網上開啟中央文明辦創建的“網上祭英烈”的活動,足不出戶,便可參觀革命烈士紀念碑,緬懷烈士們的豐功偉績,爲烈士們默哀,獻出自己的一份讚美與哀悼之情;我還會和家長一起去參加低碳掃墓,也不需要再燒什麼紙錢了,一人一把掃把,把墓碑旁的地方打掃的乾乾淨淨,再把墓碑擦得一塵不染,以植樹祭祀、送花祭祀、卡片祭祀等方式悼念祖先,便是對祖先們最好的尊敬。而不是像那些商家一樣,爲了一己私利,做到了形式上的“創新”,卻違背了主旨,缺少了“創心”。

這纔是比創新更爲重要的“創心”,創什麼“心”?創一顆不傷天害理的心,創一顆不同流合污的心,創一顆勇於創新的心!

創新作文 篇3

清代詩人、畫家鄭板橋有一幅對聯: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十九世紀英國詩人王爾德說:第一個把美人比成鮮花的人是個天才,第二個把美人比成鮮花的人是個庸才,第三個把美人比成鮮花的人則是個蠢才。要激活自己的創新意識,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深。常中求變,變中求新。黑格爾也說過:內容之所以成爲內容,即由於它包括成熟的形式在內。高考作文在發展等級中設立有創新的條目,目的正是想透過一個側面鼓勵學生培養創造性思維。或是見解新穎,或是材料新鮮,或是構思精巧,或是推理想象有獨到之處,或是有個性特徵。這些方面都是可能蘊涵創新因素的地方,在高考作文中凡是有利於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和思路解析的地方,我們就必須給予重視和鼓勵。

古代戲曲理論家李漁在《閒情偶寄》中這樣說過:變則新,不變則腐;變則活,不變則板。高中階段的作文訓練也是如此。只有時時處處將創新意識貫徹到寫作中,纔有可能寫出內容和形式俱佳的作文。

怎樣才能做到創新呢?重要的就是你比一般人思考得深,琢磨得透,才能從普通的事物中洞見其本質意義。古人說得好:凡作文發意,第一番來者,陳言也,掃去不用;第二番來者,正語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來者,精語也,方可用之。這三番意思代表了認識逐步深化、文章漸次深刻的一個過程。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下工夫:

1.精心打造首尾。你精心設計的有個性的亮點,你的精彩之筆,要儘量在文章的前頭展示出來,不可遮遮掩掩,直到文章的末尾才露出姿容。要一亮相便獲滿堂彩,不能搞圖窮匕現。河南一考生的《一把生鏽的鎖》,文章層層遞進,步步爲營,終於找到了問題的根源:自信隨歲月逝去。文章題目一語雙關,一方面指實實在在的鎖,另一方面指心靈上的鎖,生動形象。重慶一考生的《菊花飄香的時節》文章一開始就展示了一幅曠遠的畫面,想象豐富,文情並茂,引人入勝。結尾兩段昇華主題,前後照應,行文自然流暢。

2.緊跟時代步伐。北京高職一考生的《時尚流行我心定》作者首先用時尚作爲文章的開篇之語,繼而用現實生活中的五花八門,形形色色的時尚來闡述所謂的時尚。然後,旁徵博引,列舉古今中外各行各業的時尚生活。與現代生活緊密相連,有時代特色。江西一考生的《把意見刻錄成光盤》,好就好在不落窠臼,採取網絡搜尋的形式,從而似乎出現了一個個畫面感,歷史和現實的例子就自自然然地展示在讀者面前,搜尋結果就成了作者簡短的點評,最後的結論也就水到渠成。本文的內容沒有過人之處,出彩的就是它的形式。

3.敢於逆向思維。北京一考生的《包容(七)》中,大對小,厚對薄的包容容易理解,但微小對廣博的包容,靜止對流動的包容,沉默對喧囂的包容,此種創意實在是獨闢蹊徑,非同一般。江蘇一考生的《項王項王若奈何》,作者進行豐富而大膽的想象,將思維的觸角延伸到了歷史之中,以一種全新的眼光對歷史人物項王進行了入木三分的刻畫與詮釋,也更深刻地揭示了一個主題:靈動的水可保持一片蔚藍,靈動的智慧,可以造就一個英雄。

創新作文 篇4

溶溶的月色盡數釋放她的柔情。媽媽帶着我走進創新小劇場。

第一幕

時間:公元490年

地點:春秋魯國

人物:魯班、妻子

魯班(仰望小亭,苦思):使亭小,何解?

妻:妾曾見童撐荷葉於日下嬉,無汗!或可……

魯班(眼睛陡然一亮):妙!妙哉!速摘荷葉一觀!

(魯班不寢不食,三日後始琢磨出傘一把)

妻(撐傘一試):晴雨皆宜。(沉吟一陣,復開口)不宜收也!

魯班(旋傘凝眉):或可安鐵環……(複試之,可)

妻:甚好!夫多智也!

魯班:非,實多觀,善思,與人異也!

第二幕

時間:公元1845年

地點:美國舊金山礦場

人物:亞爾默、淘金者A、B、C

(淘金者們從礦洞鑽出,脣舌乾裂,聲音沙啞)

淘金者A:這鬼地方,一滴水都沒有!誰要有水,我一美金給他買!

(亞爾默若有所思。第二天,他用淘金鋤挖了一條小水渠,過濾河水,向淘金者出售純淨的飲用水)

淘金者B(扔給亞爾默2美分):亞爾默,來瓶水。咦,你不去淘金了?

亞爾默:我沒那個運氣。還是替你們跑跑腿,賺點水錢。

淘金者C:嗨,你小子,怎麼不堅持堅持?說不準,你的那份金子就被我們收了呢!

亞爾默(呵呵一笑):好啊,祝你們走運!

(半年後,又是一衆淘金者灰頭土臉,遺憾無窮地退出了黃金戰場.)

亞爾默(送別同伴,迎接新一撥淘金者):嗨,需要水嗎?或者我能幫幫你們!

夜深了,星光迷離。

“媽媽,亞爾默淘到真金了!”

“魯班和亞爾默的成功讓你想到了什麼?”

“創新!”我的眼睛如天邊最亮的北斗,“勇於破舊是成功的絕竅!”

“哈哈!媽媽靜待你成爲推陳出新,在你的人生舞臺上演繹你的創意小劇哦!”

創新作文 篇5

創新,不是名人的專利,別看我是小學生,我也可以創新。課餘,我愛鑽研美食,上學期,我還鑽研出了名堂。

記得那個週二,班主任宣佈,計劃開展一場創新美食大賽,時間就在週五。聽到這個消息,我心中樂開了花。一到家,我就從書架上拿下多本美食書鑽研起來。荔枝肉?太難了!西紅柿炒蛋?又太簡單。思來想去,菜譜都不合適,肯定不能得獎。輾轉反側,一夜無眠。

第二天一早,我睡眼惺忪經過廚房,目光落到桌上的蘋果和番薯上,又想起荔枝肉了。如果把肉改成蘋果和番薯呢?腦中的荷爾蒙一下子如潮水般涌來……

經過白天的醞釀,整個晚上,我都呆在廚房裏。先打雞蛋,把麪粉與雞蛋摻和起來,加上調料攪勻後放在一邊。我又拿起蘋果番薯去皮,切成小塊,在雞蛋液裏蘸一下,放進鍋裏炸。很快,表皮膨脹起來了。“媽!這樣行了嗎?”“再炸一會兒吧。”“好嘞!”炸着炸着,咦,怎麼變黑了……在媽媽的鑑定下,首次實驗失敗……

第二天晚上,我重振旗鼓,按部就班,再次進行到關鍵的一環。在媽媽的協助下,蛋液包裹着蘋果番薯,完美出鍋。我又將剩餘蛋液在平底鍋裏晃了一圈,片刻之後,雞蛋餅完成了。我用蛋餅將炸蘋果和炸番薯一起包裹了起來,就讓美味互相滲透一下吧。

大功告成,我興奮地邀來媽媽一起品嚐成品。媽媽把勺子送進嘴裏的時候,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只見媽媽眉頭一挑,眼睛瞪大,吃驚地看着我。“怎麼了?做砸啦?”我忐忑地問。“不,兒子,我吃出了菠蘿味。”“菠蘿味,不會吧?”我連忙也舀了一勺送進嘴裏。哇……番薯的香脆搭配蘋果酸甜,再加上菠蘿的果香,太美妙了!

整整兩天,用了成堆的蘋果和番薯,耗費了無數的腦細胞,在比賽的前一天,終於讓我成功了!毋庸置疑,那次比賽,我拿了第一名!

是創新讓我獲得了成功!雖然中間有很多曲折和艱難,但是,我永遠忘不了這個經歷。除美食外,我覺得,在生活中處處都需要創新。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在實踐中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我們的國家纔會不斷進步,不斷成就,不斷走向下一個輝煌!

創新作文 篇6

爲什麼服裝設計師總要千方百計地設計一套又一套的時裝?爲什麼我們的祖國在前進的號角中總夾雜着這樣一句話提倡科技創新?爲什麼一座座拔地高起的高樓不沿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建築的風格?一切的一切,只因爲時代在變化,人的思想也在變化。時裝要迎合時代潮流,發展要與時俱進,生活賦予了我們創新的動力。

跳出圓圈的枷鎖,創造新穎的風格,這是一個充滿智慧的選擇。

今天接過試卷,我不由的在心中讚歎這是語文考試的一大革新!沒有了平日裏框架式的出題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更能體現水平的試題結構,我不敢說規範化的試題有何弊端,但我可以說,創新需要勇氣,它不僅是在選拔人才,更是在引領中國文學走向風格化,這是一個成功的前奏!

我們在適應別人的創新,而爲何我們不嘗試着跳出枷鎖呢?

當你看到身邊的交通警示牌上寫着小心慢行,而美國的交通警示牌上卻寫着如果想讓你的車子游泳,請照直開的時候,你是否感受到了風格的魅力。小心慢行一句極其規範化的話,或許只會讓人不屑一顧;而創新的產物卻不一樣,它在給人幽默感的同時,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位駕駛員的心中。一成不變的事物,有時並不能達到理想的目的,而帶上風格的創新,哪怕只有一點點,也許會讓人擁有喜出望外的收穫。這就是新生事物旺盛生命力的寫照。

也許你要說,被圓圈套住的事物有章可循,它更穩定;可是別忘了,跳出枷鎖,創造風格,永遠領先於被規範化的條條框框,因爲它被注入了一種鮮活的思想創新。

貝多芬說過,一個卓越的人的一大優點,就是在陳舊與新穎之間果敢地選擇了新穎。

面對同樣一顆石頭,許多雕塑家都說它是一個不屬於藝術的頑石,可是羅丹以他特有的眼光識慧於這顆石頭,並把它雕成著名的大衛像。正像其他雕塑家所言:這顆石頭上的紋路與藝術相悖離,可是爲何羅丹卻不這麼認爲呢?因爲他走了一條不常規的路。他用自己的技藝,避開石頭固有的紋路,創造了雕塑界的一大奇觀。

是什麼東西如此出類拔萃,是什麼東西敢於走出枷鎖,實現完美?是創新,是一種與衆不同的風格,是它們在向規範挑戰,是它們爲敢於創新的人蓄積了勝利的吶喊。

規範化的城市、街道,規範化的工作、學習,規範化的生活、娛樂,是否已經讓你厭倦了?沒關係,只要你帶上在規範的圈子裏所學的知識,用勇氣武裝自己,帶上一顆年輕朝氣的心,堅定地跳出這一束縛思維的條框,你就會看到創新在向你招手,它會帶領你走向生命的另一個極致!

自信一點,跳出枷鎖,創造風格吧!看吧,前方的鮮花在爲你歌唱,因爲你是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