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勵志作文 > 創新作文

論創新作文集合10篇

論創新作文1

歌德曾經說過,要成長,你必須獨創才行。這句話的意思是:你只有不斷的獨立創新,才能更好的成長。

論創新作文集合10篇

我聽過這樣一個故事;美國宣傳奇才哈利十五六時,在一家馬戲團做童工,負責在馬戲團內叫賣小食品。但每次看馬戲的人不多,買東西吃的人更少,尤其是飲料。

有一天,哈利的腦瓜裏產生了一個想法;向每一個買票的人贈送一包花生,藉以吸引觀衆。老闆不同意這個“荒唐的想法”。哈利用自己微薄的工資作擔保,懇請老闆讓他試一試。於是,馬戲團出場地外就多了一個聲音:“來看馬戲,買一張票就送一包好吃的花生!“在哈利的不停叫喊聲中,觀衆比往常多幾倍。

觀衆們進場後,小哈利就開始叫賣起飲料。而絕大多數觀衆在吃完花生後覺得口乾時都會買上一杯飲料,就這樣一場馬戲下來,營業額比以往增加了幾十倍。老闆特別高興,誇他乾的漂亮。

我覺得,要成長,你必須獨創才行。故事中的主人公哈利勇於創新的思路,讓我明白,不僅生活上需要這種精神,在我們的工作中,在我們的學習中同樣也需要這種勇於創新的精神。在工作中我們嘗試着各種新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在學習中,嘗試着與同學探討合作,找到新的解題思路。在生活中嘗試着理解別人,關心別人。相信在不斷嘗試創新中會得到成長!

論創新作文2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這是太白創新的心態――不拘於陳俗的束縛,不囿於舊知的羈絆。“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這是創新的艱辛過程――欲打破陳規必出新出彩,欲勝人一等,須強人十倍。“所不朽者垂名萬世,孰謂公死,凜凜猶生!”這是辯證辛棄疾對朱熹一生求創新的讚歎……無論這些創新的結果成敗與否,重要的是享受創新的過程。

轟轟烈烈的商鞅變法讓秦國變得富強起來,而商鞅卻落得個腰斬的下場,但他應該無悔了,至少他享受了創新的過程。

愛迪生一生髮明的成功,或許是建立在幾千次的實驗失敗的基礎上。幾千次的失敗足認令一個人的信心降到冰點,但他沒有,因爲幾千次的失敗讓他享受到的創新的過程。

論創新作文3

最近,在一檔節目——明日之子裏,華晨宇對擁有上億播放量的離人愁作爲代表作的李袁傑的評價:你的歌曲在套用4536251的旋律,你所標榜的中國風沒有在創新,再者你連基礎樂理都不懂,不應該稱作創作者。這番評價也上了熱搜,引起了廣泛討論。

在我看來,我是支援華晨宇的。現在的歌曲,給我的感覺千篇一律都似乎真的都在套4536251類的旋律的口水類的苦情歌,中國風歌曲,民謠歌曲。不是說這些歌代表的以往的歌曲就不好,而是,我們需要有創新的眼光,發展的眼光去對待歌曲創作,不能永遠停留在原地,那麼華語樂壇將永遠不能進步,大衆的音樂審美也將永遠在捧唱抖音神曲的水平。況且,這是在代表明日的舞臺上做出這番重視創新的言論更是無可非議。

歌曲需要重視創新,各行各業也都是。每個時代都應擁有其獨有的新的東西,舊的可以稍微取其精華,但不行只拘泥於舊的,更加應該重視的是創作出新的東西!我們的時代纔會更輝煌!

論創新作文4

"人云亦云,拾人牙慧”是中學生寫作的一大頑症,教師們也曾爲此煞費苦心,在這裏我想從三種思維方式的培養談起,共同探討我們的作文教學,希望能爲大家提供一些幫助。

所謂“思維”,就是指人的認識活動。我們常說:“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 “運籌”其實就是思維的過程,是否能“決勝”的關鍵。作文同樣如此。作文就是以思維爲核心,運用各種能力和技巧的一種綜合性智力活動。也可以說,作文是思維的體現結果,思維是作文的一種先前準備。沒有活躍、敏捷的思維,各種智能和技巧都不可能得到更好的發揮。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提高思維水平,也是發展學生智力、開拓思路、寫好作文的關鍵所在。

一、形象思維的培養

形象思維也叫想象思維,是人腦運用形象――表象(意象),透過聯想、想象、直覺、類比等形式進行的思維活動。其方式和作用有:再現性形象思維,如將記憶中的曾感知過的事物在意識中再現出來;再造性形象思維,如在閱讀中,將作品中描述的內容依據自己的經驗和記憶中儲存的表象再造成形象;創造性形象思維,如爲了達到寫作中的某種目的,利用記憶中的表象,透過誇張、移植、交合等手段,來創造作品中的新形象。

爲此,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就要大力豐富他們的想象力,豐富他們頭腦中的表象和具體生動的語言,使其開闊眼界,擴大生活面,多觀察、多體驗、多讀書和讀好書,勤奮寫作。

下面我要談一談進行創造性形象思維的具體方法:

1、誇張法。比如在寫吐魯番盆地夏季白天溫度很高,光着腳在那裏的山上走路,腳會被石頭燙的起泡。如果引導學生在作文裏將溫度一誇張。學生就不難想出“火焰山”這個詞了。

2、移植法。如要佈置學生寫一座理想的美麗校園,提示學生不妨把一些公園或其他校園的美景“移植”到一處來。這樣,學生筆下的校園可能就很理想、很美麗了。

3、轉嫁法。如兩個人同時向一位歌唱家學習唱歌,其中一個專心致志,一個三心二意,結果兩個人的成績高低懸殊。其實我們可以把這種情況轉嫁到黃鶯(歌唱家)、八哥(專心致志者)、烏鴉(三心二意者)身上,再加以生動的描繪,不也成了一片想象豐富的童話了嗎?此外,還有時間、地點或人物的轉嫁。

4夢幻法。有時學生做了一個很美妙、很奇怪的夢,如果讓學生把夢中的情景用文字描寫出來,不是也可以成爲一篇奇妙的想象類的文章嗎?

其實培養形象思維的方法還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贅述,僅談以上幾種常用的方法。

二 、逆向思維的培養

文章立意,貴在新奇。拿到一個作文題目,如果按順向思維破題,可能角度不新、立意不佳。這時不妨將思考問題的思路反過來,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學習方法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人們思維的反向性上,即從現有的思路上返回來,從與他相反的方向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逆向思維是一種開拓思路的方法,常常是能另闢蹊徑,找到解決問題的鑰匙,產生新的觀點。

隨着社會的發展,一些一度被人否認的說法,有人將其賦予了新意;對舊說,有人提出了新的解釋;有些流行的說法,人們提出了質疑。

例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一般是批評得過且過,混天度日的人。在我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訓練時,有一個學生提出來:既然做和尚,就要幹好本職工作,撞好鍾。這樣的說法又有什麼錯呢?

中國有句古語叫作“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如何看待這句古語?我們不妨引導學生運用逆向思維從而提出與這句古語截然相反的觀點:比如“露相”並非“不真人”,歷史上著名的典故“毛遂自薦”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他勇於展示自己,扭轉了趙國的命運。我們怎能不承認毛遂是一個真人呢?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就會思維大膽,觀點新穎。

社會是發展的,很多觀念也都在發生變化。告誡學生應靈活多變的看待曾是顛撲不滅的真理,或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大事小事,對寫出創新作文是一條有效的途徑。

三、發散思維的培養

當然,我們在運用逆向思維的同時,不能只抓住一點,不及其餘,由一個極端走西另一個極端而忽視事物的多面性。其實,任何事物都有着多方面的屬性,就拿人們最簡單的表情哭和笑來說,哭和笑本身是痛楚和歡愉的表現,但有時哭卻是笑,笑卻是哭,不是有“出嫁女子哭是笑,落第舉人笑是哭”之說嗎?再比如,蠶,我們既可以歌頌它“春蠶到死絲方盡”的奉獻精神,也可以嘲笑它作繭自縛的愚蠢。所以指導學生遇事要善於從多角度、多方向進行多方面的思維,這就是創新思維中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發散思維。

一次,我佈置學生以“雪”爲題,運用發散思維,寫出至少三個不同的立意。經過一番思考,同學們寫出了這樣的答案:(1)讚美雪的潔白無瑕,一塵不染。(2)讚美它滋潤萬物的奉獻精神。(3)鞭撻雪的虛僞懦弱――以潔白的外衣掩蓋世間的罪惡(4)鞭撻雪的冷酷無情,所到之處雪壓冰封,萬木蕭條。同學們充分發散思維,將“雪”的內涵挖掘得非常深刻。

其實不光客觀事物有着多方面的屬性,不同的寫作主體由於經歷、認識、素質、修養的不同,面對同一事物、同一題材,各自的感受和認識也有差異。比如一次我佈置學生以“0”爲題,讓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寫一篇作文。“0”這一個簡單符號,有的說它像一個黑洞洞的槍口;有的說它像一口深深的枯井;有的說它像一輪紅日;有的說它像媽媽滴滴的眼淚……不同的同學對“0”有着不同的認識,這就是所謂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指導學生看問題要考慮多種因素,想象各種可能。發散思維的過程,就是發現事物的新領域、新因素的過程,就是創新的過程。

其實,創新並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只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標新立異,學生就能夠寫出一篇篇極富個性、特色的文章來!

論創新作文5

“要成長,你必須要創新才行”(歌德),“推陳出新,是我的無上訣竅”(莎士比亞),這兩句名言都是圍繞着“創新”這個詞語出現的,但什麼是創新呢?

創新精神是指具有能夠綜合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技能、資訊、方法進行發明創造、改革的意志、信心、勇氣和智慧,創新精神是獨立思考、不人云亦云,並不是不傾聽別人的意見,孤芳自賞、固執己見、狂妄自大,而是要團結合作、相互交流,這是當代創新活動必不可少的方式:創新要膽大,不怕犯錯,努力創新。只有創新精神,我們才能在未來的發展中不斷開闢新的天地。

創新具有不可替代、不可擱置的重要價值,創新是賦予現代人的神聖使命。就像我國著名畫家齊白石,曾獲世界級的獎盃,然而面對已經獲得的成功,他還在不斷汲取歷代畫家的長處,不斷改進自己作品的風格。他60歲以後的畫明顯不同於60歲前。70歲以後,他的畫風又變了一次,80歲以後,他的畫風再度變化。齊白石一生曾五易畫風,正因爲白石老人在成功後,仍能夠馬不停蹄地改變、創新,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作品更加完美成熟,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流派與風格。他告誡弟子“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告訴弟子要學習自己的創新精神推陳出新,而不是追求和他相似,模仿他,他認爲畫家要“行行我道,我有我法”,從藝術家的角度肯定了創新的可貴與必要。

不僅是藝術方面,人類的一切進步都來自創新。創新是一把金色的鑰匙,幫助我們開啟知識的大門,創新是一股清澈的泉水,澆灌枯涸的心靈,創新是燃燒的火焰,照亮未來的路,創新是世界發展的動力,科學進步的基石,心靈成長的營養,藝術花園的沃土。沒有創新,人類將還處於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沒有創新,人類征服不了星辰大海,沒有創新,就沒有我們今天無比繁華的物質世界,沒有創新,我們將處於一個貧乏蒼白與缺乏想象的世界。

沒錯,創新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但創新不是空中起樓閣,無中造世界。創新來自於積累,來自於對傳統的學習和超越。荀子說: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如於足下。創新需要的是大膽想大膽乾的實踐勇氣,需要是一次又一次的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的積累,需要的是對前人傳統和經驗的繼承。繼承傳統,推陳出新,繼承前人,大膽突破,這就是創新的精神,也是創新的方法。

世界的美好需要創新,人類的發展、科學的進步需要創新,讓我們發揚創新精神,敢想敢試敢幹,創造更加美好的世

論創新作文6

“踩着前人的腳印,最佳結果,也只能是亞軍”。我們要打破常規思維,不斷創新,最終纔能有所成就。

權威會使人受益,但不能一味信奉。我們要敢於創新,敢於打破權威。一九零零年,普朗克教授神情沮喪的對兒子說:“孩子,十分遺憾,今天有個發現,它和牛頓的發現同樣重要”。他提出了量子力學假設和普朗克公式,他沮喪這一發現打破了他一直信奉的牛頓完美理論。他最終宣佈取消了這一假設。人類本該因權威受益,沒想到這一權威使物理學停滯了幾十年。

直到二十五歲的愛因斯坦出現,他表示支援普朗克假設,並深入研究,最終推翻了牛頓絕對的絕對時間和空間理論,創立了相對論,一舉成名,成了一個更大的權威。

我國著名畫家齊白石告誡弟子:“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他認爲畫家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在學習過程中,要學習別人的長處,而不能照抄。

然而,即使是一位偉大學者,一旦落入陳舊範疇,也談不上有絲毫成就。牛頓晚年陷於亞里和柏拉圖說而不能自拔,花了十年的時間來證明上帝的存在,結果當然是毫無所得。

所以,我們一定要勇於創新,不能一味信奉權威、照抄和陷入陳舊的思想之中。這樣我們才一定能創造出新的未來。

論創新作文7

當今世界的科技創新,紛紜重生,但是,說到創新別是一番風味。當今世界的創新,在於更替的速度和質量。要想在質量上得以變化,就必須學會“取精”。取其精華,在以前人們的基礎上加以改革,出新。先還原其基礎與核心,加之以現代的實際情況,使之新穎,新奇。

首先,創新在科技領域必須存在真實性。保持原有性質,加強運用的價值,靈活運用。比如,實用價值,在生活中能有多少人用到,在生活中又有多少人真正用到,用好它。價錢是多少,價值是多少,划算不划算。實際生活中,幫助了多少人,如何劃分有用。創作多少利潤,科學進步的空間是多少,科技含量的本質是多少。科技元素在生活中體現了多少實用性,真實性,科技的流利率是多少。

其次,創新在速度問題,速率讓時代超前,速度讓科技延綿不斷,度量讓人寸步行還是飛越美國,日本等國家。這是速度的時代,要提及速度,就要從原有的,或者說前輩的基礎上做出大膽地,新的實踐。像殲-22之類,就是在美國,俄羅斯的其他殲-20,隱形機等等之下,加之以創造性思維,大膽地運用其創造核心,變弊爲利,變害爲利。改變前者的不足,

讓後者更加實際,更加有用,在質變的基礎上,飛躍質變。標準之標準,甚至飛躍別人幾十年,再者標準加之優秀甚至世界科技前沿。創造的速度更是不可厚非,速度也讓時代有飄逸之感。

還有,創新本質是什麼。核心是什麼。是知識的輸出,是知識的發現。從知識點入手,即就是立足於知識,進行重新組合,像基因重組那樣。知識的重組合,知識的二次利用。知識也新立足與實際生活,來自於實際生活,走向實際生活,還有文化的碰撞,刺激出新文化。創造也是與時代相融,或者說,有矛盾的問題。也許是新矛盾,有矛盾纔會有新的創造空間,創新進步的潛力。“新”,創新的相融合,充實新知識,新科技得以更新的創新。知識的核心加以現實的運用,加之新的元素。如時代的元素,青春的元素,活力的元素,韻味的元素,時尚的元素,潮流的元素,等等。或者,科技在多種核心技術的雜合,雜核,新問題新看法,新問題新見解。創意思想,創造與衆不同,令人欣喜之處。也就是個性化的運用,科技上的個性化,求異思想,科技上的大膽創造,想象的翅膀,加之知識的飛揚。追溯科技頂級前沿,但不應存在假,大,空,用好科技這把雙刃劍,變知識爲創新,力量的源泉,變知識與現實結合 ,融化之爲創新。

科技創新的成本可能很大,但是要敢於投資,敢於不同與人。科技創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淵遠流傳加之以推陳出新。大力鼓勵科技創新,增強科技創新,研發力度,更新次數,更替程度。致力於核心創新與局部創新,即小變與大變。“變”,時代的變化,科技的變化。科技創新,要站在屹立在科學巨人的肩膀上攀登科學的巔峯,創新的巨峯。

科技創新,是人類的靈魂和唯美光環的修辭與創造力。

論創新作文8

《北史·祖瑩傳》中有這樣一段話:“作文須自出機杼,或一家風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大意是說寫文章無論是命題還是構思都要獨特新穎,與衆不同,不能人云亦云。這和我們現在作文教學提倡學生寫作文要有創新意識具有異曲同工之妙。因爲創新是人類發展永恆的主題,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21世紀的通行證。教育家葉聖陶也曾強調作文貴有新意。有新意的文章能讓人感覺耳目一新,尤其是考場作文有新意更能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因此我們在創新作文教學時,如果注重點燃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就能誘發學生的創新靈感,學生就能寫出富有創意的佳作。

一、在構思上着重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想別人所未想

東施效顰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這個成語通常用來比喻盲目模仿,效果很壞,東施也就成爲後人譏諷他人盲目模仿的代名詞。然而筆者在學生的一次自由命題習作中,卻發現一篇題爲《東施效顰勇氣可嘉》的文章。這位同學認爲,東施敢於向西施學習,說明她有自知之明,敢於承認自己的不足,並且她想透過自己的努力來完善自我,這可笑嗎?她比社會上一些毫無自知之明的人千方百計來掩飾自己的缺陷強多了。還有的人看到比自己強的人不是想着透過自己的努力來縮小與別人之間的差距,而是不擇手段地去打擊,去破壞,他比得上東施嗎?這篇文章正是打破常規運用逆向思維構思而達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驚人效果,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全新的東施。

那麼究竟什麼是逆向思維呢?逆向思維即從通常情況下的普遍習慣的單向思維對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思考和探索問題的思維。這種思維看似荒唐,實際上是一種打破常規的非常奇特而又絕妙的創新思維方法。如果我們的創新作文教學能注重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方法,學生寫出的文章就會有獨創性。所以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打破傳統的、常規的思維束縛,大膽地反彈琵琶,從問題的相反方向深入地進行探索和挖掘,寫出人人心中皆有,個個筆下全無的文章。比如說飛蛾撲火這個成語,比喻自取滅亡。如果我們從它不惜以生命爲代價撲向光明這一點出發,可以確立“飛蛾撲火壯哉”這個與它的本意完全相反的主題。此外,班門弄斧、不想當將軍的士兵未必不是好士兵、開卷未必有益等都是採用逆向思維方式確立的主題。

二、在構思上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文體的能力

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喬奇說:“發明和發現的區別在於:在看到人人都看到的東西的同時,想到從沒人想到過的東西之中。”作文也是如此。通常情況下一篇文章所用的文體是相對固定的,比如要發表對某個觀點的看法多采用議論文的形式,要說明某一事物的特徵多采用說明文的形式。如果我們寫作文,能突破常規侷限,大膽地採用新的文體,同樣能寫出新意,能寫出生命個體的獨特感受。我今年帶高一,作爲語文教師兼班主任,我通常會在每天課前讓一位同學上講臺作自我介紹,以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並增進同學間的瞭解。有一次,一位同學的自我介紹博得了滿堂彩,她把她的自我介紹用產品說明書的形式來表現,產品名稱是她的名字,生產日期是她的生日,產地是她的出生地,產品製造商是她的父母,產品的性能功用與她的性格特長相對應,語言幽默詼諧。這位同學正是在文體上有所創新才達到了讓人耳目一新的效果。人教版高中第一冊語文課本書中有一篇題爲《〈寬容〉序言》的課文,從標題上看它是一篇序言,而序言大多是說明性文字,這篇文章卻出人意料地運用寓言故事的形式來表現《寬容》一書的主旨,化枯燥爲生動淺顯,因而使它更能吸引讀者的眼球。

三、在材料的運用上培養學生化腐朽爲神奇的能力

宋朝詩人蘇軾的《題西林壁》一詩中有這樣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個不同。是的,同一事物,如果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和思考,所呈現的姿態就會不一樣。同樣,即使是那些陳舊的題材,只要能變換視角觀察,同樣能寫出具有新意的作文來。比如《伊索寓言》中有一則大家很熟悉的故事——狐狸和烏鴉的故事,狐狸用花言巧語騙走了烏鴉嘴裏叼着的'一塊肉。筆者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了一篇題爲《烏鴉爲什麼又上當了》的文章,說的是烏鴉又得了一塊肉,站在枝頭正準備開始享受美味的時候,它的鄰居狐狸從家裏出來了,狐狸擡頭看見烏鴉嘴裏的肉後一開始又想故技重施,拼命誇烏鴉的歌聲悅耳動聽,烏鴉冷笑一聲說:“哼,俗話說得好,吃一塹,長一智,上次已經被你騙了一塊肉,這次我再也不會上你的當了,任憑你誇破了嘴我也不張口。”狐狸聽後眼珠子一轉,計上心來,不再誇烏鴉了,轉而開始破口大罵,罵得要多難聽就有多難聽,烏鴉越聽越生氣,最後實在聽不下去了,剛張嘴想回擊,嘴裏的肉又掉了,樹下的狐狸叼起地上的肉就跑。看完之後我就在想,這篇文章的新意就在於材料的翻新。現在的中學生接觸面有限,在材料的選擇上受到限制,如果我們在作文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運用材料上變換角度,另闢蹊徑,同樣能寫出吸引教師眼球的好文章。比如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她的美貌是有目共睹的,如果從她爲了越國的東山再起,不惜犧牲個人的幸福和愛情,並隨時準備爲國家犧牲的角度出發,可以提煉出“高尚的心靈”這一主題。

教育家陶行之說:“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我們創新作文教學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鼓勵學生寫作不受傳統約束,勇於創新,相信學生能寫出不同凡響的文章。

論創新作文9

在當科技今日新月異的社會,幾乎每時每刻都有新的事物出現在我們身邊。比如我們以後的週記只需在網上完成,做到了無紙張、無污染化,可也有些同學認爲這太折騰沒必要。新事物的出現既有利也有弊,在方便老師批改的同時,也許有些同學藉着上網寫作業的理由趁機玩會兒手機。所以,在面對新鮮事物的出現我們是該接受還是拒絕?

我想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接受。

當今中國爲什麼變得強大,比爾蓋茨爲什麼成爲世界首富,是因爲他們敢於創新也善於創新。創新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需要,也是一個人生存的必需品。因爲創新,電燈取代了蠟燭、汽車取代了馬車、空調取代了電風扇……也正是因爲創新,社會日益進步。

可盲目的創新往往也會弄巧成拙,像那“邯鄲學步”的人,覺得別人走路好看便學別人走路,最後走了個四不像,連自己原來怎樣走路都忘了。這樣似乎是創新了,但方法不對,也是行不通的。

前段時間微博上傳的沸沸揚揚的作家抄襲事件,讓自己的名字成爲抄襲的代名詞,有些人甚至還支援抄襲者,說被抄襲是原創者的榮幸。這又算得了什麼,自己不願去創新而直接去抄襲別人的勞動成果,一個沒有創新能力人是不會有長久的生命力。不懂得創新往往會成爲社會的絆腳石。創新並非遙不可及,只是人們不敢去觸碰。創新並不難,等到它的力量真正展現的時候,大家都會爲它鼓掌。

除了創新以外我們還要學會接受新鮮事物,在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它的變化已超出你想象。那些思想安於現狀,停滯不前,只會默守陳規的人,最後也只會成爲社會的淘汰品。“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歷史在更替,時代在不斷變遷,新事物取代舊事物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狀況。新事物的出現,與其被動接受,何不跟上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

創新是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勇於創新,敢於接受新鮮事物,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世界。

論創新作文10

新語文課標強調了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創新能力包括創新思維和創新實踐能力。其中創新思維是創新實踐的前提和先導,因此,語文教學必須重視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作文教學佔了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同樣要培養學生創新作文能力,因此,必須對學生進行創新作文教學。從“創新作文教學研究”開展以來,筆者進行了有益的嘗試,着重培養了學生逆向思維能力,側向思維能力和多向思維能力,旨在創新作文教學,培養學生寫出立意“深、新、活”的好作文。

一、反彈琵琶,引發逆向思維

“楊州八怪”之一鄭板橋,爲一李姓男壽星寫賀詩,適逢滂沱大雨,壽典難以爲續,衆人皆嘆奈何,板橋提筆便寫:“奈何奈何可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此時,旁觀者噓聲四起,板橋不以爲意,接着寫道:“滂沱雨爲李公壽,李公壽比雨更多。”當鄭公停筆,掌聲四起。鄭公能贏得一片掌聲,是因爲他能出其不意,出奇制勝,做出了令人羨慕不已的突破性發明創造。是板橋的逆向思維助他贏得掌聲。

逆向思維,是指採用通常情況下的普遍習慣的單向思維完全相反的思路,從對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思考和探索問題的思維。這種思維方法,看似荒唐,實際上是一種打破常規的,非常奇特而又絕妙的創新思維方法,如果,我們創新作文教學能培養學生逆向思維方法,寫出來的文章就有獨創性,以達到立意深刻的目的。

我們的學生長期以來形成了思維定勢,作文常依賴《作文寶典》等柺杖,根據範文割割補補,拾人牙慧,步人後塵,提不出與衆不同的見解,吃別人咀嚼過的東西,毫無新意。因此,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打破傳統的、常規的思維的束縛,大膽地反彈琵琶,從問題的相反方向深入地進行探索和挖掘,寫出人人心中皆有,而個個筆底全無的文章。

如,指導學生寫《愛》一文,我就啓發學生: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愛,有愛才有溫暖,纔有幸福的生活,纔有美好的未來……,有的學生說,我多麼希望得到愛,因爲在現實生活中缺少愛——無論是父母的,還是教師的,或者是人與人的;也有學生說,我得到了愛,因爲生活中已經有人給了我無微不至的關懷,它帶來了信心、力量和勇氣。而最令人讚美的是,一位學生用了逆向思維:我不需要父母或教師過分的愛,因爲過分的愛限制了我的發展,過分的愛使我與同學朋友之間產生隔閡,希望父母不溺愛,教師能把愛灑向每一個學生。這樣的立意避免了單一與狹窄,顯得新穎、獨特,高人一籌。

其實,這種逆向思維,反彈琵琶的手法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以意料之外的驚人手法,達到深刻表現的目的。巴爾扎克說得好:“藝術家的使命在於找出兩種最不相干的事物之間的關係,在於能從兩種最平常的事物的對比中引出令人驚奇的效果”。巴氏道出了逆筆的奧妙:看似不合情理,實則相反相成,順理成章,是一種巧妙運思方法。當然教師在啓發學生時,應加以強調,不能隨心所欲,隨意逆向,毫無根據地懷疑一切,否定一切;在立意求新時不脫離實際。

二、旁敲側擊,引發側向思維

宋徽宗時的一次科舉考試,主考官出了一個畫題《深山藏古寺》,畫師們經過構思,有的在山腰間畫座古寺,有的把古寺畫在叢林深處。寺呢?有的畫得完整,有的畫出寺的一角或寺的一段殘牆斷壁……主考官連看幾幅均不滿意,原因是這些畫均體現了半藏而不是全藏,與畫題無法吻合,正當主考官失望之餘,卻有一幅畫深深吸引了他:在崇山之中,一股清泉飛流直下,跳珠濺玉,泉邊有個老態龍鍾的和尚,正一瓢一瓢地舀着水倒進桶裏。僅這麼一個挑水的老和尚,就把“深山藏古寺”表現得含蓄深邃淋離盡致:和尚挑水,不是澆菜煮飯,就是洗衣漿衫,叫人想到附近一定有寺;和尚年紀老邁,還得自己挑水,可見寺之破敗,可見寺一定藏在深山之中,畫面儘管看不到寺,觀者卻深知寺是全藏在深山之中。主考官連連點頭,稱:“好,這纔是‘魁選’之作呀!”這位畫師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運用了旁敲側畫,曲徑通出的側向思維,選擇了和尚挑水的新穎角度來表現主題。

側向思維,是指在特定條件下,透過旁敲側畫、曲徑通幽的方式另闢蹊徑,將思維流向由此及彼,從側面擴展和擴廣,從新的角度探索被人們忽視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它與逆向思維的區別在於,側向思維是平行同向的,而逆向思維是逆向的。其特點是不受消極定勢的影響,對一個問題從側面進行換角度思考,隨機應變地將思路轉移到別人不易想到,比較隱蔽的方向去,以求突破現有的論證和觀點,提出不同凡俗的新觀念,獲得新的結果,產生新的創造。

著名美術家齊百石老人有句名言:“畫人所不畫,不畫人所畫。”道出了他作畫出新的祕訣。畫畫如此,寫作亦然。立意構思上妙用側向思維法,可以使文章翻出新意,產生無窮的藝術魅力。

美國著名科學家,電話的發明人貝爾說過:“有時需要離開常走的大道,潛入森林,你就肯定會發現前所未見的東西”,作文中運用側向思維,可以使學生“離開常走的大道,潛入森林”,見人所未見,發人所未發,收到獨闢蹊徑的效果,達到文章出新意的目的。

有次學生作文,是學生司空見慣的文題《可愛的家鄉》,很多學生思維呆板僵化,產生“套板反應”,都寫家鄉的山美、水美、人美,寫家鄉的土特產,寫家鄉的……。當然寫這些東西未嘗不可,但寫多了,會覺得膩味,毫無新穎感。惟有一位學生妙用側向思維,摒棄從衆心理,避開大道走小徑,寫家鄉人民毀掉神廟建文化樓,反映家鄉在精神文明方面的變化,體現了時代風貌,創意新奇,別開生面。

引導學生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就要注重學生運用側向思維。

三、縱橫馳騁,引發多向思維

多向思維實際上就是上述兩種思維的形式和其它發散形式的綜合,它要求發揮思維的活力,從正反、上下、內外、前後等多方面去思考問題,尋求解答問題的答案,它能散發出衆多新穎獨特的資訊來。

當前,高考、中考都趨向話題作文,話題作文有它的優勢,給了學生充分自由的空間,如果長期的進行話題作文寫作和考試,學生也會形成一種思維定勢,於是平時寫文章或應試文章,只要能寫三五幾篇較好的記敘文、散文或小小說,什麼考試都不怕,以不變應萬變,寫出來的文章勢必侷限於舊路老套,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使學生的思維僵化。因此,非常有必要培養學生縱橫馳騁多思遐想的習慣,讓其思緒在廣闊的天地裏遨遊,寫出奇、新、美的境界。不弔死在一棵樹上,不侷限於沿着一個方向或同一類擴散的思維,擴大思維量,提高思維變通性和流暢性,讓他們“橫看成嶺側成峯”。

如,《由牛所想到的》一文訓練,我就引發學生透過多向思維,引發若干觀點:1、魯迅先生的“俯首甘爲孺子牛”到郭沫若自比爲“牛尾巴”到茅盾自比爲牛尾巴上的“一根毛”,想到爲人處世應謙虛;2、從牛作業時昂首向前的形象,想到人們生活中應象牛一樣充滿活力、負重不辭;3、從牛到“韌”勁、“強”勁,想到學習中遇到困難,應有一股牛勁,知難而進;4、從牛的各種作用和牛的多方面的本領想到不管在什麼崗位上,都要像牛那樣耕田、運輸、提供牛奶……全心全意爲人民做貢獻;5、從牛的反芻的生理特點,想到學習也應有琢磨精神,要有溫故而知新的良好習慣;6、從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想到“我爲人人”的高尚品格;7、像牛一樣吃苦耐勞、不計報酬……有了這麼多的觀點,學生就能快速作出選擇(擇奇、擇新、擇美);付之於文,還愁達不到“奇、新、美”的境界嗎?

創新是人類發展永恆的主題,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21世紀的通行證,我們在創新作文教學時,點燃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就能誘發學生的創新靈感,學生就能寫出富有創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