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勵志作文 > 創新作文

精選勇於創新作文9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勇於創新作文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勇於創新作文9篇

勇於創新作文 篇1

我聽過一個富豪小羽的發家史,看似簡單實則絕非偶然。

那是起於一種創新,對傳統工藝的革新鋪陳出光明的前景。創新是人類不竭的動力,歷史的車轍轉過時間的經綸,無數的事物被創造,被賦予新生,也有無數的舊物被淘汰,被時代遺棄。推陳出新,就如同物種的進化,就如同工業革命,就如同資訊化產品的頻頻換代,是世界太過於正常的現象。物極必反,僞劣產品就是打擊新銳的利器。那麼最終成爲一屆富豪的小羽,是靠什麼扭轉局勢的呢?

答曰:一爲創新二爲取捨是也。

所謂創新,小羽產業的興起,是因爲對工藝的創新;而扭轉乾坤的關鍵,是對自身定位,產業結構的創新。透過試驗個專利,一個新的產業平地而生;透過規範整個想要分蛋糕的人的市場,來促進產業的集體發展,樹立自己的聲望。

所謂取捨,試想,倘若小羽只着眼於眼前的利益,又何嘗能想到放棄獨斷,公開工藝,透過宏觀的產業調控產業規則來實現致富呢?他捨棄了正版和專利的獨斷性,收穫了名望、財富和由技術者像領導者的完美蛻變。

想要成功,要有從內部打破雞蛋的勇氣,要學會創新,告別固步自封。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這是自然世界的法則;閉關鎖國和改革開放,這是歷史的教訓……凡此種種,不盡詳述。

想要成功,還要有敢於取捨的魄力,果決地主動出擊和懦弱的堅守逃避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軌道。各有對錯,但是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被動的一方,沒有選擇成功與失敗的權利。一個成功者,當是自己的主人,對於自己的意志,要有當有的決斷。有舍必有得,魚和熊掌,二者不可得兼。

言而總之,敢創敢舍的天下,說的就是小羽這類人的成功之道吧。

勇於創新

社會飛快發展,可有一些人,有一些物總停留在原地,“勇於創新,拒絕複製”便變成了我們的宗旨。

只有創新,才能超越自我。放下了一股清泉,你便得到了江河;放下了一顆璀璨奪目的星星,你不擁有了這個星空;創新就是這樣,讓你超越自我,獲得更多的美麗。鄧小曾經說過:“掌握新技術,要善於學習,要善於創新。”

簡簡單單幾句話刻骨銘心,對我我們這一些學生,我們應該創新思想,因爲我們是祖國的公告欄,我們的一言一行代表着祖國。創新思想,不代表扔掉原來的思想,而是在好的方面選擇進步。李四光曾經說過:“作了繭的蠶,是不會看到蠶殼以外的事物的。”“創新精神”現在已經成爲社會,成爲國家所需要的精神,因爲只有創新,才能超越自我,才能看到蠶殼以外的美麗,只有創新,纔可以讓我們改變世界。

爲了自己,爲了親人,爲了國家,勇於創新,讓你屹立在世界頂峯,讓全世界人都看見你的美麗。

勇於創新作文 篇2

有人說,創新是石,碰撞出星星之火;有人說,創新是雨,澆灌出江河湖泊;有人說,創新是光,照亮出整個大地。21世紀是個創新的時代,生活需要我們努力勇於創新,引領我們走向成功。

還記得那個淘氣的小孩嗎?他在火車上做實驗,結果卻點燃了整個車廂,被列車長痛打一頓,這絲毫沒有影響他對科學創新的熱情,仍舊堅持創新實踐;還記得那個青年嗎?爲了使人類能夠從無邊的黑暗中走出來,千百次的實驗失敗沒有擊垮他,不斷創新的熱情,終於使他成功的帶領人類走向光明的世界。他就是耳熟能詳的“發明大王”愛迪生,不是天才,卻勝過天,不甘現狀,勇於創新,這股力量不斷驅使他走向成功的殿堂,爲人類文明的進步,社會科技的發展,作出卓越的貢獻,這正是我們當今社會最需要的精神。

李可染不甘心走前人走過的路,堅持創新從而走向成功;歌德始終堅信創新才能使自己獲得成長;莎士比亞告訴別人自己成功的訣竅是創新……古人都能這樣的鼓勵自己,不斷要求自己努力創新,作爲21世紀的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去努力呢?所以我們要吸收前人的經驗教訓,勇於創新,不斷創新,敢於探索,最終走向成功。

老師和爸媽都經常教導我們說:“創新是每個人最寶貴的財富。”創新是一個民族大廈的棟樑,沒有創新,再強大的民族也不過是一堆散亂的磚瓦;創新是一個民族江河的河牀,沒有創新,再優秀的民族不過是一片泛起的浪花;我們的民族更需要創新,只要相信自己,勇於創新,必將帶領我們走向成功。

勇於創新作文 篇3

在現代的社會裏,很多東西都需要創新,創新纔得到衆人的`注意和喜愛。社會發展的實質,就在於創新。

求新,是人類的本能。創新地推動我們的社會向前發展。從人類誕生的那一天起,創新的腳步就從未停止過。歷史從古埃及的紙草文字中走過,從中華的四大發明中走過。從牛頓的三大定律中走過,從克隆綿羊“多利”中走過。一串串創新的成果在歷史的天空中熠熠生輝。試想遠古的蠻荒原野中,我們的老祖先沒有敢第一次撿起石塊和樹枝,今天的蒼穹下還會有滿目的繁榮文明嗎?

爲什麼要創新?古人說得好:“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只有求新求變,事物纔會有生命力,太陽每天都是新的,於是我們不能抱死昨天的眼光來看待今天和明天。在日新月異的社會中,抱殘守缺就意味着失敗。只有不斷採用新方法、新技術,不斷地有新發明、新創造,不斷地產生新成果,我們的事業才能興旺發達。

然而創新也是不易的。每一個新事物要得到人們的理解、肯定與支援,總是需要一個過程的。90年代初期,內地開始出現了諮詢顧問業,個人辦的“點子公司”、“調查公司”應運而生,但許多人笑他們是不務正業,靠動歪腦筋要嘴皮子騙錢的小混混,時至今日,諮詢顧問業在社會中的作用已越來越大,再沒有人把他們看做“三流九教”了。但是,最初的創業者往往很容易被流言蜚語嚇倒。倘若他們沒有敢於堅持的勇氣,能有今天的業績嗎?當然不。

因此我們要說,在創新過程中,“敢爲天下先”的勇氣是最重要的。固然,我們也需要卓越的想像力,兢兢業業的精神、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冷靜的頭腦,但王二麻子敢舉第一面大旗,我們首先要爲他喝彩,於是面對從未有人穿越,而今終於被拋在身後的大西洋,哥倫布能感慨地說:我敢做了,去做了,終於做到了。

我們都要去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勇於創新,大膽創新,去走一條屬於自己的最特別的路吧!

勇於創新作文 篇4

歷史上的偉大人物,大多都是創新的先驅者,他們在許多方面與平凡人沒什麼兩樣,唯一不同的是他們選擇了一條不平凡的路。如果每個人都相信自己創新的能力,敢於揭開未來之謎,實際上就成功了一半。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都認爲創新是一個比登天還難的問題,但實際上創新卻是處處可見,可挖掘的。只要你有那份心,有那份勇氣。做爲一個新世紀合格的小公民,我們就應該積極嘗試新事物,勇於創新,勇於進取。

從前的我,總是被拘限於一個範圍內,不管是哪方面,我總是依着書本去完成。所以那樣做出來不僅印象不深,沒有效果,也缺少了勇於創新的精神。現在的我開始在創新光環的照耀下遨遊,我漸漸發現,創新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創新在於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就像寫作文一樣,同學們的選材與內容幾乎都是一致的,然而我每次寫作文總喜歡去尋找自己的感覺、靈感,這樣寫出來不僅有效果,而且有自己的味道在裏面。每當我寫完一篇與衆不同的作文時,內心是自豪,是興奮的。這件小事不僅表現了我的創造力,也展現了我新穎別緻、與衆不同的思維。創新是要靠平時多多訓練,並且要深入瞭解而得來的。只要你努力地去探求,去詢問,新思維的種子便很快地在你腦海裏萌發,從而茁壯成長。

記得,在一次語文課上,老師帶領同學學習《匆匆》這篇文章。全篇課文學下來後,同學們明白了一個道理:“要善於利用時間,珍惜時間。”對於這個回答我並不滿足。我開始查找資料,開拓新思維,聯繫實際,明白了這篇課文還講到作者對人生,對生活的一種看法。我把創新思維運用到語文學習中,學到更多的人生哲理。這揭開了我運用創造思維的重要一頁。

掌握創造性的思維方法是很實在的事情,相對於“創造”的心態來說,原有一切都將是死板,有侷限性的。我們只有具備充分的自信心和堅韌不拔的毅力,新的思維便會層出不窮。

創新不需要天才,創新只在於尋找新的改進方法,當我們在每天的生活中保持新的氣息,努力去追求這種新的感覺,堅持下去,方法正確,最終你也學會創新,一步步地邁上成功的臺階,開啟五彩的創新之門。這將是我們新一代合格小公民的優良作風。

勇於創新作文 篇5

當代社會,處處充滿着挑戰,奮鬥也因此發生了變化,但不變的,是它的內涵。我認爲,它改變的只是它的名字,並沒有改變其現實意義。在傳統和當下的奮鬥中,抓住“機遇”和勇於“創新”纔是新時代最好的奮鬥。

機遇爲創新提供了發展空間,而創新又會爲機遇凝結時間。在現代社會,競爭是如此的殘酷,此時抓住機遇便顯得十分重要了,沒有機遇的人就像用茶壺煮餃子,什麼也倒不出來,所以說,要抓住機遇,這樣才能爲自己的人生創造一條出路。之後便是創新了,透過創新,你能把自己的“招牌”打出去,首先讓別人看到自己,然後自己才能爲之好好的奮鬥一番。如果說奮鬥是一棵常青樹,那麼澆灌它的必定是搶先的機遇;如果說奮鬥是一朵開不敗的鮮花,那麼照耀它的必定是勇敢的創新。

以機遇爲基,創新爲臺的奮鬥一定能夠在新時代綻放異彩。爲什麼這麼說呢?究其原因還是與時代有關。現代社會一切都進行得十分迅速,全世界都在忙着趕路,忙着快速蒼老。誠然,這不能以偏概全,但這種快節奏的生活已然成爲了新時代的主流。因此,抓住機遇、勇於創新便是一個人能夠在新時代奮鬥出彩的重要原因。

沒有機遇和創新支撐的奮鬥不算好的奮鬥,讓抓住機遇、勇於創新進入人們的生活纔是對奮鬥最好的詮釋。要抓住機遇,就要先向外界推銷自己,因爲在這樣的時代,你不優秀,認識誰都沒有用。一旦抓住機遇,即使荊棘滿路,亦不能放手。要勇於創新,不僅個人要擁有豐厚的知識底蘊,才能創造出利於社會的創造性物品;而且國家要堅持創新驅動戰略,呼籲更多人創新,爲社會提供一份綿薄之力,將奮鬥進行到底。

只有紮根於機遇和創新的奮鬥才能綻放出令人驚豔的美麗。回溯歷史,諸葛亮抓住了劉備拋出的機遇,又自己創造了木牛流馬,奮鬥出一番令人驚歎的大事業;縱觀當下,馬雲抓住了互聯網拋出的機遇,又自己創造了阿里巴巴,一番奮鬥後錢多的令人咂舌。在抓住機遇後,只需略施以創新,然後“擼起袖子加油幹”。

海明威說:“這是個美好的世界,值得我們去努力。”我們要抓住機遇、勇於創新,先在社會中立足,而後不斷奮鬥。讓機遇一袖芬芳,讓創新之花開遍大地。

勇於創新作文 篇6

世界最大的小商品零售和批發集散地。浙江義烏小商品城經營者們,買斷中國夢漫畫的版權,將其印製在自己小商品上。這一新穎獨特精美的包裝設計,深受世界兒童和大人們喜愛,使得印有“中國夢”的小商品漂洋過海,銷量數倍增長。從這一舉動不難看出,本來平凡無奇的小商品,只要加以創新,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結果。可見,成功需要勇於創新。

成功,不能一成不變。成功需要不斷地創新。早在戰國時期,商鞅就提出“重農抑商”政策,這有利於當時建立和維護以農業爲主的封建專制國家,因而,這條規則被歷代君王沿用。可是這條規則到了後來,給中國帶來了什麼?由於重農抑商,抑制了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讓社會遲遲不能向前推進,中國始終還是一個農業國。而西方的商業如此發達,最終,我們也沒有擋住外商的進入,昔日的“天朝上國”逐漸被西方興起的資本主義工業國甩在了身後。因此說,發展需要變革,發展需要創新,創新需要的是勇氣。

成功,要換位思考。就是將自己看做別人,再用別人的眼光看問題。二戰時期,美國的蒙格利特將軍,別出心裁的將對手的照片擺放在自己的辦公桌上,別人對他這種有違常理的做法迷惑不解。將軍卻說:“我擺放敵人的照片,時常把自己想象成是敵人,想象如果我是他,下一步會怎樣做。”正是由於蒙格利特將軍非常規地換位思考,讓他取得了許多次戰役的漂亮勝利。由此可見,換位思考,站在對方角度揣摩自己,這是聰明的舉動,智者的行爲。

成功,要永不止步。 成功的人是沒有止步的,這個過程結束了,下一個又開始了。他本是個木匠,靠着自學,成爲畫家,榮獲世界和平獎。然而,面對已經取得的成功,他永不滿足,而是不斷汲取歷代名畫家的長處,改變自己作品的風格。他60歲以後的畫,明顯地不同於60歲以前。70歲以後,他的畫風又變了一次。80歲以後,他的畫的風格再度變化。這個人就是齊白石。據說,他的一生,曾五易畫風。正因爲白石老人在成功後仍然馬不停蹄,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爲成熟,形成獨特的流派與風格。將原用高溫處理的金屬,改用冷水處理,可以延長其使用壽命;將原本發射上天的火箭,改造爲鑽井火箭,減小施工難度……透過這樣多的成功事例,我們可以看到,勇於向傳統規則挑戰,打破陳規,會不斷取得進步發展。所以說,成功人士是沒有止步的。

成功需要勇於創新,但創新不能一成不變;成功需要換位思考;成功需要永不止步,才能做出更大的貢獻。所以說,只有探索創新,敢於打破常規,我們才能不斷走上成功之路啊!

勇於創新作文 篇7

花兒,有了綠草的襯托,所以更美;天空,有了小鳥的徘徊,所以更廣。而我們共同的家--世界,有了我們一次又一次的創新,所以變得如此發達、如此美好!

張子厚曾說過:“學者觀書,每見每知新境新意則學進矣。”並非看了,便是懂了,若不付出自己的思考,得到自己的體會,哪怕,能將你所看的那本書,背得滾瓜爛熟,也學不到知識。善於思考、刻苦鑽研,這兩點是必不可少的。

“不自滿、樂於學、善於問、勤于思。”要做到這些,才能稱爲學習。所以,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上,我們的人生都應該學會創新。

記得,有一次數學課上,數學老師給了全班同學出了一道關於單位“1”的難題。同學們看了題目後,就拿起筆,在練習本上畫了起來。邊畫,嘴裏還邊喃喃着什麼,好像非把它打敗不可。老師站在一旁,靜靜地等待着。一分鐘、兩分鐘……時間在一分一秒地流逝着。過了很久,終於,有同學做出來了,做出來的同學,高高舉起自己那驕傲的小手,彷彿自己的小手沾了光似的。

然而,我驚訝地發現:我的後桌正在苦惱地沉思着。我頓時感到疑惑不解,他平時總是考滿分,怎麼連我都會做出的題目,他不會做?我瞧了瞧他的練習本,更加疑惑了:“咦?不是做出來了嗎?還在想什麼呢?”“我在想有沒有什麼別的更簡便的方法,我要創新。”在我困惑的時候,他突然平淡地回了我一句。老師開始評講了,講完後,說了一句:“這道題只有這種解法。”“不,還有一種,老師!”他站起來講了一句。接着,又介紹了他的方法,同學和老師聽完後,都豎起了大拇指,讚不絕口!這便是創新。

法國科學家做了一個“毛毛蟲實驗”,他把一些毛毛蟲放進一個盆裏,沒想到他們一隻跟着一隻走,最終全都被餓死了。法伯說的不錯:“毛毛蟲中如果有一隻與衆不同,它們一個羣體,馬上就能改變命運,告別死亡。”

學會思考、學會求異、學會創新、敢於質疑,擁有這些素質最能脫穎而出。總是從衆,隨大流,是永遠沒有大出息的。而毛毛蟲的缺點就是不會思考、不會求異、不會創新、不敢質疑。可是這些缺點,我們又何嘗沒有呢?

“好學與書朝夕伴,多問於賢智慧添。鑽研奧妙總勤勉,收穫成功盡歡顏。”我要創新,讓世界更加美好,生活變得更有情趣,讓社會變得更加和諧!

勇於創新作文 篇8

古往今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悠悠歷史長河中,文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古典詩詞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是中華民族之瑰寶。

近日,北京清華附小的學生在網上成了“網紅”,原因是在紀念蘇軾誕辰時,清華附小開展了一系列致敬蘇軾的活動,學生們透過各種活動了解蘇軾,甚至有些家長也利用假期時間指導孩子們進行課題研究。小學生們不但用大數據分析蘇軾,還完成了一些以蘇軾爲主題地專業色彩論文。這一事件引起了不少網友們的驚歎和熱議。學校爲了提高學生們的人文素養和開拓學生們的視野,所以一直非常重視古詩詞的積累與背誦,這樣不但能提高學生們的文化水平,還能更好的推動和傳承優秀燦爛文化。

21世紀,大多是90後00後被家長逼着報着各種各樣的補習班,也有一些家長讓孩子學習多種語言、多種樂器、多種技能。家長認爲這樣做可以使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加豐富,更有博識。一些家長認爲語文不過是一些詞詞句句的,孩子天天說中文,難道會學不好?於是這些家長給孩子來了個所謂的教育“減負”。就是家長把一些認爲沒有必要背的古詩文從孩子學習中刪去,讓更多時間去學習課外知識。多瞭解課外知識固然是好,可當你問起孩子某一首名詩的作者是誰?內容是什麼的時候,而且孩子卻低下了頭。

當學校舉行着一些列活動的時候,我們應予以支援的態度,開展致敬經典,傳承優秀文化古詩詞活動,不僅可以使孩子們在活動中提升自我,而且還使孩子們更好地瞭解中華詩詞內容,重溫了經典,傳承了經典。

可是,真正的藝術是繼承與創新的有機結合,比如兩個大書法家,一個在學習前人中僵化,一個在自我中獨創漂泊。繼承與創新就像歷史長河的兩岸,有了岸歷史才能源遠流長、奔涌不惜。

經典文化內容固然珍貴,可是我們對待經典的方式不能只靠書面表達來進行,我們可以對開展一些社會活動,利用現在便捷發達地網絡技術來讓更多的人用不同的方式來回味經典,致敬經典。同樣我們要對待傳統文化予以適度的創新,就像那兩個書法家,學習前人是他博採衆長,自我獨創,是他意識到個體的存在,將傳承與創新相互結合這樣纔會發展的更好。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選擇正確的方向,勇於創新,傳承與創新並重,是科技和文藝等發展地根源。

勇於創新作文 篇9

在假期中我讀了《魯賓遜漂流記》,這本書是英國18世紀的小說家笛福的代表作,講述了魯賓遜在孤島上28年的生存經歷,小說跌宕起伏,扣人心絃。讀完後,我被魯賓遜那種難以想象的堅強毅力所折服,被他那克服困難的勇氣所震撼。

由於船隻失事,魯賓遜漂到了荒蕪人煙的島上,他獨自生活,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總是充滿信心,依靠自己的雙手和智慧,使“生活過得很富裕”,開闢了新的天地,創造了自己的“小王國”,從中體驗到了親手創造勞動成果的巨大歡樂。在整部小說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魯賓遜跟大自然作鬥爭的故事,用了五六個月的時間做了一隻獨木舟,做成後才發現挖條河把它放到海里需要十二年工夫,便只得放棄它。後來又花了兩年時間,纔在入海方便的地方另造一隻。他偶爾發現一點稻麥種子,種了一些,但種不是時候,毫無收成,於是,他總結經驗教訓,重新再種,終於在第四個年頭吃上了自己種的糧食,爲了讓自己生活得更好,他還自制烤爐烤出了香噴噴的麪包。魯賓遜不斷地勞動着、創造着,百折不撓地鬥爭着,儘管很多事情都是白做的,但他從來沒有灰心失望。

書中還寫了他與野人的鬥爭,以及和“星期五”的友情,後來在他的努力下,他不但有了船隻、麪包,還有了牧場、種植園和自己的住所。最後,他以商人冒險家的身份克服了種種困難遊歷各國,重新回到了離別三十五年的英國。

在魯賓遜身上,我學到了很多,一個人要有獨立自主的能力,否則當他遇到緊急情況時就無法自理,在惡劣的環境中也難以生存下來。一個人只要拼搏和奮鬥就可以創造奇蹟,而這種獨立、創造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是需要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一點一滴中積累、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