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經典語錄 > 語錄

古聖先賢語錄大全

語錄1.74W

篇一:曾國藩修身語錄

古聖先賢語錄大全

曾國藩修身語錄 ○ 古人愛人之意多,今人惡人之意多。愛人,故人易於改過,而視我也常親,我之教益易行。惡人,故人甘於自棄,而視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 將古人心信今人,真是信不過。若以古人至誠之道感今人,今人未必在豚魚下也。 ○ 水激逆流,火激橫發,人激亂作,君子慎其所以激之者。愧之則小人可使爲君子,激之則君子可使爲小人。 ○ 君子稱人之善而非譽也,折人之過而非毀也,毀其勸善而改過也。小人不然,善則忌之,過則揚之。

○ 小人專望人恩,恩過不感。君子不輕受人恩,受則難忘。 ○ 衣冠之族,以清白遺世爲本,務要恬穆省事,凡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與之相接。

○ 人若一味見人不是,則到處可憎,終日落嗔。 ○ 凡權要人聲勢赫然時,我不可犯其鋒,亦不可與之狎,敬而遠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 將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捄,既事而能挽,此之謂達權。此之謂才。未事而知其來,始事而要其終,定事而要其變,此之謂長慮,此之謂識。 ○ 人只是怕當局,當局者之十,不足以旁觀者之五。智臣以得失而昏也,膽氣以得失而奮也。只沒了得失心,則聲氣舒展,此心與旁觀者一般,何事不濟? ○ 兩君子無爭,相讓故也。一君子一小人無爭,有容故也。爭者兩小人也,有識者奈何自處於小人。

○ 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則不屈於物,忍劇則不擾於事,忍撓則不折於勢,忍窮則不苟於進,故曰,必有忍乃有濟。

○ 君子多思不若養志,多言不若守靜,多才不若蓄德。 ○ 凡遇事須安祥和緩以處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錯。蓋天下何事不從忙中錯了。故從容安祥,爲處事第一法。 ○ 人生一日或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虛生。遇富貴人,宜勸他寬,見聰明人宜勸他厚。 ○ 得失有定數,求而不得者多矣,縱求而得,亦是命所應有。安然則受,未必不得,自多營營耳。

擇友乃人生每一要義。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賢否,不可不慎也。

(選擇朋友是人生最關鍵的一件事情。一個人一生是成功還是失敗,跟他所結交的朋友是否才華出衆、品性優良緊密相關,因此,選擇朋友這件事情我們不能不慎重啊!)

人之所資,須自掙而勿待人予。成大事者須善用時機,借梯而上。

(人生的資本,不能靠別人送來,只能靠自己掙來。大丈夫成事必須善於利用各種機會,關鍵時刻要借樣而上。) 予人一分面子,人必予兩分面子。傷人一分面子,人必損十分面子。爲人處世,面子不可不慎。

(給他人一分臉面,他人必給你兩分臉面;傷他人一分臉面,他人必傷你十分臉面。爲人處世,臉面問題不可不慎。)

留一分餘地,可迴轉自如,不留餘地,則易失之於剛,錯而無救。 (凡事留一分餘地,則可週旋迴轉,靈活自如;凡事不留餘地,則容易失之於剛硬,一旦做錯則無可補救。)

概天下無無瑕之才、無隙之交。大過改之,微瑕涵之,則可。

(大抵天下沒有完全無缺的人才,也沒有完全無縫隙的交情。只要能將大的缺點改正,小的缺點包涵,也就可以了。)

嘗自慮執德不宏,量既隘而不足以採天下之善,礦不敢執一律求之。雖偏長薄善,敬其有裨於吾,示嘗不博取焉以自資益;其有以讜言急論陳於前者,既不必有當於吾,未嘗不深感其意,以爲彼之所以愛我者,異於衆人泛然相遇情也。

(我曾經思慮自己心胸不夠寬宏、器量狹小的話就不能博取天下的美德,因此不敢登一個標準來強求他人。哪怕是一點長處、一點善行,如果它有益於我,我都廣泛吸取以求培養自己的德行;那些以正大之詞、勸勉之論前來告之我的人,即使不一定合我的心意,我也從來都沒有不深深感念他的誠意,認爲他對我的關心,和其他人的泛泛之詞迥乎不同。) 人生在世,個人不可成事也。欲成大事,須營運關係,借他人之力以成自己之事。

(人生在世,單個人是無法做成任何事的。凡想做成大事者,都必須經營好自己的關係網絡,學會如何借別人的力來成就自己的事業。)

凡事不可占人半點便宜。情願人佔吾便宜,斷不肯吾占人的便宜。

(不可占人半點便宜。情願人佔我的便宜,絕對不能讓自己佔他人的便宜。) 雅量由於性生,然亦恃學力以養之惟以聖賢律己,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度量閎深矣。

(雅量雖然是天生的,但是透過學習也可以獲取。只要用聖賢之道來要求自己。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自己的度量就自然廣大了。)

觀古今成大事者,無不有人相助相扶,力單者無以成大業。

(觀古今成大事之人,無不有人鼎力相助,無不有人盡力相扶,力單勢薄者無以成就大的事業。)

人苟能自立志,則對聖賢豪傑何事不可爲?何必藉助於人:“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爲孔孟, 則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學,人誰得而御我哉?若自己不立志,則雖日與堯、舜、禹、湯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與於我哉!

(人如果能立志,那麼他就可以做聖人,做豪傑,還有什麼做不到的事情嗎?他又何必要藉助別人的力量呢?古書上說:我欲仁,斯仁至矣。就是說,我想到仁,仁也就到了。我想做孔子、孟子那樣的人,於是就日夜孜孜不倦地攻讀,一心一意地去鑽研他們的學問,誰能夠阻止我成爲孔、孟那樣的人呢?如果自己不立志,即使天天與堯舜禹湯這些聖人住一起,也只能他們是他們,我是我啊!) 凡人才高下,視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規,而日趨污下;高者慕往哲隆盛之規,而日高即明。賢否智愚,所由區也。

(人才的高下,主要根據他的志趣高下來確定。志向低的人安於現狀,擺不脫世俗陋規的束縛,因而讓人覺得越來越卑污。志向遠大的人仰慕古聖先賢,因此一天一天地高明起來,人才的優劣和智愚,就從此開始區別開了。) 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心。有志則決不甘心爲下流;有識則知道學問沒有止境,不敢以一得就自足。如河伯觀海,如井蛙看天,都是無識之人。有恆心則決無不成功的事。這三條缺一不可。 (讀書人讀書,最重要的是第一要有志氣,第二要有見識,第三要有恆心。有志氣就不會甘心落後於別人;有見識就知道做學問沒有停止的時候,不敢有點收穫就自滿。像河伯觀海、井底之蛙看天那樣的人都是沒有見識的人。有恆心就不會有做不成功的事情。這三條對於讀書人而言每一條都不可或缺。)

人以氣爲主,於內爲精神,於外爲氣色。

(氣是一個人生存與發展的主宰,在人體之內表現爲精神,在人體之外表現爲氣色。)

是故誠者,不欺者也。不欺者,心無私也。無私著者,至虛也。是故天下之至虛,天下之至誠者也。 (所以,誠實,就是不欺騙;不欺騙,也就是心裏沒有雜念;沒有私心雜念了,就能夠做到謙虛和坦蕩。所以說,天底下最虛心的人,就是天下最誠實的人。)

知己之過失,即自爲承認之地,改去毫無吝惜之心,此最難之事。

(知道自己的過失,馬上就趕緊承認,並且毫不猶豫地加以改正,這是最困難的事情。)

慎獨乃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

(學會慎於獨處,是人一生最好的自我強大的道路,是最好的尋找快樂的方法,是首先就要學會的保持自己身性的要務。)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至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至敗。

(自古至今,天底下的那些平凡而不能有所作爲的人,都是由於懶惰而導致失敗的,而那些有才華而不能成功的人,他們的失敗都是由於驕傲造成的。)

廢志無以成學,廢學無以成才。

(廢除了志向就不能使學習有所成就而廢除了學習則不能夠使自己成材。) 靜則生明,動則多咎,自然之理也。

(安靜可以使人明智,好動就會引發很多過失,這是明顯易見的道理。) 天下事總是在局外吶喊無益,必須躬身入局。

篇二:梁實秋經典語錄

梁實秋經典語錄:

吃一行恨一行

有人只看見和尚吃饅頭,沒看見和尚受戒,遂生羨慕別人之心,以爲自己這一行只有苦沒有樂,不但自己唉聲嘆氣,恨自己選錯了行,還會諄諄告誡他的子弟千萬別再做這一行。 這叫做“吃一行,恨一行”。 ──《雅舍散文二集·流行的謬論》

無斧鑿痕

藝術與自然本是相對的名詞。凡是藝術皆是人爲的。西諺有云:ars est celare artem

(真藝術不露人爲的痕跡),猶如吾人所謂“無斧鑿痕”。 ──《雅舍散文二集·盆景》 戕害生機

我看過一些盆景,鉛鐵絲尚未除去,好像是五花大綁,即或已經解除,樹皮上也難免皮開肉綻的疤痕。這樣藝術的製作,對於植物近似戕害生機的桎梏。我常在欣賞盆景的時候,聯想到在遊藝場中看到的一個患侏儒症的人,穿戴齊整的出現在觀衆面前,博大家一笑。又聯想到從前婦女的纏足,纏得趾骨彎折,以成爲三寸金蓮,作搖曳婀娜之態! ──《雅舍散文二集·盆景》

天性

古聖先賢,無不勸孝。其實孝也是人性的一部分,也是自然的,否則勸亦無大效。父母女間的相互的情愛都是天生的。不但人類如此,一切有情莫不皆然。我不大敢信禽獸之中會有梟獍。 ──《雅舍散文二集·父母的愛》

生氣

希臘哲學家哀皮克蒂特斯說:“計算一下你有多少天不曾生氣。在從前,我每天生氣;有時每隔一天生氣一次;後來每隔三四天生氣一次;如果你一連三十天沒有生氣,就應該向上帝獻祭表示感謝。”減少生氣的次數便是修養的結果。 ──《雅舍小品續集·怒》 破落戶

[每一個破落戶都可以拿了幾件舊東西來,這是不足爲奇的事。國家亦然。多少衰敗的古國都有不少的古物,可以令人驚羨,欣賞,感慨,唏噓! ──《雅舍小品續集·舊》 沉默

有道之士,對於塵勞煩惱早已不放在心上,自然更能欣賞沉默的境界。這種沉默,不是話到嘴邊再嚥下去,是根本沒話可說,所謂“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華示衆,衆皆寂然,惟迦葉破顏微笑,這會心向笑勝似千言萬語。 ──《雅舍小品續集·沉默》

會心的微笑

“蒙娜麗莎”的微笑,即是微笑,笑得美,笑得甜,笑得有味道,但是我們無法追問她爲什麼笑,她笑的是什麼。……會心的微笑,只能心領神會,非文章詞句所能表達。 ──《雅舍小品續集·讀畫》

能造樹麼?

又有一位詩人名kilmer,他有一首著名的小詩──《樹》,有人批評說那首詩是“壞詩”,我倒不覺得怎麼壞,相反的“詩是像我這樣的傻瓜做的,只有上帝才能造出一棵樹”,這兩行詩頗有一點意思。人沒有什麼了不起,侈言創造,你能造出一棵樹來麼? ──《雅舍小品續集·樹》

有情樹

我曾面對着樹生出許多非非之想,覺得樹雖不能言,不解語,可是它也有生老病死,它也有榮枯,它也曉得傳宗接代,它也應該算是“有情”。……總之,樹是活的,只是不會走路,根紮在哪裏便住在哪裏,永遠沒有顛沛流離之苦。 ──《雅舍小品續集·樹》 生吞活剝

外國的風俗永遠是有趣的,因爲異國情調總是新奇的居多。新奇就有趣。不過若把異國情調生吞活剝地搬到自己家裏來,身體力行,則新奇往往變成爲桎梏,有趣往往變成爲肉麻。基於這種道理,很有些人至今喝茶並不加白糖與牛奶。 ──《雅舍小品·洋罪》 詩難賣

詩不能賣錢。一首新詩,如拈斷數根鬚即能脫稿,那成本還是輕的,怕的是像牡蠣肚裏的一顆明珠,那本是一塊病,經過多久的滋潤涵養才能磨練孕育成功,寫出來到哪裏去找顧主? ──《雅舍小品·詩》

篇三:夏令營經典語錄

夏令營經典語錄(一)

(一)啓動

1、好,很好,越來越好!

2、要想教育好孩子,家長首先要成長。

3、改變別人不是辦法,成長自己纔是力量。

4、做孩子的榜樣,提高家長自身的能量。

5、不要在別人面前說自己孩子不好。

(二)超級魅力法--曼姝老師

1、不要因廁所的差而忘記公園的美。

2、人最需要的是愛與被愛 。愛孩子就是要對孩子全然接納與欣賞。接納不完美,接納不足與缺陷。

3、身心合一地認可、讚美自己的孩子。

4、在孩子人生的舞臺上永遠爲孩子鼓掌,成爲孩子強大的動能。

5、潛意識是顯意識力量的300萬倍。

6、7歲前父母的態度意識會形成孩子的潛意識。

7、用擁抱傳遞愛的能量。

8、讚美的本質是愛、讚美的本質是生命的陽光、讚美的本質是生命的動能。

(三)看清本質--伽南老師

1、我是花,我是海,我是陽光,我是愛,我是最美的存在。

2、所有的苦難與不幸是爲了讓我們成長。

3、經常說別人有問題的人通常是自己有問題。

4、透過現象看到現象背後的意義。

5、與周圍的人事物要連通。

6、先看懂自己。

7、透過萬物你看到幾層,智慧就會到達幾層。

8、有智慧的人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

女兒寫給自己的祝福:

祝福尹尹:祝尹尹天天快樂,學習越來越好,平平安安,越過越自由自在,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用全身心的新鮮來迎接它。加油!尹尹,你自己能行的!梭哈!

(四)關係管道--曼殊老師

1、一切生命、物質現象的本質是能量。

2、人體的能量來源:食物、深睡眠、靜坐與冥想。身口意合一。

3、七大重要關係:父母、老師、學校、同學、課本、國家、天地萬物。

4、疏通管道的重要方法:

六盞明燈:感恩、懺悔、寬恕、發願、祈禱、交給

魅力四法:佈施、愛語、利行、同事

行動:鞠躬、承諾、連接

夏令營經典語錄(二)

五、超級學習法-伽南老師

1、溝能從心開始。用心的前提是讓別人感到很舒服;自己用心的前提是讓自己感到很舒服。

2、書本是與宇宙、古聖先賢的溝通渠道。

3、 先疏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把自己變成一個調頻收音機,與對方頻率一致;暗示自己“能行”;“冥想”。

4、開發潛能的關鍵在於關注和放鬆,越放鬆越能接受到能量。

5、專注力練習步驟:

(1)給自己放段優美的音樂讓自己的身體放鬆;

(2)在學習功課前先感恩父母、老師、學校、同學。。。

(3)讓自己後背靠在椅子上,把書本放在頭頂或抱在胸口;

(4)觀想父母、老師、書本的能量變成光從頭頂、胸口吸收進來(10分鐘左右)。

六、電影:來自地球的星星

七、 傳統文化與幸福人生-山東孔子學校金輝校長

1、幸福:

(1)身心和諧:活在當下,心安纔會身安;

(2)人與人和諧

(3)人與自然和諧

(4) 知足者富:把慾望控制在合理範圍

(5)厚德載物:先修好德

2、傳統文化

(1)人必須具備的素質: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恭寬信敏慧

(2)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3)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

(4)男孩必讀必背《孟子》。

(5)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是根,連根養根,根深葉(業)茂。

(6)善待今天的父母就是善待自己;善待今天的老人就是善待未來的自己。

(7)孝,德之本。行孝:知恩、感恩、報恩。

(8)三個不能等:孝敬父母不能等、教育子女不能等、積德行善不能等。

(9)教育,先教愛的能力,先教德行,後教知識和技能。

(10)知道、悟到、做到。

夏令營經典語錄(三)

八、生命連接-碧月老師

1、知道多少真理並不重要,經驗到多少真理才重要。貴在踐行。

2、生命就是關係,關係就是生命。要想改善生命,就要改善關係。只要改善關係,自然改善生命。

3、感恩是一切的基礎。

4、連接能量之源:

(1)與父母祖宗連接: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忻悔、發願。

(2)與老師連接:感恩老師的培育之恩。

(3)與國家連接:感恩國家的培養護佑之恩。

(4)與自然連接:感恩大自然給我能量。

5、語善、視善、行善。

6、解脫祕訣:看見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九、 成長課-伽南老師

1、更快更好地成長祕訣:

(1)變態---改變心態、改變狀態。“我要改變,我能改變。”

(2)每天反省:我有幫孩子積累福氣嗎?我有幫孩子清除業力嗎?孩子每爲父母、身邊的人做一件好事,福報都會增長一點。信任孩子,讓孩子做自己。

(3)定位:定位自己的人生,給自己的人生一個努力的方向。聚焦人生的目標。

2、不要把孩子培養成爲自己而活的人,不要把孩子培養成爲錢而活的人。

3、成長四要素:

(1)土壤:父母是孩子生命的土壤。母親決定孩子與世界溝通的方式,父親決定孩子的力量感。

父母要不遺餘力地訓練孩子的口才。(營造家庭時光,家庭成員分享每天的收穫)

父母要不遺餘力地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寫日記的習慣)

(2)種子:要培養孩子積德行善的種子。

(3)陽光雨露:找出生命中的榜樣。接近正能量的人和事,遠離負能量的人和事。

(4)時間:耐心等待孩自己成長。

夏令營經典語錄(四)

十、如何轉換角色適應新環境___小升初,初升高,高升大----碧月老師

(一)學業轉換與生命轉換

小學-初中-高中-大學

童年-少年-青年-成人

完全依賴-依賴-獨立-完全獨立

1、轉換中的要點:家長:全然的愛,不控制,信任,鼓勵

孩子:獨立,溝通,接納,信念

2、千萬不要拿自家孩子與別家孩子比。

3、激發孩子內心的信念,點燃孩子的心燈,啓動孩子內在的發動機(夢想)。

4、人生三把利劍:此生不爲錢活,此生只爲別人活,此生只做別人不願做和做不到的。

(二)走出誤區-五個重要的事實

1、你是人,不是神,不是上帝。

2、現代社會,知識不是力量,智慧、信念和境界纔是力量。

3、控制別人不是辦法,成長自己纔是力量。

4、孩子所有的問題,百分百是父母的問題。父母是原件,家庭是複印機,孩子是複印件。

5、父母是正報,孩子是依報,依報隨着正報轉。“厚德載物”,缺德(德薄)補德。

(三)八個巧妙教子法

1、少說多做,身教重於言教。沒有身教等於無效。

2、易子而教。最好的教育是用孩子信服的第三方來教育。

3、鼓勵比批評有效。

4、結交好朋友,建立好圈子。父母平時養成好習慣,養成開口就說積極正面話語的習慣。不抱怨,常反省。

5、父母要建立自己的夢想。有夢想的父母才能幫助孩子建立偉大、美好、無私的夢想。

6、爲孩子祈禱和祝福

7、把孩子交給高能量場。把孩子放進特定的、有能量的環境中,讓能量場帶動孩子成長。

8、放養而不是圈養。

十一、夢想_____只爲完美新生--伽南老師

1、往生命的空瓶子裝入夢想。凡人與偉人的差距來自夢想不同。

2、“一個人可以非常清貧、困頓、低微,但是不可以沒有夢想。只要夢想存在一天,就可以改變自己的處境。”--美國著名脫口秀主持人奧普拉

3、夢想四個三:

(1)三個條件:偉大、美好、無私

(2)三個利益:方向、力量、希望

(3)三大特點:敢想、真實、堅持

(4)三種對待:具體、可視、分享

親愛的家人們:早上好,—天愉快! 今日分享:將“太好了”落到實處,積極的心態,堅定的信念,是人生幸福的基石!

“太好了”是如此神奇,可以創造種種生命現象。那麼,在日常生活中,將“太好了”落到實處,非常有意義。

有一些落地的簡單方法。不要小看這些小小的傻瓜練習,正是它們,能夠引發我們的生活發生一連串的大小奇蹟。最聰明的人是最愚蠢的人,因爲他們從來都自以爲是的嗤之以鼻,因爲他們的驕傲,把自己關閉起來,無法接收到更高的能量,成爲一個在自己的痛苦模式裏反覆循環的封閉系統。最愚蠢的人是最聰明的人,因爲他們實在感覺很痛苦,願意嘗試和實行一切可能改善生命體驗的途徑。曾經有個酒依賴病人,曾經在這條不歸路上飽受折磨。他清醒很長時間之後,回過頭來看自己康復的過程,說:“當時我戒酒的願望如此強烈,以至於,如果有人告訴我,‘你把路上這個小石子撿起來放進衣兜裏就能戒酒’,這樣傻的事我都願意去做!”

方法一:每天找五個“太好了”,寫在紙上。例如:

“堵車了,太好了,我可以休息一下。”

“老公又在皺眉頭,太好了,我有機會練習面對別人的負面情緒時觀呼吸。” “我感到沒有精力,太好了,我接收到了身體向我發出的真實資訊。”

“老師打電話給我抱怨孩子的問題,太好了,老師主動和我溝通試圖解決問題。” 只要我願意,這個太好了的每日清單可以無限延長。

“太好了,竟然找到一個停車位。”

“太好了,會譜的這篇短文,讓我有所發現。”

這樣,反覆練習使用“太好了”,向各種境況對話,我們會把“太好了”變成最常使用的詞彙,變成自己新的自動思維方式,從而獲得主動引領境遇的自由。

方法二:面對“逆事”時,說“太好了”,然後找一找太好了的理由。

越是逆事,越是需要我們使用太好了創造奇蹟的時候。因爲我們的煩惱習氣,是要面對逆事,說“??不好”。例如:

他臨時變卦。我們的煩惱習氣在說:“他真靠不住。我找他真是瞎了眼。我怎麼這麼倒黴?”這些,無外乎在說:“他不好。我不好。境況不好。”如果用太好了,則是:

“太好了,老天在指引我不要和他一起做。”

“太好了,我不用去了,今天可以休息了。”

“太好了,這事讓我學習了重要功課——變化是正常的,要對變化有準備。”

篇四:樑秋實語錄

吃一行恨一行

有人只看見和尚吃饅頭,沒看見和尚受戒,遂生羨慕別人之心,以爲自己這一行只有苦沒有樂,不但自己唉聲嘆氣,恨自己選錯了行,還會諄諄告誡他的子弟千萬別再做這一行。

這叫做“吃一行,恨一行”。 ──《雅舍散文二集·流行的謬論》

無斧鑿痕

藝術與自然本是相對的名詞。凡是藝術皆是人爲的。西諺有云:ars est celare artem

(真藝術不露人爲的痕跡),猶如吾人所謂“無斧鑿痕”。 ──《雅舍散文二集·盆景》

戕害生機

我看過一些盆景,鉛鐵絲尚未除去,好像是五花大綁,即或已經解除,樹皮上也難免皮開肉綻的疤痕。這樣藝術的製作,對於植物近似戕害生機的桎梏。我常在欣賞盆景的時候,聯想到在遊藝場中看到的一個患侏儒症的人,穿戴齊整的出現在觀衆面前,博大家一笑。又聯想到從前婦女的纏足,纏得趾骨彎折,以成爲三寸金蓮,作搖曳婀娜之態! ──《雅舍散文二集·盆景》

天性

古聖先賢,無不勸孝。其實孝也是人性的一部分,也是自然的,否則勸亦無大效。父母女間的相互的情愛都是天生的。不但人類如此,一切有情莫不皆然。我不大敢信禽獸之中會有梟獍。 ──《雅舍散文二集·父母的愛》

生氣

希臘哲學家哀皮克蒂特斯說:“計算一下你有多少天不曾生氣。在從前,我每天生氣;有時每隔一天生氣一次;後來每隔三四天生氣一次;如果你一連三十天沒有生氣,就應該向上帝獻祭表示感謝。”減少生氣的.次數便是修養的結果。 ──《雅舍小品續集·怒》

破落戶

[每一個破落戶都可以拿了幾件舊東西來,這是不足爲奇的事。國家亦然。多少衰敗的古國都有不少的古物,可以令人驚羨,欣賞,感慨,唏噓! ──《雅舍小品續集·舊》

沉默

有道之士,對於塵勞煩惱早已不放在心上,自然更能欣賞沉默的境界。這種沉默,不是話到嘴邊再嚥下去,是根本沒話可說,所謂“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華示衆,衆皆寂然,惟迦葉破顏微笑,這會心向笑勝似千言萬語。 ──《雅舍小品續集·沉默》

會心的微笑

“蒙娜麗莎”的微笑,即是微笑,笑得美,笑得甜,笑得有味道,但是我們無法追問她爲什麼笑,她笑的是什麼。……會心的微笑,只能心領神會,非文章詞句所能表達。 ──《雅舍小品續集·讀畫》

能造樹麼?

又有一位詩人名kilmer,他有一首著名的小詩──《樹》,有人批評說那首詩是“壞詩”,我倒不覺得怎麼壞,相反的“詩是像我這樣的傻瓜做的,只有上帝才能造出一棵樹”,這兩行詩頗有一點意思。人沒有什麼了不起,侈言創造,你能造出一棵樹來麼? ──《雅舍小品續集·樹》

有情樹

我曾面對着樹生出許多非非之想,覺得樹雖不能言,不解語,可是它也有生老病死,它也有榮枯,它也曉得傳宗接代,它也應該算是“有情”。……總之,樹是活的,只是不會走路,根紮在哪裏便住在哪裏,永遠沒有顛沛流離之苦。 ──《雅舍小品續集·樹》

生吞活剝

外國的風俗永遠是有趣的,因爲異國情調總是新奇的居多。新奇就有趣。不過若把異國情調生吞活剝地搬到自己家裏來,身體力行,則新奇往往變成爲桎梏,有趣往往變成爲肉麻。基於這種道理,很有些人至今喝茶並不加白糖與牛奶。 ──《雅舍小品·洋罪》

詩難賣

詩不能賣錢。一首新詩,如拈斷數根鬚即能脫稿,那成本還是輕的,怕的是像牡蠣肚裏的一顆明珠,那本是一塊病,經過多久的滋潤涵養才能磨練孕育成功,寫出來到哪裏去找顧主? ──《雅舍小品·詩》

病中溫情

魯迅死前遺言“不饒怒人,也不求人饒恕。”那種態度當然也可備一格。不似魯迅那般偉大的人,便在體力不濟時和人類容易妥協。我僵臥了許多天之後,看着每個人都有人性,覺得這世界還是可留戀的。不過我在體溫脈搏都快恢復正常時,又故態復萌,眼睛裏揉不進沙子了。 ──《雅舍小品·病》

自由人

“襤褸的衣衫,是貧窮的罪過,卻是乞丐的袍褂,他的職業的優美的標識,他的財產,他的禮服,他公然出現於公共場所的服裝。……沒有人肯過問他的宗教或政治傾向。他是世界上唯一的自由人。”話雖如此,誰不到山窮水盡誰也不肯做這樣的自由人。只有一向做神仙的,如李鐵柺和濟公之類,遊戲人間的時候,才肯短期的化身爲一個乞丐。 ──《雅舍小品·乞丐》

柔韌之妙

莎士比亞有一名句:“?脆弱?呀,你的名字叫做?女人!?”但這脆弱,並不永遠使女人吃虧。越是柔韌的東西越不易摧折。 ──《雅舍小品·女人》

高峯

[]譬如登臨,人到中年像是攀躋到了最高峯。回頭看看,一串串的小夥子正在“頭也不回呀汗也不揩”的往上爬。再仔細看看,路上有好多塊絆腳石,曾把自己磕碰得鼻青臉腫,有好多處陷阱,使自己做了若干年的井底蛙。……這種種景象的觀察,只有站在最高峯上纔有可能。向前看,前面是下坡路,好走得多。 ──《雅舍小品·中年》

陳釀

我看見過一些得天獨厚的男男女女,年輕的時候愣頭愣腦的,濃眉大眼,生僵挺硬,像是一些又青又澀的毛桃子,上面還帶着挺長的一層毛。他們是未經琢磨過的璞石。可是到了中年,他們變得潤澤了,容光煥發,腳底下像是有了彈簧,一看就知道是內容充實的。他們的生活像是在飲窖藏多年的陳釀,濃而芳冽!對於他們,中年沒有悲哀。 ──《雅舍小品·中年》

鳥的苦悶

從前我常見提籠架鳥的人,清早在街上溜達(現在這樣有閒的人少了)。我感覺興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閒,卻是那鳥的苦悶。……鳥到了這種地步,我想它的

苦悶,大概是僅次於粘膠紙上的蒼蠅,它的快樂,大概是僅優於在標本室裏住着罷? ──《雅舍小品·鳥》

不老

理想的退休生活就是真正的退休,完全擺脫賴以餬口的職務,作自己衷心所願意作的事。有人八十歲纔開始學畫,也有人五十歲纔開始寫小說,都有驚人的成就。“狗永遠不會老得到了不能學新把戲的地步。”何以人而不如狗乎? ──《雅舍小品續集·退休》

篇五:于丹經典語錄全集

一、于丹詞典:

“三鞠躬一握手”:一鞠躬是要向公衆,因爲老百姓是用生命感悟來還原經典;二鞠躬是對聖賢,他們的睿智讓經典的力量趨向永恆;三鞠躬是給媒體,媒體不僅是歷史的記錄者,也是文明的催化劑。而一握手,是要和提出質疑的人握手,因爲多元碰撞是文化獲得活力的最佳路徑。

什麼是“庸俗”:

就是家長裏短,比如過去大家住在一個大雜院裏,有一家包餃子,就會給滿院子人家都送上一盤。

什麼是“深情”:

她說是一種由衷的情懷,比如說自己對教師這個職業的無比熱愛。

“敬而不畏”“敬而近之”:

現在的文化、學術有被經典化的趨勢,被藏之深山、千古膜拜,讓人們只好敬而遠之,“我想告訴大家還可以有一種態度,那就是‘敬而近之’。我當然敬重孔子,但是我不懼怕他,我敬重他不是爲了遠離他,而是爲了親近他;我敬重他不是跪下來仰視他,而是走近去觸摸他。”

貧窮:

著 名語言學家王寧先生是這樣解釋“貧窮”兩字的涵義:今天我們理解的

“窮”其實是過去的“貧”。什麼是“貧”?你看下邊是一個“貝”,把一個貝殼當錢花,而 且要“分”着花,這還不“貧”嗎?過去的“窮”是“窮途末路、無路可走”的意思。“窮”上邊是個“穴”字,就是山洞;下邊是一個人彎着腰,手還在前頭撐着 地。你看看,這不就是“無路可走”了麼? 一個這麼普通的詞,經過先生一分析,頓時就可愛起來,“我現在一看到‘貧窮’兩個字,腦子裏就是一幅畫面,鮮活至極。”

什麼叫“美”?什麼叫“體驗”:

自 己讀研究生的時候就開始崇拜偶像了,不過不是什麼影視明星,而是自己的老師、文藝理論學家王一川。在第一堂課上,王一川就講到他在北大讀書時曾經和同學晚 上跑到圓明園,在廢墟之間邊走邊談,內容涉及終極真理、美的真諦。“他說美是什麼?美永遠是你前一步地平線上的那一輪太陽,你可以用一生去追尋,但是你永 遠無法觸摸。這是他講課的語言,比我講課的語言美多了。”于丹說,講這些內容的時候,王一川是帶着光芒和氣場的。“王老師說什麼叫‘體驗’?就是‘以身體 之,以血驗之’。就是說你一定是全身心生命澎湃激盪,‘入乎其中’,然後才能‘出乎其外’。”

詩經新解:

《詩經》說:“焉得 諼草?言樹之背。願言思伯,使我心痗。”直譯過來,是說什麼時候能夠找到一棵忘憂草,什麼時候我就可以不想這個人了,就不那麼心碎了。她告訴學生,要理解 這幾句詩詞,就靜下心來聽聽劉德華的《給我一杯忘情水》,“雖然時代不同,媒介不同,但兩者所表達的意境如出一轍。”

二、于丹語錄(一):

1、我們的眼睛,總是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

2、孔夫子能夠教給我們的快樂祕訣,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內心的安寧。

3、人人都希望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而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同內心相連。

4、懷着樂觀和積極的心態,把握好與人交往的分寸,讓自己成爲一個使他人快樂的人,讓自己快樂的心成爲陽光般的能源,去輻射他人,溫暖他人,讓家人朋友乃至於更廣闊的社會,從自己身上獲得一點欣慰的理由。

5、關愛別人,就是仁慈;瞭解別人,就是智慧。

6、沒有道德約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災害。

7、其實什麼是老師呢,我有一個學生,她給我的一個小禮物讓我明白什麼是老師。

一 個小女孩,她在軍訓的時候,打着手電筒在被窩裏面給我做了一幅禮物,因爲她想趕在我生日的時候送給我,她是自己一針一針地繡了一幅小小的十字繡,然後放在 一個有機玻璃的罩子裏面給了我。我當時看的時候沒有看明白,看到裏面繡的是一個很優雅的女人,彎着腰拿着一根針,然後底下有一個鼻涕兮兮的小髒孩,然後舉 胳膊,她抓着那個小孩的胳膊。我還問這個女孩,我說哎呀,她幹什麼,是給他打預防針嗎?然後那個小女孩就笑了,說你自己看吧,她就走了。

後來我從那個玻璃罩子摳出來一封信,疊得小小的,那封信裏她給我講,她說其實每個孩子都是掉到地上的天使,他們來到地上是因爲他們的翅膀斷了,那麼在他還沒有忘記天空的時候,他一直想要尋找爲他縫補翅膀的人。

這就需要在成人的世界裏沒有人嘲笑這些孩子的青澀、莽撞、唐突,能夠包容他們,能夠愛他們,能夠鼓勵他們縫起翅膀,重新還記起天空,她說我遇到你其實就是遇到了一個給天使縫補翅膀的人。

其實這是我覺得迄今爲止對老師這個角色最好的一種解釋。

8、所謂體驗就是“以身體之,以血驗之”,那是一種非常深刻地浸潤。

9、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斷地參悟、歷練,就是你心中有一種儀式。

10、在我看來,莊子也罷,孔子也罷,所有作用於生命個體的古聖先賢學說,就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最大的提升人的幸福感,只要你的內心覺得你是清醒的、充盈的,你有幸福感,那我就覺得這就是先賢的一種意義了。

11、真正的文化經典,都是那種可以無比深刻,但也可以無比簡單的東西,它的深刻是它的精神內涵,簡單是它的表面形式。簡單與深刻有時並不矛盾。

12、在傳播學上有一個原則,就是你要永遠保持它那種特別簡單甚至是傻傻的笨笨的樣子,這才易傳播,你把它整的特別深邃的話,就傳不出去了。再傳播的前提就是使它簡單、傻瓜。

13、我爸對我的教育,就是一切從源頭開始。

14、我喜歡把生活分成兩個層面:生命層面,生存層面,而且越大越能分得清了。所謂生命層面,就是自己的內心要有所執守的東西;而所謂生存層面,就是你在現實中建功立業的東西。

15、一個人,在你年輕的時候,你有責任把你的知識轉化爲生產力,你不能說在你年輕的時候一個人就逍遙去了。其實,這種不入世,會讓人沒有一種價值實現感,而且你也挺不負責任的。

16、人生其實就是木桶效應,你永遠不要追問你那塊最高板——你什麼地方更優秀,而你最低的板,最該去考慮。

17、《莊子》裏面我很喜歡的一段話是:“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

外部有一千個聲音也是一種,內心就一個聲音,也是一種,就看你有沒有定力,這就足夠了。

當談到”我資歷不夠,就不能幹什麼什麼“的說法時,提出的。

于丹語錄(二):

1,最恰當的距離是彼此互不傷害,又能保持溫暖。

2,距離和獨立,是對人格的尊重。

3,花未全開月未圓。

4,過猶不及。

5,多思多想多看,少職責少抱怨少後悔。

6, 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就是我們的天和地。

7,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個國家凝聚起來。

8,我們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

9,寬容一點,給自己留下一片海闊天空。

10,關愛別人,就是仁慈;瞭解別人,就是智慧。

于丹語錄(三):

1《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說白了,《論語》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社會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座標。 2 神基本上是接近天空的,是像李白那樣的人;

而聖是接近土地的,是像杜甫那樣的人。

“神於天,聖於地”,這六個字其實是中國人的人格理想。只有理想而沒有土地的人,是夢想主義者不是理想主義者;只有土地而沒有天空的人,是務實主義者不是現實主義者。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就是我們的天和地。

3 一個人的視力本有兩種功能:一個是向外去,無限寬廣地拓展世界;另一個是向內來,無限深刻地去發現內心。我們的眼睛,總是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

4 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同內心相連。

5 該放下時且放下,你寬容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 6 關愛別人,就是仁慈;瞭解別人,就是智慧。

7 在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要你幫助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馬上去做,最重要的時刻就是當下,一點不能拖延。

8 每個人的一生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人心中有什麼,他看到的就是什麼。

9 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下來。不要糾纏在裏面,一遍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個態度是,要儘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

10 一種遺憾,其實可以被放的很大很大。它可以成爲你生命中的一個陰影,影響到你的生命質量。

11 印度詩哲泰戈爾說:“如果你因爲錯過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將錯過星星了。”

12 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麼用什麼樣的心態來對待這種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態不同,也許會帶來完全不同生活質量。

13 一個人的自信心來自內心的淡定與坦然。“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內心的強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遺憾。

14 要做到內心強大,一個前提是要看輕身外之物的得與失。患得患失的人,不會有開闊的心胸,不會有坦然的心境,也不會有真正的勇敢。

15 真正的勇敢是有約制的,有前提的,這個前提就是義”。勇敢有時候表現爲一種理性制約下的內心的自信與鎮定。沒有道德約束的勇敢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災害。

16 當一個不幸降臨了,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它儘快過去,這樣你纔會騰出更多的時間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你纔會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17 技巧不是最重要的,技巧之外的東西則需要我們用心靈去感悟。

18 很多時候對一個事情的判定,並不能簡單地以應該不應該和好不好來區分。你什麼時間做這件事,把這件事做到什麼程度,會直接影響到這件事的性質。“過”和“不及”都是要盡力避免的。

19 以怨報怨不可取,以德報怨同樣不可去。你用不值得的仁厚去面對已經有負於你的人和事,這也是一種人生浪費。

20 今天我們都在說避免資源的浪費,卻忽視了心靈的荒蕪和自身生命能量的浪費。

21與好朋友相處也要有個度,不要什麼樣的事情都大包大攬。

22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爲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爲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爲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23 心理學上的“非愛行爲”,就是以愛的名義對最親近的人進行非愛性掠奪,它是以一種愛的名義進行的一種強制性的控制,讓他人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這種行爲往往發生在夫妻之間,戀人之間,母子之間,父女之間,也就是世界上最親近的人之間。

24 距離和獨立是一種對人格的尊重,這種尊重即使在最親近的人中間,也應該保有。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態度去尊重每一個人,彼此之間留一點分寸,有一點餘地。就像禪宗所推崇的一個境界,叫做“花未全開月未圓”。

標籤:語錄 古聖先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