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詩意中秋戀故鄉作文

今天是八月十五,中國傳統的中秋佳節。一年一度的中秋,在“盼星星盼月亮”的急切切等待中盼來了。可遺憾的是,並沒有等到那一輪皎皎圓月。天,黑漆漆一片,有如“黑雲壓城城欲摧,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

詩意中秋戀故鄉作文

前兩天,天還出奇的熱,晚上也是皓月當空,我滿以爲今年的中秋定能和一輪期許的明月相逢,但天公不作美,只能與它擦肩而過了。“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嘴裏咀嚼着一塊乾枯掉渣的月餅,聞着院中撲鼻而來的桂花之香,心裏幻想着“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意境,情不自禁在詩意中暢遊那個幻想的中秋了。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晴光護玉欄。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中國的傳統節日琳琅滿目,但最富有詩意最富有激情的莫過於中秋了。從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騷人離客都對中秋情有獨鍾,面對中秋之月,都會激起他們詠哦之熱情,會寄情中秋,歌懷詠志,思念親人。

中秋節又稱團圓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爲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每個節日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符號”,而中秋的文化符號當然就是“月餅”了。月餅,以圓形作爲意向表徵。圓,即爲團圓之意。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中秋月圓,象徵與親人團聚,團聚不得,便會將思念託付明月,寄情山水,傳達那份刻骨銘心的思鄉之情、思親之情。“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都是這份刻骨銘心的思鄉思親情結表達。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夜深人靜,精美的雲母屏風放在榻前,燭光暗淡,屏風上的燭影隨着夜深越來越暗。女主人久久沒有睡意,獨自來到庭中偷偷仰望天空。但天已至拂曉,長長的銀河逐漸西移,晨星早已出現在東方的天際中漸漸隱沉。女主人是否後悔偷吃了不老的靈丹妙藥?只有碧海青天才能鑑證女主人每夜的“清心寡慾”之心。女主人的思念之情躍然紙上,該是怎樣的活靈活現而又淋漓盡致?

“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有人說,在繁華的大都市裏,看不到明月,因爲明月已被城裏人關在了簾外。在鄉下,在皓月當空的村莊,人們都會輪流集聚在各家各戶的院子裏,在月下嗑着瓜子,抽着香菸,以茶代酒扯扯散白、敘敘鄉情、聽聽鄉音。

而在大都市裏,從早到晚,人們各自開自家的門,各自關自家的門,即便是門對門的鄰居,也從不串門,形同陌路,最多見面打聲招呼、泯然一笑。各自的門緊閉着,各自的窗緊關着,就連窗簾也拉得不留一絲縫隙,好像生怕有人“偷窺”。雖然“何處春江無明月”,但城裏的明月何曾照進過城裏人的門,何曾照進過城裏人的窗?

在燈火輝煌的中秋之夜,城裏人不妨悄悄把燈關上,敞開門窗,然後雙手合一,虔誠地將月光請進門來,請進窗來,讓流水般的月光灑進你的門窗,讓月光肆意在各自家裏逗留一晚,不要再讓它獨自遙守蒼穹。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亦或學學鄉下,邀三五好友,聚一二鄰居,走出戶外,在花前月下,亦或以茶代酒,亦或把酒暢歡,敘敘友情,聊聊公幹,不再躲在封閉的屋子裏“發說說”、“曬微博”、“搶紅包”、“刷朋友圈”,卸下“手機控”的盔甲,迴歸自然,迴歸自我,與大地同在,與明月同在,豈不快哉?“天作棋盤星作子,誰人敢下?地爲琵琶路爲弦,哪個能彈?”如果你有如此大氣磅礴之情懷、寬廣遼闊之胸境,還有什麼困境能將你難倒?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鄉,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明月,但每個人最愛的還是故鄉那輪明月,因爲故鄉的明月最明亮,也最爲清澈。故鄉的明月儲藏着兒時童年的記憶,故鄉的明月照亮了故鄉的山故鄉的'水,也照亮了我們隨時回家的路,就像蘇東坡說的“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故鄉明月的蹤跡我們始終是知根知底的。

而在我的記憶裏,每當看到碧海青天中那輪明月,我就會想起兒時那首“月亮走,我也走,我給月亮提笆簍”的兒歌。這首兒歌伴隨着我兒時的成長,也見證着兒時的樂趣。那時,每當仰望故鄉那輪明月,我就會用一根長長的竹竿,攪合池塘裏荷花下那輪和天上一樣的明月,看見荷花下的明月被我攪合得支離破碎,我就會樂不可支。有時,也伸手去撈池塘裏的明月,但池塘裏的明月卻總跟我躲着迷藏,從不讓我抓着,至此還嚎啕大哭了幾回,惹得大人們都哭笑不得。

今夜,我沒有看見天空那輪皓月,但我依然想念着故鄉那輪從大山下升起,又從大山中落下的明月。“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山風吹酒醒,秋入夜燈涼。萬事已華髮,百年多異鄉。遠城江氣白,高樹月痕蒼。”不管我身在何處,不管我年少還是年老,不管是中秋還是平時,故鄉的明月始終是我敘不完的舊,戀不完的情,忘不了的悲,斷不了的根。

標籤:詩意 故鄉 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