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元宵節的由來作文範文

導語: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下面由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元宵節的由來作文範文,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元宵節的由來作文範文

篇一:元宵節的由來作文

相傳,春秋時節的一天,楚昭王路過長江,看到江面上有漂浮的東西,便命人打撈上來,仔細一看是一種外白內紅可以吃的東西。爲了弄清楚它究竟是什麼,楚昭王便前去請教孔子。孔子看見這種飄在水上東西之後,說:“這個東西名叫浮萍果,誰要是得到了它,就表明着個人將要復興國家。”楚昭王便下令每年的正月十五,每家每戶都要煮這種外白內紅的元宵吃。

千百年來人們都還在吃着元宵,以表示人們對親人的思念。每當過元宵節的時侯,我們一家人聚在姥姥一起聊天,等爸爸和媽媽把元宵煮好了的時侯,我和表弟表妹一起擁上去爭着吃那又香又甜很滑嫩的元宵後。大家又熱熱鬧鬧地聚在一起看電視,吃糖,大家歡樂無比。

聽姥姥說,原來的元宵僅是放了紅糖,白糖和豆沙等普通的原料。現在已經用了一些上好黑芝麻,巧克力,水果等。真是應有盡有。現在的元宵和原來的元宵相比味道更好、營養價值更高了。

我特別喜歡我們中國傳統節日。不僅可以吃到美食,還可以讓我門團圓在一起,開開心心地渡過一個歡樂的節日。

篇二:元宵節的由來作文

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裏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爲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爲重大節日。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爲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爲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爲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爲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爲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裏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爲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爲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爲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爲四到五天。

篇三:元宵節的由來作文

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是中國人民傳統的元宵節。每逢這一天,家家戶戶要掛彩燈、放焰火;大街上高掛千萬盞琳琅滿目的花燈,東北和新疆等寒冷地區,還要製作千姿百態的冰燈,到了晚上,一家老小圍坐在一起,品嚐各種元宵的風味。那麼,這個有趣的節日,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元宵節起源於兩千多年前的漢朝,古時候,人們稱元宵節爲燈節、上元、燈夕或者燈期。因爲上元之夜,又稱爲元夜或元宵,因此後人才管正月十五又叫元宵節。其實正月十五這個節日,起初是由燈引出來的。

西漢以前,皇帝的宮殿裏到處是花花綠綠的宮燈,漢武帝在創造《太初曆》時,就把正月十五日作爲一重大的節日。每逢這一天,皇宮裏的所有燈盞,都要大放光明。當時,元宵節玩燈、賞燈,還僅僅侷限於皇宮,並沒有形成一種民間風俗。元宵節成爲萬民同慶的燈節,是以後的事。

過去每逢正月十五這一天晚上,皇帝還要大宴羣臣,酣歌曼舞,徹夜遊樂。因此,當時的玩燈、賞燈,是一種獨特的享樂。當時,首都長安規定,每天夜晚街鼓鳴響之後,所有人不許在街道上走動。但是,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夜晚,長安城內卻允許人們上街觀遊,盡情歡娛,直至天光大亮。這樣一來,元宵節的玩燈、制燈、觀燈,便逐漸形成了一種民間的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