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有關正月十五作文彙編8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爲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正月十五作文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正月十五作文彙編8篇

正月十五作文 篇1

昨天吃晚飯的時候,聽父親說荊州東門護城河沿荊沙河一直到沙市文湖公園,十里花燈“鬧”新春,東門金鳳廣場兩側還掛了很多紅燈籠。我聽了老爸關於花燈的描述,就開始希望早點趕赴那裏瞧個究竟。吃飯後,我們帶上相機就去了東門。

隨着天色漸暗,一盞盞形態各異的花燈都亮了起來,十二條金龍組合而成的“龍騰虎躍”、高聳10餘米的“一帆風順”……很多很多盡收眼底。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在荊沙河九曲橋段,兩條巨龍臥在水上,中間有一顆大大的珠子,這就是傳說中的“雙龍戲珠”。一串串的“燈籠”給春節更添了不少的喜慶,也給春節帶來了更多的年味。

東門那裏,紅紅的蘋果、紫色的葡萄、黃色的香蕉······象徵着豐收,看得我直流口水。“鴛鴦戲水”、“哪吒鬧海”等生動俏皮的花燈前,總是有許多小朋友在那裏合影留戀。新年的金鳳廣場像一個“不夜城”,人流如織、熱鬧非凡,每個人的臉上洋溢着微笑,早春的寒冷在這個燈火通明的花燈會已經不存在了。形態各異的花燈凝聚了工人叔叔的智慧和汗水,也展示了美麗的古城文化。

看完了花燈,時間不早了,我們一家帶着依依不捨的心情離開了五光十色花燈“世界”。

正月十五作文 篇2

今天是正月十五,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這一天上午,我們來到大街上看鬧元宵的,還沒到地方,我就發現的街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着,盼着,人們的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等待着精彩節目的上演。

我們等了很長時間,表演的隊伍終於給我們盼來了。他們身上穿着五顏六色的衣服,頭上戴着各種各樣的頭飾,臉上還帶着連米的笑容。我發現一個大姐姐穿着有粉紅色的花朵和綠色葉子的紅衣服,手上還拿着白玉做成的花瓶,花瓶上竟然還站着一個人。我知道花瓶上的那個人必須是那種又瘦又矮的那種小朋友,再用繩子牢牢地綁住她,這樣她就不會掉下來了。在這裏不但可以看芯子,還可以看到很多好看的,好玩的節目,比如說有“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孫悟空和白骨精一邊走一邊打,打了很長時間。還有我最喜歡的節目——打腰鼓。只見她們腰間綁着小鼓,雙手拿着鼓槌,伴隨着其它樂器演奏起來,整個演奏充滿了陽剛之氣。人們在旁邊喝彩着。時間過的飛快,不知不覺三個小時就過去了,節目結束了。

傳染節日元宵節的表演真精彩啊!給人們帶來了很多快樂,那些表演的人們在寒風中穿着單薄的衣服,他們的付出給我們帶來了歡聲笑語,所以我們是不會忘記他們的。

正月十五作文 篇3

我最喜歡的傳統佳節就是元宵節了。

今年五年在家裏過元宵節。走上陽臺,只見小區裏掛滿了彩色的燈籠,行人們也都穿上了節日的盛裝,孩子們提着燈籠在小區廣場上玩得不亦樂乎,不時發出一串串清脆的笑聲可是今天我卻不打算加入他們的遊戲行列中,因爲我準備趁着母親出門這會兒,包一回元宵,給她個驚喜。

首先,我拿出母親慣用的盆在裏面放了半盆水,倒進麪粉,學者母親的樣子揉了起來。邊揉邊想:看了那麼多回母親、奶奶做元宵,這點兒小事怎麼難得倒我!可是——啊呀!水倒太多了,這一盆麪粉都搗成漿糊,根本揉不起來了!

第二次我吸取了教訓,只沾一點兒水,一邊揉一邊再一點兒一點兒地加水,終於慢慢地把麪粉揉成了一個大面團,然後我學着母親的做法再揪出一個個小麪糰。接着就可以真正開始包元宵的工程了。

我一手託着小麪糰,另一手以大拇指爲圓心,從它的正上方輕輕往下按,再慢慢從中間向四周碾開,好不容易捏出了一個小圓盞,可以往裏放餡料了。我挑了我最愛的`豆沙餡兒,舀了一大勺,心想,這回可以一口一個過癮了。可是沒想到餡兒太多,我捏出的面盞根本收不住口,我只得忍痛割愛,把餡兒料再放回去了好一些,這纔剛好包攏。眼看第一個元宵成功在望,我別提多高興了,一心想把它搓得更圓更光一點兒。沒想到,一個得意忘形就晚節不保——我揉得太用力把餡料都擠了出來,本該雪是粉嫩的元宵抹上了一條暗紅色的傷痕,我只好趕緊給它再沾點兒麪粉補一補。就這樣我的第一個元宵掛滿了補丁誕生了,新接着,第二個、第三個我越幹越起勁,第五個、第六個,我越來越順溜

這時,母親回來了,她一看見我的臉,還沒來得及誇我就笑開了懷。我帶着滿肚子的疑問擡頭一看鏡子,啊——我一下子衝進了洗手間。原來,我臉上也沾滿了麪粉。等搓掉這些麪粉,我的臉也羞成了一個紅蘋果了。

雖然鬧出了個小笑話,但是吃着我自己包的元宵,我別提多高興了。因此,我更喜歡元宵節了。

正月十五作文 篇4

如果你要問我最喜歡什麼節日,我就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是元宵節。去年的元宵節,我記憶猶新。

那一天我是在外婆家過的,我十分得快樂。我們一家子聚集在一起做湯圓。媽媽做的湯圓特別好。湯圓又白又圓,看起來使人垂涎欲滴。湯圓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媽媽告訴我,原來它長得圓圓的,又有湯,所以叫湯圓。

現在,我們可以開始吃湯圓了,我最喜歡吃豆沙餡的湯圓。吃起來甜甜的,粘粘的味道好極了。我一吃就吃了十幾個。湯圓就像它的名字一樣,團團圓圓的。這一天有意思吧!吃完飯,我們就回家去了。在家裏的路上,我看見一羣幼兒園的小朋友,提着一隻只各式各樣的小燈籠,排着整齊的隊伍在遊街,小燈籠的燈光將大地照的亮極了,將大街照得光芒四射。

雖然元宵節過去了,但那美好的回憶仍久久盪漾在我心中。

正月十五作文 篇5

今天是元宵節,吃完晚飯,人們都聚在路的兩邊,等着舞龍、舞獅的精彩表演。

路兩邊的人越聚越多。只聽得一陣陣喧鬧的鑼鼓聲、禮炮聲由遠而近的傳到人們的耳邊,我們感到非常激動。

近了,近了。當我們看到十幾個身強體壯的叔叔,舞着龍燈來到我們的跟前,我們無比激動,珠動龍隨,龍體發着金燦燦的亮光,在月光下閃着亮晶晶的金色,無比神聖。

一個“龍騰跳躍”,又一個“鳳凰飛舞”……看的我們無一人不拍手叫好。

舞龍雖然結束了,但舞獅也不遜色呢!瞧,舞獅開始了!

有三頭獅子,分別是紅色、黃色和綠色。每一頭獅子由兩個叔叔來舞動着,感覺活靈活現的,喜慶的氛圍頓時在周圍散開來,年味的氣氛又都出來了,孩子們都跟着舞龍舞獅的音樂揮舞着胳膊奔跑在舞龍舞獅的叔叔們旁邊,大人們就在旁邊大聲呼喊着,“好”,“好”……

爆竹聲,歡呼聲,敲鑼打鼓的聲音在整個夜晚顯得格外的熱鬧,人們的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孩童們有的在母親的懷裏笑的樂咯咯的拍着小手,看着就是一片祥和和歡慶的景象,令常年在外的工作的人們感覺到了家鄉的溫暖與溫馨……

家家戶戶看了舞龍舞獅之後,孩童們就在父母的陪伴下回到了家中,看着廚房裏面熱氣騰騰的“元宵”也就是現在俗稱的湯圓,各個圓溜溜的白胖胖的湯圓在鍋裏面翻騰着,令人垂涎欲滴。

元宵節還有一個故事呢,想知道嗎,我來告訴你。

元宵,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爲“上元節”,是中國漢族和部分兄弟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在20xx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漢文帝時,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爲元宵節。東漢佛教傳入,爲了擴大在本土的影響力逐附會傳統文化把元宵節定爲參佛的吉日良辰。元宵的做法,是以餡爲基礎。大致過程是先是拌餡料,和勻後攤成大圓薄片,晾涼後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塊。然後把餡塊放入像大篩子似的機器裏,倒上江米粉,“篩”起來了。隨着餡料在互相撞擊中變成球狀,江米也沾到餡料表面形成了元宵。

知道這麼多,你很開心吧。

正月十五作文 篇6

新春佳節,在這辭舊迎新的元宵佳節中,我走出門去,去享那歡樂的愉快的氣氛。

“正月十五鬧元宵,紅紅火火過大年”。一年一度的元宵節來臨啦。我看見街上人人都洋溢着紅彤彤的笑臉來迎接元宵節的到來。有的人家門上不僅只掛着大紅西瓜燈籠,而且還有孔明燈、絹燈、橘燈……各式各樣、豐富多彩。把整個山塘街照的如同白天一樣。禮堂這邊更熱鬧,花燈更加漂亮。這兒琳琅滿目的花燈使人眼花繚亂,看都看不過來。看那桃燈,粉紅的底色,桃尖上塗點紅色,桃底有翠綠的大葉子,真是既漂亮又簡單。看那金豬燈,製作好框架後,用閃閃發亮的金紙糊住框架,這樣一個金豬就立刻展現在啦眼前,再看那已過啦時的扇燈,雖說它過啦時,可還是那麼青春年華那麼有風度、有氣魄。還有……真是一言難盡啊!呵!還有多姿多彩的爆竹,在空中綻放,彷彿把天空炸開一個洞,滿天的星星從天空一下撒啦下來。快看啊!五彩的煙花從天而降,一下子照亮啦整個上煙村。這時,在場的人都驚呆啦,這情景多麼壯觀,多麼美麗啊!

還真有些“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味道。漸漸的火花“飛”走啦,天空又一下子變暗啦,剛纔那一番情景,就如同夢般在我的腦海裏迴盪。聽,一陣陣鑼鼓聲不斷的吸引着我,使我不得不來轉一轉這“迷魂陣九曲黃河”,我來到陣口一瞧,一邊引人耳目的寫着入口,一邊大大的寫着出口,我便從入口走進啦陣中,陣陣鑼鼓聲敲打着我幼小的心靈,我抵不住誘惑,不由自主的雙腳生風超越啦前面的人,蹦跳着走完啦這“迷魂陣九曲黃河”。我在這濃濃的喜慶之中,度過啦一個歡歡喜喜的元宵節。我看到的元宵節真美啊!不過我相信在這個發達的祖國裏,今後的元宵節一定會更好、更燦爛、更輝煌!

正月十五作文 篇7

過年,除了大年三十和初一,最熱鬧的就是十五的元宵節啦。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來了,大街上張燈結綵,喜氣洋洋。到處都是人的海洋,燈的世界。賣花燈的攤位都被擠得水泄不通。今年的花燈品種還真多,有蜻蜓燈,貓燈……我和媽媽來到夫子廟看花燈,突然來了一匹假馬,上面坐着人,我們跟着他,來到了白鷺洲公園,門口是人山人海,有熊貓,有猴子,我都跟她們合了個影。門口還有一個男扮女裝的天使,看得我哈哈大笑。晚上還有花燈和猜謎語活動,我只猜對了一個,呵呵,我是第一次看花燈,河面上飄着人們點的花燈,我也點了一個,我還和媽媽做了船呢。晚上八點到了,一個個煙花騰空而上,夜空中瞬間綻放出許多美麗的花朵,有的像天女撒花,有的像流星飛滾,有的像一個個小傘兵從天而降。它們的形狀和顏色各不相同,把整個天空映照得絢麗多姿。看着看着我被這五彩繽紛的世界所陶醉!

在這熱鬧的氣氛裏,我也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的煙火拿出來展現。我把“沖天炮”點燃之後,後面還拖着長長的尾巴,直竄天空,剎間發出強烈的火花,漂亮極了。

晚上九點我和媽媽回家了,誰知道爸爸已經回到了,桌上還擺着熱乎乎的湯圓,太好了,剛纔站在那邊凍死了,我手裏捧着一碗湯圓,嘴裏高興地叫着。我們全家人坐在陽臺旁,一邊品嚐可口的元宵,一邊欣賞着十五的月亮,真是全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啊!

正月十五作文 篇8

“正月裏,正月正,正月十五鬧花燈;花燈花,花燈紅,雪打花燈好年景。”兒時是唱着這首歌謠、打着燈籠尋來每年的正月十五的。

盼過十五、盼打燈籠、盼正月十五鬧花燈。兒時對正月十五的嚮往,不亞於對春節的企盼。那熱熱鬧鬧、紅紅火火的鬧花燈情景,令人心馳神往。

單說十五的燈籠,就有十幾種,像龍燈、蛇燈、猴燈、飛燈、牛蛋燈、走馬燈等等,形狀各異,各具特色。在這些燈籠中,數最多的是牛蛋燈,因爲這種燈籠製作起來簡單,買起來便宜,玩起來痛快。那燈的架子是用颳去內瓤的高粱稈的外皮扎制的,中間圓圓的,兩頭收口,因爲形如牛蛋,故稱爲牛蛋燈。剛過初五,那些做燈籠生意的人就用大大的竹筐裝上上百隻這樣的燈籠,走街串巷,吆喝叫賣,那時家家戶戶幾乎都有這樣的燈。

最華麗的要算走馬燈了,燈的架子也是高粱稈紮起來的,只是用的部分不一樣。走馬燈用的是高粱稈最上端的細細圓圓的那一段,根據燈的不同部位,截取不同的尺寸。這種燈做起來頗費功夫,且技術含量高。村裏的相爺是扎這種燈的高手,他扎出來的燈形如古代的鐘樓,古樸典雅。燈紮好之後,相爺還會在燈上做上很多的裝飾。比如用顏色豔麗的紙做成各種花朵,裝飾在燈籠上。最稱奇的是,燈的內芯裝有用紙剪成的神態各異的人物造型,燈內的蠟燭點燃,這些神態各異的人物造型就會在燈內旋轉,看相爺的走馬燈,如同觀看一場有趣的皮影戲。

正月十五鬧花燈,十四就開始了。在我的家鄉,正月十四那天晚上打燈籠叫試燈,就是看看這燈籠有沒有問題,爲次日晚上也就是正月十五的晚上鬧花燈做好準備。正月十五的晚上則是正式的鬧花燈了,那天晚上,孩子們早早地吃過晚飯,天剛擦黑,便按捺不住地點起了自己心愛的燈籠,一個個從自己家興高采烈地走出來,頓時,整個村子星星點點,紅火熱鬧起來。我們這幫孩子,也便在村頭瘋鬧嬉戲,比試誰的燈籠最美。有好事者,常常做出些惡作劇,指着別人的燈籠大呼,燈下有隻大蠍子!打燈籠者不知是計,慌忙提燈細看,哪裏知道,燈籠歪倒,蠟燭點燃了燈籠。正月裏哪來的蠍子?等醒悟過來時,一盞漂亮的燈籠早已化爲烏有。

其實,正月十五鬧花燈不只僅僅十五那天晚上,正月十六還要熬燈,也就是看看誰的燈籠裏的蠟燭還沒有燃完,那一夜都要盡情地熬下去。這還不算,這鬧花燈的日子大概要持續到陰曆二月初二龍擡頭。這期間,晚上你都會看到一撥接一撥的民間雜耍,有玩旱船的,有玩“豬八戒背媳婦”的,還有踩高蹺的。這一撥一撥的人,穿上古裝,臉上塗滿了顏料。每一撥玩雜耍的,前面總有兩個高高挑着燈籠的人,遠遠地吸引你的視線。等到了近前,他們賣力地表演,總做出幾個滑稽動作,逗得看熱鬧的人前仰後合。他們不圖別的,只是圖個喜興。

聽老人說,正月十五那天要是下雪了,就會出現好年景。盼望今年家鄉的正月十五是個雪打燈的夜晚,風調雨順,我默默地祝福我的家鄉,“雪打花燈好年景”。

標籤:彙編 正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