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溫情元宵作文

導語:元宵節來到,給你找點事做:給太陽安個開關,給黃河裝個欄杆,給飛機掛個倒檔,給長城貼上瓷磚,把長江水抽乾!幹完了我請你元宵! 接下來小編整理了溫情元宵作文,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溫情元宵作文

溫情元宵作文

元宵浮在碗裏,就像一輪明月掛在天際。天上月圓,碗裏湯圓。

舊時光裏,我喜歡呆在母親身邊,用豆沙白糖山楂或花生粉芝麻粉等做餡兒,把生米團捏成各種動物形狀,我在一旁亂忙,母親時而慈愛地望我一眼,誇我心靈手巧。等我的“作品”煮熟舀到碗裏,卻發現“傑作”全變了形,不倫不類,引得全家哈哈大笑。

“今夕知何夕?團圓事事同。湯官尋舊味,竈婢詫新功。星燦烏雲裹,珠浮濁水中。歲時編雜詠,附此說家風。”這是宋人周必大的詩《元宵煮浮圓子》,詩意表明吃元宵象徵團圓之意,元宵也稱“湯圓”。

我以爲湯圓和元宵是一回事,如同一個人,有小名和學名,只是叫法不同。朋友說,這種觀點並不完全對,差別不在味道,而在做法上。南方做的湯圓,是先將糯米粉用水調和成皮,然後將餡“包”好;北方的元宵,則是先在一個特大扁平籮筐內,鋪上很多白麪粉,把事先和好、凝固了的餡,切成小小的正方形的丁,然後倒進一篩內,過一遍水後,扔進籮筐內不停地搖動,丁餡就會沾上一層面粉,如此反反覆覆,直至“滾”成雪白渾圓的元宵。滾好的元宵,趁熱吃,湯餡會像灌湯包的湯汁一樣流出,很過癮,若滾得不勻,煮時會破口流餡。

記憶裏,家鄉的老人把米和糯米三七搭配,浸泡一晚。第二天一早,到鄰村的磨房,把米磨成米漿,用布袋提回來,然後再用石磨壓在上面,米漿壓幹後,放進面盆裏揉搓成長條,和餃子不一樣,不需要切,用手扭下,兩頭小中間像個大肚子,這樣好裝餡,一口咬下去滿滿都是餡,那纔好吃。

湯圓的外皮多是糯米粉,糯米是自己家種的,泡過曬過再磨,特別有韌勁,彈而不膩,有時也用黑糯米制作,也有的在糯米中加入紫芋、綠豆、南瓜等,湯圓則呈紫色、綠色、黃色等,盛在碗中,色澤上便是一種享受。吃湯圓也有講究,一般都是吃雙不吃單。

自古,元宵節不僅是家人團圓的節日,也是有情人團聚的日子。燈火闌珊,大紅燈籠下眉目傳情,暗定情愫。一對對有情人吃湯圓看花燈,甜蜜恩愛,脣舌間美好的話語,彷彿元宵節的湯圓,晶瑩圓潤,軟嫩香滑。

人們以甜的湯圓收尾,圖的就是一個好彩頭。

溫情元宵作文

花燈翩翩,元宵滾滾,其樂融融,記憶中那最溫暖的時刻便定格於此——溫情元宵。——題記

回憶元宵,回味元宵,這獨特的節日包含的是喜悅,是溫暖,是團圓。歲月靜好,安然無恙,我便在記憶的流淌中找回一份屬於元宵佳節的溫情。

看花燈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路兩旁的花燈琳琅滿目,令人應接不暇。玉兔歸宮,金龍出海,天狗食月,魚躍龍門,各具特色的花燈令人浮想聯翩。遠遠望去一條金龍騰空而起,騰雲駕霧,彷彿穿梭在雲海之中,變幻莫測。二目如電,威懾八方,透露出神聖的威嚴。我徹底被這條目光如炬的金龍吸引住了。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溫情元宵,在這如此的良辰美景之下看花燈便爲元宵佳節添上了濃重的一筆。

燈謎

彈壁燈貼三面題,摩肩搭背來猜謎。猜燈謎流傳至今,自然也是元宵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見那各具特色的燈籠下掛着泛紅的.紙條,紙條上面寫着謎面,紙條背後寫着謎底,爲這個特殊的節日增添了一份樂趣。各個大街小巷的男女老少都出來參加這有趣的活動,不僅爲了展示自己的才華,也是爲了增長知識。溫情元宵,猜燈謎在這個元宵佳節便成爲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鬧元宵

元宵滾滾圓又圓,糯米粘粘甜又甜。元宵節的重頭戲當然是吃元宵了。當鍋中的水開始翻騰冒泡時,奶奶便把那一個個圓滾滾的湯圓倒進了鍋裏,湯圓在鍋裏嬉戲跳躍,肆意翻滾,不禁使我看得兩眼發直,肚子餓的咕咕直叫。不一會兒,湯圓煮好了,被撈進每個人的碗中,碗中熱氣蒸騰,大家迫不及待地把那熱氣騰騰的湯圓放入口中,滑溜溜,甜糯糯,輕輕咬一口,餡料呼之欲出,濃郁的甘甜流入每個人的口中,更流進每個人的心裏。溫馨元宵,吃湯圓象徵着團團圓圓。

重拾元宵,重尋元宵,溫情元宵,溫暖元宵。想着想着,一股屬於元宵的暖流流入我的心房,讓我細細品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