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傳統美食之——元宵作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爲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傳統美食之——元宵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傳統美食之——元宵作文

傳統美食之——元宵作文1

元宵節是在正月十五那一天,家家都會張燈結綵,放花燈,猜燈謎,舞獅子,吃元宵。元宵就是所謂的湯圓,那麼你們會做元宵嗎?

元宵節,媽媽跟我們說,她今天要給我們做好吃的元宵,我們都十分興奮。我一直纏着媽媽教我做,媽媽拗不過我,便答應了。看着媽媽從大碗中加入麪粉又加入了許多澱粉,還加入了玉米粉,倒入水,再加兩勺糖,柔和均勻,變成一個光滑透亮的麪糰,再從麪糰中掰開,掰成小團,然後又打小團擀成薄薄的原皮,裹上芝麻餡,再揉成圓圈,一個個小巧玲瓏的元宵就做好了,我也學着媽媽的樣子做元宵,但是我總是做不好。要麼就是餡料漏在外面了,要麼就是元宵太小了,雖然我做的很醜,但是我還是不亦樂乎的做着元宵。

“吃元宵啦!”媽媽大喊一聲,我急忙從房間飛奔而出。“口水直流三千尺”形容再合適不過,碗中盛着糯唧唧的元宵,每一顆都晶瑩剔透,微微咬一口,那黑黑的芝麻餡馬上就爆了出來。“好燙好燙”我捂住嘴脣說,媽媽沒忍住,撲哧一聲笑出來:“傻閨女,你慢點吃,又沒人跟你搶。”我笑而不語,繼續吃着那軟糯香甜的元宵。後來媽媽又端出了一碗元宵,那是我做的,原來媽媽把我做的另外煮了一份,我吃着自己做的元宵,雖然是醜,但是味道還是可以的。

聽着窗外一陣陣的煙花響,大家一起猜着燈謎,放着花燈,吃着軟糯糯的元宵,十分愜意,這就是中國傳統美食之一——元宵。

傳統美食之——元宵作文2

我很早就聽奶奶說過了新年,就要到元宵節了,元宵節可以吃非常好吃的湯圓。說得我天天都在盼望元宵節的這一天快快到來。時間過得真快,今天就是元宵節了,也正好是星期天。

我們家鄉除了吃湯圓以外,還有兩個習俗,那就是送廟香、舞火把。

我起來後,我去送廟香,送完廟香回來後,媽媽已經煮好了湯圓。我盛了一碗,哇,那甜甜的餡,粘粘的外皮,真香!吃完早飯後,我就回我的“溫馨的小屋”去溫習功課。大約到了9點鐘,我的兩個妹妹來找我玩遊戲,一直玩到下午四點多。這時,天空烏雲密佈,去腳長毛,不一會,碗豆般大小的雨落了下來。我勸兩個妹妹快點回家,不然等到下大了就不好走了,等到她們走後,我也和媽媽上我奶奶家去了。到奶奶家後,我發現奶奶正在扎稻草堆。我問奶奶:“紮好了做什麼?”奶奶說:“紮好了給你舞。”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紮好後,奶奶拿給我,用打火機點燃。因爲我是第一次舞,所以我舞的第一次就熄滅了,我的眼淚也被薰出來了,衣服還差點燒了。奶奶教我說:“現在風是從南邊吹過來的,所以你要向南跑,向上舉,離身子遠一點,這樣稻草才能着,衣服纔不會被燒着!”聽了奶奶的話,我學着舞了舞,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終於會舞了!”大約過了十幾分鍾,火把琢鹼變小了,奶奶叫我把它弄熄,然後回來吃飯。我弄熄後,回到家一看,原來是火鍋啊,光滑的粉絲、美味的牛肉、可愛的金針茹……讓人垂涎三尺。大約過了幾個小時,我和媽媽回到了家,放起了煙花。我很調皮,東放放,西放放,嚇得媽媽直往家裏躲。還有一種煙花是拿在手裏,它不會竄上天的那種。我把它拿在手裏,舞來舞去,舞出各種圖形,有小狗的頭的形狀,有圓形、有三角形的,我高興的又跳又笑。

我想不到元宵節還有這麼好吃的湯圓和這麼好玩的火把。今天真是個快樂的星期天。

傳統美食之——元宵作文3

降臨在人間這個仙鏡,在這繽紛的世界裏,我們迎來了元宵節,對了,在元宵節裏,“花燈可就是主角哦!

站在遠處,連串的花燈好似兩條五顏六色的長龍,直朝街道的盡頭游去,它又像彩鏈,纏繞在兩旁的“聖誕”樹上,發出奪目的光彩,好象照亮了全世界,它還像銀河,望不到尾,而我們只就是岸邊的綠葉,靜靜地欣賞着映在河面上閃爍的星星……

小攤邊,馬路兩旁,街道上……早已就是人山人海,我好不容易纔擠進了人羣,欣賞那美麗的畫卷,一隻小黃牛闖入了我的視線,定睛一看,這隻小牛花燈可愛極了,藍色的羊毛般的頭髮,兩顆烏黑的眼球好象在滴溜溜的轉着,還有那張可愛的嘴,大大的張着,好象什麼事讓它開心地合不攏嘴。更有趣的就是那一對牛角,金黃色的,像金色的牽牛花,不停地打着轉,讓人心曠神怡。

除了小牛花燈,別的花燈也不差,一個個都在爭奇鬥豔。瞧!那隻小老鼠花燈,胸前掛着金色的帶子,咧着嘴,在歡呼我們的到來。長長的耳朵,紅紅的眼睛,白白的絨毛,這一下子讓我們聯想到了小白兔,它們前面露着兩顆大暴牙,耳朵豎的筆直筆直,好象正在思考什麼。臉譜燈更就是不落後,託着長長的絲帶,隨風飄動,好象展現在我的眼前,一半臉黑,一半臉白,使我一下子沒有回過神來。更惹人喜歡的還就是星星燈,它全身金黃,十分耀眼,時不時的閃爍着奇異的光芒,它不禁讓我想起了五星紅旗,它總就是保持着自己的本色。在夜空也就是如此,它總就是站在月亮旁,雖然沒有月亮那樣亮,給故鄉照得分外亮,它就是純潔的,招喚朋友,一起照亮人間。星星給月亮陪襯出更加絢爛的色彩。

好一個鎮海的燈會,它不僅就是一個燈的海洋,而且就是個人海,無數的燈和無數的人聚在一起,構成了景色奇異的燈和人潮。這也不正標誌着,我們鎮海的經濟在發展,吸引了許多遊客。我們在燈的海洋裏盡情地欣賞。

我完全沉浸在燈的海洋。漸漸的,天下起了毛毛細雨,風輕輕地吹着,我的心也隨風兒飄向美麗的城堡……

傳統美食之——元宵作文4

這天是20xx年的元宵節,也是我盼望已久的節日,因爲這一天我可以吃元宵,放爆竹,看煙花。“吃元宵啦!”媽媽手裏端着熱氣騰騰的元宵,嘴裏高興地叫着,元宵象徵着一家人團團圓圓,生活像元宵一樣蜜甜,我嚼着綿綿的、沙沙的黑芝麻元宵,真是美在碗裏,甜在心裏。

吃過元宵,我們一家人便歡快的來到街上看煙花,街上的人真多呀,像潮水一樣從四面八方涌來,各個臉上洋溢着節日的喜悅,我們隨着人流來到文化廣場,這裏是看煙花的好地方,只聽見“嗖”的一聲,一朵大菊花在空中驟然開放,從花芯中綻放出無數個色彩斑斕的花瓣,頓時把美麗的夜空裝飾得更加絢麗多彩,人們不約而同的發出讚歎聲;緊接着一朵朵色彩各異的.梨花在空中競先開放,爭奇鬥豔;又聽見“砰”的一聲,一個小圓點爆裂了,迸出無數個小圓點,接着無數個小圓點變成了無數個小蘑菇,它們像一個個小傘兵從空中飄落下來,一會兒消失在深邃的夜空中,人們陶醉在了這五彩繽紛的世界裏。

看完煙花,我們隨着人流開始觀花燈,街上的燈真多,使我目不暇接,有十二生宵燈、如來佛燈、觀音燈、豬八戒燈、米老鼠燈、臉譜燈、神六飛天燈、奧運福娃燈……加上霓虹燈,把整個臨澤城裝扮得更加美麗。20xx年是虎年,花燈的主角是福娃和十二生肖中的虎,一個個金虎顯得神采奕奕,它那股勁真讓人好笑,它們好像在說:我老虎今天也該揚眉吐氣了!彩燈綻放着絢爛的色彩,好像在爲國慶加油呢。最引人注目的是縣政府門前的兩條巨龍燈,它是那麼的雄偉壯觀,引來了無數攝影愛好者。

正在這時,爸爸叫我去放爆竹,點着爆竹,嗖嗖從竹筒中飛出了一個個“流星”,像天女散花,像火樹銀花,像流星飛滾,我的夢也想隨“流星”飛向藍天,我一定要好好學習,掌握許多知識,實現我的嫦娥飛天夢!

傳統美食之——元宵作文5

那一碗麪的溫度,融化了彼此的心,洋溢着溫暖與幸福。

——題記

一碗熱氣騰騰的面,質樸無華,看似不足爲貴,但這一碗麪是親情溫暖的見證,是心與心貼近的象徵,是感情最好的流露與表達。這一碗麪的溫度,如同暖流一般涌上心頭……

冬日暖暖的陽光灑進窗戶,天空如此晴朗,可我卻只能渾身無力地爬在牀上,小腹隱隱作痛,好似翻江倒海,蒼白的面龐因疼痛而顯得更加頹唐,細細的汗珠從額頭滲出。我捂着腹部蜷作一團,在牀上來回翻滾,病痛的折磨使我更加憔悴,無精打采,失去了往日的生機與活力。

這時奶奶走了進來,看見滿臉痛苦的我,目光中充滿了憐憫,不禁唉聲嘆氣,然後便急匆匆地走進了廚房。有氣無力的我躺在牀上,不知道奶奶要做什麼,但心中充滿了好奇。看着奶奶爲我忙忙碌碌的身影,我心中充滿了感激,情緒慢慢平靜了下來。不一會兒,從廚房裏飄出一股熟悉的香氣,這香氣是那樣的獨特,有氣無力的我被勾起了食慾。

奶奶端着碗走了進來,滿臉的疲憊不堪令人憐惜,夾雜在黑髮中的一縷青絲彷彿是爲我而生,粗糙的雙手飽經滄桑,眼角的皺紋宛如刀刻般越陷越深,我不禁落下一滴熱淚。奶奶和藹而關切的話語止住了我的悲傷:“你身體這麼虛弱,吃口面吧,這是奶奶特意爲你做的。”碗中醇香的湯水,爽滑細膩的麪條,隱隱約約漂浮着蔥花,是那樣的質樸無華,沒有太多的修飾,卻是最溫暖的饋贈。我不禁熱淚盈眶,埋下頭來,一邊哭一邊吃着面,不想讓奶奶看見。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淚的溫度與這碗麪的熱度。那天,這碗麪變得格外香,使我久久難以忘懷……

一碗麪的溫度,拉近了彼此間的距離;一碗麪的溫度,增添了一份溫暖的親情;一碗麪的溫度,融化了彼此的心。那一碗麪的溫度始終暖在我的心頭,盪漾起層層漣漪……

傳統美食之——元宵作文6

日思夜想的元宵佳節終於盼到了,這天晚上,我狼吞虎嚥般地匆匆吃過飯,就迫不及待地拉起爸爸、媽媽上街去觀燈。

街上真是熱鬧,夜幕剛剛降臨,華燈初上,燈火通明。人們一個個喜氣洋洋,笑容滿面。看,那滿頭白髮的老爺爺,老奶奶慈祥的臉上喜笑顏開,顯示人生路程的滿臉皺紋,就像一條條笑彎的小河。還有那活蹦亂跳的小弟弟、小妹妹,有的拉着媽媽的手一路小跑,有的坐在爸爸的肩頭指這問那。這一切就像歡樂的潮水一樣,從四面八方源源不斷地向東輕公園涌去。

來到公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二龍戲珠”燈。兩條巨龍全身閃着金光,高昂着威風凜凜的頭,雙目炯炯閃爍,尾巴上下搖擺躍躍欲飛,媽媽說它象徵着中華民族的騰飛。

再往前走,就是“西遊記羣像造型”燈。師徒四人西天取經,師父唐僧神態肅然,高坐在白龍馬上。旁邊是大腹便便的豬八戒,咧着大嘴,左顧右盼。後面是肩挑行李的沙和尚,而孫悟空則單腿站立在聳出的岩石上,手拿金箍棒,一雙金睛火眼閃閃發光。造型那麼逼真!

坐落在“西遊記造型”燈的兩側,一邊是米老鼠和唐老鴨的迪斯尼樂園,我們紛紛走上前與米老鼠握手,感覺到它的手碩大無比,很多遊人都駐足留照。另一側是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小矮人跟我差不多高,形態各異。

讚歎聲,此起彼伏,再往裏走,是“金魚”燈。金魚頭上兩隻鼓鼓的大眼睛,滴溜溜的不停轉動,身上的魚鱗一閃一閃。“大白兔”燈,渾身雪白兩隻長長的大耳朵左右搖擺。還有“花籃”燈等等,千姿百態,五彩繽紛,真是令人目不暇接。

最後面的是幸福燈。在一個大平臺上掛着是一個大紅的“福”字和滿滿的大糧倉,預示着今年將是個五穀豐登的好年景。

隨着一盞盞燈的熄滅,我和爸爸媽媽依依不捨地離開公園。花燈!我們的生活就像你一樣,豔麗多彩,一派歡樂

傳統美食之——元宵作文7

元宵節晚會上,我和家人一起去青穎公園看一年一度的燈展。

還未進公園大門,目光就被門前號稱“天下第一燈”的巨型燈——“龍鳳門”吸引住了。那是一個亭子形的大燈,八根柱子上分別盤繞着四條青龍、四條金龍,燈的最上端是“二龍戲珠”的圖案。燈的右上方,有一隻雄糾糾、氣昂昂的大公雞,它有着火紅的雞冠,圓而有神的眼睛。它正“撲閃”着“翅膀”“打鳴”呢!大有“雄雞一唱天下白的感覺”

進大門向右看,是“十八羅漢”。莊重典雅的如來佛祖端坐羅漢中間,真是形態各異,惟妙惟肖。向左看,是“龍燈送福”一個昂首擺尾的巨龍!龍背中間,是一個大大的“福”字,“福”字的左右兩邊都是紅鯉魚、大壽桃和金元寶,象徵着福、祿、壽、喜“四喜臨門”。再向前走,還有“大鵬展翅”、“桃園結義”、“常回家看看”、“螳螂撲蟬”、“森林酒吧”……火樹銀花,鞭炮聲響,觀燈的人笑着,指着,如癡如醉,彷彿走進了仙境一般。要問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花燈,還是“糊塗官”和“花果山”。

瞧!那邊還有唱戲的。遠遠看去,只見舞臺上跪着兩個人,一個正哭天喊地叫屈,另一個則鎮定自如地跪在那裏,好像這場官司他贏定啦;旁邊的衙役雖知道那個哭天喊地的人是冤枉的,但又敢怒不敢言;坐在椅子上的縣太爺正悠閒地看着那個叫冤者;站着的師爺正眯着眼看着他們;想必他們收了不少好處,才如此對待這個喊冤者。走近一看,啊!原來是一組名叫“糊塗官”的花燈。製作者的精湛技藝一定會讓你油然而生敬意吧!

傳統美食之——元宵作文8

提起元宵佳節,我想起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隻神鳥,錯飛到人間的一個小村莊裏,那村裏的人以爲是一隻壞鳥,就把他殺死了。這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他讓天兵去把那村莊給燒了。仙女聽到了玉皇大帝的話,就讓一個神仙變成老奶奶到村裏報信。神仙到人間跟村裏的人說,在村裏村外點上篝火,才能免去災難。他們按照神仙說的做了,玉皇大帝一看,心想,我還沒有放火,他們就放起火來了,自己燒自己。玉皇大帝樂得哈哈大笑。這個小村莊真的免去了大難。這個事情流傳開來,就有元宵佳節了。

這就是傳說,不是真的,真的元宵佳節起源於漢朝。印度人信佛,他們成佛的人,把他們燒成骨灰,扒一扒,有一個像珍珠一樣的東西,叫舍利子,印度人朝拜舍利子。這事後來流傳到中國的漢朝,民間也有了佛教的活動。舍利子的事情被漢朝的皇帝知道了,他們也在皇宮,張燈結綵,朝拜舍利子。老百姓看着很好玩,也跟着玩,張燈結綵,但是沒有舍利子,這就形成了每年正月十五張燈結綵、放篝火的玩法。就演變成後來的元宵佳節。

唐朝的元宵佳節是最熱鬧的,他們有寶馬香車,燈樓高50米,有50000盞燈,燈樓裏有20個房間,過三天,人們都到街上玩。宋朝是過五天,他們過的也很熱鬧,也是在街上玩,玩法很多。明朝是過十天,從初八玩到十七。

正月十五,人們一起吃元宵,猜燈謎,鬧花燈,耍龍,獅,放煙花,踩高蹺,扭秧歌。對了,張燈結綵是中國最古老的民間活動,而扭秧歌是後來的風俗。有各種各樣的玩法。

南方的風俗也很好玩,其中有偷菜。女生上別人家偷,別人看見也沒事,但是男生不能偷。

我的家鄉也有自己的玩法,在冰上玩,滾冰是最有意思的了,我上冰上一滾,我的頭都滾暈了。打花臉也很有意思,你給我打,我給你打,打來打去非常好玩。

傳統美食之——元宵作文9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元宵節。晚上,我們一家人吃完熱騰騰的湯圓後,一起去外面看熱鬧,我還帶了20xx猴年買來的花燈,這個“猴”燈到現在還完好無損、完美無缺,非常漂亮。

元宵節的晚上可真熱鬧啊!馬路兩旁掛滿了一盞盞紅紅的大燈籠,商店前的霓虹燈不停地閃爍。街道上一隻大“獅子”引着兩隻小“獅子”,不時地擺動着腦袋,不時地眨巴着眼睛,隨着一聲聲的羅鼓聲還不時地跳躍着,吸引着行人的目光。馬路上、商店裏到處都是人羣,好像是一下子從地上冒出來似的。

一路上我慢慢地走着,還時不時地跟爸爸媽媽聊着所見所聞,一路上撒下了我們的歡聲笑語。

忽然我看到一個地方在開放花燈,那裏擠滿了圍觀的人,我硬拉着爸爸媽媽擠進去看花燈。到了哪裏,我看到最多的是十二生肖的花燈。因爲今年是牛年,所以十二生肖的花燈中牛最多。

你瞧!排在第一位的老鼠大哥因爲舊年他已經風光過了,所以低着頭,一直沉默不語。旁邊,一頭老黃牛正洋洋得意地擡着頭,挺着胸,似乎驕傲地在說:“今年可是屬於我的年,你們可都要乖乖聽我的話呀!”一隻老虎很不服氣,眼睛瞪得大大的,還張出了它的血盆大口,威武地大吼一聲。這可把小兔子嚇壞了,它抖了三抖,趕緊躲進角落裏。一條龍則威武地在天空中騰雲駕霧,好自在,好讓人羨慕。小蛇在草地上不停地扭動着,努力向前爬去,抓到食物。千里馬在一片廣闊的草原上飛快地奔跑着,試試自己長進了嗎。一隻小羊在一大片碧綠的草地上啃着嫩草,還不時地發出“咩咩”的叫聲。猴子歡快地在樹上竄來竄去,跟我們玩着捉迷藏,還做了個鬼臉。頭戴金冠的大公雞英勇地昂着頭,尖叫一聲爲人類報曉。小狗在草地上打着一個又一個滾,身子沾上了許多草。懶惰的小豬呢?當然還在窩裏睡覺,它可能打算睡一天一夜呢!

這個元宵節,過得好!過得值!

傳統美食之——元宵作文10

春節過了,元宵也隨着春節離開的腳步歡快的來臨了……

在北京元宵是一個高潮,非常熱鬧,處處張燈結綵,就像辦喜事似的,紅火而美麗。鋪戶都開張了,掛出了幾百盞各形各色的燈籠來,花樣繁多。燈籠上有四大名著的故事,不管什麼人都可以進到鋪中觀賞。

小孩子們買了各種花炮,雖然不跑到街上去玩,可是在家中照樣能有聲有光的玩耍。人們的家中也掛着許多燈,有宮燈、紙燈、紗燈……這一天還要吃元宵。

啊!北京人過元宵可真是好啊,我從中體會到了北京人的純樸善良、崇尚勞動,熱愛生活的文化傳統。

北京的元宵是熱鬧的、喜慶的,而我們家鄉的元宵也一點不亞於他們。

在我們這裏,元宵都是要舞龍燈的,等舞龍燈的人來了,大家就把自家的龍身子給拿出來把它裝成一條長長的龍,再將龍身上的燈籠點着,首先它要的每家每戶的門口去拜一下收紅包,寓意着把吉祥紅火送到家,當然我們也會在家門口迎接他們,收完紅包,他們還會到公路上拉龍燈,拉拉扯扯,在晚上這樣看上去還真像一條龍在半空中飛舞呢!

這時,龍突然迅速地飛了起來,我想舞龍燈的人一定非常辛苦吧!我由衷的感謝他們爲我們帶來的舞龍燈。舞龍燈的人付出了汗水,難道我們的龍燈還比不上他那普通的燈籠?

看完了舞龍燈,已經很晚了,人們也要圍在一起吃湯圓。湯圓有許多味道呢!有芝麻味、桂花味、花生味、楊梅味等等。湯圓的味道真是豐富多彩,我就不一一舉例了。在我們這裏,一家人一定要圍在一起吃湯圓,無不體現出一家和睦的氣象。

還有,還有,我們這裏還有一個風俗,就是放孔明燈,孔明燈還有一個名字叫許願燈。據說只要把自己的願望寫在燈上,在放飛,就可以實現願望。

美好和快樂的元宵眨眼間就過去了,學生又投入到學習中,大人們也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傳統美食之——元宵作文11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又來到了,元宵節又稱上元佳節,是春節後迎來的又一個傳統佳節。元宵節早在20xx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裏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爲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裏才落燈,整整十天。歲月不斷流逝,然而元宵節的很多民間習俗至今非常盛行。比如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猜燈謎、放煙花等活動,給元宵節增添了光彩。

除了這些活動以外,元宵節還有包元宵的習俗。今天我有幸跟爸爸媽媽到外婆家,正巧碰到外婆在包元宵,我就跟外婆學了起來。外婆先用開水來和糯米粉,然後不斷地用力揉麪,一直揉的像橡皮泥一樣有韌性,接着把面揉成寶塔的形狀,從“寶塔”的頂兒上拽下一塊塊麪糰,搓成圓團,中間掏個洞,兩隻手相配合把洞越揉越大,把準備好的豆沙餡,放在這個洞裏,用大拇指和食指慢慢捏,接着把洞口封住,最後,把做好的元宵放在手心,兩隻手柔和地將元宵搓圓,這樣一個元宵就做成了。看了外婆包元宵,我的手忍不住癢癢了,捲起袖子也包了起來。雖然我包的元宵餡子少、大小不一、奇形怪狀,然而還是得到了外婆的表揚。

最後一道工序就是煮元宵了,咱們把元宵放在燒開的水裏,不一會兒水滾開了,元宵一個個漂在水面上。看到這一個個白花花、圓滾滾的元宵真叫人眼饞!咱們大家吃着這熱騰騰的元宵,心裏感到非常舒暢,我的臉上堆滿了笑容樂呵呵地說:“元宵象徵着咱們的生活甜甜美美,團團圓圓。”

傳統美食之——元宵作文12

昨天是元宵佳節,我在暨陽湖看了一場精彩的焰火晚會,那一朵朵五光十色的煙火,一次次浮現在我的夢裏。

老師告訴我們晚上7點在暨陽湖會有焰火晚會,我們怎麼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悅,盼着天快黑。人們的心情也許跟我一樣,夕陽剛落山便早早地走出家門。放眼望去,一羣羣滿臉笑容的人們向着同一個方向涌去。連白髮蒼蒼的老人和四五歲的小孩兒也夾雜在人羣中間。人們悠閒的腳步中擺着幾人匆忙,微笑的臉龐上帶着幾分期待。

我很父親隨着擁擠的人羣來到暨陽湖。廣場上人山人海,花團錦簇。

正在焦急地等待中,只聽見“轟隆”一聲巨響,擡頭一看,天空已掛上了一個巨大的綵球。綵球閃爍着金光。向四周綻開。這流光溢彩四射開來的行星點點猶如銀蛇飛舞,不停地向人們傳遞着節日的消息。突然間,一條長几十米的“大瀑布”展現在人們面前,它彷彿一位仙女,撫弄着她絢麗多姿的頭髮,掩着黃,露着白,映着紫,耀着金......構成了一幅巨大的、壯麗的流彩畫。人們情不自禁地拿起手中的手機和相機,拍下了這海市蜃樓般的場景。

這時,又有無數禮花騰空而起,帶着滿身光焰灑在空中,把大地輝映得五彩奪目。人們控制不住激動的心情,縱情歡呼起來。

奼紫嫣紅的焰火照在人們興奮的臉上。人們的衣服也不斷變換着顏色:時而紅,時而綠,時而幾種顏色在身上閃耀,地上是焰火的光彩

在歡呼聲中,挽回慢慢地結束了,人們談着、笑着,戀戀不捨地離去。

我一遍遍地迴響着那閃着詭譎的靈光的焰火,心中升起一個念頭:在這小學的最後一學期裏,要向着五彩的焰火一樣,釋放出最亮的光彩,用最大的力量,最濃的激情,點燃生命中最美的火花!

傳統美食之——元宵作文13

人家都說“正月十五鬧元宵,團團圓圓吃湯圓。”我們這個元宵節過得真有意思!元宵節的風俗是晚上全家人圍在桌旁吃元宵,因爲元宵表示團團圓圓,吃完元宵大家就應該“鬧元宵”。吃過晚飯,我們就去看舞龍、焰火了。哇,人可真多啊,山路都變成了人行道,來來往往的人川流不息。雖然有些寒冷,但還是擋不住人們觀燈的熱情。兩旁火樹銀花,璀璨奪目,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人們前來觀賞;有的坐車從幾十里路的農村趕來,還有的小孩騎在他老爸脖子上,手拿着糖葫蘆邊吃邊看。到處一片沸騰。

開始放煙花。我和哥哥也拿出所有的煙花,我興致勃勃地點燃一個煙花的引線,頓時,五顏六色的火花迸出來,像一個翩翩起舞的金孔雀!五彩繽紛,漂亮極了。“別得意,看我的‘金鳳凰’!”哥哥說完,立刻點燃了引線。“啾——”隨着一聲刺耳的響聲,一隻只金黃的東西飛快地衝上了天,“嘣”的一聲爆炸了。接着,許多小金點撒滿了天空,發出“嘣嘣”的爆炸聲,突然,這些到處亂飛的小東西聚集在了一起,像一隻金鳳凰。

元宵節可少不了觀花燈。這裏的花燈可真多啊!有“奔跑”的老虎。“吃草”的兔子。還有在“遊動”的魚兒。真是五花八門!都成了燈的海洋。光的世界!老爸給我買了一個兔子花燈。只要一按按紐。兔兒便會唱起歡樂的歌。我連忙拿起我的兔子燈加入鬧花燈的行列。

過元宵節當然少不了吃元宵。元宵又叫湯圓,它的名子還有個故事呢!很久以前人們把湯圓叫元宵。袁世凱知道了覺得很不吉利。“元宵”不就是“袁消”嗎?於是他下令把元宵改做湯圓。從此元宵又名湯圓。元宵的餡有很多。有紅豆的。芝麻的。還有綠豆的……

湯圓煮好了,我迫不及待的夾起一個放在嘴裏,媽媽大叫:“小心點,別燙着。”咬上一口餡慢慢地流了出來,粘粘的。甜甜的味道好極了!

傳統美食之——元宵作文14

小時候的一次元宵節和現在過得有所不同。因爲經濟的發展人們漸漸地富裕起來,過節時也就大多在家中度過,本因熱熱鬧鬧的街道變得冷清了。天氣寒冷無比,和大街上的寥寥幾人相照應。

我記得小時候的燈會,街上到處都是人山人海。因爲堵車,道路上是被車子堵了個水泄不通。其中,大部分的車子都是鎖上了門——沒人,車的主人都是走着去燈區的。

我聽見窗外到處都是炮竹聲,看見天幕上火光四射,焰火燃放的十分精彩。我拖着外公走到了燈區火車站廣場。我和外公硬是被人羣“送”到了燈區中心。

好一個軟翅子大鳳凰。我從來沒見過如此出奇的燈。人羣的目光轉到了鳳凰身上,其餘的燈像是擺設,襯托出了鳳凰的高貴、優雅。它那身上的羽毛,亮,卻不刺眼;它那爪子,好似一團火,熊熊燃燒。鳳凰不愧爲百鳥之王,氣質十足,透出一股傲氣。

哇!巨龍出場了!這場燈會的壓軸戲也出來了。龍,作爲一種神物,爲天之驕子的象徵,果然不失一股尊貴之氣。瞧:他那長長的龍鬚,果然顯眼;它那鋒利的爪子,閃閃發亮,讓人吃驚;它那金子般的龍鱗,更是像磁鐵般吸引衆人的目光。

兩大“主角”玩起了遊戲。游龍戲鳳,龍飛鳳舞······樣樣玩的精彩,路人看了都大加讚賞,紛紛討論起來:“今年的燈會搞得真不錯,比以前好得多啊!”“今年的燈是怎麼做的啊,玩的這麼棒,真是讓我看傻了”“你還真別說,這可是搞的最好的一次了!”······

月亮漸漸西落,天空卻仍舊耀眼,觀燈的人也絡繹不絕。各種各樣的燈像是天上的繁星,大放光彩。其中幾顆高貴繁星,在天邊,似乎遙不可及。可真是“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傳統美食之——元宵作文15

“寶馬雕車香滿路,風蕭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似一縷春風,似一首古詩,深深烙在心中,讓人回味,使人留戀,又似一絲奇幻…… ——題記

“ 鬧元宵,鬧元宵……”怎是一個“鬧”字了得!一陣陣歡快的歌聲,一陣陣歡慶的鑼鼓,一陣陣絢爛的煙火;一隊隊霸氣的耍獅,一隊隊靈動的舞龍,一隊隊優美的扭秧;在鬧市,在鄉野,在古鎮,在這一天,不管你身處何地,身在何方,你的耳畔,你的身旁,你的眼裏,都充盈着濃濃的中國紅,是連成線火紅燈籠?是匯成海的彩花燈?

歡聲、笑語飛出了家家戶戶,喜氣、愛意盪漾在大街小巷,整個中華大地飛揚着熱熱鬧鬧的神采! “ 吃元宵,吃元宵……”怎是一個“吃”字了得!元宵節理所當然吃元宵,元宵也稱“湯圓”,風味獨特,在糯米粉裏有白糖的甜蜜、有玫瑰的芬芳、有芝麻的香滑、有黃桂的鬱香、有豆沙的滑爽……,或葷或素,或甜或鹹,只要是你想的,都有。團團的,圓圓的,在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節日夜晚,品嚐着或湯煮、或油炸、或蒸食的元宵,享受着家人團圓、美滿時光,訴說着新年的暢想,意氣風發,信心十足。窗外是滿眼的紅,屋裏是濃濃的情。

“ 賞元宵,賞元宵……”怎是一個“味”字了得!元宵節它承載着漢文帝“平呂”後微服私訪,與民同樂的紀念,它承載着孔子對楚昭王“得浮萍果主復興”的佳話,它承載着東方朔助元宵姑娘與親人團圓的心願,它承載着李世明爲民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情懷,它承載着女子結伴“走百病”的信仰……這源遠流長的情味、意味讓元宵節有了厚重的底蘊。新年第一個月圓之時,春回大地,萬象更新,人們在高蹺端踏上新年通向幸福的路,在旱船的划槳聲駛向希望的海,在太平鼓上敲出永世的太平,我想這就是我們一代又一代,代代相傳歡度元宵的緣由吧!

一夜的春風, 一夜的燈火,傳承着世世的情!

標籤:美食 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