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七夕巧果製作作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七夕巧果製作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七夕巧果製作作文

七夕巧果製作作文1

大連人多是山東人後代,其中以膠東裔居多,所以民俗習慣與膠東相類。例如,五月端午,老大連人多按照古音叫五月當午。當午節“頂雞蛋,吃糉子”,那麼“七夕節”吃什麼呢?吃巧果。

第三代“海南丟”似乎都忘了這個,老輩叫七巧果,又叫巧果。老話說,“七夕節,吃巧果”,“吃”用老大連話來讀就是“七”。小時候,我們把有魚,花等各種圖案的木製模子叫小卡,說白了也叫吃小卡果。記得,姥姥曾叮囑我們先別吃,但大家還是偷着吃。姥姥無可奈何,只好多做一些。那時,多數人家使用火炕,所以大都砌着大鍋臺,一鍋下去,可以烙(音裸)許多小卡果。

做巧果也很講究,從和麪、發麪、到擻面,都忙乎人。有時候,圖省事,老人還會用擀麪杖擀一個圓餅,然後用刀切成小小的菱形。這種是一種非常簡單的巧果,主要在平時做零食。

卡出來的巧果也不一樣,小的那種一般要用線串起來掛在小孩的脖子上,圖一個吉利。沒有小孩的就掛着做飾品了。當然,用不了幾天全進了孩子們的肚子。

我家的巧果小卡因爲老人走了找不到了。來年一定要買一個。不能讓我孩子不知道這些。小時候不懂,年紀越大越覺得中國節最有文化和品味!

看了今天大連的所有報紙,一句話,媒體人文化缺失。民俗專家按照自己的想法胡寫,媒體名記一味弄洋節洋酒,所以這民俗的東西還是由海南丟後人來挖掘吧。丟了這些就丟了自己的文化啊。

七夕巧果製作作文2

巧果,即七夕果,是一種漢族節日食俗。關於巧果的來源,有個傳說。

很久以前,有個姑娘叫小巧。她非常同情牛郎織女的悽美愛情和命運,於是在每年七夕的時候做一種精緻的小點心來焚香供奉,祈禱牛郎織女能在天上詳見。小巧的誠心感動了玉帝,他命月老給小巧促成了一樁美滿姻緣。

後來,小巧和她的愛人幸福美滿地廝守了一生。很多女孩子都羨慕小巧,於是學小巧在七夕製作各種小點心來祈求美好姻緣,這種點心就被稱爲“巧果”,流傳至今。

小時候吃的巧果,非常“樸素”。簡單地說就是長條形的餅裏面,夾着豆沙啊,五仁等餡兒。在那個年代,巧果已經是非常棒的“零食”啦!而現在的巧果,種類繁多、色彩斑斕、形狀各異、設計獨特、品味高尚。

送戀人巧果,也成爲表達彼此很好的方式。現在還是有很少的年輕人會去買巧果送戀人。

七夕,傳統的情人節,很多人追求的是貴重的禮物、豪華的餐廳、奢侈的約會,以此來紀念自己的`愛情。但是,比起那奢華的、充滿商業氣息的七夕,我更喜歡那用“樸素”的巧果裝飾的七夕。

看到一篇新聞報道說,“巧果”消費,老者超過少兒,巧果躋身孝敬老人的食品行列。

一位買巧果的錢先生風趣地說:小時候,大人給我們買巧果,七夕夜讓我們躺在門板上數星星觀銀河,聽美麗傳說。現在,父母親和岳父岳母年紀都大了,常州人講‘老小,老孝’,我除給小孩子買巧果外,每年都給家中老人送巧果,就是圖他們身體健康,腦子清爽不糊塗,遠離老年癡呆症……

七夕巧果製作作文3

七夕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爲出名。古代七夕蒸巧饃饃、烙巧果,就如同端午節吃糉子、中秋節吃月餅一樣,是必須要吃的“巧食”。巧果又名“乞巧果子”,形狀款式極多,香甜可口,其主要的材料是油麪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爲“笑厭兒”、“果食花樣”。宋朝時,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若購買一斤巧果,其中還會有一對身披戰甲,如門神的人偶,號稱“果食將軍”。

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是一種油炸小點心,品種極多,主要原料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爲“笑靨兒”、“果實花樣”。因“巧”和 “橋”諧音,因此人們認爲在七月七日這天吃巧果,不僅能幫助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而且自己的心願也能透過“巧”(橋)來實現。

北宋時期的巧果品種極多,主要原料是油、面、糖、蜜。是將發麪團放入具有剪刀、梨、茄、瓜、石榴、蘋果、小雞、小豬、小獅子、金魚、蛙、蟹、蝦等各 種花形圖案的木模(也叫榼子)中,將成形後的小餅油炸或烙食。有些巧果還被點染爲七色,有的以紅色點染,用長線穿成串,尾端系沙果或花布,掛於壁間,以爲 裝飾和零食,也有串成一環掛在小兒項間取樂的。相傳七夕節晚上,婦女兒童將巧果拋擲屋背,喜鵲銜去搭橋,讓牛郎織女夜渡銀河相會。

七夕巧果製作作文4

七夕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爲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麪糖蜜。《東京夢華錄》中之爲“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若購買一斤巧果,其中還會有一對身披戰甲,如門神的人偶,號稱“果食將軍”。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爲糖漿,然後和入麪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扞薄,晾涼後用刀切爲長方塊,罪尤折爲梭形面巧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可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稱爲“花瓜”

巧果及花瓜是最普通的七夕食品。而在歷各朝代則另有不同的食俗。例如魏朝流行於七月七日設湯餅。唐朝的節日食品包括七月七日進斫餅,並訂七月七日爲曬書節,三省六部以下,各賜金若干,以備宴席之用,稱爲“曬書會”。七夕同時也是適宜配藥的日子。據說一種以松柏爲藥材的祕方,這種神奇的藥丸以七月七日的露水調配合成,服一丸可延長十年的壽命,服二丸可延二十年。此外,還有餌鬆實、服柏子、折荷葉等,均號稱爲長生不老的仙藥。比較實用的藥方有曬槐汁治痔,煎苦瓜治眼,摘瓜蒂治下痢等等不一而足。其功效如何,就只有試過的人才知道了。如今浙江的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在七夕這一天,人們還會用麪粉製作各種小型物品,放到油鍋裏煎炸後稱“巧果”。晚上還會在打掃乾淨的庭院裏,擺上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家中親友圍坐在一起。

標籤:巧果 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