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清明的感想作文600字

想要寫關於清明節的感想作文嗎?那麼作文的內容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給大家的清明的感想作文600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清明的感想作文600字

【篇一:清明的感想作文600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聽了這首詩,大家一定不陌生,沒錯!這就是唐代著明詩人杜牧在清明時寫的一首詩——《清明》。

清明——每年的4月初,清明含有天氣明朗,空氣清新明潔,氣候逐漸變暖,草木繁茂之意。清明當天,民間有踏青、寒食、掃墓等習俗。其中掃墓、祭。奠親人這一習俗從古代延續到現在已經有兩千三百多年曆史了。

清明當天,我和爸爸、媽媽、表哥、表姐、姑姑、姑父坐班車準備去鳳縣祭。奠我的已過世的爺爺、奶奶,在路上,我看見有許多人懷抱菊花,手提水果、點心在路上走着,還有一些等車的。

當我們到達鳳縣時,剛一下車,我情不自禁大喊一聲:“哇噻”!因爲鳳縣停車廣場裏來祭。奠過世親人的人實在太多了,他們大多手拿鮮花。在茫茫人海中,我們好不容易纔找到了出口。

我們從停車廣場出來後,順着大路爬上半山,找到了爺爺奶奶的'墓。然後,就是鞠躬,當離別時,我想起了小時候,爺爺奶奶對我的疼愛,時不時地向回望望……

這次的清明節,讓我真真實實地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不朽的親情和友情,也讓我知道了人與人之間存在着一顆彼此關愛、同情、懷念的鑽石般閃亮的心。

【篇二:清明的感想作文600字】

今天就是清明節了,每逢清明節我就會想起詩人杜牧寫的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大家是否去掃過墓呢?當然我也不例外!

我們今天回老家拜山,這只是第一次而已,因爲爸爸媽媽工作忙,所以好不容易纔有了這一次機會。我們回到老家,吃完午飯,便向山出發了。

火辣的太陽曬的我們又增加了一點疲倦,好不容易我們來到山頂,我就拿起掃帚掃起了墓前的垃圾和落葉,看着墓碑,我不禁想起不在世的親人和我一起度過的時光,不禁潸然淚下。但是我不一會我就掃好了,每次祭祖時,我們都會想起爲他們燒一些紙錢、放置一束鮮花。說着我就拿了夥計少了一炷香插在了墓前,而爸爸媽媽卻有點難過的'爲他少了一些紙錢。爺爺把一些雞肉、美酒和水果擺在墓前,祝願他們能在天堂的那一邊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爲了我祝福他們,我們便跪了下來,好想在爲祖宗守靈,願他們能保佑我們幸福平安、生體健康。祭拜完後,爸爸小心翼翼地拿着火機點燃鞭炮,放完後就走了。

我臨走時,再次瞄了一下祖宗的墳墓,擦乾了眼眶的淚水,隨着下山了。心裏怎麼感覺在百爪心撓?但我也許願祖宗能在天堂過上和我一樣的生活——快樂。透過這次祭祖,我感受到了原來祖宗在天堂的那一邊也應該有一個舒適而又溫暖的“家”。所以我們應該要珍惜生命的點點滴滴,生命不是遊戲,那麼大家在清明節有木有拜過山呢?

【篇三:清明的感想作文600字】

又一個清明節,又一個緬懷先烈的日子。我們來到了墓前,祭奠長眠在這裏的先烈的英靈。

先烈們,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險時刻,是你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長城,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進行着拼搏。你們倒下了,但成千上萬“不願做奴隸的人們”站起來了,他們高唱着“義勇軍進行曲”,去繼承你們未完成的事業;

先烈們,是你們把對國家、對勞苦大衆的愛化作戰鬥中同敵人拼殺的精神力量,不怕犧牲,勇往直前,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

先烈們,在社會主義建設最需要的時刻,又是你們拋去了家庭和個人的一切,毫不猶豫,挺身而出,把寶貴的生命無私地獻給了祖國和人民,把滿腔的熱血灑遍祖國大地。面對你們,我們怎麼能不肅然起敬?你們的輝煌業績,將深深地刻在史記上!你們的.英名將與日月同輝,與江河共存!我們敬慕你們,無私奉獻的英雄!正是因爲有了你們這些無數的革命先烈,有了你們的崇高,有了你們的無私纔有了今天的和平環境,纔有了祖國的繁榮昌盛。

戰爭的年代照就了烈士們的勇敢與堅強,和平美好的環境爲我們提供了學知識、長才能、爲祖國奉獻的機會。我們有信心,因爲我們有榜樣!同學們,我們是時代的幸運兒,我們應該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更應該懂得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和歷史使命。我們要愛自己,更要愛祖國,我們要發奮學習,爲她增光,爲她添彩!

同學們,讓我們繼承先烈的遺志,爲家鄉的建設、爲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共創美好明天!

【篇四:清明的感想作文600字】

清明節是一個踏青的節日,春天已經完全的來到身邊了,清明節也是一個緬懷先輩的節日,先輩已逝,年華正流。人生能有幾回夢?在光與影的交織中,我已無力去憧憬。在鱗次櫛比中遨遊,我已無心迷戀。又是一年清明時,燃燭,仰拜,在香燭的淡淡香氣中,我感覺我已悟到了什麼。

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嘆,令人振奮,這裏面蘊含了許多的先輩們的事蹟,當他們入土爲安之時,自己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

據我所知,4月5日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又被稱爲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

如果按照舊的清明習俗,在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墳前,再將紙錢焚化,爲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聽風聽雨”當然是指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這首詩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嘆,令人振奮,這裏面蘊含了許多的先輩們的事蹟,當他們入土爲安之時,自己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