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清明600字

清明600字1

清明節是我們的一個傳統節日,是一個祭奠祖先悼念亡者的日子。

清明600字

清明時節正是春回大地,萬物復甦之時。人們除了掃墓以外,還可以上山踏青或者到野外放風箏等等。清明節,我們全家都要去爲祖先掃墓。我們坐了將近40分鐘的車,來到祖墳所在的山坡上,各自拿起鐮刀、鋤頭和鐵鏟,爲祖墳添新土和除草,不一會兒工夫,我們便汗流浹背,祖先的墓碑被我們掃得乾乾淨淨,煥然一新。

掃墓當然少不了我最愛吃的五色糯米飯,有黑色、白色、紫色、黃色和橙紅色,製作五色糯米飯的染料全都是純天然的植物,我最喜歡吃的就是紫色糯米飯。香噴噴的糯米飯擺在墓碑前,周圍擺放的還有公雞、金豬、魚肉和小蝦米等各類祭拜的美食。擺好祭拜的東西之後,我拿了點燃的香在墓碑前深深地鞠了一個躬,拜了又拜,對失去親人感覺到傷心難過。

拜好以後在附近逗留片刻,和祖先一起分享我們帶來的美食,濃濃的糯香味撲鼻而來,勾起了我對外公的思念。雖然身旁有很多其他的墳墓讓人膽戰心驚,我有些害怕,但周圍不停地傳來不同小鳥清脆的叫聲,它們彷彿在鼓勵我:“不要怕,不要怕,我們陪着你!”我的心情慢慢地平靜下來。

祭奠儀式快結束了,我們開始燒紙錢和其他必備的物品,火辣的太陽,把我的小臉曬得紅彤彤像個蘋果似的。媽媽忍不住在我的小臉上親了又親。在離開之前,我們把垃圾統一放在一個袋子裏拿到指定的地方處理,檢查好火燭完全熄滅後,做好環保和防火工作後才離開。在此,我也希望大家在每年祭拜完後也能做好環保和防火工作。

今天真的讓我難忘極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詩不停地在我腦海裏迴盪。

清明600字2

清明節是中國古往今來一直用來紀念先人和親人或者是英雄烈士的一個美好的傳統節日。因爲它是祭奠先人,所以很多地方稱爲“鬼節”,也有少數地方又稱“寒食節”,全國各地的清明節都有很多豐富的習俗活動,比如:掃墓、踏青、放風箏、插柳……其中最重要的就屬掃墓了。

“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唐朝杜牧描寫清明的詩句。仔細想來每年清明給人的印象還真的總是一片溼雨,在煙雨瀰漫的山野中,在泥濘難行的小路上,總有頂風冒雨,三五成羣,扶老攜幼的掃墓人,更有一二個孤影,姍姍獨行,而咱們一家人總會結伴以踏青的形式去掃墓,帶上郊遊的食物和水,開開心心的一路遊玩一翻。

我的太爺爺和太奶奶的墳在農村老家的一座很高很高的“夢湖”山上,每次都要爬很久,所以外公總會給咱們準備好登山用的柺杖。咱們一大家子總是一路欣賞油菜花和野外特有的風景,一路嬉鬧着上山去掃墓。我問媽媽爲什麼清明要掃墓?媽媽回答說:“因爲冬去春來,草木萌生。後人想到先人的墳墓,是否被狐兔穿了穴打了洞,是否因經常下雨而塌陷,所以後人要去親臨察看下。”咱們在祭掃時,外公會給墳墓剷除雜草,添加新土,外婆會供上祭品,燃香什麼酒,燒些紙錢。爸爸會在周圍的小竹林裏砍些竹枝掛上白紙條插在墳墓上面,表示有人祭拜過了。然後大家各自拿着三支香祭拜,外婆還會念到保佑全家人身體健康,保佑我學習進步……

咱們以這簡單的祭祀儀式,以表示對親人的倦倦思念。清明節不但是中國傳統思念親人的方式,它也讓咱們活着的人聚在一起,增加了感情。

清明600字3

清晨,走在田間那條不算長的小路,油菜不知何時長高長茂,是春天來了。濃濃的春意喚醒人們隱匿的夢,昨天,前天,往日都已化作泥沙而去。已是清明瞭。

每到這個時節,腦海裏便不自覺地浮現了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春日萬花盛開,熱鬧非凡的迎春大會,掩映了幾絲哀愁。在逝去親人的墳前,想起以往諸多的生活場景,幾行清淚還會忍不住涌出隨臉頰滑下。

忘不了大媽,她的笑臉猶如金黃的陽光毫不保留地傾注在我的心田,透過生活的縫隙,印在我記憶的深處。大媽墓旁的大樹,只半年時間,就鬱鬱蔥蔥。看遠處浮動的幾朵雲,似鐫刻了彼時人們的美好念想。

大媽,一箇中年婦女,一年前患了絕症,她心灰意冷,不再拖着疲憊的身子踱步在小院裏,不再早起看每天的日出。我去看她時,她用絕望的眼神看了我一眼,沒有說話。她的臉瘦削得只剩骨架。幾個月前,她回來時,還給我買了好吃的餅乾,還提着掃帚利索地爲我家打掃後院。我還記得,她問我在家掃不掃地,我點頭以後她欣慰的眼神。

命運真是會捉弄人,它給我們開了一個如此大的玩笑。一個人,兩種眼神,完全不同的兩種狀態。原來,一個人的精神狀態再好,日子過得再滿足,最終也會被身體的病痛擊垮。每個人都想擁有少年的青春與活力,都想擁有花季的無憂與快樂,可是誰也掌控不了時間和命運的舵。

樹木常青,剛過去的冬天很冷,它卻熬來了春天。清明雨下,子規聲聲啼鳴,故往的親人,讓我們重溫了隨風而去的殘碎記憶。可有誰知道,觸動我們潸然而下的,不是與親人陰陽兩隔,而是現實中,活着的與逝去的,握不了手,望不見對方明澈的雙眸,衆人的擁抱與微笑裏,永遠缺了一個。

雨落清明,花開祭祖,溼溼的空氣中浸潤了一股淡淡的花香,壓在心頭的思念,飄散開來,卻久久繚繞。

清明600字4

在我的家鄉,每一個節日都有自己特別的過法。在最近,有一個有我們家鄉特別過法的節日纔剛剛過去。這個節日,就是——清明節。

清明節,在我們這兒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掃墓。這些墓,可以是已故親人的,當然,也可以是烈士墓。掃墓的時候,要在墓前擺一張小桌子和幾把小凳子。在桌子上面要擺上各種各樣的小菜,清明節的時候是必須要有艾團的。然後,要在這些小菜的前面點上兩根大蜡燭,大蜡燭的中間要插上香。然後就從輩分的順序開始朝蠟燭站着拜三拜,跪着再拜三拜,在中途可以說一些如祈求自己平安,學習好,工作好的話,老人們總認爲這樣會比較吉祥。在一切工作都做好後,就可以開始放鞭炮了,點燃鞭炮後要逃得遠遠的,以防被嚇到,然後就可以下山了。就這樣,掃墓的工作就做完畢了。

當然,清明節的主食是艾團和艾餃,我認爲,大家都是應該嘗試着做一做的,做的時候,一家人聚在一起其樂融融的,一改掃墓時的嚴肅。當然,艾團和艾餃的麪皮可不是一般的麪粉皮,在揉麪時還要把綠綠的艾草一起加進去,這樣弄好的皮,也就變成綠綠的了,艾團是芝麻陷的,艾餃則是鹹菜餡的。艾餃是把皮子搓成一個個小圓團,搓圓後,壓扁,然後從皮子的邊緣開始捏,從邊緣一點一點地往裏捏,最後,皮子就成了一個近似碗形的樣子了。往凹進去的中間放餡,然後再把它捏起來,捏上花邊,就像一個餃子一樣,艾餃就完成了。而艾團則是捏成圓的,塞進芝麻餡,包起來後還要在外面一圈點上糯米,艾團就做好了。做好以後一蒸,就可以吃了,不管是甜的還是鹹的',都有各自的風味。

這就是家鄉的清明節,有家鄉自己獨特的特點,在我們這些普通人中,是既快樂又嚴肅的,當然,也是讓我們喜歡的。

清明600字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在這祭拜死去的親人的日子裏,爸爸帶上我和好朋友一家,還有一位抗戰老兵—黃爺爺,一起來到嶽麓山。

我們來到山下,就迫不及待地下了車,一同往山上走去。突然,九十四歲的黃爺爺不走了,爸爸問:“爺爺,您怎麼啦?”黃爺爺捂着胸口,皺着眉頭說:“我的心跳很快!”爸爸忙扶着他在路旁的木椅子上靜靜地坐着。不多久,一輛銀白色的汽車在我們的面前停下來,一位和藹可親的老爺爺下車後朝黃爺爺走來:“來,黃爺爺上車吧!”。說完,那位爺爺和爸爸一起扶着黃爺爺上了車。

來到目的地後,我們迅速下了車,哇!眼前的景象把我們驚呆了,在紀念碑的周圍站滿了各式各樣的人,有的手裏拿着雨傘爲老爺爺擋雨;有的一手持着白菊花,一手持着香燭;有的站的筆直,認真傾聽抗戰老兵敘說他們過去的故事;有的彎着腰爲陣亡將士祭拜;還有的手拿攝像機爲人們拍下這一幕……我忍不住問爸爸:“他們爲什麼要來祭拜呀?這些都是他們的親人嗎?”爸爸語重心長的告訴我:“他們都來自不同的地方,有認識的也有不認識的,躺在這裏的都是抗戰英雄們,他們爲了祖國,爲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不惜犧牲自己的寶貴生命,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

聽完爸爸的話,我思緒萬千:那些抗戰士兵爲了國家,爲了人民,冒着生命危險去戰鬥,是多麼的偉大啊!這麼多的人都從四面八方趕來祭拜,我也應該啊!想到這裏,我也向爸爸要來一根香和一朵白菊花,學着大人們的樣子在墓碑前深深地鞠着躬。

公祭活動在濛濛細雨中結束了,人們懷着無比自豪的心情離開了嶽麓山。

今天雖然很冷,但是我感覺到了人間的溫暖。我一定要向他們學習,做一個愛國、愛兵、愛人民的好學生。

清明600字6

又一個清明節,又一個緬懷先烈的日子。大家來到了烈士的墓前,祭奠長眠在這裏的先烈的英靈。

站在烈士墓前,大家心潮起伏,思緒萬千。革命先烈們有的爲了民族存亡和國家尊嚴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有的爲了徹底埋葬舊世界,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而前赴後繼,英勇作戰,拋頭顱、灑熱血;也有的在和平建設時期,爲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獻出青春和熱血。

先烈們,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險時刻,是你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鋼鐵長城,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進行着殊死拼搏。你們倒下了,但成千上萬不願做奴隸的人們站起來了,他們高唱着義勇軍進行曲,去繼承你們未竟的事業;先烈們,是你們把對國家、對勞苦大衆的愛化作戰鬥中同敵人拼殺的精神力量,不怕犧牲,勇往直前,以摧枯拉朽之勢,宣佈了蔣家王朝的滅亡,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先烈們,在社會主義建設最需要的時刻,又是你們拋去了家庭和個人的一切,毫不猶豫,挺身而出,把寶貴的生命無私地獻給了祖國和人民,把滿腔的熱血灑遍祖國大地。

面對你們,大家怎麼能不肅然起敬?你們的輝煌業績,將彪炳史冊、萬古流芳!你們的英名將與日月同輝,與江河共存!大家敬慕你們,無私奉獻的英雄!正是因爲有了你們這些無數的革命先烈,有了你們的崇高,有了你們的無私纔有了今天的和平環境,纔有了祖國的繁榮昌盛。

戰爭的年代照就了烈士們的勇敢與堅強,和平美好的環境爲大家提供了學知識、長才能、成棟樑的機會。大家有信心,因爲大家有榜樣!同學們,大家是時代的幸運兒,大家應該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大家更應該懂得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和歷史使命。大家要愛自己,更要愛祖國,大家要發奮學習,爲她增光,爲她添彩!

同學們,讓大家繼承先烈的遺志,爲家鄉的建設、爲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共創美好明天!

清明600字7

四月的天氣,晴朗而清爽。萬物復甦正孕育着新的生機,傳統節日“清明”也隨之來到。

此時此刻,祭先人,思感恩,借一縷春風追憶那從不曾遠去的歲月,溫暖而美好。可在喧鬧的城市間,這般的清明已漸行漸遠。取而代之的是街頭、路旁不斷燃燒的香紙與股股濃煙之後的灰燼。焚紙祭祀是一種向已故親人寄託哀思亙古流傳的傳統,可時至今日,卻有了別味在其中。

近些年來,因清明掃墓引發的火災時有發生,燒傷甚至損害不在少數。大家在祭祖掃墓卻不注意防火,一個菸頭、一串鞭炮往往就引發一場山火……即便是一個“僥倖”的火星,也足以把乾燥的草木迅速引燃。

然而在地球的各個角落,總有那麼一些人做着平凡而偉大的工作:消防員爲了羣衆生命財產的安危,冒着生命危險一天要爬很多的山路,通宵撲救山火,臉被烤得通紅,累癱在地,有些地方,消防員撲滅明火後不敢撤離,連夜執守,環衛工人艱難的打掃殘餘的灰燼,聞着空氣中瀰漫的煙味,清除地上一處處灰黑的印記……

在我看來,清明時節,追憶故人,沉痛的心情皆可理解,但表達的方式不一定僅是焚紙這種增加地球大氣負擔的方式。在追求綠色、文明發展的今天,用清理墳前雜草、植樹、送一束鮮花、一句寄語等文明方式緬懷先人,同樣能表達我們無盡的思念,不僅讓追思更悠遠,而且還可以守住我們天藍地綠水清的家園。當然,我們不能全然否定,畢竟這是中國的一種傳統,可現實與傳統的關係是繼承和發揚的關係,我們不能只繼承不發揚。所以,在當今文明時代,清明節更多的應該做到文明過節,在表達自己的哀悼的同時,也要注意自己的行爲是否文明。

歲月靜好,皆因有人負重前行。無論是在硝煙中犧牲的戰士,還是在火光之中逆行的消防員,是你們用生命換來了我們的平安!

希望那些逝去的人們能感知到親人的哀思,那些生者更要多關愛、呵護身邊還在的親人。願人心也能清,明。

文明清明,讓我們從現在做起,不僅綠在環境,更重要的是綠在人心。

清明600字8

又是那首熟悉的曲調,這是您最愛的曲目,但如今播着同樣的曲調,卻有着不一樣的感受。隨着曲的旋律,我不經意、不經意地在心湖上泛起了一絲絲的漣漪。在湖波中,我又思念起您;在湖波中,又泛起您和咱們一起度過的日子。也許是我不能接受您的離去,但是您確確實實離開了咱們已有兩年多了,兩年多的歲月裏,我對您的想念,您又能感受到多少呢?可我又不想您領會到那一絲絲的思念,因爲我不想打擾您的清夢,您的寧靜,因爲您是我最敬愛的人——外公。

記得您離別咱們的那天,是一個黃昏,一個正吹拂着微風的黃昏一點點的淚水。當我接到那從鄉間傳來您已辭世的消息,我並沒有哭,因爲我再也無力從眼眶內擠出那一點點的淚水。我站在窗臺前讓那透窗而過的涼風夾着小雨拍打着我的臉龐,是一陣陣的刺痛,刺痛的卻不是那一張臉,而是那受不想打擊的內心……

送別您,我是多麼的不捨,我捧着一盤您喜愛吃的天津紅棗,心裏有說不出的話,但縱使我說出心裏的千言萬語,您又會聽到嗎?我想,上到了山,您終於可以安睡了,去您那無人騷擾的樂土,您是多麼的安詳,在您安詳的臉上掛着的是那慈愛的微笑,但也掩蓋不了歲月在您臉上留下的痕跡。

我掬一把黃土輕輕地蓋於您的身上,我哭了,一直故作堅強,安慰親朋的我哭了,但只有無聲飲泣,暗暗地從眼角淌下了淚珠,因爲您不喜歡愛哭的孩子,我怎能又叫你失望呢!您可以放心的歸去吧!永遠寧靜,您那愛哭泣的外孫女已經學會了堅強歌曲依然在播音,我只希望您可跟我一起欣賞這曲調——《彩雲追月》。

清明600字9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窗外,雨在淅淅瀝瀝,車在顛簸的旅途中飛馳着,後箱裏,放着束白黃交錯但又帶着一抹憂傷的花兒,“爺爺,我們來看您了!”

越過崇山峻嶺,滿山都有着一大片一大片的油菜花,爸爸有些自豪地說:“這些都是你爺爺種的呢!”聲音卻仍是那麼悲傷。墓前,一輪紅日在頭頂,爺爺在天國。無雨,寂靜得很,汗如瀑布一般滴在肥沃的土地上。默默地靜立在前,所有人沉默不語,屏不作聲,心中似裝着沉甸甸的包袱,終於,爸爸打破了沉寂,打掃起墓來,見狀,大人們都開始打掃起來,“籲!”我心中嘆了口氣,終於不在緘默了。

匆匆地,不願再回首,幾滴雨水滾落下來,不一會兒,便不下了,(大人們都奇怪--怎見得是場太陽雨?)你們又何懂得?只有我知道,那是爺爺在悲傷,在哭泣喲!心中,我在默默安慰着,邊上的花格外嬌豔,挺立風中的油菜花,藍豔豔的忽忘我,還有那鮮紫的不知名花兒……

都說過“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可是爺爺,我親愛的爺爺,您爲什麼一去不復返了呢?

在20xx年的冬,您永遠地睡了。新年裏,再不見您那爽朗的笑聲和那嚴厲的呵訴以及呵訴下那柔軟寵溺的心……不相信您已躺在墓中,那裏荒涼寂靜,您怎麼會待得住呢?你一定還在樹陰下搖着扇子,看雞爭食“呵呵”地笑吧!爺爺!……

清明600字10

清明節是中國24節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陽曆4月5日前後。清明節一到,雨水逐漸增多,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天清地明,大地呈現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同時,也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因此老人常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的農諺。

後來,由於清明節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節就合二爲一了,而掃墓也變成爲清明節的一個習俗。掃墓俗稱上墳,按照舊時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爲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

隨着社會的進步,人們觀念的更新,不少人已經摒棄了以前封建、愚昧的祭掃方式,改爲以鮮花、栽種等方式紀念先人。因爲春季本來就是火災事故的多發期,尤其歷年來,因清明節祭奠活動中發生的火災不在少數,有的甚至造成了重大損失。有一次,我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記得是在兩年前我跟爸爸回老家上山掃墓時,突然聽到了遠處的一片驚叫。接着,有人大喊“着火了!救火啊!”遠遠地望去,高處的樹林間一片火光!爸爸最先聽到,讓奶奶先帶我走,他去幫忙救火。幸好當時風力不大,當火快燒到山下時,在大家的努力下終於把火撲滅了。回想當時的情形,我們都感到後怕。

之所以會發生這樣危險的情況,就是因爲有些人還沒有從思想上拋棄那種封建迷信、愚昧無知的祭掃陋習,忽視了防火意識,因爲自己一時疏忽,差點引發一場火災,那將會造成多麼可怕的結果啊!所以,我們應該文明過清明,崇尚科學,不燒紙,不燒香,用種菊花、種樹來寄託對已逝親人的哀思。弘揚尊老、愛老、敬老的美德。以文明、綠色的方式追憶逝者,文明祭祀。

清明600字11

“清明時節雨競相,行人慾斷魂。遙問酒樓哪裏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我覺得很多同學們都瞭解這首歌有關清明節的詩,可是大家對清明時節的由來是否很清晰呢?今日大家就來了解一下吧!

春秋戰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因國亂逃跑,趕到了一個十分窮的地區,它是她們的食材也沒了,身旁僅有介子推等好多個臣子了。重耳因長期性風餐日曬餓的快不行,介子推悄悄的從自身的大腿根部上割掉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羹給重耳吃,但重耳並不瞭解它是介子推自身的身上的肉,過去了很久,重耳才知道並流下來了打動的淚水。十九年後,重耳作了君主,便是在歷史上的晉文公。作了晉國君主後的重耳獎勵了當時隨着他逃亡的臣子,但唯有沒有介子推,很多人都未介子推抱不平,勸他去面君討賞,但介子推並沒有去,只是帶著媽媽在綿山歸隱。晉文公聽聞後慚愧無比,親自帶人登門拜訪去請介子推,但這時候的介子推已背井離鄉去綿山。晉文公帶人趕到綿山,但莽莽蒼蒼高山,讓她們無法找到介子推,爲了更好地將他找出去,因此晉文公下令火烤綿山。走紅並沒有將介子推逼出綿山,卻將他活生生殺死了。火滅掉後,大夥兒見到的是介子推身背媽媽,依靠一顆大柳樹殺死了。晉文公瞧見十分憂傷,這時候大夥兒在灌木叢裏發覺了一封血書:斬倉奉君盡丹心,只願全民公主常清明節。爲了更好地留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這一天列入寒食節。第二年去時,發覺那棵老垂柳又復活了,因此 ,寒食節的後一天是清明時節。

看過這個故事大家是否對清明時節擁有大量的掌握。

清明600字12

這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日子,帶着哀哀的愁思和滿滿的懷念,過着清明。雖然我的老家沒有祭祖的習慣。可是,我依然在我的心中懷念我的祖先。雖然我從未見過的老祖,也不知道他的事蹟。可我依然在心中敬仰起來,因爲它是我的祖先養育這一代的人,如果不是他,我也不會出現在這裏。

雖然我不知道清明是怎樣祭祖的,每當清明我都百思不得其解,只能在我的腦海中幻想;清明我與父母在山上除草,放煙花,幹着許多有趣的事情。我開始憧憬。又怕天真的實現。因爲我珍惜我身邊的每一個人,不希望他們離開,來實現我那笨蛋、又卑微、又無厘頭的想法。我開始想象,又不知道我的同學在想我的同學在掃墓前做什麼。剛纔也是從電視節目看到的也不知道屬不屬實。可我又沒掃過墓,可我開始像只可愛的好奇貓,頭頂打滿了許多的問號,來索求我想得到答案。我在鍵盤上噼裏啪啦的打了起來,手指像個忙碌的工人,迅速、有便捷的完成它的工作。後來我覺得實在太複雜了。除了講究禁火、掃墓,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還有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爲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我很慶幸我不用掃墓了,更不用做這些繁瑣的事情。

清明是緬懷和祭拜祖先的節日,雖然我的清明過得是那麼的平淡無趣,可是我還是學到許多的知識。韓愈曾說過“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可我還是學到清明的習俗。清明是一個懷念親人的日子,一個讓人痛心的日子。清明也是一個讓人哀思的日子。在這清明節,點上一隻燭,,給祖先點亮光明;獻上一朵花,向親人表達無盡的懷念。

清明600字13

今天老師要我們預習《清明園的毀滅》這一課,我看了這一課後去網上查了下資料,結果看得我心裏怒火沖天的。你看:

10月18日,英國侵略軍燒燬安佑宮時,因他們來得突然,主事太監又反鎖着安佑宮的大門,所以,當時有太監、宮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燒死在安佑宮。

10月6日,英法聯軍闖進圓明園,立即瘋狂地進行搶劫。首先闖入圓明園的是法國侵略軍,他們見物就搶,每個法國士兵口袋裏裝進的珍品, 價值三四萬法郎。他們空手而進,滿載而歸。在法國軍營裏,堆積着珍奇的鐘表、五光 十色的綾羅綢緞,以及珍貴的藝術品,價值達3000萬法郎。 英國侵略軍雖然來遲了一步,但金銀財寶也裝滿口袋。更可惡的是,對那些搬不走 的大瓷器和琺琅瓶,他們打得粉碎。

英法侵略軍把圓明園搶劫一空之後,爲了消贓滅跡,掩蓋罪行,英國全權大臣額爾 金在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支援下,竟下令燒燬圓明園。大規模的焚燒共兩次,第一次是 10月7日至9日,主要焚燒圓明園,大火連燒3晝夜,使這座世界名園化爲一片焦土。

憑什麼他們侵略我們,憑什麼他們可以隨意的破壞我們國家的珍寶。憑他們的跋扈,憑他們的野蠻嗎?

在這一羣強盜的瘋狂的燒,搶下,圓明園的金碧輝煌的殿堂——沒有了,晶瑩剔透的亭臺樓閣——沒有了,珍貴的歷史文物——沒有了,連帶不走的東西也要破壞,圓明園只剩下一片廢墟。

雖然今天我們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生活中,但我們不能忘掉當時的國恥,我們只有把國恥記在心中,以此奮發圖強。抱着“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信念才能擔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

我們要接受鍛鍊,邁開鑑定而沉着的步伐,向着光輝的未來前進!

清明600字14

窗外,紛紛細雨帶來了清明

清明,在大地春回的踏青之中

踏青,也被叫做探春、尋春。四月清明,春回大地,正是踏青的大好時光。悄無聲息中,花開了,草綠了,一切都沐浴着春初的陽光,在春風中搖曳。溼軟的泥地,茸茸的綠草逗弄着遊人的雙足,盛放的野花漫不經心地曬着太陽。它們都在大自然的畫廊中,挽起了春的流韻。而我們,也在怡然自得中感悟自然、感悟人生。

清明,在翱翔天空的風箏之中

風箏,又稱紙鳶。微風漸起,人們在春天的大好時光中放起一隻只風箏。他們帶着喜悅,牽線奔跑,仰首遠望,用風箏表達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放風箏也是清明節的一項習俗,民間有將風箏送上天空,能夠送走一年的病痛與煩惱這一說法。每逢清明,即使是在漆黑的夜空中,人們也會在風箏下掛上彩色的小燈籠,在郊外放飛,寄託對先祖的祝福。也有人在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

清明,在掃墓祭祖的思念之中

清明掃墓,即墓祭,是對祖先的思時之敬,由來已久。掃墓祭祖,是清明節的中心。我們透過這一習俗祭祀祖先,表達孝道,抒發對先人的懷念。年復一年的光陰飛逝,墓前的雜草總是發了狂地瘋長,來來往往的動物也會留下它們的蹤跡。因此我們需要修整墳墓。首先是清除雜草,有時也要填補那些坑坑窪窪。清理結束後,便是祭拜,不同信仰的人們常常會有不同的方法。有的唸誦經文,盼望着得到祝福,求得一年的平安。有的則是擺放貢品,並用冥幣折出紙衣紙錢,希望先祖能夠在逝世後過上幸福的生活。

桃花匆匆開了又謝,楊柳匆匆綠了又枯,清明去了又來。歲月無情,我們漸漸成長,親人也漸漸遠去。站在墓前,憶起昔日的點點滴滴,感傷,思念,只留下無數傷心者靜默在風雨中。清明,愁煞了多少人!

清明的雨依舊下着,卻又是一年的物是人非。沙,沙,沙

清明600字15

永不消失的溫暖

滴答滴答時間從不會爲誰而停止,從寒冷的冬天,一眨眼就是春暖花開之時,而我內心最深處的思念也隨之而來。

剛下過蒙蒙細雨的天空,飄着淡淡的花香味,青草上還留有一顆顆頑皮的小露珠,它會調皮地跳入你的手中,然後從你的手中溜過,而我最思念也最想留住的那一份溫暖,也這樣悄悄地從我的手心劃過。

小時候的我是快樂的,是無憂無慮的。還記得,那時候每天晚上吃完飯,我都會叫曾祖父和我一起到院子裏玩,他坐在椅子上,我則跑來跑去。他總是那麼慈祥地望着我,笑着說:彤彤,你別跑那麼快,小心摔着了。這時我會說:哎呀,曾祖父放心啦,我不會摔倒的。結果不過三秒鐘,就絆到石頭摔了個四腳朝天。刺耳的嚎啕大哭聲中,總少不了曾祖父那開懷的笑聲和那溫暖的大手,他把我緊緊摟在懷裏,輕聲細語地安慰着我。

不記得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再也享受不到這個溫暖的懷抱,摔跤以後也沒有溫暖的大手來扶我,再也聽不到那溫柔的安慰聲了。想起這種感覺,我的心裏悶悶的,眼眶慢慢地變紅,淚水在眼眶裏打轉,那是我思念曾祖父的淚水。

滴答滴答,時間在流逝着

曾祖父,您還能想起我嗎?還記得那個總是抱在懷裏的娃娃嗎?我現在長大了,不會動不動就摔跟頭了,可是我永遠也忘不了你那溫暖的懷抱。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獨繞回廊行復歌,遙聽絃管暗看花。現在的夜晚依舊那麼寧靜,可是夜空已沒有以前的絢爛,因爲我的身邊少了一位慈祥的老人,但我知道,那份溫暖一直在,永遠也不會消失!

標籤: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