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關於祭祀作文集錦八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祭祀作文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祭祀作文集錦八篇

祭祀作文 篇1

清明節前夕,我們三·四·五年級全體師生一起去大別山烈士陵園掃墓。

一路上,我們懷着沉重·崇敬的心情邁着大步向前走。我的腦海中回憶起各位烈士在爲了我們今天美好生活而奮鬥的情景,是多麼的壯觀,一些年輕的戰士們都無辜地犧牲了。想到這裏,我的心酸酸的,爲無私奉獻的戰士們傷心,流淚。這是,突然天空不作美,下起了雨,雨點濺到我的臉上,打斷了我的思緒。我東張西望,不知不覺就來到了烈士陵園的大門口。

只見“嶽西縣大別山烈士陵園”十個字格外醒目;一進大門,映入眼簾的是兩顆油亮的大樹,它們穿上了新衣服。我們隨機而上,當我上那百步梯的時候,我的腳步是那樣的笨重;紀念塔下,我們排好隊伍。首先,金主任宣佈悼念儀式開始,然後少先隊員獻花圈,接着少先隊員發言,最後老爺爺講解烈士事蹟,儀式結束。

我們散開三三兩兩地去參觀烈士紀念館,其中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烈士的帽子,四大銅洋,馬鐙,手榴彈,衣物……哪些物品是多麼的陳舊,可是它們卻記載了烈士們打仗時的一些重要情節。那些偉人,英雄,烈士們的頭像掛在紀念館的四面八方。看着一張張照片,我的心就不由自主地動起來,我的心酸酸的,我第一次被這種情景感動。

各位烈士們,你們太偉大了!你們不顧自己的生命去與敵人作鬥爭,有些烈士甚至只有十幾歲就把生命以及一切都獻給了黨。我自愧不如。沒有共產當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各位烈士們的英勇事蹟就沒有我們今天美好的生活。烈士們,您們是創造新世紀的人,我在此感謝您們了。

我們一定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學習好知識,將來報效祖國。

各位烈士們,我在此代表所有的少先隊員向您們致敬了!您們的英勇事蹟將永遠銘記在全國人民的心目中!

祭祀作文 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絲絲縷縷,飄飄灑灑,如煙似霧的春雨中瀰漫着祭奠和懷念親人的氣息。

清明節那天,我和媽媽到桃花去給大姨媽掃墓,大姨媽是病逝的。天下着大雨,我看到樹木上的新葉,想到逝去的親人,他們再也看不到這生機勃勃的春天了,十分令我傷心。媽媽告訴我,大姨媽生前是十分疼愛我的,每當這時我心如刀割。我希望大姨媽在那個世界的另一邊的過得好,穿的好,睡的好,身體好,您放心,照顧好自己,我們給您買了吃的,用的,花的……您別不捨得,您永遠活在親人們的心裏。

在親人的墓前,我們獻上鮮花寄託哀思,輕柔的'春風帶着我們的思念,送向另一個世界。

祭祀作文 篇3

祭祀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習俗,更是華夏民族的優良品德的具體表現,不能簡單地視爲封建迷信的活動。祭天地,敬祖先,親君師,孝父母,和兄妹,合夫妻,愛兒女,友親朋,睦鄰里,實乃永遠的主題。下面記述的是農村老家年關祭祀的一些習俗,對於我這個被城市的喧囂吵得似乎有些麻木的鄉下人,就算是心靈的一次洗禮吧。

祭竈——祭竈就是祭祀竈君。我的老家祭竈是在臘月二十四的晚上,一般都是由主婦做禮。先把竈間給打掃乾淨,家中有幾口人就取幾個碗和幾雙筷子,放在竈臺上,再擺上果品供碟,點上香燭,扯一把稻草(金條)一把麥瓤(銀條)燃了,將用秫秸插成的或者用紅紙絞成的馬駒子放在火上燒了,邊燒邊向火裏撒麥麩豆麪草料邊禱告道:“一把草一把料,喂得小馬歡歡叫;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唱畢,一家老小依次過來磕頭。磕完頭就開始破供了,將各種供品分別取下一點放在竈臺下,全家人便恭恭敬敬地退出了竈間,祭竈就算完畢。

祭門神——祭祀門神是在臘月三十的早晨。把門神繡像貼在大門上,分別在大門兩旁燃上兩柱香燭,再扯一把稻草一把麥瓤在大門的兩旁燒了,主人就跪在門前邊燒邊禱告:“金條銀條盡你扛,來年財氣更興旺;出門保平安,進門保安康。”接着點燃爆竹,據說這時竈君就從玉皇大帝那兒回家來了。取一根長棍攔在門前,一年的福氣財氣運氣都攔在了家中。

祭天地——祭祀天地是在臘月三十的中午。貼好春聯,更了桃符,掛上紅燈籠,換上新衣服。在院子當中擺上供桌,把家中所有好吃的東西都擺在供桌上,燃起香燭,點響鞭炮,全家老小就依次前來磕頭。磕完頭就開始破供,將每一樣供品取下一些放在地上,祭祀就算結束了。

祭祖——祭祀祖先是在祭祀天地之後,一般由男主人來主持。取一個箢子,把做好的雞魚肉蛋果品菸酒香帛等物裝在箢子裏,挎到莊頭的十字路口,逐一破供祭了,此爲祭遠祖。然後來到祖墳前,依長次之分逐一祭祀,破供後燃放鞭炮,焚燒香帛,磕頭施禮。畢,祭祀主持回家後,全家人才能吃中午飯。

發天旨——發天旨是年關祭祀中的最後一次,時間是在除夕夜的子時,也就是人們通常說的凌晨,即二十四點過後。女主人下好新年的第一鍋素餃子,盛在三個碗中,每個碗裏三個餃子,擺在天桌上,點上香燭,男主人破供後磕頭三個,既而點響新年的爆竹,掛起迎春的大紅燈籠。

紅燈高掛光照萬戶千家,爆竹連響聲震北國南疆。普天同慶,萬象更新。新的一年來到了!

祭祀作文 篇4

祭祀是古老的傳統習俗,更是華夏民族的優良品德的具體表現,不能簡單地視爲封建迷信活動。祭天地,敬祖先,親君師,孝父母,和兄妹,合夫妻,愛兒女,友親朋,睦鄰里,實乃永遠的主題。下面記述的是農村老家年關祭祀的一些習俗,對於我這個被城市的喧囂吵得似乎有些麻木的鄉下人,就算是心靈的一次洗禮吧。

祭竈——祭竈就是祭祀竈君。我的老家祭竈是在臘月二十四晚上,一般都是由主婦做禮。先把竈間打掃乾淨,家中有幾口人就取幾個碗和幾雙筷子,放在竈臺上,再擺上果品供碟,點上香燭,扯一把稻草(金條)一把麥瓤(銀條)燃了,將用秫秸插成的或者用紅紙絞成的馬駒子放在火上燒了,邊燒邊向火裏撒麥麩豆麪草料邊禱告道:“一把草一把料,喂得小馬歡歡叫;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唱畢,一家老小依次過來磕頭。磕完頭就開始破供了,將各種供品分別取下一點放在竈臺下,全家人便恭恭敬敬地退出了竈間,祭竈就算完畢。

祭門神——祭祀門神是在臘月三十的早晨。把門神繡像貼在大門上,分別在大門兩旁燃上香燭兩柱,再扯一把稻草一把麥瓤在大門的兩旁燒了,主人就跪在門前邊燒邊禱告:“金條銀條盡你扛,來年財氣更興旺;出門保平安,進門保安康。”接着點燃爆竹,據說這時竈君就從玉皇大帝那兒回家來了。取一根長棍攔在門前,一年的福氣財氣運氣都攔在了家中。

祭天地——祭祀天地是在臘月三十的中午。貼好春聯,更了桃符,掛上紅燈籠,換上新衣服。在院子當中擺上供桌,把家中所有好吃的東西都擺在供桌上,燃起香燭,點響鞭炮,全家老小就依次前來磕頭。磕完頭就開始破供,將每一樣供品取下一些放在地上,祭祀就算結束了。

祭祖——祭祀祖先是在祭祀天地之後,一般由男主人主持。取一個箢子,把做好的雞魚肉蛋果品菸酒香帛等物裝在箢子裏,挎到莊頭的十字路口,逐一破供祭了,此爲祭遠祖。然後來到祖墳前,依長次之分逐一祭祀,破供後燃放鞭炮,焚燒香帛,磕頭施禮。畢,祭祀主持回家後,全家人才能吃中午飯。

發天旨——發天旨是年關祭祀中的最後一次,時間是除夕夜的子時,也就是人們通常說的凌晨,即二十四點過後。女主人下好新年的第一鍋素餃子,盛在三個碗中,每個碗裏三個餃子,擺在天桌上,點上香燭,男主人破供後磕頭三個,既而點響新年的爆竹,掛起迎春的大紅燈籠。

紅燈高掛光照萬戶千家,爆竹連響聲震北國南疆。普天同慶,萬象更新。新的一年來到了!

祭祀作文 篇5

小年的早上,我和外婆及婆婆公公們一起來到南臺弄----媽媽老家的一條巷子,祭祀太太、太公。那裏有一座大,卻古老的房子,是太太、太公生前居住的地方。那裏後院開滿了梅花,走進房子就一路飄香。後院還有一片竹林,有個荷花池,有口井,有各種各樣的果樹和花樹,真的是城市中的世外桃源。

祭祖活動開始了,大家首先拿出自帶的專用蠟燭和一些精心準備的食材。這些食材有的是上等豬肉,是用來包餃子的;有的是從工廠買來的現磨麪粉,是用來做糕的;還有的是剛從菜場裏買來的魚、肉,或是一些新鮮水果。準備後,大家便忙活起來,蒸糕的蒸糕,切水果的切水果,燒菜的燒菜,而我負責的是裝盤和擺桌。大家在廚房裏忙得不亦樂乎,十分快活。

菜全部上齊了,大家擺上了筷子、碗和酒杯,整整齊齊。公公倒上了上好的黃酒,那一定是合祖先的口味的。大家上了香,說明祖先們開始用餐了。我們則在燭臺前面地上放了一塊墊子,跪了下來,祭拜祖先,獻上自己的一份敬意。

香燭還未燃完,我們大家便在後院賞梅花。婆婆們在廚房裏洗水果,我也在那裏幫忙。那裏的水果可是有許多講究,別有一番心意。像柿子,代表紅紅火火;香蕉代表長長久久;桃子,代表長壽健康┄┄我還發現,準備的水果還考慮得十分周到,因爲老太太牙齒都掉光了,果肉都十分好咬。其中香蕉,還是太公的最愛呢。

隨着時間的流逝,祭祖活動慢慢就演變成了家族成員的聚會,籍這個活動大家聚在一起,交流交流感情。大人們從花園裏摘來一束最香最茂盛的梅花插在陶瓷瓶裏,放上水,和水果一起上桌。心靈手巧的婆婆用一根胡蘿蔔雕成了一條龍,插在水果拼盤裏,祝福大家新年騰飛,新年快樂!

祭祀作文 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晚唐詩人杜牧這首膾炙人口的《清明》,訴說着思念與哀傷。清明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掃墓和祭奠、追思已故親人的日子。

清明節前後流傳着很多傳統的風俗活動。如寒食賜火、清明掃墓、踏青郊遊、放風箏、盪鞦韆、鬥雞、拔河等,這些習俗隨着歲月交替和社會變遷,有些已經逐漸被遺忘,連一絲記憶都不復存在,有些仍遺留至今並賦予了新的內涵。

在舊時的青島,清明節也被大家看作是一個大節氣。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每家都要斷火,吃冷食。冬至後105天謂之寒食,從前的這一天禁火,冷食,故又稱“冷節”、“禁菸節”。人們在清明前兩天就開時斷火,即天不亮就把飯做好,直到落日後再燒火,以示對親人的懷念,由於人們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逐漸將寒食與清明合二爲一。

在清明節掃墓的風俗比較盛行,掃墓俗稱“上墳”。這一天要去祖墳上填土整墳,掃除沙塵雜草,上香、燒紙,舉行祭禮。有的人家要利用這一機會修整墳墓,大多數是象徵性地給墳頭上添添土,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讓別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後人,所以說,無論家裏多窮,清明節都是要去上墳的。人們祭祀完畢,都要進行野餐,將上供的食品吃掉,也就是吃福根,以向先人表示節儉之意。

很多人家都要吃大蔥和蛋餅,寓意聰明伶俐,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有的人家還要捏面花,稱作“蒸小燕”,吃白麪小雞和雞蛋。寓意小燕子來了,真正的春天到來了。清明這天早晨全家人一定要吃雞蛋和小雞,心明眼亮不得病,很多學生要帶雞蛋給老師以表敬仰。另外,清明節時將印有蠍子圖案的紙貼在家裏,家中不招蠍子、蜈蚣,尤其是在農村特別盛行。

“清明前後,種瓜點豆”,這是一句流傳廣泛的民間諺語。清末民初,農村一帶開始合理安排農時,清明節這天,好多農家給牲口吃高粱米飯,俗語:“打一千,罵一萬,不忘清明節一頓高粱米飯。”吃高糧米粥、麥子粥、玉米粥,表示日子步步高,這一天用粥要讓牛、驢等飽餐一頓,以犒賞它們一年的辛勞。

祭祀作文 篇7

渴望遍插茱萸登高的王維一定想不到,穿越千年在倍思親的佳節裏,他可以打破空間的壁壘,和親人對視並傳遞內心的所有感情。“微信直播代客祭掃”正稱爲新時代中悄然興起的服務,但儀式感網絡的直播很大程度是網絡數字媒體刺激發展的結果,而直播的盛行恰恰是人們喪失本心的最好明證。

這項“互聯網+”時代的產物真的能完成祭祀先人的儀式嗎?在我看來未必如此.衆所周知,在這場直播的祭祀中,祭祀者不過稱爲一個觀看者。縱然能夠實時看到直播的每一個細節,但是“不在場”,讓這場原本充滿莊重感的祭祀活動喪失全部的意義。試想,當你隔着冰冷的屏幕,你看到的所有畫面都被框在一個小小的方塊世界中,你無法觸及到先人墓前飄落的那片落葉,也無法守護點燃的那隻蠟燭直到它最終熄滅,你有怎能算是真正祭祀了自己的先人?

骨子裏流淌着儒家血液的民族歷來崇尚“慎終追遠”是因爲在這場充滿儀式感的活動中,親朋好友可以相聚於此,來表達內心的敬畏感和尊敬,能讓我們在接下來的道路走得更加從容。然是這種活動演變成了幾個內心毫無感覺的外人的表演秀,哪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誠然,那些身處異鄉,着實無法回到家鄉的人也許會提出反對意見,沒有“代客祭掃”,哪麼我任憑先人墓前雜草叢生毫無作爲,哪豈不是更大的不孝嗎?直播不也能讓我們在特定的日子裏完成這特定的儀式嗎?

但是,這樣想的人,往往忽略了這樣一個前提,網絡的存在,會消解行爲本身的莊嚴感,都說現在是一個娛樂之極的特殊時代,互聯網下的直播正好充當了這個時代最佳的“劊子手”老子說:“無色令人目盲。”數字媒體借用聲光電對人腦的刺激來完成自身的價值,而普通人卻極其容易在這場感官盛宴中喪失自己的本心。“直播”也在以這種隱而不顯的方式消解掉“慎重追遠”的意義內核。

想來,若是王維穿越到千年之後的今天。他也一定不會選擇“微信祭掃自己先人的墳墓。或許他依舊會在周身插滿香草,在遠隔千里的異鄉,用自己的真心來表達對先人的追慕之思吧。

祭祀作文 篇8

清明節裏,人們還會幹什麼呢?還會禱告上帝(俗稱老天爺),祭祀烈士!

在掃墓之前,我們聽了老爺爺對往事的回憶。他說:“日本侵略中國時,把中國踐踏的不成樣子,中國人奮起反抗,組成了紅部隊伍。我們農村人也得反抗,抗戰隊伍叫做土八路。這紅軍歷盡苦頭,兩萬五千里長徵啊!

他們翻雪山,過草地,吃草根,多麼艱苦啊。他們因爲俄,喪失了生命!

你們生活在這個無戰爭的年代,有這麼好的學習和生活條件,一定要好好珍惜。將來把祖國健身的更強大!”

聽完老爺爺的講述,我們邁着沉痛的步子走向了烈士墓,一路上,我再也沒有言語,心想着過去的抗戰日子。那是多麼的艱苦,使人聲淚俱下。那時,日本人侵入中國,對我國實行三光——燒光殺光搶光,我國人民奮起反抗,組成了紅部隊伍,開始兩萬五千里長徵。一路上,我國隊伍翻雪山,過草地,吃盡了苦頭;一路上,又有多上中國人失去生命?

指揮紅軍取的了勝利,苦日子纔到了頭!

現在,我國人民過上了幸福生活,奔上了小康社會,農民生活有了很大提高。這樣,我們就放鬆警惕,揮霍金錢麼?回答是否定的!

先烈們爲了這一天,甚至付出了生命,我們能把先烈們的勞動毀於一旦麼?我們能辜負先烈們的希望麼?能讓先烈們白白犧牲麼?當然不能!

我們應該學會居安思危,時刻警惕,不能再讓中國被侵佔,被傷害了!

我們生活在一個相對和平的年代,在這個美好,舒適的壞境中,我們應該去努力,去奮鬥,,去報效祖國,共同建設美好的明天!

標籤:八篇 集錦 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