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有關祭祀作文10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祭祀作文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祭祀作文10篇

祭祀作文 篇1

今天,我們四年級級部和一些一年級的小同學一起去威海市烈士陵園去掃墓。

我們每位同學手裏都拿着一朵花,心情很激動,表情很嚴肅,因爲這是去掃墓,不是去旅遊;到了烈士陵園,老師指揮全體同學站好。每個班級都將自己的隊旗豎在班級前面,學校的校旗插在最前邊,許多老師都來了,等全部人都到齊了之後,劉利波老師纔講話。

來到烈士陵園之後,首先我們四年級同學給一年級的同學戴上紅領巾,並讓他們在烈士墓前宣誓了。之後我們全體同學都低頭默哀1分鐘。在這時,我想到了許多烈士爲了創造我們現在的和平而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接着,老師帶着同學們去瞻仰爲我們創造和平年代而壯烈犧牲的壯士,而且把自己手中拿到花獻給一位壯士;這些壯士都是爲了和平而犧牲,我們應該記住他們。

如果,這些壯士能重新復活,那該多好!這些壯士能活過來,那麼世界上的小偷就不會再有了。

清明節祭祖掃墓是我國傳統習俗,但我們要文明掃墓,不要隨意去燒紙燒香,萬一引發山林火災,將會帶來很大損失。我們應該倡導文明掃墓、網上祭祖等一系列文明的祭祖行爲。

祭祀作文 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千古名句。可是千古名句也不定準確。這不,這個清明節就沒下雨。

早上我們去給外婆祭墳掃墓,下午到高樓東巖。天空飄着棉絮般的白雲,一滴雨也沒有,我們喜出望外。趁現在沒下雨我們一大羣人去爺爺他的爸爸的墓地掃墓。

我們帶了許多掃墓的工具:掃帚、鐮刀、紙金錢、紙銀錢、紙銅錢、紅紙和黃紙;首先,我們用掃帚和鐮刀把墳墓旁的落葉和雜草除盡,把蟲子趕走,保持墳墓的潔淨;然後,我們把蠟燭點上,並把紙錢燒掉;燒紙錢是有規定的,紙銅錢是給死去的親人用的,紙金銀錢是給土地公公用的,不能搞錯;接下來,我們把黃紙和紅紙壓在墳墓上,黃紙壓在右邊,紅紙壓在左邊。最後,只需放一串鞭炮,我們點上百子炮,聲音十分響亮。

一切完畢,我們看着被打掃得乾乾淨淨的墳墓,開心地笑了。

祭祀作文 篇3

每個人的童年總會有許許多多歡樂而有趣的事。這不,我突然想起了幾年前,那件讓我至今還笑破肚皮的事情。

那天是我家的祭祀,每年一次,外婆十分重視。天色剛剛暗了下來,外婆就把一桌子美味端上來。我與姐姐順着香味,一路小跑,從院子裏衝進來。

“哇~”看到這些冒着香氣的美食,我與姐姐都瞬時愣住了,“好豐盛哦!”紅燒魚、雞湯、炒胡蘿蔔等等。忽然,我眼前一亮,哇塞!我最愛的炸雞腿!外殼被炸出了一層金黃,看上去香香脆脆的,有着“致命”的誘惑力,讓人還沒品嚐就已流下口水。

我與姐姐飛似地去洗手,又以一個緊急“剎車”狀奔向餐桌。“哎!先別吃!”外婆拿着湯勺,圍着圍裙,對着我們低聲而急促地說。我們一下子停住了,十分奇怪地看着外婆。外婆放下湯勺,在圍裙上粗粗擦了幾下手,從抽屜裏取出兩支精美的紅蠟燭,點着了,小心翼翼地立在桌子的一邊,說:“先讓太公太婆吃完,再讓你們這兩隻小饞貓吃!”“太公太婆?在哪呀?”我指着空空如也的凳子問。“今天是祭祀,太公太婆一年纔來一次。等等吧!”外婆微笑着輕聲地說。姐姐湊過來,附在我耳邊說:“太公太婆已經去世了,只有靈魂,靈魂在吃飯!”“哦!原來是這樣!我知道的!”我裝模做樣的恍然大悟,可心裏還有點稀裏糊塗的。

隨着時間的一分一秒地推移,我們也有點等不及了,只感到肚子空空的,越來越餓。外婆經我們的強烈要求,出去買飲料了。我與姐姐皺着眉頭,捂着肚子,盯着盤裏的美味,圍着桌子不停地繞着圈。我實在忍不住了,想出了一個妙招。我對着凳子說:“太公太婆,你們今天好精神哦!你們一點都不老!呵呵,太公太婆,我肚子太餓了,行行好,我就拿一個雞腿!你們繼續吃!繼續繼續!”說着,我迅速抓起三個雞腿,笑眯眯地到一邊獨自享受去了。

我與姐姐按此方案“借東西吃”。外婆回來了,瞟了一眼餐桌,一愣。那原是滿滿一桌子的菜,好像被餓了八天八夜的人猛吃了一頓,只剩一些菜渣。外婆好像突然明白過來了,叫來一旁拿着書倒着看的我們,一臉滿足地說:“你們看,太公太婆的胃口多好呀!”我與姐姐不好意思地笑了。

我從回憶中回過神來,望了望窗外,開心地笑了……

祭祀作文 篇4

說起清明,我總會想起杜牧寫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又是一年清明節,天空格外陰沉。一想到清明節要到湯河公園祭祀,我的心情無比沉重,腦海中浮現出祭祀的場面。

我和媽媽早早地來到革命英雄紀念碑前,大家的神情都十分嚴肅。紀念碑主要由黑白兩種顏色組成,紀念碑有4個面,每一個面的最頂端都有紅色的圓點,上面寫着“革命英雄紀念碑”七個字,在七個大字左側寫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東北大學的哥哥姐姐們,也來參加今天的祭祀活動。他們有的身穿陸軍的服裝、有的身穿黑色西服;東北大學哥哥朗誦一句:“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因有人負重前行……”“的確是這樣呀!”我在內心回答,眼淚奪眶而出!我們穿着深色服裝和各自的隊服,所有人都低着頭,爲烈士默哀一分鐘。隨後現場所有參加紀念活動的人給烈士獻花,每人手裏拿着一朵白色菊花。將花放在烈士紀念碑前,黨員再次宣讀入黨誓詞。

就在幾天前,因爲撲救森林火災有30位英雄壯烈犧牲,其中包括27名戰士和三名地方撲火人員。我想對所有英雄烈士們說:“謝謝您們,換來涼山人民的平安!謝謝你們在危險來臨矢志堅守。謝謝你們,用生命爲護我們周全。您們是英雄,浩氣長存。”

說起清明,我們會掃墓,並懷念已經去世的親人;說起清明,我們更會想起烈士,那些大義凜然的烈士。說起清明,我們會想到爲祖國做貢獻,卻犧牲自己生命最可愛的人。他們默默付出,是不朽的英雄!

祭祀作文 篇5

在九江市煙水亭,有十二所小學,每一所小學有5個學生代表舉行了“文明祭祀,從我做起”的宣傳活動。還有九位來自各個單位的領導也參加了。

老師發給我們每個同學一些傳單,叫我們去發給每一個路過的人,讓他們都知道“文明祭祀,從我做起”裏面宣傳的內容就是:清明祭祀期間我們不使用鞭炮等易燃易爆物品及塑料花、塑料發財樹等不易降解的祭祀品!要杜絕白色污染!倡導鮮花祭祀,居家祭祀網絡祭祀等文明的清明祭掃方式。也同時希望他們再宣傳給他們身邊的每一個人。

在發的過程中,同學們開開心心地很積極地去發給每一個過路過的人。那些過路的人也很配合我們,承諾自己不會去做這些事,還答應宣傳給自己身邊的人。

發完了以後,我們又集合了。有幾位領導和學生代表在臺上講了話,然後我們全部都在橫幅條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許下自己的承諾。

這一次活動結束了,但是我們的行動還在進行當中……希望社會上每一個人都會遵守。

祭祀作文 篇6

春去秋來,花謝花開,冬去春又來,柳擺嫩芽綠,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的春雨滋潤了冬日的乾枯,哺育了枯乾的枝條,洗淨了污濁的空氣,潮溼了行路人的心。

清明節還沒有到,小叔提前幾天就給我打了電話,問我什麼時候放假,放假了回家不,回家的話和他一起去給奶奶上下墳,在掛下叔的電話後,父親也打電話來,要我幫他在奶奶的墳頭上去祭祀下,幫他盡孝。我滿頭答應了他們,放假就直接回家了。

正當清明節那天,奈何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了大雨。那天早上,小叔起來很早,吃過早餐,雨還在一直下,我看見他在窗邊看了幾次,每次都緊鎖着眉頭,不安的在房間裏踱起了腳步。我望着他不安的神情小心說道:“要不我們坐車回去就是那。”“等下再說,看雨停不,聽的話自己的回去方便些。”叔輕聲的回道。

雨終於在苦心的等待中停止了,我們匆匆的收拾了東西就走,爺爺叫住了我,“把這些紙錢去燒給你奶奶,下雨我去不方便。”蹣跚的走來把東西給我,我從他手中接過東西的那一瞬間,從他渾濁的眼眶中看到了幾滴濁淚潤溼了他滿是皺紋的眼眶,是懷念還是不捨,是我的生活無法體驗到的。

春雨溼潤了土地,乾涸的土體滿是泥濘,我和小叔一起踏着滿是泥濘的小徑,提着一些祭祀用品到奶奶墳上去掛青。每逢過年過節,不管天氣如何,小叔總是要到奶奶墳上去祭祀。每次看見他站在奶奶墓碑前總是一臉的嚴肅和沉重,平時總是一副笑臉的他在這時候感覺變得讓我們都不認識了,不知他站在奶奶的墓碑前,望着那裊繞的煙霧心中究竟在想什麼呢?我們誰也不知道,更不敢問。

青草路邊生,綠色點青山,偶而的山花點綴綠色中更顯美豔,歡快的鳥鳴在林間的小道中響起,我卻感覺十分寂靜,只聽見兩個人的腳步聲在這幽靜的山澗小道中迴響。沿着林間小道到一堤壩,壩高卻塘水淺,以前灌溉的魚塘已變成良田。堤壩對面那幾棵蔥鬱柏樹後面就是奶奶的墳塋,安靜的躺在那裏已有十幾個春秋了,繞過堤壩轉過左邊,一座墳塋孤零零的佇立在那裏,墓碑刻字前已經蒙了蛛絲。墳塋的上方已經一片蔥綠,去年過年之時才清除的雜草而今春風一吹又變綠了。叔跪在墓碑前的拜臺上靜靜的燒着紙錢,然後仔細的擦拭着墓碑上的蛛絲網。

墓碑上的文字清晰的凸顯在眼前,一排排文字記述着老人的一生及後人,卒於一九九七年,享年六十七歲。那年,天氣比較冷,奶奶那年的身體突然變壞,花了很多錢嗎,請了很多的醫生,總結就一句話,叫家裏人安排後事。家裏的人沒有辦法了,只希望奶奶的病能夠出現奇蹟,害怕奶奶過世,父親他們三兄弟都陪伴在家裏。奇蹟降臨,奶奶突然就好了起來,父親他們都去做自己的事去,老家只剩下我們幾個放假在家的孫子和我母親,這樣的日子沒有過幾天,臘月十六日夜深二點的時候,堂哥突然叫我們說,奶奶不行了。我們幾個孫子都跪在那裏爲奶奶送終,當時我們都還小,剛上小學五年級,眼睜睜的看着奶奶就這樣安詳的走了,在走的時候什麼也沒有說。那時候通訊還不發達,去通知父親他們的人趕回來的時候,奶奶已經放在棺材裏了,父親是第二天傍晚才趕回來,他們都對着奶奶的遺體哭泣,什麼也沒有說。喪事在我們當地辦的相當的體面,那時候還小不知道爲什麼,直道送奶奶的棺槨入土的時候,父親他們都一言不發,特別的小叔,總是望着奶奶的遺照發呆。十多年過去了,偶爾聽見爺爺的零言片語,“奶奶走之前對後人都比較放心,最放不下的就是老幺。”奶奶在世的時候,三個兒子中最喜歡的就是小叔,小叔那時候在教書的同時還隨時回家來給奶奶幫忙。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奶奶在世的時候,小叔都非常孝順了,爲什麼這麼多年了,每次上墳的時候,他總是那麼的憂傷呢?

“叔,該走了”,我拔完青草轉過來輕聲的喊道,“爲什麼您在我們都不在的時候就走了呢,您應該放心我了,我本來要給您說的,我已經長大了,不在是以前的那個小猴兒了(小孩子)……”他用手指輕輕的撫摸着那些刻字,輕輕的嘮叨。我的呼喊並沒有引起他的注意,他還沉寂在過去的回憶和悔恨中。

風輕輕拂右山的翠竹沙沙作響,翠柳搖擺的着嫩綠的枝條,蔥鬱的柏樹環繞着墳塋,這裏不在是寂靜而是春的活力,綠的環繞,希望在這個祭祀之節,小叔能夠走出沒有對您送到終的悔恨吧?讓逝者安歇,活着的人能夠快樂,我想這也是您在天國中所希望的吧。

奶奶,如果您在天國有知的話,就託一夢給小叔,讓他能走出那十多年的悔恨和內疚吧。

祭祀作文 篇7

今天,我跟着爸爸、媽媽和舅舅一起去栗子山公墓掃墓。

到了栗子山公墓,遠遠就聞到嗆人的煙味,進入墓地則更是嗆人,空氣中到處飄着燒紙錢產生的二氧化碳,我們買了六十多元的紙錢、花和金錢帶,到了我們要找的墓地,首先點燃金錢袋,這“金子”一點也沒有怕火的意思,全被火燃成了灰燼,這哪是“真金不怕火煉”啊!全都是一些連草稿紙、衛生紙都不如的紙!

我跟媽媽說:“爲什麼要燒紙?而且還把紙燒的焦焦的?”媽媽也不知從什麼地方知道的,總之把一些絕對不可能發生的事講了一通,比如把錢燒了,在天堂的那些人才能收到之類的話。天哪!現在的人怎麼都流行燒紙這樣的做法?這不是自欺欺人嗎?我粗略的算了一下,中國有1300000000人,那麼每人至少在清明節這段日子裏燒出50克二氧化碳,那麼清明節人們至少要燒出5000噸二氧化碳,人們真瘋了嗎?那些環保行動,綠色行動,難道只有小學生才能做到嗎?大人們卻光說,但還在將污染源擴大,增加到連清明節人們都要污染空氣?就不能換一種思維方式嗎?哪怕搞一個哀悼會,都比在墓地裏抹一把眼淚,燒燒紙錢好!

古人說的好“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既然已經知錯了,那麼就趕快“改之”!讓我們牽起手來,共創綠色家園!改進中華民族的不好習俗吧!

祭祀作文 篇8

今天早上7點鐘,爸爸就把我從夢中叫醒,叫我去上墳。

我坐着爸爸的摩托車,先來到廣場,爸爸看超市的門不開(爸爸準備買點點心,餅乾,做上墳用的東西),一路上我的心情很激動,因爲要給奶奶掃墓,奶奶在我3歲時得了心臟病去世了,但是我聽媽媽說:“奶奶很疼我。”

到了村裏,爸爸到商店買了紙錢,香,來到地裏,爸爸把買的東西放在墳前,開始祭拜,祭拜完之後,爸爸在麥地裏割了一小堆麥子(可能是清明節的習俗吧),然後爸爸把它掛在門上。

最後,我和爸爸又回到了縣裏……

祭祀作文 篇9

今天,我還帶着朦朦睡意,便起了牀。因爲今天我們家去上墳。

我們在家等到了爺爺便開始了上墳活動 。我們先到爺爺的叔伯兄弟墳前,我是第二次來上墳。上一次是六歲那年,所以已經不太熟悉了。父親到前邊點好香,燒了點紙錢。然後一起跪下磕頭。之後由我這個長孫子點響了第一條炮。之後來到了爺爺叔叔的墳前,和上一回一樣,但卻多了一項墊白紙。之後到了我的曾祖父的墳前,我們十分生氣。因爲墓地主人把蔥種到了碑前,我大爺氣憤之下將蔥拔出,我也將蔥扔的遠遠的。

這次上墳真氣憤。

祭祀作文 篇10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轉眼,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以前我只知道清明節是祭奠祖先的節日,對其他的還不太瞭解,正好在今天來了解了解。

關於寒食,還有這樣一個故事:春秋時代的晉國,晉獻公的幾個兒子爲爭奪王位展開了激烈的爭鬥。晉獻公的第二個兒子重耳爲了避免自相殘殺,流亡國外十九年。晉國的臣子介子推敬佩重耳的人品,捨命相隨,在重耳最危難的時刻曾割股奉君。君臣一起經常討論救國、治國方略,關係融洽。重耳曾言,如果自己將來能做國君,一定重報介公之恩。後來,重耳在秦國的幫助下終於打回晉國,當上了晉國國君,也就是晉文公。

晉文公復國之後,大宴羣臣,論功行賞,卻沒有給經常提意見的介子推任何官位和賞賜的東西。介子推不屑與整天在晉文公身邊阿諛的小人爲伍,更爲晉文公復國之後沒有施行清明政治感到失望。於是帶着老母上了綿山,過起了隱居的生活。

有人開始議論了,說晉文公忘恩負義,不用賢臣,晉文公慢慢地也聽到了這些議論,他似乎感覺到自己做的有些不對,趕緊叫人去請介子推,才知道介子推已經去綿山隱居了。爲了讓臣下知道自己不是忘恩負義的昏君,平息人們的議論,晉文公急於找回介子推。他帶領羣臣來到綿山,尋找介子推。

綿山澗壑萬仞,峭壁嶙峋,山路崎嶇,加之介子推有意躲避,怎麼也找不到介子推。晉文公心裏起急,但也無可奈何。晉文公的手下也是各有心思,有的希望介子推回來,輔佐晉文公治理天下,有的卻怕介子推回來,奪了自己的恩寵。一個手下向晉文公諫言說,介子推是個大孝子,大王您派人放火燒綿山,介子推怕傷了老母,一定會出來見您。亂了方寸的晉文公見介子推心切,竟糊里糊塗地採納了這個主意,命人在綿山上放起火來。時值仲春,風大物燥,煙火吞沒了整個綿山。大火燒了幾天也沒有見到介子推的影子。大火熄滅後人們才發現,介子推寧死不肯出山,已經和母親被燒死在山頂一棵大柳樹下。晉文公想起介子推對自己的忠心和肺腑之語,扶着被燒死的大柳樹不禁嚎啕大哭。他讓人將介子推母子葬于山嶺之上,改綿山之名爲介山,“以志吾過,且旌善人”。同時下令,在介子推的忌日,即冬至後105天全國禁止動煙火,只許吃冷食,是爲寒食節,以示紀念介子推。

第二年寒食節的翌日,晉文公到綿山介子推殉難的大柳樹下來弔祭,發現被燒死的大柳樹上已生出了新的柳枝。他回想起介子推生前希望他復國之後施行清明政治的主張,感慨萬千,下令封這棵柳樹爲 “清明柳”,把這一天定爲 “清明節”。從此晉文公整肅政務,發展生產,晉國終於強大起來,成爲“春秋五霸”之一,隨着國家影響力的增大,寒食節、清明節的習俗流行於大江南北,唐代詩人盧象賦詩云:“四海同寒食,千秋爲一人”。

我們不應該忘了自己的先人,沒有先人的撫育,正如沒有先烈的保佑一樣,就不會有我們幸福的今天和更加燦爛的明天!

過好清明節既是對先人先烈的懷念,也是對我們自己的靈魂的一次純淨的洗禮!

我們應珍惜我們的偉大祖先爲我們創造和傳承下來這樣一個偉大的節日!

標籤:祭祀 祭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