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清明節踏青的作文合集600字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節踏青的作文合集600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明節踏青的作文合集600字

清明節踏青的作文1

清明果是在清明前後製作的一種食物,據說是用來祭奠先人的。今天,我們做了清明果。第一步找艾草。我和媽媽來到菜地,遠遠望去一片碧綠,什麼是蔬菜什麼是野草什麼是艾草都分不清了。我不禁犯了苦惱,撓了撓後腦勺。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當清明節我都會想起唐代有名的詩人杜牧。杜牧是在今陝西西安人。每到清明我們都要去掃墓。今年我家全部人都從外地趕回來掃墓。

對於我家鄉的人們來說,清明節是個僅次於春節的大節。家鄉的清明節有很多講究,今年的清明節我和爸爸、媽媽一道回老家祭祖掃墓,深切地感受到家鄉清明節的與衆不同又節味十足。

時間似飛箭,一去不復返。現在回頭想想,爺爺逝世距今已有四年了。今天,當我跪在爺爺碑前燒紙時,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往事,或許正如胡歌所作命運自認幽默,想法太多由不得我,我獨自走在寂寞的長街,回憶一幕幕重演當聽到這句歌詞時,我不……

清明節的前一天,爸爸到學校接我回老家做清明,我們一家人高高興興的開車回老家。清早我們到姑奶家,她家是小賣部,我們在她家買了清明用的紙錢人民幣彷彿像真的一樣。串錢是圓圓的如同一個個小卡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正如唐代大詩人杜牧的名詩一樣,每年的清明都是伴着濛濛細雨而至,它給人的感覺總是憂愁的。這不,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伴着濛濛細雨到來了。

xx月5日,第一個成爲法定假日的清明節到來了。呵呵,老天似乎很賞臉,清明節一改以往“雨紛紛”,變得晴朗,而路上行人呢,不再是“欲斷魂”,都懷着喜悅去踏青,懷着崇敬的心情去祭奠。

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公曆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爲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節踏青的作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每到清明節的時候,天空總是喜歡下雨。可能是因爲清明節是祭祀先輩的日子,所以天公也變得情緒悲傷了吧。儘管天公不作美,也無法阻止我和媽媽尋找春天的迫切心情。

我和媽媽徒步前往北山,沿途經過一條小河。我高興地朝着後面的媽媽大聲喊道:“媽媽快看啊!一條小河。”媽媽微笑着用手指着河岸對我說:“瞧!小草已經悄悄地探出頭來啦!”只見河水清澈見底,河面上還有一殘冰。河水叮叮咚咚地流着,好像在唱着春天的讚歌。啊!原來春天在流淌的河水裏。

不知不覺我和媽媽就來到了北山腳下。放眼望去,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直通山頂。踏着青石板,沿着小路向山頂攀登。媽媽用手指着小路兩旁一些不知名的小樹說:“寶貝!你看這些枝條已不像冬天那麼幹枯了,越發柔軟了。枝杈上還有一些牙包,這就是春天的訊號。”我微笑着點點頭,啊!原來春天就藏在樹林裏。

沿着小路繼續向上走去。媽媽突然挺住了腳步蹲了下來,用手輕輕地撥開枯槁的落葉,一朵含苞欲放的小花呈現在我的眼前。黃色的花瓣,深綠色的葉子,紅褐色的莖,在微風中搖曳着,美極了。我滿心歡喜地說:“媽媽,這是什麼花呀!這麼漂亮?”媽媽笑眯眯地對我說:“這是春天大自然裏開的最早的一種花,“冰凌花”,它不畏嚴寒,破冰而出,把春天的希望告訴給人們,它是春天的使者。”聽了媽媽的話,我深深地點點頭說:“我要做一個擁有“冰凌花”品格的人。”媽媽語重心長地拍拍我的肩膀說:“寶貝,加油!媽媽永遠支援你。”

終於到達山頂了,低頭俯視山下,樓房鱗次櫛比,街道像一條條長龍,美麗極了,擡頭仰望天空,一隻只五彩的風箏在湛藍的天空中自由自在的翱翔。啊!春天無處不在,已悄悄來到我們身邊!

清明節踏青的作文3

今天是清明節,一大早天空中飄起了毛毛細雨,真所謂"清明時節雨紛紛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開車去盱眙遊玩。盱眙離南京有100多公里,是龍蝦的生產地。爲此,人們又將盱眙稱之爲蝦都。一路上,道路兩旁開着金燦燦的油菜花,遠遠望去就像一片片金黃色的地毯。

目的地到了,我們一起走進了盱眙鐵山寺國家森林公園。

我們走到小河邊,看見一羣鴨子在水裏歡快的游來游去,它們只要發現有食物,就一個猛子扎進去把食物吃掉。還不時"呷呷"的叫幾聲。

來到了孔雀園,還沒進門就聽到孔雀"哦哦"的叫聲,循着聲音我們穿過了一片竹林,發現遠處有一羣人圍在那裏,我想:那兒一定有孔雀。我們走到那裏,果然發現這兒真的有(一羣孔雀。人們在給它們餵食拍照。就在這時,有一隻雄孔雀好像爲了迎接我們的到來,展開了它那美麗的羽毛。孔雀開屏了,遊客們紛紛按下快門,拍下這美好的瞬間,爸爸也不失時機給我拍了幾張照片。

出了孔雀園,我們來到山腳下,又聽到了"咩咩"的叫聲,只見那兒有一羣山羊在歡快地吃着嫩草。

最後我們來到一座浮橋上,這橋有幾十米長,十幾米高。一開始我很緊張,看着橋下的流水,不敢過去。在媽媽的鼓勵下我邁出了第一步。走了幾步後,我終於戰勝了心中的恐懼,走過了浮橋。我不禁爲自己的勇敢而感到驕傲。

來到了蝦都,那當然要一品龍蝦爲快了。到了飯店,點了龍蝦和當地的特色菜。我們按照當地的歌謠吃起了龍蝦:抓起龍蝦鉗,品嚐龍蝦味;抓住龍蝦腰,撥開龍蝦頭;吸掉龍蝦黃,撥開龍蝦腹;拽下龍蝦尾,吃掉龍蝦肉。不一會,我們就把美味的龍蝦統統消滅光了,那鮮美的滋味讓我至今回味。

清明節踏青的作文4

一路上,春景明朗絢麗,生機盎然。讓我們倍受感染,我不禁低吟:“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奏的山村,千里大地花紅柳綠,鶯歌燕舞,鬱鬱蔥蔥的樹林綠遍了山陵和原野稻田裏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輝。

“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節這一天,細雨綿綿下個不停。渲染了迷濛黯然的氣氛,給人帶來憂愁和悲傷。我和爸爸媽媽因爲思念家鄉,便一起到美麗的鄉村踏青。

一路上,春景明朗絢麗,生機盎然。讓我們倍受感染,我不禁低吟:“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奏的山村,千里大地花紅柳綠,鶯歌燕舞,鬱鬱蔥蔥的樹林綠遍了山陵和原野稻田裏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輝,呈現出一片白色。山間到處鳴響着鳥兒歡快清脆的叫聲,濛濛的細雨如煙似雲,輕輕地飄灑着,這真是“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啊!我們欣賞着美景,興致勃勃地前進着。這時,兩個天真爛漫的孩子映入了我們的眼簾,他們在路邊追逐打鬧,在和煦的東風中放起了風箏。“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我吟誦詩句,這兩個活潑的孩子給美好的春天平添了幾分生機。

“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我們走進農家的花園,美麗的景色讓我們驚歎。小路兩旁開滿了鮮花,壓得花枝都彎下了腰。遊戲的蝴蝶在花叢中時來時往,盤旋飛舞,依戀着不願離去。自由自在的黃鶯在樹上發出嬌柔的鳴叫,聲音是那麼和諧動聽,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

我們又來到田野,真是“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田野上長得茂盛的野草,每年一度枯榮,又一度繁榮,春風吹來,它們生機勃勃地生長着,充滿了生氣。“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田野無邊無際,一陣清風吹過,草兒低伏下去,顯現出成羣的牛羊,給靜寂的田野增添了無限樂趣!

今天,清明踏青讓我體會到了農村簡樸而富有樂趣的生活,農村是多麼的美好,四月的鄉村,到處呈現着別樣的風景。

清明節踏青的作文5

今天是清明節,所以放假了一天,我們準備組織去果園看看,各種樹的花,瞭解春天的生機勃勃。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日子。掃墓俗稱上墳,是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月4日至4月6日之間,也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今年的清明節,我們要去踏青,尋找春天。

到了下午,我們集合之後,便開始上了路了。在車水馬龍的十字路口,看見了許多用粉筆畫的圓圈,裏面好像寫着什麼字,上面還蓋着紙燒完的灰。我不明白那是什麼,便問媽媽:“媽媽,你看地上用粉筆畫的圓圈是什麼意思?”“這是那些遠離家鄉的人無法回家上墳,所以在這裏燒些紙錢,祭奠和懷念自己已故的親人,希望他們在冥界過的更好一些。”媽媽回答道。

我們在路上悠閒的騎着自行車,時而快,時而慢,時而說,時而笑……不知不覺,就到了果園。

走進果園,先看見了蘋果樹、桃樹、杏樹、杏梨樹等幾種果樹,其中杏樹開的最好了,一朵朵潔白的小花,那麼聖潔。只要輕輕搖一搖樹枝,那白色的花就像雪一樣紛紛揚揚的飄灑下來。

走到前面,在往果園深處走,你可以看見一從綠油油的小苗,仔細觀察會發現在綠葉的掩護下,有許多小白花藏在哪裏,有的還是花骨朵呢。

等享受完美景後,我們開始返回了,在返回的途中有看見了玉蘭花、迎春花和梅花,他們依依不捨的在跟我們打着招呼,爭先恐後的再跳入我的眼簾,想讓我欣

賞他們的美麗,感受它們的魅力,分享它們的快樂。

我們今天走進了春天,看到了漂亮的花,欣賞了美麗的景,感受到了春的勃勃生機。春天,充滿了能量,孕育着希望。此時,果園花朵爭豔;秋天,果園瓜果飄香,美麗的果園將會是碩果累累,一片豐收的景象!我期待着。秋天,我一定要再去果園,收穫果子。

清明節踏青的作文6

細雨濛濛,透過細膩的雨絲,彷彿能看透街上的行人,就好像“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是的,街上的人不多,嘆,又是一個清明。

回了老家,在未開桌前,看天未暗又下着幾滴小雨,伴隨着這種天氣走了出去。

眼前是一排整齊的綠,鋪滿老房子前面那塊地,聽爺爺說那是米麥,他還笑我沒見過這東西。下地後一股清晰的味道撲鼻,似乎是從天空飄下的餘地濺落在大地上,順便還吧藏在土裏的香味帶了出來。是的,這的的確確是大地是味道。上前折下一支米麥,整支米麥裏都沾着春雨,一有什麼動靜,水珠就滴溜溜地滾進葉子於杆的縫裏去。細看這支米麥,有六股,它們還沒成熟,青幽幽的。一粒粒一顆顆,都有以根常常的須沖天向上。爺爺告訴我它們是先長殼再長肉的,成熟後可比現在大多了。

其實剛進老家的小道,我先注意到的並非這片麥綠,而是遠處寧go頭(方言,院子)裏兩棵高達的梨樹以及那漫樹白花。看完這片綠,我就迫不及待地跑是看這片白了,哦不,是雪白。真的很像“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站在這片雪下,滿地都是春風帶下來的花瓣,零零散散,灑灑落落。又回到老房子轉了轉,欣喜發現14年前那棵枇杷樹結果了。有好幾棵枇杷樹在支小小的土地裏孕育,生長。那是14年前媽媽懷我的時候所吃的枇杷,隨便一扔,誰知所扔之處必有發芽,它們與我同歲,與我一起成長。

時間還早,又與哥哥去了後山,這個小小的村莊依山而建,後山不是一座兒是一片。找了最近的地方上了山。這是一條經常走的路,小時候把整座山都翻遍了,走遍了,玩遍了卻找不到什麼寶藏,今日卻感覺整座山都是寶藏,它正堅守着小時候與夥伴們冒險留下的快樂與回憶。上山依舊做着那同樣的事,走同樣的路,吹一樣的風,卻又不一樣的感受。整座山都沐浴在微寒的春風中,都沉浸在有趣的回憶中。依舊做着看似幼稚的事,採了一大把紅杜鵑,小時候也如此,彷彿上山就是爲這片春風春雨滋潤過的紅色似的,時間怎麼過還是如此風塵不變。

這些植物以及這些山,完好地保留着我的回憶,觸摸着空氣,觸摸着風,看到它們彷彿開啟了記憶,那扇陳舊的門。

清明節踏青的作文7

清明節小長假期間,爸爸媽媽帶着我一齊去郊遊,感受春天的氣息。

帶着對踏青的渴望,興奮的一家人,收拾好必備品,一早出發。

踏着輕快腳步,哼着熟悉的曲調,翹望着向郊外走去。在路上首先和我打招呼的是“春風姑姑”,她用略帶溼潤的氣息,輕輕的吹拂着我的臉,頓時感到無比的舒服;她手撫摸着我的頭,微笑的告訴我歡迎來到春的世界。

太陽公公今日顯現出他久違的慈祥與光輝,片片金光灑向人間,撒進了每個人的心裏,讓春的暖意融入世界每個角落。正在我感受陽光沐浴的時候,銀鈴般鳥兒的叫聲叫醒了沉醉的我,好像在和我說“快啊!跟我來,前面的景色更完美!”

跟隨着鳥兒的歌聲,不一會就來到了目的地。果然和城市裏的喧囂相比,那裏的自然景色顯得異常的清晰,祥靜。原本澎湃的心境,瞬間平靜了下來。沿着路邊走,一棵棵的小草隨着我們的步伐偷偷的從地裏鑽了出來,彷彿迫不及待的要和我們一齊分享這美麗的景色。放眼望去前面是一片青綠的草地,風一吹,沙沙響,“春天好,春天好”。草地兩旁的柳樹,濛濛綠了,柳枝隨風擺動,擺擺手,向春天致敬。柳樹下翠綠的小草叢中,小野花露出笑臉,紅色的,白色的,黃色的,五顏六色點綴在綠色之中,格外好看。

擡頭往上看去,天邊飄過幾朵白雲,在向我們招手,在向我們微笑。藍天、白雲、金色陽光,映照着綠地和我們幸福的笑臉,時間美景可是如此啊!

我想世上還有什麼能比大自然更美呢?能比我們此刻更幸福呢?珍惜此刻,我會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清明節踏青的作文8

還是春回大地,還是百花盛開,還是青煙縷縷,還是愁緒牽牽。卻是,又一年的光景,又一年的清明!

以往的以往,清明是烈士陵園裏的紅色教育,是學校裏數着日曆巴望着的假期;之後,清明是奔波在四處採訪的路上,是去古園探望外公的傷感;而如今,清明化作相思雨,成就了我心頭濃濃的鄉愁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對鄉愁的獨特註腳,它可能是古樹、池塘、老井以及涓涓細流、山川草甸承載着的兒時記憶,也可能是長大後魂牽夢縈的`家鄉味道……,如今,當那些飛檐翹角的古建、潺潺流水的浣洗、炊煙裊裊的舍院、小巷悠悠的青石板依稀出此刻夢裏,你是否有莫名的感動好夢總是不願醒,舊時風物在夢的光影裏此消彼長,甚至比記憶中的經歷更頑固、更執着、更誘人!是否還記得余光中那首《鄉愁》:“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而此刻,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這樣的心緒離愁,似乎是硬要長大一點才能感同身受。

時間是一條緩慢而不更改的長河,心是坐在渡船上的孩童。唱歌、睡眠。歡笑、掉淚。看望風景,相見和告別。

來美之後,人生有如分水嶺,與國內的充實忙碌不一樣,那裏風和景明、人情簡單、日子清淡。每逢傳統節日,基本都一視同仁,慣於平波度,亦不會起波瀾。雖貪得一世清淨,卻也常常想念曾有親人夜話,朋友扎堆。

月初,剛送母親回國,我的內心盛滿不捨。回想有她在的日子,我們一齊打理小院,養花種菜,閒時散步,聊天談心。除此以外每一天都有享不盡的家鄉味道,手工饅頭、豇豆肉包、滷牛肉、小炒辣子雞……對於一個沒廚藝卻空有一顆吃貨之心我來說,好似老鼠掉進了米缸,而媽媽的味道與我,是親情、是分享、也是歸屬感。

清明節踏青的作文9

清明節墓碑祭祀,那場急匆匆的細雨應勾起清明節所有記憶。”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伴隨着這首千古流傳的詩篇,我們與時事一起哀悼……

一路上衆草叢生,空氣異常的凝重,象積滿了灰塵的古屋,凝重、悽清。微風在樹枝上纏繞着,象是淘氣的孩子,弄得早春的嫩葉瑟瑟發抖。一切都顯得如此潮溼、幽靜。

今天來到目的地,這裏到處野草叢生,看不清腳下的路,慢慢地進入我眼簾的便是太爺爺的墳地。首先,我作爲晚輩來到了太爺爺的墳前,將腰彎成90度,鄭重的爲它老人家深切的鞠上一躬。只見墳邊長滿了許多無名雜草,去年貼的已被雨水洗得發白的紙錢七零八落的貼在四周,爺爺拿出新的紙錢,點上明火,用它那雙蒼老而有力的手捏住紙錢,由內向外的輕輕一甩,在樹木的映照下劃出了一道深深的弧線,這弧線而蒼勁而軟弱,以淒涼的姿態落入着團熊熊的烈火,以表達我們對先人的赤子之心。回望往事,時光卻無法回頭,但因爲有你們的存在,讓這個平凡的家變得更惹人喜愛;正因爲那一句句諄諄教誨,才讓我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讓這中華禮儀代代傳承,發揚光大!以這種方式和心態,我走過了一個個先人的墳墓。雲層散開,留下的是一縷溫暖的陽光,小鳥展開了歌喉,在樹梢爲中華兒女的感恩精神放聲歌唱!

火苗依然在閃耀,陪伴它的還有那無邊的夕陽。我們久久站在墓地,不願與親人分離,誰也不知道先祖會在何方。留下的除了悲傷,還有那揮之不去的永遠的精神陽光。

時光不會停留,讓清明禮讚生命,彷彿是一種溫暖。願這種溫暖象春陽一樣照進每個人的心田……

清明節踏青的作文10

又是一年清明節到來時,清明節最早始於中國周朝時期距今約2000多年曆史了,在中國傳統節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每年到了4月5號前後便是細雨濛濛,古人便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更加形象的描繪了,清明節時候的畫面了。

清明節,又名踏青節,預示着春天的到來,萬物開始復甦,大地也充滿着生機,真是無限的美好,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家家戶戶也都忙碌起來了,開始舉行祭祀,掃墓等緬懷先人的習俗,當然每個地方的風俗不一樣,儀式也就不一樣了。

我的家鄉位於美麗的五嶽之一,“南嶽衡山”,到了清明節這一天家鄉的人們便在家裏準備着祭祀用到的紙錢,香火,水果祭品等東西。一大清早家家戶戶的老老少少就踩着山路,一前一後,前往自家先人的墳頭,給先人掃墓。

因爲處於山陵地帶,所以大多數人家,去掃墓的時候都是要走山路的,山路可是不好走,即使露水打溼着褲腳,荊棘鉤上了衣裳也阻擋不了人們對先人的懷念,每當我看到這一幕的時候,也是經不住感慨這種風土人情給家鄉帶來的濃濃色彩。

接着沿着山路我們一家人來到了先人的墳頭,開始把周圍的雜草清理一番,也就是掃墓。接着就是祭祀,大致的過程是這樣的,先是在墳頭擺好祭品,上三杯酒,點上三炷香,點燃紙錢,然後放炮,最後舉行跪拜儀式,祈求先人的保佑,接着我們會去其它先人的墳頭舉行同樣的儀式,直至結束。

每一個儀式,每一個舉動都是莊嚴而又尊敬的,這都是代表着人們對先人的懷念,雖然過程很簡單,但是內心卻得到了滿足,也是很開心每年都能夠在清明節這一天跟家人一起來掃墓,祭祀,畢竟也是一年只有一次。

這就是我家鄉的清明節,簡單而又莊嚴,更多或許是一種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