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臘八吃臘八粥作文(4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透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臘八吃臘八粥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臘八吃臘八粥作文(4篇)

臘八吃臘八粥作文1

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說:“見水不見米,非粥也;見米不見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膩如一,而後謂之粥。”

想起了臘八節喝粥的事,喝一碗臘八粥,粥香四溢,香濃軟糯。覺得日子也像粥一樣甜了。

記得小時候,母親特別喜歡給我們熬粥。母親說,粥養人。其實母親熬粥是爲了節省糧食,要不了多少米,就能熬一大鍋粥,讓一家人吃飽。在那個糧食緊缺的年月裏,能喝上一兩碗粥,也是難得的享受呀!

粥就這樣溫暖過那些貧瘠的歲月,後來生活好了,在我心中,粥仍然像一位鄉下的故人,那麼親切地縈繞在我的記憶裏,不離不棄。

每到臘八節,天邊剛泛起魚肚白,母親就要起牀做臘八粥。熬粥是個慢功夫的細活,母親先把不易煮爛的紅豆、小米、小豆下鍋,用大火煨煮,待它們煮開了,再加入糯米、栗子、核桃仁等,用小火不急不躁地煮着。聽着鍋內咕嘟咕嘟的聲音,香氣也就一圈一圈的四溢開來。

我們聞着香氣來了,圍着竈臺一遍遍問母親,好了沒?母親問煩了,像轟小雞一樣把我們趕出廚房,憐愛地說:“還早着呢,好了,我會叫你們。”但過不了多久,我們又慢慢聚攏在竈臺邊圍成一排……

終於等到出鍋了,臘八粥又稠又亮,那鮮紅的棗兒,白嫩的花生,翠綠的青豆,以及都已經開了瓣的核桃仁,每一樣都甜絲絲,香噴噴地透着熱氣。舀一勺含在嘴裏,清香瞬間溢滿舌尖,吞下去,只覺得有一種暖,滑過喉嚨,溫暖了五臟六腑,那是一種透心的暖。

臘八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歷史上,許多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頌揚臘八節的名篇佳作。

詩人杜甫在《臘日》中寫道:“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詩人寫詩的那個臘日氣候是多麼溫和,冰凍全消。詩人高興之餘準備辭朝還家,縱酒狂飲歡度良宵。

陸游在《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中也流露出美好景象:“臘月風和意已春,時因散策過吾鄰……今朝佛粥交相饋,更覺江村節物新。”詩人從臘八節中嗅到了春的氣息,吃了臘八粥,那春,想是踩着梅花瓣兒姍姍而至。

又是一年臘八到,妻子在超市買了一箱八寶粥準備過節,這與母親做的臘八粥怎麼可以相比?我是多麼懷念母親爲我做的臘八粥啊,因爲,那粥裏融化的有親情和愛,很悠遠,很綿長……

臘八吃臘八粥作文2

中國民間農曆臘月初八有熬臘八粥的習俗,稱爲“臘八節”。臘八粥的來歷,民間流傳着各種各樣的故事。

佛祖成道臘八節本是佛教節日。釋迦牟尼在成佛之前,出家修道,過了六年苦行生活,他飢餓疲憊到了極點。有一個牧女給他送來了乳糜-(奶粥),食後恢復了體力,洗去了身上的污垢,在菩提樹下終於覺悟成佛。佛教把這一天作爲“成道節”。印度佛教傳人中國,中國佛教徒認爲釋迦牟尼成佛是在十二月(即臘月)初八,遂以“臘八”爲成道節。在古代,每逢這一天,各寺院都要誦經紀念,仿效牧女獻乳糜事,以各種香谷、果實煮粥供佛,稱爲臘八粥。

祭祀臘神漢代始規定於臘月初八爲臘祭日。每到臘八這一天,爲了祭祀臘神,民間往往要準備一頓別具風味的粥。這種粥是用五穀雜糧摻入花生、栗子、紅棗、核桃仁、杏仁,用微火煮熟燉爛,再添加紅糖,做成八色香粥,稱之爲“臘八粥”。粥煮成之後,先要盛上幾碗,放置於庭院天井、碾磨盤上、牛馬羊豬圈的門上,以表示同慶豐收、迎吉祥之意。由此可知,當時的“臘八粥”與佛教沒有關係,完全是我國自己的傳統祭日。

紀念岳飛宋朝民族英雄岳飛,堅持抗金,遭_臣秦檜誣陷。朝廷連下十二道金牌,召岳飛進京。岳飛無可奈何,急急班師,一路糧食不濟。百姓聞訊,戶戶送去粥飯,嶽軍合混而食,道謝而去。這天乃臘月初八。後岳飛被害,百姓爲示懷念之意,每年臘月初八燒起“百家飯”。

皇帝喝粥在安徽流傳皇帝喝臘八粥的事故:朱元璋小時候家中貧困,在財主家放牛,他經常挨打受罵,飢腸轆轆。有一次他牽牛過獨木橋,老水牛跌到橋下摔折了腿,財主把他關在一間屋裏,三天三夜不給飯吃。他餓慌了,發現一個老鼠洞,一挖開發現一個老鼠糧倉,裏面有大米、豆子、粟米、珍珠米、紅棗……什麼都有。他就把這些東西煮了一鍋粥吃,覺得比什麼都香甜。後來,朱元璋打了天下,做了皇帝,吃膩了山珍海味,一天晚上,朱元璋又想起當年這種粥來,傳令御廚用各色五穀雜糧煮成粥進奉,大宴羣臣,這一天正是農曆臘月初八,因而賜名“臘八粥”。

臘八吃臘八粥作文3

從我能記事的日子起,我就記得每年農曆十二月初八,母親給我們煮臘八粥。

這臘八粥是用糯米、紅糖和十八種乾果摻在一起煮成的。乾果裏大的有紅棗、桂圓、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乾等等,小的有各種豆子和芝麻之類,吃起來十分香甜可口。母親每年都是煮一大鍋,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還分送給鄰居和親友。

母親說:這臘八粥本來是佛教寺煮來供佛的——十八種乾果象徵着十八羅漢,後來這風俗便在民間通行,因爲藉此機會,清理廚櫃,把這些剩餘雜果,煮給孩子吃,也是節約的好辦法。最後,她嘆一口氣說:“我的母親是臘八這一天逝世的,那時我只有十四歲。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後,趕忙到廚房去給父親和哥哥做早飯,還看見竈上擺着一小鍋她昨天煮好的臘八粥,現在我每年還煮這臘八粥,不是爲了供佛,而是爲了紀念我的母親。”

我的母親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農曆臘八!那時我已有了自己的家,爲了紀念我的母親,我也每年在這一天煮臘八粥。雖然我湊不上十八種乾果,但是孩子們也還是愛吃的。抗戰後南北遷徙,有時還在國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們幾乎連個“家”都沒有,也就把“臘八”這個日子淡忘了。

今年“臘八”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見第三代幾個孩子,圍在桌旁邊,在洗紅棗,剝花生,看見我來了,都擡起頭來說:“姥姥,以後我們每年還煮臘八粥吃吧!媽媽說這臘八粥可好吃啦。您從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這些孩子們真饞。我說:“那是你媽媽們小時候的事情了。在抗戰的時候,難得吃到一點甜食,吃臘八粥就成了大典。現在爲什麼還找這個麻煩?”

他們彼此對看了一下,低下頭去,一個孩子輕輕地說:“媽媽和姨媽說,您母親爲了紀念她的母親,就每年煮臘八粥,您爲了紀念您的母親,也每年煮臘八粥。現在我們爲了紀念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周爺爺,我們也要每年煮臘八粥!這些紅棗、花生、栗子和我們能湊來的各種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羅漢,而是象徵着我們這一代準備走上各條戰線的中國少年,大家緊緊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團結在一起……”他一面從口袋裏掏出一小張疊得很平整的小日曆紙,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農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樣。他把這張小紙送到我眼前說:“您看,這是媽媽保留下來的'。周爺爺的忌辰,就是臘八!”

我沒有說什麼,只泫然地低下頭去,和他們一同剝起花生來。

臘八吃臘八粥作文4

臘八古稱“臘日”。從先秦時起臘日已被當作一個節日來過了,但當時臘日不固定在十二月初八日,直到南北朝時,臘日才固定在十二月初八,從此人們在這一天祭祀天地神靈和祖先,並祈求豐收。

在歷,每年的臘日天子們都要向天祈福,並且大宰牲口,舉辦“臘”這種祭典,以求神靈、祖先保佑,取得來年豐收。“臘鼓鳴,春草生”是漢代流傳的民諺,它反映了當時的人們在臘日敲鼓驅疫,迎接新春的儀式和情景。而到了現在,過臘八馬上讓人想起來的一件事可能就是喝臘八粥了。

臘八粥顧名思義,是要湊夠八樣的,紅棗、花生、核桃仁等等不一而足,隨心所欲。有些像平常喝的八寶粥。到了臘八前一天,家家的主婦就開始準備了,在街頭巷尾碰巧見了,不妨站一會兒交流一下你是哪八樣,我是哪八樣。總有人忽然的驚叫一聲:哦,我忘了!然後匆匆的忙活去了,其他人便站在當地大聲笑起來。臘八這天早上,家家戶戶飄着濃濃的粥香,喝完了粥的小學生一直討論到上課仍爭執不休到底誰家的粥更好喝。

關於喝臘八粥的由來,有很多種傳說,其中以來源於佛教的說法較多,一說傳爲佛教徒仿牧女供養世尊乳糜之典故,而於臘月初八日用米及果物煮粥供佛,稱爲臘八粥。一說農曆十二月初八爲佛誕日,諸大寺作法佛會,煮果品、五穀等物爲粥,寺院以此粥供佛後多饋贈信徒,以邀佛佑。其後,此風氣漸傳至民間,成爲我國民間風俗之一。不過,我老家卻有一個和這毫不相干的傳說,倒也有趣。講的是很久以前,一個非常不仔細(方言:其意爲很奢侈)的富人整天花天酒地,一年一年的,花錢就象流水。這一年到了快過年的時候了,我想就是臘月初八日吧,才忽然發現所有的家產都已經花完了,甚至連吃的也沒有了,飢餓之下只好把家裏所有的裝糧食的缸底兒給清了清,真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剛好湊了八樣,就熬了一鍋粥,這鍋粥真是酸甜苦辣,一言難盡……最終這個人還是飢餓而死。爲警示後人,所以家家到了這一天都要熬臘八粥吃,以示珍惜糧食和財富之意,也有過日子要思量,別鑽過頭不顧_之意。

小時候每年喝臘八粥母親都會講這個故事,然後說:“其實也就是快過年了,讓人家兒都把缸底兒的剩糧食清清,打掃乾淨,利利索索的過個年。”母親對什麼事的分析總是一針見血的,我想也許真的是這個意思吧。那就讓我們別忘了清清自己的糧食缸,乾乾淨淨利利索索的過個年吧。

標籤:臘八 臘八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