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臘八作文600字彙編九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臘八作文600字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臘八作文600字彙編九篇

臘八作文600字 篇1

進入臘月,也就是進入了年終歲末的時候了。臘月是農家人最喜悅,也是最忙碌的時候。臘月初八的早晨,家鄉人有喝臘八粥的風俗習慣。臘八粥是有黃豆、麥仁、大棗、花生、玉米麪等五穀雜糧彙集在一起熬成的粥。“臘七臘八凍掉下巴”,往往臘八節這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了,所以早晨的這碗臘八粥,禦寒的功能是最強的,喝了臘八粥出門就不覺得特別的冷了。臘八處於秋收後的一段農閒時期,粥料的多種多樣,象徵着豐收的喜悅。臘八粥對來年充滿了憧憬和希望。臘八的到來,預示着春節離我們不遠了。臘八醃蒜是我們這裏的習俗,據說臘八這天早晨起來,在太陽還沒升起來的時候,醃製的蒜,顏色翠綠,吃在嘴裏酸酸的,很是招人喜愛。做法也是極其簡單,醃蒜的材料主要是米醋和大蒜。每年的這個時候,臘月初七娘買下2斤米醋,剝下很多白白的蒜瓣。臘八的早晨,用我家那個大罐子醃製好,把它們放到院子的陰涼處,等到過年的時候拿出來招待家人親戚朋友蘸餃子吃。開啟罐子,一股誘人的蒜香撲鼻而來,滿屋子空氣裏瀰漫着蒜味。你再看那泡在醋裏的蒜已經由白變綠,通體碧綠碧綠的,像一顆顆翡翠躺在那裏。用筷子加上幾個,放在餃子上,那蒜如同那翡翠碧玉襯托在餃子上,甚是好看,讓人看了垂涎三尺,使人食慾大增。故臘八蒜又被稱爲“翡翠碧玉臘八蒜”,你聽這名字,多美呀。冬天經常吃些臘八蒜,對人的身體很有好處的,既殺菌,還解毒。對治療高血壓、降血糖、降血脂、軟化血管也有一定療效,總之,多吃一些臘八蒜對人體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的。

年將至,在外漂泊的遊子歸家團聚,體味着家的溫暖,享受着親情的甜蜜。家,永遠是在外漂泊的遊子停靠休憩的港灣。今天就是臘八節了,在外勞作的人們已經盤算着回家過年了吧。因爲家永遠是溫馨的,家裏有至親至愛的爹孃,把在外漂泊一年的收穫和喜悅帶給爹孃。溫馨的家,這裏擁有着親情,無論走多遠的人,過年過節的時候永遠忘懷不了的總是家。

臘八作文600字 篇2

剛回到家,家裏就開飯了,我趕緊放下書包跑去洗手,一想到媽媽拿手的紅燒肉我就口水都快要流下來了,洗完手我趕緊跑向飯桌。

“什麼?今天喝粥?”我望着每人面前的一碗粥,不滿地嚷道。擡眼看看平時一樣討厭喝粥的爸爸,想找到同盟,一齊“反抗”,沒想到爸爸正津津有味地大口大口地吃着。再看看媽媽、爺爺,他們也都吃得樂呵呵的。這是怎麼啦?爺爺看我在發愣,便放下碗,饒有意味地吟誦道:“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婷婷,粥是寶啊,不可浪費!”我還沒回過神兒,媽媽義開口了:“早(棗)下力(慄)氣,來年豐收。婷婷,這粥有營養,吃吧!吃了臘八棗,背起書包往家跑。婷婷,快放假了吧?別呆了,快吃呀!”

“哦。”似乎這粥還有什麼深意!我剛捧起碗,爸爸一陣狼吞虎嚥,一碗粥已吃完了。他放下碗,大聲喊道:“過了臘八,不怕啦!”看着奇怪的大人們,我也學着他們的樣子,“大吃大喝”了起來。真是奇怪,一陣猛喝之後,原本冰涼的手變得暖和起來了。

邊吃邊聽他們聊着,我才慢慢明白過來:原來今天是十二月初八,傳說佛祖釋迦牟尼成佛前進山修行,十二月初八這天因飢餓勞累栽倒路旁,被一牧羊女發現,用大米粥救活,後來大徹大悟,得道成佛。臘八這一天有喝臘八粥的習俗,摻在白米中的五穀雜糧總計不下20種,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故又稱“福壽粥”。

原來,這看似普通的一碗粥有這麼深刻的意義,在家鄉,臘八粥熬好後,先要敬神祭祖,再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纔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儲存着吃了幾天還有剩下,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的意思。

原來臘八粥還有這麼多的含義,我算是長見識了。今天是臘八節,你們喝臘八粥了嗎?

臘八作文600字 篇3

在我的家鄉,一年中最愛冬季,而冬季中最讓我覺得有節日氣氛的當屬臘八節了。因爲春節時,人們都忙着走親戚各家忙碌;元宵節時,也沒有賞花燈、提花燈的習慣。而小小的臘八節,滾熱的臘八粥,卻能讓被寒風吹冷的心一下被焐得熱乎乎了。

若是逢雙休日,那便更好。一大家人從各地趕來,聚在奶奶家。許久不見的人們坐在長板凳上嗑着瓜子,聊着家常,將一年中那些瑣碎零星的事拼湊起來一點點道出。我們這些小孩擠在廚房裏,聽着“主廚”派下來的任務,然後一股腦散開,取來各樣的食材在角落各自埋頭幹起來了。我呢,每次總會領到揀蓮心這樣的活兒,心中暗自竊喜。那一個個揀出蓮心的蓮子,白淨爽口,清脆中帶着淡淡的甜。我順勢將那蓮子一個個塞入口中,好不得意。手中的活沒停下來過,可這碗裏蓮子越來越少了,有時被哥哥姐姐看見了難免奚落幾聲。我嬉笑着認錯,忙又止住貪吃的嘴,麻利將去心的蓮子一個個“咚咚”扔進碗中。將近晌午,大大小小的雜活,都被我們這羣孩子幹完了。裝着桂圓、核桃、蓮子、花生、菱角米、栗子、紅豆和去皮紅棗的八大碗放在一起,刷好的'大鍋也架起來等待着。

客廳中的大人們陸陸續續過來了,我們撤出廚房,圍在門口,看他們製作臘八粥。奶奶經驗豐富,是製作臘八粥的關鍵人物,其他人也只是打個下手。大鍋中清水開始沸騰,紅豆最先入鍋,一碗下去濺起水花,花生也被扔入鍋中煮,隨後紅棗、桂圓、栗子也被奶奶用手揪成小塊,灑入鍋中,再將所有米、核桃、蓮子等“嘩啦”放入。加少許白糖讓其更甜些,要知道我們這羣孩子都愛甜食,沒了糖誰都不樂意,多了會膩,少了則太淡,奶奶估摸着用手攢起一撮白糖灑入大鍋。半小時後,鍋蓋揭起,甜香飄出,大人們用大勺一斟,填滿了擺好的碗,再配上小巧的糕點,臉上有遮不住的歡喜。

節日裏,我們歡笑共品一鍋粥,算不上多麼特殊,但都有着美好的期望。

一碗飄香的臘八粥,滾燙濃郁,暖進心房,留在心裏。

臘八作文600字 篇4

農曆十二月初八,是我國漢族傳統臘八節,這天我國大多數地區都有吃臘八粥習俗。臘八粥是用八種當年收穫新鮮糧食與瓜果煮成,一般都爲甜味粥。而中原地區許多農家卻喜歡吃臘八鹹粥,粥內除大米、小米、綠豆、豇豆、花生、大棗等原料外,還要加蘿蔔、白菜、粉條、海帶、豆腐等。

臘八節又稱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或佛成道日,原系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與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竈神、井神)祭祀儀式,除祭祖敬神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於古代儺(古代驅鬼避疫儀式)。史前時代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爲巫術活動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後演化成紀念佛祖釋伽牟尼成道宗教節日。夏代稱臘日爲“嘉平”,商代爲“清祀”,周代爲“大蜡”;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爲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爲臘日。先秦臘日在冬至後第三個成日,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

《說文》載:“冬至後三戍日臘祭百神。”可見,冬至後第三個戍日曾是臘日。後由於佛教介入,臘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何故歲終之月稱“臘”含義有三: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逐疫迎春”,(《荊楚歲時記))中記載)。臘八節又謂之“佛成道節”,亦名“成道會”,實際上可以說是十二月初八爲臘日之由來。據傳,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修行深山,靜坐六年,餓得骨瘦如柴,曾欲棄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罷盤腿坐於菩提樹下,於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爲了紀念而始興“佛成道節”。中國信徒出自虔誠,遂與“臘日”融合,方成“臘八節”,並同樣舉行隆重儀禮活動。

臘八作文600字 篇5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對於冬天而言,最冷的便是大寒這個氣節。吃臘八粥便是這個節氣特有的習俗。古時每逢農曆十二月初八,爲了歡慶豐收,祭祀祖先和神靈,民間流傳吃“臘八粥”或“臘八飯”的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臘八粥是一種用多種食材熬製的粥,也叫做七寶五味粥。《燕京歲時記》中記載:“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江豆、去皮棗泥等,開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臘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塊,和米共煮一鍋,是合聚萬物、調和千靈之意。

冬天,我最開心的事就是吃臘八粥。每次到了這個節氣,媽媽都會和外婆一起去超市裏買各種米、各色的豆子和佐料。把採購的各類食物倒進紫砂煲裏,再倒入一大瓶的水,用筷子攪勻,將紫砂煲調至自動煮粥的模式,一夜煮到天明。隔天起牀,便能聞到撲鼻的香氣,那是一種攝人心魂的穀米香。盛在碗裏,紅的、紫的、黑的、白的……可謂是五顏六色。大的、小的、胖的、瘦的、可謂是各型各態,看着就非常有食慾。一口下去,紅豆沙軟、蓮子清香、小米飽滿、黃米軟糯……各種食物的美好都被收入口中。當然,如果能吃到桂圓的話,就可謂是一級棒了。每次,外婆和媽媽就只放三隻桂圓,家裏總共有六個人,所以能吃到一隻桂圓就是福中增福了。

這就是我們家大寒節氣的習俗——吃臘八粥。想到那迷人的味道,我就忍不住口水真冒。“吃臘八粥啦!”“來嘞!”屋裏迴盪着我和外婆的聲音……

臘八作文600字 篇6

人間煙火氣,最撫人心。

臘月即農曆的十二月,也就是歲末,接近新年的味道了。沈從文筆下的臘八是一幅氣韻流動的風俗畫;冰心筆下的臘八粥蘊含着對母親最深的懷念;而老舍筆下的臘八則是北平的時代記憶。對我來說,臘八又是那不盡的相思味。

這天的炊煙是年底盛事開始的標誌。臨近飯點,嫋嫋的炊煙蜿蜒於房頂上的天空裏,延續着千年來的鄉俗。煮粥的方法各地不同,地方製作時也有精粗之別。先取豆湯和棗湯,用做豆沙的方法去皮留沙,再加入杏仁、核桃、桂圓肉,一邊煮一邊用長柄勺子來回攪動。鍋下火苗跳躍,像一羣好動的精靈在舞蹈,鍋中的紅棗、薏米和蓮子翻騰着,顏色紅潤,充滿棗、豆的甜香。窗外的冬陽,透過窗棱照進來,陽光的味道像是暖暖地融入了粥裏,臘月裏第一絲清香混着水汽氤氳開來。

我捧着熱騰騰的臘八粥,小心翼翼地將嘴巴貼在碗邊,吹開浮於粥上的氣泡,輕輕地抿一小口,一股淡淡的清香便從舌尖一直流淌進胃裏,有流進了我的心田。我心生一股溫暖,這溫暖,不只是手中的一碗臘八粥,更是我愛的人和我所愛的人帶來的。此後的每年臘八,成了全家人心中最溫暖的節日。一碗濃郁的臘八粥,總是別有一番味道,無論是苦還是甜。"草杯盤共笑語,昏昏燈火平生。"這個普通的畫面,在臘八這天又顯得彌足珍貴。

今年的臘八,我走上街去,去很久很久沒去過的小巷子。熙攘的人羣來回穿梭着,苔痕斑駁的老牆無聲地詮釋着往事,小飯鋪的門口正熬着一大鍋臘八粥,那熱騰騰的水汽和鍋中翻騰的豆子,卻給予人一種"暖老溫貧"的感覺,一種溫暖和親情直達心扉。

我們都一樣,都是大時代裏的小人物,過着自己的日子,在我看來,有一種暖,掛滿回憶的老牆。臘八,早已不單單是一個節日,更是每個中國人心中的溫暖。是人們代代相傳的人間清歡,有多少的牽掛和不捨,回憶和感動在這時光中地久天長。

臘八作文600字 篇7

當地流傳有這樣一句民謠:“臘八棗樹吃米飯,棗兒結得干連蛋。”“干連蛋”,是家鄉的土語,意即棗樹碩果累累,果稠個大。

在我的家鄉,每年的農曆十二月初八,即臘八節,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就是用八種當年收穫的新鮮糧食煮成的甜味或鹹味粥。而我們家鄉的人卻喜歡吃鹹味臘八粥,粥內除大米、小米、綠豆、豇豆、花生、大棗等原料外,還要加蘿蔔、白菜、粉條、海帶、豆腐等。

臘月初八早上,天剛矇矇亮,大家就趕快起牀熬粥。粥熬好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不是自己吃飯,而是先將熬好的粥餵給棗樹,將棗樹樹身上砍一些小口子,再虔誠地把粥抹在樹痕上,這就算是棗樹把飯吃掉了。大家這樣做的原因,據老大家講,原來我們這個地區的棗樹原都不結果,大家都不願意種棗樹。棗神見大家都不尊敬她,便變成一個老太婆來到人間。她在離村不遠的地方畫了一片果園,滿園棗樹,紅棗滿枝。大家摘下一嘗,又酸又甜,好吃極了,就紛紛跑到管理棗樹的老太婆那裏討教。老太婆告訴大家,只要每年臘月初八給棗樹喂頓米飯,棗樹就會結果。大家按照她說的方法去做,果然棵棵樹上都結出了紅棗。這不過是一個傳說而已,其實這裏麪包含着許多科學道理:在棗樹上砍些口子,可以調節棗樹的營養增長,阻止養分向地下輸送,好集中力量供應地上部分,從而保證了果實的營養需求。至於把粥抹在樹痕上,其實不過是一種保護傷口癒合的土辦法罷了。

直到現在,家鄉的有些地方還保留有臘月初八讓棗樹吃米飯的風俗。當地流傳有這樣一句民謠:“臘八棗樹吃米飯,棗兒結得干連蛋。”“干連蛋”,是家鄉的土語,意即棗樹碩果累累,果稠個大。

臘八作文600字 篇8

清晨,在一片霧氣中醒來,細密的水氣糊滿整個玻璃,房間好像不那麼陰冷了。突發奇想,手指在“灰”玻璃上描出幾個大字“今天過臘八。”

翻身下牀,沿着霧氣找到在廚房忙碌的姥姥。這裏的霧氣更濃。氤氳裏,我找到這暖意的源頭。滿滿一鍋的香米,燉着紅棗、花生、核桃等穀物。“咕嚕咕嚕”的沸騰着,清香迎向我的臉蛋,溼潤潤的、癢癢的。深吸一口氣,微燙的香氣直衝鼻腔,留下久久不能消失的痕跡。這怕就是新年的味道了吧。我在心裏嘀咕着,每會新年前,臘八的存在總是能讓我多一份回味,多一份期待。“別在這兒轉悠了,小饞貓。收拾收拾,今天過臘八。”我回頭,望見姥姥匯着甜蜜的笑臉,我也笑了笑,一溜煙兒跑開了。

太陽藏進雲層,霧氣可算消散了一些。我正和姥姥在廚房包着除夕夜的蘿蔔丸子,案板上,幾排淡黃色的小糰子圓滾滾的,不一會兒,就被姥姥送進了油鍋。熱油一遍遍的翻滾,蘿蔔丸子就在池子裏跳,冒着氣泡,裹上了一層外衣。這時我注意到,姥姥嫺熟地夾出一個丸子,卻擱在竈臺上。隨即開啟竈爐,火焰開始侵噬丸子的肌膚。姥姥扭頭看見驚異的我,講到:“這叫祭竈,這丸子是給竈王爺的。每年臘八,竈王爺都會上天稟報一年中人間的情況。爲讓他上天言好事,就給他送去點兒好吃的丸子。”哦,還真有一段這樣的傳說,臘八又多了一份趣味呢!

不覺之時,初生的一年即將到來。小年臘八的幸福承接了過去一年的喜怒哀樂,引來了新一年的酸甜苦辣。淡淡臘八香,濃濃節日情。

臘八作文600字 篇9

不知道是聽誰說的,臘八這天採來的映山紅花(就是野生的杜鵑花),放到瓶子裏用水生上,到了年三十這天一定盛開。那個時候,也沒有賣鮮花的,要是大年三十,家裏有一瓶子盛開的鮮花也不錯!我和我的同學一起,在郊區……

不知道是聽誰說的,臘八這天採來的映山紅花(就是野生的杜鵑花),放到瓶子裏用水生上,到了年三十這天一定盛開。那個時候,也沒有賣鮮花的,要是大年三十,家裏有一瓶子盛開的鮮花也不錯!我和我的同學一起,在郊區的東山上,踩着沒膝的積,登山爬砬子去採那些乾枝的映山紅。人說:初生牛犢不怕虎,我們這些十幾歲的小丫頭,也是夠龍性的了,乾脆就沒想到,山上會出現什麼野牲口,會隨時有墜崖的危險。由於山上的太深,到了家以後,每個人都溼了半截褲腿子,被風打過,凍得硬梆梆的,當然也免不了被家裏人責怪。也許是巧合,也許是伺弄得精心,到了臘月二十九,這一瓶子的花啊,開得那叫歡實呢?我也終於有了一些成就感,家裏人也爲這盛開的鮮花感到節日的喜慶。

還記得在同學家吃過一種綠色的大蒜,酸酸的,很爽口。尤其是吃油膩菜餚時,用它做輔餐,那是相當得味。同學的媽媽說:臘八這天,把剝好的大蒜瓣放到白醋裏浸泡,到了春節時,大蒜就變成了翠綠色,叫做“翡翠蒜”,也叫做臘八蒜。名字好聽,也很喜慶。從那以後,我們家的餐桌上就多了這道菜,當然也是我的傑作。

小時候經歷過的事物,永遠地留在記憶的深處。這歡樂的臘八,這的童年記憶,如今都遠遠的離去,只是在這樣特殊的日子裏,還讓我酸酸地想起。

標籤:九篇 彙編 臘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