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二月二龍擡頭吃什麼

二月二,我國民間有吃麪條、炸油糕、爆玉米花、吃豬頭、吃春餅、吃燜子、吃蠍豆等習俗。這一天在飲食上也有一定的講究,因爲人們相信“龍威大發”,所以這一天的飲食多以龍爲名。吃春餅名稱“吃龍鱗”,吃麪條名曰“扶龍鬚”,吃米飯是“吃龍子”,吃餛飩爲“吃龍眼”,而吃餃子則叫“吃龍耳”。這些習俗寄託了人們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強烈願望。

二月二龍擡頭吃什麼

二月二龍擡頭吃什麼 篇1

鼓撅

二月二這天大多數農家都吃“鼓撅”(手搓麪條),俗稱“頂門棍”。爲什麼吃“鼓撅”?有人說,吃了“頂門棍”,把門頂住,邪祟不入,一年太平。有人說,過春節大家都吃悶了、玩昏了,吃一頓“鼓撅”頂靈性,就開始幹活過日子了。

攪團

也有在二月二這天吃攪團的,說是給龍糊鱗整甲,使龍抖擻精神昇天降雨。

炒豆子

有些地方還有在這天炒豆子的習俗,民謠曰:“二月二,龍擡頭,家家鍋裏嘣豆豆,驚醒龍王早升騰,行雲降雨保豐收。”

炒玉米

傳說中每年二月二炒玉米的傳統,就是紀念義龍爲解人間乾旱之苦,甚至不惜冒犯天條。傳說玉龍因不忍人民受乾旱之苦,義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並立下規條,只有金豆開花纔會予以釋放。人民因感激玉龍義舉而齊集一起炒玉米,因樣子像金豆開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錯,並釋放了玉龍。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傳統亦保留了下來。

二月二吃什麼“龍耳”(餃子)

餃子有的形似元寶,有的形似耳朵,龍擡頭這天吃餃子稱之爲“食龍耳”。“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餃子”,舊時,餃子是不易吃到的,過年過節吃到的也多是缺油少肉的餃子,只有一點肉味兒來解饞。如今的餃子餡料不一而足,從素菜、雞蛋到豬、雞、魚、蝦等各種肉類,幾乎沒有不能包進餃子裏的食材。在“龍擡頭”這天,講究吃“肉菜餃子”,即餡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諧音“有財”,寄語新年財源滾滾之意。

二月二吃什麼“龍膽”(炸油糕)

在北京、天津等一些地區,人們有在春龍節這天吃油炸糕的習俗,稱之“食龍膽”。油炸糕色澤金黃,被稱作龍膽是很形象的。做法是把黍子碾成黃米,再把黃米磨成面,即成黃米麪,由黃米麪做成的黃米糕具有“黃、軟、筋、香”四大特點,吃的方法有兩種,一是“素糕”,二是“油炸糕”。油炸糕則比較講究,大同的油炸糕具有個兒小、皮兒薄、花樣多三個特點,其花樣品種分豆餡、糖餡、菜餡三種。豆餡有小豆、豇豆、扁豆、芸豆四種;糖餡有紅糖、白糖兩種,另外各加青紅絲、玫瑰、核桃仁、果脯等;菜餡有綠豆芽、山藥、胡蘿蔔餡;有地皮菜、豆腐乾、山藥餡;有山藥、苦菜、韭菜餡。無論是哪種餡的油糕,吃進來都是裏香外脆,膾炙人口。

二月二吃什麼“龍鱗”(春餅)

吃春餅叫做“吃龍鱗”是很形象的,一個比手掌大的春餅就像一片龍鱗。春餅有韌性,內卷很多菜。如醬肉、肘子、燻雞、醬鴨等,用刀切成細絲,配幾種家常炒菜如肉絲炒韭芽、肉絲炒菠菜、醋烹綠豆芽、素炒粉絲、攤雞蛋等,一起捲進春餅裏,蘸着細蔥絲和淋上香油的麪醬吃,真是鮮香爽口。吃春餅時,全家圍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餅放在蒸鍋裏,隨吃隨拿,熱熱乎乎,歡歡樂樂。

二月二吃什麼“龍鬚”(麪條)

“龍鬚麪”是我國北方傳統風味筵席面點品種之一,由山東抻面演變而來,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相傳明代御膳房裏有位廚師,在立春當日,做了一種細如髮絲的麪條,宛如龍鬚,皇帝胃口大開,龍顏大悅,讚不絕口。從此,這種炸制的細點便成了一種非常時尚的點心。二月二食龍鬚麪有“順順溜溜、順心如意”的美好寓意。

二月二吃什麼爆米花

相傳武則天當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內不許向人間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龍不忍百姓受災捱餓,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後,將司掌天河的玉龍打下天宮,壓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還立了一塊碑,上寫道:“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人們爲了拯救龍王,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正在翻曬金黃的玉米種子時,猛然想起,這玉米就像金豆,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於是家家戶戶爆玉米花,並在院裏設案焚香,供上“開花的金豆”,專讓龍王和玉帝看見。龍王知道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聲向玉帝喊道:“金豆開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裏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召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佈雨。從此以後,民間形成了習俗,每到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就爆玉米花,也有炒黃豆的。

二月二吃什麼豬頭肉

自古以來,供奉祭神總要用豬牛羊三牲,後來簡化爲三牲之頭,豬頭即其中之一。另據宋代的“仇池筆記”記錄的一個故事:王中令平定巴蜀之後,甚感飢餓,於是闖入一鄉村小廟,卻遇上了一個喝得醉醺醺的和尚,王中令大怒,欲斬之,哪知和尚全無懼色,王中令很奇怪,轉而向他討食,不多時和尚獻上了一盤“蒸豬頭”併爲此賦詩曰:“嘴長毛短淺含膘,久向山中食藥苗。蒸時已將蕉葉裹,熟時兼用杏槳澆。紅鮮雅稱金盤汀,熟軟真堪玉箸挑。若無毛根來比並,氈根自合吃藤條。”王中令吃着蒸豬頭,聽着風趣別緻的“豬頭詩”甚是高興,於是,封那和尚爲“紫衣法師”。看起來豬頭還真是一道佳餚呢,而且也是轉危爲安平步青雲的吉祥標誌。如今就有一道名菜叫做“扒豬臉”,經過選料、清洗、噴烤、洗泡、醬制等十二道步驟,歷經十多個小時的烹飪,才能端上餐桌。“扒豬臉”有三種,一是原汁原味吃;二是蘸醬汁吃;三是卷煎餅吃。每一種吃法都有不同的滋味。“扒豬臉”肥而不膩、肉骨分離、糯香可口,給現代人帶來了美容、健腦的效果。“二月二”吃現代“扒豬臉”,回味古代的餐飲歷史,真是一種當代與歷史交融的完美體驗。

二月二龍擡頭吃什麼 篇2

1、餃子(食龍耳)

餃子是中國北方最好的美食之一,不接受反駁!無論北方人走到哪兒,最難忘的就是餃子,而且最難忘的是母親包的。思鄉有時吃頓餃子會化解很多愁。北方的農村重大節日都要吃餃子的,二月二也不除外的。“好吃不如餃子”這話不是隨便說說的。這餃子有很多形狀,元寶形的、耳朵形的,龍擡頭這天吃餃子稱之爲“食龍耳”。,在“龍擡頭”這天,講究吃“肉菜餃子”,即餡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諧音“有財”,寄語新年財源滾滾之意。

2、炸油糕(食龍膽)

北京、天津等地:有二月二吃油炸糕的習俗,稱之“食龍膽”。油炸糕色澤金黃,被稱作龍膽是很形象的。做法是把黍子碾成黃米,再把黃米磨成面,即成黃米麪,由黃米麪做成的黃米糕具有“黃、軟、筋、香”四大特點,吃的方法有兩種,一是“素糕”,二是“油炸糕”。這個小米可不是那種普通的我們見到小米,是那種糯小米,一般用來做年糕和麪食中包上做蒸包。

3、春餅(咬龍鱗)

立春之日講究吃春餅,而過二月二同樣講究吃春餅,立春吃春餅叫做“咬春”,而二月二吃春餅則叫做咬“龍鱗”,是因春餅圓且薄的形狀好似鱗片而得名。二月二吃春餅的習俗源於清代,餅內捲入醬肘子、豬頭肉、樟茶鴨等肉食以及韭菜、蘿蔔、豆芽等蔬菜。

4、麻花(啃龍骨)

這個是河北地區的風俗,相傳很久以前,河北大營一帶毒蠍橫行,人們爲了詛咒這個毒蠍,就在每年陰曆二月二,把和好的面拉成長條,扭作毒蠍尾狀,油炸後吃掉,稱之爲"咬蠍尾",久而久之,這種"蠍尾"就演變成今天的麻花。晉南這天則一定要吃麻花、饊子,謂之“啃龍骨”。

5、山東地區:面旗子

農曆二月二,山東淄博老百姓有吃炒麪旗子的傳統習俗。發麪之後,然後再跟擀麪條一樣,擀成面,用刀切成菱形,跟旗子一樣。我小時在農村時,我母親做得會加雞蛋,顏色黃金色,一般是用沙子炒或者直接放大鍋中炒。小時候最愛的食品之一,嘎嘣脆,又不硬,香。可惜很多年沒吃到了,一直在外地。

6、山東青島地區:除了吃棋子、糖豆,還在二月二攤煎餅吃。

那個年代,白麪金貴。我小時在家最愛吃的就是老媽攤得煎餅,裏面加點油、雞蛋、蔥花。但是我自己做總是做不出那個味道。

這個煎餅不是臨沂、淄博地區那種,也不是現在流行的煎餅果子,但是做法差不多,只是相對軟。

7、北方:龍鬚麪

北方人喜歡在二月二吃碗“龍鬚麪”討個好彩頭。龍鬚麪由山東抻面演變而來,因抻出的面細如髮絲,下滾水如銀龍入海,故而得名。二月二食龍鬚麪有“順順溜溜、順心如意”的美好寓意。

8、爆米花(金豆開花)

當年武則天當上了皇帝,此事惹惱了玉皇大帝,玉帝傳諭四海龍王,三年內不得向人間降雨,有條黃龍卻違背了旨意。玉帝得知後,把它打下凡間,壓在舍利塔下,玉帝說如果想回到天庭除非“金豆開花”。人們爲了拯救龍王,到處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這天,人們正在翻曬玉米種子時,突然想到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就家家戶戶崩爆玉米花,並在院子裏設案焚香,供上開了花的“金豆”。

9、甘肅:炒豆子

二月二在西北,甘肅岷縣等地有吃炒豆子的習慣,表示每年春天的開始,岷縣的'二月二會,前來浪會的人們買大黃梨拿回家孝敬老人,故“二月二”廟會又稱“黃梨會”。山東地區除了吃麪旗子外,也吃炒豆子,只不過同甘肅的略有區別,是用面加糖然後調成稀狀,把黃豆裹起來,然後再炒,更美味。

10、吃豬頭

農曆二月二日,龍擡頭,大倉滿、小倉流。民間習俗春龍節來到,家家戶戶吃豬頭等各種食物,以示吉慶。有“龍擡頭,吃豬頭”的習慣。人們紛紛購買豬頭肉,希望新年有個好兆頭。

11、北京:驢打滾

老北京的習俗,人們總喜在農曆二月二買“驢打滾”品嚐。黃豆粉面裹豆沙餡兒的驢打滾外形圓潤,有“財源滾滾”的吉祥含義。

12、安徽黃山:炒麪

在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北鄉一帶,每逢農曆二月初二,到了中午開飯的時間,家家戶戶都吃炒麪條。炒麪條是將麪條扯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再與肉絲、油豆腐絲、春筍絲、青菜等混合在一起炒。因炒熟的麪條外形像蟲,寓意大家合力把蟲炒熟並全吃掉了。

13、江浙滬地區:撐腰糕

江浙滬地區在二月二這天保留着吃“撐腰糕”的習俗,有把腰撐住的寓意,意思是吃了糕,當年裏就不會腰痠背痛了。

14、浙江溫州:芥菜飯

芥菜飯是浙江溫州傳統的漢族小吃,飯鬆菜嫩,香甘爽口,別有風味。農曆二月二吃芥菜飯是溫州民間廣爲流傳的習俗,並有“吃了芥菜飯不生疥瘡”的說法。《瑞安縣誌》說,“取芥菜煮飯食之,雲能明目,蓋取清精之義”。芥菜飯佐料有肉絲、香菇絲和蝦米等。

龍擡頭的由來故事

傳說有一年民間大旱,地裏乾旱地裏根本沒法下種子。老百姓紛紛上街祈福求雨,請求龍神賜雨。祈福祭奠什麼方法都想過了,怎奈就是一滴雨不下。老百姓叫苦連連,來年定要忍飢挨餓。這時天上守護天河的青龍王得知後看着百姓受苦十分不忍,擅自做主將天河翻了個個倒出了一半的天河水。天降大雨,滋潤大地。百姓們歡呼雀躍感謝龍王賜雨賜福。這一年百姓們糧食大豐收,家家戶戶都有糧食吃不必擔心忍飢挨餓了。

天上的玉皇大帝得知此事,十分惱怒大發雷霆責怪龍王私自做主天降大雨。玉皇大帝命太上老君即可將青龍王壓在神山之下永世不得擡頭,除非金豆開花。

得知此事的百姓就感到非常難過,想方設法地尋找什麼是金豆,如何讓金豆開花。苦苦尋覓許久不得其法。有一天一百姓家中孩童將家裏的幹玉米粒放進熱鍋里加熱,隨着鍋裏溫度升高。玉米爆裂變成了玉米花。家中父母聞聲而來問其原因,得知孩童將玉米粒放進熱鍋,玉米粒爆裂。其父一拍大腿驚呼,這不是就是金豆開花麼。隔日百姓家家戶戶上街支起鍋罩做玉米花。高聲大喊告知天庭,金豆已開花請求釋放青龍王。

玉皇大帝得之後撥開雲霧一看,果真玉米爲金,爆開像花。故此爲金豆開花。玉皇大帝召來太上老君說到,我身爲玉帝要一言九鼎,即刻釋放青龍王並官復原職。

壓住青龍王的神山被移走,於是青龍王擡頭一飛沖天回到了天庭。那天正是二月初二,故此民間流傳二月二龍擡頭。

二月二龍擡頭6大習俗

1.剃龍頭

二月初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

農曆的二月初二,無論是走在鄉間集市,還是城裏的大街小巷,都會看到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許多人都在排隊理髮!一爲兒童理髮,叫剃“喜頭”,借龍擡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髮,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新的一年順順利利。

2.擺圍倉

二月二圍倉是村民勤勞的象徵。

圍倉的圓圈,大套小,少則三圈,多則五圈,圍單不圍雙。

圍好倉後,把家中所有的糧食都找出來虔誠地放在倉的中間,還有意撒在倉的外圍,象徵着當年的大豐收,糧食已經多得茓子和鬥都盛不下了。預祝當年五穀豐登,倉囤盈滿。

3.吃龍食

二月二還有吃豬頭肉、啃豬蹄和咬豬耳的習俗,都是象徵着日子過得吉祥富足。人們形容龍也是從很多動物身上找到特徵,在龍形象裏,可以找到蛇、魚、鳳、麟、鹿、馬、牛多種動物的影子。人們用豬頭代替龍頭,也是這個原因。

4.帶姑娘

“二月二,帶姑娘”

即孃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兒,在被接回來的日子裏,“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門聊天兒,輕鬆而愉快。而城裏人“帶姑娘”則是姑娘、女婿一起帶回來吃一頓豐盛的中飯。

5.放龍燈

一些沿河地區還有“放龍燈”的習俗。不少人家用蘆葦或秫秸紮成小船,插上蠟燭或放上用蘿蔔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時分,放到河裏或灣裏點燃,爲龍照路,藉此娛樂同時又傳遞一種美好的祝願。

6.開筆禮

二月初三爲文昌誕辰日,文昌是主宰功名之神,該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舉登第。舊俗,兒童在二月二這天行開筆禮,表明開始正式學習。

開筆禮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禮。儀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講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贈文房四寶等內容。現在很多地方也恢復了這項活動

二月二龍擡頭吃什麼 篇3

二月二龍擡頭習俗吃什麼一:

民俗專家表示,所謂龍擡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甦醒。民間有二月二,龍擡頭,蠍子、蜈蚣都露頭之說。

二月二這一天民間飲食多以龍爲名,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吃麪條叫扶龍鬚,蒸餅也在面上做出龍鱗狀來,稱龍鱗餅。

這些習俗寄託了人們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除此之外,青島人還常吃炒豆子、炒麪棋。

二月二龍擡頭習俗吃什麼二:打囤

打囤,又稱打灰囤、圍倉,就是用草木灰在場院和庭院裏撒成若干倉廩狀的圖案。打囤要在二月二早晨,一般由當家人來打,先用簸箕盛上草木灰,用一木棒輕敲其邊沿,使灰徐徐落下,成一寸半的灰線,邊打邊走,圍一圓圈,名爲囤或倉,中間再放上少許五穀雜糧即成。

煎餅薰蟲

煎餅薰蟲就是這天人們都吃煎餅,也有煎正月留下的年糕吃的,叫做煎糕薰蟲。這是因爲時在驚蜇前後,各種毒蟲都開始活動,意在以此來提醒人們不要受毒蟲的傷害。

二月二龍擡頭習俗吃什麼三:農曆二月初二,民諺說二月二,龍擡頭,春回大地,萬物復甦。這一天,人們會理髮,圖鴻運當頭,還會將美食加上龍以示吉慶:吃豬頭肉稱挑龍頭,吃麪條稱吃龍鬚,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米飯叫吃龍子。

龍擡頭是什麼意思:源於堯王的誕辰

龍擡頭(二月二)又被稱爲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龍擡頭是每年,農曆二月初二,傳說是龍擡頭的日子,它是中國城鄉的一個傳統節日。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佑保豐收。二月二,傳說是堯王的誕辰。還有人相傳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稱土地誕,爲給土地公公暖壽,有的地方有舉辦土地會的習俗:家家湊錢爲土地神祝賀生日,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在廣西中北部壯族地區也有二月二龍擡頭,八月二龍收尾的說法。

龍擡頭是什麼意思:這一天升起了龍角星

二月二,龍擡頭是一句古老的諺語。我國古代天文學家根據日月五星的執行軌跡把天空劃分爲28天宿,即黃道帶,以此來表示日月五星的執行和位置。28天宿可分爲4個大區(4象或4神),東方蒼龍(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西方白虎(包括奎、婁、胃、昴、畢、觜、參七宿);南方朱雀(包括井、鬼、柳、星、張、翼、軫七宿);北方玄武(包括鬥、牛、女、虛、危、室、壁七宿)。其中角宿就是龍角。在二月初二這一天東方地平線上升起了龍角星,所以稱爲龍擡頭。民間又傳說這一天龍神會從睡眠中醒來,於是人們在那時就會焚香禱告,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這一天也稱爲龍頭節和青龍節。

二月二龍擡頭吃什麼 篇4

春餅:

春餅是北京民俗食品,一種烙得很薄的麪餅,又稱薄餅。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餅,名曰“咬春”。農曆二月初二,是中國古諺所說龍擡頭的日子(“二月二,龍擡頭”),這一天北京人也要吃春餅,名曰“吃龍鱗”。

北京春餅:

春餅比吃烤鴨的薄餅要大,並且有韌性(北京人稱爲要有“骨立勁兒”),因爲要卷很多菜吃。昔日,吃春餅時講究到盒子鋪去叫“蘇盤”(又稱盒子菜)。盒子鋪就是醬肉鋪,店家派人送菜到家。

“龍擡頭”習俗各不同

這一天全國各地對吃食都有一些講究,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據瞭解,“二月二”北方以卷春餅、吃麪條等麪食爲主,而在南方,米飯、鹹粥等稻穀類食物則是“二月二”的主打。

北方春天氣候乾燥多風,多食一些“湯麪”也順應了養生理念。據瞭解,被稱爲“龍鬚”的麪條,是民間最長見的“龍擡頭之日美食”。另外,一些小吃也成了“二月二”這天不可或缺的“龍食”。如吃餃子、吃春餅,餃子餡中有肉又有菜,春餅有韌性,內卷很多菜,不僅鮮香爽口而且做到葷素搭配和營養膳食的平衡。

在南方吃芥菜飯成爲一種習俗,其中所含的維生素C和葉綠素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而此時正值春寒料峭,在民間食用薺菜飯也有“吃芥菜飯不生疥瘡”的說法。

吃“龍食”因人而異

民間也有二月初二家家戶戶要吃豬頭肉的說法,將其比做爲“挑龍頭”。豬肉,不但營養豐富,而且食療價值也很高。豬肉有補氣血、益精髓、滋陰,補心肺、解熱毒、壓丹石的作用。胡立明提醒大家,豬肉雖好,也應適量,從中醫角度來說,豬肉屬於發物,多食亦致胃腸飽脹、腹瀉等,肥胖患者、高血壓患者、中風病人以及胃腸虛寒者,都應慎食或少食;脾虛的人多吃容易生溼成痰。

在北方一些地區,人們有在二月二這天吃油炸糕的習俗,稱之“食龍膽”。但還是提醒大家,油炸糕是高脂肪、高熱量食物,肥胖者、高血壓患者應少吃。中醫認爲,辛能散風、驅寒、甘能健脾、淡能滲溼,應少食油膩食物,適當的增添甘味,顧護脾胃陽氣,以養脾臟之溫。

標籤:擡頭 二龍 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