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關於寫端午節的作文300字(精選9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寫端午節的作文300字(精選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寫端午節的作文300字(精選9篇)

寫端午節的作文1

今天是端午節,我和媽媽一起包糉子,糉子看起來包很容易,但自己動手做起來卻很難。

首先,把姜米與花生蜜棗混合在一起,做成一個三角形的形狀。然後把糉子用糉葉慢慢地包起來,這一步可不容易,如果用勁太大,糉子會碎的,如果用勁太小,又包不住,所以我包一個糉子花了很多時間和力氣。我不想包了,但又怕媽媽嘲笑我,只好慢慢的煎熬。

不一會,一大盆姜米和一小碗花生蜜棗包完了,我和媽媽把線纏在糉子上,弄完後,我們就開始煮糉子了。先把水煮沸,讓後把糉子一個一個放進鍋裏,蓋上蓋子,等上4,5分鐘,糉子就熟了。

又悶了幾分鐘,我把糉子端了上來,我,爸爸,媽媽,嬸嬸,叔叔,弟弟,妹妹都開始吃。每個人都吃得津津有味。飯後,我們又開始玩猜謎語遊戲。每個人都出題,然後知道謎底的人搶答,誰說對了或者誰出的題難住了大家都加一分。最後我的了第一,妹妹得了最後一名。最後的時候,媽媽把一枚一元的硬幣塞進了一個糉子裏,誰吃到了就是誰的錢,爸爸很幸運吃到了那枚錢。

今天是最快樂的一天。

寫端午節的作文2

我的家鄉有很多節日,我尤其喜歡五月初五端午節了。

今年的端午這天節,我們全家人一起搶着吃媽媽剛剛包好的糉子。我迫不及待地剝開糉葉,咬了一口,說:“哇!媽媽包的糉子可真好吃啊!”媽媽笑着說:“你這個小饞鬼!糉子呀,有三角形、菱形、方形、柱形……可真是樣式繁多。如果按照餡料來分,可分爲豬肉糉,黃豆糉,蜜棗糉,蛋黃糉等,味道各不相同。”我俏皮地說:“還是媽媽做的最好吃。”我一下子就吃了三大個。香噴噴的,裏面的肉餡更是鮮嫩。吃了一口還想再咬一口。

我們一家人吃好糉子後,又開車趕去觀看賽龍舟。

到那時,岸上的觀衆已是人山人海。河上的龍舟活靈活現,兩側做工十分精美。賽龍舟的叔叔們,穿着紅背心,頭上用手巾盤着英雄結。他們可謂信心滿滿,蓄勢待發。一聲槍響後,各位叔叔們用力划着龍舟,龍舟像離弦的箭一樣,非一般地前進。剛開始,旗鼓相當,不分上下,最後紅色的龍舟勝利了,紅色龍舟上的.人們歡呼起來,我們也歡呼起來。

今天端午節過的真開心啊!

寫端午節的作文3

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瑞陽節、重五節。據說端午節的由來和屈原有關。

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深受信任,但是遭到了小人的的陷害,被楚懷王趕出都城,流放到異地他鄉。之後,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痛不已,在農曆的五月五日,抱起石頭,跳進了泊羅江。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悲痛欲絕。紛紛來到泊羅江邊打撈屈原的屍體。漁夫們划着船在江上來回尋找,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效仿。一位老醫師還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期望蛟龍水獸喝了以後暈倒,就不會去傷害屈原的身體。之後人們怕蛟龍把飯糰吃掉,就用楝樹葉包上飯,外面纏上彩線,變成糉子丟進江裏。

從此,每年的5月5日,就有了賽龍舟、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

寫端午節的作文4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國古老的民俗節日,關於它的由來流傳最廣的是屈原投江。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的三閭大夫由於懷才不遇在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這天投汩羅江自盡。百姓們知道了以後就在江裏投下竹葉包的米食並競相划船尋找屈原的屍體。

如今,每逢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在門口懸掛菖蒲、艾草以驅邪避惡。再熬一大鍋艾草及菖蒲的藥水給全家洗澡,以清潔身體,使百病不侵。小朋友會將香包掛在胸前避邪,大人則忙着洗糉葉,包糉子,祭祀鬼神祖先,以祈求平安,大家也熱鬧地舉辦龍舟競賽,以示全民歡慶佳節。

奶奶給我講了端午節的由來,奶奶準備好子五彩的線,紅豆製作的餡,還有紅棗、江米、糉葉。

奶奶把糉葉拿在手中開始包,米和棗被奶奶包在裏面,我幫奶奶用線捆好,一會兒就包了許多糉子,奶奶把糉子放進鍋裏,一會兒就煮熟了,我們全家人坐在一起吃糉子,過着快樂的節日。

寫端午節的作文5

俗話說:端午節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我們也知道端午節可以包糉子,吃糉子,可以賽龍舟,看賽龍舟,所以我特別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到了,那天早晨,我一口氣吃了五個糉子,可把我漲倒了,哈哈,是不是很貪吃呢?誰叫糉子這麼美味呢,我一下沒忍住喲。吃完糉子,爲了消化下,我決定去找弟弟,我們一起去看賽龍舟,我們快速來到賽龍舟的地點———我們新津的母親河南河,那場面,真叫一個壯觀,水面上你爭我搶,誰也不服輸,那個拼搏精神,令人歎服,河兩岸,人山人海,全是觀看比賽的羣衆,大家的表情隨着比賽的節奏,有所變化,一會兒屏神關注,一會兒搖旗吶喊,一會有拍手歡呼,不停地喝彩,經過激烈的爭奪,咱們新津本土的龍舟隊獲得了比賽的第一名,哈哈,要說實力,真的是屢屢奪魁的隊伍,我爲他們驕傲。

快樂的端午節,我愛你!

寫端午節的作文6

今天是端午節,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我想端午節應該是每個地方都有的吧,可媽媽告訴我:"端午節流行於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這下我可明白了。

我和奶奶來到大街上,四處都會傳來熱情的喊聲。聽“賣糉子啦!甜的,鹹的,香噴噴哦!”但最令我注意的是小孩子了,他們的脖頸,手腕或足裸上都繫着紅,黃,藍,白,黑五色的絲線,奶奶說,那是長命縷。

奶奶從大街上買了些艾草和蒜頭,中午12點,就拿出去放太陽下曬,說是可以避邪。

晚上,一家人吃着飯菜,當然少不了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還有一道菜叫黃龍出海,媽媽說:"今天是龍的紀念日,所以要燒這道菜。"電視機裏,小朋友們正做遊戲,瞧他們的頭上畫着"王"字,身上還佩戴着五色香囊。

端午節可真是有意思啊!

寫端午節的作文7

今天是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今天早晨,媽媽早早的就起牀了,她去了菜市場,買回來一些糉葉、肉、蜜棗、和糯米。媽媽一回到家,先把糉葉用開水燙一下,然後把蜜棗、肉和糯米放一個鍋裏,再把一些醬油倒入鍋裏,緊接着把它們拌一起,餡便做好了,這些準備工作做好之後,媽媽便開始包糉子了。

只見媽媽不慌不忙的拿起幾片糉葉,圈成一個類似圓錐的形狀,接着放一些餡裏面,然後再用一片糉葉包起來,最後用一根線紮起來,這樣,一個糉子便包好了。我學着媽媽的樣子也包起糉子來。糉子包好了,媽媽立刻把糉子放鍋裏煮,過了不久,糉子煮好了,媽媽拿起一隻糉子,剝開糉葉,細細地品嚐,我看着媽媽臉上的表情,忍不住笑了,媽媽見了,被我搞得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但看我開心的樣子也笑了。

這一天,人們不光吃糉子,還賽龍舟,插艾青……這都是過端午節的風俗習慣,據說都是爲了紀念愛國英雄屈原的。

今天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寫端午節的作文8

我國有許多的傳統節日,比如說: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清明節、春節。馬上,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快要來到了。每一年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姐、重五節。學者聞一多認爲,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其實無論南方還是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爲了投淚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關於端午節的兒歌有“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饊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我已經瞭解端午節的習俗了,你呢?

寫端午節的作文9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

屈原是戰國時期的大臣,他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被撤職趕出都城流放到別處。在流放中,屈原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自己有無能爲力,他心如刀割。於是,在五月初五那天,屈原寫下了絕筆《懷沙》,然後便跳進汨羅江自殺。

屈原死後,人們爲了紀念他,就在每一年的五月初五吃糉子、喝雄黃酒。

以前我以爲吃糉子是一種美食,現在我才知道原來人們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