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初一以過端午爲題的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初一以過端午爲題的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初一以過端午爲題的作文

初一以過端午爲題的作文1

午後靜寂,溫和的陽光照滿小院,一股清香幽幽地飄來。

哦,是牆角的艾草。艾草一入門,端午也跟着到了!

那把艾葉無妖嬈姿態,無絢麗色彩,無獨特之處,唯有香氣迷人,令人喜愛。聞着這般的艾香,我託着腮幫子,注視着門口。哦,是姥姥來了!

眼前的姥姥是多麼消瘦,手拎着浸水後更顯碧綠的糉葉。她從一旁熟練地搬來板凳,將糉葉放進一個洗淨透亮的鐵盆裏,鐵盆的周圍放滿了圓滾滾的糯米,還有香甜的蜜棗。

姥姥撈起一根糉葉,包成一個圓錐形,放入糯米、蜜棗,再用棉繩圍起紮好。哦,所有的動作都是那麼嫺熟,水到渠成一般,令我眼花繚亂。在她包好成堆的糉子之後,便開始下鍋煮了。

很快,一股濃烈的糉香向我襲來,我循着味兒,信步走進廚房。可是,當我揭開鍋蓋,裏面卻空空如也。我如夢方醒,方纔的一幕幕,只是我的幻想罷了。

愛依舊有的,我堅信!

這不,昨天姥姥在電話裏充滿歉意地說,她今年端午不來了,但會託人捎一些糉子給我。我的心中有着一絲悵然。很快,這份悵然又被收到的糉子驅散。

哦!讓我去“偷幽香一縷”,但也不要忘“聞糉香一片”。

我將姥姥寄來的清一色碧綠的糉子放進鍋裏,加水、點火、開煮,等待真正的那一片糉香。很快,鍋內的水沸騰了,糉香溢滿整個小院。

待糉子煮好後,我將糉子裝到碗裏,開始品嚐。我將糉葉撕開,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滿嘴的糯米,粘粘的,香香的。立即,我最愛的豐碩的蜜棗便露了出來,甜味嫋嫋地鑽到心底,那是最熟悉的味道。

我走在小院的小徑上,只有那艾香萬里。愛直撲我心,我心甜蜜。

端午,我“艾”你。

我想糉子與艾葉之間,還蘊藏着,我與姥姥濃濃的祖孫之情…

初一以過端午爲題的作文2

端午節、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等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每逢佳節倍思親;無論是遠在他鄉的遊子,還是近在咫尺的家人都要聚在一起,過一個團圓節。

“端午節”由來已久。分大端午和小端午。小端午是農曆五月初五大端午是在五月十五。“端”字有初始的意思,“端午”就是五月的第一個逢五。端午節又叫“龍舟節”“詩人節”“燈節”。說起這些節日,還有一段悲涼悽美的故事呢!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投江自盡,周圍的人紛紛走到江邊划船打撈。人們爭先恐後的,要把屈原救上岸。打撈了很久以後,人們還不見屈原的屍體,就回家拿米團扔往江中,不讓江中的魚、蝦、蟹、鬮等把屈原的屍體吃掉,於是有了現在的吃糉子、賽龍舟。

“端午節”最重要的習俗就是吃糉子了。糉子一般用黃米和糯米做成。把黃米或者糯米,還有包糉子的竹葉泡在盆裏一天一夜。再用葉子把糉子包成三角形,每一個角放上大棗或花生,爲的是不讓米溢出來。糉子包好後,連同雞蛋一起放到大鍋裏,慢火煮一下午。糉子煮好後,開啟鍋,芳香四溢,竹葉的香味,糉子的清香,沁入到雞蛋中,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

端午節還有一個傳統;用艾子葉驅蚊。以前醫療不發達,有些體弱殘疾的'人被蚊蟲叮咬後會死亡,把艾葉放在門上有一種避邪的作用。人們還在端午節這天綁許多五彩的小掃帚。小掃帚是用麻線做成的。人們用各種染料把麻染成七彩線。綁製成1釐米長的小掃帚,再用一些小果殼染成各種各樣的顏色,中間有一個小孔,將七彩線把小果殼穿在一起,綁在孩子們的手腳上,以示吉祥如意。

中華民俗源遠流長,這不是迷信,而是傳統習俗。我們應該去尊重它、保護它。讓古老的傳統文化成爲民族的和諧,爲經濟的騰飛做出貢獻。

初一以過端午爲題的作文3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端午節最早源於戰國時期,當時有個叫屈原的楚國人,他在楚王身邊做官,是一位忠臣。昏君楚王聽信_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糉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糉子的來歷。

而賽龍舟是楚人因爲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爲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而糉子則是百姓不忍心忠臣被魚蝦吃食,故而將米飯等食品做成糉子投入江中,以求保屈原全屍。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稱爲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爲虎形或剪綵爲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呀,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我們要好好的繼承下來!

初一以過端午爲題的作文4

說起中國的傳統節日,人們往往都會想到春節和端午節!說起端午節的特色,人們往往都會想到糉子與龍舟!

佳節來臨,一家人團圓圍在一起,有說有笑地包起了美味的糉子,同樣是端午節同樣是包糉子,而今的端午節與曾經卻大有不同!永永遠遠少了她的背影,是我這一生中非常大的遺憾!我的外婆多年以前,因爲病痛的折磨而離開了我們去很遠的地方!開始了她的旅行,曾經的外婆在我們老家是出了名的包糉子高手!每逢端午節到來時,村民們總是來請教外婆如何包糉子,外婆耐心親切的教導他們如何包糉子是最美味的!因爲外婆糉子的美味,從小以來我一直不肯吃別人家裏包的糉子,也不願意吃街邊買,只願意吃外婆一心一意美味充滿愛的味道的糉子。

年年的端午節我都從城裏坐車回到鄉下,親切的外婆總是在每年的端午節前夕準備好了材料,我每當到外婆家時,便可以聞到糉香飄飄的味道!那些年的端午節,與外婆的悉心照顧,與我在鄉下過着樸素而快樂的生活都已是童年的回憶再也回不去了!外婆離開之前,雖然把如何包糉子祕方留給了我們!如今吃的糉子仍然還是往年的美味,如今的端午節,仍然還是往年的忙碌,但是永永遠遠少了外婆的味道與背影!我沒有忘記從小外婆陪伴我的時間是最久的未曾忘記外婆從小對我的養育之恩!外婆啊外婆,你悄然無息的離開了我們去向了遠方旅遊!您可曾知道我們對你的思念?但願在遠方的您可否看到如今的我已經漸漸長大,慢慢懂事,再也不會讓您操心了?

端午節和糉子雖然是非常平凡的美食但是它的美味承載了許許多多人的童年的味道與回憶!也突出了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所以每逢的端午節滿滿都是愛!

初一以過端午爲題的作文5

“五月天,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棕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歌說的就是端午節的熱鬧情景。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和重陽節。此外,相傳龍舟競賽是爲了撈救投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蝦吃飽了,不要吃屈原的屍體。

還記得我8歲的時候過端午節,我跟媽媽請求:“我可以一起包糉子嗎?”媽媽笑着說:“你先看我怎麼包的,然後你再試試看。”於是,我學着媽媽的樣子,笨手笨腳地包了起來。我心想:“要是在糉子裏放一顆糖豈不是可以變成“幸運糉子了嗎?”說着,我就迫不及待地在冰箱裏拿了兩塊糖果,放在了一個糉子裏,把它包好之後,放在鍋裏開始煮,10分鐘過去了,20分鐘過去了,30分鐘過去了……

我一直都沒有忘記我的幸運糉子。那時,我是多麼渴望吃到自己包的“幸運糉子”呀!“揭鍋了!揭鍋了!”姥姥大聲地說。我迫不及待地從沙發上蹦下來,大口大口吃着美味糉子。我連吃了四個都不是幸運糉子,但當我吃到第五個的時候,美味的糖果在我的口中滾動着,我終於吃到了傳說中的“幸運糉子”,高興得一蹦三尺高呢!大家都叫我“幸運的小男孩”,這個稱呼很帥氣吧,我也很喜歡。

吃飽之後,我就和姥爺拿着鐮刀去割艾草了。到了花園裏,我一邊割,一邊說:“爲什麼要割艾草呢?割下來後,它有什麼用處?”姥爺說:“艾葉既是藥材,它又可以插在門上,避邪。”我聽了姥爺的話,心裏想:“這麼有名的東西,我還問姥爺,真是見不多識不廣呀!”

端午節真快樂,真有趣!還可以學到很多知識,增長見識。過端午節,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