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端午情作文【推薦】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爲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情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情作文【推薦】

端午情作文1

同學們,你們一定聽過這首詩吧?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糉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舟。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這首詩描寫了南宋詩人陸游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糉子,插艾枝,儲藥、配藥方、祈禱這一年能平安無事。從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節的風俗。

作爲中國古老文化節日之一,端午節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過去,我對端午節的知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裏,我讀了《我們的節日》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端午節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內涵。從這本書當中得知,端午節是在中國這麼多的節日中,名稱最多的:端午節、端陽、重五節、夏節、天中節、五月節、詩人節等。端午節的來源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說、龍說、紀念伍員說等20多種。

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說。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涌到江邊去憑弔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糉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後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着我們。

因爲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現在已經成爲了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着強大的生命力,在我們德清,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據說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糉子,那透着濃濃竹葉清香的糉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們還會佩帶着香袋,姑娘們以這五彩繽紛的香袋做飾物,既香味嫋嫋,又讓自己變得更美麗動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來了不少小夥們留連的目光。

偶然間,我從網上看到去年,韓國打算向聯合國申報端午節爲他們國家的遺產,我非常驚奇,覺得這是對我們中國人的羞辱,端午節是中國人的,怎麼可以讓給別的國家去申報呢!這可能跟有些人喜歡過洋人的節日有關吧!我想,我們應該行動起來,爲保護宏揚我們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儘自己的一份力吧!

看了《我們的節日》,那一個個傳統、有趣的節日,正款款地向我們走來,《我們的節日》一書,爲我們開啟了另一扇門,讓我們透過另一個角度,去審視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讓我們更有理由爲中華文化而自豪!

端午情作文2

一說到端午節,大家肯定會想起端午節中的習俗:吃糉子和賽龍舟吧!

糉子是我們嘉興的特產,但是糉子是怎麼來的呢?相傳,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在五月初五,寫下《懷沙》,抱石投汨羅江自盡,屈原投江後,當地老百姓怕江裏的生物會吃掉他的身體,於是回家拿竹筒裝米投入江中,免魚蝦糟蹋屈原的身體,這是我國最早的糉子。糉子的種類有很多,從餡料上來看,北方有北京棗糉;南方有紅豆、五花肉等多種餡料。廣東有鹹肉糉,而我們浙江嘉興糉子最有名。糉子一提,大家也會想到五芳齋吧!包糉子可是他們拿手本事。糉子有四種包法:長糉、四角糉、牛角糉、三角糉。我們嘉興的糉子一般都是四角糉,他們包糉子的速度非常快,看他們拿起糉葉,一折,放入糯米和餡料,有一折,一綁,一個糉子就出來了,他們包糉子的速度讓你非常驚訝!一分鐘之內或之外幾秒就包好了,一個接着一個,這樣一天可以包多少個啊!如果是幾百個,那豈不是累死啊!但是他們是如何包這麼快的?我想:他們應該每天都在練習,漸漸地,這速度就加快。糉子包好後,他們把糉子放在一個大鍋裏用湯水來煮。最後一堆香氣撲鼻的糉子就出鍋了。而這些糉子似乎也給人們帶來了幸福!

糉子的口感也很不錯,肥而不膩,糯而不粘,有一股清香的味道。

最讓遊客興奮的,莫過於嘉興南湖的龍舟賽。龍舟的外表顏色各異,色彩明麗。龍舟的頭上有一個氣勢浩大,英俊威武的龍頭;中間是龍身,上面用紅色細細畫出了龍鱗,龍身似乎控制着龍舟左右搖擺;尾上有一條粗壯有力的尾巴,和龍身一起搖擺。

比賽開始了,隊員們坐在相應的位子,裁判員一吹哨子,比賽開始。一條條龍舟,爭先恐後的向前劃,聽着指揮員,那一聲鼓聲就是一個資訊,他們一邊聽着鼓聲,一邊在那兒興奮的劃。他們不看別人,爲什麼能劃得如此整齊,我覺得這是他們團結,在練習的時候,他們堅持着,在劃時,去慢慢地感受節奏。或是他們心靈相通,懂得他人的心靈。劃時,他們的手緊握着木漿,在龍舟上使出全部力氣去劃,希望獲得第一名,而看他們的表情,一個個緊皺眉頭,看上去都覺得非常累,看來他們一心想爲自己的團隊爭光。

端午節我們除了要吃糉子、賽龍舟,還有食五黃、門前掛艾草、佩香囊等等。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樣,度過了一個難忘而又回味的端午節呢!

端午情作文3

5月30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是人民大衆歡慶的民間節日。在這個節假日裏,每家每戶都要裹糉子,吃鹹鴨蛋。說起這個節日,還有一定的寓意呢!”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爲“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

原起於<<史記>> 裏記載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忠真愛國,以身明志的愛國故事,老百姓爲了懷念他變做出了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的”棕子”。更有孝女曹娥尋父和紀念伍子胥一說,這些故事源遠流長。而且隨着歷史發展至今,端午節不僅僅只有吃棕子,吃鹹鴨蛋和飲雄黃酒一說,還有老百姓們划龍舟,做香囊,插菖蒲保平安的美好寓意,祝願我們的生活快樂和美,平安幸福!

端午這天,我和媽媽購買了些禮品,興高采烈地來到了太公,太婆家。因爲太公家正巧來了客人,我們便一起過來聚會。勤勞的太婆還準備了製作糉子的材料,有糯米,肉餡,糉子葉和繩子。。。。。。正好,我也可以一起來參加製做啦!太婆教我要按照一定的樣子把糉子葉卷好,中間要有足夠的空間可以裝入糯米,然後在一半的時候放入醃製過的肉餡,再蓋上一半的糯米,接着把外殼的葉子裹緊,最後用彩繩把它紮實,雖

然只是一個小小的糉子,但是每個步驟要需要細緻,用心,到位,不然在蒸熟的過程中,裏面的糯米就會散出來,樣子也就不好看了。做着,想着,這雖然只是一隻小小的糉子,寓意真的很深刻喲! 就好比我們的學習,先需要具備一個持之以恆的態度,平時要有細心,認識錯誤的決心,更要有一個努力創新的勁頭。同時,我也覺得教我們做糉的人就好比我們的老師,是那麼地和藹可親,細心責任,一次又一次地教導我們如何學習,改錯出新。一遍又一遍地教育我們爲人處事的道理,把握正確的方向。更是不厭其煩地訓導着我們:任何事都需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地去完成,堅持不懈,直到終點!想到這裏,我更加堅定了我以後對學習的態度,信心倍增。同時,我也覺得這不是一個普通的端午節,恰恰是一個鼓動人心,奮發向上的節日,美好祝願日,美好端午情!

端午情作文4

歲月無聲,紅塵擺渡,茶靡了幾季光陰,回首相望,時光,那條奔流不息的河,已在身後翻涌了十五年,河中似乎伴着點點糉的綠意與清香。遠方駛來高大的龍身,跳上龍身,走入記憶,細數,那岸邊端午的往昔。

幽幽芳草,青青柳枝,淡淡清香,端午節的氣息愈發濃烈。過端午,最爲講究的就是包糉子了,糉葉要碧綠新鮮的蘆葦葉或槲葉,散發着清新,又讓人感到縹緲的幽香。潔白的糉米浸泡在清水中,飽滿的蜜棗、紅豆、葡萄乾都早已泡好。外婆用靈巧的雙手左折右疊,絲線層層纏繞,一個個精緻的糉子便誕生了。煮糉子是製作過程中最難的一步,火候的掌握十分關鍵,前一天把糉子放進去,整整燜一個晚上。第二天一起牀,揭開鍋,就是熱氣騰騰的糉子,屋子裏,到處都瀰漫着蘆葦葉和糉米混合的香氣。在家鄉,端午節除了吃糉子,還要吃煮熟的甜蒜和雞蛋。這些食物放在桌上,扁圓的如玉般的甜蒜,肉紅色的橢圓的雞蛋,碧綠的三角形狀的糉子,配在一起,煞是好看,拾起一個糉子,輕解羅裳,糉子便露出了雪白的身,清清葉香從裏面涌出,咬上一口,軟軟糯糯的米香立即充滿了口腔,細細品味,用每一個味蕾感受它的清香,用每一個細胞體會它的軟糯,回味無窮,吃完過了許久,腦畔中還能品味到那淡淡的甜與香。

糉,是端午最不可缺少的,亦是我最愛的那個,伴着它,過了一個又一個清香的節日。

“糉子香,香廚房;艾草香,香滿堂。”掛艾蒿是端午節的習俗之一。在集市上買一株艾蒿,端午時掛在門上,過幾天干透了,取一兩枝在院子裏薰一下,艾蒿的香氣便一直可以在院子中留一週。小孩子最期盼的,便是系香包和五彩繩了。小時候,這小小的香包和細細的絲線總是能輕而易舉的滿足我的愛美之心,任憑絲線在洗臉時把我的手腕印得紅一道,綠一道。

端午節必不可少的就是去踏青。清晨,天空湛藍而高遠,雲朵清靈而潔白,一切都靜悄悄的。遠處的深綠,近處的嫩綠與花的繽紛,構成了一副秀美的山水畫。那麼恬靜,淡雅與和諧。潤潤的空氣中夾雜着絲絲泥土的芬芳,清風吹來,林中葉嘩嘩作響,風從臉龐吹來,帶來清爽,植物也隨風舒展她柔軟的身。伴着風,伴着草,伴着春的氣息,趕在出太陽之前回家,總是累得滿頭大汗。

年華伴隨思念,美味與親情在這端午節中傳遞。行雲,渺渺,煙水,茫茫,了卻了年華,泅渡了紅塵,願你伴我永遠,我最喜愛的端午節。

端午情作文5

以往的端午一般在學校度過,而今年,我卻帶着父母的祝福與期盼端坐在中考考場上。當然,那些美好的祝福也有來自伴我三年青蔥歲月的同窗好友。

時間老人不會爲任何人停留,該來的終究會來,該離開的也不得不離開。畢業典禮,一個那麼神聖的儀式。初一初二時,我們多麼嚮往,但是當我們自己親身經歷時,才發現它是多麼的殘忍。相伴一千多個日日夜夜的朋友就要揮手道別,其中有多少的不捨與心酸啊。回想起這三年的快樂時光,我的眼睛溼潤了,一張張熟悉的臉龐在我的腦海裏浮現,一陣陣銀鈴般的笑聲久久不能消散。大屏幕上滾動着我們學習生活的精彩瞬間:初一時的端午,我們走進食堂,學着老師包糉子;到了初二,我們則在實踐課上做香包,大清早就跟老師去大自然中找艾草。今年的端午,我們坐在莊嚴的考場上,用這三年的儲備去爲初中這金色的年華畫上圓滿的句號。

中考前一天,也是端午節的前一天,我們班裏的氣氛十分壓抑。沒有了往日的嬉鬧,沒有了老師的教誨,一切都顯得那麼靜寂。

午飯時,學校給我們每人發一個糉子,我把頭埋得很低,嚼一口玲瓏的糉子,滑滑黏黏,香香甜甜。感謝母校和老師,這滿口的糉香飽含着母校的重託和期望,飄逸着莘莘學子的責任與擔當。

晚自習結束前,不知誰喊出了我們百日會戰的戰鬥誓言,緊接着,全班同學異口同聲,振臂高呼。那錚錚的誓言迴盪在校園上空,經久不息,彷彿是在珍藏曾經的記憶,又像是在吹響出征的號角。

也許是三年的相依相伴,也許是三年的心有靈犀,最後我們齊聲喊出:“端午節快樂!”簡簡單單一句話,卻讓同學們哽咽起來,許多人抱在一起,泣不成聲,任熱淚滑過臉頰。哭過之後,仍是那句鏗鏘的話語:“我是××初中××班一員,我不能輸!更不會輸!”

早晨,我們坐上大巴車向考點出發前,班主任趕來給我們每人一個糉子和一片艾草。她說:“艾草是堅韌不拔的,我相信:××班的每個同學都可以像它那樣堅韌、頑強。祝福大家,我們在中考巔峯再見!”說完,班主任習慣性地打出了“OK”的手勢,車廂裏頓時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我敢說,這是我三年裏聽到的最熱烈的掌聲。

時光流逝,筆尖飛舞。帶着親人的美好祝福,聞着艾草帶給我的鼓勵和自信,我堅信:我們一定可以擂響雄壯的戰鼓,奏出凱旋的樂章!

同學們,帶着濃濃的端午深情,向更遠更廣闊的天空振翅高飛吧!

端午情作文6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有吃糉子、賽龍舟、採草藥的風俗習慣。6月9日這天,我和爸爸媽媽來到了綦江的老瀛山,跟隨12個家庭一起參加了一個“採草藥”的親子活動,做了一天“小郎中”,真是收穫滿滿呀。

在專業的中醫帶領下,我們認識了很多的草藥:看起來平凡無奇的“火炭母”,是清熱解毒的良藥;重慶隨處可見的竹葉心,卻又一種很神奇的功效:治療心火旺、睡夢中流口水、脾氣怪,最後這個治療脾氣怪真把我笑壞了,我逗趣地對同行的小夥伴說:“千萬不要裝怪喲,不然我給你熬一鍋竹葉心來喝”;有一種草藥特別漂亮,開起花來一排一排的,墜在莖上,像一串鈴鐺,那就是玉竹,具有很多保健功能。

中醫老師採到一棵像小松樹一樣的植物,介紹說:“這是青蒿,請問哪位同學知道這種草藥”,我在心裏“哇”了一聲,馬上舉手回答:“就是科學家屠呦呦從中提取了青蒿素,用來治療瘧疾,得了諾貝爾獎”老師表揚了我,並詳細介紹了這種大名鼎鼎的植物。我在心裏感嘆:科學家們真厲害,竟然能從這麼一棵不起眼的植物中發現它的醫用價值,不知拯救了多少人,真是太偉大了!

最好玩的是“雞屎藤”,中醫老師讓我們聞一聞,啊,好大的臭味,原來是它在發出雞屎的味道,這就是它名字的由來。雖然它不好聞,但對於小孩子來說,卻是一種良藥,可以治療小兒厭食和消化不良。

另外,我還認識了其他二十多種草藥,原來那麼普通的植物,生長在大自然中,經過人類的“慧眼識英雄”,經過無數代人的“勇嘗百草”,竟然成了治病救人的武器。不得不佩服中醫的神奇。老師還告訴我們:端午這天的草藥是一年中最好的,不老不嫩,氣味最濃,藥性最好。人們在這一天“採百草,驅逐毒邪”就成了一種風俗,寄託了人們追求健康生活的美好願望。

採完草藥,中午我們吃飯時用能清熱解暑的草藥熬了一鍋湯,大家一起喝,雖然苦苦的,但是喝了卻很舒服。最重要的,我們還用草藥水給爸爸媽媽洗腳了,洗腳時,我發現爸爸媽媽腳上有很多老繭,我知道這是他們整天辛苦忙碌的結果,我用熬好的中藥水細心地給他們洗腳,希望能爲他們去除“毒邪”,帶來吉祥和健康!我還跟着中醫學着用“艾灸”來給媽媽治療頭疼。學的越多,越能發現中醫中藥的深奧之處!

最後我和小夥伴們總結了一下,收穫太多了:學習了有趣的中藥知識,瞭解了端午的傳統習俗,知道了對父母的感恩......雖然在烈日下爬山採藥很辛苦,可我們依然特別開心。

端午情作文7

輕啓鍋蓋,一股白霧撲面而來,空氣中瀰漫着濃郁的糯米的香味。奶奶把煮好的糉子端了出來,遠看,它們像士兵一樣整齊的排列着;近看,它們卻像一個個身着綠衣的娃娃……

輕輕剝開糉葉,便看見娃娃們躺在裏面。那香味挑撥着我的每一根味覺神經,放入口中,頓時那糯米的香便在口腔中,隱約還有糉葉的清香,香而不膩。糯米從口腔滑入腹中,脣齒間還有餘香。

身後傳來蹣跚的腳步聲,還有什麼輕輕碰撞的聲音。回頭一看,是奶奶回來了,手上還拿着許多綠油油的糉葉。正想轉身回房,突然餘光一瞥,看見奶奶頭上的銀絲與手上的繭子多了不少,心裏頓時涌來了一股酸澀。她去到廚房開始洗手,準備再包一些糉子送給親人鄰居。我跑到廚房裏,跟着奶奶學包糉子。奶奶先把糉葉折成勺子狀,鋪上一層白花花的糯米,再放上其他餡料,最後再包起來,一隻可愛的三角狀的糉子在奶奶靈巧的手中完成了。隨後我也開始動手,最後卻失敗了,但是卻是快樂的,因爲我很享受這個過程。

我們用紅繩綁着那些糉子,再把它們送出去。回來後,老人的頭上佈滿了汗珠,汗珠從額頭上滑過那蝴蝶般的皺紋,心裏沒來由一疼,可她卻眉眼彎彎,似乎很滿足的樣子。我想那糉子裏包着的應該是那真情。

一陣鈴聲打斷了回憶,窗簾被人輕輕拉開了,那抹明黃的陽光透過窗戶射了進來,教室裏漸漸染上了溫馨的黃澄澄的顏色,心彷彿也暖了起來,思緒愈飄愈遠……

“奶奶,你怎麼來了?現在的雨下得那麼大,您會生病的。”說着天空還劃過一道長長的火舌。她笑着說:“沒事,這是我剛煮好的糉子,知道你愛吃,特地給你送來,現在應該還是熱的。”我緊抿着嘴脣,儘量讓自己不要顫抖,可眼底卻有了溼意。我拉着她在一旁坐下,吃着那隻熱乎乎的糉子,心裏被那份溫暖的'愛填滿了。記憶似潮水般涌來。奶奶現在愈發的老了,雙手不再像從前那般靈巧,多想她再包一次糉子。

風輕花落定,時光踏下輕盈的足跡,捲起昔日的美麗悠然長去,而留下的歡樂在記憶深處歷久彌新。

端午情作文8

它也是一年一度的龍舟節,一個傳承民族精神、寄託人們情感和思想的節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我們將划龍舟和吃糉子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據說,戰國時期,有一個叫屈原的楚國大臣,他忠於楚王,但卻不能得到任何重要的職位。楚死後,屈原投奔汨羅江爲國捐軀。之後,普通人划船去尋找他的屍體。他們還往河裏扔湯圓,以防止河裏的魚和蝦吃掉屈原的屍體。時代變遷後,船變成了龍舟,賽龍舟成了端午節人們的娛樂活動。糯米麪團逐漸演變成糉子,糉子已經成爲我們端午節的必備食物。

既然是端午節,你不能錯過龍舟比賽。在電視機前,我躺在沙發上,盯着屏幕。在比賽現場,發令員下了命令,龍舟比賽開始了!我看到所有的運動員都用細槳划水,奮力向前,不時濺起水花。仔細觀察,他們的額頭上仍然有豆大小的汗珠。每艘龍舟前都有一名鼓手。鼓手們正在使勁擊鼓,爲他們的隊伍加油。“咚咚”的聲音在比賽場地迴盪。不一會兒,兩條龍舟就超過了其他的,直奔目的地。就在這個關鍵時刻,一艘龍舟終於率先衝向了終點線。現場的觀衆歡呼起來。我被這嘈雜而溫暖的場面感染了,不禁歡呼起來。“五月五日,端午節。龍舟比賽,擊鼓。”此時此刻,這首流行活潑的歌謠在我心中響起。

端午節,我媽媽在廚房忙着包糉子,散發着清新優雅的香味。我迫不及待地跑過去幫我媽媽收拾行李。不一會兒,我的手上就有了綠色的蘆葦葉、白色的糯米和新鮮的豬肉。在媽媽的幫助下,我小心翼翼地把豬肉切成長方形,然後放進鍋裏。媽媽輕輕地撒上醃泡汁,用手攪拌幾分鐘。攪拌之後,一股氣味撲面而來,讓人流口水。我媽媽把它放在保鮮盒裏,而我把糉子葉放進鍋裏,在水裏煮。當它軟的時候,媽媽會把它刷乾淨。這時,我正集中精力洗米。洗完之後,母親撈出米飯,控制水分。接下來,我們把米飯混合到醃泡汁中,醃泡半個小時。最後,我興奮地把豬肉包的糉子放進糉子柔軟的葉子裏,牢牢地包好,用繩子捆住,一個熱氣騰騰的糉子就做好了。看着這個糉子,回想起剛纔做糉子的過程,我覺得自己已經體驗到了端午節的快樂!我開啟蘆葦葉,聞到一股清香。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半以上。嚥下後,我不禁讚歎道:“嗯,真好吃!”多甜蜜啊!

又是一年的正午,把我沉重的思緒帶到遙遠的年代,“在修遠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我會上下尋找”。當我困惑的時候,屈原的詩句給了我前進的勇氣和力量。龍舟節,傳承不朽的民族精神。

端午情作文9

五月的悸動中,紛至沓來的是艾葉搖綴、荷韻清涼、藥草飄香,暑氣漫溢的炎熱在中藥的調和中溫柔了許多。

艾全草入藥,可溫經、去溼、散寒、止血艾葉曬乾搗碎得艾絨,可制艾條供艾灸用。

不必說年年端午門前掛的一束艾草,也不必說艾灸縷縷縈繞心頭,單是一口軟糯清香的青團,就足以脣齒留香數日了。

水波泠泠,山腳下河水輕撫過石灘,拂過青樹翠蔓沙沙作響。岸邊的一片小土丘上,兀自生長着一叢艾草。微風捲過,激起陣陣異香,在水花浮動間盪漾。姥姥帶着我採幾株艾草,葉片上柔軟的絨毛掃過手心,留下藥香四溢的溫柔。沖洗,擇淨,在鍋中煮出翠綠的汁水,用木槌把柔軟的葉片搗成深綠的濃漿。姥姥把糯米粉細細篩過,陣陣雪白紛揚而落,又倒進艾草漿。一會功夫,光潔柔軟的麪糰便煥發着翡翠般的光澤。冰涼的麪糰在手中滑過,團成杏兒大小的小球,在鍋裏蒸熟。咬一口,沖鼻的艾香首當其衝,糯米的軟糯香甜混雜着草藥淡淡的清苦,卻有別樣的清涼。

箬竹以葉入藥,味甘,性寒,歸肺、肝經,清熱止血,解毒消腫。

糉子是所有人最溫情的端午記憶。姥姥總是提前早早地買好成捆的箬葉,浸水泡除泥沙,端午節獨有的清香自此便瀰漫開來。一顆顆雪白圓潤的糯米粒,在清水中翻騰,漲着鼓鼓的肚子,可愛極了。姥姥捧起一張箬葉,葉子在她粗糙的手掌裏竟然顯得格外嬌小玲瓏。姥姥熟練地把箬葉捲成圓錐形,倒入一半糯米,或塞上兩個蜜棗,或裝上我最愛吃的鹹蛋黃和鮮肉,以糯米封頂。雙手一壓,便把糉子牢牢蓋住,捏成端整的四角形,用綵線纏繞下鍋煮熟。水汽氤氳間,糯米香甜溫柔了他的背影,糉香瀰漫豐盈了我的回憶。

藿香全草入藥,味辛,性溫,歸脾、胃、肺經,化溼醒脾,闢穢和中,解暑,發表。

我和姥姥一起把一捆藿香揀去枝梗雜草,整理成大小統一的枝葉,曝晾乾燥,揉碎後再揚去塵土。姥姥將香材碾切成小塊,在土竈鐵鍋上小火煸炒,點點汗珠悄然爬上她的額上肩頭,浸溼了她的衣衫。姥姥心細,裁下一塊方形的彩布,繡上小巧的紋飾,手持銀針,引着絲線在布間飛舞,把彩布縫成四角形。我幫她把藿香碎配以艾草、薄荷等香料揉進棉花裏,填進小布包,拴上彩繩鈴鐺,小巧的香包便誕生於巧手之間。最喜歡的便是把香包掛於書包上,銀鈴脆響攜着異香飄隨,把一份溫情常帶身邊。

端午情綿綿,草藥香悠悠。裹着碧綠的心事,苦澀而沁人的藥香,折射出端午的情思。

端午情作文10

端午節,春光明媚,在別人高高興興慶祝端午;在別人懷着悲傷的心情紀念屈原的時候,我們用一種特殊的方式去慶祝,去紀念。全中國都爲這一節日踏上了各自的路途,而我們也不會例外。

我們懷着喜悅的心情來到了小河九龍的黃山。在九龍廟裏,有種很陰森的感覺,裏面空蕩蕩的,只有幾位住在寺裏的人,他們護着廟,守護着這個傳說。在房屋的周圍總會看到那些有愛心的人的名字,他們捐的錢或多或少,只要他們獻出自己的愛心就行。貴在付出,不求數量。在屋裏,我們看到的只有佛祖們,他們個個神采飛揚,見到他們,心裏就會有種慾望,那就是買只香拜拜。其實每進一間屋子,自己就會有各種各樣的慾望,有時我會控制自己,保持這廟的寧靜。我們在這拍了照留做紀念。

唉!說來慚愧,身爲小河人,竟不知有這麼美麗的景觀,要不是這次活動,我恐怕一輩子也看不到這麼壯觀的風景。我們繞着黃山轉起來了,原來黃山這麼大,突然,我們的視線集中到了一起,哇,好美的風景線啊!在這個角度看山腳下,真是一覽衆山小。不轉不知道,一轉嚇一跳,那山腳下的房屋整整齊齊排列着,莊稼也別具一格,還有那河水,碧清碧清,有幾位大小孩在河裏嬉戲,想象的出他們應該玩的不亦樂乎。這樣一個別有風味的景色當然不能錯過,留下作紀念這個是必須的。

每年清明,九龍是人山人海,有的拜佛,有的爬黃山,把整個九龍圍得水泄不通,就像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也不會少一個,因爲人們永遠也不會忘記一個古老的傳說:曾經唐太宗在此數龍,可他數來數去永遠只數到九條龍,他偏偏把自己是條龍給忘了,因此這裏被稱爲“九龍”

要說歷史悠久,那還是青城那邊的銀杏樹,聽說那裏本有兩棵銀杏樹,有一棵非常大,需要五個大人手拉手才能圍一圈,可惜在不久前被雷劈成兩半了。另外一棵現在已有八十幾年了,長的那麼高大,它的存在伴隨着洪福寺的存在,洪福寺在明朝就有了,現在的是重新改造了。雖然未能進去,但我能感受得到它裏面的風氣。

這次活動給我們帶來了快樂,他讓我們在緊張的學習氣氛中得到放鬆,讓自己變成一隻小鳥,自由的飛翔。

感謝學校,感謝老師組織這次活動,在放鬆的過程中,我們學到了在學校學不到的東西,瞭解了世界的美好,萬物得由每個人去珍惜,去愛護。

端午情作文11

要說端午啊,它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也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爲“端陽節”。它的名稱很多,有“龍日節”、“午日節”、“龍舟節”、“浴蘭節”等。在這個節日裏,人們會舉行賽龍舟比賽,還會包糉子、系彩繩、戴香包、喝雄黃酒等。在這天,我也好好體會了一番。

糉子,在端午節前奶奶就已經包好蒸好了。那一個個糉子小巧可愛,裏面的餡料更是香甜可口。再撒上白糖,那叫一個好吃。糉子早在春秋時期就出現了,是用菰葉包黍米做成牛角狀的,稱爲“角黍”;還有用竹筒裝進米烤熟的“筒棕”。東漢末年,還有用草木灰水浸泡過的黍米做成的“廣東鹼水糉”,因爲水中含鹼因此得名。到後來的唐宋元明時期,花樣更是繁多,比如“蜜餞棕”、豆沙、豬肉、松子做餡的糉子等。吃着糉子,我不禁感嘆道古人的偉大。

接着就是掛艾草。奶奶將門口掛了一年的艾草取下,換上新的艾草,濃濃的艾草味撲鼻而來。“這能防蚊蟲,還能迎福辟邪。”奶奶對我說道。趨利避害這點我倒是知道一些,“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嘛。對人們來說,端午節將艾草、菖蒲掛在門口,就像貼了靈符一樣。“因爲蟲子們都被薰跑啦,所以邪氣就都走了。”我不禁一笑。

端午節,少不了的就是戴香包。奶奶親手做了一隻香包給我,讓我戴上。裏面裝的是奶奶存下來的香草,還帶着一股濃郁的香氣,很好聞。其實香包來歷也不小,裏面裝過的東西經歷了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闢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的過程,更是成爲了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術品。它的寓意也不少:有象徵鳥語花香的,有象徵萬事如意的,有象徵夫妻恩愛的,有象徵家庭和睦的。青年人更是講究,據說如果一對青年男女處在熱戀中,那麼心思細膩的女孩就要趕在節前做好香包送給自己的情郎,看到的人都會誇讚女孩子的手巧呢。

當然,我們還看了賽龍舟比賽,看了有關端午節的新聞轉播,還在手腕上繫上了五色線。看啊,就在那一個小小的端午節的糉子裏,也包含着濃濃的一份情意在呢。

端午情作文12

俗話說:“農曆五月五,家家稻米香。”一眨眼,端午節又悄悄來到人間。

端午節當然少不了一個個飽滿而富有情誼的糉子。可是?年年都去超市買,這有什麼意思?自己包的糉子才叫“正宗”呢!於是,雷老師做出了一個讓我們興奮不已的決定——星期三家長和學生們一起比賽包糉子。

我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等來了這一天。

這一天,饒校長和家長們早早來到了我們21班的活動現場。同學們熱情歡呼,開心極了!在雷老師簡短的講話後,曹夢殊的媽媽給我們做了一下示範:“兩片糉葉背靠背,左手捏住糉葉的一角,右手將糉葉的另一角往裏卷,就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接着,在圓錐形的糉葉裏插一個勺子,再把泡好的糯米放入,然後用勺子均勻地搖動,直到把糉子下角填滿了米,再把糉葉的上方壓縮包成三角狀。接下來最關鍵的步——捆繩子。兩手捏緊糉葉,用繩子在棕子的三角處使勁纏二圈,再打個結,一個三角棕就完成了。

接下來正式比賽開始了,同學們熱情高漲,爭先恐後地動起手來。雷老師今天可夠忙的!這邊還沒包好,那邊的同學又在高呼:“雷老師,快過來,我還沒學會!”會包的同學都認真的包着糉子,不會的同學也虛心請教老師或家長。在家長和老師們的耐心細緻的指導下,在同學們的認真學習後,都包出了奇形怪狀的小糉子。

整整一節課的時間,同學們馬不停蹄,很有過節的氣氛。最後,因爲糉葉採購得比較少,繩子也沒有了,同學們想盡辦法,四處尋覓有沒有多餘的糉葉和繩子……

下課鈴聲響起,活動也接近尾聲——曬成果。同學們都高高舉起自己忙活了一節課的勞動成果,有的同學興奮的跑到雷老師面前:“雷老師,快看,這是我包的糉子!”同學們沉浸在喜悅之中。

我們這組——團結組笑得合不攏嘴,喊出了我們的口氣:“團結組,萬歲!”

雷老師做完總結就放學了,一片祝福,一片歡笑,一張張歡樂的笑臉,帶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回家。

雖說是包糉子比賽,但是我們早把“比賽”二字拋往腦後。今天非常開心,很有成就感,學會了做中國傳統美食——包糉子。

端午情作文13

“五月五,是端陽……”奶奶一邊泡着糯米,一邊哼着歌謠。不知不覺間,端午節的情誼漸漸濃了起來。

準備好了材料:大棗、糯米、豆沙、艾葉等。我們全家總動員,開始包起了糉子。我疑惑地問起了爸爸:“端午爲什麼要包糉子呀?”爸爸裝出了一副學者模樣,手拿一把扇子:“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人們爲了讓屈原的屍體在水裏不被魚蝦吃食,把糯米投入水中。這包糉子可講究了,豈是你能包上的?”我不相信:“包糉子不就是用葉子包住糯米嗎?有什麼難的?”爸爸扭着頭,回答我:“非也,非也啊!一會兒你自己體會吧!”

我滿懷希望地開始包起了人生中的第一個糉子。我拿勺子舀了一些糯米放進了葉裏,然後又放入了些大棗和豆沙,最後把葉子合上,雖然包得不如爸爸媽媽的好看,但也算成功包上了。我想:包糉子也沒有那麼難嘛,爸爸肯定在騙我!我快速地在糉子上繞了幾圈線。心想:“大功告成了!”正在我沾沾自喜時,咦,好像有什麼東西從糉子裏像蜜蜂一樣傾巢而出。我拿起糉子,發現它下面有一個洞,往洞裏一看,原來是糉子裏面的糯米全都漏了出來。看到這裏,我就像被上迎頭潑了一盆冷水一樣,從頭頂到腳下涼得不能再涼。我的意志被這冷水摧殘得所剩無幾。剛纔的滿腔熱血早已變成了低沉和失落。

正當我想要甩手不幹時,媽媽鼓勵我說:“寶貝,堅持到底就是勝利呀!就差一點千萬不要放棄!”此刻,媽媽的鼓勵如春風一樣吹暖了我冰涼的心田。我又重新恢復了信心,包的糉子越來越好,手法也變得越來越熟練。糉子包完了,我感覺一身輕鬆,要不是媽媽鼓勵,我肯定堅持不到現在。

糉子下了鍋,在全家人的不斷地盼望中,終於有一股糉葉與糯米的香氣混合着撲面而來。糉子來了,媽媽讓我先吃。我剝開綠色的糉葉,一陣泌人心脾的香氣迎着風吹到我的鼻端。我張開嘴,咬了一大口,糯米入口即化,在品嚐過程中,我不僅吃出了糉子本身的美味,還品出了媽媽對我的愛。

這端午節濃濃的情誼,讓我讚歎,也讓我感動,這絕對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糉子。

端午情作文14

今年的端午節對我來說是意義非凡的一天,我沒有像往常一樣在家裏吃着香噴噴的糉子,念着屈原投江的故事,感受着他的愛國精神,而是和小們在淮北市福利院度過了一個別開生面的端午節。

踏進市福利院溫馨的備餐廳,我就吃驚地看到,一排可愛的小朋友和幾位白髮蒼蒼的老人正注視着圍成一圈爭着包糉子的小們。一想到和藹可親的老人與天真可愛的小朋友將會品嚐到我們親手包的糉子,我也立刻一頭扎進人堆裏開始與葦葉、糯米進行大戰。

由於經驗嚴重不足,我反覆與它們做鬥爭,終於在老師的指點下,我獲得了兩個來之不易的作品——兩個小得可憐的糉子。儘管如此,我還是對我的“藝術品”愛不釋手。包好了糉子,我們就把帶來的一些小禮物,如:糖果啊,餅乾啊,各種好吃的零食都送給了福利院的小朋友們。有的小還帶來了練習本呢,肯定是希望他們能努力學習。無論送去的禮物是大是小,都代表着我們一份濃濃的愛與關懷。

接下來和福利院小朋友們的互動環節就更精彩了。有的小是有備而來,把樂器都帶來了,爲福利院的老人和小朋友們表演了唱歌、跳舞、講笑話等精彩紛呈的表演。由於我事先沒有做好準備,所以上臺時有些緊張,衆目睽睽下,我的大腦一片空白。但我拼命讓自己那顆像懷揣着小兔子一樣的怦怦直跳的心慢慢平復下來,跳了一小段舞,也博得了大家的一陣掌聲。雖然我的節目表演得不怎麼樣,但也算挑戰了一下自己,對我來說也是一次進步。福利院的小朋友們也給我們表演了他們事先準備好的歌曲,讓我們稱讚不已。

最後,我們參觀了整個福利院。據張院長介紹,淮北社會福利院是20xx年10月搬來這裏的,有員工30多人。主要是收養“三無”(無子、無收入、無固定住所)老人和孤殘兒童的。由於一些特殊的原因,這些孤殘兒童的數量不定。我衷心地希望這些小朋友們都能最終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我乘車離開了福利院,但眼前依舊清淅地浮現出那一個個可愛的面龐,彷彿他們就在身邊。這個端午節我深深地理解了那句話: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端午情作文15

五月初五,糉子飄香麥兒黃,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端午節,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更是一份擁有馥郁芳香的文化。每當街上飄着一股糉葉的香味兒,我的心也徜徉於端午的情懷中。

在我很小的時候,還不懂端午的情懷,認爲端午節就是“美食節”。由此,端午節也成了我夢寐以求的節日。端午節那天,街上飄着一股濃郁的糉葉香,糯米甜甜的味道。家裏也會蒸糉子。只要糉子一熟,我便迫不及待地從散發着糉葉清香的大鍋中拿出熱乎乎的糉子,也不怕燙手,飛快地拆開絲繩,剝開墨綠的糉葉,一股濃郁的糯米香讓人食慾大開,垂涎三尺。金黃的糯米,粒粒都是那樣飽滿且富有光澤,糯米中鑲嵌着幾顆如瑪瑙般鮮豔的紅棗,咬上一小口糉子,軟軟的糯米與香甜的滋味在味蕾柔和地打轉,脣齒留香。吃完甜而不膩的甜糉子,還有那肥而不膩的肉糉令人回味無窮。

談到端午節首先想到的必定是屈原。屈大夫憂國憂民,寫下一篇篇不朽之作。他不是隻會寫文章的文人,他愛國,他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說服國君採納一系列政策,從而強國,與強大的秦國抗衡到底。但楚王昏庸,聽信小人讒言,將屈原放逐。屈原在悲憤至極的情況下創作出千古絕唱《離騷》。楚國將亡,他空有一身抱負,卻報國無門,他不忍看到祖國的江山淪陷爲他國的領土,便抱石縱身跳入汨羅江。楚國早已亡,但屈原的崇高氣節與愛國情懷永垂不朽。

端午節除了吃糉子的習俗之外,還有賽龍舟這項歷史悠久的競技活動,賽龍舟飽含着中華民族披荊斬棘,自強不息,奮發向上的精神。待到端午那天,古樸的龍舟上停泊在平靜江面上。待到比賽開始,鼓手便擂起鼓來,槳手們緊緊執着槳,使出全身力氣划着槳。氣勢磅礴的擂鼓聲伴着被船槳激起的水花,更是激動人心。待到比賽結束,不管勝負如何,人們都會興高采烈地歡呼雀躍,更添加了幾分節日的喜慶與歡樂的氣氛!

悠悠端午情,凝結着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中最深的內涵。我相信,我們偉大遼闊的祖國,一定會像端午節中的那份充滿魅力的文化,散發着燦爛奪目的光芒!

標籤: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