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端午節日作文(合集15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端午節日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日作文(合集15篇)

端午節日作文1

端午節由來已久陰曆5月對應地支中的“午”。“巳”、“午”、“未”三個月是夏天,夏天在五行中屬火,“巳”是火的出生狀況,“午”是火的極盛狀況,“未”是火的衰墓狀況。火氣到了極盛的狀況,也就是陽氣達到了極盛狀況,就會物極必反,陰氣開始產生。5月初五是5月的開端,從此之後,陰氣開始產生,並漸漸增強,是陽氣強盛的頂峯,又是陰陽變化的開始。大夥都瞭解“否極泰來”這個詞,否卦是7月,它的極限就是代表10月的坤卦;但,與此相對應的還應該有個“泰極否來”,只不過由於大家喜歡事情從不好到好,所以,不大提這個詞。泰卦是正月,它的極限就是代表4月的乾卦。由於到了5月初五時,已經開始“泰極否來”,所以,中國人非常看重這個轉變,而且要透過一些辦法來消除陰氣開始強盛可能馬上帶來的不祥之氣。

爲何又把時間定爲“初五”呢?一方面由於“五”與“午”諧音,“五”字所表達的意思就是天地之氣相交合,與“五”相對應的五行中的“土”又代表着轉化與過渡;另一方面,中國的“陰陽合曆”每月的開端並非“初中一年級”,而是依據那個月的“節”來確定,譬如一年的開始不是從正月初中一年級開始,而是從立春那天開始,夏天不是從4月初中一年級開始,而是從立夏那天開始,因此,夏天的開始結束是到夏至,初五前後正是夏至的時候。

從5月是陽氣極盛、陽氣是正氣來講,“端”是“正”的意思;從5月是陰氣開始的時候,所以也可以說是“初”的意思,因此,“端五”也可以稱爲“初五”。由於“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5月正是“午”月,因午是陽氣極盛而同時轉衰的時候,所以端五也叫“端陽”。5月5日,月、日都是五,所以也稱重五或重午。由於端午是天地之氣陰陽轉化的過渡點,此前是一年中陽氣由初生到極盛,此後是陰氣從初生到極盛,所以又叫天中節。這樣等等,還有不少,不再多加講解。

關於端午節的出處,到了現在至少有4、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等等。其中,紀念屈原說爲這個節日增加了人文精神的內涵,應該是後起的;三代夏至節說是與國內的歷法緊密有關的,應該是較早的,雲塵子倡導使用此說;惡月惡日驅避說與國內的歷法和術數觀念有關,與第二說並不矛盾;吳越民族圖騰祭說帶有明顯的地方色彩,而且以圖騰作爲切入點來加以說明,是近代以來的說法。

端午節日作文2

你們知道我媽媽最喜歡過的節日是什麼嗎?說出來你一定不相信,竟然是端午節。

每年的端午節,我媽媽都會搞得很隆重。包很多的糉子,祭祖宗,燒一大桌好吃的……我當然也非常喜歡這個節日,因爲在這一天,我能夠吃上媽媽親手包的香噴噴的糉子。那粘稠的口感,怡人的清香已深深刻進我的骨髓。

最喜歡看媽媽煮糉子,將剛包好的糉子放入裝滿水的蒸籠,等糉香四溢時,糉子也就熟了。我會搶在媽媽前去揭開鍋蓋。先是一縷“白霧”撲面而來,然後是一股芳香沁入心脾。拿出一個熱氣騰騰的糉子,只見尖尖的角像是要戳人似的。糉葉已不比剛包時的油亮。剝開一看,白白的糯米,一個挨着一個,粒粒分明。

吃糉子當然是一種享受,我慢慢地解開繩子,用筷子將香香軟軟的糉子串起來吃,細細地品,慢慢地嚼,咂咂嘴,慢慢地回味。那滋味,簡直無與倫比。

今年端午節前夕,老師給我們講了這個節日的來歷。我邊聽邊想,媽媽這麼愛過端午節,一定知道關於屈原的故事。那天,我一回到家,就看見媽媽剛從市場裏回來,前車兜裏放了一大捆糉葉。我連忙問:“媽媽,問你一個問題,你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這個……我……不太清楚。”“啊?你怎麼會不知道這個節日的來歷呢?”我瞪直了兩眼,非常吃驚。“你這孩子,節日還有什麼來歷,端午就是端午,就是該吃糉子的日子。”“哼,連這也不知道,還每年都搞得這麼隆重,包那麼多糉子。告訴你吧,端午啊是因爲我國大詩人屈原因愛國而投汩羅江自盡後,人們爲了……”還沒等我羅嗦完,媽媽就搖着頭走進廚房整理它剛買的糉葉去了。

晚上,爸爸回來了,我把媽媽不知道端午節的來歷的事告訴了爸爸。爸爸摸着我的頭,跟我講了幾個媽媽小時候的故事。比如有一年端午節,外公爲了讓我媽媽能吃上糉子,偷偷從村公社食堂裏拿了兩個,結果被別人發現後打得半死,在牀上躺了整整三個月,可是外公說:端午節,就該給孩子吃個糉子!還有一次端午節,舅舅想吃一個糉子,哭鬧個不停,一天一夜都沒有吃東西,全家人都含着淚水陪他餓了一天一夜……

聽完這些故事,我的眼裏閃着淚花,我似乎明白了媽媽這麼重視端午節的原因。

又到一年糉香時,我想,今年我一定得好好吃幾個糉子,品味一下糉子那沁人心脾的香味。

端午節日作文3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曆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影響最大的觀點是源於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xx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裏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爲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爲重大節日。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爲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爲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爲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爲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爲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裏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爲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爲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爲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爲四到五天。

端午節日作文4

我一年裏最喜歡過的節日就是端午節了。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重五節”等,是農曆的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是:吃糉子、賽龍舟、插艾草、喝雄黃酒等。據說,吃糉子和賽龍舟是爲了紀念屈原。

端午節一早,我剛睜開眼,就看到媽媽在門外忙着什麼。過去一看,原先媽媽在插艾草,餐桌上還擺着用艾草煮成的雞蛋和幾個香噴噴的糉子。這時,我纔想起今日是端午節。看着煮的綠綠的雞蛋和香噴噴的糉子,口水都忍不住要留下來,幾分鐘,兩個雞蛋和一個糉子就沒了影。

到了晚上,我們到爺爺家一齊過端午。飯菜上完了,爺爺從櫃子裏拿出一瓶像是藥酒的什麼東西,還要我們每人喝一口。我問爺爺:“這是什麼呀?”爺爺笑着說:“這是雄黃酒喝了能避邪的。”我端過雄黃酒,喝了一口,感覺辣辣的,但心裏想着:“這樣我就能避邪了,辣算什麼。”

吃完飯,我們全家一齊到大明湖去看龍舟。來到大明湖,發現有許多人在湖邊等着看龍舟比賽呢。我們找了一塊“絕佳”的觀看場地,來觀看龍舟賽。只見參賽的龍舟一字排開,龍舟大約10米長,半米寬。龍舟上的人,有的在商量戰術配合,有的在做熱身。岸上的觀衆都爲哪條龍舟能奪冠猜測着。我看中了一條綠色的龍舟,這條龍舟上的人都很健壯,熱身做的也很充分。正想着,比賽就要開始了。

站在船上的發令員一聲槍響,幾十條龍舟像蛟龍一樣,在水中穿行着。那條綠色的龍舟處於第五名,船上的擊鼓手奮力地吶喊着,激勵船員們奮力前行。我也吶喊着,用全部的熱情我支援的龍舟加油。觀衆們也都緊握雙手,期望自我支援的龍舟奪冠。我吶喊着,爲那條綠色龍舟加油。船員們彷彿聽到了我的加油,更加奮力地划着。只見綠色龍舟超越了另外兩支龍舟成爲了第三,這時,他們又超越了一條龍舟。我更加賣力的吶喊,期望他們能奪冠。綠色的龍舟已經於第一名齊頭並進了,這時距離終點還有50米,船員們奮力地劃,最終取得了第一名,這時綠色龍舟已經衝過了重點。“14號龍舟是冠軍”隨着裁判員的宣佈,全岸觀衆沸騰了。我也爲綠色龍舟的好表現歡呼。頓時,大明湖成了歡樂的海洋。

我戀戀不捨的離開了大明湖,端午節雖然過去了,但它留給了我許多完美的記憶。

端午節日作文5

過兩天就是端午節了,因爲端午節放假三天,今天是5.31,放假的第一天早上,一大早我們就起牀收拾東西,準備回外婆家了。

到了外婆家,好熱鬧哦,弟弟妹妹們也都回來了,這下有的玩了,我最喜歡有人一起玩了。因爲過兩天是端午節,外婆今天早早就準備了要包糉子的材料。我們姐弟妹三個三個搗蛋的一起上,自告奮勇要幫外婆包糉子,外婆說,你們三個全不準搗亂,可是我們知道她心裏很高興,很高興我們都回家玩。我包了第一個糉子,雖然不好看,但是外婆說第一次包,這樣已經很漂亮了。

端午節日作文6

端午節是中國流傳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了!過節時,家家戶戶都會包糉子、吃糉子。

每次過端午節,媽媽都會買來豆沙、肉、紅棗、糉葉和糯米。先把豆沙、肉和紅棗做成不同的餡,把餡放入糯米里,做出四個尖尖的小角,用糉葉包在“四角形”外面;用一根長長的棉線在“四角形”周圍繞幾個圈,再打一個結,就這樣,一個“四角形”的糉子,就“出生”了。

等糉子煮熟後,一拿起鍋蓋,鍋裏就會飄出陣陣清新的香味。當你一把棉線拉開,開啟糉葉,裏面就會露出糉子白嘟嘟的“身體”——糯米,糯米里有各種不同的餡。只要你吃了一個糉子,就會還想吃第二個、第三個……糉子真是好吃極了!

我喜歡吃端午節的糉子!更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日作文7

對於端午節,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這端午節其實是爲了紀念一位非常偉大的人——愛國詩人屈原。那是在屈原跳江自盡後,人們爲了不讓河中的魚蝦吃屈原的屍體,就朝江中扔食物給魚蝦們吃,之後便有了糉子。說到糉子 ,我便記起了去年的端午節。

那是一個晴朗的天,藍藍的天上只飄着幾片薄薄的雲,太陽照得到處都是暖洋洋的,不時刮過一股小風,給人們又添加了幾分清涼。在這麼好的天氣當然也會有好的心情,但是,我那愉悅的心情並不只是因爲天氣好,還因爲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在這個節日裏,人們一大早就準備好端午節必備的東西——糉子。在城市裏,人們一般都是在外面買,但是,這次我回了老家,老家就不一樣了,家裏的老人很早就準備好了包糉子的材料:糉葉,繩子,糯米。一切準備就緒後,大家就開始包糉子了。

首先拿起一片糉葉,把其中一頭捲成一個漏斗狀,往裏面放一些糯米,然後在向一個方向包糉葉,把最後一點小尖包進糉葉裏,最後用繩子包一下,一個胖鼓鼓但有棱有角的糉子就做好了。看到這裏,我手也開始癢癢了,迫不及待地拿起一片糉葉就開始包起來。我一步步仔細地做着,學的有模有樣的。只差最後一步了,我拿起一根繩子把糉子綁了起來。終於大功告成了,看着我的作品,心裏美滋滋的,情不自禁地笑了起來。隨着時間的推移,大家包得糉子越來越多,最後就差把糉子煮熟了。

大家都跑進廚房,因爲糉子下鍋了,一股濃濃的棕香味飄在空氣中。我們幾個小孩子口水都要流出來了,還不等糉子煮熟出鍋,我們就在鍋邊圍成了一個圈。過了一會兒,糉子要出鍋了,大人們要我們往後退了幾步,因爲要開始拿糉子了。一揭開鍋蓋,鍋裏熱氣直冒。一股股白氣升到空中,一會兒就消失不見了。但最吸引我的還是那股糉香,濃濃棕香直往我鼻子裏鑽,讓我更加迫不及待。等着等着,終於等到了。

桌子上有四五個碗裏都裝着糉子,那一個個糉子真是誘人啊!胖鼓鼓的,還散發着濃濃的香味。還有幾碗小菜放在旁邊,都很爽口。大家都圍着這個大圓桌,有的站着,有的坐着。看着人都齊了,就開動了。我手疾眼快挑了一個大糉子遞給奶奶,因爲這些糉子大部分是奶奶包的。然後遞給爺爺、姨奶奶、舅爺爺……最後我纔拿起一個糉子。我先解開繩子,在慢慢的剝開糉葉,對着那香噴噴的、軟軟的糉子咬了一口,嗯!真的好好吃啊!那濃濃的糉香一直留在我的脣齒之中,難以忘懷。最後在一片歡聲笑語中,結束了這次午餐。

就讓那濃濃的糉香永遠飄在端午節吧!

端午節日作文8

5月5是端午節,聽到這個消息後,我很興奮,因爲5月5可以吃糉子!到了5月5,我這個小饞貓別提多高興了,媽媽擺好桌子開始做糉子,糉子做好了,擺在桌上,還冒氣,如同天上的雲朵,我越看越想吃,我開始吃糉子,吃完了。

端午節日作文9

古代愛國詩人屈原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國家滅亡,人們流離失所,於是跳進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爲了紀念屈原,便把農曆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

端午節的習俗各式各樣,有包糉子、掛艾草、掛香包等。其中最讓我感興趣的就是賽龍舟了。

在五月初五這一天,人們在各大江流旁歡聚一堂,舉行盛大的龍舟大賽。龍舟又長又狹,兩頭高高翹起,船身繪着硃紅顏色。

只聽發令員一聲“開始!”,所有龍舟如同離弦的箭一般衝了出去。只見人們跟着有力的鼓聲整齊划水,爭先恐後地往前衝。每當有兩艘船相交時,鼓聲如雷鳴。

多姿多彩的端午節不僅給人們帶來了快樂,還給人們帶來平安、健康與幸福。

端午節日作文10

端午節的習俗總少不了吃糉子,糉子的味道甜甜的,外面包着一層層竹葉,裏面有各種各樣的餡兒。

說到糉子,我還有一個故事,在兩千多年以前,也是農曆的五月初五,屈原抱石投江,老百姓聽到這個消息家家戶戶包糉子,來到江邊把糉子都扔進了江裏,用這種方法來保護屈原的屍體。

糉子分爲兩種,有圓筒形的叫竹筒糉,一種是三角形的叫竹葉糉。家人還給孩子戴五絲線,頭上畫“王”字,在家門上插艾草……端午節的風俗還真不少。

我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日作文11

今年的端午節和往常不一樣,因爲今年的端午節被定爲國定假日。

外婆說要包糉子,她準備了一些棕葉、米和醬肉,只見她先把兩張一大一小的棕葉疊在一起,然後用雙手捏住兩張葉子的兩端,捲成一個漏斗形,先放米再放肉,最後封口、扎繩,一個糉子完成了!

我也想試着包一個糉子,於是我拿了兩張小棕葉疊在一起,捲成漏斗形,因爲太小了,所以只能放米,當我放進米時,漏斗散了,這時外婆幫我捲成漏斗形,我再放進米然後將棕葉包住米,外婆幫我把繩子紮起來,一個小糉子做好了。

今年的端午節過的真有意義,吃到了外婆包的糉子,也體驗了包棕子的過程,真是一舉兩得!

端午節日作文12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我們放假了。

端午節風俗要吃糉子、包香袋、掛艾草……

“端午節掛香袋是用來驅惡避邪的。”媽媽說。

我們準備了一張長方形的紙、一團棉線、一塊棉布和一包香料。

我們先把長方形的紙折成三角錐,再放一小把香料到棉布裏,然後把三角錐攤開,把布放進去,再把三角錐摺好,最後把棉線一圈一圈地繞在三角錐上,香包就完成了。

端午節日作文13

昨天是端午節,媽媽從外婆家回來.我見媽媽的揹包鼓鼓的,立刻奔過去,奪過揹包一瞧;喲,這麼多的肉棕子!吃晚飯了,我挑了一個大點的棕子給奶奶.還沒等奶奶張口,我就把肉棕塞到奶奶嘴裏,這讓奶奶笑的合不籠嘴.

端午節日作文14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這熱鬧的節日中,人們通常在門口掛艾草,小孩身上掛着香包。一家人坐在一起包糉子,民間還有一種賽龍舟比賽,到處都瀰漫着濃濃的節日氣氛。

去年的端午節,我們全家來到了奶奶家。一進門,就發現奶奶坐在一個大鐵盆前,盆裏泡着白白的糯米。大盆附近有兩個小盆,其中一個整齊的排滿了剛剛採摘的糉葉,另一個盆裏泡着圓圓的糯米。地上還有一捆稻草。奶奶正在聚精會神的包糉子呢。我急忙跑上去看,只見奶奶拿起三四個糉葉,葉柄處整齊地並排在一起,沿着葉柄用大拇指和二拇指畫了個弧形,瞬間糉葉就轉轉成了一個漏斗形狀,然後奶奶從水裏撈出糯米,放在漏斗裏,當糯米達到漏斗的一半時,他拿起一個蜜棗放上,再用糯米把漏斗填滿,再用手一招,把剩下的糉葉蓋到漏斗的上面,然後再轉幾個圈,一個三角形的糉子成型了,奶奶再用一根稻草把三角形的三邊捆綁起來,一個糉子就做好了。奶奶把它做好的糉子放到了鍋裏。

“做糉子太簡單了,”我大呼道:“我也會。”我學着奶奶的樣子,把三四個糉葉擺到了手上,試着去一轉,啪啪,好好的糉葉四分五裂了,“這糉葉不好,我要換個結實的”我一邊說着一邊又拿起了幾個幾個,幾次下來,糉葉還是“四處開花”。最後我對奶奶說,“奶奶,你先給我弄成漏斗型吧!”奶奶拔一個漏斗形交給我,我認真的按照她的方法,先填米,再放棗,最後再放米的方法輕而易舉的把漏斗填滿。我用糉葉一蓋,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排着隊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割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在奶奶的幫助下,我終於完成了我的處女作——一個不成形的小糉子。

這時爸爸走過來了,他問我:“你知道端午節爲什麼包糉子嗎?”我搖了搖頭,他說:“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端午節投江自殺之後,人們把食物投到江裏祭祀屈原。然而一天晚上,一位老人在夢裏問他,‘我們給你投的食物,你吃到了沒有?’屈原說:‘你們送給我的飯都讓那些魚蝦吃了。’老人說:‘那怎麼辦?’屈原說:‘你們用竹葉把飯包起來,做成做成菱角型的尖角糉子,它們以爲是菱角,就不敢搶着吃了。’後來人們按照他的話,向汨羅江投下尖角糉子。”

我恍然大悟,怪不得端午節要包糉子呢?我一邊吃着香噴噴的糉子,一邊想着糉子的來歷,中國的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呀!這個端午節真是收穫豐滿啊!

端午節日作文15

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北方的端午節要比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爲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糉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糉子的來歷。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糉子來吃,糉子有鹹糉子和甜糉子兩種口味。甜糉子有蓮蓉,豆沙,慄蓉,棗泥:鹹的呢,就是鹹肉啊,燒雞,蛋黃,乾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糉子放在一個鍋裏煮,等糉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瀰漫整個廚房……。

解開扎藤,剝開糉子葉,甜糉子裏藏着白白的糉肉,鹹糉子裏紅紅的糉肉都升騰着蒸汽,散發着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糉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着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糉子。端午時節,家裏包了一大把糉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糉子作爲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姥姥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糉子。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糉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讚頌。吃着正宗的家鄉糉子,看着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裏頭別有一番滋味。

20xx年,又一個新的端午節即將到來,我懷着一顆思念,期待,激動的心去迎接你。

標籤: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