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精品】端午節的作文400字錦集1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400字1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端午節的作文400字錦集15篇

端午節的作文1

端午節快到了,每家每戶都要插艾草、吃糉子,好像就連空氣裏都充滿了糉葉的香味,一陣陣清香,撲鼻而來。我們家端午節特別溫馨,快來跟我看一看吧!清晨,一縷陽光透過窗戶照射到我的牀頭,太陽公公露出了笑臉。我慢慢的睜開雙眼,“起牀嘍”我邊喊邊伸了個賴腰。

“咦!什麼味道”,我深深吸了一口氣,好像是從廚房飄過來的,肯定是奶奶在煮糉子,我高興的跳了起來,興沖沖的衝進廚房。揭開鍋蓋一看,“哇”看着這翠綠的葉子,這嫩嫩的糉子,真誘惑人,讓人着迷。我的口水已經是“飛流直下三千尺”了。“看你急的,還沒熟呢?”奶奶說。“哦!知道了!”我趕忙蓋上鍋蓋。“唉!”那隻好等着了。乾脆先到我們家的“花園”玩一會吧!這時怎麼回事,我家的這些花花草草一個個都昂着頭,那興高采烈的樣子,難道他們也知道今天是端午節,也聞到了糉子的香味,也想吃糉子?時間過的可真慢,終於到了吃午飯的時間了。爺爺做了一桌子的菜,聞聞,好香啊!“主角上場嘍”爸爸把糉子端了上來。這味道太特別,太清香了。

我伸手抓了一個就要吃,媽媽說:“看把你急的,爺爺奶奶還沒吃呢?”我趕忙把手裏的糉子遞給了爺爺,這時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笑了。我透過窗戶看到了花園裏的小花小草,看着它們的樣子,好像是剛吃過了糉子,懶洋洋的躺在那裏,好像在說:“真香啊!真好吃!”我又擡頭看了看藍天,白白的雲朵,太陽公公炙熱的笑臉,還有那飛翔的鳥兒,它們好像都在對我說:祝你端午節快樂!這就是我們家的端午節,一個充滿溫馨、快樂的端午節。你們家的端午節是怎麼過的呢?

端午節的作文2

小區很多人家的大門兩側都掛上了新鮮的艾葉,家裏幾乎每個人都在忙碌着,準備豐盛的午餐,刀與砧板咚咚的撞擊聲,水蒸氣衝出氣閥的呲呲聲,不停地在耳邊縈繞,廚房裏不時飄出縷縷饞人的香味,夾帶着清新的糉葉香,刺激着人飢餓而貪婪的胃。

門被禮貌地敲開,來了不少的親朋好友。連忙遞上茶水,相互道着節日的問候和祝福,原本不是很大的客廳更加充實和溫馨了。

爺爺奶奶穿梭於廚房與客廳之間,爸爸媽媽也忙得不可開交,我的幫忙有時反而礙了他們的事,索性呆在一邊,悠然的看着這一切。

“來來來,大家都吃飯吧!”飯菜陸續都上了桌,正中間是一盤精緻的糉子,青青的糉葉上纏着兩色的細線,體型較長,棱角分明。

輕輕地拿過一隻,將一端的細線拆下,往上一拎,糉子便聽話地從細線中脫出,小心翼翼地剝去裹着的糉葉,呀,中間露出了白玉般的糯米,依舊是龍舟形狀,卻又被那略帶糉葉清香的濃郁糯米香味所吸引,讓人又再次禁不住誘惑,輕輕的咬下一口。

軟,香,滑而不膩,難以名狀的爽快之感,輕微地粘牙,又被舌調皮地舔去。那種停留於脣齒間的鮮香口感,實在讓人回味無窮。

還有那擺放在碟子裏切開了帶殼的黃白相間的鹹鴨蛋,我總是習慣用筷子將蛋黃一整個兒挑出來,細細品嚐。蛋黃上沁出些許油星,細膩柔嫩得很,鹹中別有一番滋味。

窗外,雨一直下,不知龍舟賽是否像往年一樣,又在湘江上熱鬧非凡地舉行?也許是的罷,雨下再大,也絲毫衝不淡節日的氣氛。

這一天,正是端午。

端午節的作文3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很期待過端午節。誘人的糉子讓人垂涎三尺,長長的米粒煮得泛黃,裏面包了豆沙或棗子的陷。米有些透明,也露出些泛紅的顏色,四角倔強的翹着,可愛極了。包糉子的葉子上沾滿了水,也沁入一點米的香味。一口在糉子上咬下去,滿嘴便充滿了米香,再咬一口,便會看到暗紅色的餡兒。餡兒甜甜的,有了米,這種甜也不膩了;米中融入了棗或豆沙的香甜,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我常常是吃得滿嘴“小鬍子”,媽媽見了笑我是隻“大臉貓”。我卻不介意,嘿嘿一笑,用舌頭舔舔米粒,用手把嘴一抹就去找外婆了。

奶奶會笑着看着我,慢慢挪動步子於牀前,從枕邊的針線筐中取出幾個香囊。那時奶奶還只有我一個孫輩的孩子,分外疼惜,所以每年都會有五六個奶奶做的香包。這些香包各式各樣,在我記憶中,似乎沒有重樣兒的。外婆那時手還很巧,會做很多種圖樣。有小鹿、老虎、蛇、壁虎的;也有太陽、月亮、星星的;還有些花花草草的和心型的。她無論做什麼,就像什麼,雖說沒達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但絕不比路邊買的那些差。

雖然我並不怎麼喜歡香包的那種味道,但那無疑是我那時的最好飾品。猶如天花亂墜。小姑看着我,笑我臭美。我纔不管她說什麼,依然“孤芳自賞”,跑去媽媽面前玩了。

現在物是人非,我慢慢長大了,奶奶也去世幾年了。我們家端午節的習俗只剩下了“吃糉子”。沒有奶奶香包的保佑,我依然平安的成長着,一天又一天。但有時心裏卻十分空洞,越臨近端午,越是如此。

端午節的作文4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有端午節、重陽節、春節、中秋節……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傳說是爲了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每到五月初五人們都有吃糉子,插艾葉菖蒲,賽龍舟,飲雄黃酒的習俗。

我喜歡吃糉子,也喜歡看包糉子。今年的端午節嘉信茂廣場舉辦了一個包糉子比賽的活動,我媽媽幫李奶奶報了名。咱們組成了一個助威團,成員有我和爸爸媽媽,還有我奶奶,奇奇和夏勇叔叔。浩浩蕩蕩的來到了比賽現場。

好傢伙,參加比賽的奶奶可真多呀,一個個信心十足,躍躍欲試。主持人宣讀完比賽規則:五個人一組,六分鐘的時間,看誰包得多,又不灑米,還要外型美觀。包糉子比賽正式開始了,不一會兒時間有的奶奶包了十一個糉子,有的奶奶包了六個糉子,有的奶奶包了喇叭型的糉子,有的奶奶包了枕頭型的糉子,比賽非常激烈。終於輪到李奶奶上場了,咱們懷着緊張的心情看李奶奶比賽。開始比賽了,只見李奶奶拿了兩片糉葉捲成了一個喇叭形狀後,左手拿着卷好的糉葉,右手放了兩勺米,然後一包小糉子就出來了。李奶奶又趕緊把繩子的一頭用牙咬住,另一頭圍着糉子繞了兩圈,一用力,繩子斷了。李奶奶開始有點手忙腳亂了。咱們就給李奶奶加油鼓勁,她很快調整了過來。比賽結束了,李奶奶本來包了八個糉子的,可是一個還沒扎繩子,另一個一提起來就把米灑了一地,所以只能算包了六個糉子。最後評獎的時候李奶奶得了一個參與獎。

這個端午節咱們大家都過得很開心,很快樂。我喜歡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5

今天是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也是我國的三大傳統節日之一。據說這個節日,是爲了紀念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設立的。

我們家要包糉子,我包了一個又一個,速度倒是挺快的,但是樣子怪異,結果母親說:“這樣不合格,讓母親來教你吧。”說着母親就做起了示範,先把竹葉拿在手上,捲成圓錐形,再往裏面放糯米、大棗,然後摺疊竹葉,包成四角形的,再用線捆綁起來。我終於學會了包糉子的方法,我就做了一個又一個。我看到自己包的糉子有模有樣的就按耐不住心頭的喜悅,母親也讚不絕口。我和母親把糉子包完了,母親把糉子放到鍋裏煮,半個鐘頭後,熱騰騰的糉子出來了。

散發着陣陣香氣的糉子太誘人了,我迫不及待的伸手就抓起一個,滾燙滾燙的,我的手可受不了了,一下把糉子甩出老遠,再看看我自己的手,已經被燙得紅紅的。沒辦法,我只好守在糉子旁邊等了一會,母親說:“饞貓,可以吃了。”

我拿起一個胖胖的糉子,一聞陣陣香氣沁人心脾,我禁不住誘惑,迅速開啟竹葉,狠狠的咬了一口。啊!潤潤的、滑滑的、香香的、甜甜的,我不禁讚歎道:“美味呀!”一邊吃我一邊想:從小到大,我沒有吃過這麼香甜可口的食物,可能因爲這是我自己動手勞動的緣故吧!我吃了一個又一個,爸爸、母親也一邊吃,一邊讚歎!

飄香的糉子,讓我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6

一年中有許多節日,除春節外,我最喜歡的節日莫過於端午節。因爲端午節蘊含着我國一些民族風俗特色;而且這一天人們爲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便有了香甜可口的糉子。端午節這天不但有糉子,還有有趣的賽龍舟,搶鴨子等熱鬧非凡的節目。

在我的記憶中有過那麼一次難忘的回憶:

吃過午飯,叔叔帶我去看龍舟比賽。那是我有生以來的第一次。哇,橋上,桃江河邊都擠滿了人,真可稱得上人山人海,選手們早已準備好了,岸邊的龍舟五彩繽紛,活像一條條花鱗龍。選手們的衣着與《安塞腰鼓》中那羣茂騰騰的後生的衣着相仿,也都是元氣淋漓的後生;那舟上的大鼓聲音如雷,可與安塞腰鼓比美。比賽開始了,哨聲一響,龍舟如離弦之箭向前划行,各隊船員竭盡全力,都想爲自己家鄉添一份光彩。忽兒這條龍舟在前,忽兒那條龍舟在後,這樣一進一退,真是令人眼花繚亂,此時我的心中也產生出一種感嘆:“太棒了,實在太精彩了,不知今年的冠軍花落誰家?”哈哈,一陣笑聲把我的注意力引向了南方,原來,綠隊的龍舟在旋渦中打轉,看得令我也不禁笑了起來。這時,鼓聲響了起來,震耳欲聾,好像是在給綠隊加油,鼓勁,綠隊也不甘示弱,終於劃出了旋渦,雖然是最後一名,但綠隊的精神值得人們讚賞。

賽龍舟已完,搶鴨子節目即將開始。只見幾籠鴨子被投入水中,便有幾十個青年跳入水中去搶鴨子,也許是太興奮了吧,有的到手的`鴨子也飛了,有的則因搶鴨子用力過猛而摔倒在水裏。

總之,這個節目是在歡笑中結束的。在回家的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羣中,我還沉浸在剛纔看龍舟的興奮之中。

端午節的作文7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陽節,又叫端午節。在這一天家家戶戶包糉子、買糉子、吃糉子、賽龍舟。

每到這一天,家家門前掛起菖蒲、艾草,走在街上,到處散發着淡淡的幽香。

婦女們總是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把浸泡過的糯米,用一張張竹片細心的包起來。包好的糉子有白米糉、棗子總、赤豆棕、豬肉糉……

各種各樣的糉子放在鍋裏煮,不一會兒,屋子裏就充滿裏糯米和竹葉那淡雅的清香。

在我國端陽節的這一天還要舉行賽龍舟比賽。河裏排着一條條與游龍非常相似的的船。一位位英俊的小夥子穿着綵衣,在打鼓的敲擊聲中,大家划動船槳。河岸上到處站滿了人,大家你擁我擠,熱鬧非凡。

許多老人們都會在這一天講起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戰國時待楚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國身邊當官,一心想使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聽信了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來到淚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長嘆一聲:“永別了祖國!”一縱身跳入江中,百姓划船趕來可是找不到屈原,好扔糉子在江中,就有了五月初五劃龍舟、吃糉子的習俗。

端午節的作文8

充滿濃濃詩意的端午節到來了。

早晨太陽公公才露出了臉,我也正在睡大覺。可是,我突然睡着睡着就聞到了一股濃濃的香味,我被那股香味所叫醒,情不自禁地起牀了,想去吃一口。一起來,往廚房一看是:媽媽和姐姐正在包糉子,我就很感到疑惑,爲什麼會有端午節?端午節爲什麼要做這種事呢?帶着種種的疑問,我自己去尋找答案……

喔;原來是這樣啊:原來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人叫屈原,他爲了自己的國家,在國家亡敗的時候,他自己不願苟且偷生,所以就帶着滿懷的愛國之情跳下了江。

於是在每年的6月12日,人們就會到河邊包糉子,然後扔下去。想讓那些魚類吃掉糉子,不要吃屈原的身體。所以就因爲流傳着這麼一個傳說,才產生了今天的端午節。

媽媽和姐姐把糉子放下去煮,鍋裏的香味飄出來很是宜人。大概過去了三十分鐘,糉子終於熟了。我和家人一起吃着糉子,我感到非常的開心,還有姐姐的朋友也來到了我們家,我們都過着一個開心熱鬧的端午節。端午佳節,糉香萬里……

端午節的作文9

我的生日來臨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來臨了,我和姐姐來到大海旁邊。柔軟的沙灘,清亮的海水,一切都使我想立刻投入它們的懷抱。我迫不及待地換好游泳衣,躺在柔軟的沙灘上。沙子都調皮地撓我癢癢。我舒適地享受着沙子浴和日光浴,看着遠處嬉戲着的人們,我忍不住想加入他們的隊伍。

我慢慢地往下走,浪頭也越打越高。每次浪花打在我身上,我都有種要飄起來的感覺。來到岸上,我捧起柔軟的沙子,沙子隨着手指的縫隙往下漏,隱隱約約還能看見一些破碎的貝殼。

我把腳伸進沙子裏,裏面好涼,涼得刺骨。把腳伸出來,只見腳上沾滿了溼漉漉的沙子。沙子可真調皮呀。一會兒撓我癢癢,一會兒還粘在身上不肯下來,讓我忍不住喜歡上了它們。

夕陽西下,我再一次直面大海,再一次看見一個接一個的浪花,一切都令我依依不捨,留連忘返。大海好似一張畫,一張會動的美景圖,美得讓你留戀。正當我驚歎這大海的雄偉時,它有慢慢地恢復了原來的平靜,只給我留下了莫名的驚愕與喜悅。

再見了,蔚藍的大海,遼闊的天空。

再見了,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10

今天是端午節,我早早的就起來了,看着餐桌上的糉子,我就非常開心的吃了下去。

我吃過早飯,媽媽和奶奶帶我出去玩。一路上,我嘻嘻哈哈、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別提有多開心了。不知怎麼的,我發現今天大街上有好多人,他們都買了樹枝拿在手裏。我很奇怪準備問媽媽,卻發現媽媽和奶奶手裏也各拿着一捆樹枝,就連忙跑過去問:“媽媽你們買樹枝幹啥?啊!真香!”媽媽笑着說:“傻孩子,這是‘艾枝’。艾枝可以驅蚊子和蒼蠅,還可以避邪呢!我們把艾枝掛在自己家的門上、窗戶上,不是很好嗎?”我點點頭。

中午,我們家的飯菜有豐盛又香甜,除了家常菜外,還有漂亮的三角糉子、雞蛋和鴨蛋,香氣撲鼻。我立刻拿起一個較大的糉子,剝開糉葉,津津有味地吃着白嫩的糯米,好吃極了!

爺爺告訴我,端午節吃糉子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及崇高人格。其實這個我已經知道了,嘻嘻……

端午節我非常的開心,增長了這麼多的見識,吃到了可口的糉子。

端午節的作文11

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這個節日,本是古人爲了紀念屈原而設立的,而我們現在,只記得端午可以休閒,可以吃喝玩樂……因而忘記了設立端午節的本質。就算有人記得端午節的本質,那人數據多還是據少呢?

屈原——一代愛國詞人,中華歷史上一朵絢麗的奇葩,爲文壇注入了一股全新的活力。知識淵博,深受重用,但只因楚懷王聽從了上官大夫和子蘭的一面之詞,而錯過了這個人才,最後也導致國家的衰敗。

然而,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屈原創作了《離騷》、《國殤》、《九章》、《九歌》、《天問》等大作。抒發了自己的一番愛國情懷,與一番對國君無能的悲嘆。

最終,他看見國家日益的衰敗,國君的無能,自己的一番愛國情懷無法抒發等等原因,最後導致他無奈,投江自殺。

這樣一個愛國,傑出,深受人民喜愛的大詞人,人們怎能忘記他呢?因此設立了端午節。

而就在這樣端莊嚴肅,富有意義的節日裏,我們一心只想着要吃什麼,喝什麼,玩什麼……應該嗎?不應該。難道我們不應該爲我們的行爲感到羞愧嗎?

如果你真的忘了端午節的真正意義,請趕快覺醒,你說是嗎?

端午節的作文12

每年的節日有很多,端午節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傳說是爲了紀念屈原而設立的,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個地方的人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是掛艾葉菖蒲、吃糉子、喝雄黃酒、掛香袋,有的地方還要賽龍舟。

端午節這天,奶奶準備了糉葉、糯米、肉,包起了糉子。我學着奶奶的樣子拿起一大一小兩片糉葉,折出一個角,往摺好的角筒裏放一把浸泡好的糯米,塞了一塊大肥肉,再用糯米蓋嚴實。我開始有點沾沾自喜,心想:真簡單,一點都不難。可是當我想把糉葉蓋好的時候就遇到麻煩事了,怎麼蓋都不行,老是有糯米掉下來。我急得團團轉,幸好有奶奶幫我,她讓我把糯米弄掉了一點,這才蓋起來。最後一步是把糉葉用繩子紮起來,糉子一定要包的緊纔好吃。包糉子是手藝活,看起來簡單,其實一點都不容易。

在端午佳節,人們用各種活動紀念屈原,一代接着一代,才形成了蘊涵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民族文化的傳統風俗。

端午節的作文13

今天是端午節。今天是紀念屈原的日子,一定要吃糉子呦!我現在已經聞到糉子的香味了!

我衝進廚房,到鍋旁一看:鍋中熱氣嫋嫋,幾個被棕葉包得牢牢的糉子浸泡在水裏。哇!好多糉子啊!我叫到。刷好牙再來吃吧。媽媽對我說。我以風(不對!應該是光)的速度刷好牙,坐在餐桌旁,等待着美味的大餐。

沒過幾分鐘,一碗香噴噴的糉子立即出現在我的眼前。這些糉子的口味樣樣齊全:有赤豆餡的、肉餡的、蛋黃餡的等等。我最愛吃的當然是大肉糉啦,我選起一個,急忙扯下外面包着的糉葉趕緊吃。

我咬下第一口時,我又一次品嚐到了那鮮美的味道。美味的糯米再加上好吃的肉,簡直勝過山珍海味。在品嚐美味糉子的同時,我想到糉子的由來。

公元前340年,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入汩羅江。爲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把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爲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竹筒裝米,投入祭奠,代代相傳。現在,我一邊吃着糉子,一邊問着媽媽關於屈原的故事,過着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14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的節日,糉子,茶雞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

端午節前夕,家家戶戶在山上採的艾蒿插在門上,說是爲了辟邪,我們小孩只是效仿着做,不懂其中的真正含義。

今天過端午節,我提前興奮了一個星期,因爲可以吃着美味的糉子,可是以前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過節是沒有好吃的,說起糉子,它不僅僅好吃,最主要是包糉子中的過程,體現着樂趣,每次的端午節一到,爺爺在頭一天晚上泡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我便和爺爺一起包糉子,納綠色的糉葉上加一些糯米和肉,包成三角形的糉子,包好放在鍋裏煮上四五個鐘頭,之後爺爺煮好的糉子泡在備好的涼水桶裏,涼了之後慢慢地拔開葉子,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鮮嫩的肉露出頭來,那時吃起來是那麼的香甜可口啊。

中午的時候,爺爺在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着五彩的絲線,經一直帶着,據說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裏,這些五顏六色的絲線在我心裏是精美的替代品,有些人會用錢買一個帶在身上,我的爺爺是親手用一些小布頭做的,裏面塞一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麼的開心。

今天的端午節真快樂!

端午節的作文15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端午節,我們會吃糉子、賽龍舟。

你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古代楚國有一位愛國詩人屈原,被小人誣陷。楚懷王聽信讒言而將屈原流放。後來出國滅亡,在農曆五月初五,屈原最終投汨羅江而死。人們想把屈原的遺體打撈上來,但最終沒找到。人們爲了讓屈原的身體不被魚蝦吃掉,於是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就包糉子投進汨羅江。端午節就是這樣產生的。

端午節可不能少了糉子,我喜歡包糉子,更喜歡吃糉子。我們準備了糉葉、糯米、紅棗和粗線,糯米需要提前浸泡幾個小時。首先取3—4片糉葉疊整齊,再把糉葉捲成圓錐形,然後往裏面到糯米並放入幾顆紅棗,最後把糉葉折下來並用線捆好。這樣一個糉子就做好了。把包好的糉子放在鍋裏煮,1個多小時後,香噴噴的糉子味道就會填滿屋子。開啟煮熟的糉子,咬一口,又香又甜,真好吃。

糉子吃完了,龍舟比賽要開始了。“3、2、1,開始”裁判喊道,一條條龍舟像離線的箭,在水面上飛馳。你聽“咚、咚、咚”,還有鑼鼓加油呢。一號龍舟快到終點了,其他幾條龍舟也加快了速度,鑼鼓聲越來越急促,最終五號龍舟獲得了冠軍。

端午節可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