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端午念屈原作文5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念屈原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端午念屈原作文5篇

端午念屈原作文1

又是一年端午到。包糉子、賽龍舟、飲黃酒……中國各地都在以大致相同的方式紀念這個傳統節日。但直到現在,對於端午節的起源民間有着不同說法:楚人紀念屈原,越人紀念勾踐,吳人紀念伍子胥和曹娥……最被普遍接受的一種說法是紀念屈原說。唐代詩人文秀有一首詩這樣寫到“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據說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流放汨羅江畔的愛國詩人屈原聞訊楚都被攻陷後,悲憤交加,自沉汨羅江。沿岸百姓紛紛引舟搶救,並拋灑食物防止魚蝦傷了屈原的遺體。此後每年的這一天,當地羣衆都要舉行這樣的活動,表達對他的懷念之情。從此,划龍舟、包糉子成爲端午習俗的主要內容,這一習俗也逐漸被人稱爲端午節的由來。屈原是一位跨越時空、體現中華民族精神的典範。他滿懷愛國主義精神和追求真理的理想主義精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他的信念!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沒有偉大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屈原在執著追求人生的永恆、價值、理想的時候,時刻關注着國家的興衰。然而,屈原的下場卻是個悲劇。

我想如果憂國憂民的屈原身在今天,看到今天的中國是如此強大,看到全國各族人民萬衆一心抵禦各種災難,屈原還會去投江嗎?今天的我們是何其幸運,身爲中國人,我們繼承了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着追求真理的光榮傳統,我們相信明天的中國將會更加強大、更加繁榮富強!“糉葉飄香,端午吃糉,緬懷屈原,永生不忘!”期盼下一年的端午。

端午念屈原作文2

屈原是戰國時期的大臣,他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被撤職趕出都城流放到別處。在流放中,屈原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自己有無能爲力,他心如刀割。於是,在五月初五那天,屈原寫下了絕筆《懷沙》,然後便跳進汨羅江自殺。

我們小學生也要向屈原學習愛祖國、愛人民,作爲班集體的一員,我們應該熱愛班集體、愛護班集體的每一個人。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每到端午節,我們青少年兒童就合唱這首朗朗上口的兒歌。

端午又稱重午,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系在一起,比如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腳踝上,稱爲長命縷。各家各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棕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黃”字,還要穿“五毒”的小褂子,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一大早,人們都去看賽龍舟。比賽場上的隊員們個個摩拳擦掌,生龍活虎。發令槍一響,龍船似離弦的箭,又象猛虎下山,威不可擋。隊長一邊打鼓,一邊爲隊員們加油,在震耳欲聾的鼓聲下,隊員們的力氣也好像漲了三分。……

端午念屈原作文3

今年的端午節,第一次作爲法定假日,是一個劃時代的文化大事,是標誌性的文化事件。從民間意志的維繫與傳承,到國家意志的規定和推動,端午節,作爲一個具體的文化符號,折射出傳統文化在我們這個時代的逶迤足跡。我們可以畫影圖形,去追溯歷史,也可以望梅止渴[注: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去神思未來,但如果缺少當下的反思,不能從現實角度對端午節進行人文反思,那麼,一個傳統節日將又會淪爲消費主義行爲,會像中秋節一樣,成爲公關社交的節日,遠離了文化的本質。

屈原和端午密不可分,一個現實的知識分子,和一個節日意義,互相勾連比附,這在中國傳統的節日裏,都是非常少見的。

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知識分子,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不願做亡國奴的他,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注: 忠於自己的國家而獻出生命。]。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糉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屈原就是端午的精神的根柢。但是,我們對屈原的評價和認可,到了怎樣一個文化高度呢?甚至,在今天吃糉子、賽龍舟的時候,我們想起屈原了嗎?

端午節,如果離開了對“屈原”這位人文知識分子模範的思念與文化認同,就失去了端午節文化“失範扶正”的根基,如果傳統節日的復興,不能推動人文學科的復興,那麼我們就會永遠生活在人造的光源下,光線足夠明亮,足夠溫暖,但是沒有成長,沒有愛,沒有白天和黑夜的更替,也就沒有理性的明天!

端午念屈原作文4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節日。

與詩人有關的而且是全民族的節日,恐怕也只有屈原了。如今我們對於屈原的理解或已離歷史上真正的屈原很遠,我們所能記錄的也只是他生平事蹟中支離破碎的一角,但是他的精神卻被許多人懷念着。

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屈原,屈原的意義也因爲有這些理解,而越來越豐富,其影響也越來越深遠。傳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屈原並不是一個成功的政治家,但屈原之所以如此深刻地影響歷史,也許正是因爲他的失敗。這是理想對現實的失敗。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面臨質疑和失敗的時候,當我們的獨特個性與大多數人發生衝突時,堅持自己的意見和觀點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們往往會選擇避免發生衝突。唯獨屈原,既要堅持個性,又要堅持以自己的個性去改變世界,以個性去融化冰冷的現實。他以古代的聖賢作爲自己的榜樣,但是卻感受到了無限的委屈和孤獨,他的作品大多數都是在訴說這種委屈和孤獨,甚至覺得沒有一個人能理解他。他爲大多數人謀福利,但大多數人都不能理解他,甚至他的親人都罵他、不支援他,還要他屈服。在別人的眼中,他太固執、太鑽牛角尖,不容易溝通,屈原就只能死在孤獨之中。而在他逝後,卻被人們懷念和追悼,正是因爲他的這種無所畏懼的勇氣和永不妥協的執着。

端午節對屈原的紀念使我們永遠記住了這個悲劇而光輝的英雄,也鑄就了我們國家和民族珍貴的文化傳統。鮑鵬山說:“是我們以血肉之軀支撐着真理與正義,而不是真理與正義在支援着我們的事業!”端午時節憶屈原,我要學習這種固執和倔強,也要學習他作爲詩人的溫暖和善良,讓他激勵着我,陪伴着我,一路前行。

端午念屈原作文5

五月初五,淚羅江邊,你,內心充滿矛盾,充滿無奈,你是多麼希望能夠報效國家,爲國捐軀,可是天妒英才,不識人才得大王不給你機會,他昏庸無能,把大好江山毀於一旦,你被眼睜睜地看着國土被一次次侵蝕,直到再無楚國存在。大江彭湃,洶涌着向東流去,你的心隨着這江水那樣起伏不定,江水流逝了多少滄桑,楚國已不復存在,而你更感到前路茫茫。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你輕輕地哀嘆,眼角間流下難以掩飾的淚水,一滴滴那麼晶瑩,發出多麼柔弱的淚光,蒼白的.臉色中,勾住過往,遙望藍天長長地哀嘆一聲,無奈的吟唱起一句句詩歌,歌聲響徹天地,似乎想激起高高在上的人的仁義。悲哀的聲音中,表達了你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之情;表達了你懷才不遇的無奈心情;表達了你對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中的哀憐之情!但不管你如何大聲,可伯樂卻不知在何處,你的一腔熱血只能演變成滿腹悲憤。你無奈,發出千嘆萬哀都言不了你那悲痛的心情!

淚羅江邊,大風狂吹,江水更加洶涌,憤怒地拍打着江岸,一男子輕輕一躍,就此殉身。

你,就是這一躍。從此,大地上就少了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從此,中國傳統節日中就多了一個耐人尋味的端午節。你可知,就在你殉身之後,有多少人爲你而淚流滿面,直至今日,仍有多少人爲你感概不已。你那可歌可泣的愛國情懷讓我們讚歎不已,身爲炎黃子孫的我們一定會繼承和發揚你的愛國精神。從你殉身的那一日,賽龍舟便出現了,和吃糉子一起成爲端午節的特色,和你一起成爲中國的傳說。爲了什麼呢?爲了紀念你——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和緬懷你的愛國精神!

一本《離騷》,使中華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一個端午節,使中華民族擁有傳奇的一面;一種愛國情懷,更使中華人民的情操更高尚!而這一切,都是源自你——屈原。或許在你投江之前,你爲自己無法救黎民於水深火熱之中,而感到遺憾,但是我想你現在知道你爲中華民族的人民做了那麼多事,一定會感到很欣慰。

我爲你而驕傲,又爲你而悲哀。驕傲的是我們有這樣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而自豪;悲哀的是時代的背景讓你的才華無法施展,正所謂千里馬常有,而伯樂卻不常有,你是何其不幸地遇到這樣的主啊!

今天,我們仍然過着令人充滿思緒的端午節,爲的是紀念你——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