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端午節紀念屈原作文(通用11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紀念屈原作文(通用11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節紀念屈原作文(通用11篇)

端午節紀念屈原作文 篇1

時間過得真快,立夏一過,天氣馬上熱起來了,而今年的端午節也踏着舞步輕快地來了。

走過鄉村,每家每戶忙碌着,歡聲笑語。一陣水汽從鍋裏漫開,那種醇醇的香味兒撲鼻而來。嗯,清香、誘人,那是糉香,濃濃的糯米味裹着淡淡的糉葉兒的清香。

來到城鎮,蓄滿水的河道上,有節奏的哨聲、鼓聲、吶喊聲,響成一片,十幾條龍舟盪漾在碧波里。龍舟上,十幾個青壯漢子,揮舞着手中的漿,喊着號聲,奮力向前進發。

衆所皆知,端午的由來,起源於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

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和偉大的政治家。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主張彰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齊抗秦。同時主持外交事務。主張楚國與齊國聯合,共同抗衡秦國。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由於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漢北。流放期間,屈原感到心中鬱悶,開始文學創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對楚地楚風的眷戀和爲民報國的熱情。其作品文字華麗,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內涵深刻,成爲中國文學的起源之一,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划龍舟、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雖說有些神化,但一位詩人,能夠被人們近兩千三百年一直祭奠,他的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千百年來一直爲人們所傳誦,着實令人敬仰。

又到端午,又聞糉香,又見龍舟,又祭屈原。

端午節紀念屈原作文 篇2

當每家每戶的屋子裏傳來一陣陣糉香時,端午節便來臨了。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在包糉子、吃糉子,忙得不亦樂乎。

吃着味道鮮美的糉子,讀着“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千古名句,我不禁想起了屈原——這位兩千多年前的中國文人。他早年受楚王信任,任三閭大夫。後來因才高氣盛,性格耿直,遭佞臣陷害,在楚王面前進讒,使屈原二次被流放。

在流放期間,屈原寫下了《離騷》、《九章》、《九歌》、《天問》等許多流傳千古的作品。其文筆委婉含蓄,開創了一種新的文體——楚辭。後繼者又有宋玉、賈誼、東方朔等人。漢人劉向將這些“騷體”作品整理成書,這就是影響後世幾千年中國人的《楚辭》。在文學方面,屈原產生的影響確實是無可比擬的。

屈原流放後仍不忘國家興亡,日日思念着祖國和百姓。當得知楚國國都被秦軍攻破時,屈原感到救國無望,投汨羅江自盡而死。他這種愛國愛民、寧死不屈的精神是多麼偉大啊!這種人格又豈是那些爭權奪利、搬弄是非、殘害百姓的貪官污吏所能相比?

此時,我彷彿看到了在兩千多年前,一位懷才不遇的才子在月夜下孤單徘徊,一位憂國憂民的大夫在草屋中飲酒消愁,一位志向高遠的詩人在江邊獨步吟唱: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我品糉子,品到的不只是糉子本身味道之鮮美,更品到了一種精神和文化的傳承;我讀《離騷》,讀到的不只是其中語句之優美,更讀到了屈原等一批批愛國詩人堅貞不屈的精神和一顆憂國憂民的火熱的心!屈原的名字將和他的作品一起,千古傳頌,成爲鼓勵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執著追求於理想的精神食糧!

端午節紀念屈原作文 篇3

端午節的來歷是爲了紀念中國古代偉大的詩人屈原。據記載,公元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睜睜看着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卻無能無力,他心如刀割,於五月初五投汩羅江而死。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糉子,賽龍舟,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每當小朋友唱起這兒歌時,人們就知道端午節要來臨了,一轉眼,端午節來臨了,一大早起來。吃過早飯後,就匆匆忙忙地出門去看賽龍舟了。剛來天鵝湖只見從遠處划來了十幾條龍船。龍船偏長細窄。龍頭有黑。灰。紅等顏色。很快,比賽開始了。選手們爭先恐後,不甘落後。觀衆們也在一旁加油鼓頸。就要接近終點了,選手們敲鑼打鼓,唱着打油詩。到終點了,來自荔灣區的選手獲勝了。接着就是最有趣的“搶鴨子”遊戲了。資助方和一些好事的.富人不許多鴨子仍進水中。選手們從船上跳進水裏抓鴨子,抓到的歸自己。圍觀的觀衆也不甘落後,紛紛跳進水中。場面一片混亂……

比賽結束了,我回到家中,吃着香噴噴的糉子,一家人說說笑笑,開心極了!端午節也將隨着笑聲一直留傳下去,成爲全世界人民的節日。

端午節紀念屈原作文 篇4

大江東去浪淘盡,以發代筆留下千年壯舉。

汨羅江邊,殘陽如血。一個高大的背影臨風而立,礦野無邊,孤憐而沒落。驀地,他仰天長嘆“世人皆醉我獨醒”只是心醉醉的心碎。猶記,那一刻抱石投江,哀傷猶如隔世。屈原爲自己找到了歸宿,爲人民靈魂的覺醒與奮起現出了自己的生命!

倚望江水,耳畔彷彿傳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着吶喊!當縱身跳起的那一瞬間——雷爲你而轟響、電爲你而狂閃、江爲你而咆哮……你沒有淚水,沒有拖泥帶水,只有狂風、閃電、風暴般堅強的意志!你欲用自己單薄的生體去抵擋與喚醒無邊的黑暗。但,失敗了。而在你身後仍然有無數同你一樣有着堅強意志的人,繼你只後他們無不時時刻刻爲着廣大人民利益去與黑暗勢力做着艱難的鬥爭。你手帶刑具,頸系長鏈,腳套鐐鏈,披散着頭髮,雖步行受限,擔心早已隨理想飛出九霄雲外,飛到百姓的身邊去了!你的感嘆激起了世人奮起向上的波濤,給後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人們並沒有忘記你,你的灑脫離去,給愛你的人留下了傷心與難過,他們將你去世的那一天叫做端午節,每年的那一天他們乘着龍舟用葉包上糯米煮好(糉子)撒到江裏給魚兒們吃,希望它們不要吞噬你的肉體。這個紀念活動一直流傳到了今天,我們依然在執行着這項“使命”。

漸漸地人們將吃糉子拋糉子形成一種習俗,每到這一天吃完拋完糉子,人們都要賽龍舟,這意味着人們生活好了,千百年來中國無數愛國人士的願望實現了,我們應該感到自豪和驕傲。可,回首在望,我們爲什麼要過端午節?爲了紀念屈原。我們爲什麼要紀念他?因爲他跳江了。他爲什麼要跳江呢?因爲他愛國,不希望看到國家的衰亡與百姓的痛苦,希望透過他這一跳喚起人們的無知。是啊!可現在的我們沒有戰爭、沒有壓迫,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那麼我們要怎樣去愛國呢?愛國是從心理髮出實踐於生活中的,不是一句口頭禪,也不是看電影。愛國並非只是“流血流汗不流淚;掉皮掉肉不掉隊。”還有更多的是生活中的小事:禮貌待人使我們國家成爲友誼之邦;團結奮進讓我們國家戰勝一個個大災難。你撿起一片垃圾,我不破壞一片綠蔭,這不都是熱愛我們供用的家園——祖國嗎?

端午節,在紀念屈原之後我們應當做點什麼?學習屈原的精神,我們更要“愛國、明理、誠信。”

端午節紀念屈原作文 篇5

布穀鳥走的時候,端午來了。

我對端午一點概念也沒有,我只對放假有概念。不過是吃食上多了糉子,其他的一點變化也沒有。紀念一個人,用整整一天,在我看來很是無聊。

不知道多少多少個年月日春冬秋以前,有個叫屈原的大騷人顫抖地來到江邊,想仰天長嘆“啊,我活不下去了!”卻又怕驚擾了不遠處的漁夫。正思索着怎樣與這花花世界來個大大的告別,漁夫卻來了,帶點崇拜與欣喜。他問他,:“你怎麼來這了?你不是屈原嗎?”

屈原這時肯定是一副長髮翩飛,劍眉微皺,雙眼迷離,衣衫瀟灑的模樣,他半醉半醒,亦或是神色平靜。他答了這麼一句:“舉世混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夫看他這麼落魄,象徵性地安慰安慰。一轉眼,人沒影了,原來是跳下去了。他最後的遺言說得響噹噹,不知撼動多少壯漢,“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

後來,百姓爲這個男人幹了眼淚,可是,這隻能說明屈原只得到了民心,而軍心,臣心呢?他統統棄了去。所有的世界裏有項潛規則——千萬不要當大好人。不然下場不是自殺就是他殺,正反一個字——死。

人們爲了他而包糉子,定紀念日。興許開始時還滿是沉痛地哀悼,後來就變成了開開心心過節。多悲哀啊!更悲哀的是後人還把這當成了名俗延續了下來,定爲端午節。在我看來,這更悲哀了——屈原的死,變成了人們娛樂的契機。沒有人——也許有,但也只是少數,會爲他祈禱——他真可憐,所以他死了。

換種角度,人家是自殺的,多懦夫!不可否認他的文壇地位,卻可否認他的性格,所以這種人死了沒什麼,或者說大家在他的忌日開開心心團聚沒什麼——但畢竟死者爲大。所以,這端午節,究竟該不該過呢?這是個從未被人念起的問題,因爲我們都習慣了,我們只是在等放假。

端午節紀念屈原作文 篇6

五月初五,淚羅江邊,你,內心充滿矛盾,充滿無奈,你是多麼希望能夠報效國家,爲國捐軀,可是天妒英才,不識人才得大王不給你機會,他昏庸無能,把大好江山毀於一旦,你被眼睜睜地看着國土被一次次侵蝕,直到再無楚國存在。大江彭湃,洶涌着向東流去,你的心隨着這江水那樣起伏不定,江水流逝了多少滄桑,楚國已不復存在,而你更感到前路茫茫。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你輕輕地哀嘆,眼角間流下難以掩飾的淚水,一滴滴那麼晶瑩,發出多麼柔弱的淚光,蒼白的臉色中,勾住過往,遙望藍天長長地哀嘆一聲,無奈的吟唱起一句句詩歌,歌聲響徹天地,似乎想激起高高在上的人的“仁義”。悲哀的聲音中,表達了你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之情;表達了你懷才不遇的無奈心情;表達了你對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中的哀憐之情!但不管你如何大聲,可“伯樂”卻不知在何處,你的一腔熱血只能演變成滿腹悲憤。你無奈,發出千嘆萬哀都言不了你那悲痛的心情!

淚羅江邊,大風狂吹,江水更加洶涌,憤怒地拍打着江岸,一男子輕輕一躍,就此殉身。

你,就是這一躍。從此,大地上就少了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從此,中國傳統節日中就多了一個耐人尋味的端午節。你可知,就在你殉身之後,有多少人爲你而淚流滿面,直至今日,仍有多少人爲你感概不已。你那可歌可泣的愛國情懷讓我們讚歎不已,身爲炎黃子孫的我們一定會繼承和發揚你的愛國精神。從你殉身的那一日,“賽龍舟”便出現了,和“吃糉子”一起成爲端午節的特色,和你一起成爲中國的傳說。爲了什麼呢?爲了紀念你——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和緬懷你的愛國精神!

一本《離騷》,使中華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一個端午節,使中華民族擁有傳奇的一面;一種愛國情懷,更使中華人民的情操更高尚!而這一切,都是源自你——屈原。或許在你投江之前,你爲自己無法救黎民於水深火熱之中,而感到遺憾,但是我想你現在知道你爲中華民族的人民做了那麼多事,一定會感到很欣慰。

我爲你而驕傲,又爲你而悲哀。驕傲的是我們有這樣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而自豪;悲哀的是時代的背景讓你的才華無法施展,正所謂“千里馬”常有,而“伯樂”卻不常有,你是何其不幸地遇到這樣的“主”啊!

今天,我們仍然過着令人充滿思緒的端午節,爲的是紀念你——屈原!

端午節紀念屈原作文 篇7

縱有一腔愛國的熱血,還是爲那汨羅江的波濤融盡了最後一聲嘆息。

楚王看不清你的耿直,逐你出郢都;世人看不透你的清高,笑你如草芥。漁夫不懂你的處世之道,而你嘴角揚起一絲淺笑:舉世皆濁我獨清。不理會那些無端的誹謗和蜚語,只是一意孤行,即便被流放到荒蕪的國界邊疆,滾滾塵沙還是髒不了你的衣襬,北風呼嘯還是亂不了你的心絃。

奸臣的排擠再也無法湮沒你的鋒芒,潑墨書沉浮身世,又揮筆問茫茫青天。一首《離騷》,浪漫的筆調,抨擊了羣小猖獗,鄙棄了朝政日非;一篇《天問》,非凡的學識,練就“千古萬古至奇之作”;你把風、雨、雪、電、雲、月當成自己的侍從,在生命之巔,臨危不懼;你讓鳳凰展翅、你讓巨龍騰空,亙古千年,任你御風遊走。朝野的勾心鬥角阻絕不了你深沉的才氣在這一電閃雷鳴的日子呼風喚雨;你留下的驚世之作,怎會讓時間埋沒從巨濤駭浪中蹣跚而出的赤子情懷。

可是,當郢都被攻佔的噩耗爲你所知,你絕望的步履行至江畔,你的信仰隨破碎的故土順流而去。手秉青銅劍,心中早已沒有哀怨。明明是喪國之痛,狂風卻吹乾你婆娑的淚眼;江水的刺骨之寒,驅趕心頭殘存的膽怯,剛毅寫下畢生的信念。

那麼,你看見了嗎?你的渾然正氣激盪了這一江烏水,沿岸的人們揚起了龍舟帆,用菰葉包黍米祭你長眠江底的魂。你看見了嗎?你的堅韌人格澎湃了多少文人墨客蠢蠢欲動的心緒,你無意開創的“楚辭”先河,被後人奉爲“逸響偉辭,卓絕一世”。“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是否是因爲你的才情,讓洞庭湖變身詩家聖地?

這些,屈原,你都看見了嗎?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當你羸弱的軀體浸入無情的江水,水聲隔絕了亂世的嘈雜,還你一片難得的淨土,你笑了。你的離去,並不需要王侯將相假惺惺的憐憫,並不需要鄉親們熱淚盈眶的惋惜,你只求這一份純粹——在你閤眼的時刻,在你靈魂昇華的時刻。

屈原,我多想撩開歷史的面紗,看看你形如枯槁憔悴的臉,讓我爲你的滿腔熱血喝彩,讓我爲你的滿腹經綸頂禮膜拜。多想穿越這如翼的書卷,想象你立足江邊眼裏噙淚的悲壯畫面。多想讀懂你的千篇佳作,多想讀懂你亂如麻的心思,多想走近你,屈原!

端午節紀念屈原作文 篇8

又是一年端午到。包糉子、賽龍舟、飲黃酒……中國各地都在以大致相同的方式紀念這個傳統節日。但直到現在,對於端午節的起源民間有着不同說法:楚人紀念屈原,越人紀念勾踐,吳人紀念伍子胥和曹娥……最被普遍接受的一種說法是紀念屈原說。唐代詩人文秀有一首詩這樣寫到“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據說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流放汨羅江畔的愛國詩人屈原聞訊楚都被攻陷後,悲憤交加,自沉汨羅江。沿岸百姓紛紛引舟搶救,並拋灑食物防止魚蝦傷了屈原的遺體。此後每年的這一天,當地羣衆都要舉行這樣的活動,表達對他的懷念之情。從此,划龍舟、包糉子成爲端午習俗的主要內容,這一習俗也逐漸被人稱爲端午節的由來。屈原是一位跨越時空、體現中華民族精神的典範。他滿懷愛國主義精神和追求真理的理想主義精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他的信念!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沒有偉大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屈原在執著追求人生的永恆、價值、理想的時候,時刻關注着國家的興衰。然而,屈原的下場卻是個悲劇。

我想如果憂國憂民的屈原身在今天,看到今天的中國是如此強大,看到全國各族人民萬衆一心抵禦各種災難,屈原還會去投江嗎?今天的我們是何其幸運,身爲中國人,我們繼承了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着追求真理的光榮傳統,我們相信明天的中國將會更加強大、更加繁榮富強!“糉葉飄香,端午吃糉,緬懷屈原,永生不忘!”期盼下一年的端午。

端午節紀念屈原作文 篇9

今天,我們家早飯吃的糉子,因爲過端午節了,然而,我心裏卻高興不起來。

吃完早飯,媽媽帶我去外婆家學包糉子。在包糉子時,我不斷的在回顧毛主席的一首詩:“屈子當年賦楚騷,手中握有殺人刀。艾蕭太盛椒蘭少,一躍衝向萬里濤。”這首詩讚美了屈原爲堅持真理而獻身的驚世之舉。寥寥28個字,卻深刻形象地刻畫了屈原的愛國情懷、浪漫氣質。更揭示了其文學作品似匕首銳利的深刻內涵。倡導其爲國捐軀,以死醒世的戰鬥精神時代傳揚!

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抱大石投汨羅江而死,喚醒了當時民衆的敬仰之情,以後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人們吃糉子,划龍舟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自古以來顧炎武就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傳世名言,從古到今有無數志士仁人立國爲民,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爲了正義事業,爲了廣大民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是現實生活中,仍有人爲了個人利益而置國家與人民的利益而不顧,利慾薰心,鋌而走險。拿跨國販毒集團來說吧,他們明明知道du品的危害,媒體屢屢曝光類似案件,但是這些人卻無動於衷,真是令人氣憤!

媽媽看着我發呆的樣子,手中拿着的糉子遲遲包不起來,喊我一聲,我才從沉思中解脫出來。

同樣是人,同樣是華夏民族的子孫,屈原的愛國精神令人敬佩,而那些禍國殃民的傢伙當千刀萬剮!

端午節紀念屈原作文 篇10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節日。

與詩人有關的而且是全民族的節日,恐怕也只有屈原了。如今我們對於屈原的理解或已離歷史上真正的屈原很遠,我們所能記錄的也只是他生平事蹟中支離破碎的一角,但是他的精神卻被許多人懷念着。

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屈原,屈原的意義也因爲有這些理解,而越來越豐富,其影響也越來越深遠。傳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屈原並不是一個成功的政治家,但屈原之所以如此深刻地影響歷史,也許正是因爲他的失敗。這是理想對現實的失敗。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面臨質疑和失敗的時候,當我們的獨特個性與大多數人發生衝突時,堅持自己的意見和觀點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們往往會選擇避免發生衝突。唯獨屈原,既要堅持個性,又要堅持以自己的個性去改變世界,以個性去融化冰冷的現實。他以古代的聖賢作爲自己的榜樣,但是卻感受到了無限的委屈和孤獨,他的作品大多數都是在訴說這種委屈和孤獨,甚至覺得沒有一個人能理解他。他爲大多數人謀福利,但大多數人都不能理解他,甚至他的親人都罵他、不支援他,還要他屈服。在別人的眼中,他太固執、太鑽牛角尖,不容易溝通,屈原就只能死在孤獨之中。而在他逝後,卻被人們懷念和追悼,正是因爲他的這種無所畏懼的勇氣和永不妥協的執着。

端午節對屈原的紀念使我們永遠記住了這個悲劇而光輝的英雄,也鑄就了我們國家和民族珍貴的文化傳統。鮑鵬山說:“是我們以血肉之軀支撐着真理與正義,而不是真理與正義在支援着我們的事業!”端午時節憶屈原,我要學習這種固執和倔強,也要學習他作爲詩人的溫暖和善良,讓他激勵着我,陪伴着我,一路前行。

端午節紀念屈原作文 篇11

舉世皆濁而我獨清,衆人皆醉而我獨醒。音波起伏,樂讕鏗鏘!

屈原的悲哀是大悲哀,是徹徹底底的悲哀,是慷慨悲歌之音。那連綴着英雄氣短的傲然之氣與天、地共鳴。遙想項公,佇立石畔,嘯風吟月,劍佩香囊。悠悠江風迎面拂來,吹亂了披肩散發。歷史,就像沉甸甸的重錘,給予他深深一擊,氣象蕭蕭,他不隱退,不吟詩,不屑一顧。他傲然賦詩"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孱孱流動的汨羅江,感化了逼人的寒氣,帶走了屈子那傲然的詩,永不停息的奔向遠方。

屈子就如同晚霞的餘赭,如淡淡的虹,如黃昏裏的暮靄。歷史存留下的時間與空間,並不慷慨地賜予他。爾後,倏忽,白影,一閃,他的壯舉——"縱身汨羅江"!

屈子雖去,其魂不朽!

屈子之魂,是"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憂民魂!

他喝盡了杯中酒,卻揮不盡憂民淚,對於黎民百姓,他只有選擇淹涕,是的只有淹涕。他的憂民魂,如北風的聲聲馬嘶,南風的嗷嗷虎嘯,東風的悽悽龍吟;他的憂民魂,更如那孱孱流動的汨羅江水,流東留,永不停息!

屈子之魂,是"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故將愁苦而終窮"的高潔魂!

他食花飲露,清眼洗耳,"恐俗之污兮",他新沐彈冠,新浴振衣,"恐塵之染兮",朝搴木蘭,夕攬宿莽,"恐年歲之不與",他的高潔之魂,如那連天而去的烈雁,絲毫不願久駐於凡,他的高潔之魂,更如那綠綠的清蓮,出淤泥而不染。於是,肅然成詩:"制芰荷以爲衣兮,集芙蓉以爲裳"。

屈子之魂,是"亦於心之所善兮,雖九死而猶未悔"的愛國魂!

他重視人才,栽培芳草,卻造出了一片荒穢——勢力小人。他一心輔佐君王,君王卻聽信奸吝將他放逐。他實施美政,聯齊抗秦,革新政治,卻遭到親秦派的猛烈迫害。君王閉目塞聽將他放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麼?孤帳,燭光殉爛,酒令人消魂。他卻吟出了"指九天以爲正兮,夫唯靈脩之故也"的詩句!

陸游曾吟頌:"阮湘流不盡,屈原怨何深,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郢破,國破,人亡,家亡!一幕幕的悲劇,是一曲曲的悲魂曲,竦竦的寒風,讓人不寒而慄,殘陽照着江面,幕藹籠罩着江身。孰知,寒風過去不是溫暖,殘陽之後不是滿日,幕藹之後不是黎明?

假使幸如陸郎所言,莫要說歷史的動輒鉅變,莫要說屈子的悲歌錯雜迭出,縱然阮湘能流盡,終究是那句:"屈子當年賦楚騷,手中握有殺人刀。艾蕭太盛椒蘭少,一躍衝向萬里濤"的悲壯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