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端午節的作文300字範文(精選10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300字範文(精選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端午節的作文300字範文(精選10篇)

端午節的作文1

文從五歲的時候開始對端午節的習俗有印象。

她首先知道,端午節是要包糉子的,是爲了紀念那位屈原老爺爺。接着,她又知道了端午節要在掌心和前額抹一些黃色的雄黃酒,據說那樣可以變得更勇敢。接着,她還知道了,家家戶戶要要門上掛艾葉和菖蒲,這樣那些妖怪和不好的東西就不敢進門了……

今年端午節,我煎了一些草藥水,晾涼了給她洗耳恭聽澡。她爽快地答應了,還問:“媽,這也是端午節的習俗嗎?”

“嗯。是的。”我點點頭說。

“爲什麼會有這個習俗呢?”文接着問。

“據說,在這一天,用草藥煎的水洗澡,身上不容易被蚊蟲叮咬,還不會長瘡呢……還有……我不清楚啦,我們去查一下吧……”

“真有趣!我最蚊子咬了,我趕緊洗澡去……待會再查那些……”文開心去走進充滿草藥味的衛生間。

每個節日對文來說,都是有趣的,由於她會了解到一些她玩的東西,體驗一些新的經歷。

端午節的作文2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雖然它沒有春節那麼隆重的氣氛,但它卻寄託了我們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五月初五那天是紀念屈原以身殉國,跳入汨羅江的日子。爲了不讓魚蝦把屈原身體上的肉吃掉,人們就用糉葉包着糯米,投到汨羅江裏,我們家鄉端午節主要風俗是包糉子和插艾葉。

到了端午節就開始包糉子了,媽媽拿了幾片事先泡好的糉葉,把糉葉捲成圓錐體,把糯米放進去,中間再放上幾顆蜜棗,一會一個糉子就包成了,媽媽包的可好看了,有三角形的,菱形的包好後,把糉子放進鍋裏煮,一鍋香噴噴的糉子就出鍋了,清香四溢。

在媽媽包糉子的時候,我和爸爸也忙個不停,那就是插艾葉,我把艾葉用紅毛線捆好,爸爸把捆好的艾葉插在屋門上,傳說這樣可以辟邪福。艾葉還可以做藥材用,每年大伏天的時候,奶奶用艾葉燒一大盆熱水,給我泡澡,可以治療面板病。

我喜歡家鄉的端午節,也喜歡我的家鄉。

端午節的作文3

農曆五月初五是隆重的端午節,在端午節那天,人們都有包糉子、吃糉子的習俗。

端午節的來歷非常讓人感動。傳說古時候,有一個叫屈原的'偉大的愛國詩人,他憂國憂民,主張聯齊抗秦。因而受到陷害,他悲憤萬分,決定跳江自殺,於是他就抱着石頭跳入江中。屈原死後,人們怕魚兒去吃屈原的肉身,就把米放在糉葉的中間,包成糉子,投進江裏給魚兒吃,想讓魚兒不要吃屈原的肉身。千百年來,爲了紀念屈原,這種做法世代相傳,所以在端午節裏就留下了包糉子和吃糉子的風俗。

在端午節的那天夜晚,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一起在家裏吃糉子。糉子的餡兒有很多,有肉鬆的、火腿的、原味的……十分美味可口。當媽媽把一大盤熱氣騰騰的糉子端上桌,吆喝一聲:“吃糉子啦!”那時,一家人就跑過來圍坐在桌子旁,你餵我,我餵你,津津有味地吃着糉子,有說有笑,十分熱鬧,愉快極了!

賽龍舟恐怕是端午節最隆重的節目了。端午節那天,人們一起聚集在龍川江的兩岸,爭着看龍舟大賽。每條龍舟上都有一個人敲鼓,其他人根據節奏整齊的用力划槳,生怕落後,周圍的人在岸上吶喊助威,龍舟前面是一個栩栩如生的龍頭,中間是龍身,最後是一條長長的尾巴,每當有一條龍舟衝過終點時,兩岸的人們就會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及歡呼聲,非常精彩。

家鄉的端午節很有趣吧如果您來楚雄過端午節,相信您一定會留下深刻的印象!

端午節的作文4

不知不覺今天已經是農曆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日。我們全家人在家吃糉子慶祝這個節日。

媽媽把蒸好的糉子端上來了。我看見一個個糉子都是用綠色葉子包成像三角形的樣子。我脫掉她們身上的“綠衣裳”,裏面的肉全露出來了。哦,好香啊!我立即咬上了一口,真好吃!很軟很香!裏面還有花生、桔梗、肉沫呢。

突然,我想起了一些事情,便問在一旁的爸爸:爲什麼端午節要吃糉子呢?爸爸告訴我說,古時候有一位愛國大詩人名叫屈原。在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含恨跳下了汩羅江。人們爲了打撈他,又怕大魚吃掉他,就向江裏面灑下很多糉子,又用龍舟似的小船去競相打撈。之後,人們爲了紀念他就約定成俗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吃糉子,賽龍舟。

聽完爸爸的講訴之後,我終於明白了端午節的來歷和爲什麼吃糉子了。原來這是爲了紀念我國愛國詩人屈原啊!

今年的端午節過的真有意義!

端午節的作文5

香包,是古代端午節必不可少的裝飾品,具有美觀驅蚊的功效,傳說還轉運、辟邪。不過,光是它那飄香的氣味,就深受人們的喜愛。

今天就是端午節,作文課上,老師帶着我們做香包,既然是自己動手做,當然少不了材料了。老師給我們準備了流蘇、艾草、針、線、桃木、皮繩。看着這一堆材料,有些不知所措。終於,在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穿針引線,與香包做起了鬥爭”。過了好一會兒,同學才做出了一個個歪歪扭扭的香包。

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做出的香包,想起了我慈祥的奶奶。上一個端午節,奶奶坐在牀上認真繡着些什麼,我好奇走近一看。原來,奶奶在縫香包。我坐在一旁認真地看着,一雙飽經風霜的手拿着針,靈巧舞動着,一根根單一的線形成了一幅幅圖案。過了不一會兒,奶奶就縫好了,掛在了我的書包上。一直到現在,它還在我的書包上,散發這清幽的香氣。

端午節的作文6

今天是端午節,我們今天在家裏包糉子。

我們先準備材料。材料分別是糯米、糉葉,還有豬肉。因爲我喜歡吃肉糉子,所以我們就準備了一些豬肉。

我們先把糉葉握成像鑽頭一樣的形狀。然後往裏邊一點一點的放糯米,再用繩子紮緊,一個糉子就完成了。

等糉子煮熟的時候,把糉葉剝開,一個白白胖胖的糉子就會出現。接下來我們做肉糉。我們像剛纔一樣,先把糉葉握成鑽頭一樣的,再把糯米一點一點放進去,再放幾顆肉,最後用繩子紮緊就好了。

有一個糉子我扎得特別緊,也放到鍋裏煮了。過不了幾分鐘,就有一個巨大響聲。我走過去一看呀,原來是糉子像炸彈一樣炸開了啊!那個炸開的糉子就是我包得特別緊的糉子呀!

大家聽見了都跑過來,紛紛大笑。我連忙說道:“我只是想看看扎的緊會怎麼樣?以後我不會再這樣了。”

端午節的作文7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唱起這支歌,我就想起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

端午又稱重五,在我的家鄉,許多端午節風俗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人們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一到中午,我們就可以大飽口福了。餐桌上都要放上“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看了就讓人流口水。

每到端午節,家長都要在孩子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那時候人們還要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家裏的每個角落都撒上雄黃水,可以殺死毒蟲。

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度是爲了撈救投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入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這就是我家鄉的端午節,我期望着端午節的到來。

端午節的作文8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首有關端午節的兒歌。今天我們來說說端午節。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每逢五月初五,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米飯投進江中,讓魚蝦吃飽,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包的糉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學者聞一多認爲,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不光是漢族,壯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仡佬族等民族地區的人們也過端午節,也非常敬佩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作文9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於到了。小蘭和奶奶一起去院子裏包糉子。

小蘭搬來了兩張凳子,又和奶奶一起把包糉子的材料拿了出來。奶奶坐下,把一桶泡好的糯米放在身前,又將洗好的糉葉放在腳邊,就忙開了。小蘭搖着扇子說:“奶奶,我也想包糉子!”奶奶說:“那你可要看仔細嘍!”只見她把兩片糉葉稍稍重疊平放在一起,捲成圓錐形,往裏面舀了一勺糯米,壓壓平,再用餘下的糉葉把口封住,最後用繩子綁緊。一個金字塔形狀的糉子就包好了。而小蘭呢,早就扔了扇子,脫了鞋子,盤着腿,雙手支着頭,目不轉睛地盯着奶奶的手。奶奶提着糉子笑着問道:“學會了嗎?”“會了,會了。”小蘭連聲說。她們一起報了喝多糉子,一邊的小狗“汪汪汪”直叫,好像在說:“我也想吃呀!”

包糉子可真有趣啊!

端午節的作文10

兩千多年前,楚國有一位大官叫屈原,他是一位的愛國詩人。那時候有一個大的國家叫秦國,一直想攻佔楚國和齊國,屈原就提議楚國聯合齊國一起去攻打秦國。可楚國的國君沒有聽屈原的建議,反而把他貶官流放。

後來秦國果然侵佔了楚國。屈原眼看着自己的祖國被消滅心如刀絞。所以他在農曆五月初五寫下了最後一首詩《懷沙》,然後抱着石頭投入了汨羅江。

人們聽到這個消息後,爭先恐後地划着船來救屈原。可他們一直追到洞庭湖,還沒有看見屈原的蹤影。人們悲痛欲絕,生怕魚蝦來吃屈原的屍體,就用那棕葉包着糯米紮好扔進水裏,給魚蝦去吃。

從此以後,人們把農曆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直到今天,每年的端午節人們還在賽龍舟,吃糉子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