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關於端午節的優秀作文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端午節的優秀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端午節的優秀作文15篇

關於端午節的優秀作文篇1

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爲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每家每戶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裏面放有配料,分有鹹糉子和甜糉子兩種口味。甜糉子有蓮蓉,豆沙,慄蓉,棗泥:鹹的呢,就是鹹肉啊,燒雞,蛋黃,乾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糉子放在一個鍋裏煮,等糉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瀰漫整個廚房。

解開扎藤,剝開糉子葉,甜糉子裏藏着紅紅的糉肉,鹹糉子裏白白的糉肉都升騰着蒸汽,散發着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糉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着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糉子。端午時節,家裏包了一大把糉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糉子作爲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姥姥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糉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顰鼓動時雷凌凌,獸頭凌處雪微微。衝破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這是唐朝盧肇寫的《競渡詩》。十分突出了龍舟賽的宏觀場面。然而,在我的家鄉廣州也有在端午節划龍舟的習俗,俗稱“扒龍船”。在端午節這一天村裏都會組織一次小型的“扒龍船”比賽。每家每戶身強力壯的男人都要參加,女的靠一邊,只有觀看的份兒。五六條窄窄的,瘦長的舟子,前頭是一個大大的龍頭。十多個人坐在一起,奮力地划槳前進,力爭第一個到達終點。儘管下着針兒般的雨點兒,船上的人淋得遍體溼透,分不清是汗還是雨,但是這點是不要緊的。再這關鍵時刻,贏了比賽才重要。劃完龍船的男人會在中午的時候聚集在村裏的大祠堂內吃一頓豐盛的“龍船飯,然而我們村裏的女人也是沒份參加的,所以,到底有什麼菜式我也不清楚,因爲,我是女孩子。

關於端午節的優秀作文篇2

我國有許多節日,如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但最令我難忘的是今年的端午節。

那天,田教師帶來了一袋熱乎乎的糉子,它們繫着白色的腰帶,穿着綠色的襯衫,笑盈盈地躺在口袋裏,好像對我說:“快來吃我呀。那一股香味撲鼻而來,我的肚子已經在唱歌了,我趴在桌子上呆呆的望着那香噴噴的棕肉,恨不得上去咬幾口。

田教師似乎猜出了我們的心思,笑呵呵地說:“小饞貓們,想吃了吧,快點排隊上來嚐嚐吧。”“萬歲!”同學們開心地手舞足蹈。田教師慢慢地脫下糉子的衣服,露出了雪白雪白的糯米糰,糯米上還鑲嵌着幾顆紅寶石呢。不一會兒,終於輪到我了,我蹦蹦跳跳地走上講臺,拿起一根牙籤,輕輕地刺下一團糯米,蘸了一點白糖,開心地歡蹦亂跳。

回到座位上,我有點嘴饞了,一下子就把它喂在嘴裏,太甜了。最後,舔一舔嘴邊的白糖,實在是人間美味!以前我不喜歡吃糉子,今天爲何改變了這種想法。彭議瑩也上去刺了一小團,大搖大擺地走下講臺,來到我座位上,得意地給我聞聞那美味的糉子。我用可憐的眼神盯着她(意思是給我嚐點)她瞪了我一眼(意思是我還沒嚐嚐鮮呢)於是,她大口吃下了糉子,直喊好吃。我最後的一絲希望也破滅了。

同學們眼巴巴地望着田教師手裏剩下的最後幾個糉子,田教師笑眯眯地說:“誰還沒吃糉子呀。”同學們都舉起手說:“我,我,我。”還沒等教師下令,同學們就一窩蜂似的涌上講臺,擠得田教師不知如何是好,就連真正沒吃到糉子的那名男同學也被我們遠遠地擠在後面去了。同學們刺啊刺啊,我一看,時機終於到了,剛剛把手往裏面一伸,哎呀!一下子就被他人的牙籤刺到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只剩下最後一個糉子了,大家擠得更兇了,一個個糉子被我們刺得四分五裂,田教師手忙腳亂,應接不暇。就在我失望的時候,田教師突然轉過身往我嘴裏塞了一團糉子,我又歡又喜,捂着嘴開心地回到座位上,心裏有說不出的甜。糉子發完了,有些同學失望地回到座位,有的同學則很開心,大概搶了不少糉子吧。

這個開心的端午節真令我難忘。

關於端午節的優秀作文篇3

很快,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這免不了要勾起我童年的回憶。

大概是四歲時吧,那時候家鄉的河還能划船的。當我遠遠地聽見鑼鼓震天、呼喊撼地時,好奇的我便硬是拉着家裏的阿姨出門看熱鬧去。作爲保姆的阿姨總是很慈祥,我也把她看作自己的親人,她便拖着我的小手,顫顫巍巍地往長堤那邊走去。剛好,河上五彩繽紛的龍舟正威嚴地列成一排,氣勢洶洶地準備捕捉那一聲令下。

發令槍響後,箭在弦上的龍舟真如一條條迅猛如雷的水龍,在水上飛竄。而船上的那些“馭龍者”更是精神抖擻、鬥志昂揚,特別是船兩頭正奮力擊鼓的鼓手,劃舟人的鬥志似乎隨着那一下一下的如雷鼓聲而不斷激漲。

這一幕真讓少見世俗的我看得如癡如醉,家鄉竟有如此激動人心的場面!而阿姨在旁一直緊緊地攥着我的手,和藹地笑着。繼而我又跑去一睹那些拔得頭籌的選手們。每條船上的人都溼了,而在我這稚嫩的眼中,冠軍不過是更加溼透了的人們。

興高采烈的我又挽着阿姨的手回到家中。午飯時間到了,阿姨端出兩隻冒着熱氣的翠綠的三角體,又手把手地叫我褪去它表面的大片葉子。阿姨微笑着說,這些用荷葉包着香米的三角體就叫糉子,我還驚喜地發現米飯裏面還有內涵豐富的肉餡。它們都是阿姨從鄉下帶來的,大家都會在划龍舟時吃糉子。我似懂非懂地捧着這噴着荷香的飯糰,用力地咬下了一塊。望着阿姨仁慈的笑容,我只感到口中無比的親切與溫馨。

阿姨在我上小學以後便回鄉下頤養天年了,但是我們家還是經常在端午節去探望她時帶回幾隻糉子,來重溫舊日的快樂與節日的喜悅。只是這幾年來給我帶來的是遺憾,端午節被韓國人註冊了,家鄉的的河髒得不能再划龍舟了,阿姨壽終正寢了。然而,端午節被外國人註冊了,我們還能吃糉子;這條髒河總有變清的那一天,我們還能在水上划龍舟;但是最讓我傷感的是,我永遠不能再牽着阿姨的手在長堤看比賽了。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但是我更想念的是那永遠不再回來的童年和阿姨。端午雜思,思憶至此,足矣。

關於端午節的優秀作文篇4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每次念起長詩《離騷》中的`這名句,我就會想起那位因勸說楚懷王失敗而抱石自沉汨羅江的悲壯愛國詩人——屈原。

戰國時期,張儀提出連橫親秦,要拆散齊楚聯盟,就找到了楚懷王,許諾六百里地要楚懷王和齊國絕交。屈原等大夫極力勸阻,可楚懷王垂涎那六百里地的好處,就和齊威王絕了交。結果事後張儀反悔,楚懷王病死在秦國,繼位的楚頃襄王還是主張投降秦國,屈原幾次被流放,最後見故國無救,想起自己的種種遭遇,越想越悲憤,就自投汨羅江了。

農曆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每年的端午節都過的熱鬧非凡,今年自然也不例外。端午節少不了吃糉子,賽龍舟。

說起吃糉子,自然的有包纔有吃。我母親可是一個包糉子能手,今年她要教我包糉子,帶你去瞧瞧吧!“哎,你這裏錯了,不要放這麼多肉。”“喂喂喂!你怎麼把花生給吃了”“啊!那些是菜葉,不是包糉子的。”調皮的我正在廚房裏搗亂呢!好了,迴歸主題,正式包糉子。“先把糉葉捲成一個圓錐筒,然後放入糯米和花生、肉餡和紅棗。再把上面蓋起來,最後,綁好定形,一個糉子就成了。”我雖然也是按着母親的步驟做的,但是感覺怎麼也不像一個糉子。但是雖然如此,還是包得其樂融融。

吃了糉子,渾身有勁,賽龍舟嘍!隨着裁判一聲令下,十幾條龍舟一起向終點飛快地游去,比賽剛剛開始,我們都力氣爆棚,迅猛地划着槳。只有一艘龍舟在緩緩的遊動着,大家都認爲這艘肯定輸了,頓時響起一片噓聲。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到後來,當大家都累了,不得不減緩速度時,這艘龍舟還是保持着一定的速度,很快反超,結果成了冠軍。場上喝彩聲此起彼伏,也有人認爲他們這樣與賽龍舟比賽的熱鬧不符,這種方法不可取。

關於端午節的優秀作文篇5

故鄉的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們漢族的傳統節日。在戰國時期,我國愛國詩人屈原聽說秦軍攻破楚國國都的消息後,悲憤交加,依然寫下絕筆作《懷沙》後,抱石投入淚羅江,以身殉國,百姓們紛紛親去打撈,沿水招魂,在沒有結果時,人們只有將糉子投入江中,以免蝦魚蠶食屈原屍首的方法表達對他的懷念,此日正是農曆五月初五,以後每年人們在這一天都要到江面去頭糉子表達緬懷之情,隨着時間的演變,人們將這一天俗稱爲“端午節”,過節的形式也多養起來,如插楊柳、賽龍舟、吃糉子、燒高山等等。

我也特別喜歡故鄉的端午節,雖然沒有電視裏看到的盛大賽龍舟、燒高山等習俗,但我獨愛綁花繩、戴荷包、插楊柳、包糉子、串親戚等風俗喜慶方式。

五月初四這天,我就嚷着老媽帶我去趕集,大人們忙着購買肉呀、菜呀、蛋之類的,我們孩子的焦點在於買花線、買畫布,挑三揀四,串了西家串東家,幾個商店、攤位轉下來,手裏捧着一大把花線、畫布。可高興了,在回家的路上就迫不及待的搓起花繩來。回到家裏,和鄰里幾個小朋友圍着姥姥開始編花繩、縫荷包。捻線搓繩、選布剪樣,穿針引線,直到開燈時分,每個小朋友都有了滿意的收穫,可把姥姥累壞了,我們便搶着用小拳頭敲打姥姥伸不直的腰背,姥姥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興奮的我就是睡不着,偷偷起來把花繩和荷包比劃了好幾次,由於姥姥說了:“今日戴了就不靈了,只有在端午節這天戴上纔會保佑我們一年平安。”真是一個難眠之夜呀!隱隱約約聽見老爸插楊柳的聲音,我一骨碌翻起身來,大聲喊着戴荷包囉……以最快、最簡單的方式洗刷完畢,在老媽的幫助下認真的綁上了花繩、戴上了荷包,看着手腕、腳腕花花綠綠的花繩,是弄着胸前各式各樣的荷包,我自豪極了,猶如成了最美的小公主。帶着無比幸福的心情,開始幫老媽炒雞蛋、包糉子。

說起包糉子,可是我拿手好戲,早在六歲那年,大媽就教會了我包糉子。我便一個指揮官的架勢喊來老爸,指揮着他和老媽抱起糉子來:首先按比例把昨天購買來的糯米、大棗、葡萄乾、枸杞放入盆中掏乾淨,然後再加進去一定量的白糖、蜂蜜和均勻,接着拿來竹葉捲成一個漏斗形,要注意,不能把葉子卷完,還要留一些等放進做好的餡子後封起來,老爸一直做得很好,就是最後的封包動作出了錯,被我狠狠批評了幾句:“老爸,你也不動腦想想,包紮的繩子要打成活結,不然證書後你連葉子一塊兒吃嗎……”在我成功的指揮下,你一個、他一個、我一個,不一會兒包了一大堆,最後就是開竈蒸煮了,這期間,我有顯擺着自己的花繩和荷包指揮老爸矯正了老爸楊柳插得不好看之處。

開始過節享受了,一家人圍着豐盛的節日餐,你爭我搶、談天說地、笑語盈盈,真是其樂融融。時逢中午,我們一家又拎着自己親手做好的禮物去大伯家串門子,一路上陽光和煦、鳥語花香,喜笑顏開,我真的被這欣欣向榮的日子陶醉了……

關於端午節的優秀作文篇6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有端午節、重陽節、春節、中秋節……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傳說是爲了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每到五月初五人們都有吃糉子,插艾葉菖蒲,賽龍舟,飲雄黃酒的習俗。

我喜歡吃糉子,也喜歡看包糉子。今年的端午節嘉信茂廣場舉辦了一個包糉子比賽的活動,我老媽幫李奶奶報了名。我們組成了一個助威團,成員有我和老爸老媽,還有我奶奶,奇奇和夏勇叔叔。浩浩蕩蕩的來到了比賽現場。

好傢伙,參加比賽的奶奶可真多呀,一個個信心十足,躍躍欲試。主持人宣讀完比賽規則:五個人一組,六分鐘的時間,看誰包得多,又不灑米,還要外型美觀。包糉子比賽正式開始了,不一會兒時間有的奶奶包了十一個糉子,有的奶奶包了六個糉子,有的奶奶包了喇叭型的糉子,有的奶奶包了枕頭型的糉子,比賽非常激烈。

終於輪到李奶奶上場了,我們懷着緊張的心情看李奶奶比賽。開始比賽了,只見李奶奶拿了兩片糉葉捲成了一個喇叭形狀後,左手拿着卷好的糉葉,右手放了兩勺米,然後一包小糉子就出來了。李奶奶又趕緊把繩子的一頭用牙咬住,另一頭圍着糉子繞了兩圈,一用力,繩子斷了。李奶奶開始有點手忙腳亂了。我們就給李奶奶加油鼓勁,她很快調整了過來。比賽結束了,李奶奶本來包了八個糉子的,可是一個還沒扎繩子,另一個一提起來就把米灑了一地,因此只能算包了六個糉子。最後評獎的時候李奶奶得了一個參與獎。

這個端午節我們大家都過得很開心,很快樂。我喜歡過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的優秀作文篇7

端午節就要到了,每當這個節日來到,插艾蒿,點雄黃、包棕子、戴香包、賽龍舟等各種活動都會把我們的思緒帶回到那個令人惋惜的歷史事件中,再一次想起楚王國,想起汨羅江,想起在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留下名字的文學家和詩人屈原。

除了屈原,應該還有很多自己的親人在這一天被我們一同想念。我在每年的端午節,都會無比思念我長眠在商州地下的奶媽,我知道,她也一定會思念我的。

我們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是她對我的哺育和愛卻遠遠超出了血緣的範圍,在她精心呵護和愛撫下,快樂考試吧的童年一直是我最美好的回憶,尤其是端午節的棕子和香包,更讓我無比想念我的奶媽——那位漂亮健康寬容豁達的年輕女子。

是她在一個幼小的生命需要奶水的時候向我敞開了溫暖的懷抱,我在她的懷中貪婪地吸允着、索取着自己的需要,在她的懷抱中一天天飽滿、長大、變美。

我長大了,要進幼兒園和上學,城裏和鄉下的距離把我拉離了她的懷抱,但是我的心卻無法離開她,由於她把母愛的種子深深種在了我的心裏。於是,週末就成了我每天的期盼,通往鄉下的小路和小橋,奶媽家的柴門小院也成了我心中最美的圖畫。

那時候每年的端午節,我在睡夢中就能聞到棕子的清香和香包的花香,那是奶媽讓小舅挽着藍子天不亮就送來的煮了一夜,走完十幾里路還溫熱的棕子,裏面的各種豆兒和棗兒把糯米染得紅紅的,吃起來軟軟的,甜甜的,香香的,我的小肚皮也被棕子撐得溜圓。

每年的這幾天,我的主食就是奶媽的棕子,我一直到現在都認爲奶媽的棕子是最好吃的,誰都比不上。

裝棕子的藍子上還掛着奶媽親手做的香包,那香包好看極了,是用各種絲線纏繞的小棕子的模樣,小巧玲瓏,香氣芬芳,我掛在脖子上在學校向女同學炫耀着,高興着,美着……

那感覺讓我每次回憶都如同回到了童年時代,回到了奶媽身邊。

關於端午節的優秀作文篇8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很期待過端午節。誘人的糉子讓人垂涎三尺,長長的米粒煮得泛黃,裏面包了豆沙或棗子的陷。米有些透明,也露出些泛紅的顏色,四角倔強的翹着,可愛極了。包糉子的葉子上沾滿了水,也沁入一點米的香味。一口在糉子上咬下去,滿嘴便充滿了米香,再咬一口,便會看到暗紅色的餡兒。餡兒甜甜的,有了米,這種甜也不膩了;米中融入了棗或豆沙的香甜,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我常常是吃得滿嘴“小鬍子”,媽媽見了笑我是隻“大臉貓”。我卻不介意,嘿嘿一笑,用舌頭舔舔米粒,用手把嘴一抹就去找外婆了。

外婆會笑着看着我,慢慢挪動步子於牀前,從枕邊的針線筐中取出幾個香囊。那時外婆還只有我一個孫輩的孩子,分外疼惜,所以每年都會有五六個外婆做的香包。這些香包各式各樣,在我記憶中,似乎沒有重樣兒的。外婆那時手還很巧,會做很多種圖樣。有小鹿、老虎、蛇、壁虎的;也有太陽、月亮、星星的;還有些花花草草的和心型的。他無論做什麼,就像什麼,雖說沒達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但絕不比路邊買的那些差。

雖然我並不怎麼喜歡香包的那種味道,但那無疑是我那時的最好飾品。猶如天花亂墜。小姨看着我,笑我臭美。我纔不管她說什麼,依然“孤芳自賞”,跑去媽媽面前玩了。

現在物是人非,我穿過了金色的童年,慢慢長大了,表弟已經七歲,外婆也去世很久了。我們家端午節的習俗只剩下了“吃糉子”。沒有外婆香包的保佑,我依然平安的成長着,一天又一天。但有時心裏卻十分空洞,越臨近端午,越是如此。

懷念我親愛的飾物——外婆充滿愛意的香包。

關於端午節的優秀作文篇9

說起端午節,想起了小時候在家過的端午節來!

在家鄉的端午節中,有很多習俗,在離開家鄉的這些年裏,不經意的深深回憶起來,總覺得有種塵封的感覺!掐指一算,有近10年沒有過個正宗的家鄉的端午節了!

在家鄉,端午節的前個晚上,各家都要備一盆水,水裏面泡上艾葉,然後放在外面,在端午節的早上,全家洗臉的水,都要從這一盆水裏面取,人多的家庭可要節省着用了,免得有人沒的水洗臉。有小孩子的人家,一大早要早早把小孩子叫起來,到外面的池塘,河裏,或者湖邊去洗澡,據說這樣能洗去一年的晦氣,而且還有避邪的作用。

在吃早飯時,這些雞蛋、蒜和糉子,都要擺上飯桌了,同時在飯桌上,還要擺一樣,那就是酒壺,而酒壺裏面的酒,被泡成了雄黃的顏色,喝了這樣的雄黃酒,也是爲了避邪!有小孩子的人家,還要把喝盛的雄黃酒,擦在小孩子的耳朵上面,因此,吃過飯出去玩耍時,能看到到處都是耳朵被抹了雄黃的小孩子,這不能不說也是一種特色吧!假如細看的話,還會發現這些小孩子的身上,都會戴了一個香囊,手、腳、脖子、手指頭都會纏了五色線的,這樣的香囊裏面裝的香料同樣也是艾葉。五色線,顧名思義,就是用五種顏色的繡花線拈成的,這樣的說法是爲了避免蛇蟲來咬。

在端午節這天早上,各家還要把艾葉插在門的兩天,有點象清明節時插柳枝一樣,這樣的說法也是爲了驅病避邪。走在村子裏,裊繞的炊煙中,伴着縷縷的艾葉的清香,和着露珠的清新氣息,給這樣一個早晨增添了濃濃的特有的節日氣氛。許多年過去了,每當這天,總是能隔着時空聞到記憶裏遠遠的家鄉,在這天早晨漂來的濃濃香味。

今天正值端午節,祝所有的好朋友們節日快樂!祝家鄉的父母家人節日快樂!祝同我一樣遠在他鄉的哥嫂節日快樂!

關於端午節的優秀作文篇10

今天是端午節。端午節除了吃糉子,最有趣的要數划龍舟了。中午我們吃完飯,就去國際會展中心附近看龍舟賽。只見河岸上人山人海,大家都熱情高漲地等待龍舟賽的開始。由於我個子小,根本看不到,爸爸就抱着我擠到人羣中去。

哇,江面上可熱鬧了,有好幾條龍舟,其中有一條最引人注目。船上的隊員全是女的,她們穿着整齊的服裝,神采奕奕!忽然,女子龍舟隊上有一位阿姨在向我揮手,這是誰呀?仔細一看,原來是舅媽。舅媽坐在龍頭上扛着大旗,可威風了!比賽開始了,沒一會兒,舅媽那一隊就落後了,我和爸爸一直爲她們加油助威。功夫不負有心人,她們齊心協力,劃得很有節奏,快到終點時超過了男子龍舟隊。而男子龍舟隊由於太緊張,鼓聲大亂,最後還翻船了。女子隊贏了,我們也爲她們歡呼,喝彩!

這真是個難忘的端午節,我真希望我快點長大,也去參加龍舟大賽!

關於端午節的優秀作文篇11

今天我來到外婆家,聞到一股香味,“這好像糉子的味道”爸爸說。“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快到了”。媽媽告訴我,“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端午節裏我們包糉子吃、掛艾葉、還有賽龍舟呢!”

媽媽這麼一說,我想起了去年的端午節。外婆提着溼漉漉的米、綠色的竹葉、長長的繩子、肉和花生到我家。我驚奇地問:“外婆這是幹什麼用的?”媽媽說:“這些是用來包糉子用的,端午節快到了。”

外婆把那長長的繩子綁在桌腳上,用竹葉把肉和米包起來,媽媽用花生和米包起來,我在一旁當小助手,一會兒幫着搬來小凳子,一會兒幫着拿竹葉。媽媽就對我講起了有關糉子的一個傳說:包糉子是爲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不一會兒外婆與媽媽把糉子包好了,媽媽把糉子放在高壓鍋裏煮。過了一會兒,鍋裏飄來香味,這時爸爸在門上掛上綠色的植物,媽媽說:“這是艾葉,可以驅趕蟲子的。”“端午節我們這邊還有賽龍舟。”爸爸一邊掛一邊說。“就是我們在西湖公園看到的那龍舟嗎?”我大聲叫起來。爸爸和媽媽笑着點點頭。

香噴噴的糉子熟了,我嚐了一個肉餡的,味道好極了。多麼難忘的端午節,香噴噴的糉子、福州西湖的龍舟……

關於端午節的優秀作文篇12

又是一年五月五,又是一個端午節。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在門前插一束艾葉,他淡淡的清香瀰漫在空氣中,使人聞着,感覺神清氣爽,淡淡的清香把我的思緒回到了從前。

10年前,我才4歲,外婆在五月五這一天在房門上插上那麼一束葉子很長的葉子。我問外婆:“外婆,這是什麼?”“這是艾葉。”外婆一邊說一邊插艾葉。“爲什麼要插艾葉?”我打破砂鍋問到底。“這是爲了避邪。”外婆邊說邊從凳子上下來,走進廚房去了。我也跟在外婆的後面,走了進去。

只見桌子上有幾片比剛纔插的艾葉還大很多的葉子。只見外婆從衆多葉子中抽出三片,迅速折成了一個三角體,把像米的東西倒進去一些,但這種米比較小,然後外婆抓幾個板栗和拿一些切好的肉放進去,然後再把剩下的葉子繞着這個三角體轉。從旁邊的繩子抽出一根,把三角體綁起來。按照這個步驟做了十幾個,放到蒸籠裏,開始蒸這個東西。“外婆,這是什麼?”“這是糉子,很好吃的。”“爲什麼要吃糉子?”“是爲了紀念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這個愛國詩人是什麼?”“孩子,你還小,等長大了,你就知道了。”

過了一段時間,外婆叫我去吃糉子,外婆爲我掰開葉子,裏面是個三角體,還有板栗、肉……我咬了一口,好香啊。

吃完了糉子,該去看龍舟了。外婆把我帶到了河邊,只見河邊站了很多人,大家都在大聲助威,只見河裏有幾條龍船,幾個人在使勁地划着。

又是一年艾葉飄香。

關於端午節的優秀作文篇13

離端午節的日子越來越近了。街上飄着陣陣糉香。

我與我的媽媽準備好糯米、糉葉與線等,開始包糉子。我目不轉睛地看着,只見媽媽拿一張糉葉捲成漏斗型,再往裏面加上參有紅豆的糯米,然後用糉葉包成三角形,最後用線把它拴好。看着媽媽包糉子,我不解地問媽媽:“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呢?”媽媽耐心地給我講到:“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當時,由一個著名的詩人叫屈原,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後來,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陰曆5月5日這天,他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真是太可惜了!”聽完媽媽講的故事,我不由自主地嘆息道。

媽媽繼續說道: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個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媽媽停下手中的活,擡頭問我:“你看見過賽龍舟吧。”“我們去年新津看見過啊”我不解地問。“其實,賽龍舟也與端午節有關。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等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哦,是這樣的。想不到一個節日還有這麼多的故事”,我恍然大悟道,想不到我們經常過的節日,竟然有這麼多的文化。

吃着香噴噴的糉子,我深深感到:“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我發誓要好好學習中國文化,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關於端午節的優秀作文篇14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是誰在唱着這首好聽又令人懷念的兒歌?哦,原來端午節到了。大家一起隨我去看看吧!

大家都知道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不,哪兒有一羣人正在賽龍舟。這龍舟上雕刻着各式各樣的蟠龍花紋,樣子十分逼真,彷彿真有一條龍正穿梭在銀花四濺的河面上。龍舟上有許許多多人,手拿划槳,使勁地往前劃。舟的最前面有個敲鼓人,他敲着鑼鼓,爲得是幫他那條舟上的人加油打氣。龍舟爭先恐後地划着,有的已經遙遙領先了,有的還落在後面,有的一會快,一會慢,讓人心裏十分緊張。在旁觀看的人也沒閒着,都在加油吶喊。敲鑼鼓的“咚咚”聲與人們加油的吶喊聲,交織組成了緊張而熱鬧的交響樂。

看完了龍舟,大家再休息一下,來嚐嚐剛出爐的糉子。有紅豆心的、有棗子心的、有肉心的,吃一口,鮮嫩可口,讓人百嘗不厭、回味無窮!

大家都看過龍舟,吃過糉子,但大家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說到這兒,有些人就不禁想到屈原這個名字。是的,屈原是古代一位關心百姓的大詩人,也是一位精忠報國的大英雄。有一年,一羣陰險奸詐的奸臣在皇上面前告了屈原一壯。皇上信以爲真,便要殺了屈原。屈原不服,但又能告訴誰?所以屈原選擇了——投江自盡這條路。可憐一位愛國愛民的忠臣去被一羣奸詐小人之手。爲了紀念屈原,所以人門就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的優秀作文篇15

初一吃糕;

初二吃糉子;

初三吃螺;

初四持艾草;

初五吃一天。

唱着這首不很與諧的童謠,又迎來了端午節。

端午是傳統節日,莆田就有這麼一首不與諧的童謠,五月初一便拉開了端午節的序幕。從初一開始,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起來,準備端午節的用品,雖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讓人眼饞的自然要屬端午中的美食了。

一提端午節,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糉子了。糉子長得玲瓏可愛,有鹹味的與甜味的。我對於肉糉子不感興趣,卻對糯米糉情有獨鍾,尤其是裏面大大的棗子,家裏自己做的總是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濃香夾雜着縷縷蛋草葉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嘴裏,越嚼越有滋味。逢過端午,奶奶動要包上n個糉子讓我這隻饞貓大飽口服。街上也有到處吆喝的,不過賣的糉子比家裏的要小很多,卻很貴,糯米糉裏的棗子也不大,貌似插倆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時嘴饞了,就道街邊買一個解饞,卻再也沒有那種餘香了。

除了香噴噴的糉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鍋熱水沐浴,然後再換上新衣,顯得格外清爽。雖然我穿的依舊是穿過n次的衣服,不過香味仍然無法抵擋。

我們這兒瞧不見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大遺憾。不過我們很快又找到了新的樂子――舉辦砸蛋大賽。端午節的蛋不再是拿來吃的,而是拿來砸的,或兩兩相碰比誰的更硬,有或者拿來當子彈,瞄準射擊。當砸蛋大賽落下帷幕時,只留下滿地瘡痍,一股腥臭,確實其樂無窮。

端午節那天,媽媽都會用根根細繩細緻地編成筐,按以往的習俗,編8個層,奶奶煮好蛋後就拿出3個最光滑的。底層放一個,接着是桃子。每種都是3個,用了6層。第2層就是一個步老虎,是看護這些東西的。最後掛門口,按照長輩說的,紀念屈原。取下來時,就把筐整理好,放一個盒子裏,與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團聚。

而就初五吃一天的享受中,端午節就順利閉幕了。

標籤: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