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寫端午的作文精選15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寫端午的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寫端午的作文精選15篇

寫端午的作文1

再過四十天就是端午節了,每年奶奶爲了讓我早點吃上糉子,早早地就把糯米發好了。我的家鄉農曆四月二十八是糉葉會,奶奶買上糉葉,做好包糉子的一切準備。

到了五月初一,家家戶戶貼神牛,掛艾葉。媽媽用五色線擰成一股栓到我和妹妹的脖子上、手腕上和腳腕上。聽老人說這是爲了辟邪。這辟邪的五色線是有規定的,顏色分別爲紅、黃、藍、綠、紫。媽媽用硬紙片折成手工糉子,再用同樣的五色線纏成漂亮的顏色,掛在我的扣環上,鄰居們看到漂亮的手工糉子紛紛誇讚不已。

到了初二就是奶奶包糉子的日子了。一大早奶奶起來把發好的糯米淘好,糉葉和棗洗好,準備就緒後,媽媽和奶奶一起包。不到一會就包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想吃,奶奶說:“得煮好了才能吃。”我說:“要煮多長時間啊!”媽媽說:“兩個小時。”真難熬的兩個小時啊!

過了一會兒,我聞到了糉子的香味,啊!好香啊,我口水都快流出來了,終於等到了兩個小時。我津津有味的吃着糉子,手裏一邊還豎起大拇指呢。啊,我好想留住端午節啊!

寫端午的作文2

我們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有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等,其中我最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是在我國的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重五節、五月節、女兒節等。

端午節是來紀念屈原的。當時,國家患難,屈原想到了一個非常好的辦法,立刻去告訴了皇上,皇上不但不聽他的方法,而且還將他逐出了皇宮,他每天都在江邊上嘆氣,不久後,跳進汩羅江而死。人們爲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身體,所以人們將棕子投入江河。

端午節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有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艾草、菖蒲、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棕子、雄黃酒。不過,無論南方還是北方,這一天都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端午節有的地方還要賽龍舟。傳說,是要把水裏的魚蝦給嚇走了。我們這兒還有個習俗,就是大家都要在門上插着有淡淡清得的艾葉。幾天前,人們就會包着各種各樣口味的棕子,到端午節的時候拿出來吃。

我愛端午節,我更愛祖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

寫端午的作文3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家鄉的端午節有很多的風俗習慣:有包糉子。賽龍舟。洗龍舟水。吃雞蛋……但在我的記憶裏,我印象最深刻而且最有趣的是——端午的洗龍舟水。

記得七、八歲的時候,媽媽就帶着表妹。弟弟。還有我一起去洗龍舟水。我們帶上一些乾淨的衣服去換。拿幾條糉子。幾個熟雞蛋。我們來到洗龍舟水的地方,立刻下到水裏不停地嬉戲。打水仗,我用水潑一下你,你用水潑一下我,大家互相潑水。互相玩樂,彼此之間毫不介意地弄溼了身上的衣服,我在一邊非常自傲地說:“你們快來看我學運動員跳水?,我學得還差不多吧。”媽媽在一邊說:“小心一點”。說時遲,那時快,剎那間,我立刻往水裏跳,誰知卻被灌了幾口水,引得表妹跟弟弟哈哈大笑,而我哭笑不得,隨後,媽媽就說:“別玩了,快天黑了,快上來吃個雞蛋吧,吃了個雞蛋就歲歲平安了。”

家鄉的風俗真的有很多的花樣,包糉子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每到端午節的那一天都會有各式各樣的糉子映入眼簾,有鹹的。甜的。辣的……家鄉的糉子別具風味,任何地方的糉子都不如家鄉糉子呀,我到中山吃過糉子,覺得它根本就不是什麼糉子嘛,哪裏有家鄉糉子的好吃啊,“凡是故鄉明”家鄉的糉子令我回味無窮,久久忘懷。

我愛家鄉,更愛家鄉的端午節!

寫端午的作文4

端午節到了,我和媽媽去市場買糉子。

到了市場,我們第一個目標——買糉子。到了賣糉子那兒,我的眼一下驚呆了。“天哪!這麼多種你看那數都數不清的糉子,各種各樣。這邊有甜的,那邊有鹹的等等,多得使我眼花繚亂。我們買了幾十來個就回家了。

我們把糉子煮熟了,一人分了一個糉子,我輕輕一咬,啊!一股香甜可口的味道流入我的心田,太好吃了!

我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忽然,我好象想起了什麼,問:“媽媽,爲什麼農曆的五月初五要吃糉子呢?”媽媽說:“端午節是農曆五月初五,傳說是爲了記念屈原而有的傳統節日。屈原是戰國時一位忠誠正直的楚國大臣,他曾經多次直言進諫,可當時的楚君並不採納,還將他革職流放,後來秦國攻陷了楚國,屈原則憤而抱巨石投汨羅江而死。據說這一日正是農曆五月初五,人們爲了保全屈原的屍身,紛紛划船到江上把糉子投入水中,爲餵飽魚、龍、巨蟹。從此,每年五月初五,楚國人都到江上賽龍舟,投糉子紀念他。到現在一直這樣。”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耶,今天我又學到了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了。” 今天,我不僅吃了糉子,還知道端午節的來歷,真是開心!

寫端午的作文5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糉子、茶雞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

小時候過端午節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週,因爲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糉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也非常苦,不是過節平常是什麼也吃不到的。說起糉子,它不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糉子的過程中,體現着樂趣。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跑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親一起包,綠綠的糉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棱形的糉子,包好後放在大鍋裏足足煮上3、4個鐘頭,之後母親把糉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涼了以後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麼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節前夕,家家把在山上採的艾蒿插在門上,說是爲了避邪,我們小孩只是效仿着做,不懂其中的含義。端午節早晨,起牀後,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後一直帶着,據說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裏,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裏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裏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非常高興。回憶兒時過節是快樂的,節日的氣氛也比現在濃。

寫端午的作文6

今天是端午節,我非常開心。

昨天晚上,媽媽包了一大鍋糉子,糉子在鍋裏一直咕嚕咕嚕地煮。我本來想等吃了糉子再睡,可我都睡着了,夢裏還聽到糉子在鍋裏咕嚕咕嚕地唱。

今天一大早,媽媽就把我和姐姐揪了起來,說要去外婆家。餐桌上擺滿了豐盛的早餐:煮熟的雞蛋、大蒜;冒着熱氣的糉子;飄着清香的五穀豆漿,還有兩盤讓人垂涎欲滴的青菜。

吃完早飯,我們拿着糉子就出發了。一路上,媽媽給我講端午節的來歷,講屈原的故事,還教我背《離騷》呢!

到了外婆家,媽媽就忙着給外婆和外公洗衣服,洗頭髮我聽到外公說,他連着三天晚上都夢到了媽媽。長大了,我也要像媽媽一樣孝敬老人,那樣,爸爸也會每天晚上都夢到我的。

中午,媽媽和二表哥一起做的炸醬麪,又好看又好吃。媽媽買的一大兜麪條被我們吃得一乾二淨。

下午,我們全家又去了四姨家,四姨帶我們去了網紅橋,那裏可好玩了,一個長長的鐵索橋橫跨在河面上,鐵索上鋪着木板,人走在上面搖搖晃晃的。我和姐姐跑上網紅橋,我們在前面走,爸爸在後面晃,晃得我都走不成了。後來我和姐姐在網紅橋上賽跑,胖胖的姐姐總是輸給我。

今天我特別開心,我喜歡端午節!

寫端午的作文7

賽龍舟,是端午的主要習俗。源於古時候,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去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我們是要吃糉子的,這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習俗。糉子被正式定爲端午食品。這時,包糉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糉子稱“益智糉米中摻雜、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糉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到了唐代,糉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糉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爲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糉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更爲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糉;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糉子爲代表。

寫端午的作文8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在我的家鄉泉州,每年的端午節,也有這樣一道傳統美食——糉子。

端午節這天,我和媽媽來到東街的‘‘阿婆肉糉’’吃糉子。我們點了一份招牌肉糉,不久,服務員就端上了肉糉。只見一個白色的瓷碗被一個大大的糉子幾乎佔據了所有的空間。糉子寶寶穿着糉葉做成的衣服,被細繩子五花大綁着。鬆開繩子,剝掉糉葉,一股香氣撲鼻而來。哇,黃澄澄的糯米,金黃的雞蛋,肥嫩的五花肉,傘狀的香菇,看起來好漂亮,真令人胃口大開!挖下一勺,輕輕吹散熱氣,放進嘴裏,一嚼,哇,滿口生香!糯米、雞蛋、香菇都飽浸了五花肉的香氣和油脂,而五花肉在奉獻自己“一身肥膘”的同時,更顯得肥而不膩。這些材料組成了最佳美味隊,好吃得讓我停不下嘴,不一會兒,我就把整個糉子消滅了!

這時,媽媽告訴我:“妍兒,你知道糉子是怎麼來的嗎?說起來,這和楚國時的大詩人——屈原有一定的關係呢!當年,很多小人向皇上誣告屈原,屈原被冤枉後,覺得報國無門,便跳江自殺了。人們的欽佩之情。就用包好的糉子投入江內,希望魚蝦不要咬屈原的遺體,也以此紀念屈原。”“哦,原來是這麼一回事。”我聽了以後,心底油然升起對屈原的欽佩之情。

我愛家鄉美味的糉子。

寫端午的作文9

在地大物博,歷史悠久的中國有許多的傳統節日,而我最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那天,有些地方的人們掛菖蒲,艾草,據說可以驅除蚊子等害蟲。端午節必不可缺的就是包糉子,有糯米糉子,赤豆糉子,還有火腿糉子等等。記得一年端午,我們家自己包糉子,我也參與了一回。可惜技術水平實在不高只好做旁觀者了。看着我的媽媽熟練的動作,心裏真是有佩服又羨慕。糉子包好了就可以下水煮,隨着開水沸騰而冒出來的水蒸氣飄蕩在房間,讓房間充滿了竹葉和糯米特有的.清香。饞的我直流口水。糉子一出鍋我就迫不及待的想去拿了,我的媽媽在一旁直笑我是個小饞貓,但還是幫我把糉子剝開,蘸了白糖給我吃。還告訴我,端午節吃糉子的由來,原來是古時候人們爲了不讓魚兒吃因爲愛國而投江的屈原的屍體,而把糉子扔進了江中。聽着我的媽媽的講述,我不知不覺又吃了一個糉子,覺得好甜好甜。

幾年過去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節奏加快了,但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還是沒有改變,只是現在的糉子都是直接從市場上買來的方便並且選擇的品種也多。但是吃着糉子總是懷念那一年滿屋子的清香……

寫端午的作文10

從小到大,我過過許多次端午,但惟獨這一次最令我難忘。

今天,班級裏開展了名爲“香袋飄萬里,情誼暖人心”的十分鐘主題隊會,內容可豐富了!有知識競賽、觀看香袋圖片、朗讀慰問信等環節,但最讓我感興趣的還是製作香袋了。

在隊會進行了五六分鐘後,主持人說:“現在在讓我們來製作香袋吧!”我便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材料開始忙活。我先將兩塊邊長爲10釐米的正方形花布翻到反面,準備將他們的三條邊縫合起來。於是,我便開始穿針了。可沒想到,第一步就遇到了麻煩,線頭總是理不齊,根本穿不進針眼。我穿啊穿,穿了好多次還是無濟於事。後來,我留意觀察了一下別人,發現了竅門,便先用舌頭舔了舔線頭,再用手捻了捻,果然一穿就穿進了。我小心翼翼地開始縫合,可是由於我是第一次縫,還沒縫幾針就被扎到了手,痛得我差點跳起來,還好沒有出血。把三面都縫起來後,我將布口袋翻了過來。然後,我將一小袋香料粉撒到了棉花上,又將棉花塞入布口袋。最後,我完成了最後一次縫合,將線穿在袋口上,打了個死結固定好,一個香袋就這麼做成了。這時,主持人剛好叫停。

最後,又進行了展示香袋,朗讀慰問信等環節,但我還是更鐘情於製作香袋。這既鍛鍊了我們的動手能力,又能給災區同胞帶去溫暖,多麼有意義呀!這真是我最難忘的端午!

寫端午的作文11

小的時候我不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只知道每年家裏就像過年一樣隆重地過端午節。後來也只是知道一點點關於紀念屈原的傳說,至於還有什麼我就一無所知了。

每到端午節的時候,佩戴香囊和系五彩線是必不可少的。大人們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的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栓好了的五色線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纔可丟掉。媽媽告訴我說,據老人們講,這樣可以避免災害,由此可以保安康。

端午食糉子是我們家鄉的主要習俗。剛到五月,家裏就開始浸泡糯米了。媽媽一般都會準備一盆米進行浸泡,同時也把糉葉放在水裏浸透,可能是泡好的糯米會更粘些吧,我記得多年來媽媽就是一直這樣做的。

端午前一天,媽媽就開始動手包糉子了,我偶爾也會搗亂,試着學包起來,可每次卻都以失敗而告終。看來包糉子也並不簡單。

在包糉子的時候還可以放一些大棗、葡萄乾、雞肉等摻在糯米里做餡,製作不同口味的糉子。而我最喜歡吃米里加肉的,吃起來特別的香。

端午節的早晨,媽媽總是在我睡眼朦朧時叫醒我,去遠處的樹林、小河邊洗臉,涼涼的河水沖走了我的睏意,熱鬧的人們來來往往,真的像過年一樣。

回到家,吃着雞蛋和蘸糖的甜糉,心裏美滋滋的。

寫端午的作文12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從古到今有許多關於端午節的典故,如屈原,伍子胥等。

每到端午節,我家門上都會掛上一把菖蒲和艾草,那是老媽買的,門口就飄着一股特殊的香味了。我搞不懂這是爲什麼,就去問老媽:“老媽,爲什麼要掛菖蒲和艾草呢?”老媽摸摸我的頭說:“端午節有許多的傳說,其中就有說這一天是一個惡日,有各種蚊蟲妖邪出現。艾草是用來除蟲的,它的香味能驅趕蚊蟲,菖蒲是用來避邪的,意寓着健康平安。而且乾的艾草葉用來給你們洗澡可以保護面板哦。”聽了老媽的介紹,我才知道原來它們都是好東西呀。

在端午節的這一天,我家的菜會特別豐富,老媽總會按照外婆家的風俗,給我找與“黃”字有關的菜:紅燒黃魚,涼拌黃瓜,蒸鹹蛋黃……而老爸也會親自下廚燒一盤大肉,裏面有整一個雞蛋和大蒜。不管我們愛不愛吃,老爸都要求我和弟弟每一樣都吃一點。要是在老家過節,奶奶還會給我們的脖子上和手上綁上由幾種顏色組成的綵線。

現在有許多國家都過起了端午節,韓國已向世界教科文組織申請了端午節。希望我們的傳統節日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

寫端午的作文13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在這盛大的節日到來之前,我們迎來了夏至。

夏至要吃餛飩。星期四,奶奶買來了餛飩皮。不知道餛飩是怎樣包成的。於是,我拉着奶奶的手大聲嚷道:“奶奶,讓我試一試,一切皆有可能。說不定我就能包好呢。”我再三懇求,奶奶才答應了我。

我將餛飩皮放到桌上,將裝餡的盆子端到桌上,往裏面放了兩雙筷子,又端來水。我來到衛生間洗了手。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我學着奶奶的樣專心致志地包。“首先拿出一張餛飩皮。”奶奶耐心地指導我。我按照奶奶說的做,拿出一張餛飩皮,“然後放在手心,放入餡。”奶奶不厭其煩地講解。我的手心沒有餛飩皮那麼大,只好放在桌上。餡放多少呢?算了!想放多少就放多少。然後,我將餛飩皮捲成圓柱形。用水乾什麼?我學着奶奶的樣子用手指在水面“蜻蜓點水”,再在圓柱的兩邊點了點,用力捏一捏,再將圓柱形兩邊粘在一起,一個四不像的餛飩就完成了。將我的“四不像”和奶奶的餛飩放在一起,相差十萬八千里、瞧,我的“四不像”都露陷了。看得我哈哈大笑。

雖然只包了一隻餛飩,但是我還是很快樂!

寫端午的作文14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帶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我一邊哼着兒歌一邊情不自禁地想起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傳說中糉子的來歷就是爲了紀念這位偉人的。

在我們的家鄉,到了過端午節的這一天,即5月5的早上,各家要吃煮雞蛋和鴨蛋,雞蛋和鴨蛋放在鍋裏和糉子一塊煮!經過放了糉葉的水一煮,雞蛋和鴨蛋都會變成另外一種顏色,煞是好看!更有一股特別的糉葉清香!在吃早飯時,這些蛋、糉子,都要擺上飯桌,同時在飯桌上,還要擺一小壺酒,奶奶還特意在酒里加了一點雄黃,她說這是爲了避邪!這不能不說也是咱家鄉的一種特色呢!

吃糉子容易包糉子難,看着大人們包糉子的熟練動作,我真的是羨慕呀,最值得期待的就是等糉子熟的過程了,等待的時間總是很漫長,看見熱氣騰騰的糉子終於出鍋時,滿屋子糉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放在碗裏,輕輕剝開,就能夠看見了裏面晶瑩,透亮、鬆軟的“糉肉”了,咬一口,美味無窮,我差點一口連筷子都咬下來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端午節這天早上,各家還要把艾葉插在門的兩天,老人們都說這樣是爲了驅病避邪。給這樣一個早晨增添了濃濃的特有的節日氣氛……

家鄉的端午節真的是太美好了,我永遠也忘不了!

寫端午的作文15

中國有許多的傳統節日,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我最喜歡的就是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因爲在這個節日裏,我可以嚐到香甜的糉子,看到精彩的龍舟競渡。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有紀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的,還有吳月民族圖騰祭等等,其中流傳最廣泛的是紀念屈原的說法。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屈原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強烈反對,被趕出都城。公元前278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抱石投汩羅江身死。傳說屈原投江後,楚國民衆紛紛爭先恐後划着船去拯救,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爲避免江裏的魚蝦蟹咬食屈原的身體,人們就拿出準備好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投入江裏。慢慢就演變成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的習俗。

今年端午節的早上,外婆和母親在家裏包糉子,我看見了跑過去說:“母親教我包糉子好嗎?”母親說:“好啊。”母親手把手教我,我拿來一片竹葉把它捲成牛角狀,挖一勺米放進去,再把葉子捲起來,用繩子把糉子綁緊,一個糉子就包好了。看着自己包的糉子,雖然不漂亮,但我甜甜地笑了。現在糉子的口味很多,有綠豆餡的,有肉餡的,還有板栗餡的……讓人聽了口水直流。

原來,我們的端午節有這個悠久有趣的傳說啊!我喜歡端午節。

標籤:端午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