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端午節的作文300字(精選15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300字(精選1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的作文300字(精選15篇)

端午節的作文1

這天是端午節,陽光明媚,不時還吹起陣陣涼風真是涼風拂面的好天氣。早上我早早的起了牀,和哥哥一齊坐上公共汽車外婆家過端午節。

一路上我看到了家家戶戶都掛上了艾草,買來了五黃――黃酒,黃瓜,黃鱔,黃魚,蛋黃。一進外婆家我看見了這些可防五毒的中藥。

外婆拿出了一些材料―糉葉,糯米,肉,豆沙和線。我們看的很納悶,外婆拿這些東西幹嗎難道要我們包糉子嗎我們可不會包呀!但外婆是耐心的教包糉子了首先把糉葉包成漏斗的樣貌,然後放入糯米和自己喜歡的餡,再把糉子抱起來用線綁好,糉子寶寶就做好了,立刻就能夠下鍋了。

聽了外婆的講解我和哥哥的糉子寶寶都包好了,和外婆包的糉子寶寶一齊下鍋了,我們看着糉子寶寶在鍋裏跳舞,滾動。最後糉子寶寶出鍋了。那糉子寶寶散發出陣陣誘人的香味讓我們直流口水。

糉子寶寶燒好了,我說要送給最敬愛的媽媽;哥哥說要送給外婆;弟弟說要送給外公。算我們的一份敬愛吧!

在晚飯後我們三兄弟進行了一場滑板大賽由外婆外公做裁判,我們各自用處自己的“絕招”來“殺敵”。最後哥哥第一個被淘汰弟弟第二個被淘汰而我拿到了冠軍獎勵西瓜一個,而哥哥弟弟獎勵西瓜半個。

到了深夜11點我們才戀戀不捨地回了家。

今年的端午節,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啊!

端午節的作文2

每當想到端午節,我就會想起那位值得讓人紀念的偉大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的一生是坎坷的,他把自己心中的愛國主義寫成了一首又一首詩,直到後來國家滅亡,他也不屈服,身背年幼的皇帝,爲國投江自殺。這感人事蹟感動了我們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他們爲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建立了這個節日——端午節。

在端午節裏,人們要吃糉子、賽龍舟、插艾葉、戴香囊。記得我五六歲的時候,媽媽教過我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我的家鄉建湖,這裏的人們也都這樣。端午節前夕,就包好了糉子,插好了艾葉,戴好了香囊。灑黃酒,驅害蟲,把房裏打掃得乾乾淨淨,喜氣洋洋地迎來端午節。

端午節時,我最愛戴香囊。那香囊的香氣可香啦!讓人聞着心曠神怡。我也愛吃糉子,特別是那甜絲絲的蜜棗糉子,又香又白、又嫩又甜的糉子讓人吃了讚不絕口。

知識淵博的爸爸對我說,端午也叫端陽、重五劃龍舟當時是爲了打撈屈原的屍體;而往江裏投糉子是爲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我聽了,才明白爲什麼要賽龍舟、投糉子了。

我愛家鄉的糉子,愛家鄉的香囊,更愛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3

每年一次的端午節今年又快到啦。端午節的前一天,家家戶戶都忙着開始包糉子。

這一天清晨,我一起牀,就看見媽媽已經把香噴噴的糉子與熱乎乎的雞蛋擺在桌子上了。我趕緊隨便的洗了幾把臉,就叫爸爸一起來吃糉子。爸爸也很快的來到了桌子旁,我們一家邊吃邊談論糉子。

我對爸爸說:“糉子形狀很特別,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圓的,那是什麼形狀呢?”爸爸沒有回答我的話,可他隨口就給我講了端午節吃糉子的來歷。爸爸說:“傳說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的。屈原一生寫過許許多多著名的詩篇,提出過許許多多愛國的政治主張,但楚王不採納。最後,楚國國土被侵佔,他滿懷憂憤,跳江自盡。人們爲了懷念他,崇敬他,在每年的這一天,就把糉子與許多好吃的都投到江裏,意思是不讓魚兒們去吃屈原的屍體。”

爸爸說完了。我說:“屈原真是好樣的!可是媽媽,糉子是怎麼包的?”媽媽說:“糉子是用翠綠,鮮嫩的蘆葦葉包着雪白的糯米與鮮紅的大棗,假如不包大棗,也可以用豆子代替。煮熟它,要一個晚上。煮熟以後,剝開變成墨綠色的蘆葦葉,就看見潔白的米團在裏面,很好吃,並且吃不膩。它既是開胃美食,又是營養豐富的滋補品。”

啊!端午節不僅讓人忘不了,還有美味可口,營養豐富的糉子。

端午節的作文4

現在的端午節越來越沒有什麼味道了。小時候的端午節窮是窮過,但是過得開心點。

印象最深的當屬“碰蛋”。可能現在的小孩子都沒有這樣的樂趣了。小時候不象現在,想吃多少蛋就有多少。沒有逢年過節的,哪裏有好吃的。所以端午節每個人分了2個用艾草葉煮熟的鴨蛋,用毛線織的袋子裝着。

拿到學校去,與其他的同學碰,看誰的鴨蛋最硬。贏的人興高采烈的,輸的人也不見的沮喪,早點吃就是了。那時候的蛋可寶貴了,都捨不得吃。有時候藏了半個月再拿吃來,都壞了,不能吃了。

小時候喜歡過端午節還因爲過節有新衣服穿。現在的小孩子什麼時候都有新衣服,所以也就不希罕過節了。

還有就是賽龍舟。大家熱熱鬧鬧,河裏的人在劃,岸上的人在喊。現在呢,大太陽的,9點多了,什麼領導才姍姍來遲,一講話,羅嗦1個多小時纔開始。但是划龍舟就劃短短的幾分鐘。現在的划龍舟帶有很大的功利性質了,而沒有以前那麼單純了,也就失去了以前的吸引力了。

端午節的作文5

端午節,要吃糉子,帶艾草,當然,還要戴荷包了,現在我要爲今年端午製作一個荷包。

首先,製出一個小口袋,把艾草放進去,再用線封了口,釘上了流蘇絲繩,一個小小的荷包誕生了。

看着這個小小的荷包,讓我想起了我家的端午,早早艾草就被放在房檐上,在我醒來時,不!是被那美味糉子的香氣而叫醒的,一睜開眼,香噴噴的糉子已經被端上了桌子。有肉餡的,有蛋黃的,讓人食慾十足,包在那清香的糉子葉中,讓人恨不得一口全部都吃下。

看着那個荷包讓我回憶萬千,回憶着一年又一年的端午節,有美味的小糉子,有一家人團聚時的美好的時光,有一個個小小的荷包。

戴荷包,是端午習俗之一。一隻小小的荷包,記錄着一個端午的團圓,記錄着一個端午的歡笑。讓我們以荷包爲記錄記錄一個個端午之節。

端午節的作文6

香包,是古代端午節必不可少的裝飾品,具有美觀驅蚊的功效,傳說還轉運、辟邪。不過,光是它那飄香的氣味,就深受人們的喜愛。

今天就是端午節,作文課上,老師帶着我們做香包,既然是自己動手做,當然少不了材料了。老師給我們準備了流蘇、艾草、針、線、桃木、皮繩。看着這一堆材料,有些不知所措。終於,在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穿針引線,與香包做起了鬥爭”。過了好一會兒,同學才做出了一個個歪歪扭扭的香包。

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做出的香包,想起了我慈祥的奶奶。上一個端午節,奶奶坐在牀上認真繡着些什麼,我好奇走近一看。原來,奶奶在縫香包。我坐在一旁認真地看着,一雙飽經風霜的手拿着針,靈巧舞動着,一根根單一的線形成了一幅幅圖案。過了不一會兒,奶奶就縫好了,掛在了我的書包上。一直到現在,它還在我的書包上,散發這清幽的香氣。

端午節的作文7

端午節,離我們越來越近了。6月25日,我們陽光天使小記者在汩羅仙糉包制現場學包糉子,並品嚐了美味的糉子。

進入大廳,一股糉葉的清香撲鼻而來。“汩羅仙糉”的工作人員早爲我們擺好泡好的糉葉、糯米、棗。我按照廚師阿姨教的包糉子手法,先拿起兩片糉葉,拿到手中折起漏斗的形狀再放米、棗包了起來,它們怎麼都不肯聽我的指揮,好長時間過去,一個微型“手榴彈”誕生了。隨後,我不斷努力,總算是一個比一個像樣了。

這時,師傅們端出來已經煮熟的糉子,我們一擁而上找自己喜歡的口味品嚐起來,解開綠色的外衣,白嫩嫩糉子露出來了,我小口小口慢慢地嚼着,腦海浮現出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縱身跳入波濤滾滾的汩羅江的場面,不禁感慨萬千。

這次活動,我不僅瞭解了端午節的由來,還品嚐到了美味的糉子,也明白了無論做什麼事情是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端午節的作文8

今天是五月二十八日,小,你們能猜出今天是什麼節嗎?當然今天是端午節。那麼你們知道這個節日是怎樣來的嗎?讓我來給你們講爺爺告訴的:從前有一位愛國詩人,名叫屈原。他是楚國人。當國家受到侵略時,向朝廷獻計,卻被趕出朝廷。屈原心裏很悲傷,就含恨跳入汨羅江身亡。當地人得知此事,漁民立刻駕船打撈屍體。有的向河裏撒米,讓魚吃飽肚,不去咬屈原的屍體。

後來,人們把農曆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人們過節是讓大家想起屈原的,發揚愛國主義精神,保衛祖國,建設祖國。

這一天,有的賽龍舟,有的吃糉子,有的在家門上插艾葉,有的開紀念大會。紀念活動豐富多采。

我們一家人吃着糉子,聽着爺爺講故事,極了。去立志一定熱愛偉大的祖國。長大了一定報效祖國。

端午節的作文9

端午節爸爸媽媽說我們出去吃飯吧,我說好啊,於是我們就去了麗豐,到了那裏排了好多的'人,我們還要排隊拿號碼牌等吃飯,媽媽就去拿了號碼牌,我們就在那裏坐着等。

後來看到別人都拿了選單在那裏先點菜,媽媽就說讓我去跟阿姨要個選單過來,一開始有點不好意思,不過媽媽的任務又得完成,然後我就去問阿姨要了,我走到臺前說:阿姨,可以給我一張選單嗎?阿姨就笑着給了我一張選單。

有了選單但是沒有筆怎麼辦?媽媽又讓我去拿筆,我就跑去拿,找了半天沒有筆,都被別人拿去用了,怎麼辦呢?後來我突然看到另一家等候區有筆,我就跑去借來用了,用完了又還回去了。媽媽還誇了我真棒!我很開心!現在出去媽媽都會給我佈置一些任務讓我來完成,我也會高興的把她完成的。

端午節的作文10

端午節到了,家家戶戶都包糉子,我們家當然也不例外。

這天一大早,我和媽媽就去菜市買包糉子的食材:瘦肉、糯米、稻草,新鮮的糉葉,剝了殼的幹板栗。回到家,我們迫不及待地把幹板栗和綠豆放到水裏洗乾淨,再分別把它們和瘦肉撈在一起,接着放一點鹽、味精、醬油,拌勻,餡就做好了。接着進入正題——包糉子嘍!先把竹葉捲成圓錐狀再放一點糯米,中間放餡,再放入糯米,然後將糉葉包好,最後用稻草綁住,就做成了一個三角糉。

我越包越帶勁,還給自己包了一個心形的糉子,我爲自己的創新暗暗得意。把包好的糉子放到鍋裏,大概煮兩個鐘頭,新鮮美味的糉子就可以出鍋了。三角糉還可以做很多種口味的,如:豆沙餡的、香菇排骨餡的……也有什麼餡都不放的,煮熟了蘸着蜂蜜或白糖吃也別有一番風味。

據說端午節包三角糉是爲了紀念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但我不贊成他爲了愛國而自殺,因爲生命永遠是最寶貴的,活着可以爲國家做更多有益的事情。

端午節的作文11

又是一年糉葉飄香,端午節就要到來了,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歷史悠久,世間處處盈滿了喜悅的氣氛。

今天,老師給我們發了材料:桃木球、香包袋、艾草、流蘇、針、線、橡皮筋,我感到很興奮,就迫不及待地把袋子開啟,取出材料。心裏想到:不就是一個荷包嗎?有什麼難做的,簡單!老師仔細地給我們講解,可是做了起來就笨手笨腳地,原來這麼難做,聽好了步驟,首先穿針,把線打上結。

我真應該配個老花鏡了,認針就用了十分鐘,終於開始縫了,縫了幾次,有點暈頭轉向了,到最後,居然什麼也沒做成,原來做個荷包這麼難呀。想想媽媽每年親手給我做的香包,用了那麼多的心血,真應該更加珍惜。

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如:系五彩繩、吃糉子……我還是最喜歡吃糉子了。

端午節的作文12

每到端午節,媽媽都帶我去買香包,今天聽說可以親手製做一個香包,我十分的期待。

我在拿到材料時,心裏想:不就是一個小小的香包嘛,有什麼困難。當開始製作時,才發現困難重重。先拿出皮帶和桃木球給他們用一個結系在一起。在拿出製做香包的布,揹着縫在一起,但要留一個口放艾草。把縫好的布翻過來放進艾草。把口用針縫起來,再把桃木球和流蘇縫好。縫流蘇時,我卻怎麼也弄不上去,左思右想,過了好一會兒我纔想出辦法縫上了,就這樣一個可愛香包就做成了。

我想把這個香包送給媽媽,因爲每次端午節我都帶上了美麗的香包,她卻沒有,我想讓她也感受端午節的快樂。

這個端午節,不光是我快樂,家人們也都很快樂,荷包的香氣和團圓的氣息將會飄的很遠、很遠……

端午節的作文13

陰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每到端午節,我們都會遲到香噴噴的糉子,帶上小巧玲瓏的香包,我特別喜歡媽媽縫的香包,可是媽媽卻總說:“縫香包太麻煩了,還是去買一個吧!”今天,老師要帶我們一起做香包。

我的心情非常興奮,老師給我們每一個人發了一個小布袋、一包艾草、線、一根根針、一個小皮繩、一個圓圓的桃木求和一個流蘇。首先把桃木球穿到小皮繩上面,再把小皮繩打一個結。做完這一步時我心想:這也太簡單了吧!第二步把線穿進針眼裏,然後把兩頭的線對摺在一起,最後打個結就好了。第三步就要縫布袋了,老師說這是最難的一步!我心想前兩步都很順利的透過了,還怕第三步?我先抓住一個邊縫了起來,呀!縫錯了,只好重新再縫,左縫右縫終於縫好了,心想:這可真難呀!我把布袋翻了過來,剛要裝上艾草,就下課了。雖然我做的很醜,但是畢竟是我自己做的呀!我還是很開心。

端午節的作文14

每縫端午節,媽媽都會給我做香包。小巧玲瓏的香包多漂亮啊!我從未嘗試過自己製作香包,今天作文課,老師帶我們一起做香包。

一開始,我心情既興奮,又激動,心想:香包多好做呀,我一定是做得最好的!老師先發給我們一個小袋子,裏面裝着材料。首先,把小皮繩串在桃木球上,之所以用到桃木球,是因爲有辟邪的作用。穿好以後在下面繫個結,這就是香包上面的小帶。接着,拿出針線,把線穿進去,在下面繫個結,就可以縫了。

你以爲真的這麼簡單嗎?不,在家裏從不做針線活的我,根本什麼都不會。可我的同桌會做,對她來說,這就是一個做起來得心應手的小玩具,我只好求助她。縫的時候比之前更難了,我不是縫錯了,就是打結了,實在是太難了!好在我耐心地嘗試着。

雖然最後沒有做完,但是老師把後面的都教給了我們,回家繼續做。很開心有這樣一次體驗,我一定要多多提高我的動手能力呀!

端午節的作文15

端午,作爲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從古至今深受人們喜愛。

古代流傳着屈原投江”的故事。屈原一個詩人,正遙望着城門內發生的悲劇。屈原一邊想着自己的國家危在旦夕,一邊看着受苦難的百姓,自己不願作奴隸,便寫下絕筆,跳入了江中。

小時候,最喜歡的節日便是端午。一邊吃着黏黏甜甜的糉子,一邊拿着太奶縫的香包,和夥伴們比誰的好看。都是我的最好,於是,我便有了深刻的印象。

可這麼美好的記憶,卻逐漸被抹去。當初,爲了上學,不得不離開太奶。四年級時,鄉下傳出噩耗太奶去世了。我痛哭流涕,可面對自己的前途,我只好放下它,繼續學習,可對太奶的思念卻一刻也沒有停止過。

沒想到今天老師教我們縫香包,我笨手笨腳,縫了個香球”。可它發出的香味,讓我依稀地想到了自己的太奶,想到了太奶手靈巧極了,想到了小夥伴們羨慕的目光。

我默默留下了眼淚。香包,不僅發出了令人清醒的香氣,還延綿了我的記憶。

標籤:端午節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