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推薦】難忘的端午作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難忘的端午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推薦】難忘的端午作文

難忘的端午作文1

我家鄉的端午節是有很多講究的。包糉子,糉葉有要求,新鮮的竹葉;碧綠碧綠的;散發着淡淡的清香。端午節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準備到位,潔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裏,飽滿的紅豆,花生仁,都早已泡好,或是切好的五花肉塊,都早已用作料淹制好。五月初五的這天早上,勤勞的女主人把糯米炒香,用一些新鮮的糉葉包住糯米,在裏面放各種配料,然後用靈巧的雙手左折右疊,再用繩子層層纏繞,很快一個精緻的糉子便誕生了。包好的糉子放在鍋上蒸,等滿屋飄着糉子香的時候就可以吃了。煮熟了揭開鍋,屋裏頓時都瀰漫着竹葉和糉子的香氣。

吃完糉子,便來到河堤上觀看龍舟賽。只見碧波盪漾的河面上,五顏六色的龍舟整裝待發,隊員們個個摩拳擦掌,彷彿勝券在握。而站在岸邊的觀衆比隊員們還要緊張,個個屏息凝視着河面。裁判一聲令下,一艘艘龍舟像離弦的箭一樣,飛一般地向前衝去。頓時,河面上鼓聲震耳欲聾。你們看呀!那些龍舟多麼威風呀!像凱旋歸來的勝利者。撓手們分別穿着紅短衣、藍短衣、黃短衣、白短衣、青短衣……頭上綁了塊白布,上面寫了幾個字——“奮鬥!奮鬥!努力奮鬥!戰勝困難!”他們如同軍隊一樣威風“加油呀!加油呀!”在人們的吶喊助威聲中,伴着急促的鼓點和響徹雲霄的響鑼,龍舟好手們鬥志昂揚、奮力揮舟,衝向彼岸。好一副龍舟競渡,百舸爭流的景象。

多麼令人難忘的節日啊!一個催人奮進的節日。

難忘的端午作文2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我們可以看賽龍舟、包糉子。

端午節那天,媽媽和奶奶在包糉子,我在一旁看。

首先,我覺得挺好玩的,就把媽媽和奶奶包糉子看成一次比賽。媽媽先把糉葉捲成一個三角形,再把糯米放進去,又把一些豬肉、花生、綠豆等食物放進去,最後又用糯米把糉子填滿。而奶奶在一邊偷偷地瞄着媽媽,有時還向她發問呢!

說時遲,那時快,媽媽已做好八隻糉子,奶奶只做了兩隻糉子。我便宣佈:這次比賽媽媽贏了,奶奶輸了,奶奶,要加油啊!奶奶說:嗯,知道了。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奶奶問。我搖了搖頭,說:不知道。在戰國時期,有一位愛國詩人——屈原,楚王重用他,可奸臣嫉妒他的才能,在楚王面前說他的壞話。懷王死後,屈原被放逐到長江以南,他見自己的國家日益衰敗,就抱石跳進淚羅江自盡,以死相諫,那天正好是五月初五日。奶奶說。我終於知道端午節的由來。

這天,我收穫很大,不但知道了端午節的由來,還體驗到了包糉子的樂趣。

難忘的端午作文3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我期待已久的糉子,正在向我招手呢!

“開始了,開始了!”同學們大聲歡呼、手舞足蹈,跑着去搶糉葉,我也取來一張青綠的糉葉,從中摺疊成漏斗的形狀,舀幾勺糯米放進糉葉,再加上幾粒花生和蜜棗。輕輕地卷糉葉,折了好幾次,糉葉總是調皮地裂開嘴,一粒粒白花花、亮晶晶的糯米跑出來了。我十分着急,只好請老師教我包糉子,老師左右對摺,一下子就包好了。老師真是我的“救兵”。

可是怎麼系糉子呢?我一定要自己嘗試,我取來糉繩,齊腰纏上,可是,調皮的繩子上下滑動,怎麼都無法固定,我急得直跺腳。哼,跟我作對,沒門!我一手捏糉子,一手纏繩子,再用嘴拉繩子,使出渾身解數,終於把糉子綁架結實。環顧四周,我發現同學們包的十分漂亮,我包的糉子歪歪扭扭。於是我暗下決心,重新再試。我又取來一張墨綠的糉葉,開始聚精會神地包糉子,很快就把糉子包好了。我無比興奮,看看,這次果然包得漂亮多了。

糉子下鍋了,不一會兒,一股濃濃的糉香撲鼻而來,糉子煮好了,我取來一個,剝開外皮,蘸點糖,吃着自己包的糉子,心裏美滋滋的。

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就是香甜可口,正所謂:“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這個端午節收穫可真大!

難忘的端午作文4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你一聽到這支歌,一定會想到端午節。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它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節日”。

傳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戰國時期,出國遭受侵略,屈原不忍心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侵略,於是便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抱石汩羅江自盡。屈原死後,楚國百姓悲痛欲絕,漁夫們紛紛划起船隻,來回打撈屈原的遺體。有位船伕把用糉葉包起來的飯糰投入江中,爲了讓魚鮫蝦蟹吃飽了,不再吃屈原的遺體,人們也都模仿這位漁夫,把飯糰丟進江裏。還有人將雄黃酒倒進江裏,那人說是要蛟龍水獸給藥暈,昏死過去,以免傷害屈原的遺體。爲了紀念屈原,以後的每年農曆五月初五,便有了賽龍舟、吃糉子的習俗。

在江浙一帶,還有吃“五黃”的習俗,“五黃”指黃瓜、黃魚、雄黃酒、黃豆糉子、鹹鴨蛋黃。此外,在浙江北部還有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

民間認爲,五月是五毒(蠍子、地龍、蜈蚣、壁虎、蟾蜍)出沒的時候,民間要用各種方法以預防五毒帶來的災難,一般在屋中貼五毒圖,以紅紙印畫五種毒物,再用針刺在五毒的上面,即認爲五毒被刺死了,再也不能橫行了。在河南、浙江等省的農村,要吃大蒜煮蛋,據說也能避“五毒”,有利於健康。

端午節真有意義啊!

難忘的端午作文5

除了春節,我最喜歡的就是端午節。爲什麼呢?請大家把耳朵湊過來,我悄悄告訴你——端午節吃的糉子是我的最愛。

媽媽早在幾天前就買好了包糉子的材料,準備好了五色線。今天一大早,媽媽就開始包糉子,我也想學一學。媽媽說:“好哇,只怕你學不會。”

說幹就幹,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拿起兩片糉葉,捲成一個漏斗狀的小筒,從水中撈起一些糯米放進去,再按上一顆蜜棗,用剩下的一截葉子包住,再繫上一根細細的尼龍塑料繩。咦,我包的`糉子怎麼和媽媽包的不太像呀,媽媽的棱角分明,我的不如她包得那麼好,每個角還有些圓乎乎的。看着我手中這個“怪東西”,媽媽“撲哧”一聲笑了,還斷斷續續地說:“你這個……這個是糉……糉子嗎?”

我的臉紅了,只好跟媽媽請教“高招”。媽媽忍住笑,說:“包糉子的時候,其實沒什麼祕訣,只要把糉子的角折尖,米不要放得太多,往住包的時候要另附一片葉子才行。”

哦,原來是這樣,我趕快按媽媽說的包起了糉子。呵,這回我的糉子比上一個好看多了,我又開始,包第三個、第四個……

中午,要開始煮糉子了,我等啊等,一秒鐘似乎變成了一年,我終於知道什麼叫“度日如年”了。隨着媽媽的一聲“糉子出鍋啦”,我以百米衝刺的速度跑到廚房,不顧燙手的開水,迅速挑出自己包的不太好看的糉子,開啟“包裹”,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媽媽笑着說:“慢點,沒人跟你搶。瞧你這副饞吃相!”

這個端午節最難忘,因爲我吃到了自己親手包的糉子。

難忘的端午作文6

轉眼間,又到了一個難忘的節日——端午節。

聽媽媽說:端午節是因爲一名叫屈原的大詩人不願意看到國家滅亡而投江自殺,老百姓爲了江中的魚、蝦不去咬他的屍體,把一些吃的投入江中。這樣,魚蝦吃飽了,就不再去咬屈原的屍體了。人們爲了紀念這位大詩人,就把他自盡的那一天定爲端午節,還要吃棕子來加深對他的敬佩和思念之情。

在端午節那天,我與媽媽一起回了一趟姥爺家,雖然時間很短,但是卻難忘。早晨起來,舅媽拿出了一堆糉葉和一些糯米,把糯米泡在了水中,表妹大叫道:“哇塞!一定要包糉子!”媽媽摸了摸她的頭說:“對,就是要包糉子!”表妹一聽,開心的又蹦又跳。只見媽媽把一團糉子放到葉子裏嫺熟的包了起來,我見狀也學着媽媽的樣子包了起來,可我是第一次包,不怎麼會,包了好幾次都沒包好。眼看着媽媽包的糉子越來越多,可我這邊還是空空如也,心裏不免有些急了,表妹也在旁邊給我加油打氣。十分鐘,二十分鐘……我終於包好了幾個,雖然不怎麼美觀,但感覺還可以。

這可真是個難忘的端午節。

難忘的端午作文7

在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比如:中秋節、元宵節、重陽節……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令人難忘的端午節。

端午節這一天的早晨,我和媽媽去採艾蒿掛到門上,我對媽媽說:“媽媽,爲什麼要把艾蒿掛在門上,這樣有什麼用呢?”媽媽回答道:“這樣可以驅邪,每到端午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掛上這艾蒿。”

到了中午的時候,我和媽媽一起包糉子。媽媽從冰箱裏把紅豆、花生、糯米和糉葉都拿了出來,然後媽媽把所有材料都放進水裏用清水泡上一會兒,等到紅豆、花生更飽滿了,糯米更白了,糉葉更綠了就開始包糉子。我首先把糉葉捲成一個漏斗形,接着用勺子小心翼翼地舀了一勺糯米放進剛卷好的漏斗形糉葉裏,用糉葉在上面封口之後,再用繩子把糉子層層纏繞起來,終於,我包好了第一個糉子,我非常得意。等我包第二個糉子時,糉子就開始不聽話起來,我捏住左邊,右邊就開了;我捏住右邊,左邊又開了;我捏住中間,兩邊都開了。這時我恨不得自己一下子變成章魚,把逃跑的米粒都抓回來。媽媽走過來幫我把糉子包好了。就這樣,我和媽媽一起合作,包了很多糉子。

媽媽把糉子放進鍋裏,開始煮了起來,調皮的我一直在那兒跳來跳去,口水都快流下三千尺了,不一會兒,糉子熟了。我迫不及待地端上餐桌吃了起來,糯米既香甜又柔軟,讓我流連忘返。

端午節不僅僅讓我吃到了美味的糉子,還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更多的是讓我感受到了媽媽對我滿滿的愛。

難忘的端午作文8

端午節還沒到,街邊的攤位幾乎都被賣糉子的佔據了。糉子散發出陣陣的清香,沁入了人們的心脾,讓大家也熱火朝天地忙碌起來,被大家所感染,咱們家也爲迎接節日的到來做起了準備。

媽媽起了個大早,我也早早被喧譁聲吵醒,爺爺去市場買包糉子所需的材料,有糯米、花生、臘肉等。爺爺一回來,大家便開始包起了糉子。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把糉葉捲成筒,用各種材料填充,用多餘的糉葉封口,用紅線纏上,放入鍋中煮,不到三個小時,咱們便吃上糉子了。

大家開心地吃着糉子,在這樣歡樂的氣氛下,見多識廣的爺爺給咱們講起了吃糉子的由來:屈原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大臣,他主張聯齊抗秦,他的想法遭到了朝廷的反對,楚王就把他貶到現在的湖南。不久,秦王便率兵滅掉了楚國。聽到這個消息,屈原萬分悲憤,誓與祖國共存亡,他抱着大石頭,投身汨羅江自盡了。當地老百姓十分感動,紛紛划着龍舟去救他,還向河中投食物,不讓魚蝦吃他。可幾天後,有人夢見屈原骨瘦如柴,十分疑惑,一名漁民說投入江中的食物被魚蝦所食。大家便用糉葉包起食物投入江中,讓魚蝦以爲是龍角而不敢食。後來,逐漸演變成了端午吃糉子,紀念屈原。吃着香甜的糉子,聽着爺爺的講述,我體會到了中華文化的魅力,一個小糉子,竟讓我品味到了一個愛國詩人的偉大情懷。

難忘的端午作文9

我國有許多節日,如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但最令我難忘的是端午節。

據說,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被害投河後,百姓馬上相救,可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人們就划着船在河裏找屈原。百姓們怕江河裏的魚吃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米團,投入河裏。紀念屈原的這些活動,就變成了我所知道的端午節。

端午節那天,我早早地起了牀,準備吃糉子了。糉子的餡有肉、蛋黃、豆沙、棗子等多種。剝開綠油油的糉葉,裏面就是香噴噴的糉子了!真像一個糉子精靈披着一件綠色的棉襖呢!我要開始吃糉子了,我一口咬下去,啊,糉子真好吃啊!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裏,使人陶醉了。我真喜歡糉子呀!

吃完糉子,媽媽還會給我掛上香囊,香囊裏有許多中藥,聞起來清香撲鼻,可是,蚊子卻很怕這種味道,掛了香囊之後,蚊子就不會咬我了。香囊的用處可真好啊!

端午節我們還要吃五黃:鹹鴨蛋、黃鱔、黃酒、黃瓜和黃魚。據說,吃了五黃就會平安如意。

端午節最熱鬧的要數賽龍舟了。我雖然只在電視上看過賽龍舟,但是,那熱鬧的場面已經牢牢地吸引我了。我想下次一定要去看看賽龍舟,爲我增加端午節的知識。

端午節雖然沒有春節、中秋節那麼熱鬧,但是,端午節有很多民俗,讓我能感受到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喜歡端午節!

難忘的端午作文10

中國有許多傳統的節日,而我最喜歡的還是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

一到中午,爸爸就帶着我去找艾草,爸爸陪我在小區的草地上找了好久,才找到一棵小小的艾草。這棵小小的艾草就像一個英俊瀟灑的公子,渾身是碧綠的,被很多不知名的花花草草簇擁,揹着手在綠油油的草地上靜靜地欣賞風景。我和爸爸用力連根拔起了它,在這棵草後面,又有一棵菖蒲草映入眼簾,我不由地倒吸了一口冷氣,因爲我在《魯濱孫漂流記》裏看到菖蒲草是用來砍人的。爸爸摸着我的頭說:“菖蒲草是用來辟邪的,古人還把菖蒲用作劍呢!”我心裏的一塊大石頭終於掉了下來。

回到家,爸爸立刻把艾草和菖蒲草放在菩薩旁邊,而我迫不及待地跑到廚房裏,發現只有香氣撲鼻的米糉,氣得大叫:“這個怎麼吃啊?”媽媽安慰我說:“今天是端午,沒辦法,我們要按傳統來。”我小心翼翼地開啟糉葉,糉子不小心掉了出來,媽媽問我:“你是在種糉子嗎?”爸爸被我弄得哭笑不得。我重新吃了一個,糉子滑到我的嘴上,香甜可口,真好吃啊!

這就是我難忘的端午,你們的呢?

難忘的端午作文11

我經歷了許多傳統節日,而讓端午節我十分難忘。

端午節這天,我正興致勃勃地打電腦遊戲時,我猛地聞到一陣香氣。頃刻間,我的靈魂被這“香氣迷魂陣”給“勾”走了。我頓時沒有心思打遊戲了,便無奈地走到廚房。只見婆婆正拿着糉葉包糉子。那香味讓我“口水直流三千尺”呀!我走到婆婆跟前,用乞求的眼光盯着婆婆,雙手抓着婆婆的衣袖,一副“可憐樣”從我臉上溢出了。婆婆“抵擋”不住我的“可憐迷魂術”,便無奈地笑笑,說:“好的,你想吃對不?可我沒把糉子包完,你要幫我。”爲了美味可口的糉子,我包!誰怕誰呀!我挽起衣袖,做出一種要大幹一場的樣子,拿起糉葉開包了。過了一會兒,五六個糉子就包好了!婆婆說:“你這孩子呀,手藝進步了呀!”婆婆一邊撫摩着我的頭,一邊開始發表自己的長篇大論。我可不想聽婆婆的嘮叨呢,便一邊說:“糉子好了叫我!”,一邊“逃之夭夭”了。

我坐在電腦邊,不禁發出八千萬分貝的尖叫。原來我到樓下時沒有把電腦遊戲關掉,讓對手贏了!“啊!老天!我招惹你了嗎?爲啥這樣對我?爲啥呀!…… ”啊!天花板都快被我揭開了!但爲啥……哎……

難忘的端午作文12

端午是我們民族的傳統佳節。聽長輩們說:過端午是爲了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這一天,全國各地會舉行各種慶祝活動,賽龍舟、吃糉子、掛艾草等。

在咱們這裏端午各家各戶門上都要貼紙雞、紙符、掛艾草。當然,我們家也不例外。而最令我高興的是,奶奶給我做了個特別的頭飾。

它先是用紅、綠、黃、紫、橙五種顏色的紙剪成橢圓狀。再疊在一起,並且是一層比一層短。然後用線纏成山丹丹花樣。更好看的是奶奶又用彩紙給我粘了個糉子。外面是用一條一條的,五顏六色的紙像編筐子一樣編成的袋子。裏面裝上江米,最後弄一個花邊封上口。巧妙地用一根線把花和糉子系在一個髮夾上,還要掛上艾草。這樣一個玲瓏可愛的頭飾做好了。奶奶說:“戴上它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上我看起點綴裝飾作用。

我戴着它在鏡子前照來照去,一會兒蹲下,一會兒站起。左瞧瞧右看看,別提心裏多美了!比吃了糉子還要甜。

即使是過完節,我也會把它小心翼翼地珍藏起來。這不僅僅是一個頭飾,裏面更包含着奶奶對我的心意,厚愛,也傾注着奶奶的心血。我想:這將是我過的最難忘的一個端午節。

難忘的端午作文13

在中國的傳統節日裏,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我喜歡端午節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我出生在端午節前一天,第二個是在端午節那天我可以吃到喜歡吃的糉子。南宋愛國詩人文天祥寫過:“五月五日五,贈我一支艾”,端午節又稱“端陽節”,是爲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著名詩人屈原,主要有“賽龍舟”、“吃糉子”兩大習俗。

每年端午前幾天,奶奶就把菖蒲和艾草掛在門上,據說端午節是惡月惡日,菖蒲和艾草是用來除惡的,把新鮮的艾草洗乾淨擦乾,準備好糯米、用醬油浸好的新鮮豬肉、鹹蛋黃、豆沙、豬油等材料,其中鮮肉不能太肥,要有精有肥的才最合適。奶奶包糉子的速度很快,一個上午的時間就包了幾十個糉子了。包完糉子就要馬上把它煮熟,甜的一鍋鹹的一鍋,香味極濃,饞得我口水直流,用糉子當早餐吃,吃一個夏天都不會膩。

端午節當天,奶奶還會準備“五黃”,分別是黃瓜、黃鱔、雄黃酒、黃魚和蛋黃,其中雄黃酒是用黃酒代替的。其實現在已經很多人不再按照傳統節日過節了,爸爸也勸奶奶,糉子超市買買就可以了,不用辛苦地去做。但奶奶堅持自己做的纔好吃,就像堅持說杭州話一樣,傳統的習俗要一直保留下去。也正因爲古人的傳承,我們才能過上這麼有意義的傳統節日呢。

難忘的端午作文14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每年的端午家裏家外處處都飄着糉子的清香,我喜歡過端午節,因爲可以吃到又糯又甜的糉子。

在我的家鄉端午節有許多的傳統文化比如;掛香囊、綁五彩繩、插香柳等。

端午節還有很多特別的叫法;端陽節、午日節、重陽節、五月節、浴蘭節、這些特別的名字,讓我們覺得端午節更加有趣了。

今年的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首先我們準備的食材有;糯米、大棗、糉葉、豆沙還有水,材料準備全了,我和媽媽開始包了。糯米是提前泡好的,我拿起一片新鮮的糉葉,捲成漏斗形的,然後把糯米裝進去,再拿起一個棗放到裏面,最後再多拿幾片糉葉,包成三角形的,最後用準備好細線順着糉子的每個角纏一圈,繫緊,保證糉子在煮的時候不會散開。這樣一個糉子就完成了。接下來我用媽媽教我的方法又做了一個豆沙糉,等所有的糉子包完後,我們把糉子一個個的放進鍋裏,煮1個小時左右的時間糉子就熟了,我聞到香味忙跑到廚房裏,剝開一個蘸點白糖,狼吞虎嚥的吃了起來,真香啊,我忍不住說了出來。媽媽告訴我,這糉子裏除了糉香還有收穫的味道,品嚐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心裏也是甜絲絲的。

這就是我今年過的快樂又難忘的端午節,我希望下一年的端午我包的糉子會更加好吃,賣相也更加漂亮。

難忘的端午作文15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又一個端午節到來了。

端午節的名字有很多,如五月節,詩人節……主要活動是吃糉子,賽龍舟。據說,龍舟競渡是爲了憑弔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水裏,讓龍蝦蟹吃飽,不吃屈原的遺體。

不過,端午節最主要的是包糉子。瞧!媽媽正在包糉子,走!我們過去看一下吧。盆子裏裝着剛淘過的糯米,食材有醃製好的肉,有金黃的鹹蛋黃,有甜甜的蜜棗。我覺得挺簡單的,於是去洗了手,抽出兩片箬葉,做成一個錐子形,我一手握着錐子形箬葉,一手拿起勺子,把米倒進箬葉裏,放入一塊肉,再倒一勺米,把箬葉封好,我以爲就這麼簡單,可萬萬沒想到。手一滑,葉子散架了,在媽媽的協助下可算是做好了。

媽媽煮好糉子喊我們去吃,。我左挑挑,右挑挑,非得找到我自己包的那個。媽媽指着那個小小的,還破了一個口子的說:“喏,就那個!”看着撐破了肚子的糉子,雖然樣子醜了點,但想到自己包的吃起來更香,我立馬拿過來拆開,狠狠地咬了一大口。哇,味道真的不一樣啊!

吃完飯後,媽媽在門前屋後灑上雄黃酒,我問∶“這是幹什麼呢?”媽媽說∶“這是雄黃酒,傳說可以驅逐蛇蟲和繁殖後代。”我忙點了點頭。

好一個記憶猶新的端午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