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難忘端午節作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難忘端午節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難忘端午節作文

難忘端午節作文1

這個星期天是端午節,我和爸媽要回外婆家吃飯。

到了外婆家,二姨小姨帶着弟弟妹妹們都回來了,家裏真熱鬧。外婆說超市的糉子沒有糉子味,還不如自己包的吃着香。所以她提前買回來了糉葉打算我們自己來包糉子。有些好奇:以前都是吃包的好好的糉子,沒見過它到底是怎麼被“五花大綁”到餐桌上的。所以我搬了個凳子坐在外婆身邊看着她忙活。她在包糉子之前,先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裏煮了一下;然後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葡萄乾,花生分別洗一洗,準備工作就做好了。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糉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夾在中間,然後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再往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或是葡萄乾什麼的,最後把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糉子包完後,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了一會兒就上桌了!雖然外婆包的糉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糉子卻是香噴噴的。

開飯了!除了吃糉子,外婆還爲我們準備了鴨蛋。爺爺說:今天除了吃你外婆包的糉子外還要統統都要喝點黃酒,因爲是祛毒氣的。我們一家人圍着桌子一邊吃着糉子和鴨蛋一邊有說有笑地聊着天,別提有多熱鬧。現在爸爸媽媽上班都很忙,平時沒有多少時間回來陪外公外婆,全家人能聚在一起吃頓飯,真是不容易。所以,我覺得過節的真正意義不是在於那天吃什麼,玩什麼,而是一家人能提熱熱鬧鬧的經常回家團聚!

難忘端午節作文2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端午節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節日,主要的習俗是吃糉子,賽龍舟。

端午節那天,家家戶戶都包糉子,吃糉子。每當端午節的前幾天,人們都上山坡去,採糉葉,山上的糉葉漫山遍野,一眼望不到邊,採摘回來的糉葉會被人們放在水裏煮,就會變成棕色,然後人們就把糉葉放在地上曬乾,等曬好了,人們就拿了兩個糉葉弄成漏斗型。再放一點大米,中間隨便放什麼餡,又再放一點大米,再包起來,又放到水裏煮,煮好了就可以吃了,糉子有甜的,有鹹的,甜的是豆糉,紅棗糉,鹹得有鮮肉糉,板栗糉,蛋黃糉,可好吃了。

端午節還有一個習俗呢,那就是賽龍舟,每次端午節就會在寬闊的江河上賽龍舟,龍舟的龍頭有着鹿的角、馬的前額、騾的臉、牛的鼻子、鴨的脖頸、蛇的嘴,真是奇特又威武。不過船身有大有小,大的可以坐39人,小的可以坐29人。

比賽開始了,岸上響起了吶喊聲,划槳者用力劃,他們有的皺起眉頭,咬緊牙關;有的閉上眼睛,鼓起腮幫;有的衣服被水花浸溼了。不過船員們越來越帶勁,水花就越來越多。最後,藍隊贏了。藍隊的船員們上了岸,相互擁抱,而且工作人員還在上面放了鞭炮。

端午節真是又隆重又熱鬧,我喜歡端午節。

難忘端午節作文3

在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比如:中秋節、元宵節、重陽節……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令人難忘的端午節。

端午節這一天的早晨,我和媽媽去採艾蒿掛到門上,我對媽媽說:“媽媽,爲什麼要把艾蒿掛在門上,這樣有什麼用呢?”媽媽回答道:“這樣可以驅邪,每到端午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掛上這艾蒿。”

到了中午的時候,我和媽媽一起包糉子。媽媽從冰箱裏把紅豆、花生、糯米和糉葉都拿了出來,然後媽媽把所有材料都放進水裏用清水泡上一會兒,等到紅豆、花生更飽滿了,糯米更白了,糉葉更綠了就開始包糉子。我首先把糉葉捲成一個漏斗形,接着用勺子小心翼翼地舀了一勺糯米放進剛卷好的漏斗形糉葉裏,用糉葉在上面封口之後,再用繩子把糉子層層纏繞起來,終於,我包好了第一個糉子,我非常得意。等我包第二個糉子時,糉子就開始不聽話起來,我捏住左邊,右邊就開了;我捏住右邊,左邊又開了;我捏住中間,兩邊都開了。這時我恨不得自己一下子變成章魚,把逃跑的米粒都抓回來。媽媽走過來幫我把糉子包好了。就這樣,我和媽媽一起合作,包了很多糉子。

媽媽把糉子放進鍋裏,開始煮了起來,調皮的我一直在那兒跳來跳去,口水都快流下三千尺了,不一會兒,糉子熟了。我迫不及待地端上餐桌吃了起來,糯米既香甜又柔軟,讓我流連忘返。

端午節不僅僅讓我吃到了美味的糉子,還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更多的是讓我感受到了媽媽對我滿滿的愛。

難忘端午節作文4

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節日。吃糉子,喝酒,一起圍在桌邊吃飯,讓我感到很特別,很有儀式感的,那就每一個小孩都要系得絲線一一平安彩繩。

平安彩繩又名五色縷,說白了,就是五種顏色的絲線弄在一起組成一條線罷了,用奶奶的話說就是保佑自己幸福平安,百毒不侵。

記得那一次端午節,奶奶送給我兩段平安彩繩,很鄭重的牢牢拴在我手腕上,邊栓邊絮絮叨叨,嘴裏唸唸有詞,我一時不知咋辦纔好,只任其“擺佈”了,一番折騰後,我逃也似的離開了家,去和夥伴們瘋玩了。我們追逐打鬧,在草地上摸爬滾打,汗水流到脖子裏,脊背上——這時,我的手腕兒也變成彩虹,這彩虹流到了手背上,手指上,越流顏色越深,還不小心抹到了臉上,夥伴們都笑話我是彩虹人兒,我一氣之下將平安彩繩丟進了垃圾桶。

下午我回到家,正準備好好大吃一頓的,發現奶奶正惡狠狠的盯着我,我的第六感瞬間就覺得一場暴風雨就要來臨了,果然,奶奶惡狠狠的罵道:"你不知道五色縷要到雨天才能扔的嗎……"當然我不知道五色縷對奶奶來說是多麼的重要,就和奶奶直接懟了起來,一直到了晚上七點,這場暴風雨才停息了下來。唉!真是的,就因爲兩段五色縷,害的我被罵一頓,又沒有吃晚飯,到頭來還要再吃方便麪,苦啊!

第二天早上,奶奶又重新給我編了一串平安彩繩,並笑着對我說:"孩子呀,你以後要牢記,平安彩繩必須在大雨天,扔到活水河中,讓河水沖走才行,不然什麼百毒不侵,平安幸福就都不靈咯!”

現在我的奶奶已經回到了自己的家,不和我們一起住了,但每逢端午節媽媽也會挑五條線編在一起送給我,但不像以前那樣重視,只是討個好兆頭罷了。

難忘端午節作文5

五月五,是端午。背個竹簍入山谷,溪邊百草香,最香是菖蒲一陣陣歌聲傳來,哦,端午節到了。今天學校開展做香囊的活動。

掛香囊是端午節的習俗,就是用各種中草藥做出來的香包,掛在身上。在古代,它具有驅五毒辟邪的作用。在現代,大家都裝一些祛溼的中草藥,防身治病。不同年齡段的人羣佩戴的香囊的形狀、圖案、香料都是不一樣的。

活動開始了,老師給我們分發了香料、布、針線等材料,讓我們來縫香囊。我發現香囊裏面還有個福字。於是我就認真地開始縫了起來,先把其中一塊三角形布拿了出來,把福字也拿了出來,把福字縫到了布上,然後再把縫了福字的布和另外一塊三角形布縫起來,倒入香料後,把另一個邊也縫上了。老師又分發給我們流蘇和掛繩,我記着福字要倒着,於是我就把流蘇縫在了福字的頭上,然後把掛繩縫在了福字的底下,一個精緻的香囊就做好了,我滿意地看着我的作品,開心的和同學們比了起來。

做完香囊後,老師還給我們講述了端午掛菖蒲艾草的習俗和原因。放學後媽媽帶我去買了艾草和菖蒲,回到家我迫不及待的把艾草菖蒲掛在門口,端午的氣氛更濃了。

晚上,我們一起吃糉子、觀看電視裏的賽龍舟,欣賞着各地不同的端午風俗,端午節地習俗可真豐富啊!

難忘端午節作文6

今年的端午節與往常不一樣,我們全家沒有在家吃糉子,而是同外婆、小姨和表弟去了海門大姨媽家過端午。

6月23日,上午9點,我們到達了“目的地”。吃過午飯,我們全家及外婆、小姨、表弟和大姨媽一起帶着禮品——糉子、鴨蛋、保健品等開車來到了鄉下大姨婆家。鄉下家家戶戶都忙着割韭菜,到了大姨婆家,只見門口有許多農作物,問姨婆:“姨婆,這是什麼呀?”姨婆笑着回答:“是芋艿。”爲什麼每一排芋艿兩側都要砌上田壟呢?“我繼續問。”哦,那是因爲芋艿需要足夠的水,而只有兩邊砌上了田壟,雨水纔不會流失。哦,原來如此,看來每一項事業都有學問,包括農民,我們應該尊敬農民,珍惜糧食。接着我們又吃了農家菜。

第二天,我、爸爸、媽媽、小姨和表弟又在上午,去了東洲公園。公園中心有一個小湖泊,可供人捕魚。我和表弟興致勃勃地買了捕魚的網兜,我們先來到湖邊,只見有一條小紅魚遊了過來,可當我網兜剛下去,小紅魚就如一支紅箭般遊走,我又鼓起了信心,又開始仔細地尋找“目標”。這次,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訓,先把網兜放進了水中,守株待兔。只見有幾個小黑點在動,我定睛一看,原是幾條迷你小魚,我迅速地把網兜拎了起來,果然被我捉到了。其實做每件事都有方法,如果沒頭沒腦的,那就會一事無成。

短暫的兩天過去了,我懂得了許多道理,過了一個有意義的端午節,快樂的端午節!

難忘端午節作文7

五月五是端午,一大早剛睜開眼,我就忍不住抽了抽小鼻子,哇!屋裏到處都瀰漫着糉子的清香。

聞着香味跑到廚房,看見奶奶早就買好了糉葉、糯米、鹹肉和紅棗,準備開工包糉子咯!

我最喜歡看奶奶包糉子了,只見奶奶先把綠油油的糉葉洗得乾乾淨淨,左手握住折成漏斗狀的糉葉,右手舀起糯米往裏放,還可以加些鹹肉和紅棗,然後將糉葉封住口,最後乾淨利落地拿繩繫好,一個漂亮的糉子就大功告成啦!

望着奶奶嫺熟的動作,我拍手笑道:“原來包糉子就這麼簡單呀,奶奶,我也會包,不信我包一個給您瞧瞧。”於是,我拿起糉葉,有模有樣地學着奶奶的樣子包起來,包到最後一步,準備繫繩的時候,糯米就像一個個頑皮的孩子似的不聽使喚跳出來。頓時,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奶奶幫我把糉葉重新包裹好,我便空出兩隻手小心翼翼地用繩子把糉子繫了一圈又一圈,這才交給奶奶。這時,我才明白包糉子是門手藝活,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吃糉子的時候,奶奶告訴我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至今已經有兩千多年曆史了,是爲了紀念屈原偉大的愛國精神而設立的節日。

經過這一次的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而且還知道屈原的故事,這個節日在我心目中也更加有意義了!

難忘端午節作文8

今年的端午節又快到了,此時,我不由得想起去年過端午節時,咱們家一起吃糉子,正想着,那糉子的香味就迎面撲向我來。

記得去年端午節那天,一大清早,細雨綿綿,好象在表達着自己對端午節的喜愛。突然,雨停了,幫咱們把世界沖洗得乾乾淨淨,讓咱們迎接着快樂的端午節。媽媽從廚房走出來,手上拿着一些糉葉和包棕子的材料放到桌子上。只見,她一手拿着糉葉,一手把綠豆、豬肉……放進裏面。突然,她微笑着說:“咱們不如做一些甜糉子。然後,往一個糉子裏放一枚硬幣。誰吃到了這個甜糉子,今天就可以許上一個願望。”說完,咱們都拍手叫好,而且,每人都神氣十足地說:“這一個甜糉子一定會讓我吃上的。”

不一會兒,一個個糉子做好了。糉子一出來,咱們就像蜜蜂似的涌上了桌子。然後,冥思苦想,用手摸了摸這個,又用手摸了摸那個……我呢,用手撓着腦袋,兩眼目不轉睛地盯着桌上的糉子,最後,挑拿了一個最大的。我開始狼吞苦咽地吃起來,只見我吃完了,硬幣影子都沒有瞧見。忽然傳來了“啊!硬幣在我這兒!”咱們一看,原來硬幣寶貝在爸爸手裏。爸爸連忙用手揮來揮去,然後,舉起手來開始許願說:“我希望咱們一家人能夠天天健康、天天快樂、永遠幸福。”頓時,傳來了一片熱烈的歡呼聲,咱們沉浸在歡呼聲中……

去年端午節,爸爸爲咱們全家許下了一個願望。這個願望一直伴隨在咱們每一個人的心中。如今,咱們一家都在爲爸爸給咱們的願望而奮鬥。

難忘端午節作文9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糉子、划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糉子。

包糉子,首先要把箬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着的糉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糉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糉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糉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

我暈!感情糉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繫着掛起來的,怎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糉子呢?

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糉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爲從鍋裏飄出那糉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糉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裏,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裏面金黃鬆軟的糉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難忘端午節作文10

榴花開,箬葉飄香,菜場裏那些巧手的老婆婆早已擺好自家包的糉子。看着這些小巧玲瓏的糉子,我想起兩年前的端午節。

那天,外婆早早地準備好箬葉、糯米和絲線,一家人圍坐在一起,一邊包糉子,一邊聊天。我自告奮勇地說:“我也來包糉子吧!”說着就跑到外婆身邊坐下,學着她的樣子,拿起一片箬葉輕輕翻轉,把它折成圓錐體,放入米,再把多出來的箬葉折過來,蓋住米粒,結果一些米粒從裏面跑了出來。我連忙又拿了一片箬葉把它裹住,可是米粒一點也不聽話,又從另一邊跑出來,我只好再拿一片箬葉裹住它??就這樣裹來裹去的,我的糉子成了“糉子王”。最後,我用絲線把它緊緊綁住。拎着這個超級肥大的“糉子王”,我滿腹不解:“這棱角分明、清香四溢的糉子,是什麼人發明的呀!”爸爸告訴我:“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爲了紀念我國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傳說屈原在農曆五月初五投江自盡,人民划船想去救他,可是沒撈到他的屍體,只好把大米等投到水裏祭奠他。後來用箬葉把米飯裹起來投到水中,做成菱形是爲了不讓魚蝦啄食。所以,在端午節這天,人們包糉子、賽龍舟、喝雄黃酒、佩帶香囊??這些習俗一直流傳至今!”“哦,原來端午節還有這樣美麗的傳說。今天可要多包幾個糉子呀!”我說。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想,年邁的外婆一定包好了糉子在門口盼着我們的到來。我已長大,再也不會像當年那樣調皮地包“糉子王”,但那年的端午節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難忘端午節作文11

今天是端午節,媽媽忙碌地包着糉子,她先拿着綠色的糉葉,隨手摺成一個漏斗形,再用勺子把雪白的糯米舀進漏斗裏,然後放些棗子、豆沙或豬肉等東西,將它包起來,最後用線一紮,一個小巧玲瓏的糉子在她手中誕生了。媽媽包的糉子形狀各異,有尖角糉,有抱兒棕……千姿百態,巧奪天工。

糉子燒好了,香味飄逸,使人讒涎欲滴。只見它身穿綠襖,肚藏白玉,我恨不得把它吃了。突然,一個問題在我的腦海浮現,爲什麼端午節要吃糉子呢?我瞪大眼睛滿腹狐疑地問。爸爸一邊剝糉子,一邊給我講這個故事:從前,有個叫屈原的人,他既是戰國時期的大夫,又是一位愛國的詩人,他一心想報國,經常給楚王提治國的意見,可是楚王昏庸,不但不聽他的意見,還將他流放到邊遠荒涼的地方,當楚國的首都淪陷後,他悲憤地拿起大石頭,長嘆一聲:“祖國……永別了。”就抱起大石頭縱身投進了汨羅江。當地的百姓知道後,都到河邊去打撈屈原的屍體,把飯糰撒在河裏,祈求魚蝦別吃屈原的身體,還在汩羅江上划船敲鼓把魚兒嚇走。所以端午節時,家家戶戶都吃糉子,賽龍舟。這個習俗一直沿襲到現在。

在我專心致志地聽故事時,又一鍋糉子熟了。我的肚子也在“咕咕”叫了。我連忙叫媽媽給我拿了一個熱糉子,我吃第一口,香嫩可口;吃第二口,甜入心窩;吃第三口,回味無窮。

我凝視着糉子,小小的糉子啊,你還蘊藏着這麼一個感人的故事!我對你青睞有加了。

難忘端午節作文12

窗外,雨,依然在譁!譁!嘩地下着。天氣有點涼,空氣中瀰漫着端午的氣息。那古老的節日,那些古老的風俗至今仍舊埋藏在人們的記憶裏。今年的端午節,我就和爸爸媽媽一起回鄉下和奶奶爺爺一起共度這個佳節。

家鄉的端午的熱鬧的,恬靜的。糉子是鄉下端午節中必不可少的點心之一。所以,我打算在今年的端午節學會包糉子這門小手藝。在端午前夕,家家都要量一蘿新糯米,洗淨後放在大桶裏,拌入一些已煮熟的紅赤豆,鹽、油和醬油,將其攪拌均勻。再準備一些豬肉,梅乾菜放一旁備用,我們就開始包了。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棕葉,一股淡淡的清香便撲鼻而來。我深吸了一口氣,將它們交錯迭起,模仿奶奶的樣子折出一個角,再在摺好的角筒內放入一些已調製好的糯米,塞上一快大豬肉,夾上一點梅乾菜,又用糯米把它們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極了,比想象中順利地完成了一大半。當我再次準備把棕葉蓋好時,意外出現了。糯米們就像調皮的孩子似地不聽我使喚了,接二連三的跳了出來。我急的直跺腳,頭上也開始冒出了晶瑩的汗珠,辛虧奶奶及時出手相救替我解了圍——拔了一點糯米。經過不小的挫折,在奶奶的幫助下,包糉子工程總算是到了最後一步了,也是最簡單的步驟——扎糉繩。小KS,看我表現了。我得意的拿起糉繩,將糉子五花八門的棒了一圈,還認爲奶奶紮好繩的糉子樣子特老土,就自作主張的把繩子打了個漂亮的蝴蝶結,理由很充分,只要不隨便碰到繩子,那也是很結實的。大功告成了,我拿起糉子準備扔進竹籃裏時,一不小心拉了一下伸出的糉繩,只聽見啪地一聲,棕葉散開了,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在地上。

難忘端午節作文13

今天是端午,家家戶戶都熱熱鬧鬧的'。每當到了端午,人們都要吃糉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掛上艾草、香袋和在孩子的身上寫“王”字。我在網上查了一下。原來這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和一位楚國大夫知道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最後,他們抱着一塊大石頭跳江了。當地的老百姓知道後,就往裏面扔糉子,希望魚兒不吃屈原的身體,只吃他們扔的糉子。

所以就有了吃糉子這個習俗。老百姓到了每年的端午,都會比賽龍舟,贏了就上岸把糉子扔進江裏,所以就有了賽龍舟這個習俗。那在家門口掛上艾草和菖蒲,還有掛香袋,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又是怎麼回事?原來是在古時候沒有蚊香,花露水和紗窗,所以人們就在門口掛上艾草、香袋,在孩子身上掛香包可以防止蚊子、蟲子來咬。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就是蟲子中的國王,蟲子都不能咬他。喝雄黃酒也是爲了不讓蛇來咬,就有這個習俗了。

這時媽媽叫我吃糉子。糉子的餡有肉、蛋黃、豆沙、棗子等多種。剝開綠油油的糉葉,裏面就是香噴噴的糉子,真像一個糉子精靈披着一件綠色的棉襖!我一口咬下去,啊,糉子真好吃!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裏,使我陶醉,我真喜歡糉子呀!

難忘端午節作文14

農曆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如期而至。我們一家來到大同古鎮過端午節。雖然天公不作美,一直下着毛毛雨,但絲毫不影響大家過節的熱情。

上午時分,我們來到古鎮最著名的的景點——古鎮碼頭,早已是人頭攢動,接踵摩肩。這裏正在舉行端午祭水儀式。看!一羣哥哥姐姐們穿着統一的漢服,列隊整齊地面向大同河恭敬祭拜、誦讀經典,這莊嚴神聖的祭拜儀式,不僅寄託了人們對屈原的崇敬與哀思,還表達了人們對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期盼。

緊接着是我最期盼的一個表演“獨竹漂”上演了,河對面六個表演者腳踏一根楠竹、手握平衡杆朝着我們疾馳而來。他們在水面上穩如泰山、鎮定自若,彷彿如同天上的神仙在騰雲駕霧一般。他們站在獨竹上一會兒“俯臥撐”,一會兒“跳龍門”,一會兒“豎蜻蜓”。那一串串驚險的表演讓岸邊的觀衆們讚不絕口,掌聲雷動。

隨後,我們觀看了激動人心的龍舟賽和包糉子比賽。中午,我們還吃了大同古鎮著名的長街宴。幾十張大圓桌在長長的古街上一字排開,上千慕名而來的外地遊客和本地“好吃嘴兒”迫不及待地坐上了桌,等待那一籠籠熱氣騰騰、讓人垂涎欲滴的蒸籠鮓。我們一大桌人三兩下就把桌上的美食吃了個乾乾淨淨,意猶未盡地說明年再來……

看美景、品美食,還有豐富多彩的活動,大同古鎮別樣的端午節讓我難以忘懷!

難忘端午節作文15

難忘的端午節。小學五年的學習生涯中,發生過許多令我難忘的事情,最讓我難忘的要屬四年級的那次端午節了。

今天是端午節。家家戶戶都熱熱鬧鬧的。每當到了端午節,人們都要吃糉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掛艾草、香袋和在孩子的身上寫“王”字,這是爲什麼呢?我在網上查了一下。原來這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和一位楚國大夫知道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最後,他們抱着一塊大石頭跳江了。當地的老百姓知道後,就往裏面扔糉子,希望魚兒不吃屈原的身體,只吃他們扔的糉子。所以就有了吃糉子這個習俗。老百姓到了每年的端午節,都會比賽龍舟,贏了就上岸把糉子扔進江裏,所以就有了賽龍舟這個習俗。那在家門口掛艾草和菖蒲,還有掛香袋和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又是怎麼回事?原來是因爲古時候沒有蚊香,花露水和紗窗,所以人們就在門口掛艾草、香袋,在孩子身上掛香包可以防止蚊子、蟲子來咬。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就是蟲子中的國王,蟲子都不能咬他。喝雄黃酒是爲了讓蛇不來咬,就又有這個習俗了。

這時媽媽叫我吃糉子。糉子的餡有肉、蛋黃、豆沙、棗子等多種。剝開綠油油的糉葉,裏面就是香噴噴的糉子了!真像一個糉子精靈披着一件綠色的棉襖呢!我要開始吃糉子了,我一口咬下去,啊,糉子真好吃啊!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裏,使人陶醉了。我真喜歡糉子呀!可是當我一想起屈原便有一種辛酸。

這個端午節我知道了屈原爲了國家不惜犧牲自己,我也要想像屈原一樣,做一個愛國的人!將來未國家做貢獻的人!真是一個令我難忘的端午節呀!

標籤:端午節 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