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難忘端午作文500字(通用10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難忘端午作文500字(通用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難忘端午作文500字(通用10篇)

難忘端午作文1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到了端午的到來。這一天,我是多麼的開心呀,活象一隻剛被放出來的小鳥,在蔚藍色的天空。歡樂有趣的兒童節像一個個有趣的粉筆字被黑板擦擦去,迎面而來的便是那下着濛濛細雨的端午節。

早晨,我急匆匆地趕出了房間,因爲,一股醇香誘人的糉子味,吸引我來到客廳。剛剛洗漱完的我,像一匹掙脫掉繮繩的野馬,衝向客桌,狼吞虎嚥的吃了起來。

中午,驕陽似火,本是綠油油的草地,頓時變成了金燦燦的草地。開飯了。一句話打破了沉醉在電視裏的我。‘‘哇’’我驚訝地叫到。客桌上面擺了好多菜阿。這回,不僅可以大眼福,還可以大飽口福。

下午,我們去了市民廣場,知道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源於古時候,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去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由此還認識糉子:唐代,糉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糉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爲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糉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更爲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糉;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糉子爲代表。街上的行人人山人海,汽車川流不息。 端午節帶給我們濃濃的糉香,無窮的快樂,有趣的龍舟比賽,五彩的魔術匣子裏蹦出一隻只歡樂的小精靈,端午的雨還在嘩嘩的下,我們的興奮還蘊含在遊戲的喜悅和芳香中!真是個難忘的端午節。

難忘端午作文2

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之一,聽長輩們說,這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定的節日。

小時候,奶奶告訴我,端午節要縫香包。那時的我每聽奶奶這麼說,總是似懂非懂的點點頭,就跑出去玩了。

時光飛逝,彷彿只是一眨眼,我已經十二歲了,不再是當時那個懵懂無知的小孩了,也明白了奶奶所說“縫香包”的含義。那天恰是我過的第十二個端午節,媽媽沒帶我去看賽龍舟,也沒給我買糉子,而是買了很多包材料,邀請我和她一起縫香包。

看着媽媽拿起一塊布,反面朝外,手中握着極細的針線,一針一線的縫着。別看她平時手因做家務,而變得很粗糙,但她對針法的掌握甚可以和專業的縫紉姑娘媲美。

我開始縫了,由於第一次縫,我眼睛死死得盯住針頭。連眨眼都不敢眨一下,生怕在我眨眼的一瞬間縫錯,如果這樣就前功盡棄了。我學着媽媽用回針縫合,且留了個口子。然後翻一下,再放入艾草,這一串動作都很順利,卻在縫流蘇的時候紮了手指,但終究還是縫完了,滿滿的成就感蓋過了疼痛感。我立即就把香包掛在了房間,頓時艾草的清香散佈房間,我的傷口似乎也不痛了。

以前,我端午節去超市時,總能看見許多箱包,雖然形狀多樣,香氣各異,我卻覺得都不如我自己做的方形艾草香包。

“端午節要做香包……”每當聽見這句話,我就會思念起奶奶,懷念起那個難忘的端午節!

難忘端午作文3

“五月五,到端午,吃糉子……”每當唱起這個兒歌,就讓我想到了端午節。

中午放學回家,我剛一進門就聞到了撲鼻而來的香味,我尋着香味走進了廚房,哇,媽媽煮了一大鍋糉子,看得我口水直流!我正想抓一個吃,媽媽卻說只能等爸爸回來再吃。終於等到爸爸回來了,媽媽直接端了一大盤糉子走到了客廳。媽媽可真是心靈手巧,那糉子呀,五花八門的,有三角形的,有牛角型的,有菱形的。那味道呀,更是各有特色,有玉米味兒的,有鮮肉味兒的,有蜜棗味兒的。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糉子,可那繩子好像跟我有仇似的,我怎麼也解不開。我惱火了,開始用牙咬,好不容易纔解開,我想:吃個糉子真麻煩!之後,我一點一點地把糉葉撥開,哇,這個糉子探出金黃的小腦袋,身上像裹了一層糖漿。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插上筷子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那種口感是香香的,軟軟的,有一種身處童話世界的感覺。

吃到最後的時候,突然“咯噔”一聲,我好像咬到了什麼東西,拿出來一看是個硬幣,媽媽對我說,寶貝,看來你以後可是財源滾滾啊!聽了這句話,我心裏美滋滋的。

吃完了糉子,媽媽帶我來到了超市,讓我挑一個香包,我左挑右選最後挑了一個小老鼠形狀的香包,因爲我是屬鼠的呀!上面繡着“平安”兩個大字,這樣能夠保我們平安了,這真是一個難忘的端午節。

難忘端午作文4

爸爸說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令我好奇且難忘。爸爸說這句話的屈原也令他終生難忘。

我們懷念屈原是從端午節開始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屈原一心爲國,但因爲楚國的滅亡,所以跳汨羅江自殺。

百姓爲了不讓魚兒去咬屈原,就丟糉子不讓魚兒去咬他;賽龍舟是爲嚇跑魚,也是爲了不讓魚兒去屈原。就這樣人們把農曆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

我們家紀念屈原主要是吃爺爺包的棕子。在端午節前幾日,爺爺就會開始包許多糉子。我和爸爸媽媽來到爺爺奶奶家,爺爺正在準備包糉子。我飛快地跑到爺爺的身旁。看見爺爺熟練地選了一個又長又大的糉葉,然後就是一卷,再折,先放一半糯米,然後用筷子插幾下,迅速包紮捆好。爺爺說,這樣煮出來的不加其它配料的糉子,就好吃一些。

我覺得很有趣,就讓爺爺教我。爺爺說先選一個又大又長的糉葉,然後把幾大步驟打個通。先放一半糯米,再用筷子插幾下。用繩子繫緊,就可以了。我照着爺爺去做,選了一個又長又大的糉葉。然後,慢慢地卷,可以怎麼也卷出爺爺那樣的蛋桶樣。我本以爲這很簡單,其實不是這樣。真是看似容易做起來難。

爺爺說包棕子並不難。難的是上班像屈原樣憂國憂民,一心爲公。難忘今日,更是難忘端午,銘記屈原吧!想起爺爺了!

難忘端午作文5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又一個端午節到來了。

端午節的名字有很多,如五月節,詩人節……主要活動是吃糉子,賽龍舟。據說,龍舟競渡是爲了憑弔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水裏,讓龍蝦蟹吃飽,不吃屈原的遺體。

不過,端午節最主要的是包糉子。瞧!媽媽正在包糉子,走!我們過去看一下吧。盆子裏裝着剛淘過的糯米,食材有醃製好的肉,有金黃的鹹蛋黃,有甜甜的蜜棗。我覺得挺簡單的,於是去洗了手,抽出兩片箬葉,做成一個錐子形,我一手握着錐子形箬葉,一手拿起勺子,把米倒進箬葉裏,放入一塊肉,再倒一勺米,把箬葉封好,我以爲就這麼簡單,可萬萬沒想到。手一滑,葉子散架了,在媽媽的協助下可算是做好了。

媽媽煮好糉子喊我們去吃,。我左挑挑,右挑挑,非得找到我自己包的那個。媽媽指着那個小小的,還破了一個口子的說:“喏,就那個!”看着撐破了肚子的糉子,雖然樣子醜了點,但想到自己包的吃起來更香,我立馬拿過來拆開,狠狠地咬了一大口。哇,味道真的不一樣啊!

吃完飯後,媽媽在門前屋後灑上雄黃酒,我問∶“這是幹什麼呢?”媽媽說∶“這是雄黃酒,傳說可以驅逐蛇蟲和繁殖後代。”我忙點了點頭。

好一個記憶猶新的端午節呀!

難忘端午作文6

五月五是端午,一大早剛睜開眼,我就忍不住抽了抽小鼻子,哇!屋裏到處都瀰漫着糉子的清香。

聞着香味跑到廚房,看見奶奶早就買好了糉葉、糯米、鹹肉和紅棗,準備開工包糉子咯!

我最喜歡看奶奶包糉子了,只見奶奶先把綠油油的糉葉洗得乾乾淨淨,左手握住折成漏斗狀的糉葉,右手舀起糯米往裏放,還可以加些鹹肉和紅棗,然後將糉葉封住口,最後乾淨利落地拿繩繫好,一個漂亮的糉子就大功告成啦!

望着奶奶嫺熟的動作,我拍手笑道:“原來包糉子就這麼簡單呀,奶奶,我也會包,不信我包一個給您瞧瞧。”於是,我拿起糉葉,有模有樣地學着奶奶的樣子包起來,包到最後一步,準備繫繩的'時候,糯米就像一個個頑皮的孩子似的不聽使喚跳出來。頓時,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奶奶幫我把糉葉重新包裹好,我便空出兩隻手小心翼翼地用繩子把糉子繫了一圈又一圈,這才交給奶奶。這時,我才明白包糉子是門手藝活,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吃糉子的時候,奶奶告訴我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至今已經有兩千多年曆史了,是爲了紀念屈原偉大的愛國精神而設立的節日。

經過這一次的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而且還知道屈原的故事,這個節日在我心目中也更加有意義了!

難忘端午作文7

“端午節是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在每一年的這一天要吃糉子、賽龍舟、掛艾蒿……”

“媽媽,我喜歡吃糉子了,糉子好好吃哦!又香又甜又糯。這個端午,我要大飽口福!”媽媽笑笑說:“你就只知道吃,小饞貓,自已動手,豐衣足食。今年,我們要過一個自已動手的端午節。”於是,我們買回了糉子所需材料:線、棕葉、糯米、五花肉、紅豆餡等。一切準備就緒,我們就開始包糉子了。我看媽媽包起來挺得心應手,自己也試了起來。好不容易包好了,趁着扎繩子的空又散了,折騰了許久才把這個糉子弄好。

糉子全包好下鍋了,媽媽又給我講故事:“屈原本來是楚國重臣,在他的努力下,楚國國力所增強,懷王二四年,屈原被逐出郢都,流落到漢北,流放期間,屈原感到心中鬱悶,開始文學創作,後來曾被召返。楚頃襄王即位後昏庸無道,聽信饞言,再次驅逐屈原。秦國大將自起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絕望之下懷大石投汨羅江自盡。”我一邊聽,一邊瞧糉子。

開飯了,桌子上擺滿了香噴噴的飯菜,我迫不及待地拆開糉子,瞧見那香甜的糯米,聞到那誘人的香氣,我狠狠地咬上一口,啊!好糯、好舒服、好滿足。再來一口紅糖。簡直爽絕了。我又瞧了眼那些糉子,它們正用眼睛看着我,讓人心生喜歡。我又一口吃掉了碗裏的糉子,直到吃撐了才罷休。

今年的糉子,更比往年香一些,甜一些。同時,我也學到了一種新本領,新知識。也明白了自已動手,才能造出屬於自己的美好晴天。

難忘端午作文8

五月五,是端午。背個竹簍入山谷,溪邊百草香,最香是菖蒲一陣陣歌聲傳來,哦,端午節到了。今天學校開展做香囊的活動。

掛香囊是端午節的習俗,就是用各種中草藥做出來的香包,掛在身上。在古代,它具有驅五毒辟邪的作用。在現代,大家都裝一些祛溼的中草藥,防身治病。不同年齡段的人羣佩戴的香囊的形狀、圖案、香料都是不一樣的。

活動開始了,老師給我們分發了香料、布、針線等材料,讓我們來縫香囊。我發現香囊裏面還有個福字。於是我就認真地開始縫了起來,先把其中一塊三角形布拿了出來,把福字也拿了出來,把福字縫到了布上,然後再把縫了福字的布和另外一塊三角形布縫起來,倒入香料後,把另一個邊也縫上了。老師又分發給我們流蘇和掛繩,我記着福字要倒着,於是我就把流蘇縫在了福字的頭上,然後把掛繩縫在了福字的底下,一個精緻的香囊就做好了,我滿意地看着我的作品,開心的和同學們比了起來。

做完香囊後,老師還給我們講述了端午掛菖蒲艾草的習俗和原因。放學後媽媽帶我去買了艾草和菖蒲,回到家我迫不及待的把艾草菖蒲掛在門口,端午的氣氛更濃了。

晚上,我們一起吃糉子、觀看電視裏的賽龍舟,欣賞着各地不同的端午風俗,端午節地習俗可真豐富啊!

難忘端午作文9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端午節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節日,主要的習俗是吃糉子,賽龍舟。

端午節那天,家家戶戶都包糉子,吃糉子。每當端午節的前幾天,人們都上山坡去,採糉葉,山上的糉葉漫山遍野,一眼望不到邊,採摘回來的糉葉會被人們放在水裏煮,就會變成棕色,然後人們就把糉葉放在地上曬乾,等曬好了,人們就拿了兩個糉葉弄成漏斗型。再放一點大米,中間隨便放什麼餡,又再放一點大米,再包起來,又放到水裏煮,煮好了就可以吃了,糉子有甜的,有鹹的,甜的是豆糉,紅棗糉,鹹得有鮮肉糉,板栗糉,蛋黃糉,可好吃了。

端午節還有一個習俗呢,那就是賽龍舟,每次端午節就會在寬闊的江河上賽龍舟,龍舟的龍頭有着鹿的角、馬的前額、騾的臉、牛的鼻子、鴨的脖頸、蛇的嘴,真是奇特又威武。不過船身有大有小,大的可以坐39人,小的可以坐29人。

比賽開始了,岸上響起了吶喊聲,划槳者用力劃,他們有的皺起眉頭,咬緊牙關;有的閉上眼睛,鼓起腮幫;有的衣服被水花浸溼了。不過船員們越來越帶勁,水花就越來越多。最後,藍隊贏了。藍隊的船員們上了岸,相互擁抱,而且工作人員還在上面放了鞭炮。

端午節真是又隆重又熱鬧,我喜歡端午節。

難忘端午作文10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的家鄉在江西全南,端午節那天,我們要吃糉子,賽龍舟,每家每戶都要插艾葉——可熱鬧了!

一大清早我就聽見媽媽洗糉葉的聲音,於是我就吵着讓媽媽教我包糉子。媽媽終於答應了,她先給我做了一下示範,然後我就照着媽媽的樣子開始包糉子了。我先拿起兩片糉葉,把它們捲成漏斗狀,然後放了一些糯米,接着把肉放進去,再用一些糯米覆上。我拿起繩子正要綁起來的時候,一顆顆糯米像一羣調皮搗蛋的孩子一樣跳了出來。我覺得包糉子一點都不好玩,想要放棄的時候,媽媽鼓勵我說:“沒事,一次失敗而已,加油!”聽了媽媽的花,我又重新開始包起糉子來,終於成功啦!我看着我包的糉子,小小的,穿着綠衣服,真是可愛極了!媽媽把糉子們放進大鍋裏去蒸,沒一會兒,一股清香撲面而來,我急忙問媽媽:“媽媽,糉子熟了嗎?可以吃了嗎?”媽媽說:“再等五分鐘!”過了五分鐘,糉子終於熟了,我剛咬下去第一口,我就大叫了起來,媽媽瞧見了,哈哈大笑了起來。

吃飽了糉子後,我和媽媽出去散步,走到河邊的時候,突然聽見了人們在喊:“加油!加油!”我跑過去一看,原來是賽龍舟比賽呀!我也跟着人們喊着:“加油!加油!”,本來紅隊快要贏了,誰知藍隊突然來了一個逆襲,最終藍隊獲得了勝利,真是緊張又刺激呀!

今天我不僅學會了包糉子,還吃了美味的糉子,更觀看了一場精彩的龍舟比賽,真是太開心了!

標籤:難忘 通用 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