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推薦】糉子作文合集八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糉子作文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糉子作文合集八篇

糉子作文 篇1

“五月五,過端午,划龍舟,敲鑼鼓,一二三四五,你划龍舟我打鼓。”今天午餐時,爸爸買了幾個糉子,說馬上快過端午節了,先品嚐幾個糉子嚐嚐鮮。我吃着甜甜的糉子,瞬時,我的耳畔又想起小時候上幼兒園時,每逢五月初五都會說的一首兒謠。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習俗節日——端午節。每年每逢端午,每家每戶都會包糉子,編彩繩,插艾葉,用艾葉水洗腳洗澡。小時候,因爲端午節總能吃到美味的糉子,所以,我把端午節稱作“美味糉子”節,七歲開始,我每年都跟奶奶,媽媽一起包糉子,爸爸負責泡糯米,奶白色的糯米安靜的躺在水中,像一粒粒美麗的珍珠準備泡溫泉。泡好了糯米,棗和糉葉也洗好了,我們的“包糉子工程”每年都由此拉開帷幕。

我學着媽媽和奶奶的模樣,首先拿起一片泡好的糉葉,捲成漩渦的形狀,放一個棗,堵住“漩渦”,然後再抓一把泡好的糯米放進去,把多出的糉葉將糯米蓋好,然後再將多餘的糉葉捲成中字形或三角狀,拿一根白繩,把它捆的緊緊的,好像要把裏面的甜蜜和幸福要牢牢的守護好一樣!

糉子包好了,該下鍋了,一個個糉子被鍋中此起彼伏的滾滾水聲邀請進入。蓋好蓋子,這下就要盯着手錶看時間,而我呢,好不容易,三個小時時間到了。急呼!要吃糉子。可是媽媽說,別急。糉子要在鍋裏蒸三個小時還要悶一晚上,這樣煮出來的糉子才又香又甜。

於是,每年我總會在五月端午前的這一天,等待這遲到的幸福,和才能吃上這“美味糉子節帶給我的獨有美食”。

糉子作文 篇2

以往的端午節吃的糉子都是媽媽到超市賣的。而今天在我的提議下,決定我們全家總動員自己動手包糉子。爸爸媽媽都不會包,不過我想不會太難,無論包的咋樣,反正我的心情很興奮。

包糉子,首先準備黑米、白米、棗、糉葉和棉繩。先把棗、黑米和白米泡上兩個小時,糉葉也要泡上半個小時。一切準備停當,開始!先選一糉葉,把正面朝上,從糉葉的三分之一處卷一下,捲成一個圓筒狀,在圓筒的底部放一顆棗。放棗的原因就是堵住底部的孔,不要讓米漏了,這時可以把米放進糉葉裏了,注意不要放得太多,之後再把兩個棗放在兩邊,最後把糉葉一層層纏起了。往糉子上纏線可是個技術活,如果纏不好糉子可就散了。我總也纏不好,索性就給糉子來了個“五花大綁”。我們忙活了半個鐘頭,終於完工了。糉子有的大,有的小。我包的糉子既沒有形狀也沒有角,就是個大“春捲”。媽媽就包的有模有樣的。接下來就是煮糉子了,放進壓力鍋需要煮一個小時,等待中......

哈哈!糉子出鍋了。糉子的樣子怪怪的,但是味道還是蠻好的,甜甜的,香香的。吃着自己包的糉子,心裏美滋滋的。

糉子作文 篇3

今天是端午節,天氣晴朗,豔陽高照。我早早就起了牀,一邊聽爺爺講着屈原的故事,一邊準備着包糉子的材料,奶奶說她要手把手教我包糉子。

奶奶首先拿出四片泡好洗乾淨的糉葉,將糉葉重疊地鋪在一起,然後雙手將其輕輕一卷就成了一個圓錐形,再一勺一勺地放入糯米,最後再一卷一卷地包裹起來,用根紅線捆紮,一個糉子就這樣做好了。奶奶的手真靈巧啊!

我的'手沒那麼大,於是我決定包一個小小號糉子。我學着奶奶的樣子,拿出一片糉葉,雙手一捲變成一個錐桶樣子,放入糯米,一圈又一圈,糉葉真不聽話啊,一會兒鬆一會兒亂,好不容易纔用線捆紮好,一個小小號糉子終於包好了,接着我又包了個小小號糉子。一個給媽媽吃,一個給了我自己,吃着自己包的糉子,我心裏十分開心。

吃完飯後,我和家人一起看電視上賽龍舟比賽,賽龍舟比賽很激烈,需要所有隊員團結協作才能取得勝利,看賽龍舟比賽可真激動人心!

這個端午節,我過得充實而又快樂。

糉子作文 篇4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也是紀念屈原的日子。我們中華民族有一個習俗,就是包糉子。小荷作文班桃子老師讓我們準備了食材,我們都帶來了。

開始包糉子了,第一步,先要分清糉葉的正面和反面,到底哪邊是正面,哪邊是反面呢?我對這個產生了疑問,看看其他同學,才知道光滑的一面是正面。第二步,要左手拿葉尖,右手拿葉根。我毫不猶豫地用手擺了擺,可是小糉葉在我手裏就是不聽話,經過“教師”媽媽的指導,我終於做對了。第三步是向內折,真難呀!如果手沒有弄好,把竹葉撕壞了可就包不成了。“教師”媽媽說:“你如果沒有弄好,就漏米了,孩子們,我建議你們先拿一個棗放裏面,這樣就不會漏米了。”我們照做了,再把米塞進去,只聽“教師”媽媽說:“米不要弄得太多,如果露餡了,就白包了。”

糉子就這樣包好了,側面看,像個矮冬瓜,別看它是個矮冬瓜,但包出來還是挺不容易的。

包好糉子,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做什麼事情都要自己去做,這樣才能吃出“香味兒”來。

糉子作文 篇5

端午,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吃糉子、賽龍舟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明天就是端午了,我與母親決定今天包糉子。母親先買來優質的大米、蠶豆、紅豆、花生、蜜棗與糉子葉。首先,先提前把蠶豆、紅豆、花生泡上,這樣利於煮蒸。再把糉子葉放在水裏泡。母親說:葉子泡泡就新鮮了。母親把葉子兩頭剪掉,把不好的挑出來。然後,開始包了。拿兩三個糉葉圍成一個漏斗的形狀,拿一個花生堵住漏斗的口,再把大米、蠶豆、紅豆、花生、蜜棗放到葉子裏,然後包住頭部,不讓大米漏出來,最後用線把糉子系的嚴嚴實實。這樣一個糉子就包好了。看到母親包得這樣嫺熟,我好生羨慕,就對母親說:“母親,你教教我吧!”母親笑着點點頭。

我連忙搬了一個小凳子,坐在母親身邊,跟着母親學了起來:我也先把糉子葉圍成一個漏斗的形狀,就慌里慌張的把大米等東西裝到裏面,當我用糉葉裹它們的時候,它們卻從漏斗下面竄了出來,“傻孩子,沒用花生米堵口吧。”我仔細一看,哎呀,都怪我粗心。重新再來吧,我又拿起兩片糉葉圍成漏斗形狀,我先用花生堵住下面的口,再往裏面填滿東西,最後放上一粒蜜棗,開始用糉葉裹的嚴嚴實實,然後用繩子把糉子繫上。我滿心歡喜,驕傲地讓母親看,可“砰”一聲就開了,米散了一地。母親說:“你係得太鬆了,一定要把繩子繫緊。”我再次拿起兩片糉葉,重新包了起來,這一次我認真掌握了包糉子的要點:圍漏斗,堵漏口,填東西,裹嚴實,繫結實。一個完美的糉子包好了。就這樣,一個、兩個、三個……直到包完爲止。

最後,母親把糉子放到鍋裏煮。幾個小時後,香甜可口的糉子,終於出鍋了。我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心情格外的美好!

糉子作文 篇6

昨天晚上,媽媽泡好了江米和糉葉,我問媽媽要幹什麼,媽媽回答說:“快過端午節了,明天包糉子。”我高興極了,因爲我最喜歡吃糉子了,今天爸爸把奶奶也接家裏和媽媽一起包糉子。

奶奶一坐下,便開始和媽媽一起包糉子,我也在旁邊觀看“好戲”。奶奶已熟練的動作做了一個看似漏斗狀的放米處,記住一定要窩出個邊兒,不然的話會漏米的。接着,裝好米和棗兒之後,再放一點兒水,然後將放米處上面留出來的空窩進去,兩邊對摺以後把尖兒的那一處向上折,用繩子繫緊糉子,將多餘部分剪去以後,糉子就包好了。

這個時候,興致勃勃的我在一旁也按耐不住了,經過媽媽的同意,我也開始包起了糉子,“撲哧”一聲,媽媽差點兒沒笑掉大牙,“喂!我說你是在包糖三角呢,還是在包糉子呢?”媽媽邊笑邊說道。天啊!我包的不僅沒有奶奶和媽媽的好,還包成了糖包狀!我的臉“刷”的一下紅了,這時我發現我包的“糖包”慢慢的在滴米,幸虧我眼疾手快,端來了泡江米的盆,把江米接住了,這纔沒有浪費。

第二次我在包糉子時,細心的模仿着媽媽的方法來做,雖然包得不怎麼好,但是我沒有灰心,繼續包,等包完的時候,媽媽也開始煮第一鍋糉子了,聞着從鍋裏散發的竹葉清香,我是多麼希望它們馬上出鍋呀!轉眼間兩個小時過去了,糉子煮好了,早已守在鍋前的我興奮不已,媽媽看我那麼着急,趕緊給我拔了一個糉子,咬一口,一直甜到了我的心裏。

包糉子讓我懂得了做事只要有細心、有耐心、有信心就能做好。如果你也想包糉子,也動手試試吧!

糉子作文 篇7

家鄉峨眉,美食衆多,我喜歡吃的也很多,如米線、臊子面、涼麪……其中我最喜歡吃的就是那貌不驚人的糉子。每次吃起糉子,我就會想起包糉子的高手——老家的老奶奶。

糉子的來歷可長了,相傳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屈原投江死後,人們爲了不讓魚蝦吃他的身體,就在每年的端午節往河裏投糉子,這就是端午節吃糉子的來歷。

在端午節的那一天,我正巧回老家,看見奶奶在包糉子。

我說:“奶奶,糉子怎麼包的?”

奶奶說:“首先要把糉葉洗淨晾乾,再把糯米泡好,配上綠豆、花生、肉粒等。然後把糉葉捲起來,再放入泡好的糯米,接着用剩下的棕葉蓋在上邊,最後用繩子把包好的糉子捆起來,一定要捆緊,然後放在冰箱裏凍幾個小時,再把糉子放在鍋裏慢火煮,要煮好長的時間,慢火煮出來的糉子纔會是又軟又香。

糉子剛煮好,我就聞到了濃濃的香味,充滿了整個屋子。我立馬跑到鍋邊,纏着奶奶給我一個。奶奶撈起三個熱氣騰騰的糉子,輕輕剝開,露出潔白晶瑩的糯米,可誘人了。

聞着糉香,我津津有味地吃起來,糉子又大又好吃,一會兒功夫,我就把三個大大的糉子給消滅了。我還不解饞,又讓奶奶給我剝了三個,最後,我吃得肚子都要撐壞了,躺在沙發上,口中還回味着,久久不想起來。

我愛吃奶奶包的糉子,因爲它帶着一股濃濃的家鄉的味道。

糉子作文 篇8

端午節是一個家喻戶曉的節日。每年,人們都將在這一天包糉子,插艾草,賽龍舟,懷念愛國詩人屈原。今年,外婆又要包糉子給全家吃,我很好奇,糉子究竟是怎麼包的?我決定向外婆請教,自已也包出幾個好吃的糉子來。

一大早,外婆就忙開了,我也趕緊過去幫忙。外婆先將糯米淘好,放在一個大盆裏,又準備了好多塊醃肉,幾個蛋黃。由於還要包肉糉,因此外婆又拿來醬油,往米盆裏倒了些許,攪拌了幾下,米馬上就變成了醬油色,接下來,就要開始包了。

外婆先拿好一張箬葉,手把手教我。她拿住箬葉的兩端,捲成一個漏斗狀,往這裏面加了三大勺米,又在米的中間放上一塊鹹肉,然後將它撫平;看不出一點兒向上凸的痕跡,再將沒有碰到米的箬葉向前折,再將多餘的部分向兩邊折,用手將它捏住。這樣,一個糉子就成形了。接下來,就要在糉子外面縛上白紗線,防止糉子裏面的米漏出來。我先在糉子偏上方的地方繞了幾圈,又在下方更緊地繞了幾圈。最後,把繩子的頭和尾打一個死結,一個糉子就完美誕生了!我興奮極了,也按照剛纔的步驟去做,可是,剛要將肉放進去,“嘩啦”,一下,我手裏的箬葉鬆了,將米全倒了出來。我並沒有灰心,又繼續包起來,可箬葉就是不給我面子,剛包好,要繫繩子了。“沙沙沙”我的“漏斗”漏了,幸好我眼疾手快,將米還有肉全倒在了邊上的米盆裏,這下,我可真是大冬天吃雪糕——涼透心了。外婆過來安慰我:“每件事都有從不會到會的過程,慢慢來,會包好的。”我又振作起來,經過了十分鐘的努力,我終於親手包好了第一個糉子!之後,我越包越熟練,看着一個個自已包的糉子,我的心裏樂開了花,在這個端午節,我學會包糉子了!

端午節那天,滿屋子都是一股淡淡的糉香,我吃着自已包的糉子,我想這一定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糉子。端午糉飄香,糉子香,學包糉子的過程更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