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描寫包糉子的作文(10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描寫包糉子的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描寫包糉子的作文(10篇)

描寫包糉子的作文1

上個星期五的上午,王老師說要告訴我們一個好消息,讓我們剋制住自己的心情,不要大叫,不要拍桌子。我們期待老師早點告訴我們今天的好消息。結果老師說了一大堆其他事情,也沒有告訴我們是什麼好消息。將我們個個都急的抓耳撓腮。她又繼續說了一會兒其他事情,最後她說:“我答應你們的事情我一定會做到的。所以,今天下午,讓組長分工同學們從家裏帶包糉子的材料,今天下午我們學習包糉子!”老師有分配了幾個學生分別帶了大一點的漏勺·不鏽鋼盆和電磁爐,老師佈置完以後,同學們都興奮的歡蹦亂跳。

到了下午,我們來到班裏,我們看見自己小組的一個男同學的奶奶來了,我們都有了信心,如果不會的就可以問他的奶奶了。大家都把帶來的材料放好,去做包糉子前的準備工作,就是洗手。

包糉子的活動正式開始了。我們的班長和另一個同學在講臺上說起了關於端午節的由來。習俗。故事笑話與字謎。這個節目完了以後我們開始學習包糉子,老師給我們找了一個學習包糉子的一個視頻,讓我們學習。看完以後大家就七手八腳開始了,我們小組碰到不會的時候就去問那個奶奶,那個奶奶也是忙得不可開交。但是她還是很高興的耐心教我們怎麼來包糉子。我先去包了一會兒白米糉子,接着又去包黑米糉子。在我包黑米糉子的時候,我的手都被黑米的水弄成了紫色的。不過最後我還是學會了怎麼包糉子,只不過他們包的是四角形的,可是我包的卻是三角形的。

雖然我包的不是太好,但是我已經可以親手包糉子了。透過自己的努力,我知道了怎麼來包糉子,怎麼把糉子包的更好,所以這次我還是很開心的。

描寫包糉子的作文2

“五月五。是端陽,吃糉子。撒白糖……”又到了葦葉青蔥,糉香飄溢的時節,媽媽又開始忙活開了。

媽媽先把採來的葦葉放在清水裏,一片一片洗乾淨,掛着水珠的葦葉,青翠欲滴,散發着來自河灘的清香。接着把糯米、蜜棗、紅棗洗乾淨,放在一個盆裏,一顆顆蜜棗在糯米的映襯下像一顆顆耀眼的紅寶石。

開始包糉子了,媽媽左手拿兩片葦葉並排放在一起,右手靈巧地一折,一個精緻的“寶船”就做好了。撈起一把糯米,不多不少,正好裝滿“寶船”,用力壓實,再放上一個大蜜棗,鋪上一層白色的糯米,你看,紅紅的蜜棗藏在厚實的'“糯米被”中偷偷地笑呢。葦葉在媽媽手中上下左右快速翻轉,最後用絲線緊緊地纏繞,一個漂亮的糉子就包好了,多像一個裹着羽絨服的小胖墩兒啊。

糉子下鍋嘍,剛煮幾分鐘,廚房裏就飄出濃濃的葦葉的香味兒,我圍着鍋轉個不停,媽媽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說我這隻小饞貓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糉子熟了,葦葉不再那麼翠綠,我拿起一個,顧不得燙手,剝開它的外套,整個房間裏飄蕩着葦葉和糯米的清香,咬上一口,糯米和蜜棗夾雜着葦葉的清香,充斥了整個口腔,嚼一嚼,香味順着牙齒,舌頭,喉嚨,一瀉而下,到達胃裏,每個細胞似乎都張開嘴巴貪婪地吮吸,整個身體都被糉香緊緊地包圍着。

“插艾葉,戴香囊,龍舟下水喜洋洋……”遠處又傳來孩子歡快的童謠聲。

描寫包糉子的作文3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我們高興地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這不,家家戶戶都忙着包糉子呢!我們家也不甘示弱,包了好多糉子,我也不願落隊,就跟奶奶學包糉子了。

別看這糉子小,包起來可麻煩了。如果粗心,說不定一個小小的錯誤就會造成重包的後果呢!先要準備糉葉,糯米,紅棗。準備完畢後,先拿起糉葉,拿起一個角,裹一個像漏斗的形狀,然後把糯米放進去,不要放的太滿了,也不要放的太少了,在糯米中間放入我最愛吃的紅棗,再把糉葉一卷一裹,最後用線繞幾個圈再打個結,就ok了,可沒想到,由於線扎的太鬆,一下就散了,唉,沒辦法,只好重新開始了。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弄好了。我一共包了3個糉子,而且,其中一個糉子裏,我放了一根紅通通的辣椒,看看誰是那個中彩的人。左等等,右等等,糉子好像和我作對似的,一直不肯熟呢。我真覺得度秒如年呢。3小時過去終於過去了,看着芳香四溢的糉子,我迫不及待的拿了一個,準備嘗一嘗。撥開糉葉,只見白花花的糯米像一粒粒糖果,散發出它那誘人的氣味,我不顧一切使勁咬上一口解饞,“哎喲”,我被辣到了,是我包的那個放了辣椒的糉子,“水,水……”我輕微的喊道。幸好有水的解救,要不我那粉嘟嘟的小巧嘴早被辣冒煙了,這可真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呀!

這個端午節,真令我難忘!

描寫包糉子的作文4

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媽媽準備開始包糉子了。

只見媽媽拿起糉葉,用她那靈活的雙手抓了一把泡好的糯米,快速地放入她已經鋪好的糉葉裏,又塞進兩顆蜜棗手腳麻利地包好了一個糉子。我在旁邊看着,心裏癢癢了,便洗洗手坐到媽媽的旁邊開始包了。

看着媽媽嫺熟的動作,我也想趕緊試試看,先拿起一片媽媽已經煮好的糉葉,把折成圓錐形,再用我那胖胖的小手,抓了一把糯米,放了進去,也塞進一顆蜜棗。又按照媽媽教我的方法,把我那小糉子包上了,並且還纏了一根白色的細細的線,媽媽笑眯眯地表揚了我。

我又開始包第二個了,這次我包了一個黑米的糉子。但這次我包的不一樣,我少裝了些米,然後把包起來,往下按一按,做成一個扁三角形糉子。

過了好長的時間,糉子終於出鍋了。媽媽把糉子全都放到了盤子裏,我一眼就認出了自己包的兩個糉子——一個線上綁了一個蝴蝶結,一個是扁三角形的。

我小心翼翼的拿起了扁三角形的糉子,拿到手上後,不停地吹,因爲實在太燙了。我把它放到桌上,然後把線剪開,把糉子葉撕開,用嘴吹了吹,輕輕地咬了一小口,一口糯米的香氣再加上蜜棗的甜味,真是美味極了!接着,等稍稍放涼之後,我狼吞虎嚥的把它吃完了。

雖然我包的不是那麼好看,但是吃起來卻是非常美味。所以,外表並不是評判事物的唯一標準,做人一定要做到內外兼修才行呀!

描寫包糉子的作文5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晚上,我們全家都聚在一起吃糉子。爲什麼端午節要吃糉子呢?媽媽說,這是爲了紀念投江而死的大詩人屈原。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5月5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亡,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一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煎餅等食品,“撲通,撲通”地投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罐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就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的方法。漸漸地,就發展成了糉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天長地久一碗米,吉祥如意一顆棗,幸福美滿一片葉,纏纏綿綿一條線,開開心心包成糉,歡歡喜喜送給你,願你天天都欣喜!

葉葉層疊,好運不絕;米米緊粘,幸福綿綿;線線纏繞,快樂擁抱;水水相融,情意濃濃;糉糉連結,祝福不竭!

在這平靜祥和的夜晚,手拿剝了葉的糯米糉快樂地吃着,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坐在一起,叨叨家常,說說心事,送送祝福,慶慶端午。我想,沒有比這更好的了吧······

描寫包糉子的作文6

今天,媽媽從冰箱裏拿出了昨天在奶奶家打得糉葉,說要包糉子給我吃。我一聽,高興極了,連忙說:“媽媽,我也和你學包糉子吧。”媽媽爽快地答應了。媽媽先把糉葉放到鍋裏煮上,就開始準備包糉子的材料。有糯米、大棗、還有花生米。媽媽把這些材料放到水裏泡了起來。不一會兒,糉葉就煮好了,媽媽又用清水把糉葉洗了一遍,也放到清水裏泡了起來,看着煮好的糉葉,我不禁好奇的問:“媽媽,糉葉爲什麼要煮一下呢?”媽媽說:“煮了糉葉會軟一點,包起來不容易破,要好包一些。”原來是爲了包糉子的時候好包,我還以爲是要用熟的糉葉呢。我又幫媽媽拿來了綁糉葉的勒草,就開始包糉子了。媽媽先把四、五片糉葉稍稍重疊平放在一起,接着再把它拿在手裏,捲成圓錐狀,再向裏邊放上準備好的糯米、大棗和花生米,再用餘下的糉葉把口封住,一個三角形的糉子就出來了。接着,還要用勒草把糉子緊緊地綁住,如果綁不緊,放在鍋裏煮的時候米就會溢出來的。

我看媽媽包得挺簡單的,就迫不及待地自己動起手來。誰知,看和做不是一回事,不是糉葉沒有疊好,就是裝的米多了包不上口。這才知道,看花容易繡花難,我連忙虛心地向媽媽請教起來。經過了媽媽的悉心指導,我終於學會了包糉子。

看着我包的那幾個奇形怪狀的糉子,我和媽媽都大笑起來。但是我的心裏挺高興的,因爲這是我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它的味道一定是很鮮美的。 

描寫包糉子的作文7

端午節馬上就要到了,我決定包一次糉子,可我還不會包,怎麼辦呢?沒關係,我可以去請教奶奶。

就在這個週六上午,我向奶奶請教了包糉子的方法,奶奶拿出事先泡好的糯米、紅棗、葡萄乾、糉子葉等材料開始教我包,奶奶先拿出糉葉,說:“我先包一個,你看着,然後我再教你怎麼包。”說完奶奶就動起手來,不一會一個糉子就出現在我眼前,我一看原來這麼簡單,我有些躍躍欲試,拿起一個糉葉就要包,我把糉葉捲成一個漏斗的形狀,我正要放米時,奶奶說:“你把糉葉拿反了。”我拿起奶奶剛剛包好的糉子一看,果然有些不同,糉葉正面很光滑,反面卻毛茸茸的,我趕緊把葉反過來,繼續包。先放一個葡萄乾,防止糯米漏下去,然後再放層米,再放紅棗,最後再放層米,就像一個夾層漢堡。我再把它折起來,可是因爲我前面漏斗沒有卷好,口太大,米全都漏了出來,奶奶說:“你前功盡棄了。”沒辦法我只好再重新換一片葉子,重新折。好不容易我才折到剛纔那種樣子,我拿起一根線把它繫好,這樣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奶奶拿起我包的糉子看了看說:“米放的太少了,三個角都摸不到米了,吃你包的糉子得吃十個才能飽。”在一旁觀看的妹妹看了以後直誇我包的好,“姐姐真棒,我要吃姐姐包的糉子,我也要包。”我一聽高興極了,也充當起了老師,教妹妹一起包。我們一起包了一個又大又扁的“連心糉”。

奶奶把糉子放進鍋裏開始煮,過了一會兒,屋子裏飄滿了糉子的清香,又過了三十分鐘糉子煮熟了,我和妹妹開始挑哪一個是我們包的“連心糉”,我們找到了,也不怕熱了,拿出來,剝開皮,就咬了一口,啊,真香啊!我們吃得津津有味。

我學會包糉子了,我真開心!明年我還要包!

描寫包糉子的作文8

“五月鶯歌燕舞日,又到糉葉飄香時……”當媽媽讀到這篇短文時,我便知道端午節來了。

端午節那天,媽媽準備包一些糉子,叫我搭把手,我欣然答應了。

我和媽媽早早地就起牀了,手接着地到菜場上買包糉子的原料,媽媽精心挑選了一些糉葉,買了十斤糯米。我嚷着說要吃肉糉,媽媽笑呵呵地說:“好好好!小饞貓,給你做肉糉!”轉過身去買了二斤豬肉和一些紅棗赤豆。

回到家,媽媽叫我把糉葉先洗乾淨,燒上水,接着將洗乾淨的糉葉輕輕地放入水中煮熟,接着將煮熟的糉葉放到盛滿冷水的盆裏浸泡一會。媽媽解釋:“這樣葉子不會發黃,碧綠碧綠的葉子包起糉子來可漂亮了。”

糉葉準備好了,接下來該拌餡了。媽媽把肉切成小方塊,倒上若干醬油、雞精、鹽拌勻,醃製半小時,讓它入味。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把買來的糯米、紅棗、赤豆分別洗乾淨,最後按照比例將紅棗、赤豆倒入糯米中。哇!白白的米,紅紅的紅棗和赤豆,好漂亮呀,好像一鍋閃閃發光的珍珠瑪瑙。

開始包糉子。我搬來小板凳,坐在媽媽身邊,我學着媽媽的樣子在糉葉裏抽出一張比較大的糉葉,打算包一個小糉子。我先將葉子裹成一個漏斗型,接着把拌好的“珍珠”放入“漏斗”,輕輕用手壓一下,三角糉的形狀出現了。我手忙腳亂地將葉子沿着三角糉的輪廓繞呀繞,可是糉葉好象不聽使喚,我用力過猛,葉子碎了,還好米沒有漏出業。我胡亂地往糉子上繞線。這哪裏是糉子呀!簡直是個“傷兵”,我忍不住自己都笑了出來。

在媽媽的精心指導下,我終於包成了一個看起來順眼的小糉子。我一次一次地包,我一次一次地學。最終,我和媽媽一起包完了所有的米。看着我的傑作,我滿意地笑了。

晚上,我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心裏美美的。

描寫包糉子的作文9

星期四是端午節,我媽媽早早的起來了。她把紅棗和大米泡在了水裏,然後又拿來了竹葉。這時我醒了,我看見媽媽在包糉子,就對媽媽說:“媽媽,我可以和您一起包糉子嗎?”媽媽說:“可以,不過你得把手洗乾淨。”聽了媽媽的話,我就去洗手了。洗完手,我就開始學包糉子。我學着媽媽把竹葉捲成了一個圓錐形,先把一顆紅棗放進去,然後再放點米,我讓媽媽幫我包好,我再用五絲線把糉子捆好,這樣連續做了很多,媽媽把包好的糉子放在箅子上蒸,過了一段時間,香噴噴、熱騰騰的糉子熟了。

我們開始吃糉子了,咬一口,可好吃了!

端午節到了,我們一家開始包糉子。首先,爸爸去菜場買了糯米、糉葉。爸爸一買回家,我就迫不及待地說:“快點開始,我等不及了!”我和爸爸負責包糉子,媽媽負責把包好的糉子用繩子綁起來。爸爸先準備好了一個盆,接着,就開始包了。爸爸非常熟練,包的糉子像模像樣,我呢,有的像曲奇餅,還有的像只有一塊橡皮那麼大,那麼扁,不是糯米太少,就是包的太小,媽媽就像傳送帶一樣,接一個捆一個,漸漸的盆裏的糉子越來越多,堆得就像座小山。但是我偶爾也會包一個好糉子。我又趁爸爸媽媽不注意又包了一個空糉子,還好媽媽沒察覺到。終於,糉子包完了,該煮了,我時不時地向媽媽問:“好了沒?好了嗎?”好不容易糉子煮好了。媽媽拿起一個糉子笑着說:“好了,小饞貓,可以吃了”。我急切地拿一糉子撕開糉葉一看,是我包的顏色還有點發亮呢!我一嘗大叫:“嗯,好吃!”看着我狼吞虎嚥的樣子,爸爸媽媽都笑了。啊,這個端午節過的真有意義啊!

描寫包糉子的作文10

小時候,只要一到端午節,我多會求這奶奶給我做十幾個小糉子。可是去年端午節的時候奶奶卻對我說:“小旭呀,你也不小了,該學會自己包小糉子了。”我高興地點了點頭,因爲在我的眼裏,包糉子是件非常有趣的事。

開始包糉子了,奶奶幫我準備好了糉子餡和糉葉,她就開始一步一步地教我包糉子。奶奶說:“包糉子首先要把糉葉捲成你想要的糉子的大小”。奶奶一邊說一邊給我做示範動作,“接着在卷好的糉葉裏放上糯米,還要將糯米壓緊,這樣包出的糉子纔好吃,接着在中間放上一個小棗,最後把糉葉包起來用繩子紮好。”這樣,一個可愛的小糉子就包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拿了糉葉,把糉葉先捲成了非常小的一個“窩”,接着就照着奶奶教我的步驟包起了糉子。可是在奶奶手裏聽話的糉葉,到了我這裏卻不聽使喚了,還沒等我拿繩子扎,餡就全散了,第二個,第三個,……一連包了好幾個,都是如些,我有點泄氣了。原來糉子好吃,卻這麼難包呀!奶奶看出了我的變化,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做什麼事都會遇到困難,可不能夠在困難面前低頭。”聽了奶奶的話,我不好意思放棄,只好接着包。不知道是第幾個了,我包的第一個糉子終於“問世”了,它雖然沒有奶奶包的好看,但我還是很高興,我總算學會了包糉子。一個下午過去了,我包了好多小糉子,後來包的比前面包的就好看多了,奶奶看了,一個勁地誇我心靈手巧。奶奶還將小糉子串在一起,據說這樣象徵着好運連連。

我不僅學會了包糉子,而且還懂得了要不怕困難的道理。

標籤:描寫 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