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關於包糉子優秀作文(精選10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包糉子優秀作文(精選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包糉子優秀作文(精選10篇)

包糉子優秀作文1

夏日微醺,糉香遠飄。又到端午節啦!

廚房裏一片繁榮:有淘洗過的白米,未漂洗的棕葉,半熟的肉塊,飽滿的黃豆……

我看着面前的材料,忍不住心癢癢,想做糉子。想起去年的做糉“慘案”,我決定要在今年證明一下自己,讓他們開開眼!

有句話叫做“心動不如行動”,向外婆報備一聲後,就開始準備擼起袖子加油幹!

首先,要把未漂洗的棕葉拿去洗洗。看着手中的糉葉,我不禁懷疑,這是我以前用過的棕葉嗎?假的吧。爲了安全起見,我特地去詢問了一番,確認後纔開始洗糉葉。

洗糉葉的美妙是普通人感受不到的。看着水在葉子上舞蹈,聽着耳畔刷子的刷刷聲,就像一場別有韻味的演出。經過五遍刷洗,糉葉終於展現出它原本的面貌。撐了撐已經痠麻了的腰,要再看看綠油油的糉葉,心裏沒自豪感是假的。不過除了好糉葉外,還有一些被我洗壞了的糉葉。啊,待會兒外婆又要嘮叨了,唉!

接下來是在葉子上添加米、肉等材料,這是第一個重要的環節。

面對如此環節,我毫不猶豫的拿出手機百度一下,點開做糉子的視頻,小心翼翼地按着步驟開幹啦!

先把葉子的根剪掉,接着把3片~4片糉葉稍微合在一起,然後加入兩勺白米,再加入一、兩塊肉,肉上鋪一層黃豆,黃豆上再蓋一層百米,一切都是如此的簡單,就如同在葉子上蓋上一層又一層的被子般。可是在我這兒一切都“衆生平等”——一樣的難,做不好。要不是加錯材料,就是材料順序錯;要不是手沒拿穩糉葉,使糉葉連同裏面的米,肉、黃豆一起掉在地上;或者就是手不小心多加料,使材料不集中……啊,好難啊!不過我不畏懼困難,排除萬難地做出了一個層次分明的半糉子!說是半糉子其實是葉子還沒有包起來。

真令自己感動,我竟然做出來啦!

最後一步是包糉子,這是個重要環節。嗯,這一步要去找外婆的幫忙。看外婆包糉子似乎還可以吧,不過可憐的我還是問題百出,例如弄壞葉子,弄斷繩子,葉子包不上,繩子扎不緊等。

看着外婆嫌棄的眼神,我心中不由地涌上一陣無名火。把外婆趕走後,我打算自己來研究。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做好了一個糉子。

懷着激動的'心情看着糉子下鍋,再被撈出,放上餐桌。我迫不及待的開啟糉子吃下這神聖的第一口。雖然外表有點醜,但這比別的糉子好吃許多倍!也許是自己做的吧,內心超級開心!

不過開心完就要迎來一頓說教了,因爲食材被浪費的太多了,唉。但我終於做出了我的糉子,儘管被罵,內心還是很滿足的!

包糉子優秀作文2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已經來到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最富有民間特色的習俗——包糉子。

週末的時候,我嚷嚷着和媽媽去姥姥家跟她學習包糉子。因爲我從來沒有體驗過怎樣包糉子,心裏想想都覺得有趣。

我看到姥姥已經早早的把糯米泡好了,聽說要泡兩三天呢!姥姥拿一個大蒸鍋又煮了糉子葉,一切準備就緒,開始包糉子啦!姥姥想包一個大糉子,於是拿了三個糉葉並列地疊加起來,我也學着姥姥的樣子拿了兩片糉葉,將它捲成“漩渦”狀。結果以爲蠻有趣的“漩渦”被我卷得一會大,一會小,一會漏。我不耐煩地大叫起來,姥姥笑盈盈地告訴我:“你要堅持住,萬事開頭難,不要放棄,你要學會認真觀察”。然後,我虛心地聽從姥姥指導,手捧水中的白色晶瑩的糯米粒放在“糉葉筒”中,最難的一步又讓我遇見了,遮蓋“漩渦”時,淘氣的糯米粒爭先恐後地逃出這個我爲它們佈置地“新家”,我趕緊抓出一把糯米粒,把它們三下五除二地捆綁一起,扔進盤子裏,我就逃之夭夭啦!

當我吃到產檢不合格的露餡糉子時,我不禁感慨:“三百六十行,行行有門道”。

包糉子優秀作文3

“包糉子啦!”媽媽說道。我一聽既激動又緊張,激動是因爲我終於可以包糉子了,緊張是我不會包怎麼辦啊!

我剛從書房出來,差點被嚇暈了,桌子上有十幾袋糉葉,五大袋糯米和半鍋陷,還有一大堆麻線,我想:難道今年要吃一年的糉子嗎?再說人多也用不着那麼多材料吧!媽媽說:“趕緊洗手去。”我突然意識到我還沒洗手,便趕緊洗手。我對媽媽說:“老媽你可最懂我了,我要吃八寶的。”媽媽說:“早給你準備好了。”我想老媽真懂我。

媽媽又讓我去洗糉葉,老媽說:“要把葉子鋪平,用刷子輕輕地刷。”可有十幾袋啊!我怎麼洗啊?我只好按老媽說的做了,可我用力過猛,葉子被我刷出好幾個洞,老媽哭笑不得,又讓我去看書了,我突然想起有本包糉子的書,我連忙拿出來讀,老媽一會兒就洗完了,我也看好包糉子的說明了。

我去包糉子了,我在書上看到先把兩片糉葉鋪在手上,再弄成一個碗形,可我弄的一點兒也不像。我把米舀進去,再蓋起來順着包,最後栓麻線的時候,我一鬆手,一下子葉子就彈開了,又得重新包了。很快,我和媽媽包好了糉子,便放進鍋裏煮,過了好久,糉子出爐了,聞起來真香,味道也不錯。

吃着美味的糉子,想着包糉子的場景可真有趣!

包糉子優秀作文4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佳節—端午節。這一天人們爲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舉行包糉子,賽龍舟等活動。在我的補習班也開始包糉子,真叫人期待。

開始準備包糉子,有的人整裝待發,迫不及待地開始了包糉子;有的人小心翼翼,生怕做壞了一點;還有的人好像在思考着怎麼做。

在開始之前,老師手把手地教我們一步步地包糉子。走到桌前,看見上面擺着要包糉子的原料:散發着淡淡的清香的糉葉,甜膩清香的蜜棗,晶瑩剔透的水晶皮,三繞四卷的棉線。

終於可以開始包糉子了,我先拿起一塊水晶團,壓扁,然後我又拿起一塊蜜棗,包進去,一個圓形的糉子就包好了,接下來我要把糉葉折成一個三角形。一開始我覺得十分簡單,但是做起來很難,我一次又一次地卷,都失敗了,這是糉葉好像調皮的娃娃,老師這時候走過來,老師接過我手中的材料,老師就順利地包好了這個糉子,最後一步了,就是用棉線把糉子捆起來。當我做完了這一切,我突然發現一個洞,水晶皮全從下面的洞裏漏了出來。我拿出來給了老師,老師也救不了它。

雖然這次做的糉子漏洞百出,但是我也學到了不少東西。

包糉子優秀作文5

我國很多地區都有包糉子的風俗習慣,浙江嘉興的“五香齋”糉子最有名,福建泉州的糉子最大,一個糉子可以讓好幾十人品嚐,我們紹興每年的端午節和春節也都有包糉子的習慣。

那如何來包糉子呢?

首先把買回來的大竹葉浸泡一夜,再把它洗乾淨備用。洗好米,把要加的料攪拌均勻備用。下面就是包糉子了,想好要包的糉子的形狀,糉子有三角糉、橫包糉、雙背背糉等,我們在市場較常見的是三角糉,橫包糉包起來最簡單,只要把米放進去包住就可以了,三角糉第二簡單,把竹葉的頭和尾抓住,尾巴藏到頭裏面去做成一個圓錐體,接下來再放上米 ,把頭蓋住再用繩子紮緊,就是三角糉了,最難的是雙背背糉了,只有技術好的人才能包得起來,這些步驟完成後,再放到鍋裏煮2個小時,這樣,又香又糯的糉子就出來了:香是竹葉的清香,糯是米的糯。

想起來,真讓人垂涎三尺。

包糉子優秀作文6

今天上完數學課,媽媽對我說新新,今天我們包糉子好不好?我一聽。一蹦三尺高,不加思索地同意了。

大家,我們就開始包糉子。

媽媽先爲我示範。只見媽媽熟練地拿起糉葉,捲成圓錐形。然後在裏面放一點米,再放一塊兒肉,又用一點米把肉蓋上。最後把糉葉包起來,用線在上面繞來繞去,這樣糉子就包好了。

我在旁邊看了一會兒,也動手做起來。

誰知我放米時,米卻不聽話地從洞裏跑了出來。我把這個洞堵住,那個洞又流出來了……我擺弄了大半天才包好。咦,我包的糉子怎麼這麼大?

包糉子真是看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啊!

包糉子優秀作文7

今天是端午節,我在家裏和媽媽比賽包糉子。

首先,媽媽給我講了關於端午節的習俗,比如吃糉子、賽龍舟等等。媽媽還給我說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還有一個特殊的名字就是詩人節,是紀念屈原的。接下來我和媽媽就開始包糉子了!

第一步,選一片又大又寬的糉葉,第二步把糉葉做成一個小漏斗的形狀,一定要抓緊漏斗,第三步把提前泡好的鹼糯米放進去,必須要壓得緊緊的,第四步用棉線用力捆緊,一個糉子就完成了。

我和媽媽包了十二個糉子,雖然我只包了五個,但我很開心、很快樂!

包糉子優秀作文8

端午節那天,我飛快地跑回家想早點跟媽媽學包糉子。回到家,只見媽媽已經在洗米了。我急忙做起作業。

忽然,我聽到媽媽的喊叫聲:“怡飛,作業做完了,和媽媽一起包糉子!”我一聽,一蹦三尺高,火速奔向廚房。到了廚房,我一看,媽媽已經包好了幾隻糉子,它們像列隊的士兵整齊挺立,心想:“媽媽包得這麼好,一定有決竅吧。”於是,我學着媽媽的樣子,像模像樣地包了起來:先拿起一片幹竹筍葉,把它捲成凹鬥形;然後加一點米,在上面鋪一點紅豆,把竹筍葉的一邊蒙貼在凹鬥上,再用繩子纏上幾圈,打一個結,一隻糉子就包好了。然後,我又用同樣的方法,包了好幾只糉子。媽媽一邊包糉子,斜眼看看,邊樂呵呵地誇我。

吃晚飯的時候,我看着桌子上一盤盤自己包的糉子,心裏有說不出的甜蜜。

包糉子優秀作文9

這是端午節那天的事了。

我和妹妹在屋裏做着遊戲,玩得非常開心。就在這時,正在忙活的媽媽從廚房裏探出頭喊道:“優優,來包糉子吧。”這當然可以。媽媽時常會讓我跟她學一些家務,我拉上妹妹說:“走,跟媽媽包糉子去。”妹妹跟着我歡蹦亂跳地來到了廚房。只是我對媽媽說:“我們不會包呀。”媽媽說:“就因爲不會才教你們呀,今天,你倆只能吃自己包的糉子。”“好吧。”我和妹妹同時說道,妹妹還跳起來把巴掌拍得啪啪響,看來她還不知道這包糉子有多難吧。

媽媽先讓我們看她怎樣包,只見媽媽幾下就把一個玲瓏的糉子包好了。我心想原來也不怎麼難呀,隨後我也學着媽媽的樣子包起來。我先把幾片翠綠的糉葉疊在一起捲成個三角形,再把泡好的糯米填到裏邊去,可那個三角形我總是卷不緊,糯米總會從縫隙裏漏出來。我不停地卷,反覆地卷,反反覆覆折騰得滿頭大汗,結果還是有糯米從裏面漏出來。我心煩地說:“這也太難了吧,不包了。”

那一刻,我心裏充滿了失敗感,就像熊熊的烈焰,突然熄滅了一樣。“不包了?”媽媽靜靜地看了我一會兒,說:“不要心煩,要認真,要有耐心,記住幹啥都沒那麼容易。”媽媽停頓了一下又說:“看媽媽怎樣包,好好看,我相信你一定能學會。”媽媽用她明亮的目光鼓勵我。看着媽媽的眼睛我有了信心,因爲每次當我遇到困難時,都會這樣看着我。我按照媽媽教的方法,不放過每一個細節,包一次,又一次,終於不漏米了,我再把卷三角形時留出的一截兒糉葉往上一蓋,用繩子打一個結,一個漂亮的糉子真的就包好了。我把它放在白色的盤子裏,竟然欣賞了半天,白綠相襯,那麼漂亮,那麼悅目,我還用手機拍了張照片,記錄下我人生中親手包的第一個糉子。

那天,我和妹妹吃着自己包的糉子,真是別有滋味在心頭。而且這件事還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就像媽媽說的那樣,做任何事都不要心煩,都要靜下心來,更要有定力,要學會認真觀察,細心揣摩,不怕失敗,只有這樣才能學到不同的技藝。

包糉子優秀作文10

端午到,端午到,家家戶戶包糉忙!

在這傳統佳節裏,吃糉子、划龍舟的習俗據說是跟屈原有關呢!相傳古代有位名叫屈原的偉大詩人,當時懷才不遇,報國無望,氣憤交加,投河自盡。人們非常敬重他,不忍心他的身體被魚吃掉,於是連夜製作了許多糉子,划着船將糉子投進水裏給魚餵食。爲了紀念屈原,這樣的習俗就被漸漸地保留了下來!

我家也不例外,爲了做這道傳統美食,我早早地起牀了,陪着奶奶來到菜市場裏買來做糉子的相關食材:糉葉、糯米、五花肉。一切準備就緒,開始包糉子了!

奶奶動作麻利,速度飛快,不一會兒就包了好多個,看得我手直癢癢,躍躍欲試。我學着奶奶的樣子,先把糉葉做成漏斗狀,可大大的糉葉在我小小的掌心裏劃來劃去,不是做大了,就是做小了,好不容易做成合適的大小,再把米和肉放進去,輕輕壓實,眼看大功告成,可一不小心,又全散開了。我反反覆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做成一個大小合適的,接下來準備最後一道工序——打結。我把糉繩的一頭咬在嘴裏,先在糉子上繞上幾圈,再用力系緊,可是一用力,糉繩極易斷開,一數,被我浪費了五六根,我真像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最後,奶奶手把手的教我把結打好。

趁着煮糉子的間隙,奶奶還教我做菖蒲劍,先剪下一段菖蒲做劍柄,再在中間劃開一道縫,然後挑一根完整的菖蒲從中間穿過,一把菖蒲劍就完成了。將它貼在門上,據說還可以辟邪哦!

我吃着親手做的美味糉子,揮着手中的菖蒲劍,心裏別提多開心了!

標籤:精選 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