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高中端午節的作文範文

高中端午節的作文範文1

每逢端午佳節的時候,我們一大家子都會去姑姑家的養雞場上燒烤,但是,去年的端午節燒烤卻最令我記憶猶新。

高中端午節的作文範文

媽媽拿了新鮮的牛肉給我,姑姑則去買了江團和排骨。食物多種多樣,有肉有菜,還有水果。

準備好食物我們就出發了,三伯是騎着他那輛超炫的摩托車去的,一路飛馳。嘿嘿……只要到了半山腰上,那幾戶人家的狗可不是吃素的,那三條狗只要一看到不認識的人和車,就一個勁的追着跑,三伯那速度快極了,狗也不甘示弱,用盡了力氣去追摩托車。我們的車子上不去,只好從另一邊的山路走,繞過了三條惡狗。好不容易大家都上了山,到了養雞場,大家開始分工:大人們生火,我們小孩則和姑爹一起去山上採小草莓,我們一邊採一邊吃,盆裏都沒幾顆。哥哥和妹妹採累了,跑到小溪邊的石頭上坐着休息。

我採到了一種紅色的果子,正要吃的時候,姑爹說那是有毒的,我立馬把它扔了。妹妹之前吃了好幾個,我見顏色不對,就一直沒吃,原來有毒啊!我趕緊找到了妹妹,給她說了紅色的果子是有毒的,聽了之後,她在那兒想吐也吐不出來,哥哥則在旁哈哈大笑,我們一問才知道,原來是姑爹和哥哥故意騙我們的,那種紅色的果子是紅赤果,根本沒毒。我和妹妹不理哥哥,跑到一邊去採紅赤果和草莓了。

我拿着採到的紅赤果去餵養雞場的雞,那些小雞們看到果子便你追我趕,爭先恐後的去搶果子吃,我就跟着它們跑啊跳啊的。

大家採累了也玩累了,就下去燒烤。雞場上的那八條狗狗們看到魚和排骨,眼睛都直了,我拿着排骨和雞肉給它們吃個了夠,保證“人人”有份。天氣十分炎熱,小黑竟然跳進了泡西瓜的小水塘裏,媽媽立馬把西瓜拿了出來,怕被小黑弄壞了。

大家正吃的津津有味的時候,三伯突然像個小孩一樣,接起水向妹妹潑來,兩個人你潑來我潑去,玩得不亦樂乎。我和哥哥單純的以爲我們不會被潑到,結果,三伯一下子給我們潑來了一份“大禮”。我們決定與妹妹統一戰線,共同擊退敵人。雙方爲了搶到“超級武器”——水管,開始了激烈爭奪,三伯搶到了水管,對着我們猛衝,而我們只能使調虎離山之計,讓哥哥吸引三伯的注意力,我和妹妹則拿着各種容器去接水,過程緊張激烈,最後雙方打爲平手。

這個端午節,既爲我們的童年增添了一筆鮮豔色彩,也讓三伯回味了童年的天真和快樂。

高中端午節的作文範文2

今晨起得很早,想去早市買些菜蔬,隨手關門的時候,竟在門楣上方發現了一束繫着紅繩的艾草,哦,我恍然想到,又是一個糉葉飄香的端午來了。也不知是哪位善意的友鄰,給我在門前掛了驅邪的艾草,滿心的感激又不知和誰道謝。

細細想來,中國的每個傳統節日都充滿了厚重的人情味,互贈禮物,互表心意,已成爲每個節日的潛則,這些叫人心生溫暖的小舉動,串連起了國人傳統美德的延續,禮儀之邦的盛名也遠播海外,這也是許多外國人神往炎黃文化的所在。

每逢端午節來臨,孩童們的手腕上都繫着五彩繩,有的胸前還佩着香囊,等端午節過後,便把五彩繩扔進河裏,大人們說:“這樣做可以驅避邪氣,帶走百病,讓人健康好運。”這樣的說法雖有些迷信,但也是節日的一種習俗特色,把節日氛圍營造得更加濃烈。端午節的清早,家家戶戶的門楣上,都插上了碧綠的艾草,忘了插艾草的人家,總有好心的鄰居給插上,這時,悠長悠長的巷子裏飄起了濃濃的糉香。

東北的糉子不像南方那般精緻。我小的時候,包糉子的材料也只有江米和黃米兩種,條件好的用江米,而農村用的基本都是黃米,糉子包的雖然簡單,但蘸着甜甜的白糖,吃起來還是口齒留香,餘味難忘。如今,糉子已經是中國傳統美食的經典,大江南北,口味繁多的糉子,誘惑着我們的味蕾,但是卻再也吃不出兒時的心情和味道了。

關於端午節的傳說有很多種,我只記得其中的一二。《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他抱着忠於故國的玉碎之心,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實現了“士當以死報國”的未了夙願。後人“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爲深遠。

另一傳說是紀念春秋時期的伍子胥。伍子胥乃楚國人,父兄均爲楚王所殺,後來子胥助吳伐楚,五戰而破楚都,楚平王雖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終報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子胥佐夫差百戰百勝,吳國攻越大勝,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徹底滅越,吳王不聽,後吳國大宰,受越王賄賂陷害子胥,夫差聽讒言,賜劍與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爲忠良,視死如歸,死前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挖出懸於吳京之門,以看越國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聽說大怒,令取子胥之身裝在皮革裏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民間便有了端午節爲紀念伍子胥之日的傳說。

無論是哪一種傳說,其實都是在謳歌一種氣節,紀念一種品格,自古以來中國人崇敬“大義凜然、視死如歸、忠誠報國”,有民族氣節的名士和英雄,所以每個節日都有一個或悲壯,或美麗的傳說故事,讓我們在美好的節日裏,既能享用美食,又能經歷一次人性品格的陶冶和昇華,這也是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妙處所在吧。

在這糉子飄香,艾草青青的夏日,在我們品嚐美味與家人團聚的時刻,讓我們向那些浮沉在歷史星河中的英靈們,敬上一盞淡淡的雄黃酒,奉上一枚甜甜的糯米糉,他們那些美好的傳說故事,似一座豐碑,永遠銘刻在世人的心裏,正所謂:“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人間。”

高中端午節的作文範文3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端午節,端午節那天,家家戶戶都要掛蒲艾、吃糉子、喝雄黃酒,有些地方還有賽龍舟的活動。這些習俗可是經過20xx多年的演化而來的。

相傳偉大的屈原就是在農曆五月初五那天跳進汨羅江的,人們划着小舟在江上尋找並希望能夠救出屈原,這樣的形式最後就演化成賽龍舟。屈原的屍體沒有被找到,人們爲了怕江中的魚兒啃食屈原的屍體,就把竹筒裏的米撒在汨羅江裏,善良的人們相信魚兒吃飽了就不會去吃屈原的屍體,後來,這種活動不斷的變化,到現在就演變成了農曆五月初五吃糉子的習俗。這種紀念屈原的活動也漸漸變成了一種民間風俗。

吃了早飯,奶奶端出浸好的糯米、紅棗、赤豆和糉葉準備裹糉子。我一看,來了興致,搬來小椅子也要湊熱鬧。奶奶教我先用三片糉葉圍成一個小漏斗,然後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再放一些紅棗和赤豆,然後再在上面添上一些糯米。我看了一下就說:“哎!這個太簡單了!奶奶,讓你既聰明又能幹的孫子包個糉子給你看看。”我三下五除二的就做好了,可是,後面的步驟讓我洋相百出。一會兒,米就從糉葉的縫裏露了出來,堵了這邊就漏了那邊,忙得我手忙腳亂、汗流浹背的。還有一個好不容易扣好了線,可等我一拎它就都全散架了。

我可是越鬥越勇,毫不氣餒,在“犧牲”了無數糉葉之後,我終於裹了一個比較像樣的糉子。嘿,別提我的高興勁了!

中午吃糉子的時候,我拎着糉子向每一個人炫耀:“看,這是本少爺我親自動手裹的糉子,怎麼樣,厲害吧?呵呵,我真是可愛又聰明呀!哈哈……”大家看着我得意的樣子都抿着嘴偷笑!

這個端午節真快樂,因爲我又學會了一樣本領,同時我也知道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要有耐心!因爲“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嘛!

高中端午節的作文範文4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每每看到這個句子,心裏總想起了屈原和他的端午。

若是過節,我的記憶總在老家中徘徊,當回到老家時,又是那麼熟悉,老家感覺未怎麼變化過,而城市中卻常常煥然一新。新到令人不太熟悉,甚至無法適應。一切回到這裏,都返璞歸真了。

放下行李,打過招呼,我便發現空氣中飄蕩着一種特殊的味道——那是艾的味道!艾葉,好久不見了,我對艾葉並一陌生,曾經生過場大病,最張還是艾葉起了效果,我忽然發現各家門前都是掛着艾葉的,艾的香味飄蕩在風中,伴隨着艾葉被風吹斷的聲音,令人無比寧靜,城市中端午節似平沒人會掛艾葉到門口,不知是怕人偷拿去了,還是覺得房門緊閉的時候,放了艾葉也沒用,只不過是個植物罷了,又招不得什麼財。

回到了老家,自然是少不了吃的,更別說過節。過端午,吃得最多的肯定是糉子了,糉子與端午是無法分開的,就像屈原和他的《離騷》一樣,猶如一體。糉子是婆婆親手包的,雖不如買來的糉子美味,但吃着吃着,還是婆婆包的糉子,讓我知曉了有種味道叫做家。那是種無法形容的味道,令浪子回頭,令遊者歸家。令我爲之動容。於是空氣中除了股艾香外,還加一味糉香,一位母親的思念。

暮色慢慢降臨,是時候吃飯了。老家的佈局很特殊,廚房和房子並一在一起,而是隔了個過道,而我則喜歡搬個凳子,坐在過道上,看來來往往的人們穿行於此,絡繹不絕。大都是些不認識的人,但大家臉上都洋溢着幸福。是什麼使得人人都有股笑容?是這端午的一頓飯嗎?說實話,更喜歡待在自家吃飯,並不喜歡去飯店中吃,家裏吃飯更顯溫馨,而每逢過節更是如此,雖產在家中吃飯是上佳的,但卻要花上半個下午去準備,看着婆婆進進出出的身影,卻有些餘心不忍,家裏人多更需擺上兩、三桌菜餚來招待親人,可畢竟一年也就幾次。艾葉的香味依舊飄散風中,我依舊坐在過道上等着開飯。

若是開了飯,怎能少得了酒?酒是爲飯菜而生的,但我卻不覺得有多麼可口,我更喜於喝茶,老家找不到白開水,全都是茶,這茶可比不得《紅樓夢》裏妙玉那般講究,水須是冬日天上落下的雪水,也不是那蘇軾所說的“自在佳茗如佳人”般的好茶,它是世俗的,是柴米油鹽醋茶中的茶,但爺爺對茶也是很珍惜的,茶需配得自己的水,而茶水須有個配得上的人來品,而在城市中,有誰能定下心來細細品這佳茗,細細品着茶之香、茶之韻?這老家的茶水入口是淺淺淡淡的苦澀,直至漫過喉嚨,方能化去百味陳雜。漸漸的,苦味淡了,香味濃了,便如人一般,直至年過不惑,方能解開半輩子的羈絆,抱怨少了,享受多了。

品味這茶,也該品出了些道理,品出了些許人生的開端。就像早些年看到的一幅對聯:爲名忙、爲利忙、忙裏偷閒,且喝一杯茶去;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再倒一杯酒來,酒使人沉醉,茶卻使人清醒了。而我便忙裏偷閒,品了一天的人生百味,看了一天的世態炎涼。

若是有一天,城中人也能如此般度過端午,那時端午便不只在口中,更在心中了,希望下次的端午,莫要只要吃出來的罷。剛好,回來時是第二天中午,而各大酒店中,依舊是桌桌爆滿,今天請客,想必都是請些同事、上級吧!這飯局,大多都是弄不清的,而他們卻陶醉其中,我還不能一味就厭惡這飯局,說不定將來某時,我也需請人吃飯,那時,只望能“出淤泥而不染了。”

吃出一個端午,吃出一種精神。風中,飄來一陣香味,是艾葉?是糉香?是茶?已是分不清了,但總是印在我心中了。

高中端午節的作文範文5

炙熱的陽光,帶着金黃的翅膀,撲簌簌的飛濺下來。窗外的世界,那份從芳菲的四月裏一直延續下來的溫婉和清爽,顯然一日日的淡遠了。隨之而來的,是掩在婆娑之中的那些藤藤蔓蔓和枝枝丫丫罅隙裏的光和影,在午後青白的陽光下,閃爍的有些耀眼。

那日,外出辦事,聞到一股子荷韻的清涼,蠶豆的淡甜,糉子的飄香撲鼻而來,忽而曉得,一年一年的端午不知不覺悄然而至了。

就在昨日,母親打電話一再叮囑我端午節那天一定不能忘記“懸艾葉、掛菖蒲、吃糉子”的端午習慣。聽筒的那頭,母親一遍遍絮絮叨叨不厭其煩的叮嚀着;聽筒這頭,我一聲聲歡快平靜的答應着,仿若彼此間要把所有的惦記和牽掛融在這年年如約而來的端午中。

記憶裏,每一個端午節那天,一大早,母親會帶着我河塘或水渠邊有露水的地方採集一大把艾葉,以菖蒲作寶劍,以艾作鞭子,以蒜頭作錘子,又稱爲“三種武器”。她母親說,可以退蛇、蟲、病菌,斬除妖魔,還可以保佑一家人無論漂泊在何處都能平安吉祥的生活下去。這種念想一直在心頭溫暖了好多年,直到今日還依舊!

不過,讓秋雨難忘的還是掛香包和拴五色絲線了。小時候,對端午三寶不太懂,也就嚮往着那五顏六色各種各樣的香包和手腕花線了。清晰記得無論再忙再累,母親總要在這一天抽出時間和精力,用好看的絲線和花布給我們姊妹三個做飄着艾葉香味的香包。

老屋的小院,是解放前那種又窄又深的小庭院,母親搬來幾隻咯吱響的木椅子,坐在靠牆角的那棵粗壯的棗樹下,六月的風輕輕揚揚的拂過母親年輕娟秀的臉龐。一片片鵝黃柔軟的棗花飛舞着,簌簌而下,跌落在母親眉間和髮絲上,不一會兒,那一片片碎花布就在母親手裏跟變戲法似的成了一隻只活潑乖巧的花鳥蟲草,母親再用繡花線繡出溜圓眼,紅紅的脣,彩色的羽毛或尾巴,好看極了。

裝香包的原料當時在農村真的不常見,還好,村西頭的老中醫和爺爺是至交,他平日裏捻藥材剩下的蒼朮、白芷、菖蒲、麝香、牛黃、香附等餘物會讓爺爺拿回來一些,母親小心放在碗裏,攪拌在一起,用勺子一點點裝進做好的香包裏,用鮮紅的絲線鎖邊,最後,縫在我們的鞋子尖頭上、衣服肩下五六公分處。至今還記得,我的身上跳躍的小豬頭撅着嘴巴俏皮而活泛的跳躍着,同伴眼饞和羨慕的眼光讓我覺得自己就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公主!

花絲線不是現成的,母親做起來並不容易,她要把紅黃綠藍等不同顏色的線拆成一股股,相互錯開,搭配成看的花色,然後一點點在腿上捻成一整條,截成合適的尺寸,兩頭紮成蝴蝶結掛在脖子上,手腕上,腳踝上,一圈圈的,好看之極!偶爾,慧心的母親會從箱子最底層拿出自己當年的嫁妝,從上面取下幾個彩色珠子,栓在花線繩的兩頭,走起路來,叮噹悅耳。

小時侯是早產,體弱,這種香包和花線繩在我身上直到十二歲,有一年實在有些不好意思,母親還是箍着給我帶上,還說,“五月五,日以五彩絲係臂,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命闢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闢兵及鬼,命人不病瘟,”你這瘦猴丫,乖乖戴上,省的病怏怏的,讓我一次次的揪心!

後來,生活越來越好,北方也有了吃糉子的習俗了,這一天,母親和奶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很多。有蜜棗的,豆沙的,水果的,還沒出鍋,已經香飄滿院了,而我站在竈臺前流口水的讒相一直讓大人們忍俊不禁。

包糉子,江米,粘而香氣濃郁。然而,那個時候,生活在北方的我們,想要吃到南方的大米,除非狠下心來奢侈一回。讓我感動的是,每每端午的前幾日裏,母親就留心那些走村串鄉的大米商販,但凡聽到村子裏有叫賣聲傳來,母親總會撂下手邊的活兒,急忙跑出去瞅瞅。碰上了,一斤大米,要用好幾斤玉米或麥子才能換到,那白白透亮珍珠般的糯米,生生換走了父母沉甸甸的辛勞和艱辛,而母親心滿意足的'抱着換來的三五斤大米,臉上美滋滋的笑容卻一直沉澱在我心底。

北方少水,糉葉也是很難得的,多是用葦葉代替。蘆葦葉,窄窄的面,很脆,一不小心,會包爛的,所以一般只能包一次,不過,資源還是很豐富的,河塘水渠邊到處都是。母親會將蘆葦葉子採回家洗乾淨,小心地疊在一起,舀上一勺糯米,一雙靈巧的手隨意翻轉着卷幾下,一隻只棱角分明的菱形糉子就出來了。爾後,再用一根棉線纏繞起來捆紮結實,下到鍋裏,大火旺燒半小時,隨後小火慢慢溫着,過一會兒,就有一股子清甜的香味,慢慢的滲出來。

記憶猶新的是,那時的我,踮着腳尖,站在鍋臺邊,流着口水急切的等着糉子出鍋的驚喜和饞香,惹得母親憐愛的摸着我的頭:“丫兒,馬上就熟了!”然後,就是從廚房裏溢出的朗朗笑聲,和着四下彌散而出的糉子清香,化作一縷縷炊煙,嫋嫋升騰而去。

如今,又是端午了,由於笨拙,不會象母親那樣穿針引線的繡出活潑可愛的蟲草鳥獸香包,也沒學會母親包糉子的嫺熟和靈巧,但兒時的葦葉糉子裏裹着母親沉沉的愛,捆紮着歲月匆匆消逝時悄悄永駐的溫暖,卻一直在我心底,永不褪色。

高中端午節的作文範文6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節不久就到了,想必大家對去年過端午節的情形仍記憶猶新吧!現在我就介紹一下我家鄉的端午節吧!

我的家鄉――永昌,位於祖國的大西北,是座古城,歷史悠久,可如今也只是知道者微乎其微的小鎮而已。在彼,人們留心於早晚的雲蒸霞蔚,四時的風花雪月,並不太在意小小的端午節;在此,人們嚮往着都市的燈紅酒綠,生活的紙醉金迷,而忽略了小小的城鎮。他們都喜歡心目中美好的東西,卻不知在此邊陲小鎮中,端午節也是熱鬧非凡的。

家鄉的端午習俗可謂多種多樣。插茱萸。在端午的前幾天,人們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條)插於門楣之上,據說可以驅妖避邪。戴香包。大人們用布縫製成小布包,並將艾、蒼朮、板藍根等草藥包於其中,讓孩子或戴於項下,或繫於腰間,可增強免疫力。我的家鄉由於缺水,所以並不像江南等地划龍舟。在我家鄉,最典型的風俗便是吃糉子了(有些地方吃油糕)。將糯米洗淨,並配一把包,用棕葉寶成三角錐形,蒸熟,便成了香氣四溢、味甘可人的糉子了。在永昌吃糉子有一個講究,那就是在吃之前先祭屈原,在祭祖先,然後才能吃。

我最愛吃糉子。每逢端午節,我總要吃個夠,直到再也吃不下爲止。媽媽做的糉子十分可口。輕輕將棕葉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覺簡直妙不可言。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吃慣媽媽包的糉子,吃起別人包的,總覺得有些乾澀,不如媽媽包的香嫩。

不知怎的,每次吃糉子都會有同一種感覺。滿口噴香的糯米,氤氳香氣中,彷彿升騰起成敗英雄不滅的屈原,自己也彷彿回到了失落千年的楚國。不禁對靳尚、張儀與鄭袖的卑鄙無恥嗤之以鼻,爲屈原的氣節所折服。何爲英雄?生死契闊,氣吞山河?金戈鐵馬,仰天長嘯?都不是!而是喜笑悲歌氣傲然,九萬里風鵬正舉!隱隱的,似乎可見你將那無盡的沉淪拋進滾滾汨羅江,只有那涓涓流水重複着永不改變的晨昏。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你的心胸可吞日月,可囊星漢!整個世界因你而美麗!折斷柳條留不住的,是歲月的裙袂,挽短羅衣留不住的,還有你追尋真理的腳步……

忽然,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幽雅的餐桌。原來,手中的糉子已盡,才明白富貴名祿過眼雲煙,君王霸業恆河沙數,最終空留嘆嗟,沉淪不已……

糉子在口,母親在身邊,家鄉在心中。

高中端午節的作文範文7

又是糉葉飄香時,世間處處盈滿了喜悅的氣氛。

“節分端午誰自言,萬古傳聞爲屈原”,端午節是凝聚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傳統節日,深邃而又悠久。每當這時孩子們會在手臂繫上五彩線,帶上漂亮的香包,與父母一同去踏青。

對於北方的人們來說,端午節是個踏青的好時機,這時果園中,草地上,路邊,田野中處處生機勃勃,滿眼的綠,漫山遍野的綠,爲這個節日增添了色彩。古往今來就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習俗,而人們也不禁陶醉在山水之樂中。

今年,我同父母一起去了舅舅家果園,綠色出現在眼簾,依稀可以看到一兩抹紅色,走進才發現是嬌紅欲滴的櫻桃,小巧玲瓏的掛在枝杈間煞是可愛。將它們摘下洗淨後,一股腦的放在嘴裏,甜意用上心頭,不禁讓我感受到端午很甜。

接着,我們去了太奶家,在太奶家吃到了香噴噴的糉子,糉子中的果味濃香穿梭在脣齒間,黏黏軟軟的口感令人陶醉。這時,我不禁想到了屈原,那個吟誦“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偉大詩人。

屈原投汨羅江後百姓們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避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糉子的習俗。而古來就有“糉葉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的詩句,這也印證了端午節的悠久歷史。原來,端午很淳濃。

據資料說,香包也叫香囊或荷包,內裝的香料通常是用苞白朮、白芷等植物的根莖碾碎混合均勻製成的。而每到此時,孩子們都會帶着自己喜愛的香包和小夥伴們一起展示,玩耍,淡淡的香氣在風中盪漾,令人沉醉其中,原來端午很香。

香包中也蘊含着一縷春風,兩滴夏雨,三片秋葉,四朵冬雪,做成五顏六色的禮盒;打着七彩八飄的絲帶,用九分真誠,十分熱情,父母和老人對子孫的無限愛。

“淡淡煙雨淡淡愁,淡淡明月上西樓,淡淡魚兒水中游,淡淡蝴蝶落繡球,淡淡胭脂淡淡酒,淡淡酒解淡淡愁,淡淡思念贈與友。”牽着親人的手圍坐一桌感受端午的滋味,凝神品味節日的氣息。

高中端午節的作文範文8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節日,糉子、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

小時候過端午節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週,因爲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糉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是過節平常是什麼也吃不到的。說起糉子,它不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糉子的過程中,體現着樂趣。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泡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親一起包,綠綠的糉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棱形的糉子,包好後放在大鍋裏足足煮上3、4個鐘頭之後,母親把糉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涼了以後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麼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節早晨,起牀後,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後一直帶着,據說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裏,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裏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裏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回憶兒時過節是快樂的,節日的氣氛也比現在濃。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糉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糉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糉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糉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糉子。她在包糉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裏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糉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然後先放一個棗,接着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後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糉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糉子包完後,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後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糉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糉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糉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高中端午節的作文範文9

“節分難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首詩是爲紀念屈原而寫下的。端午節也是因爲屈原而流傳於世的。包糉子、賽龍舟等端午節特有的習俗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賽龍舟是因爲當時撈救投泊羅江而死的屈原所傳承下來的。

而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賽龍舟不再只是單純爲紀念屈原而舉行的了。它演變成了一項最富激情、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努力奮爭,拼搏向上的精神的運動。賽龍舟這項具有紀念意義的運動,不僅突破了時間、地域的界限,還成爲了國際性的賽事,得到了新的發展。

包糉子也是爲了紀念屈原,同樣具有不可替代的紀念意義。糉子本身是用江米或糯米做成的,再用蘆葦葉在外圍包上一圈,就算完成了。當然,糉子也有各種各樣的,不同的地區,就會包出不同的糉子。雖然形狀各異,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非常的香甜可口,雖然風味大不相同,但都寄託着老百姓對屈原這位偉人的思念。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又到了。可是,心中卻有一種淡淡的失落感。隨着社會的發展,端午節的節日氣氛也在逐漸減弱。端午節和衆多的中國傳統佳節一樣,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內涵,是我們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之說不只是爲了紀念屈原這一個,但卻是最有說服力的一個。關於端午節由來的傳說,雖是衆說紛紜,卻也爲它增添了不少神祕與魅力。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中華人民的想象力,也折射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端午節在我國已延續了二千多年的歷史,二千多年的歷史長河的積澱,從而賦予了它深厚的人文內涵。

其次,端午節還浸透了民族美好的情感,端午節的每一種延續下來的紀念活動,無不是寄託了古代人民美好的情感與心願。如果說端午節是因爲傳說而顯得更加動人,那浸透在端午節中美好的民族情感則讓它散發出永恆的魅力。傳說可以動人,而情更加感人!

節日豐富的人文內涵,在於挖掘和弘揚,有時我們的傳統節日之所以被某些人所冷漠,是因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不夠。我們的社會,應該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自覺保護意識,傳統文化絕不是“封建”、“落後”的代名詞,而應該成爲新時代我們引以爲豪、爲傲的民族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