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精華】端午節包糉子的作文400字合集九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爲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端午節包糉子的作文400字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華】端午節包糉子的作文400字合集九篇

端午節包糉子的作文400字 篇1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帶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民歌唱的就是端午節的各種習俗。

端午節這天,媽媽買來糉葉,端出泡過的江米,洗好蜜棗,準備開始包糉子。我也想自己動手包糉子,便自告奮勇要幫媽媽包糉子。我拿起糉葉一卷,挖了一大勺江米倒在糉葉裏,雙手一合,結果糉葉散開,裏面的江米也散落一地。看來包糉子並不像我想的那樣簡單。

媽媽笑着說:“你要仔細觀察,多多練習,就能包成一個漂亮的糉子”。我又一次拿起糉葉,認真觀察媽媽如何包糉子。只見媽媽不慌不忙地拿起兩片糉葉,捲成圓錐形,往裏面倒進少許江米,然後放入一顆甜絲絲的蜜棗,再倒入一些江米蓋住蜜棗,然後用糉葉包裹形成一個三角形,最後用繩子把糉子緊緊扎住,一個飽滿、精緻的糉子包好了!在媽媽的幫助下,我又嘗試了幾次,終於包成一個“合格”的糉子。

媽媽問我端午節爲什麼要包糉子,我知道那是因爲人民爲了紀念古代一位愛國詩人屈原。媽媽還說包糉子是流傳很久的民俗,我們要學會這門“技術”,更要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努力學習知識,長大才能做像屈原那樣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哎呀,我的糉子煮好了,我可要好好品嚐一下自己的勞動成果啊。

端午節包糉子的作文400字 篇2

你知道端午節吃什麼嗎?沒錯,是糉子。你知道這是爲什麼嗎?對,傳說是爲了紀念楚國愛國大詩人屈原。小糉子還有許多的謎語 ,我來給你們講兩個:“四角六邊斜,掉入鍋中間。鍋底翻跟斗,起來脫棉襖;四角六邊長,珍珠裏面藏,要吃珍珠肉,解帶解衣裳。”對了,今年的端午節又快到了,走在大街上,小糉子的香味傳千里。回到家裏,也是糉飄香。

糉子外面包着糉葉,它的顏色一般都是深綠色的,它還有四個角,六條斜斜的邊,有四個面,而且每個面都是三角形,樣子非常好也非常可愛。不知道糉子可不可以包成我最喜歡的金雕形,五邊形,六邊形,菱形,還有我喜歡的恐龍和火龍的形狀呢?糉子有各種各樣的味道,我們瑞安有甜鹹的糉子,四川有辣糉,廣州有酸糉。甜的糉子有:蜜棗,豆沙,水晶糉等等;鹹的糉子有:肉糉,鹹蛋,菜乾,蠶豆,香菇糉等等。其它種的味道,我就不知道了。不過,糉子的味道應有盡有。 要是你想吃糉子也要有講究,首先要解開繩子,再剝開糉葉,裏面露出黃色的糯米糰,而且黏黏的,像小小的金字塔模型,又像一個小朋友露出了黃色的笑容,誘人極了!你把糉子放在鼻子底下一聞,又誘人又甜的香味撲鼻而來,讓人直流口水,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糉子的味道讓我回味無窮,我還想再吃一個。

我真是太喜愛糉子了,因爲糉子色香味俱全,非常好吃,我真想每天都能吃到糉子。如果我也會包糉子,那就太棒了。還有,要是糉子有冰激凌味和巧克力味,那真是太棒了。

端午節包糉子的作文400字 篇3

端午節快到了,這是爲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的民間傳統節日。

按規矩,在端午節那天,要吃糉子鴨蛋什麼的。以往不怎麼吃糉子,現在有時倒心血來潮,想吃下糉子,不僅想吃,更想親手包一包。

奶奶是包糉子的一把好手,包出來的糉子能和商店裏賣的媲美。於是,我便向奶奶討教如何包糉子。站在奶奶的旁邊,看奶奶嫺熟的包着糉子,心裏癢癢的。奶奶將三片糉葉疊在一起,折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一隻手拿着糉葉,另一隻手則下餡料,第一層是大米,第二層是剝了皮的綠豆,第三層便是肥豬肉和鹹蛋黃,最後一層又是大米,這樣一層層地疊上去,香味就完全保留在糉子裏面了,味道自然特別好。看着奶奶如此麻利地幹活,很想試一試。

我也拿起三片糉葉,十分生疏地折成三角形的樣子,裝模作樣地學着奶奶。不過接着問題問題就來了,我下的料總是從底部漏下去,試了好多次都是這樣,最後,我很不耐煩地將糉子一丟,說:“我不學了,在21世紀,什麼東西都可以在商店買到,還用得着學這些東西嗎?”奶奶說:“學東西,就要學徹底,不要一遇到挫折就撒手不幹,這樣半途而廢 是學不到任何知識的。”奶奶給了我一番鼓勵,我就請教奶奶。奶奶說:“疊糉葉時,折成三角形的形狀後,還要按同樣的方向,往裏面折,雖然剩下的口更小,卻不用擔心餡料會從下面漏出來。”我試了試,果然如此。最後,綁糉子時,我卻不小心將糉子打散了,我還是沒有成功,心中有小小的失落,但我覺得其樂無窮。

和奶奶一起包糉子的事,想起來心裏甜甜的。

端午節包糉子的作文400字 篇4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爲“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端午節到了,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認爲簡單的包糉子根本難不住天才的我,不學自通。誰知,當我真正去包時,才明白包糉子是門手藝,能包得漂亮而結實非常不容易。

初四下午,我就跟着媽媽學包糉子,媽媽拿了一張糉葉,用手一捲,糉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拿了一張糉葉,想 把它捲成圓錐形,可就是卷不好,捲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媽媽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住糉葉一角,右手將糉葉的另一角往裏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鬆一些。”在媽媽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糉葉。

接着,媽媽在空心圓錐形的糉葉裏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勺舀一些糯米放在裏面,然後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得緊緊的。我也在糉葉裏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時,不是把糉葉弄破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媽媽說:“搖動筷子的時候要輕一些,把糉葉捏緊些。你看――”媽媽邊說邊示範,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糉子像點樣子了。

最後一道工序捆繩。只見媽媽兩手捏緊糉葉,用繩子在糉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糉子就包好了。

吃着自己包的可愛的糉子,幸福極了。透過這次包糉子,我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學好一種本領,就必須誠心、細心,還要有恆心。

端午節包糉子的作文400字 篇5

“五月天,是端陽。插艾葉呀,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兒歌說的就是過端午節的情景。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又稱端陽節、重午節。相傳戰國時期楚國二閭大夫屈原因爲愛國理想不能實現而抱石投江自殺。人們爲了紀念屈原,就把他的投江日——農曆五月初五定爲了端午節。每年一到這個日子,賽龍舟、吃糉子就是主要的活動。據說人們賽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爲了不讓河裏的.魚兒不去吃屈原的遺體。

不過,在我外婆家,至今還保留着端午節吃糉子、戴香囊的習俗。每年端午節,外婆會給我們一家包糉子吃。她和我媽先去採摘一些新鮮的竹葉,清洗乾淨——先放進熱水中煮一煮,同時將準備好的糯米浸泡好以後,外婆就開始包糉子了。每次她選取兩三片葉子,左右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地往裏一卷,捲成一個圓錐體,接着往裏面小心翼翼地放糯米,最後用棉線綁住。一個糉子“寶寶”就誕生了。外婆喜歡根據每個人的口味包不同的糉子:我喜歡吃白糉;媽媽喜歡吃肉糉;外公喜歡吃黑米糉……哪些穿着綠衣裳的寶寶在爐火上煮着,還沒出鍋呢,空氣裏就已經瀰漫着糉子的香味了,叫人饞得直流口水,我恨不得立馬拿出來狂吃。

端午節前夕,媽媽會給我在褲子或衣服上佩戴香囊。我的香囊是藍色的,十分香,走到哪都能聞到。聽媽媽說,香囊裏面的艾葉和雄黃有辟邪驅瘟的作用。

我的最愛——端午節。就是這樣歡樂、祥和的一天度過。

端午節包糉子的作文400字 篇6

小時候,一到端午節,我就會讓奶奶做十幾個小糉子。可是,去年的端午節奶奶卻對我說:“小旭呀,你也不小了,該學會自己包小糉子了。”我高興地點了點頭,因爲在我的眼裏,包糉子是件非常有趣的事。

開始包糉子了,奶奶幫我準備好了糉子餡和糉葉,她就開始一步一步地教我包糉子。奶奶說:“包糉子首先要把糉葉捲成你想要的糉子的大小”。奶奶一邊說一邊給我做示範動作,“接着在卷好的糉葉裏放上糯米,還要把糯米壓緊,這樣包出的糉子纔好吃,然後在中間放上一個小棗,最後把糉葉包起來用繩子紮好。”這樣,一個可愛的小糉子就包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拿了糉葉,把糉葉先捲成了非常小的一個“窩”,然後就照着奶奶教我的步驟包起了糉子。可是在奶奶手裏聽話的糉葉,到了我這裏卻不聽使喚了,還沒等我拿繩子扎,餡就全散了,第二個,第三個......一連包了好幾個,都是如些,我有點泄氣了。原來糉子好吃,卻這麼難包呀!奶奶看出了我的變化,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做什麼事都會遇到困難,可不能在困難面前低頭。”聽了奶奶的話,我不好意思放棄,只好接着包。不知道是第幾個了,我包的第一個糉子終於“問世”了,它雖然沒有奶奶包的好看,但我還是很高興,我總算學會了包糉子。一個下午過去了,我包了好多小糉子,後來包的比前面包的就好看多了,奶奶看了,一個勁地誇我心靈手巧。奶奶還把小糉子串在一起,據說這樣象徵着好運連連。

我不僅學會了包糉子,而且還懂得了要不怕困難的道理。

端午節包糉子的作文400字 篇7

今天是端午節,中午我們吃了買的糉子,也想親手包一下糉子。我們先在電腦上查查怎樣包糉子和需要的材料,還有要煮多長時間。大概知道了怎麼包糉子以後,我和媽媽買材料包糉子。

到了超市,我們先找到賣江米的地方,買了大約2千克的江米。找到賣糉葉的地方,買了3包糉葉。又去到賣豆沙的地方買了一袋500克的豆沙。

回到家,按照查到的方法把江米和糉葉洗乾淨後浸泡在水裏。24小時以後就可以包了。

第二天中午放學後,我發現米上漂着一層白白“泡沫”。我問媽媽:“這米是怎麼了?”媽媽說:“可能快泡壞了。”媽媽聞聞了,又說:“還沒壞,但是,吃完飯要趕緊把糉子包啦。”

吃完飯,我們準備好糉葉、江米、豆沙和蜜棗。我和爸爸媽媽都想一試身手,爸爸先出手,可惜包了個四不像。爸爸包的第二個比第一個好點,可是還是一個四不像。然後爸爸就不包了,睡午覺去了。剩下的就是我和媽媽包了,包的方法是這樣的:先把糉葉弄成一個漏斗形,再用切碎的蜜棗堵住口,然後往裏面放米,快滿的時候,在封口處再放幾塊蜜棗,保證煮的時候不漏米。接着用剩餘的葉子沿着封口往下卷,卷的既要緊也不要漏米。最後,用線緊緊纏繞住,並且繫緊。

下午放學後,我和媽媽立刻開始煮糉子。大約要煮兩個小時,煮的時候要用東西壓住糉子,以防漏米。糉子的香味兒“遠道”而來,香氣撲鼻。(雨諾在臥室寫作業,因臥室離廚房比較遠。所以他用了“遠道”)

糉子煮好了,果然親手做的東西就是好吃。

端午節包糉子的作文400字 篇8

“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端陽處處祥。“在柔情的六月初,端午節終於到來了。

街道上、集市裏,處處都是吆喝着的小販和熱熱鬧鬧的人羣,他們和飄着糉子香的城鎮,構成了一道端午的風景線。

打小,我就喜歡吃外婆包的糉子。每到端午節,外婆就會親自下廚,爲從遠方趕回來的兒女做美味的糉子。今年也不例外,遠在重慶的舅舅一家和媽媽一家一大早就匆匆地趕回了外婆家。

幾天前,外婆就開始馬不停蹄地準備包糉子的材料:糯米、肉餡、葦葉等,爲的就是能夠讓難得一見的兒女吃上美味的糉子。數張葦葉被外婆一張張洗乾淨,用沸水煮軟後,整齊地晾在一旁。而用來包糉子的糯米是由外婆親自栽種的,按外婆的話說:“自家的糯米纔夠香,比起外面賣的那些不知好了多少倍。”

包糉子前,外婆一個人就包攬了所有的準備工作,從不用別人插手。不一會兒,外婆的老屋裏便瀰漫着糉子餡料的誘人香味。

“包糉子嘍!”外婆、外公、舅舅、舅媽一行人圍到了小桌邊,一邊用熱氣騰騰的冒着熱氣的餡料包糉子,一邊說笑着。笑得最開心的自然要數看到全家人團聚的外婆了。

沒過多久,糉子就包得差不多了。外婆又一陣忙碌後,桌上就擺滿了香噴噴的糉子。深綠色的葦葉包着雪白的糯米,加上各種餡料,蘸上白糖,清香撲鼻。一家人都不禁對外婆的手藝嘖嘖讚歎,外婆笑得合不攏嘴,說:“你們大城市裏,哪裏吃得到這麼正宗的糉子喲!”

我突然明白了,外婆包的糉子之所以如此美味,是因爲每個糉子裏都浸透着外婆對兒女的愛。

端午節包糉子的作文400字 篇9

“包糉子嘍!包糉子嘍!”好開心呀,今天是端午節,是我日日盼望的日子,在這一天裏,我可以包很多好吃的糉子,做很多可愛的香包。這不,媽媽正準備着包糉子的材料呢!

因爲我從來沒有親自包過糉子,所以非常地激動。媽媽把材料端到桌子上。我一看:有糉葉、江米、蜜棗、綠豆和花生。我看着這可愛的糧食寶寶,馬上就被包起來蒸熟進入我們的肚子裏,我心裏實在有些不忍。

包糉子開始嘍!媽媽問我:“童童,你第一次包糉子用不用我教你呀?”我想了想:我很不喜歡那糉子的樣子,要不我就來個創新,自己想包成什麼樣,就包成什麼樣吧!於是我對媽媽說:“不用了,我自己包。”說完我便拿起糉葉開始忙活起來。

我想了一個不錯的包法,就是包成一個毛筆型的糉子。我先把糉葉橫着放在桌上,然後均勻地灑上江米,旁邊再放上一個可愛的蜜棗寶寶。然後我拿起糉葉的一邊向另一邊卷,再把兩頭的口封上。最後我拿起線繩,準備把它纏起來,可是那淘氣的江米就是不聽話,總是鑽出來,我想可能是它們不想“洗桑拿”的緣故吧!最後,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拴”好。我的第一個糉子可算包好了!我驕傲地看了看媽媽,哇!這麼快,從開始到現在,她都已經包了四個了!於是我加足馬力,拼命地包。過了兩個小時,我們終於把糉葉和江米給包完了。最後,我們把它們放進鍋裏讓它們“洗個桑拿”。

兩小時後……

兩小時後,一股芬芳撲鼻的糉子香味,飄進了我的鼻子。我急切地開啟鍋蓋,找出我包的毛筆糉子,剝開一嘗,啊!好美妙啊!而且那種味道與其它糉子都不一樣,因爲,那裏包含了我的用心、我的勞動、我的智慧。

這個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使我感受到了無盡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