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精品】包糉子作文四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包糉子作文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包糉子作文四篇

包糉子作文 篇1

今年的6月16日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相傳古代詩人屈原就在農曆五月初五這天投江自殺,後人爲了紀念他,把這天當作節日,有吃糉子、賽龍舟等風俗。上個星期天,我和媽媽包了許多糉子。那天,我看到媽媽在包糉子,感到非常好奇,就問媽媽能不能教教我,媽媽爽快地答應了我,給我做起了示範。

只見她先挑了一大一小兩張糉葉,疊在一起,然後用雙手捏住兩張葉子的兩端,捲成一個漏斗形,放入米和肉,最後封口、扎繩。

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拿起兩張糉葉想捲成一個漏斗形。誰知這糉葉並不聽我使喚,老是變成一些奇形怪狀的樣子,後來還是媽媽手把手地幫我做出了漏斗形,然後,我用勺子舀了一些米放進去,又夾了一塊香噴噴的醬肉,接着我又要了一點米覆蓋在肉上面。當我蓋上糉葉,準備用繩子紮起來時,突然一不小心手一鬆,米稀里嘩啦地散落了一地。第一次包糉子也就此宣告失敗。我有點灰心,媽媽鼓勵我說:“沒關係的,來,再包一次試試!”我聽了這話,又有了信心,我就不相信包不好一隻糉子。第二次包糉子開始了。前面都進行得非常順利,越到後面,我就越加小心。又到了扎繩子這一步,媽媽提醒我:“你現在還不熟練,動作要放慢些,當心一點。”我也越發謹慎起來。我拿起一根長麻繩,再包好的糉子外面繞了又繞,直到紮緊,最後打了一個結。在檢查了幾次,都沒有漏洞後,我才放心地把它交到了媽媽的手中。媽媽看了看,直誇獎我:“做得真不錯!”

今天我真高興,因爲我學會了包糉子。人生中有多少次第一次,我將會不斷去嘗試。

包糉子作文 篇2

綜合課上,老師教我們做許多手工藝品。令我最難忘的數做“糉子香包”了。

當老師發給我們一人一張又細又長的紙條的時候,我們以爲又要寫對聯了呢!沒想到老師是要教我們做糉子香包呢!老師指導我們先把紙條折成一個一個小三角形,然後把“第一家的房頂”和第二家的房頂”挨着,在裏面塞上香料,便成一個“香兜兜”了。再用“第三個房頂”把這個“香兜兜”的口封住。最後用其它的三角形把這個用三個“房頂”組成的“糉子香包”一層一層地包起來。老師邊說邊做,津津樂道,我們也是興致勃勃地跟着老師一步一步的折,覺得津津有味。可是,我折了老半天,卻連個糉子的形狀都還沒做出來,真是一籌莫展啊!看見別的同學都在請教會折的`同學,我靈機一動,去找老師。我興高采烈地走到老師身邊,老師一絲不苟地教我,我也是一心一意地在學。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我在老師的“英明指引”下,成功地做出了一個“小糉子”。

接下來老師教我們在“糉子”上面繞線了——“先拿出毛線,沿着直角往下拉,遇到尖角繞半圈,遇到直角拐彎……”老師依然是那樣津津樂道,聚精會神地做着。瞧,同學們都在問老師,但老師還是不厭其煩地教着。我也想去請教老師,但卻躊躇不定,最後決定靠自己。是啊,這一次我要靠自己,靠自己纔是英雄!

我在座位上研究着,我左弄弄右擺擺,終於我成功了——毛線在我的“糉子香包”上像樓梯一樣一層一層、平平整整地纏了上去,形成的圖案真的不只是一點點好看哦!

最後下課了,我也在下課之前把我自己做的糉子香包交給了老師。這節課,我親手做出了一個糉子香包,似乎親身體驗了過端午節的快樂!看來,過傳統節日,還真的需要自己動手,親身體驗,方能體會其中的無窮樂趣啊!

包糉子作文 篇3

星期天,我和媽媽去雨花客廳參加“包糉子、做香包、慶端午”活動

等所有小朋友都到齊了,吳老師安排大家做好。首先,吳老師發包糉子所需要的材料:糉葉、糯米和繩子。接着,吳老師就請一位老奶奶教們包糉子:第一步,選2-3片糉葉,把這些糉葉錯開摺疊,用上面的糉葉壓住下面糉葉即可。第二步,把糉葉摺疊成漏斗形狀。第三步,在這個漏斗中先放一小半糯米,糯米和漏斗持平即可,太少了糉子很癟,太多了包不住。第四步,摺疊糉葉,把糯米全部包住,用棉線纏繞糉子4-5圈,繫上活釦,吃糉子的時候方便解開。我按照奶奶教我的步驟認真的做了起來,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一隻糉子在我的手裏誕生了。接着,我又包了第二個,第三個......

包完糉子後,吳老師叫我們休息一會兒,又開始教我們做香包:首先,將布塊反面對摺,將針從底部穿出,縫上珠子和吊墜。再將布塊的兩邊縫上,上面留5釐米左右先不縫,然後在這個地方縫上繩子。這樣,繩子往兩邊拉就可以收緊成一個口袋。最後,將布塊翻到正面,在裏面放上乾的艾草,最後把口收緊,香包就做好了。我拿着香包左看右看,真是愛死了!

今天真是豐富多彩的一天啊!

包糉子作文 篇4

今天是臘月二十五,外婆拿出一張大圓桌,又在上面放了糉葉、繩子、糯米等材料。噢,要包糉子了!

外公是包糉子的能手。你看,他熟練地把兩片糉葉隨便一扭,尖角畚斗的形狀就出來了,然後,他就往裏面放米,又用手壓實,把畚斗口處多餘的糉葉按下,剛好做畚斗的蓋子,再拿過繩子紮緊。也不見外公怎樣的動作,一個糉子三兩下就完工了。

我看得入了神,手不由自主地拿起了兩片糉葉,學外公的樣一扭,嗨!也成了尖角畚斗!挺簡單的嘛!我得意洋洋地給外公看。外公只用眼瞟了一下就說:“不行!”我一愣,疑惑不解地問:“爲什麼?”外公放下手中包好的糉子,拿過兩片糉葉說:“包糉子可是有講究的。你看,這糉葉光滑的一面是正面,反面粗糙些,柄莖突出。做畚斗時,就要正面朝裏,反面在外。另外,葉柄要朝左,然後扭成畚斗形。”外公一邊說一邊放慢了速度給我做示範。等我學着把畚斗做好了,外公一邊放米一邊講解:“米不要放得太滿,八分滿就可以了。接着用右手掌心把蓋子蓋上,右手按在蓋子上,倒過來變成右手在下左手在上。用右手手指捏住邊沿,把多出來的糉葉按在糉子外表面,最後用繩子捆緊。”說着外公晃了晃剛纔邊說邊做的糉子。

我在自己畚斗裏放上了米,按外公說的做了起來,可我的蓋子好像太小了,蓋上後還有一個洞口。外公一邊手不停地忙着自己的活,一邊指導我說:“做畚斗時,葉柄一邊要在外面,而且要留得長一點。你留得太短,所以蓋不上了。”我只好倒掉米,重新做畚斗,可蓋蓋子時,還是有個洞,這次不等我發問,外公就說:“米太多了。八分滿就夠了。”我馬上減去了一些米,果然,洞就消失了。等我紮好繩子,我大大地鬆了一口氣。我的第一個糉子終於誕生了!我要把它留給媽媽品嚐!我拎着它左瞧右瞧,怎麼不太像糉子?外公說是米壓得不實,扎得也不夠緊的緣故。嗨,多練幾次就好了!

晚上,我吃上了香噴噴的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