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必備】包糉子作文四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包糉子作文4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備】包糉子作文四篇

包糉子作文 篇1

星期天,我和媽媽去雨花客廳參加“包糉子、做香包、慶端午”活動

等所有小朋友都到齊了,吳老師安排大家做好。首先,吳老師發包糉子所需要的材料:糉葉、糯米和繩子。接着,吳老師就請一位老奶奶教們包糉子:第一步,選2-3片糉葉,把這些糉葉錯開摺疊,用上面的糉葉壓住下面糉葉即可。第二步,把糉葉摺疊成漏斗形狀。第三步,在這個漏斗中先放一小半糯米,糯米和漏斗持平即可,太少了糉子很癟,太多了包不住。第四步,摺疊糉葉,把糯米全部包住,用棉線纏繞糉子4-5圈,繫上活釦,吃糉子的時候方便解開。我按照奶奶教我的步驟認真的做了起來,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一隻糉子在我的手裏誕生了。接着,我又包了第二個,第三個......

包完糉子後,吳老師叫我們休息一會兒,又開始教我們做香包:首先,將布塊反面對摺,將針從底部穿出,縫上珠子和吊墜。再將布塊的兩邊縫上,上面留5釐米左右先不縫,然後在這個地方縫上繩子。這樣,繩子往兩邊拉就可以收緊成一個口袋。最後,將布塊翻到正面,在裏面放上乾的艾草,最後把口收緊,香包就做好了。我拿着香包左看右看,真是愛死了!

今天真是豐富多彩的一天啊!

包糉子作文 篇2

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這一天人們是爲了紀念大詩人屈原,包糉子、吃糉子,還舉行賽龍舟等慶祝活動,我的最愛是包糉子、吃糉子。

快到端午節了,媽媽提前從超市買好了竹葉、糯米和蜜棗。這天,我和媽媽一起包糉子。媽媽先煮竹葉。我問媽媽竹葉爲什麼要煮?媽媽說可以消毒,還可以讓竹葉變軟,包糉子會好包一些。竹葉煮了一會兒,就飄出了香味,我聞着有點糉子的味道,好香啊!媽媽把煮好的竹葉放到水裏,把頭上硬的部分和葉尖剪掉,把泡好的糯米端過來,並拿來白棉線和蜜棗。

開始包糉子了,媽媽拿起兩片竹葉交錯放好,然後把一頭彎成像漏斗一樣的三角,先用勺子放一勺米,再放兩顆蜜棗,然後再添一勺米,最後把上面的糉子葉壓下來,只見媽媽的手一轉,糉子的`樣子就出來了,接着媽媽用線綁緊。瞧!一個三角形的糉子就包好了,跟賣的一樣。我在一邊幫媽媽遞竹葉、拿蜜棗、剪白線,不一會兒就包了好幾個。看着媽媽包,我也躍躍欲試,想親手包一個。媽媽看出了我的心思,給了我兩片竹葉,我學着媽媽的樣子,包了半天也沒有包好,一不小心手裏的糉子散了,米都撒了出來。真是看着容易做着難啊!

後來在媽媽的幫助下,我好不容易包好了一個樣子怪怪的糉子。糉子包好後,媽媽放到鍋裏煮,我好期待呀,一會兒就去廚房看了好幾次。終於煮熟了,我吃着香甜的糉子心裏真高興。

包糉子作文 篇3

今天是臘月二十五,外婆拿出一張大圓桌,又在上面放了糉葉、繩子、糯米等材料。噢,要包糉子了!

外公是包糉子的能手。你看,他熟練地把兩片糉葉隨便一扭,尖角畚斗的形狀就出來了,然後,他就往裏面放米,又用手壓實,把畚斗口處多餘的糉葉按下,剛好做畚斗的蓋子,再拿過繩子紮緊。也不見外公怎樣的動作,一個糉子三兩下就完工了。

我看得入了神,手不由自主地拿起了兩片糉葉,學外公的樣一扭,嗨!也成了尖角畚斗!挺簡單的嘛!我得意洋洋地給外公看。外公只用眼瞟了一下就說:“不行!”我一愣,疑惑不解地問:“爲什麼?”外公放下手中包好的糉子,拿過兩片糉葉說:“包糉子可是有講究的。你看,這糉葉光滑的一面是正面,反面粗糙些,柄莖突出。做畚斗時,就要正面朝裏,反面在外。另外,葉柄要朝左,然後扭成畚斗形。”外公一邊說一邊放慢了速度給我做示範。等我學着把畚斗做好了,外公一邊放米一邊講解:“米不要放得太滿,八分滿就可以了。接着用右手掌心把蓋子蓋上,右手按在蓋子上,倒過來變成右手在下左手在上。用右手手指捏住邊沿,把多出來的糉葉按在糉子外表面,最後用繩子捆緊。”說着外公晃了晃剛纔邊說邊做的糉子。

我在自己畚斗裏放上了米,按外公說的做了起來,可我的蓋子好像太小了,蓋上後還有一個洞口。外公一邊手不停地忙着自己的活,一邊指導我說:“做畚斗時,葉柄一邊要在外面,而且要留得長一點。你留得太短,所以蓋不上了。”我只好倒掉米,重新做畚斗,可蓋蓋子時,還是有個洞,這次不等我發問,外公就說:“米太多了。八分滿就夠了。”我馬上減去了一些米,果然,洞就消失了。等我紮好繩子,我大大地鬆了一口氣。我的第一個糉子終於誕生了!我要把它留給媽媽品嚐!我拎着它左瞧右瞧,怎麼不太像糉子?外公說是米壓得不實,扎得也不夠緊的緣故。嗨,多練幾次就好了!

晚上,我吃上了香噴噴的糉子。

包糉子作文 篇4

每年的端午節,我都會品嚐到奶奶親手包的糉子。是那樣的香甜。

奶奶總會是在端午的前一天就把糉子包好,然後放到鍋裏煮熟。然後張羅着大伯、姑媽和街坊鄰居們一起來分享。

奶奶包的糉子個大餡足非常好吃,大家總是誇她的糉子比街上賣的糉子好吃。那敢情是沒法比的了。奶奶包了幾十年的糉子了,那技術簡直是一流的。

每當大家圍坐在一起品嚐奶奶包的糉子時,大家的臉上充滿了幸福的笑容,品嚐着生活的甜蜜。而我每當吃糉子時,就會想起奶奶那雙蒼老有利的雙手包糉子時的情景,我的心裏充滿了喜悅和感激。其實,我的奶奶患有嚴重的糖尿病,平時根本吃不了甜食的,但是每次她總是不辭辛勞的爲了大家,而自己並不能吃上多少。

糉葉飄香,一年又一年。歲月如歌,愛到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