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包糉子的作文(通用22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包糉子的作文(通用22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包糉子的作文(通用22篇)

包糉子的作文1

“糉王誕生了!糉王誕生了!”當我還在睡夢中時,就被這陣噪聲吵醒了。這是怎麼回事呢?讓時光倒流一小時吧!

一羣人正擡着一座跟小山一樣的糉葉,喊着口號走進一個大帳篷裏。人羣因爲好奇心像潮水一樣涌進了帳篷。不一會兒,帳篷裏擠滿了大大小小的人們。

那羣人正式宣佈:開始包“糉王”。這時,有人盤起了手:“切!誰信你們能包出糉王呀,肯定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糉子!”有的人興奮地大聲:“快點!快點!讓我們看看糉王是長什麼樣的……”

那羣人不慌不忙地將糉葉浸在水裏,給糉葉們洗了一個熱水澡。糉葉們直說:“好舒服啊!好舒服啊!”洗完熱水澡,人們又將它們掛在繩子上曬太陽。它們在空中懶洋洋地伸了幾個懶腰。

再去看看大鍋裏,大鍋里正有一些糯米大哥在裏面遊着泳。游完泳,它們也被撈上來,躺在一旁的草蓆上曬太陽。

曬完太陽,人們又將它們倒在鋪滿糉葉的大地上,還依次在它們身上放上烤熟透的乳豬,一個牛頭。人們將它包起來,用麻繩綁起來,放到大鍋裏煮。一分鐘、兩分鐘……一小時過去了,"糉王"終於出世了!

我趕緊穿上衣服,跑了出去。哈哈!我跑出去不早不晚,正好是品嚐時間,我還嚐到了一些呢!

每當我嚐到了糉子的時候,就會想到這次吃“糉王”的場景,真是記憶猶新呀!

包糉子的作文2

有一年的端午節令我印象深刻,約在我六、七歲的那一年。

這一年,我們打算自己包糉子。於是,媽媽在京東買了材料糉子葉和糯米。材料剛送到,我就讓姥姥快泡糯米、糉葉和棗,明天好包。

第二天,端午節到了,上午我們就開始包糉子了。我興奮地拿起一片糉葉,可遲遲沒有動手,同時皺起了眉頭,因爲我不會包啊!我決定先看媽媽包幾個,剛開始她包的還行,往後越來越好。我像媽媽那樣包了起來,可剛倒入糯米,這些米就從底下漏了出來,不像糉子,倒像個漏斗。姥爺見米撒到桌子上了,趕忙把桌子上的米拿到洗碗池洗了洗,又放回碗中。姥爺拿走我手中的糉葉,讓我看他是怎麼包的。姥爺做得太快了,我只學會了我原本就知道的一步舀米。

我不得不找媽媽,可她給了我兩片糉葉,我奇怪地問:“媽媽,你怎麼給我兩片糉葉?”說着,她也拿起兩片糉葉,然後回答:“你小,一片葉子包不好會漏。”媽媽先把糉葉的一端做漏斗形,舀一些糯米。我也做成漏斗形,剛要舀米,媽媽說了聲:“停!苗苗你要是把米舀進去,它們不得從漏斗裏漏出來?”我知道了媽媽的意思,把勺子放下,將糉葉做成沒洞的漏斗,然後繼續舀米。我剛舀了一半,“停,”一個聲音響起,是媽媽,她往裏面放了一個棗後接着說,“好了,可以了。”米舀完後,我先看媽媽怎麼包,然後學着她包。我像她那樣,先把糉葉向自己的方向折,然後再向下折,包完啦!我剛拿起線,又放下,問媽媽:“我可以用紅線包嗎?這樣好認。”

我綁完後,又做了一個糉子,全家人都說我聰明,一學就會。這次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以後再也不會爲包糉子犯愁啦!

包糉子的作文3

“端午節,糉飄香”。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來了,今年的端午節,我準備向爸爸媽媽學習包糉子。

我和爸爸媽媽共同準備了包糉子的原材料:用各種調料醃製好的香噴噴的肥瘦豬肉、泡到水裏的白花花的糯米、寬而大金燦燦的竹糉葉。我想:“包糉子就是把米包到糉葉中,這也太簡單了。”於是,我拿起糉葉,放上糯米,就開始卷糉葉,試圖將糯米捲到糉葉中,誰知一顆顆的糯米根本不聽話,跟我玩起了遊戲,有的跳到了糉葉外邊,有的跳到了地上,有的跳到了我的手背上,有的又跳回了水裏……可爸爸媽媽手中的糉子中的糯米卻乖乖地躺在糉葉中。我趕緊向媽媽請教包糉子的要點,並目不轉睛地盯着爸爸手中漸漸成形的糉子。

我按照媽媽教給我的方法繼續包:將糉葉捲成類似錐形的樣子,先放入一些糯米,一塊豬肉,再放入一些糯米蓋住豬肉,用上邊餘出的葉子包裹住。“哎喲,糯米又跳出來了!爸爸,怎麼辦呀?”我着急地喊着。爸爸說:“糯米有點多,把最上邊一層糯米輕輕地抹掉。”我將糯米抹掉一些,果然,糉葉中的糯米變乖了,不往外跳了,我將包好的糉子用線纏繞好。我又包了一些紅棗味的糉子和一些肉味的糉子,一個比一個包的好,有的甚至比爸爸媽媽包的還要好,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呀!

這次包糉子既讓我學會了製作端午節的傳統美食——糉子,又鍛鍊了我的動手能力和廚藝。

包糉子的作文4

美國有風趣的愚人節;墨西哥有可怖的亡靈節;巴西有熱情四溢的狂歡節;德國有熱鬧歡快的啤酒節中國也有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端午節。今天,我就過了一個十分特別的端午節。

一大早,我們班門前的走廊裏擺滿了大大小小的鍋碗瓢盆、糉葉以及糯米。這下學校變成了後廚,這回有好戲看嘍!我心想。當家長們把這些東西端進教室時,同學們都沸騰了,個個摩拳擦掌,都想小試牛刀,炫炫自己的手藝。我也難以掩飾自己激動的心情,坐立不安。

一位家長來到我們小組教我們包糉子。首先,她拿起兩片糉葉,將它的低端向右上方捲成一個錐子形,接着往錐子裏面放些糯米和蜜棗,用手按實。然後,她把多出的糉葉向下一翻蓋住錐子的口,再用剩餘的糉葉緊緊地將糉子裹一圈。最後,把糉子用線繩纏幾圈打個結。一個三角形的糉子便大功告成了。

看着阿姨駕輕就熟的動作,我心想:soeasy,簡直是小菜一碟!我學着阿姨的模樣自己嘗試起來:先把糉葉捲成錐形,再往裏面填些糯米。前兩步好好的,可偏偏到了第三步出了差錯。我把糉葉向下一卷,譁糯米灑了一桌,這下我傻眼了看來包糉子也是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啊!阿姨見了。走過來對我說:這個錐形下面的尖一定要收住,不能有一點洞。說罷,阿姨又給我做了一個示範,我瞬間茅塞頓開。經過阿姨的指導,我成功地完成了我的第一個糉子作品。

經過一番辛苦的勞作,甜香軟糯的糉子終於出鍋了!當我品嚐着自己的勞動果實,我不禁感慨道:在學校裏和同學們一同包糉子,我還是頭一回呢!這個端午節真難忘!

包糉子的作文5

"五月五,過端午。"每年的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糉子,我家也不例外。

端午節前一晚,包糉子是媽媽的頭等大事。看着媽媽包糉子,我也在一旁有模有樣地學着。媽媽說:"要不要教你包糉子?"我看了一眼糉子說:"不就是包幾個糉子嗎,能難倒我?我又不是千金大小姐。"聽我這樣說,媽媽笑了。

我拿起兩片糉葉就包了起來,我先將糉葉捲成一個圓錐形,然後往裏面放糯米——呀,米從下面的小洞漏了出去。我悄悄地觀察媽媽包糉子的步驟,重新開始包。這一次操作前半部分挺順利,可是後來裝了糯米之後,米太多,鼓鼓的,捆不起來了,於是第一個糉子以失敗告終。第二個雖然勉強包好了,但在捆紮的時候用力過猛,線"嘭"的一聲斷了,又失敗了。媽媽在一旁大笑起來,學着我的口氣說:"喲,不就是包幾個糉子嗎?我又不是千金大小姐。"這時爸爸走過來,得知詳情也大笑起來。真是氣死我了,我心想:你們等着,不就一個糉子嗎,老師常教育我們"失敗是成功之母","在哪裏跌倒就在哪裏爬起來"。我又開始包起來,吸取剛纔失敗的教訓,我卷好糉葉,裝進適量的米,用適當的力度擱好了糉子——哇,成功了,終於成功了!我得意地把自己的勞動成果展現給爸爸媽媽看,換來了他們的陣陣掌聲,他們爲我豎起大拇指。看着自己的"傑作",我得意地笑了。

端午節到了,主角上場了,我把煮好的糉子整齊地放在盤子裏,我們拿起糉子,蘸上白糖有滋有味地吃着,一家人說說笑笑,可開心了!

包糉子的作文6

又快到端午節了,該吃糉子了,這是我最喜歡吃的東西,咬上一口黏黏的、軟軟的,還散發出淡淡的清香,每年看媽媽包糉子是我最快樂的時候。

包糉子需要準備好三樣寶貝,首先:要準備好糉葉,挑選糉葉可有講究了,要又長又寬的,這種糉葉包的緊實,糉子下鍋纔不會漏,用她說的話,這樣的糉葉最新鮮味道最正,剛拿回家的糉葉,媽媽總是放在開水裏涮一下,這個環節火要控制好,涮的時間短了,糉葉容易斷,涮的時間長了,糉葉就太老了,失去了糉葉香,媽媽總是格外用心,再把涮好的糉葉放在涼水中一涼,這時糉葉又青又軟,要洗乾淨糯米,還要準備一段一段的線繩用來捆緊糉子。

開始包了,我在旁邊看着,也跟着媽媽的樣子有模有樣的包起來,媽媽摸出三張糉葉,把它理順了並排着半疊在一起,寬大的糉葉立即形成了一張綠色的手掌,媽媽嫺熟的用兩個手指夾住一頭,順勢一卷,形成了一個倒的圓錐體,媽媽用勺子舀米,往裏灌,灌滿了,在用大拇指壓一壓,接着再用糉葉的尾部把圓錐體包裹起來,爲了保險,再加一張糉葉封住灌口,最後用繩子紮緊,一個小腳形的糉子就包好了,媽媽心靈手巧,會包很多形狀,三角形,四角形,斧頭形都不在話下,可我只會包“豬爪子”。

糉子包好後,媽媽找來一大口鍋,把糉子放進去加上水,燒上大火煮起來,還沒等水開,鍋裏就漂出糉葉香,煮好了,媽媽把糉子拿出來了,分開放在盤子裏讓我們吃,咬一口,黏黏的軟軟的在蘸點白糖還甜甜的,我們吃的津津有味。

每年的端午節,都有媽媽的味道。

包糉子的作文7

今天是星期六,陰有雨。我在家無所事事。

突然,我聽見廚房裏有奇怪的的聲音,便一下子警惕起來。以爲有了老鼠。我抄起一根棍子偷偷溜進了廚房。哦,原來是外婆在包糉子。嘿,有事做了!我立即甩掉棍子,撲上前去,一把抓過一張糉葉,一板一眼的學起包糉子來。我把糉葉小心翼翼對摺後,疊成一個圓錐形,再放入些許米,夾入用醬油浸透的鮮肉,再撒上些米,直到把肉全部蓋住。咦,是不是米放太多了,棕葉外衣不夠大,老包不住?外婆一瞧,樂開了花:“雨雨,米太多,棕葉太小,米還不往外逃呀,你看臺面上全是米粒。肉也太多,你是不是想自已吞呀!”嘿,我連忙給棕葉減負,穿好衣服,再繫上腰帶,一個可愛的糉子寶寶就誕生啦!嗨!你還真別說,包出來的糉子還真像那麼回事。我小心翼翼地呵護着我的糉子寶貝,還給它們編號。(1)、(2)、(3)。糉子寶貝越來越多,我都懶得去數了。當然,越是後面,糉子寶貝也就越漂亮,因爲我的手藝在一點點長進,包到後來,自然駕輕就熟了。欣賞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心裏美滋滋的:這次包糉子,不但讓我學會了怎麼包,更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有志者事竟成!

包糉子的作文8

以前我們到作文班都是寫作文的,你知道今天我們作文班在幹什麼嗎?想知道的話,請往下看吧!

你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這一天人們爲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就投糉子到河裏,讓魚蝦吃飽糉子,就不會去吃屈原的屍體了。

今天我們作文班就來包糉子。材料有:糉葉、糯米、繩子。鮑老師還給我們做了示範:先把糉葉包成漏斗狀,再把糯米用勺子勺進去,接着用勺子壓實,然後用剩餘的糉葉把上面蓋住,最後用繩子紮起來。看完示範後,有的同學躍躍欲試,胸有成竹地說:包糉子對我來說,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有的同學卻垂頭喪氣地說:老爺爺繡花難!還有人心裏忐忑不安,像是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開始包糉子了,我選了一張較小的糉葉,就開始包起糉子來。我飛快地把糉子包成漏斗狀,再把糯米放進去,卻發現糯米從下面一個小洞洞裏漏了出來,灑得滿地都是。我趕緊把那個洞口捏緊,果然,糯米就漏不出來了。然後我把糉葉折過來,蓋住漏斗口。我正得意着,另一個難題又來了,我給糉子五花大綁後,打結的時候總打不緊。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把結打緊了。這樣,一個可愛的小糉子就做好了。有了第一次的經驗,我又開始做第二個

我再去看同學們,發現他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的正手忙腳亂地綁繩子,有的已經包了兩、三個,還有的一事無成,讓老師幫忙包糉子

今天的包糉子活動可真有趣!我不僅學會了包糉子,還懂得了一個道理: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肯努力,就會有收穫!

包糉子的作文9

端午節快到了,奶奶在家包糉子。我問奶奶爲什麼要包糉子?奶奶說:"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抱石投汨羅江而死,以後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

我聽了後跟奶奶說我也要包糉子。奶奶說:"行啊,我來教你!〞於是奶奶先從塑料袋裏拿出兩片糉葉,她把兩片糉葉合在一起,然後將頂端捲成一個漏斗形狀。奶奶又從碗裏拿出實現泡好的糯米,一勺一勺的放在那個漏斗形狀的糉葉裏面, 放到一半的時候,又在裏面放一顆紅棗,再用糯米將整個漏斗填滿。

最後將糉葉的剩餘部分折起來,封住漏斗的口,再用棉繩順着角把糉子裹起來。這樣一個糉子就做好了。

聽奶奶教完後,我開始自己學着包糉子。可是,那糉葉在我手裏好像不太聽話,老是滑來滑去。奶奶又手把手的叫我怎樣捲成漏斗形,這是包糉子的關鍵步驟。試了好幾次,我總算能把糉葉捲成漏斗形。最後總算包成了一個不太漂亮的糉子。

包糉子的作文10

  2000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汨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便投入了滾滾激流。2000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在端午節這天,大家包糉子、划龍舟、煮雞蛋、或把包好的糉子扔進湖裏,以免龍蝦和魚吃屈原的屍體。以此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一下這樣的氣氛,便纏着奶奶教我包糉子。奶奶經不住我的軟磨硬泡,只好答應了。

包糉子之前,首先要把箬葉洗淨,然後再放在開水中泡軟。準備好蜜棗,蛋黃,肉乾,花生等陷兒,再放進鍋裏煮熟後,就可以開工了。

開始包糉子了!先把箬葉摺疊,做成一個窩狀,再展開;接着把陷兒放進糯米和粳米里,和在一起攪勻放在箬葉上,最後把箬葉包着的糯米做成四角的形狀。這包糉子主要在最後一步,糉子包的好不好、美觀不美觀,看四個角是否對稱、有型。我包的時候老是把四個角揉歪,成一個球形。

奶奶不止一次看着我的“傑作”發笑,打趣道:“這是個什麼呀!像糉子嗎?”我心裏想,糉子難道就沒有圓的嗎?

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大約一個小時後改小火煮30分鐘即可。等待的時間總是那麼漫長,當我看到香味撲鼻的糉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時,我高興得差點跳起來。

今年端午節,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感覺那是不一般的甜。

包糉子的作文11

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兒歌講的就是端午節的習俗。今天,我和媽媽來到舅媽家包糉子,製做端午的習俗之一---糉子。

十幾斤大米,三四包糉葉,還有白線放在桌子邊,我望着這些東西,卻怎麼也不能和那令我垂涎三尺的糉子聯繫在一起。

等一切準備就緒,媽媽和舅媽就開始包糉子了。我坐在沙發上靜靜的望着她們,只見她們先將糉葉的三分之一處折爲漏斗狀,將泡好的糯米用湯勺一點一點的放進“漏斗”裏,直到“漏斗”飽滿,輕輕-壓就好了,母親用多餘的棕葉一層一層將其包裹成錐形,然後用繩牢牢綁好,這樣一個有模有樣的糉子做好了。這個工序精細、繁瑣,但媽媽和舅媽做起來還是那麼的認真。臨近下午1點,所有的棕子都包好了,然後開始拿起大鍋放好糉子,讓水沒過糉子,開始點火,煮了一個小時,糉葉的香味就很快在屋裏沸騰了。但是,媽媽說還不能吃,要小火在煮一個小時才能把糯米的煮透,這樣糉子纔會好吃。我就耐心的等啊,一會看一下表,終於等到3點了,媽媽把鍋蓋掀開撈起一個,我來不及冷卻,就開始剝開糉葉,吹着熱氣,輕輕咬了一口,便覺得芳香四溢,口舌生津,脣齒飄香,裏面還包含着家人獨特的味道,那就是親情。充滿親情的糉子,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糉子。

包糉子的作文12

每當到了新年,奶奶就會忙碌起來,給全家包糉子。

早晨,我和奶奶去市場買糉葉、糯米、繩子。奶奶先把糯米、糉葉洗乾淨,再把糉葉和繩子煮一煮,這樣才能使糉葉和繩子變柔軟更好包,糯米不容易掉出來。

開始包糉子啦!奶奶先拿出一張糉葉,把它捲成一個圓錐形,把糯米放滿在圓錐形的糉葉裏,然後拿筷子攪勻、摺好,最後用繩子捆住了。奶奶的動作真熟練,我也想包糉子了,就對奶奶說:“奶奶,我想學包糉子!”“好好,你看好我的示範,然後學着做。”奶奶爽快地答應了。

我看完奶奶的示範後,就小心翼翼地開始學包糉子。我照奶奶教我的方法去做,可是我用力太猛,葉子碎了,但是糯米沒漏出來。之後我想用繩子把糉子捆緊,結果葉子全碎了,米也漏了。在這練習中,我沒把糉子包好,卻把糯米灑了一地。但是我並不灰心,俗話說得好:一回生,兩回熟。我又細心地包起了糉子。在奶奶的指導下,我終於包好了,我把它叫做“矮冬瓜”,因爲它很小,也很矮。

最後一步就是煮糉子了,過一個多小時後,香噴噴的糉子煮好了。我找出我的“矮冬瓜”,咬上一口,真香!這種味道我到一輩子都會忘不了的,真是讓我回味無窮!

這次學包糉子,不僅僅讓我嚐到自己做的糉子,我還體會到做任何事只要有誠心、細心、恆心、堅持不懈,就能得到滿意的結果。

包糉子的作文13

我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如春節,元宵節,中秋節都是家喻戶曉的,而農曆五月初五則是端午節。

過端午節早是爲了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在端午節的時候還要包糉子,吃糉子,而我就在端午節包糉子。

包糉子需要準備糉葉,糯米,糖棗,花生這些材料,還要把糉葉和糯米還有花生浸泡入水中洗乾淨。我把糉葉握成底部是尖角的形狀,在放入糯米,花生,糖棗。再用糉葉把糯米糖棗花生包起來,用糉條把糉子繫緊了。哈哈!大功告成!我包成了一個糉子,就在我得意忘形時。忽然,糉條“咚”的一聲斷了。我包的糉子就散開的四分五裂,接着我又包了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這些我都以失敗而告終,終於在第五個包完成糉子沒有破裂,我成功了,我高興的喜出望外,手足蹈舞,差蹦起三尺高。

開始煮糉子了,我們把糉子放到鐵盤上,把鐵盤架在鍋上過上,再把鍋內裝半鍋水。開始煮。不一會兒就發出了誘人的香氣。開吃嘍!我狼吞虎嚥,很快就解決了五個糉子。

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我覺得正是這樣,如果沒有失敗,怎麼會有成功呢?就像如果不經歷風雨,就不會出現彩虹一樣。

包糉子的作文14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我一邊唱着剛學會的歌謠,一邊來到花園裏,看外公外婆包糉子。

外婆可是我們家公認的包糉子能手。只見外婆靈巧的雙手上下翻飛,就像兩隻蝴蝶在飛舞,不一會兒,一個結結實實的四角形大糉子就新鮮出爐了。我拎着外婆包好的糉子,感覺它就像一個玉雕的工藝品,自己也忍不住學包起來。外婆開始手把手地教我。她先把兩片糉葉重疊起來放在我的手上,用她的大手握着我的小手,然後把大頭折成一個漏斗形狀,用勺子把糯米放入漏斗裏,再在上面放上一小塊五花肉,最後再放上一勺糯米,就把糉葉折過來,把米和五花肉蓋上,順着糉葉的方向折,把糯米和五花肉嚴嚴實實地包起來,最後再用煮好的棕櫚葉細絲把包好的糉子給紮起來,這樣一個糉子就完成了。

我覺得包糉子一點兒也不難,就掙脫外婆的手,自己包起來。我把糉葉折成了小漏斗,但是我一把糯米放進去,手就掌握不住了,小漏斗就變形了,而且裝好米和肉後,該用糉葉折過來蓋在上面的時候,糯米就會從糉葉的縫隙跑出來,弄的葉子上、地上都是米,最後還是在外婆的幫助下好不容易纔包成一個,可是和外婆包的糉子一比,我的糉子簡直就是一個癟嘴癟臉的醜八怪。我不得不佩服外婆的手藝高超啊!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 ”當大家端午節開心地吃着糉子時,誰會想到包糉子的艱辛呢?

包糉子的作文15

明天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這一天民間會有很多習俗,比如包糉子,賽龍舟,插艾葉……老師爲了能讓我們親身感受端午節,便決定今天在我們班舉行包糉子的活動。

上課鈴聲向後,我們把包糉子想要的材料都放在桌子上,洗好手,準備包糉子,由於我們的外援還沒來,所以先由錢雨佳教我們包糉子,她說:“先拿兩片糉葉重疊一半,然後用手把糉葉的‘頭’卷一下,捲成一個萬花筒的形狀,不過不要太大,之後……”我左卷右卷可還是卷不好,過啦好久,我才卷好一個,接下來向裏面加肉和糯米,下面的步驟我就不知道了,我問她接下來怎麼做,可她很忙,我便向朱佳怡“求經”,朱佳怡先幫我做好一個,然後讓我捆住,可是在捆時,我沒捆好,再一次失敗了。這是我們的外援來了。我心想:“這次我要抓住機會,好好學習,一定不能再失敗了。”我們的外援動作很嫺熟,手法靈巧,不一會兒就包好了很多。我瞪大雙眼,把她的包糉子的主要步驟記在心裏,經過我的一番努力,我終於包出一個完好的糉子。

雖然,我們經常吃到糉子,可是我們並不知道包糉子其實很複雜。透過這次活動,我學會了很多東西。

包糉子的作文16

端午節到了,家家戶戶都開始包糉子。奶奶對我說:“你呀,只知道吃,卻不知道勞動的滋味,這回你也學着包幾個糉子吧。”我欣然同意了。開始包糉子了。學着奶奶的樣子,我先拿出四片放在水中煮好的竹葉,然後按順序把一張放在另一張的邊上,這樣,近似一個三角形就出來了,我又把竹葉一折,捲成一個圓錐形。接着用勺子舀了一小勺糯米,小心翼翼地倒進去,又挑了一塊最大的肉放到中間,再添上一小勺米。

這時,奶奶告訴我,下一步的工作是關鍵,如果沒包好,米就會從兩側的縫隙中漏出來。我用另一片竹葉把它蓋住,在封口處沿角折一折,之後再用一片竹葉包住,一隻手按住不放,另一隻手拿繩子把它綁住,這樣,一個糉子就包好了。雖然沒有奶奶包的那麼美觀,那麼結實,但很是有幾分糉子的模樣。看着看着,我心裏別提有多得意了。奶奶把糉子倒進鍋裏,然後倒上水,直到水淹沒了糉子爲止。再用大火燒半個小時,又用小火燒一個小時,新鮮的糉子出鍋了!

我迫不及待地找到一個自己包的,扒開竹葉,大口大口地吃起來,哇,多香啊,吃自己親手做的感覺就是不一樣,惹得一旁的姐姐直叫我饞貓。勞動能收穫喜悅,勞動能增添生活樂趣。

包糉子的作文17

每年五月初五端午節那天,每家每戶都有包糉子的習慣。我們家也不例外,媽媽和奶奶做起了包糉子的準備。我也好奇地想學包糉子了。

第二天早晨,媽媽去菜場買來了糉葉、五花肉、糯米、繩子。媽媽和奶奶先把糯米、五花肉、繩子、糉葉洗乾淨,然後把五花肉切成小塊,再把糉葉和繩子煮一煮,這樣才能使糉葉和繩子變成柔軟更好包,糯米不容易掉出來。

開始包糉子啦!媽媽先把糉葉捲成個圓錐形,放一些糯米,再放二、三塊五花肉,再放一些糯米蓋好,然後在拿筷子把糯米攪拌均勻,再把糉葉摺好,最後用繩子捆好。一個糉子就這樣完成了。

我照媽媽的方法去包糉子。一開始,我包的不是很好。再媽媽的細心得指導下我終於學會了包糉子。最後一步就是煮糉子,過了一小時後,香噴噴的糉子煮好了。咬上一口,啊!真香啊!這種味道讓我回味無窮。

透過這次學會包糉子,我體會到做任何事只要有誠心、細心、恆心、堅持不懈,就能得到你滿意的結果。

包糉子的作文18

掛葫蘆,賽龍舟,端午節到了,媽媽決定包香噴噴的糉子給我吃。早上起來,我和爸爸出去買了糉葉、大紅棗等包糉子的原料。回到家後,媽媽把糉葉泡好,又把泡好的糯米洗乾淨,放到鍋裏蒸熟,好了,開始包糉子嘍!

我竄前蹦後地一會兒這裏看看,一會兒那裏弄弄,看媽媽把糉葉折成了三角形,放上一層糯米,又放上花生,再放一層糯米,我馬上拿了一個我最愛吃的大紅棗放了進去,最後媽媽把上面的糉葉向下一折,好了,三角形的糉子做成了!哦,忘了還要用棉線綁緊,嘻嘻,還是繼續包下一個吧。我和爸爸媽媽包又包了很多個大大的糉子,有肉餡的,有花生餡的,最多的自然是我愛吃的大棗餡糉子。煮糉子時,聞着飄出來的香味,饞的我垂涎三尺,饞涎欲滴,望眼欲穿……

終於,開飯啦!我顧不上燙,趕緊拿起一個糉子咬了一口,哇!好香啊!我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我和爸爸、媽媽吃着香噴噴的糉子,媽媽誇我說:“張睿長大了,能幫媽媽包糉子了!”聽了這話,我心裏甜絲絲的。我們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我最想的還是糉子……

包糉子的作文19

今天中午,奶奶對我說:“秀秀,今天我要教你包糉子!”我聽了高興得跳起來了,連聲說:“好哇好哇!”奶奶先把包糉子的材料準備好,然後她邊示範邊說:“先把棕葉弄成類似碗形的樣子,接着放進糯米,放完後再放一點肉,然後放一點糯米把肉蓋住,再把多出來的棕葉往上折,把糯米蓋住,不能露出一點兒糯米,最後用繩子綁起來,一個就包好了。”

我捏起棕葉照奶奶的樣子包了起來,可是我正要放糯米的時候,奶奶走過來說:“你拿棕葉的方式不對!應該放在手掌上!”我聽了連忙改正拿的方式,繼續包了起來。可是還沒等到我用繩子綁起來奶奶又說:“糯米都還沒包進去,怎麼就這麼快就用繩子綁起來呢?”說着把我包的拿過去,又說:“你放完後手要往裏捏一點兒,然後把米弄到看不見就行!”我聽了奶奶的勸告又做了一個,比剛纔的好多了,於是我做了一個又一個。

望着那一個比一個漂亮的糉子,我心裏甜滋滋的。

包糉子的作文20

我家年年都要包糉子,除了我,我的家人都會包。端午節快到了,我家又準備包糉子了。媽媽把米淘好,爺爺洗淨了紅棗,爸爸洗好了糉子葉,姐姐站在一旁剪麻繩。我看着盆裏的米和棗,心想:這米又細又長,一定很香很香;這棗又紅又圓,一定很甜很甜,饞得我直流口水。

媽媽可真算得上是包糉子能手。只見她挑了兩片又寬又長的糉子葉,熟練地捲成了喇叭形,再用小勺舀了幾勺米裝進“喇叭”裏,然後均勻地放上三顆紅棗,最後左一包,右一裹,用麻繩繫緊,一個菱形的大糉子就包好了,看得我眼花繚亂。

“垚秀,我教你包糉子吧!”媽媽叫我。我懶洋洋地站起身,漫不經心地說:“這有什麼好教的,看也看會了。”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把糉子包成“喇叭”用勺舀幾勺米,放上棗,包了起來。可它在我的手裏卻不聽話,米竟然“拱”了出來,我慌忙抓起一片葉子堵上。好不容易包好了,一看,這是什麼糉子呀!肚子鼓鼓的,簡直成了胖娃娃,還有米粘在外面。爸爸看了哈哈大笑。

爸爸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從小愛勞動,學習要虛心,這樣才能不斷進步。”聽了爸爸的話,我心裏更不知是什麼滋味了。

包糉子的作文21

這個星期五,我們英特三年級開了家校半日活動,是媽媽來參加的。

一開始,我和媽媽都不會包糉子,就讓徐穆涵的姥姥叫我們包糉子,我們看見徐穆涵姥姥首先,要拿1到2張糉葉,要沾點水,然後要把糉葉捲成一個三角形,那麼第一步就做好了。第二步要先放一點點糯米,再放你喜歡的餡,再把糯米放上來就行了。

最後一步是最重要的,要把剩下的糉葉裹緊了,以防在煮的時候漲開,再用線繫好,那麼一個糉子就完成了。

過了一小時左右,我和媽媽一起一共包了18個糉子,有蜜棗餡的,有豆沙餡的。

到了家,我讓媽媽煮糉子給我吃糉子,媽媽答應了,煮了10分鐘左右,從我的房間裏已經聞到一股香味了。糉子煮熟了,我開心的吃了起來,真好吃啊!

包糉子的作文22

端午節快到了,菜市場開始賣蘆葦葉啦!

“這‘蘆葦葉’是幹啥用的?”我問。“蘆葦葉是用來包糉子的。”媽媽說。“那爲什麼要包糉子呢?”我又問。“你問太多問題了!”這時,爸爸走了過來,他問:“你們聊什麼話題呢?我也想參加!”媽媽又說:“我們正在說爲什麼要包糉子。”“那我也不知道了,你們最好問奶奶。”

奶奶正在陽臺包糉子,我悄悄地拿起板凳,專心致志地看她包糉子,看了幾分鐘,我就看入迷了,忘記問奶奶“爲什麼要包糉子”了。過了一會兒,媽媽問我知道端午節爲什麼要包糉子嗎?我一愣,說:“糟糕,忘記問了!”奶奶說:“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屈原。公元前340年,楚國大夫屈原投汨羅江,爲了屈原的屍體不被魚蝦吃掉,人們扔糰子給魚蝦吃,‘糰子’就是指糉子。後來才慢慢形成了現在的端午節。端午節也叫端陽節,在每年的陰曆五月初五。”

終於,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了,而且吃上了香粘的糉子!

標籤:糉子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