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推薦】端午節的由來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的由來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端午節的由來作文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1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不知不覺的來到了我的身邊,端午節吃糉子,這是家鄉傳下來的風俗習慣。俗話說,糉子好吃,糉子好吃不假,可是我偏偏不喜歡吃糉子。媽媽說:"糉子一定要吃,這是傳下來的習慣。

"爲什麼,傳下來吃糉子的習慣"我不解地問媽媽。媽媽說:"一般人認爲端午節起源於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投江自盡,被後人所紀念,也有一些人認爲端午節是爲了紀念五子胥自殺後,被吳王投入江中總之,類似的傳說五花八門,但最流行的說法是紀念屈原。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淚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涌到江邊起憑弔屈原,所以在每年5月初5就有了賽龍舟,吃糉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這幾千年來激勵我們。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2

一天我看了一本書,書裏面的內容全部都是節日的由來。我最感興趣的是“端午節的由來”。裏面寫着:屈原是個楚國的大臣,皇上聽了他的話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皇上非常寵愛他。可是,其他大臣看他這麼受皇上的寵愛,就很嫉妒屈原。他們就在皇上面前說屈原的壞話。皇上聽信了讒言,結果把國家弄得雞犬不寧。屈原知道後,由於太悲傷,想不開就自盡於江中。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悲痛萬分,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中來回打撈屈原的遺體。有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投進江中。說是讓水裏的魚蝦吃飽了,就不會要屈原的身體了。一位老太醫則拿過來一談雄黃酒倒進江中,說是讓雄黃酒裏的藥性來迷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到屈原。後來爲怕飯糰被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糉葉飽飯,外纏踩死,後來發展成糉子。

以後,每在農曆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3

所有的人都知道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那你們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我來告訴你吧!

五月初五那天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屈原出身於楚國。他生於公元前340年,死於公元前278年。起初,他常受到楚懷王的信任,曾多次大官,後來,被壞人所陷害。公元前278年,秦國攻破了楚國,屈原非常失望,就在同年5越初五投汩羅江自殺。

後來楚國的百姓涌到了江邊,吊念屈原,划船來的江中,向江中投飯糰,扔雞蛋等食物,倒雄黃酒,爲了不讓江裏的蟲子和毒蛇去吃屈原的屍體。人們怕飯糰被蛟龍吃掉,就用葉子吧飯糰包起來,纏上彩絲帶,就成了我們現在的糉子。

自那以後,五月初五這天就有了包糉子,賽龍舟,和雄黃酒等習俗,以此來紀念屈原。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4

今天是端午節,我們全家在吃糉子,看得這麼好吃的糉子,我問:“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說:“這是一個傳說,你上網找找。”

吃過飯,我就上網去查,原來是這樣: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

他倡導舉賢援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藍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公元278年,秦國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的祖國被秦國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初五,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傳說屈原死後,百姓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的還拿出食物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因此,在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屈原。

我把查到的傳說說給了爸爸聽,爸爸誇獎我是個愛的好孩子。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5

端午節的早上,我一邊吃着美味的糉子,一邊看着頻幕清晰的.電視。正巧,看到了有一個賽龍舟的節目。這時,媽媽對我說:“你知道賽龍舟,吃糉子的來歷嗎?”我慚愧的說:“不知道,那媽媽你給我講講吧!”媽媽說:“相傳龍舟競賽是爲了撈救投進汨羅江的愛國大詩人屈原。

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蝦、蟹吃飽了,就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我又問媽媽:“媽媽,爲什麼屈原要跳河啊?”媽媽說:“因爲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抱着石頭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的老百姓紛紛划着小船前去打撈他。就有了賽龍舟的習俗。”爸爸接着說:“你知道端午又叫‘重五’嗎?在我們這,在端午節這一天,有給兒童手腕和腳腕戴五彩線的習俗,稱爲‘長命縷’。

你記得去年你二姨給你買的上面有五種顏色的寶石的那條五彩線嗎?那就是長命縷。”我得意地說:“哦,原來那就是長命縷呀!那我就能長命啦!”啊!端午節的學問可真多啊,我今天又學到了好多知識。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6

1、端午節的由來簡介

端午節,吃糉子,憶屈原,插艾葉,賽龍舟。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到汨羅江,百姓們十分他,爲了不讓魚蝦咬蝕他的屍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還划着像龍一樣的小舟驅趕着河裏的魚蝦,人們爲了紀念他,把五月五日這一天稱爲端午節。

2、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爲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

3、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說

端午節的由來。其實是紀念屈原的,屈原是一位愛國者,他想讓的國家,強大起來,就常常跟國王提意見,可是國王不喜歡聽,就把他趕出了國都。有一次秦國來打楚國,楚國很快就被打敗了,國家就快沒有了,屈原更加傷心,這一年的五月初五,他搬着一塊大石頭投江了自盡了。人們知道後,非常悲傷,爲了不讓魚吃了屈原,就把竹筒裏面裝着糉子,扔到河裏,魚吃飽了就不會吃屈原了,糉子也就是這樣來的。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7

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如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那你們知道端午節爲什麼吃糉子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一個人,他叫屈原,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爲國家做了很多貢獻。有一次,她想改善國家的秩序,想變法改革,但這觸動了大貴族的利益,因此貴族們都很生氣,爲了阻止屈原變法,他們屢次勸說楚王,不要變法改革。屈原知道後傷心極了,說:“我爲國家效力,你們卻要爲難我,阻止我,我這是何苦呢!”屈原三番五次的勸說楚王繼續變法,但楚王是個老糊塗,他相信了貴族不再進行變法。

五月初五,這一天天氣十分暖和,屈原因貴族的打壓及楚王的不信任感到十分的傷心,他來到了江邊,在愁苦無出路的時候,跳水自殺了。屈原雖然被貴族痛恨着,但卻深受老百姓的愛戴,老百姓們知道後非常的傷心,爲了防止魚兒吃屈原的屍體,五月初五這一天用一種又寬又大的葉子把糯米包起來扔到江中,讓魚兒們能夠吃食物,而不是吃屈原的屍體。

就這樣一日復一日,一年復一年,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便流傳下來。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8

農曆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沒月有處五、十五,二十五三個五日,“端”是開始將每月第一個五日稱爲端五。端午節也可以稱爲“浴蘭節”和“地臘節”。

從古至今,一般端午節人們多要包糉子,並摘許多的葛藤掛在門口的兩旁。今天,奶奶買了許多糉子回來,說今天的午餐就吃糉子了!吃午餐是,每人拿到了一條糉子,這糉子是三角體的,外面是用幾片葦葉包成的,外形十分精緻,還用幾條繩子綁了起來,爲了不讓葦葉掉下來。聞着看噴噴糯米味,讓人垂涎三尺。我迫不及待地開啟糉子,趕緊用筷子夾了一塊,啊,味道還真不賴!

但是,在吃糉子的同時,也不能忘記在公元278年前的愛國的偉大詩人——屈原。楚國在秦國在舉進攻中慘敗,秦國一舉攻進成都,大肆燒殺和搶奪,頃見大勢已去,便於五月五日抱着一塊石頭投入汩羅江。楚國人民聽到這個消息,從四面八方趕到汩羅江邊,紛紛駕舟尋救,但還是未能找到他們心目中的愛國詩人——屈原,人民爲了使讓他們尊敬的屈原的遺體不被惡吞食,人們就自發地做好糉子投入灑中供魚兒食用。

這還是我這麼正式地過端午節哩!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9

大家每年都過端午節,也許還不知道端午節的來歷,下面我就給大家講講吧!

相傳在四五千年前的戰國時代,七個國家都想讓自己的國家更強大,於是各國之間開始了戰爭。當時的楚國,是地處江南的大國,有我們的愛國詩人屈原,他是楚國的大宰相,在楚國的人緣極好。一次因楚國的皇帝冤枉他,他頂了幾句,只見皇帝暴跳如雷,把他流放到邊遠地區,並派兵去追殺他。他逃啊!逃啊!逃了很遠很遠。一天他逃到閔羅江邊,前有一條波濤滾滾的大河,後有追兵,他想:唉,就是死路一條。他拿着防飢餓的糉子向河裏投,讓魚蝦吃飽了,不吃他的遺體,然後他跳江自殺了。

老百姓聽說大詩人屈原死了的事情,心裏十分痛苦,大家在船上畫了龍頭、龍身、龍尾,爲了讓龍神幫助他們找到屈原的遺體。人們便爭先恐後地去找屈原的遺體,被現代人們稱作“賽龍舟”。

現在大家都明白了吧!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10

1、紀念屈原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於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羅江身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就有了端午龍舟競渡、吃糉子的風俗。

2、紀念伍子胥

伍子胥助吳伐楚,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吳王夫差不聽。子胥便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爲紀念伍子胥之日。

 3、紀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後人爲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

4、惡日

在先秦時代,普遍認爲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相傳這天邪佞當道,五毒並出。《呂氏春秋》中《仲夏記》一章規定,人們在五月要禁慾、齋戒。古代以五月初五爲惡日,是普遍現象。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朮、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11

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節”,人們會賽龍舟、吃糉子、喝雄黃酒,這些習俗來自於一個故事。

傳說愛國詩人屈原投江後,楚國的老百姓紛紛前往汨羅江邊憑弔他。漁夫們列起船隊,打撈屈原的身體。一位漁夫拿出雞蛋和飯糰,一個個丟進江裏,說餵飽了魚龍蝦蟹,它們就不會去咬屈大夫了。人們見了就紛紛仿效。一位醫生則拿來了一罈雄黃酒倒入江中,說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它們去吃屈大夫。後來,人們用揀樹葉來包飯,還在外面纏上彩帶,慢慢地就發展成了今天的糉子。後來,人們將每年的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在當天賽龍舟、吃糉子、喝雄黃酒,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以此,媽媽們讓我拿了一個飯糰包糉子,我看着飯糰和揀樹葉非常緊張,好不容易包成了三角形,又不知道怎麼打結,最後打上了蝴蝶結。媽媽給了我一個大拇指,我真的很開心!

端午節會讓我想起古時候的故事。它也給了我很多快樂。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12

端午節是我過傳統節日,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糉子、划龍舟、插艾葉……

據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按我國古代詩人屈原而定的,已經有兩千多年曆史了

關於這個節日,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屈原是戰國時期有名的詩人,他忠誠愛國,讓楚國漸漸強盛起來。但在朝中,有些權貴對他的意見不滿,經常在楚王面前說他的壞話,楚王也相信了那些權貴的讒言,漸漸離屈原越來越疏遠。雖然楚王那時已不相信屈原了,但他仍然放棄:關注人民,寫了許多愛國詩。

後來楚王中秦王的圈套,被軟禁在了秦國。又派兵攻打楚國的首都。屈原知道後,悲憤萬分,就在五月初五那天,抱着石頭投河自盡了。

楚國的百姓知道後,悲痛萬分。他們想盡辦法救屈原,曾幾次駕小船去打撈他的屍體,但還是沒撈到。於是人們怕屈原在下面吃不飽,又把許多美食投進河裏,還把一種外面用竹葉包着大米,還用紅線繞着它。人們把它稱爲糉子。

如今啊!,雖然我們不會再把食物投進河裏了。但依然有許多風俗流傳至今。端午節真是一個有意義的節日。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13

今天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一大早,我外婆、外公、姑婆、姑姑、姑父,來到我家。我起了牀,看見有這麼多親人來到我家,我還不知道是什麼回事。

我打聽到了今天是端午節,我想:今天是端午節,應該今天會包糉子和吃糉子啊!我跑過去問奶奶,奶奶說:“再等一會兒,等把這些事做完,再來包糉子。”

一會兒,奶奶拿出糉葉和糉米放在桌子上,大家都圍過來,開始包糉子,我也拿出兩片糉葉,要上幾勺糉米開始包起來,我包了一個完整的糉子後,我搖了搖,我搖得輕晃晃的,怎麼一點重量也沒有啊,我一看,原來沒有包緊,糉米掉了一地,我連忙把地上的糉米清理乾淨,之後我又拿起糉葉,放上糉米,繼續包起來。

我仔細地包了起來,每一個角我都看了一遍,都沒有“缺點”,我把糉繩包住,我搖了搖,很重,我成功的包了一個糉子。

我把糉子放在鍋裏煮,一會兒後,一陣陣糉子的清香飄浮在屋裏,聞得我口水直流。

糉子好了,我吃着自己親手包得糉子,知道了只要有付出,就會有收穫。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14

端午節的習俗很多:賽龍舟、撒雄黃、避五毒、吃糉子、沐蘭湯和鬥百草……這些都是端午節的習俗。其中我最喜歡吃糉子這項習俗了。因爲我喜歡吃糉子。說到吃糉子,我就來說說端午節的由來吧!

那時候,秦兵攻破楚國。眼看着國家滅亡,愛國大詩人屈原無法忍受滅國的事實,便跳江自殺殉國。許多人悲痛欲絕,便搖着小船去打撈屈原的屍體。這就是“賽龍舟”的由來。後來,有人把飯糰丟進江裏,想讓魚龍蝦蟹吃飽以後,不去吃屈原的屍體。這就是“吃糉子”的由來。後來又怕飯糰被蛟龍吃掉,便用竹葉把糉子包起來,慢慢地就變成了現在的糉子。又有一個老醫生把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希望這樣能驅走魚龍蝦蟹。這就是“撒雄黃”的由來了。

我還聽說有的地方會在小朋友的頭上用雄黃點一個“王”字,據說這樣可以趨避毒蟲。我也希望下一次大人能給我頭上也點一個“王”字,那樣多帥啊!

看了這個動人的傳說,我不禁拿起手中包糉子的材料,包起糉子來。爲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15

今天是一個端午節。那麼我們你們可以知道自己這個傳統節日是怎樣來的嗎?讓我來給學生你們講爺爺就是告訴的故事:從前有一位偉大愛國主義詩人,名叫屈原。他是楚國人。當國家發展受到經濟侵略中國危險時,向朝廷獻計,卻被他們趕出朝廷。屈原心裏很悲傷,就含恨跳入汨羅江身亡。當地人瞭解得知對於此事,漁民立刻駕船打撈屍體。有的向河裏撒米,讓魚吃飽肚,不去咬屈原的屍體。

後來,人們把農曆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人民節日是爲了提醒大家屈原的故事,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保衛祖國,建設祖國。

在這一天,有賽龍舟,吃餃子,有的葉子插在門上,有的開紀念大會。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

我們可以一家人吃着糉子,聽着爺爺講故事,開心極了。去立志進行一定能夠熱愛民族偉大的祖國。長大了一定社會報效祖國。

標籤:由來 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