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四年級優秀作文:有趣的端午節500字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優秀作文:有趣的端午節500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優秀作文:有趣的端午節500字

四年級優秀作文:有趣的端午節500字1

我生在離成都只有八十多公里的一個小村裏,我那裏屬於丘陵地帶,從小到大。在我的印象裏我們那裏的端午節一定要喝雄黃酒(在頭一年將中藥雄黃浸泡在酒瓶裏,到了第二年端午節就可以用喝),小孩還要在額頭擦一點雄黃酒.同時在當天中午自家要煮吃鴨蛋,記得小時候每年我們都要吃2個,因爲我家條件不好。平時是很少有機會吃到蛋的,那時的我挺喜歡過這節,因爲不光可以吃鴨蛋,還要吃糉子,雖然從小到大我都沒有看到過我媽包糉子,但是我們姐弟倆卻從來沒有少吃一次,每年都是吃外婆送來的。

記得我家剛建完房子的那一年,由於家裏的儲蓄全用完了,還欠了不少債,父母只好從節約上出發,那一年,我婆也到小姨家去過節了,我想肯定吃不了,結果鄰居家的大媽專給我們姐弟倆送來幾個,從那以後我對糉子和鴨蛋總是百吃不大厭,甚至到了現在,我都愛吃這兩樣食品,條件好了,我也工作了,有能力購買自己喜歡吃的東西了.也就是在去年,我蘇州一個朋友結婚,去她家才真正第一次看到包糉.因爲她們那裏有一種習慣,結婚時要吃糉子。

還有一次,那是在我過生日的時候,我一個人在外地讀書。那天我特想吃糉子,就去超市裏買了幾個糉子和鴨蛋,同時請我同學吃,她們還笑我說,那有這樣過生日的人呀,太對不起自己了,同時也說我小氣,不請她們吃大餐.而今天也是我的生日,我卻不能吃到糉子,雖然有太多好吃的東西,以及禮物。但是,從內心來說我還是想吃個糉子。可是沒有會請我吃,所以我昨晚專門去買了糉子,做爲自己送給自己的生日早餐。

四年級優秀作文:有趣的端午節500字2

端午節是一年一度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它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

傳說端午節的習俗與戰國時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有關。據說屈原爲救老百姓於水火之中,多次向楚王提出自己的建議。楚王不但沒有接受,反而把他趕出朝廷。無奈之下,屈原在農曆五月初五那天懷着悲憤的心情投江自殺。人們聽到消息後,爲了保護屈原的屍體不被江水裏的魚蝦吃掉,就用糯米做成糉子撒在江中。後來,人們爲了紀念屈原,就把這種習俗保留下來了,只是把撒糉子改成了吃糉子。

過端午節時,最熱鬧的習俗莫過於賽龍舟了。嘉興每年都會在南湖景區舉行龍舟大賽。每到這個時候,沿南湖兩岸早已是人山人海,人們都在翹首以盼,等着龍舟的到來。龍舟來了,遠遠就能聽到震耳欲聾的鑼鼓聲。在人們陣陣歡呼聲中,一艘艘威風凜凜、“龍體”上塗滿了色彩斑斕的鱗甲的龍舟出現在眼前。每條龍舟上都整齊地坐着兩排賽手,他們穿着統一的民族服飾,划着一模一樣的船槳。船頭還站着一個人用力地擊鼓、敲鑼、吹哨子。隨着“咚鏘,咚鏘”的鑼鼓聲,船槳齊飛,水花四濺,龍舟飛速前進。岸上的人激動萬分,大聲喊着:“加油!加油!加油!”龍舟就這樣你追我趕地到達了終點……

關於端午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像掛艾草、菖蒲,吃“五黃”,佩香囊等。我喜歡過端午節!

四年級優秀作文:有趣的端午節500字3

端午節到啦!這是一個快樂的節日,你們知道爲什麼端午節要吃糉子嗎?因爲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屈原的人生前做了許多偉大的事,但有一次,他投江了,大家爲了紀念他,不被江裏的魚蝦吃掉,就把糉子投進江裏讓魚蝦吃,然而有了今天的習俗。

小記者們在端午節的前幾天舉行了包糉子、編織彩袋、彩繪雞蛋,還有撞雞蛋的比賽,我和媽媽選擇了包糉子、編織彩袋的比賽。比賽很激烈也很好玩呢!

比賽開始了,我和媽媽就像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似的,手忙腳亂,一會兒抓這個,一會兒摸那個,圍觀的人看着,樂呵呵地笑了。時間過了一半,可我們還沒包好一個。我拿着一個還沒“成熟”的糉子,眼看就要包好了,可是糉葉破了,糯米都漏了出來,白包了。媽媽的那個很順利,包起來之後變成了一個長方形,“真奇怪!”我埋怨道,可有什麼辦法呢?

不一會兒,時間到了,我們收了工,趕往編織的地方。

編織真得像姑娘繡花那樣細緻了,經過了不斷的修改,終於完成了一層,這可真費力呀!這麼長的時間才完成了一小段啊!

雖然這次的活動有點困難,但我們也要把它克服,變得簡單。但是這次活動也很有意義,讓我知道了怎樣包糉子,怎樣編織綵帶,同時,也告訴我,做任何事都很難,只要你用心去做,就會做得很好。

四年級優秀作文:有趣的端午節500字4

在端午節大家都會吃糉子,賽龍舟……而這次我過了一個特殊的端午節。

端午節假期,媽媽帶我和哥哥去了外公家,外公家坐落在山清水秀的村莊上。端午節一早,我就起牀了,匆匆忙忙的吃早餐。媽媽同意我、哥哥和舅舅家的表姐去撈魚。我們迫不及待的想去。很快,我們三個人拿着網子出發了。聽媽媽說山上的水庫裏能抓到一些小魚,我們還帶上了一個魚桶。

我們要去的目的地是位於山中的一座小水庫,我們沿着村莊邊的山路上山了,到處都是翠綠的竹林,路邊點綴着美麗的小花,潺潺的溪水陪伴着彎彎的山路。

走着走着,我突然發現溪水裏有一個紅紅的東西,趕快叫哥哥和表姐過來。我們三個特別驚訝,那居然是一隻龍蝦!我們趕快把它放進網子裏,那個龍蝦特別的狡猾,當我想捉它的鬍鬚時,他盯着我,把它的“武器”對着我。

終於到水庫了,我們趕快拿起網子,在水裏撈了幾下,可是不如所料,只撈到了很多的螺絲,我非常的失望。去他們那邊看看,也只有幾個螺絲,連魚的`蹤影都沒有。我們並沒有放棄,把魚網給拉長,又撈了幾下,可是依舊只撈到了螺絲。我着急地想:“這裏會不會沒有魚,換對面看看。”我們三個又跑到了對面,表姐發現了一羣小魚苗在游泳。魚苗很小,只有大大的眼睛明顯,眼睛好像是藍的。因爲那些魚太小了所以我們只要用手就可以捧起來了,放進魚網裏,我們很開心。就這樣我們在水庫的四周不同的地方撈起螺絲及一些小魚。小魚太小了,之後我們又將它們放回水庫。就這樣,不知不覺中已到了中午,媽媽催我們下山吃飯了,雖然我們的魚桶沒有魚,但我們玩的很開心。

同時我也欣賞了大自然的美景和鄉下的美麗風光,過了一個在城裏不一樣的端午節。這是一個有趣的端午節。

四年級優秀作文:有趣的端午節500字5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要插艾枝。端午節這天一早,人們將艾枝插在門上,在門楣中央或帶在身上,驅蟲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節要帶香包、系五彩絲線。香包是用棉製品和絲線繡的,包裏除了裝些雄黃、蒼朮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蟲除穢的作用。五色線象徵五色龍,系五色線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節要吃糉子。早晨,家家吃糉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糉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糉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糉葉。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但是這個節日的傳統習俗我一個都沒做,今年就連糉子我都沒吃,(今天我去買,超市裏都賣完了)雖然在五月五之前我吃了。可我今天上柳毅山玩了,山上舉辦啤酒節,可熱鬧了,有賣燒烤的,也有人賣玩具,還有賣激光手電筒的,但最熱鬧的卻是在山的最高點表演節目,表演的節目有好多,有喝啤酒大賽,還有唱歌跳舞……但是最讓我心動的卻是拍賣了。

拍賣的東西是張海濤的字,現場寫,什麼家和萬事興啦,萬事如意啦等一系列的祝福語,但是因爲我們帶的錢不夠,所以沒有買,只能在那裏看熱鬧。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

四年級優秀作文:有趣的端午節500字6

農曆五月初五傳統端午佳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

傳統端午佳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傳統端午佳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傳統端午佳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爲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衆把傳統端午佳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糉子都與屈原聯繫起來。傳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爲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糉子樣。

傳統端午佳節的習俗主要有:吃糉子於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賽龍舟等等。傳統端午佳節吃糉子,在魏晉時代已經很盛行。糉子還是一種節日往來的禮品。到了唐宋時期,糉子已極爲有名,市場上常有糉子賣。現在,我們過傳統端午佳節仍然免不了要吃幾隻糉子。小小的糉子,似乎已經成了中國傳統的象徵,在人們心中佔據着一定的位置。

我們家鄉包的糉子是海南有名的定安糉子,糉子裏面是用鹹蛋黃和肉做餡,吃起來香噴噴的。奶奶是包糉子的能手,每逢過節,她都爲我們包糉子,可這次,因爲媽媽太忙,所以奶奶沒有回老家包糉子。這幾天,奶奶準備了好多葉子,要包許多的糉子送給朋友們,希望他們收到後,會有人說一個“哇”字。

雖然今天是過節,本應該去泡“龍水”,可媽媽說:“今天是過節,我們不要去湊熱鬧”。因此,我還是象往常一樣,在家裏做作業、上舞蹈課,我覺得今天既是個熱鬧的日子,又是個平常的日子。

四年級優秀作文:有趣的端午節500字7

今天是端午節,端午節,相信大家對這個詞並不陌生,那麼,你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爲什麼端午節要吃糉子、賽龍舟呢?如果你不知道的話,就聽我講吧。

端午節是要吃糉子的,那麼,爲什麼要吃糉子呢?不再別的天吃呢?吃糉子要幹嘛呢?大家不一定都知道。這裏我要講一個故事:古時候,戰爭時期,有一個叫屈原的大詩人。屈原像魏王提供了許多計謀,魏王覺得好笑,沒被採用。屈原覺得很傷心,心想自己幫不上國家,就跳河而死。吃糉子就是爲了紀念古時候愛國的屈原,在這一天,大家都將糉子投進河裏,讓魚蝦不去吃屈原的屍體,去吃糉子。保護屈原的屍體不被吃掉。

那端午節爲什麼掛香包呢?這又是什麼原因。這有牽扯到一個傳說,以前的現在,不冷不熱,小孩經常鬧病,那時科學不好。大家以爲鬧鬼,去求娘娘,娘娘見這麼多人來求,心軟了,就去找玉帝說:“你不許傷害我的孩子我的孩子。”玉帝說行。但是哪個是你的孩子。娘娘說我的孩子很多。玉帝說要他說出來。娘娘就說:我的孩子身上有雞蛋網或香包。玉帝說行。應爲娘娘法力無邊,玉帝也懼怕三分。娘娘回去告訴大家做好準備。玉帝下來一看,全都是娘娘的孩子,嚇了一大跳,都不敢碰,只好迴天庭。讚歎道:都是娘娘的孩子,怎麼動呢?

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怎麼樣,同學們聽了我的介紹,是不是更瞭解端午節的來歷了?

12

四年級優秀作文:有趣的端午節500字8

傳說端午節是人們爲了紀念屈原,寄託哀思。便盪舟江河之上,此後它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老百姓們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慢慢的有了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

端午節到了,那天一早,我就被喧鬧的聲音給吵醒了。我急忙起牀,跑到窗戶上一看,老老少少的人們都在江裏賽龍舟呢!我目不轉睛的盯着他們。過了一會兒,我拉着爸爸的手說:“我們去看賽龍舟吧。”“賽龍舟有什麼好看的,還不如在家裏包糉子呢!”爸爸不以爲然地說道,“好吧。”

於是,我先準備好材料,學着爸爸的樣子先拍一下糉葉,把四片糉葉稍稍重疊,平放在一起,然後把它拿在手裏,捲成圓錐形,再向裏面放上糯米、大棗和花生米,再用剩下的糉葉把口子封住,一個三角形的糉子就展現在面前。最後,用勒草把糉子綁住,可是,手一鬆開,米就全部從“裂縫”裏溢了出來。我不灰心,吸取上次失敗的原因,勒草沒有綁緊,我繼續包糉子。最後,我還是用勒草把糉子緊緊地綁住,接着,我又做了幾個糉子,我把他們一起放入鍋中去煮,這一次,米果然沒有溢出來。

大約過了40分鐘,我從高壓鍋裏拿出一個個熱騰騰的糉子,那一片片翠麗的箬葉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很是好看。糉子散發着一陣陣清香,使人陶醉在糉子的世界裏,讓人直流口水。嘗一口,一股糯米的淡香出現在口腔,再咬一口裏面的大棗甜味立刻爆發出來,與糯米的淡香碰在一起,激發出一種奇妙口感,使人置身於美味之中,無法自拔……“糉子真好吃啊!”我情不自禁的讚歎道,“味道太棒了!”

四年級優秀作文:有趣的端午節500字9

我的家鄉在杭州富陽的農村,那裏有一個有趣的故事。聽說端午節的那天,白娘子喝了酒,就變成了一條蛇,真神奇啊,這老酒可真厲害。爲什麼爸爸喝了酒沒有變化呢?奶奶笑着說只有端午節喝纔會變化。原來是這樣啊!真希望端午節快點到。

記得上幼兒園的那一年,端午節真的快到了。奶奶和媽媽嬸嬸們顯得特別忙,應該說兩天前就忙開了。奶奶在堂屋中央擺上一個大圓竹匾,把淘乾淨的的糯米放上去,周圍是肉、豆子、棗子,顏色真鮮豔。

一堆人開始動手包糉子了。我也擠進去學起來,很簡單,把那寬寬的竹葉卷一下,放上米和好吃的肉,蓋住洞口,最後捆上,行了,我的糉子包好了。雖然好難看,不過大家都很滿意。

煮糉子的時間真長,好不容易開鍋了,香飄滿屋,可是翻遍了整個鍋,也找不到我的“特製糉子”,奶奶說一定是包得不緊散架了,足足讓我失望了一整天。

不過,我馬上開心起來,端午節一早,媽媽就給我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跟過年似的。中午的菜也特別,什麼黃魚、黃鱔、黃瓜,還有黃酒,真是太有意思了。

吃完飯,我一直等着喝過黃酒的大人們開始變化,真不知道他們會變成什麼動物。可是一直到端午節過去了,他們還是沒有變化。看來,只有等以後的端午節了。

四年級優秀作文:有趣的端午節500字10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又到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端午節那天,我們一家到親戚家去吃晚飯,這一去還真學到了不少呢!

在吃飯前,姑姑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個鴨蛋;吃飯時,大人放棄了自己喜愛的白酒,而是每人先一杯雄黃酒;吃完飯,姑姑還給我們小孩每人一個糉子。我拿了一個赤豆糉,那香甜的糯米紅紅的赤豆再加上雪白的砂糖,真是讓人陶醉呀!

我突然想到了些問題:爲什麼在端午節要做這麼多事兒?怎麼會有端午節的呢?我想去問大人,可看他們聊得熱火朝天的,也沒去打擾他們,心裏暗想:求人不如求自己,說幹就幹!

我首先開啟電腦,搜尋問題。啊哈,終於找到了:端午節那天人們賽龍舟、吃糉子是爲了屈原。我國偉大的詩人屈原在那天投進江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汨羅河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爲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我還了解到,南方一些少數民族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和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和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我們邊吃糉子邊唱:“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啊,這真是個有趣的端午節!

四年級優秀作文:有趣的端午節500字11

今天是六月八日,農曆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節"。說起“端午節”,我還知道它有另外的幾個名字呢!如“端陽節”、“女兒節”、“詩人節”。你知道它們的來歷嗎?讓我來告訴你。由於在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孃家來探望自己的父母親而得名“女兒節”;“詩人節”當然是要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現在知道了吧?

早上,我吃過早飯,媽媽和奶奶帶我出去玩。一路上,我嘻嘻哈哈、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別提有多開心了。不知怎麼的,我發現今天大街上有好多人,他們都買了樹枝拿在手裏。我很奇怪準備問媽媽,卻發現媽媽和奶奶手裏也各拿着一捆樹枝,就連忙跑過去問:“媽媽你們買樹枝幹啥?啊!真香!”媽媽笑着說:“傻孩子,這是‘艾枝’。艾枝可以驅蚊子和蒼蠅,還可以避邪呢!我們把艾枝掛在自己家的門上、窗戶上,不是很好嗎?”我點點頭。

中午,我們家的飯菜有豐盛又香甜,除了家常菜外,還有漂亮的三角糉子、雞蛋和鴨蛋,香氣撲鼻。我立刻拿起一個較大的糉子,剝開糉葉,津津有味地吃着白嫩的糯米,好吃極了!

爺爺告訴我,端午節吃糉子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及崇高人格。其實這個我已經知道了,嘻嘻……

端午節真快樂,真有趣!又可以學到知識,增長見識。過端午節,真好!

四年級優秀作文:有趣的端午節500字12

今天是端午節,聽爸爸說端午節是我國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的傳統節日,它又叫艾節、夏節和送時節,而且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歷代說法不一。有的人說是爲了紀念春秋戰國時期因遭饞不用,投汨羅江而死的屈原;有的人說紀念吳國忠臣伍子胥的;有的人說紀念東漢孝女曹娥,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孝女曹娥晝夜沿江號哭,因爲後在端午節投江,五日後報出父屍。

除了各種傳說,各地的端午節的節俗很多,吃糉子就是端午節的飲食習俗,是紀念屈原的屈原投江後,老百姓怕魚類吃屈原的遺體,便投米團、筒糉和雞蛋餵魚,後來漸漸變成了吃糉子。端午節人們還要把屋子打掃乾淨,還要在廚房裏撒上雄黃酒,用來殺死青蟲或防止毒蟲孽生,並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上:“王”字,在耳,鼻上塗抹。賽龍舟也是一個傳統習俗,也是跟屈原有關,他在端午節投汨羅江而死,楚人哀之,乃以船撈求,後變成了賽龍舟。

我還知道別的地方端午節的習俗,在山東省臨青縣兒童要穿上母親親手做的黃布鞋,在鞋面上畫上“五青”。意思是借屈原的墨跡來殺死它們。南京過端午節,各家要準備一盆清水,加入少許的雄黃水、鵝眼錢兩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睛,稱爲“破紅眼”,據說可以包一年沒有眼病。高郵端午節比較特殊,有系“長命縷”、“貼五毒”、“貼靈符”、“貼黃煙子”吃“12紅”等習俗,孩子們身上要掛“鴨蛋絡子”。

現在的端午節,經過千百年的演變,已經成爲人們休閒會友的日子了。無論怎樣的節俗,帶給大家的,都是一份歡樂的甜美。

四年級優秀作文:有趣的端午節500字13

中華傳統節日有很多,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七夕節……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端午節了。

每到端午節,我家都要吃糉子、掛艾草,可今年的端午節有了一點小變化,因爲我要自己親手學包糉子啦!

奶奶和媽媽把糉葉洗好,拿出前晚浸泡好的糯米和餡料,媽媽對我說:“你一定要認真跟我做哦!”我興奮地點點頭,趕緊跟着媽媽學。媽媽教我先把糉葉疊成一個倒圓錐形,然後撈一勾糯米放進去,再放入我最喜歡的肉餡和蛋黃餡,又鋪上一層糯米。可是這些米太淘氣了,偷偷地沿着糉葉的邊角像玩滑滑梯一樣溜了下去,我伸手一抓怎麼也抓不住,結果弄得上灑下漏。奶奶告訴我:“你放的米太多了,要少一點。”於是,我輕輕倒去一些米,左包包,右合合,最後給糉子打了一個緊緊的結,一個糉子終於做好了,不過樣子並不美觀,但我還是很開心,畢竟這是自己包的第一個糉子。接着,我再接再厲,糉子包得一個比一個好。

奶奶捧着滿滿的一摞糉子,放進鍋裏。過不多家,一股股香味撲鼻而來,我跟着香味走到了廚房。啊!原來是糉子煮好了呀!奶奶剛剛拎起鍋蓋,糉子就像胖乎乎的小寶寶都綠得發亮,看上去美味極了。濃濃的糉香散發了出來,在哪裏都聞得到這種味道。媽媽和爸爸只咬了一口,就豎起大拇指說:“真好吃!”我坐在椅子上迫不及待地剝開碧綠的糉葉,金黃的小臉蛋好像在說:“不要吃我!不要吃我!”可我哪顧得上這些,直接狠狠咬了一大口,頓時,香香甜甜酥酥的味道包裹了我的味蕾,激動得我連話都說不出來了,真是太好吃了!

今年的端午節真特別啊!有我和媽媽、奶奶一起包的糉子,一下子成就感滿滿的。

四年級優秀作文:有趣的端午節500字14

又是一年五月初五端午節,一個美麗的中國傳統節日。

這“端午節”有個來歷,傳說從前有一個叫屈原的偉大愛國詩人,因爲反對妥協,主張聯齊抗秦,受到楚國權臣的打擊和陷害,先後遭到杯王和頃襄王的貶謫和放逐。屈原離開郢都以後,沿長江東下,踽踽獨行,顏色憔悴,披着長髮,過着顛沛流離的生活。?

他不知道爲什麼世界會是這樣黑白混淆,忠奸顛倒,美醜不分。他禁不住內心的憤怒,一面大聲呵斥吟誦,一面提起筆來,洋洋灑灑在石壁上寫下一篇奇絕千古的《天問》。他深知自已無法同現實調和,最後自投於汩羅江,結束了他悲壯的一生。

當地老百姓都非常尊敬和愛戴屈原,生怕他的屍體被魚吃掉,就投下一種用棕葉包米的東西—棕子餵魚,好讓魚不去吃屈原。以後,每年都以此方法來紀念屈原。

今天正是紀念屈原的日子,我一大早就聞到濃濃的棕子清香,於是趕緊洗瀨,急不可待地坐到餐牀邊津津有味地吃起了棕子。我想:爲什麼象屈原這樣的忠臣要被放逐,還要遭到壞人的打擊和陷害,那些奸臣爲什麼不會考慮國家會不會被人家吞併掉,總有一天,國家肯定要栽在他們的手裏,還有那個笨大王,怎麼也不知道屈原是個忠臣呢,真是笨。雖然心中替屈原打不平,但一點不影響我吃棕子的好胃口。

真是一個有趣的端午節,還有好吃的糉子。

四年級優秀作文:有趣的端午節500字15

清晨,一陣濃郁的糯米糉葉的香味。把我從夢中喚醒。啊,今天是端午節。

我再也在牀上他不住了,一骨碌爬起來,就往客廳跑去。眼前的景象,令我興奮不已。桌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糉子,有鮮肉糉、火腿糉、花生糉、蜜棗糉、白糉……數都數不過來,真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饞得我直咽口水。

我趕忙坐下來,顧不得擔心冒着熱氣的糉子燙到手。匆匆剝開一個碧綠的外衣。香味兒撲鼻而來,只見一個黃燦燦的飯糰就像一個吃飽的小貓肚子一樣滾圓。把糉子掰成兩半。露出了裏面鮮美誘人的肉餡,我再也受不了這種誘惑,大喊一聲“吃糉子嘍。”立刻狼吞虎嚥的吃起來。吃完鮮肉棕,我感受還沒解到饞,又開了一個我最愛吃的白糉,輕輕沾上一點糖,然後放進嘴裏嚼,哇!那前面的感覺直浸肺腑,那真是絕世精品呀!

然後爸爸媽媽帶着我去看賽龍舟,當時的情形可熱鬧啦!四面響起了咚咚的鼓聲。比賽開始啦,河面上有紅的,黃的,藍的,綠的龍船,四條龍船伴着鼓聲說話越劃越快。在看觀看的人們,人們有的急得像油鍋上的螞蟻,有的像瘋了似的喊加油有的像瘋了似的喊加油,還有的激動地跳起了舞。這時幾乎所有人什麼煩惱都忘掉了,伴着鼓聲越飄越遠,消失的無影無蹤。……

端午節能美味的糉子,又能看精彩的龍舟比賽,真是樂趣無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