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端午節 作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爲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端午節 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節 作文

端午節 作文1

大家好,我是來自青旅的導遊李雨芯。今天我將帶你們走進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來了解中國的端午節。

端午節在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爲了紀念屈原。因爲屈原跳河自盡了,百姓們都很傷心,便把糉子、煮雞蛋扔進了屈原跳河的地方——汨羅江。同時,也把酒灑進河裏,不讓魚吃屈原的身體。

在這兩千多年後,大家都在門上放艾葉、吃糉子、賽龍舟……並在這天,給小孩們掛上香飄萬里的香囊和五顏六色的綵線。

“咚咚咚……”是什麼聲音?原來是龍舟比賽開始了,賽場上,一片歡呼雀躍。從遠處看,一片美麗黃色的湖面映入眼簾,湖面上有龍舟,龍舟上有一個個像芝麻鳥一樣的人在划龍舟,近處看,湖面上的龍舟上有加油的人,有敲鑼打鼓的人,還有賽龍舟的人。他們手裏拿着船槳,像鴨子的腳蹼。龍舟的頭是龍頭,身是龍一樣的身子,尾是龍的尾巴。頭到尾還有像小魚一樣的鱗,像動物一樣的顏色。人們有的高興,因爲能看到龍舟;有的緊張,因爲不知道是誰勝利,還有的沉默不語,因爲他們想給選手一個好的環境。岸上很多人在高興的吶喊,因爲他們雖不知道誰勝利,但想爲選手助興。

水手們劃得很快,一眨眼就不見了,他們的手上、下、左、右擺動,看着就像風火輪。加油的人在船頭跳上跳下,不時有人開懷大笑。喊號子的人看到他們劃得有多快,敲得就有多快,可他們一點都不累,要是他們敲累了,手鬆鼓棒子就飛了起來,像流星一樣飛到了河裏。船尾的人是後勤,有人累了,劃不動了,他就在後面劃,劃到自己累了,再與剛纔的人進行交換。

這就是中國的端午節,歡迎大家隨時來哦!

端午節 作文2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又名:五月節,午日節。端午節也有許多習俗,如:賽龍舟,吃糉子,喝雄黃酒,掛菖蒲等,據說這個節日是爲了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

人們所以要賽龍舟,是因爲怕魚兒吃掉屈原的身體,所以借龍舟驅散魚兒。每當端午節來臨之際,媽媽總會帶我和弟弟去瀏陽河觀賞一番。只見那長長的河水中有幾隻栩栩如生的“龍”在輕快地遊着。站船頭的人歡快的敲着鼓,爲各自隊伍打氣加油。而其他人,則坐在船兩邊,手拿划槳,奮力地划着。他們的面板黑黑的,身上的汗水早已浸透了衣服,可以看出他們經常在熱辣的陽光下練習。

比賽當天,瀏陽河人山人海,彩旗飄飄,到處洋溢着節日的氣氛,我們好不容易找了一處觀看的地方,賽龍舟已經開始了。一條條“龍”在水中爭先恐後,互不相讓,船上的人們也用力地划着,向終點衝去。比賽結束了,擁擠的人羣才依依不捨地散開。

糉子也是端午節不可少的食物。古代的人們爲了不讓魚兒吃屈原的身體,所以纔想出用碧綠的糉葉包裹着香噴噴的糯米飯糰,投放到水中讓魚兒們吃。每次端午節,奶奶都會做糉子,糉子的餡有很多,如:紅棗,瘦肉,豆沙,蛋黃,臘肉等。奶奶在包糉子時,她的手法既熟練,又迅速,不一會就完成了一個漂亮的成品,我看地嘴都饞了。然後,放入鍋子裏蒸,終於好了,這時我早已準備好了糖,碗,筷子。糉子來了,我拿起燙手的糉子,用剪刀把它剪開,把糉葉剝下來,這時一身穿着潔白衣服的糉子出現了,散發出誘人的香味,我沾了點糖,放入嘴中。“真好吃”我又吃了一個,兩個,三個。

端午節不但有糉子,還有格式各樣的小吃。小朋友之間盡情地玩耍,家家戶戶走親訪友,其樂融融。端午節也是一個團圓節。

端午節是我國曆史悠久,燦爛輝煌的節日,我們應該好好把它傳承的發揚下去。

端午節 作文3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中國有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四個。我今天就要和大家說說其中的第三個——端午節。

端午節又可以叫端陽節。據說是來紀念屈原的,其實在屈原去世之前就有端午節了,只不過屈原正好在這一天去世了而已。

糉子就是端午節必需吃的一個食物之一。因爲古人認爲糉葉能驅除毒蟲,所以用它包上糯米,蒸好後進行食用,但我也不知這是不是真的。

在這一天早晨,人們會去河邊採摘墨綠色的糉葉。再用它包上漢白玉般的糯米。包好後,像金字塔一樣的菱形,漂亮極了。再把它放進鍋裏,蓋上鍋蓋,蒸一個小時後,再開啟鍋蓋,裏面就會散發出一股清香的味道。那股味道融合着糉葉的清香和糯米的甜香。再細細的咬上一口,糯米粘粘的,有的糯米會粘在牙齒上。如果牙齒不好的人,還是不要吃比較好,以防牙齒被粘掉了喲。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糉子的口味也越來越多了。有豆沙味、蟹黃味等等。不過我比較能接受的還是簡單樸素的甜糉子。

除了吃糉子以外,還有一件必須要做的事情——插艾葉。一大清早,大人們就會採摘回新鮮的艾葉,簡單地打理一下,然後放在太陽下曬乾,捆成一束,放在門口、窗戶上。據說可以驅除五毒,而所謂的五毒就是蟾蜍、毒蛇、蜈蚣、蠍子和蜘蛛,想想都可怕,但我猜這一定不是真的。如果幾片葉子就可以驅除這麼多的東西,那又發明那些先進的東西做什麼。

在端午節人們除了吃糉子、插艾葉以外,還有一個很奇怪的習俗,那就是雄黃酒。大人會買一小包的雄黃,然後抓一點放在一個裝着酒的杯子裏,大人們經常會邊喝雄黃酒邊吃板栗燒雞,但雄黃不能多吃,這是一種有毒的藥材。而小孩子們,就會被大人們用筷子在兩眉之間點一點雄黃,表示以後會平安無病。其實,端午節還有很多有趣的習俗,我就不一一列舉出來了。

這些有趣的習俗是我們的祖先傳給我們的寶貴遺產,也是中華文化的象徵,我很喜歡它!

端午節 作文4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端午節。“汨羅江,長又長,外婆接我過端陽。一不要你的餅,二不要你的糖,只要你的黃殼糉子給我嘗。”就是端午節的民間兒歌。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五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地臘、龍日等等。端午節的來歷有很多,比如說:紀念屈原;紀念伍子胥;紀念曹娥等,其中影響最深最廣,佔主流地位的是紀念屈原說。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

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讒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是賽龍舟、吃糉子。相傳是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的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屈原。每年的五月五日,我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棕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繁多。吃糉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我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我們現在過端午節主要是吃糉子。到端午節的時候,媽媽就會買來好多糉子,糉子裏的餡有很多,如芝麻、肉、豆沙等等,糉子形狀有三角形的、枕頭形的,六角形的、四角形的等等。我外婆喜歡買來青青的棕葉,自己動手包糉子。我覺得外婆包的糉子不但好吃,而且還有濃濃的棕葉的清香。

端午節 作文5

朋友們,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在這一天,人們要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家門口插上艾草,在手上繫上五彩繩,更特別的是,家家戶戶還要包糉子吃。對了,想知道端午節吃糉子的來歷嗎?讓我來告訴你吧!相傳古時候,愛國詩人屈原投江自殺,村民們爲了不讓魚蝦吃他的屍體,就把糉子投入江河餵飽魚蝦。而這個習俗就一直穿成了下來,直到今天。

終於到了端午節,每到這天,我都會早早地起牀,看爸爸媽媽熱火朝天的包糉子,等待糉子在鍋裏釋放出清幽的香味,直到糉子熟了,品嚐糉子的美味。今年,上小學三年級的我,不願意再做一個光吃不幹的閒人,我也想加入包糉子的行列。之前我看着爸爸媽媽動作嫺熟,速度極快,我想,這有什麼了不起的,學着他們的樣子,我也拿起一張糉葉,抓起一把米就往裏塞,出乎意料的是,塞進去的米,就像沙漏一樣,從糉葉底下的一個小孔流出去了,我氣得嗷嗷直叫,不禁火冒三丈:“小傢伙!我就不相信我制服不了你,看我的!”我捲起手袖,重新拿起一張糉葉,細細地裹起來,形成一個倒三角,並仔細檢查下面又沒有漏洞,確定沒有問題了,才小心翼翼的把米試着一點一點往裏放,接着一圈一圈裹緊,再用繩子牢牢綁上不一會兒,一個雖然形狀難看,但卻很結實的糉子就包成了。吃着自己包的糉子,我覺得天下沒有比這更美的美味了,屈原雖然含冤而死,但如果吃到這麼美味的東西,心裏一定不會那麼難過了吧。

這就是我的端午節,當然,也是大家的端午節,如果你願意,就像我一樣過端午吧!

端午節 作文6

端午節是在每年的農曆五月五日舉行,又稱五五節。我很喜歡這個節日,因爲我們在這個節日中可以吃到香甜可口的糉子,也可以看到熱烈的龍舟比賽。我盼星星盼月亮,這次端午節終於被我盼來了。

那天,我起了一個大早,迷迷糊糊地穿完衣服,快速地吃完早飯,就和爸爸媽媽坐車去爺爺奶奶家了。我一進門就看見奶奶正在包糉子,媽媽看奶奶這麼辛苦,也匆匆忙忙脫下衣服,一起與奶奶包糉子。我也跑進廚房看一看她倆是怎麼包糉子的。首先把糯米均勻的放在糉子葉上,再拿幾個蜜棗包進糯米里,然後用糉子葉把它們包好,最後又用長壽線把糉子系在一起,變成一個小三角形,香甜可口的糉子就包好了。我對媽媽說:“媽媽,人們爲什麼要在端午節的時候吃糉子呢?”媽媽說:“吃糉子的原因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我忙睜大好奇的眼睛急切地讓媽媽給我講這個故事

於是媽媽仔細地給我講起了這個故事:“屈原是春秋時期楚國的大臣,他提倡任用賢能的人才,富國強兵,主張聯齊抗秦,卻遭到一些貴族的反對,被趕出都城流放到了其他地方。後來,楚國的都城被秦國攻破了。子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絞,於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屈原死後,爲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把竹筒裝米投入江中,引魚蝦來食。以後爲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會以這種方式來紀念他,這就是糉子,也被稱之爲“筒糉”的由來。”聽完這個故事,我對媽媽說:“媽媽,屈原可真讓我佩服呀!”這時奶奶也把糉子煮好了。媽媽把糉子端到桌子上,放到了最中間,它的香氣直往我們鼻子裏鑽,大家都圍坐在了桌子邊,爭搶吃起來,糉子的吸引力還真不小呢。這時我對大家說“今天我既品嚐到了美味的糉子,又知道了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這次端午節可真是我最難忘的一次啊!”

不一會兒,爺爺不慌不忙地把電視開啟,我們一家人一邊吃着糉子,一邊看龍舟比賽,真是甜蜜而又溫暖呀!

端午節 作文7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人們吃糉子,賽龍舟,喝雄黃酒……關於端午節的傳說也很多,其中最廣爲流傳的要數屈原投江了: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愛國人士屈原被奸臣所害,被楚王流放至汨羅江一帶。不久後楚國就滅亡了。悲痛欲絕的'屈原於農曆五月初五抱着一塊石頭投汨羅江自盡。江邊的居民悲痛到了極點,他們駕着小船在江上打撈屈原的屍骨,卻始終沒有撈到,他們還把米飯包裹在葉子裏扔進大江,只求魚兒吃了糉子就不要再吃屈原的屍體了。這些習俗慢慢演變成了端午節的吃糉子和賽龍舟。

受疫情影響,我們不能親自去看賽龍舟,只好在網上觀看。我們開啟電腦,在網上選擇了一個賽龍舟的視頻,津津有味地觀看起來:

只見一條龍船遙遙領先,迅速趕超所有龍船,速度越來越快,與其他龍船的距離也越來越遠。過了一會兒,又有了後來者。另一條龍船突然發力,它很快追上最前面那條龍傳並趕超了它。而被趕超的那條龍船不甘示弱,更加拼命劃,卻始終趕不上。最後它只能屈居第二,將第一名拱手讓給了那條追上它的龍船。我們看得如癡如醉,似乎身臨其境。

看完賽龍舟,我們便開始包糉子,只剩下弟弟一人在看電視。包着包着,我的腦海裏閃出一個邪惡的念頭:弟弟總喜歡整我,今天我也來整整他!說幹就幹,我在米飯和餡料上面加了整整一管芥末,然後用糉葉包裹,還在葉子上面加了個小小的記號,簡直天衣無縫。我偷笑着離開了。

糉子出爐了,我拿出芥末糉給弟弟吃。他剝開糉葉咬了一大口,狠狠地咀嚼着。幾秒鐘後,他的臉色變得鐵青,眼淚和鼻涕像噴泉似的噴了出來。看着他那狼狽的樣子,我忍不住笑出了聲音。

今年的端午節是有趣的,快樂的(然而對我那可憐的弟弟來說,可能並不是這樣的),而這個端午節你又過得怎麼樣呢?快來和我一起分享吧!

端午節 作文8

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如期而至,這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啦!不僅如此,端午節的習俗也有很多。比如:吃糉子、賽龍舟、掛艾草、做香袋、喝雄黃酒……我漸漸長大了,懂得越來越多。我知道了屈原的故事,這樣一個忠貞愛國的詩人,在我心中愈發高大起來!那麼,今年我想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對他的仰慕和追思。

那就動手包糉子吧!一大早,我就迫不及待地催促姥姥準備做糉子的材料。姥姥笑眯眯地說:“準備好了,瞧,在那裏呢!”我跑到廚房一看:“啊!泡了一晚上的紅小豆,雪白的江米,醃製好的肉塊兒,碧綠的糉子葉,暗紅色蜜棗……我好像聞到了糉子的香味了!”

姥姥先把糉子葉放在開水裏煮了大約五分鐘,馬上把它們從熱水裏撈出來,放到冷水裏冷卻。姥姥從冷水中撈出兩片葉子,將它們一上一下地排好,沾上水,雙手抓住葉子,向後對摺成漏斗形,左手托住卷好的糉子葉,右手拿勺倒入三分之一的米。在姥姥指導下,我在“餡”裏放入甜絲絲的大蜜棗,蓋上一層江米後,右手抓起糉子葉的上半部,左手拍打糉子葉的底部。聽姥姥說這麼做是爲了讓糉子的“漏斗”裝得更多些。咦!包糉子,還有這麼多“學問”啊!

最後,我和姥姥用多餘的葉子蓋上頂部,再用馬蓮捆綁結實,在糉子上系一個蝴蝶結。哈哈,大功告成啦!

過了一會兒,將包好的糉子全都倒進了鍋裏,蓋上鍋蓋,大火燒十分鐘後,高壓鍋發出“噝噝”聲,再蓋上閥門,改換成小火,這時,滿屋就已經開始飄動着糉子的香味兒,真讓人垂涎欲滴啊!一個小時後,一個個充滿清香的糉子新鮮出爐了!我一邊品嚐着糉,一邊想着老百姓用這個形式來祭奠屈原的故事,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賽龍舟的盛況,掛艾草的風俗,讓端午節變得熱鬧而生動起來。我想,端午節,我們吃的不僅僅是糉子,更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精神食糧——滋養我們的心靈,啓迪我們的智慧。

端午節 作文9

聽父親說,他小時候糯米一般是買不起的,只有端午節才吃得上糉子。正值收麥的季節,奶奶提前將糉子包好,等收麥收累了,就從懷裏掏出一個糉子,糉子下肚,便忘記了勞累,繼續幹活。有時候晚上回到家,再把糉子用涼水一冰,一天的疲勞被拋於腦後。吃糉子,儼然成爲了一年中不多的享受。

多年過去,家裏不僅能買得起糯米,已經連包好的糉子也買得起了,如今糉子的品種更是多樣:肉糉、蛋黃糉、水晶糉……可家裏依然保留着包糉子的習俗,包的依然是最普通的糉子。

父親買好糉葉、糯米,母親剪好細線。準備工作做好後,一家圍在餐桌旁,開始包糉子。我包的時候總是包不緊,母親就來教我包糉子的方法:卷糉葉的時候下面不要留空,米要牙得緊一些……一次次的嘗試後,我也漸漸成爲了包糉子的能手。父親一向點子最多,會包三角糉了,就來學習怎麼包四角糉,再向糉子裏添些棗、豆沙、肉鬆……我和母親也樂於學習,包四角糉時容易漏米,於是就兩片糉葉合着包;不能最後再放棗,應該先放一層糯米,再把棗放進去,最後再蓋上一層糯米……不斷創新,也不斷探索,導致家裏每次過端午都有不同的糉子。

等糉子蒸好後,將糉子包開,一個個晶瑩剔透的藝術品便呈現在眼前。品嚐着自己包的糉子,心中洋溢着快樂與滿足。

但其實比起品嚐糉子的美味,更令人享受的還是一家人在一起包糉子。包失敗了一起大笑,然後再一起思索。包的時候有一句沒一句的閒聊。也許放在平時,我們沒有這樣的時間一起聊天,一起歡笑,我有緊張的學業,父母有繁忙的工作。是端午,是糉子,給了我們這樣一個機會,能夠和家人一起,包着最普通的糉子,說着最平常的話。

糉子是甜的,它包含着家人們之間的愛;糉子是黏的,它將一家人的心,牢牢地黏在了一起。

端午節 作文10

“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吃糉子,賽龍舟,掛香包……”讀着這朗朗上口的歌謠,我們便能感受到這端午節獨有的氣息和氣氛。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等,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每年的五月初五這一天,人們會舉辦賽龍舟、吃糉子、掛艾草等豐富多彩的民間活動。聽老人們說,端午節在古人心中是惡日、毒日,再加上夏季天氣燥熱,人很容易生病,於是人們就把有氣味的艾草掛在門上,阻擋蚊蠅進屋,防病免災。

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有許多種說法,但流傳較廣的還是紀念屈原。屈原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人,他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學家,他因看不慣楚王的所作所爲,便前去勸諫,可誰知楚王根本聽不進去,屈原看到百姓民不聊生的樣子,心中感概萬千,可是心中光有這一腔熱血卻無法大展宏圖,於是屈原便來到汨羅江邊跳江自殺了。老百姓聽說後,都非常難過,他們紛紛乘着小舟去打撈屈原的屍體,一些人還將飯糰投入江中,餵給魚蝦吃,他們希望江裏的魚蝦吃飽後,就不會再去吃屈原的屍體。這種習俗後來慢慢就變成了我們熟悉的吃糉子和賽龍舟。

在一年的365天裏,我們有許許多多的節日,這些節日可能是春節、元宵節、中秋節、清明節等等,可是在我看來,沒有哪個節日可以和端午節相比,它獨有的氣息以及那獨特的習俗是其他節日裏感受不到的。

聽!那龍舟上傳來的陣陣鼓聲和吶喊聲響徹天空,它代表了中華民族不怕困難的精神;看!那屋裏一家老少聚在一起吃糉子的場面多麼溫馨,它表現了一家人其樂融融、家和萬事興的寓意……

朋友,我們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當你跟着西方人的潮流過聖誕節、萬聖節……的時候,對我們中國的節日又知道多少呢?你瞭解這些節日的習俗和活動嗎?你是否又知道它們的來歷?

作爲青少年,我們應讓這種獨特的節日氣息傳遍世界,讓它們在世界上能夠被更多的人所知曉,更應將這些中國的傳統節日發揚光大!

端午節 作文11

我期盼已久的端午節終於要到了。

媽媽告訴我端午節是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過,這讓我銘記於心。好不容易,時間到了端午前一天。外婆要開始包糉子了!我的小弟和表弟興奮不已,迫不及待地跑進廚房,七嘴八舌的對外婆說:“我要吃白糉!我要吃白糉!”。我在門外聽到他們兩個在裏邊“吵鬧”也就懶得進去啦。外婆說:“別鬧,別鬧,我給你們講講關於端午節的故事吧!”

外婆接着說:“屈原投江後,有許多人都開船去尋找屈原的屍體。但是汨羅河底下有一條水龍,它是食肉動物,因爲它怕紅色,人們就把船漆成紅色。因爲屈原的屍體可能已經漂到了下游。所以大家競相划船沿江而尋,端午節划龍舟就是這樣來的。”

“再給你們講講端午節的習俗吧。”外婆繼續說道。“端午節要吃很多東西,比如雄黃酒,它可以辟邪;還要吃鹹蛋、魚、糉子和莧菜等等。爲什麼要吃莧菜呢,因爲在夏天人們流的汗很多,吃了它,汗會少一點。還有,以前沒有蚊香也沒有驅蚊貼,所以古人只能用艾草代替。艾草還有一個非常好的用處,可以把它泡水用來洗澡、洗腳。它可以治面板病。”

外婆的故事說完了,糉子也煮熟了。

兩個弟弟衝上去就搶了幾個糉子抱在手裏。我也忍不住了,開啟門衝進去拿了幾個熱騰騰的糉子。表弟快速剝開了一個晶瑩剔透的白糉,瞬間一股糉葉與糯米混合的清香瀰漫開來,引得我口水直流。小弟看着表弟吃得津津有味的樣子,嘴巴張得老大,像老虎的血盆大口一樣把糉子塞進嘴巴里。我也趕緊剝開一個吃了起來。

外婆看着我們吃,開心的笑了。這時一聲“咚咚”的敲門聲,是爸爸媽媽回來了,他們也吃加入了吃糉子的行列。

我邊吃還邊說:“終於不用吃爸爸煮的鹹糉子了!”爸爸聽了假裝生氣的說:“鹹糉子多好吃呀!”我趕忙說:“開玩笑的啦,我既喜歡外婆包的白糉也喜歡爸爸包的鹹糉。”大家聽了,一起開心的笑起來。

端午節 作文12

端午節到了,姐姐也要從學校回來了,初四下午,我和爸爸去邯鄲接姐姐。

到高鐵站,我獨自去裏面接姐姐,本來很害怕,可還是自己去了,我在出站口等了二分鐘。姐姐出來了,我走到姐姐面前,她愣了一下,說我長高,她都沒認出來,我笑了。我告訴姐姐,很多人都說我長高了,姐姐也重複好幾遍,她都沒認出我。姐姐一個勁說,她學校下雨很大,我見到姐姐反倒沒話說了,心裏特別開心。又問,咱們這下雨了沒,我說沒有。在車上,姐姐從包裏拿出一個橙子,在學校買的。

回到家,媽媽在包糉子,過會,我就把橙子吃了,真甜。六點,弟弟也回來了,一進門就叫姐姐,又迫不及待的從書包裏拿出禮物,媽媽看見說,笑霄,這也是柯柯的心意,姐姐笑了。媽媽包好糉子,讓我和姐姐去給奶奶和大姑送點,我們接了任務就走咯。晚飯後,我和姐姐弟弟看電視到十點多。

第二天早晨,姐姐起來後,問中午吃什麼,姐姐想吃熬菜,我不想吃,沒胃口,媽媽又問吃排骨行不,姐姐同意。十二點,媽媽買排骨回來,趕緊燉,一個小時後,排骨燉好了,都吃的特別香。

初七早晨,我想讓媽媽包餃子,天氣很熱,媽媽不願意包,姐姐也說別包了。弟弟說,咱們晚上吃火鍋,媽媽問姐姐,那就吃火鍋吧,姐姐也同意,把弟弟高興的,又蹦又跳。十點多媽媽回來了,說中午吃吧,媽媽已經把菜和羊肉買回來,我們說行。中午,爸爸回來,他不願意吃火鍋,我們四個人吃,姐姐又給我夾菜,夾肉,我很開心。想着明天姐姐要走,心裏還是捨不得。但我多看看姐姐,也是高興的。姐姐在家這幾天,我很珍惜時間。白天,給她拿充電器,耳機,晚上給姐姐倒水。

初八,我沒有吃早餐,看看姐姐,她還睡的很香,從姐姐回來後,我晚上睡覺也晚了,但我每晚睡得都很甜。

中午,姐姐吃飯時,媽媽又去超市給她買東西,十一點二十,姐姐就走了。

端午節 作文13

再過幾天就是我們的傳統佳節——端午節了。說到端午節,大家就會想到糉子。在很多城市,“糉子節”成了端午節的代名詞,以爲端午節就是吃糉子。說到端午節,很多媒體都宣傳這是一個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

其實,以上兩種說法都忽略了端午節的文化內涵。爲什麼我們會不知道一個有着兩千多年曆史的傳統節日所蘊含的真實文化呢?爲什麼反而是聖誕節、情人節、萬聖節等洋節在國內大行其道呢?原因很簡單:因爲長期以來,傳統佳節在國內並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直到05年,韓國“搶”了我們的端午節,申報的“江陵端午祭”入選爲世界無形文化遺產名錄,這纔給我們帶來了衝擊,帶來了反思。早在春秋,端午就是一個多民族的節日,除漢族外,還有滿、蒙、藏、苗、等約28個少數民族慶祝這個節日。後來才慢慢傳入了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家。當然,端午節的精神內涵也遠遠不止是吃。

在端午節的活動中,自古以來就有了賽龍舟,用五彩絲纏糉子、纏手足腕,包米糉,採插艾葉,塗飲雄黃酒,調製硃砂酒,採集露水洗眼睛,採多種草藥,人身上及屋內各處懸掛香包等等,以上這些都告訴我們最早端午節是防疫祛病、避瘟驅邪、祈求健康長壽的一個節日,它寄寓了人們平安和順的美好心願。後來,才漸漸加入了紀念地方性名人的內容,例如長江中游湖南、湖北楚地紀念屈原,長江下游江浙吳地端午節紀念伍子胥或紀念越王勾踐及孝女曹蛾。

同學們,一個國家的傳統節日是一個民族的文化與靈魂。端午節就要到了,讓我們一起來重視並過好這個防災祛病、祈求健康長壽的傳統節日,恢復它的文化內涵,讓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都珍惜我們的端午文化。

端午節 作文14

今天是6月7日,明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據說,春秋時期,屈原是楚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今天,我剝開晶瑩的糯米,屈原抱着石頭投江到楚國百姓扔飯糰,倒雄黃酒,一幕一幕展現出來,這位可親可敬的詩人用他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的樂章。

龍舟比賽真精彩。裁判的一聲令下,各個隊爭先恐後地從起點趕向終點。各個隊員齊心協力,有節奏地滑動着長長的漿。鼓手們竭盡全力地打鼓,好像在說:“加油!”看呀!汕尾隊或得一等獎,他們的臉上洋溢出勝利的笑容。他們各個高興得手舞足蹈,差點把漿扔下海。

今天,真有意思。

端午節 作文15

小時候,我最喜歡過端午節。因爲這個節日是最熱鬧的,最讓我們小孩興奮的,有吃又有玩。

媽媽指導我和妹妹包糉子,我笨手笨腳的,老是把糉子包得漏了餡兒……我包不好糉子,可我愛吃糉子,特別是蜜棗花生餡兒的糉子,在陽光下每一粒糯米都會閃着光澤,可香甜了!

吃完糉子,戴着香包我就出了門,往敖江邊跑去。一年一度的龍舟賽要開鑼了!

敖江邊早也是人山人海,周圍的小商鋪都開着,我一定會買一條香糯的玉米,這玉米棒現在可看不到了,玉米粒兒是深紅色的,像一顆顆紅瑪瑙,而且是冒着熱氣的紅瑪瑙,我都捨不得吃!

面對着熱鬧的江邊,我很苦惱,大人們早已擠在堤岸邊,把堤壩擠得密不透風。看不到龍舟怎麼辦啊?還好,我趁大人不注意,刷的一下擠進去了!

正午12點整,比賽就快要開始了,各個龍舟運動員摩拳又擦掌,心情激動得不得了。

“砰!”發令槍響了,每一條船都一下就衝出去,在堤壩上加油的人像是叫破喉嚨也沒有關係。

我的視力很好,看得見運動員們的青筋若隱若現,船上的運動員也非常團結,動作一致,每個船員都竭盡全力划着槳。在船中打鼓的人非常努力地敲着鼓,人們的心情隨着鼓聲也變得越來越激動!

我們東南街代表隊龍舟隊員的臉像西紅柿一樣紅了,不用多久就已經把別的村、街道的龍舟甩得遠遠的,一馬當先!他們並沒有驕傲,過了一會兒,江南村代表隊的龍舟也趕上來了,這兩支船隊各不相讓,讓我看到了兩條“龍”在打架的場面,究竟鹿死誰手呢?觀看的人的心都快要跳出來了。

激動人心的時候到了,最終是我們東南街代表隊獲得了冠軍,隊員們開心地又蹦又跳,還激動地擁抱在了一起!我也爲我們我們街道感到無比驕傲,希望自己長大了也能代表街道爲榮譽而戰!

可是,當我長大的時候,已經離開了家鄉,很少回去過節了。關於端午節的回憶,只能在夢中重逢……

標籤:端午節